桌面分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54855发布日期:2022-11-04 20:4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桌面分条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桌面分条机。


背景技术:

2.柔性扁平线缆是一种具有多根平行设置的电芯,而电芯外包裹有包胶层的电缆,柔性扁平线缆柔软性好,易弯曲,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pcb板对pcb板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而厂家在生产柔性扁平线缆时,一般都会先生产出有多根电芯的大条柔性扁平线缆,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在后续工序中对大条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切割分条,从而生获得具有单根或者多根电芯的柔性扁平线缆。
3.相关技术中,柔性扁平线缆在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工人手持刀片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分条。
4.然而,这种使用人工手动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分条的方式智能化程度较低,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使用人工手动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分条的方式智能化程度较低,使用较为不便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桌面分条机。
6.本技术提供的桌面分条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桌面分条机,包括工作台、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安装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刀片,所述刀片位于安装架朝向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承载柔性扁平线缆的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位于所述工作台与所述安装架之间,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架沿竖直方向升降,以令所述刀片朝靠近或远离承载座的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工作台上滑移设置有滑移座,所述滑移座上设置有用于夹取柔性扁平线缆的夹爪,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移座滑移,以令所述夹爪将柔性扁平线缆从所述承载座上拉出的滑移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本技术的桌面分条机时,将柔性扁平线缆放置于承载座上,并使得柔性扁平线缆位于刀片的下方。此时,升降机构驱动安装架沿竖直方向下降,以令刀片抵紧于柔性扁平线缆。
8.当刀片抵接于柔性扁平线缆后,滑移机构驱动滑移座朝靠近承载座的方向滑移,以便于夹爪夹取柔性扁平线缆。夹爪夹取柔性扁平线缆后,滑移机构驱动滑移座朝远离承载座的方向滑移,从而将放置于承载座上的柔性扁平线缆从承载座上拉出。
9.由于刀片抵紧于柔性扁平线缆,从而使得夹爪在将柔性扁平线缆从承载座上拉出时,刀片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分条。由此可见,本技术中将柔性扁平线缆分条的方式智能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工手动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分条,使用较为便捷。
10.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框体以及设置于框体上的第一气
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且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与所述安装架之间,且用于引导所述安装架沿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引导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框体上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且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安装架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在伸缩时,带动安装架升降。安装架在升降时,即朝靠近或远离承载座的方向运动,以便于刀片抵紧或远离放置于承载座上的柔性扁平线缆。第一引导组件用于引导安装架沿竖直方向升降,以令第一气缸在驱动安装架升降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滑套、开设于所述第一滑套的第一滑槽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第一滑条,所述第一滑槽贯穿所述第一滑套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滑套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滑条与所述第一滑槽滑移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套均竖直设置,利用第一滑条与第一滑槽滑移配合,从而使得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时,安装架始终沿着竖直方向升降,从而使得安装架在带动刀片朝靠近或远离承载座的方向滑移时更加稳定,以便于刀片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分条。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刀片的刀槽,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刀片转动,以令所述刀片收纳进所述刀槽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刀片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与刀片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转轴在转动时可带动刀片转动。刀片在转动时即可收纳进刀槽内,从而使得柔性扁平线缆无需进行分条时,刀片可收纳进刀槽内,以令刀片不易暴露在环境中,进而使得刀片不易误伤他人。
