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把手、车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7631发布日期:2023-07-05 15:0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门把手、车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门把手,具体地,涉及一种门把手、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汽车上,所有的侧门开启都需要用到门把手,通过拉门把手可以将车门拉开。

2、相关技术中,集成式门把手方案中,有些方案采用手柄与凹槽做成一个总成,凹槽作为底座且带有两个紧固螺钉,从车外往车内装,最后通过两个螺钉及卡扣与钣金固定,该方案因结构局限导致抗拉强度不足,且容易出现凹槽底座翻转脱出。有些方案采用手柄与凹槽做成一个总成,同时增加了一个大底座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凹槽部分作为一个小底座,该结构由于定位不足在操作手柄时容易出现滑移,导致间隙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把手、车门及车辆,该门把手提高了手柄总成与底座总成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手柄翻转脱出,同时也能够避免因操作手柄总成而导致的间隙不均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门把手,包括底座总成和手柄总成,所述底座总成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手柄总成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对应并能够配合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用于将所述手柄总成和所述底座总成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的移动锁止;

3、所述门把手还包括第一固定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手柄总成和所述底座总成,并将所述手柄总成和所述底座总成在所述插接方向上的移动锁止。

4、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构造为凸起和凹槽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插接部构造为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中的另一者。

5、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螺钉、设于所述底座总成的通孔以及设于所述手柄总成的螺孔或者螺母;

6、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螺孔或螺母,用于将手柄总成与底座总成固定连接。

7、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构造为凹槽,所述第二插接部构造为凸起;

8、所述门把手还包括锁止件、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一开孔以及设于所述凸起的第二开孔,所述锁止件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后装入所述第二开孔,用于将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之间的移动锁止。

9、可选地,所述底座总成包括内凹的凹槽部;

10、所述手柄总成设于所述凹槽部内,所述手柄总成包括手柄支架、触发元件和盖板组件;所述手柄支架通过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凹槽部内的第一插接部连接,且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总成,所述手柄支架与所述盖板组件围成封闭的容纳腔,所述触发元件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手柄支架远离所述盖板组件的一侧形成有弹性部,使得能够通过按压或触摸所述弹性部以触发所述触发元件。

11、可选地,所述手柄总成包括按压件,所述触发元件包括按压开关;所述按压件和所述按压开关设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按压开关固设于所述盖板组件朝向所述按压件的一侧,通过按压所述弹性部以推动所述按压件触发所述按压开关;

12、或者,所述触发元件构造为传感器。

13、可选地,所述手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盖板组件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弹性部设于所述开口。

14、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弹性部采用双色注塑工艺成型。

15、可选地,所述按压件固设于所述弹性部的内侧面;

16、所述手柄总成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用于所述弹性部解除按压后的所述弹性部复位。

17、可选地,所述按压件包括按压本体和与所述按压本体呈角度设置的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盖板组件,在按压所述弹性部时发生弹性形变,在按压解除时回复,使得所述按压本体推动所述弹性部复位,所述弹性支架形成所述复位机构;

18、或者,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盖板组件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盖板组件连接。

19、可选地,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弹簧或者弹片。

20、可选地,所述门把手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盖壳体和凹槽壳体,所述外盖壳体设于所述盖板组件的外侧面;

21、所述凹槽壳体设于所述底座总成的所述凹槽部内。

22、可选地,所述凹槽壳体包括中间上边沿以及连接于所述中间上边沿相对两侧的侧向上边沿,所述中间上边沿的水平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外盖壳体下边沿的水平高度。

23、可选地,所述外盖壳体包括能够与所述凹槽壳体的侧向上边沿搭接的搭接部,所述侧向上边沿延伸至越过所述搭接部末端的位置。

24、可选地,所述搭接部包括向下凸出的弧形面,所述侧向上边沿与所述搭接部末端的相接处位于所述弧形面切线方向的上方。

25、可选地,所述凹槽部内形成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凹槽壳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使得所述凹槽壳体连接于所述凹槽部;

26、和/或,所述凹槽壳体与所述底座总成的相接处设有粘贴胶。

27、可选地,所述凹槽部形成有向内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凹槽壳体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槽对应并能够滑动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槽能够引导所述导向柱由所述导向槽的外端向内端方向逐渐滑入,并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抵接后卡合连接。

