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58328发布日期:2023-08-18 09:5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线性模组,尤其涉及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


背景技术:

1、滑台模组也称坐标机械手、线性模组等,是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同时实现高精度直线运动的全新革命性产品。滑台模组装置由于具有线性移动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机台上,当前广泛使用的直线滑台模组可分为两种类型:同步带型和滚珠丝杆型。其中,滑台底座是滑台模组的一个重要部件。

2、中国专利cn202122403364.2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精密滑座,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端中间处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两端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由丝杆和连接在丝杆上的丝杆电机组成。该现有技术中滑座为敞开式设置,在使用过程中,滑座内部极易堆积灰尘影响整个滑台模组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滑座内部元件外露,影响滑座整体美观度。有鉴于此,发明人进行了新的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其具有防尘、美观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分别设置于底座主体两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底座主体中部开设有具有开口的空腔,所述底座主体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底板垂直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均延伸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相对设置并部分包覆空腔开口;所述底板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皮带安装位。

3、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开设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设置有至少一个感光间隙。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一组装槽。

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装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互连通并且第一卡槽小于第二卡槽。

6、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还设置有第二组装槽和多个组装孔。

7、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空隙。

8、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分别设置于底座主体两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底座主体中部开设有具有开口的空腔,所述底座主体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均延伸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相对设置并部分包覆空腔开口;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有效阻止灰尘等杂物进入滑座与移动件间,既能保证移动件运动的顺畅,又能阻止滑座内润滑脂的流出;2.滑座呈半包状,减少滑座内部零部件的露出,提升滑座美观度;3.滑座整体结构简洁,制作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1)和分别设置于底座主体(1)两端的第一端板(2)和第二端板(3),所述底座主体(1)中部开设有具有开口的空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1)包括底板(5)和设置于底板(5)两侧的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所述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均与底板(5)垂直设置,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的顶部均延伸设置有延伸部(8),所述延伸部(8)相对设置并部分包覆空腔(4)开口;所述底板(5)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平台(51)和第二安装平台(52),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皮带安装位(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8)开设有安装通道(81),所述安装通道(81)设置有至少一个感光间隙(8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一组装槽(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装槽(9)包括第一卡槽(91)和第二卡槽(92),所述第一卡槽(91)和第二卡槽(92)相互连通并且第一卡槽(91)小于第二卡槽(9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还设置有第二组装槽(54)和多个组装孔(5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底部设置有空隙(5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线性模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防尘直线滑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分别设置于底座主体两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底座主体中部开设有具有开口的空腔,所述底座主体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底板垂直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均延伸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相对设置并部分包覆空腔开口;所述底板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皮带安装位;本技术有效阻止灰尘等杂物进入滑座与移动件间,既能保证移动件运动的顺畅,又能阻止滑座内润滑脂的流出。

技术研发人员:吴炼军,黄东明,刘洋,龙亮明,刘志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鹏隆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