16.优选的,所述承载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柔性扁平线缆的放置位置,以便于所述刀片分条柔性扁平线缆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承载座之间配合形成有用于供柔性扁平线缆穿过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与柔性扁平线缆的宽度相适配,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限位槽,以供所述刀片穿过后抵接于柔性扁平线缆的穿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对柔性扁平线缆的放置位置进行限制,当需要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分条时,将柔性扁平线缆通过引导槽穿入进限位槽内。此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从而使得安装架带动刀片朝靠近承载座的方向下降,直至刀片穿过穿孔后抵紧于柔性扁平线缆。
18.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固定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位于所述承载座的一侧,所述调节架上固定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螺纹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承载座朝远离调节架的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承载座的位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调节架且抵接于所述承载座的一侧,所述调节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拉动所述承载座朝靠近所述调节架的方向滑移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座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柔性扁平线缆与刀片的对位不够精准时,即可使用调节杆对承载座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柔性扁平线缆穿入进限位槽内时与刀片的对位更加精准。转动调节杆,由于调节杆与螺纹套螺纹连接,螺纹套固定在调节架上,调节架又固
定在工作台上,从而使得转动调节杆时,调节杆可沿螺纹套的长度方向滑移。
20.因调节杆的一端抵接于承载座的一侧,当调节杆沿螺纹套的长度方向滑移,并且是朝着靠近承载座的方向滑移时,调节杆推动承载座朝远离调节架的方向滑移,承载座此时的位置得以调节。并且,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簧的弹力将承载座始终抵接于调节杆的一端。
21.当调节杆沿螺纹套的长度方向滑移,并且是朝着远离承载座的方向滑移时,受到拉伸的弹簧将恢复自然状态,此时弹簧的弹力将拉动承载座朝靠近调节架的方向滑移,承载座此时的位置同样得以调节。
22.优选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丝杆、固定设置于所述滑移座上的螺纹块以及设置于工作台上,且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转动电机,所述螺纹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滑移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用于引导所述螺纹块沿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引导组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纹块与丝杆的螺纹连接,从而使得转动电机在驱动丝杆转动时,受到第二引导组件的引导作用后,螺纹块沿丝杆的长度方向滑移。由于螺纹块与滑移座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螺纹块在沿丝杆的长度方向滑移时,带动滑移座沿丝杆的长度方向滑移,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导轨以及开设于所述导轨上的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沿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螺纹块与所述第二滑移槽滑移配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块与第二滑移槽的滑移配合,并且第二滑移槽沿丝杆的长度方向开设,从而使得丝杆在转动时螺纹块是沿着丝杆的长度方向滑移,而不是与丝杆发生同步转动。
25.优选的,所述夹爪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滑移座上的固定轴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轴上的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的靠近承载座另一端均凸出于所述滑移座,所述滑移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令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配合夹紧或松脱柔性扁平线缆的驱动组件。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配合夹紧柔性扁平线缆,以便于将柔性扁平线缆从承载座上拉出。利用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时,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配合松脱柔性扁平线缆,以便于将分条后柔性扁平线缆放出,以便于使用。
