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1379发布日期:2023-06-28 14:2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门,特别涉及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隐藏式车门把手通过按压把手触发微动开关等电子元件,然后驱动器将把手推出,如申请号为cn201920661780.2的专利,这样成本比较高,而且电器元件容易坏,造成车门无法开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包含驱动器的车门把手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式的节省成本的平出式车门把手。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包括:

4、把手,所述的把手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与把手第一端相连,第二连接件与把手的第二端相连,

5、阻挡机构,所述的阻挡机构在处于初始隐藏位置的把手的第一端被向内按压且第二连接件被把手的第二端拉动后用于挡住第二连接件使其暂时无法复位;

6、蓄能机构,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与蓄能机构之间设有促使两者相互靠近的势能存储件,蓄能机构远离第一连接件后被限位,使得蓄能机构与第一连接件之间产生的势能促使第一连接件转动并将把手的按压后的第一端推出至把手的展开位置。势能存储件可以使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与蓄能机构之间的扭簧。

7、进一步的,所述的蓄能机构与第二连接件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

8、进一步的,还包括基体,基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的把手可从基体的通孔中伸出,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为铰接在基体上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接件为铰接在基体上的第二连杆。

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铰接有中间连杆,中间连杆与基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复位元件,蓄能机构与中间连杆铰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的阻挡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基体上的摆臂,所述的摆臂与基体之间设有用于促使摆臂回复至初始位置的第三弹性复位元件,所述的摆臂运动轨迹与第二连杆的运动轨迹之间具有轨迹交叉范围,两者在轨迹交叉范围内相互制约或相互驱动。

11、进一步的,处于初始隐藏位置和开锁位置的把手的第二连杆处于与摆臂的轨迹交叉范围外。即初始隐藏位置越过轨迹交叉范围,这样可以使得把手快速复位,开锁位置的第二连杆也越过轨迹交叉范围,这样开锁比较省力。

12、进一步的,所述的阻挡机构还包括限位锁件,所述的限位锁件被按下的把手的第一端驱使转动并挡住摆臂,且被限位锁件挡住的摆臂处于轨迹交叉范围内,从而使得第二连杆被摆臂限位。

13、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锁件转动连接在基体上,限位锁件与基体之间设有促使限位锁件复位的第三弹性复位元件,且被按压后的把手第一端促使限位锁件向摆臂靠近以锁紧摆臂,且复位后的限位锁件远离摆臂从而不限制摆臂的动作。

14、进一步的,所述的摆臂连接有使其延时复位的阻尼结构。

15、进一步的,所述的基体上还设有拉索,拉索连接有拉索摆动块,拉索摆动块与基体之间设有第四弹性复位元件,第四弹性复位元件可选但不限于扭簧,处于展开位置的把手被拉起至开锁位置过程中,所述的第二连杆勾住拉索摆动块并带动拉索运动,把手的第二端设有滑槽,所述的第二连杆设有在滑槽中滑动的滑柱。

16、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平出式把手为机械式结构,不需要额外的电气元件即可实现把手的初始隐藏位置、按压位置、展开位置和开锁位置的转换,节省成本;

18、(2)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的第一端被按压后,第二端受限,把手的第一端采用蓄力的方式促使把手的第一端展开,从而实现把手的展开,响应快速;

19、(3)本实用新型采用四连杆机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中间连杆)实现把手与基体的连接,通过按压拉动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受摆臂制约,摆臂又受到限位锁件的制约,使得把手第二端翘起从而把手展开,并且蓄能机构与第二连杆联动,把手第一端与限位锁件的联动,整个过程各零件相互配合或制约;

20、(4)处于初始隐藏位置和开锁位置的把手的第二连杆处于与摆臂的轨迹交叉范围外,而处于按压位置与展开位置把手的第二连杆处于与摆臂的轨迹交叉范围内,即第二连杆的滚轮与摆臂之间采用分离-干涉-分离的工作原理,实现把手的展开,同时又不影响把手的回位,把手整体功能性好;

21、(5)摆臂具有三个功能部分,第一个功能部分是与第二连杆的滚轮相互制约或者相互传动的第一配合功能部分x,第二个功能部分是与阻尼机构的第二配合功能部分y,第三个功能部分是与限位锁件的第三配合功能部分z,同一结构实现了三个功能,结构巧妙且集成。



技术特征:

1.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机构(3)与第二连接件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体(1),基体(1)上设有通孔,所述的把手(2)可从基体(1)的通孔中伸出,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为铰接在基体(1)上的第一连杆(4),第二连接件为铰接在基体(1)上的第二连杆(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之间铰接有中间连杆(10),中间连杆(10)与基体(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复位元件,蓄能机构(3)与中间连杆(10)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基体(1)上的摆臂(6),所述的摆臂(6)与基体(1)之间设有用于促使摆臂(6)回复至初始位置的第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的摆臂(6)运动轨迹与第二连杆(5)的运动轨迹之间具有轨迹交叉范围,两者在轨迹交叉范围内相互制约或相互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处于初始隐藏位置和开锁位置的把手(2)的第二连杆(5)处于与摆臂(6)的轨迹交叉范围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机构还包括限位锁件(7),所述的限位锁件(7)被按下的把手(2)的第一端(21)驱使转动并挡住摆臂(6),且被限位锁件(7)挡住的摆臂(6)处于轨迹交叉范围内,从而使得第二连杆(5)被摆臂(6)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锁件(7)转动连接在基体(1)上,限位锁件(7)与基体(1)之间设有促使限位锁件(7)复位的第三弹性复位元件,且被按压后的把手(2)第一端(21)促使限位锁件(7)向摆臂(6)靠近以锁紧摆臂(6),且复位后的限位锁件(7)远离摆臂(6)从而不限制摆臂(6)的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6)连接有使其延时复位的阻尼结构(8)。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1)上还设有拉索(9),拉索(9)连接有拉索摆动块(91),拉索摆动块(91)与基体之间设有第四弹性复位元件,处于展开位置的把手(2)被拉起至开锁位置过程中,所述的第二连杆(5)勾住拉索摆动块(91)并带动拉索(9)运动,把手(2)的第二端(22)设有滑槽(23),所述的第二连杆(5)设有在滑槽(23)中滑动的滑柱(5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出式车门把手,包括把手、阻挡机构、蓄能机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把手第一端相连,第二连接件与把手的第二端相连,阻挡机构在处于初始隐藏位置的把手的第一端被向内按压且第二连接件被把手的第二端拉动后用于挡住第二连接件使其暂时无法复位;第一连接件与蓄能机构之间设有促使两者相互靠近的势能存储件,蓄能机构远离第一连接件后被限位,使得蓄能机构与第一连接件之间产生的势能促使第一连接件转动并将把手第二端推出至把手的展开位置,本技术的平出式把手为机械式结构,不需要额外的电气元件即可实现把手的初始隐藏位置、按压位置、展开位置和开锁位置的转换,节省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杰,邬晓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伟速达(中国)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