28、可选地,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柱的数量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

29、可选地,所述凹槽壳体与所述底座总成一体成型;

30、或者,所述外盖壳体和所述凹槽壳体一体成型。

31、本公开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门,该车门包括车门本体以及上述的门把手,所述门把手安装于所述车门本体。

32、本公开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

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门把手,利用手柄总成的第二插接部与底座总成的第一插接部的配合,将手柄总成和底座总成在垂直于插接方向的移动锁止,且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还能够增加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的搭接面积,以承受更大的抗拉强度,避免产品失效,同时,利用第一固定结构将两者在插接方向上的移动锁止,从而实现手柄总成与底座总成的固定连接,即手柄总成相对于底座总成无法拉动也不可以翻转。通过上述设置,该门把手提高了手柄总成与底座总成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手柄翻转脱出,同时也能够避免因操作手柄总成而导致的间隙不均问题。

3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总成(100)和手柄总成(200),所述底座总成(100)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手柄总成(200)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对应并能够配合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用于将所述手柄总成(200)和所述底座总成(100)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的移动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构造为凸起(213)和凹槽(130)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插接部构造为所述凸起(213)和所述凹槽(130)中的另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螺钉(510)、设于所述底座总成(100)的通孔(120)以及设于所述手柄总成(200)的螺孔(214)或者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构造为凹槽(130),所述第二插接部构造为凸起(21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总成(100)包括内凹的凹槽部(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总成(200)包括按压件(220),所述触发元件(240)包括按压开关(241);所述按压件(220)和所述按压开关(241)设于所述容纳腔(201),且所述按压开关(241)固设于所述盖板组件(230)朝向所述按压件(220)的一侧,通过按压所述弹性部(212)以推动所述按压件(220)触发所述按压开关(24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支架(210)包括支架本体(211),所述支架本体(211)远离所述盖板组件(230)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弹性部(212)设于所述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211)和所述弹性部(212)采用双色注塑工艺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20)固设于所述弹性部(212)的内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20)包括按压本体(221)和与所述按压本体(221)呈角度设置的弹性支架(222),所述弹性支架(222)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盖板组件(230),在按压所述弹性部(212)时发生弹性形变,在按压解除时回复,使得所述按压本体(221)推动所述弹性部(212)复位,所述弹性支架(222)形成所述复位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弹簧或者弹片。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盖壳体(300)和凹槽壳体(400),所述外盖壳体(300)设于所述盖板组件(230)的外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壳体(400)包括中间上边沿(401)以及连接于所述中间上边沿(401)相对两侧的侧向上边沿(402),所述中间上边沿(401)的水平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外盖壳体(300)下边沿的水平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壳体(300)包括能够与所述凹槽壳体(400)的侧向上边沿(402)搭接的搭接部(310),所述侧向上边沿(402)延伸至越过所述搭接部(310)末端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310)包括向下凸出的弧形面(311),所述侧向上边沿(402)与所述搭接部(310)末端的相接处位于所述弧形面(311)切线方向的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101)内形成有第一卡接部(140),所述凹槽壳体(400)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40)相对应的第二卡接部(420),所述第一卡接部(14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420)配合,使得所述凹槽壳体(400)连接于所述凹槽部(10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101)形成有向内延伸的导向槽(110),所述凹槽壳体(400)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槽(110)对应并能够滑动配合的导向柱(410),所述导向槽(110)能够引导所述导向柱(410)由所述导向槽(110)的外端向内端方向逐渐滑入,并在所述第二卡接部(420)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40)抵接后卡合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10)和所述导向柱(410)的数量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壳体(400)与所述底座总成(100)一体成型;

20.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包括车门本体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门把手,所述门把手安装于所述车门本体。

2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门。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门把手、车门及车辆,该门把手包括底座总成和手柄总成,底座总成包括第一插接部,手柄总成包括与第一插接部相对应并能够配合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与第一插接部配合,用于将手柄总成和底座总成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的移动锁止;还包括第一固定结构,用于连接手柄总成和底座总成,并将手柄总成和底座总成在插接方向上的移动锁止。通过上述设置,该门把手提高了手柄总成与底座总成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手柄翻转脱出,同时也能够避免因操作手柄总成而导致的间隙不均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