27.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远离所述承载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块,所述第二夹臂远离所述承载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块;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移座上的第二气缸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块转动连接。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块与第一夹臂以固定轴为支点形成杠杆,第二铰接块与第二夹臂以固定轴为支点形成杠杆。当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靠近承载座的方向伸出时,第一铰接块与第二铰接块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则带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朝相
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以令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配合夹紧承载座上的柔性扁平线缆。当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远离承载座的方向缩回时,第一铰接块与第二铰接块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则带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令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配合松脱分条后的柔性扁平线缆。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升降机构驱动安装架升降,以令刀片抵接于放置在承载座上的柔性扁平线缆,此时通过滑移机构驱动滑移座朝靠近承载座的方向滑移,直至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分别位于柔性扁平线缆的两个相背离的侧壁,驱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靠近承载座的方向伸出,以令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配合夹紧柔性扁平线缆。此时,滑移机构再驱动滑移座朝远离承载座的方向滑移,从而使得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配合将柔性扁平线缆从承载座上拉出,由于由于刀片抵紧于柔性扁平线缆,从而使得夹爪在将柔性扁平线缆从承载座上拉出时,刀片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分条。由此可见,本技术中将柔性扁平线缆分条的方式智能化程度较高,使用较为便捷;2.利用调节杆调节承载座的位置,以令刀片在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分条时对位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调节架、螺纹套以及调节杆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转轴、刀片以及刀槽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三气缸以及挡板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轨、转动电机以及丝杆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31.图中,1、工作台;2、支撑板;3、承载座;4、第二滑条;5、第二滑套;6、第二滑槽;7、调节架;8、螺纹套;9、调节杆;10、罩壳;11、微调刻度尺;12、防滑花纹;13、弹簧;14、连接块;15、腰型孔;16、螺栓;17、垫片;18、安装架;19、柔性扁平线缆;20、驱动电机;21、转轴;22、刀片;23、刀槽;24、升降机构;241、框体;242、第一气缸;25、第一引导组件;251、第一滑套;252、第一滑槽;253、第一滑条;26、限位块;27、限位槽;28、穿孔;29、引导槽;30、沉槽;31、垫块;32、挡板;321、水平部;322、竖直部;33、第三气缸;34、滑移座;35、夹爪;351、固定轴;352、第一夹臂;353、第二夹臂;36、第一铰接块;37、第二铰接块;38、驱动组件;381、第二气缸;382、固定块;39、第一连杆;40、第二连杆;41、滑移机构;411、丝杆;412、螺纹块;413、转动电机;42、第二引导组件;421、导轨;422、第二滑移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一种桌面分条机,参照图1,包括水平固定在桌面的工作台1,工作台1呈长方体状
设置。工作台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2,支撑板2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竖直设置。
34.参照图2与图3,两个支撑板2背离工作台1的一侧共同滑移连接有用于承载柔性扁平线缆19的承载座3,承载座3呈长方体状设置,柔性扁平线缆19承载于承载座3远离工作台1的一侧。支撑板2背离工作台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条4,第二滑条4沿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承载座3朝向工作台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套5,第二滑套5沿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滑套5背离承载座3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第二滑条4滑移配合的第二滑槽6,第二滑槽6沿第二滑套5的长度方向开设,且第二滑槽6贯穿第二滑套5的两个相背离的侧壁。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套5的数量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6的数量相应设置有两条,两条第二滑槽6与两个第二滑套5一一对应,且两条第二滑槽6与两个第二滑条4一一对应滑移配合。
35.参照图2与图3,两个支撑板2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调节架7,调节架7的截面呈类似倒“t”型设置,调节架7位于承载座3的一侧,且调节架7与第二滑条4呈垂直设置。调节架7背离支撑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8,螺纹套8沿第二滑套5的长度方向设置,螺纹套8内螺纹连接有用于推动承载座3朝远离调节架7的方向滑移,以调节承载座3的位置的调节杆9,调节杆9沿螺纹套8的长度方向设置,调节杆9的一端贯穿调节架7并抵接于承载座3的侧壁。
