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2111发布日期:2023-05-07 03:0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


背景技术:

1、千斤顶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的小行程内顶开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由于在设备检修的过程中,常出现大型的设备主轴上的齿轮箱或轴承需要进行更换或检修,但被检修设备体积大、吨位重,加上安放的位置狭小,因此无法进行拆除和吊装,只能进行在线的拆除主轴,以便于对主轴上的轴承等进行更换,但是增加了设备检修的时间。

2、因此,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设计一种千斤顶的顶升和压装的装置,便于快速的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板、与所述第一支承板交叉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承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的端部连接用于支承千斤顶的固定支承板,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远离所述固定支承板的一端均设有支脚。

3、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靠近所述固定支承板的交叉连接处的吊耳。

4、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承板一体成型布置。

5、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承板远离所述固定支承板的一侧设有梯形开口,所述梯形开口的两侧为对称布置的所述支脚。

6、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承板分体布置,包括第一支承部和与所述第一支承对称布置的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安装端和自由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第一支承板远离所述支脚的一端的中心位置垂直连接,所述自由端形成所述支脚。

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所述第二支承板2的高度为140mm、宽度为20mm,所述第一支承板1的长度为800mm,所述第二支承板2的长度为780mm。

8、优选地,所述支脚为梯形结构,其远离所述固定支承板的一端的宽度为120mm,靠近所述固定支承板3的一端的宽度为300mm,其高度为540mm。

9、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承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相连接的一端端部。

10、优选地,所述吊耳厚度为10mm,长度为40mm,宽度为20mm。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的端部与所述固定支承板连接形成直径为200mm的固定盘,并且其厚度为20mm。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支承板与第二支承板交叉设置,且第二支承板与第一支承板垂直设置的连接方式,增加本实施例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在第一支承板与第二支承板之间各焊接的一份固定支承板与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的连接处构成支承千斤顶的支承板,可将千斤顶置于固定支承板,千斤顶的底部与固定支承板的顶部接触,进而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通过固定支承板千斤顶,使得千斤顶可用在大型的设备中,避免拆除主轴等的工作程序,省时省力,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且本装置材料容易获得,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组装。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辅助各种设备的检修工作。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靠近所述固定支承板的交叉连接处设置吊耳,使得当移动本实施例装置时,便于通过吊耳将本实施例的装置吊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承板(1)、与所述第一支承板(1)交叉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承板(2)、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承板(1)和第二支承板(2)的端部连接用于支承千斤顶的固定支承板(3),所述第一支承板(1)和所述第二支承板(2)远离所述固定支承板(3)的一端均设有支脚(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板(1)和所述第二支承板(2)的靠近所述固定支承板(3)的交叉连接处的吊耳(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板(1)一体成型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板(1)远离所述固定支承板(3)的一侧设有梯形开口(6),所述梯形开口(6)的两侧为对称布置的所述支脚(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板(2)分体布置,包括第一支承部(21)和与所述第一支承部(21)对称布置的第二支承部(22),所述第一支承部(21)和所述第二支承部(22)具有安装端和自由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第一支承板(1)远离所述支脚的一端的中心位置垂直连接,所述自由端形成所述支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板(1)和所述第二支承板(2)的高度为140mm、宽度为20mm,所述第一支承板(1)的长度为800mm,所述第二支承板(2)的长度为78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4)为梯形结构,其远离所述固定支承板(3)的一端的宽度为120mm,靠近所述固定支承板(3)的一端的宽度为300mm,其高度为54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承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承板(1)和所述第二支承板(2)相连接的一端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5)厚度为10mm,长度为40mm,宽度为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板(1)和第二支承板(2)的端部与所述固定支承板(3)连接形成直径为200mm的固定盘,并且其厚度为2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属于千斤顶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板、与所述第一支承板交叉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承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的端部连接用于支承千斤顶的固定支承板,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远离所述固定支承板的一端均设有支脚,本技术装置支承起千斤顶,使得可根据现场情况,制作适宜的一种用于千斤顶顶升和压装的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马峰,王跃峰,刘臻,李玲,李中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