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7585发布日期:2023-04-19 12:4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门窗安装,涉及保证门窗抗侧向冲击技术,具体涉及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1、吊趟门因轨道设置在门扇顶部,通过悬挂方式支撑门扇重量实现移动,与一般滑轨门形成区别,成为不同的品类。并且,吊趟门由于底部不设置支撑门扇运动的轨道,使得吊趟门的门槛处相对于一般轨道门具有良好的通过性;此外,轨道积灰一般是家庭卫生的主要死角之一,处理难度大,吊趟门完美的规避了该问题。基于以上优势,吊趟门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但也是由于吊轨单端固定的结构属性,吊趟门表现为使用中出现晃动,在不少用户的认知中以及其他品类产品的营销干预,吊趟门的晃动与“不安全”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关联,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吊趟门品类的被选择机会。为此,优化吊趟门的晃动成为改变吊趟门产品竞争力的关键,现有解决方案包括,比如:设置隐藏式导向轮,导向轮设置在两扇门的重叠处,门扇开合并不会暴露导向轮,且导向轮对门扇底部起到了较好的止摆(避免侧向冲击力导致的晃动)作用。但是导向轮方案的隐藏属性带来一消极效果是,当门扇处于关闭状态时,仅有门扇一个角落具有止摆轮限制,另一侧(另一角落)为自由状态,因此出现了门在闭合状态下的晃动较大的问题。

2、吊趟门门扇垂直于门扇平面的摆动或偏移会导致门扇底边距离地面的间隙加大,而间隙加大的过程恰恰给了止摆摩擦轮内部的弹性部件释放弹性势能的空间,所以采用弹性摩擦轮的止摆解决方案会存在门扇正常偏移后不能自动归位,且很容易偏移、偏移量逐渐累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及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4、侧摆抬升组件,

5、支撑组件,

6、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具有导向轮、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无盖方形容器状,第一壳体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相互垂直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与高度方向;

7、其中,所述导向轮的第一轴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轴孔嵌套连接,使导向轮可以绕第一轴转动,导向轮位于第一壳体内部,第一轴所在的直线与宽度方向重合;

8、从长度方向看,第一壳体外侧面具有限位凸起,第二壳体侧面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凸起在限位孔内可沿高度方向移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具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使第一壳体在第二壳体内沿高度方向发生位移;

9、其中,第二壳体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通过连接组件与侧摆抬升组件连接,使侧摆抬升组件与第二壳体在非长度方向上发生位移,使侧摆抬升组件的重心高度发生变化。

10、优选的,从长度方向看,第二壳体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为开口背离第一壳体的u型面,侧摆抬升组件的一侧为凸面,且凸面与u型面配套使用,u型面与凸面在非长度方向上可发生位移;

11、连接组件具有凹槽与外凸组件,凹槽与外凸组件配合使用,外凸组件在凹槽内可发生相对位移,凹槽位于u型面/凸面上,外凸组件位于凸面/u型面上。

12、优选的,从长度方向看,u型面的半径与凸面的半径相同,且u型面的半径为1.5cm-3cm。

13、优选的,从长度方向看,u型面的曲率半径比凸面的曲率半径大,u型面的曲率半径取值范围为1.5cm-3cm,凸面的曲率半径为1cm-2cm。

14、优选的,侧摆抬升组件具有限位件,限位件为片状,限位件与凸面的侧面固定连接,从长度方向看限位件与第二壳体的侧面平行,且限位件与第二壳体的侧面距离为3mm-5mm。

15、优选的,凹槽位于u型面上,外凸组件位于凸面上,外凸组件具有滚轮,滚轮具有连接轴,连接轴的2端嵌套在2个滑槽内,滑槽的曲率半径与凸面的曲率半径相同,滚轮的轴可以在滑槽内移动,滚轮可在凹槽内滑动。

16、优选的,连接组件具有4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二壳体背离第一壳体一侧的4个角部,第一连接件具有甲定位件、乙定位件,甲定位件与侧摆抬升组件固定连接,乙定位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甲定位件与乙定位件铰接。

17、优选的,甲定位件/乙定位件具有第二轴孔,乙定位件/甲定位件具有固定轴,固定轴穿过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固定轴组合成铰接的方式,第二轴孔的尺寸为固定轴尺寸的2-3倍。

18、优选的,弹性组件具有第一弹片,第一弹片为弧形,第一弹片的固定端与第二壳体面向导向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弹片的凸起部位与第一壳体抵接。

19、优选的,弹性组件具有第二弹片,第二弹片为弧形,第二弹片的固定端与第二壳体面向导向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片的另一端与螺栓的一端连接,螺栓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第二壳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具有螺孔,螺栓通过螺孔穿过第二壳体的侧面,螺孔与螺栓配套使用,转动螺栓可以改变第二弹片两端之间的距离,第二弹片的凸起部位与第一壳体抵接。

20、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系统,包括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21、侧摆抬升组件与吊趟门的门扇底部固定连接,滚轮的滚动方向所在的直线落在门扇所在的平面内。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提供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及系统。其有益效果体现在:第一,在一定的侧向冲击力下,本发明将侧向冲击力转化为对门扇的重力做功,有效避免导向轮发生位移不能自动归位的问题。第二,本发明设计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具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使第一壳体在第二壳体内沿高度方向发生位移;当门扇受到侧向挤压时,导向轮与门扇底部有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导向轮与地面形成一定的抗冲击力,另一方面导向轮与门扇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可以达到一定的抗振效果。



技术特征:

1.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10.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之任意一项所述的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承重式侧向冲击自恢复摩擦导向轮及系统,本发明属于门窗安装技术领域,侧摆抬升组件;支撑组件;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具有导向轮、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相互垂直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与高度方向;其中,所述导向轮的第一轴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轴孔嵌套连接,使导向轮可以绕第一轴转动,导向轮位于第一壳体内部,第一轴所在的直线与宽度方向重合;在一定的侧向冲击力下,本发明将侧向冲击力转化为对门扇的重力做功,有效避免导向轮发生位移不能自动归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仪,李军,吴江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名人居门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