36.参照图2与图3,调节杆9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包覆调节杆9与螺纹套8的连接处的罩壳10,罩壳10沿螺纹套8的长度方向设置,罩壳10可绕螺纹套8转动,并可沿螺纹套8的长度方向滑移。螺纹套8靠近调节架7的一侧设有微调刻度尺11,微调刻度尺11沿罩壳10的周向方向设置。
37.参照图2与图3,罩壳10的外侧壁以及调节杆9远离承载座3的一端均设有防滑花纹12,以便于转动。调节架7上连接有用于拉动承载座3朝靠近调节架7的方向滑移的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与调节架7固定连接,弹簧13的另一端与承载座3固定连接。
38.参照图3,承载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截面呈类似倒“l”型设置,连接块14抵紧于其中一块支撑板2的侧壁,本实施例中,连接块14抵接于位于工作台1边缘处的一块支撑板2。连接块14上开设有水平的腰型孔15,腰型孔15内穿设有用于将承载座3固定在支撑板2上的螺栓16,支撑板2上开设有用于供螺栓16螺纹连接的螺纹孔,螺栓16穿过腰型孔15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承载座3固定在支撑板2上。螺栓16上套设有用于增大螺栓16与连接块14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垫片17,垫片17位于螺栓16的螺纹头与连接块14之间。
39.参照图3,机架上可升降地连接有安装架18,安装架18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竖直设置,安装架18位于承载座3远离工作台1的一侧。安装架18内转动连接有转轴21,转轴21沿安装架18的长度方向设置。转轴21上固定连接有三片用于分条柔性扁平线缆19的刀片22,三片刀片22沿转轴2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安装架18朝向工作台1的一侧开设有三个用于分别收纳三个刀片22的刀槽23,转轴21贯穿刀槽23。
40.参照图3,安装架1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轴21转动的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与转轴21固定连接。柔性扁平线缆19无需分条时,驱动电机20可通过驱动转轴21转动,以驱使刀片22收纳进刀槽23内,从而使得刀片22不易暴露在环境中,进而使得不
易误伤他人;柔性扁平线缆19需分条时,驱动电机20可通过驱动转轴21转动,以驱使刀片22凸出于刀槽23,以便于对柔性扁平线缆19进行分条。
41.参照图3,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架18沿竖直方向升降,以令刀片22朝靠近或远离承载座3的移动的升降机构24。具体的,升降机构24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的框体241以及固定连接于框体241的第一气缸242,框体241的纵截面呈类似“口”字型设置,第一气缸242位于框体241远离工作台1的一端,且第一气缸242位于安装架18远离工作台1的一侧。第一气缸242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且第一气缸242的活塞杆与安装架18远离工作台1的一侧固定连接。
42.参照图3,升降机构2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241与安装架18之间,且用于引导安装架18沿竖直方向滑移的第一引导组件25,具体的,第一引导组件25包括固定连接于安装架18上的第一滑套251、开设于第一滑套251的第一滑槽252以及固定连接于框体241的第一滑条253,第一滑槽252贯穿第一滑套251的上下表面,第一滑条253与第一滑槽252滑移配合。其中,第一滑套251呈竖直设置,且第一滑套251位于安装架18朝向框体241的一侧;第一滑槽252沿第一滑套251的长度方向开设,且第一滑槽252开设于第一滑套251朝向框体241的一侧;第一滑条253竖直设置,且第一滑条253位于框体241朝向安装架18的一侧。
43.参照图2,承载座3朝向安装架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柔性扁平线缆19的放置位置,以便于分条柔性扁平线缆19的限位块26,限位块26与承载座3之间配合形成有用于供柔性扁平线缆19穿过的限位槽27,限位槽27的宽度与柔性扁平线缆19的宽度相适配。
44.参照图2,限位块26上开设有连通限位槽27,以供刀片22穿过后抵接于柔性扁平线缆19的穿孔28,本实施例中,穿孔28的数量设置有三个,三个穿孔28与三个刀片22一一对应。限位块26远离框体24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引导柔性扁平线缆19穿入限位槽27内的引导槽29,引导槽29贯通限位槽27。
45.参照图3,承载座3朝向安装架18的一侧开设有沉槽30,沉槽30内卡接配合有用于缓冲刀片22的垫块31,垫块31位于限位块26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垫块31为优力胶材质。
46.参照图3与图4,工作台1上可升降地连接有用于防止柔性扁平线缆19过度穿出限位槽27的挡板32,挡板32位于承载座3与框体241之间。挡板32包括水平部321与竖直部322,水平部321呈水平设置,竖直部322呈竖直设置,水平部321与竖直部322一体成型设置。工作台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挡板32升降的第三气缸33,第三气缸33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第三气缸33的活塞杆与水平部321朝向工作台1的一侧固定连接。
47.参照图5与图6,工作上滑移连接有滑移座34,滑移座34可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滑移,滑移座34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滑移时,滑移座34朝靠近或远离承载座3的方向移动。
48.参照图5与图6,滑移座34上设置有用于夹取柔性扁平线缆19的夹爪35,具体的,夹爪35包括固定连接于滑移座34的固定轴351以及转动连接于固定轴351的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固定轴351水平设置,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相对设置。其中,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的朝向承载座3的一端均凸出于滑移座34,以便于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相配合夹取承载座3上的柔性扁平线缆19。
49.参照图5与图6,滑移座3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令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相配合夹紧或松脱柔性扁平线缆19的驱动组件38。第一夹臂352远离承载座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36,第二夹臂
353远离承载座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块37。具体的,驱动组件38包括固定连接于滑移座34的第二气缸381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二气缸381的活塞杆的固定块382,第二气缸381位于滑移座34远离承载座3的一侧,第二气缸381的活塞杆朝靠近承载座3的方向水平伸出,第二气缸381的活塞杆的轴线与固定轴351的轴线共面,且相互垂直。
50.参照图5与图6,固定块382靠近固定轴35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9与第二连杆40,第一连杆39远离固定轴351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块36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0远离固定轴351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块37转动连接。
51.参照图5与图6,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移座34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滑移,以令夹爪35将柔性扁平线缆19从承载座3上拉出的滑移机构41,滑移机构41驱动滑移座34朝远离承载座3的方向滑移时,夹爪35将柔性扁平线缆19拉出承载座3,此时,刀片22对柔性扁平线缆19进行分条。
52.参照图5与图6,具体的,滑移机构41包括转动设置于工作台1上的丝杆411、固定连接于滑移座34的螺纹块412,以及设置于工作台1上,且用于驱动丝杆411转动的转动电机413,丝杆411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开设,螺纹块412与丝杆411螺纹连接。
53.参照图5与图6,滑移机构41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上,且用于引导螺纹块412沿丝杆411的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引导组件42,第二引导组件42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的导轨421以及开设于导轨421上的第二滑移槽422,导轨421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滑移槽422沿导轨421的长度方向开设。丝杆411转动位于第二滑移槽422内,螺纹块412与第二滑移槽422滑移配合,转动电机413位于导轨421远离框体241的一侧,且转动电机413通过螺栓16与导轨421固定连接。
54.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本技术的桌面分条机时,驱动第三气缸33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以令挡板32位于承载座3的一侧。将柔性扁平线缆19通过引导槽29穿入进限位槽27内,此时,挡板32对柔性扁平线缆19进行阻挡,以防止柔性扁平线缆19过度穿出限位槽27。
55.驱动电机20驱动转轴21转动,以令转轴21带动刀片22凸出于刀槽23。再通过驱动第一气缸242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以令安装架18带动刀片22朝靠近承载座3的方向下降,当安装架18抵接于承载座3上时,刀片22抵紧于柔性扁平线缆19。
56.刀片22抵接于柔性扁平线缆19后,驱动第三气缸33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缩回,以令挡板32不再位于承载座3的一侧,从而给夹爪35让位。挡板32不再位于承载座3的一侧后,转动电机413驱动丝杆411转动,从而使得丝杆411带动螺纹块412朝靠近承载座3的方向移动。由于螺纹块412与滑移座3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螺纹块412朝靠近承载座3的方向移动时,螺纹块412带动滑移座34连同夹爪35朝靠近承载座3的方向移动。
57.夹爪35随滑移座34朝靠近承载座3的方向运动,直至穿过框体241时,夹爪35的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分别位于柔性扁平线缆19的两个相背离的侧壁。由于第一铰接块36与第一夹臂352以固定轴351为支点形成杠杆,第二铰接块37与第二夹臂353以固定轴351为支点形成杠杆,当第二气缸381的活塞杆朝靠近承载座3的方向伸出时,第一铰接块36与第二铰接块37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则带动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以令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相配合夹紧承载座3上的柔性扁平线缆19。
58.当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相配合夹紧柔性扁平线缆19后,通过转动电机413
驱动丝杆411转动,以令螺纹块412带动滑移座34朝远离承载座3的方向移动。滑移座34朝远离承载座3的方向移动时,滑移座34带动夹爪35朝远离承载座3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放置于承载座3上的柔性扁平线缆19从承载座3上拉出。
59.由于刀片22抵紧于柔性扁平线缆19,从而使得夹爪35在将柔性扁平线缆19从承载座3上拉出时,刀片22对柔性扁平线缆19进行分条。夹爪35在将柔性扁平线缆19从承载座3上拉出后,当第二气缸381的活塞杆朝远离承载座3的方向缩回时,第一铰接块36与第二铰接块37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则带动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令第一夹臂352与第二夹臂353相配合松脱分条后的柔性扁平线缆19,此时,柔性扁平线缆19掉落于工作台1上,以此完成分条。由此可见,本技术中将柔性扁平线缆19分条的方式智能化程度较高,使用较为便捷。
6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