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切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6666发布日期:2023-07-20 16:1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切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红薯加工,具体涉及一种红薯切块装置。


背景技术:

1、红薯又称番薯,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糖、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制作成的红薯淀粉吸水能力强、黏性极佳,常用于制作中式菜肴点心等,也可以制作成红薯干、红薯片等。在制作时先将红薯切块,红薯切块机按加工类型可以分为切片、切块、切丝、切丁等机械,由于红薯又硬又易碎的特点,现有的红薯切块装置加工效率低且碎渣多的技术问题。

2、实用新型专利cn208914232u公开了一种红薯切块装置,该红薯切块装置采用卧式结构,切割刀具为轮状,红薯由入料口加入至壳体内,壳内的轮状刀具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反复切割壳内底部的红薯,直至红薯被分切为与筛料口尺寸对应的红薯块后,再通过出料口落入到接料槽中,即得到大小均匀的红薯块。该专利需要对红薯反复切割才能得到大小均匀的红薯块,耗时较长,存在切割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红薯切块装置,以解决现有红薯切块机存在切块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3、一种红薯切块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气缸、挤压机构和切块机构,所述气缸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挤压机构设置在气缸下方,并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通过气缸的伸缩杆推动挤压机构沿支架上下移动;所述切块机构固定安装在挤压机构下方,切块机构上设有用于切块的刀片。

4、优选地,所述切块机构包括切块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刀片组和第二刀片组,所述第一刀片组和第二刀片组均由若干相互交叉的刀片构成,且第一刀片组设置于第二刀片组的上方。

5、优选地,所述第一刀片组和第二刀片组中的刀片均为相互垂直交叉,刀片与刀片之间形成方形容纳腔,刀片两端与箱体焊接。

6、优选地,所述第二刀片组中刀片之间的交叉部位于第一刀片组中方形容纳腔的正中心。

7、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推板、若干挤压柱和若干挤压板,所述挤压柱焊接在推板下方,挤压柱远离推板的一端焊接挤压板,各挤压板相互独立。

8、优选地,所述挤压板的大小与第一刀片组中的方形容纳腔一致。

9、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与切块机构之间设有间距。

10、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支架上。

11、优选地,所述切块机构下方设有导料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中切块机构中通过第一刀片组和第二刀片组形成若干大小均匀的小容纳腔,在挤压机构的作用下将红薯推入切块机构进行切块,形成大小均匀的红薯块,该切块动作一次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薯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气缸、挤压机构和切块机构,所述气缸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挤压机构设置在气缸下方,并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通过气缸的伸缩杆推动挤压机构沿支架上下移动;所述切块机构固定安装在挤压机构下方,切块机构上设有用于切块的刀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块机构包括切块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刀片组和第二刀片组,所述第一刀片组和第二刀片组均由若干相互交叉的刀片构成,且第一刀片组设置于第二刀片组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薯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片组和第二刀片组中的刀片均为相互垂直交叉,刀片与刀片之间形成方形容纳腔,刀片两端与箱体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薯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刀片组中刀片之间的交叉部位于第一刀片组中方形容纳腔的正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薯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推板、若干挤压柱和若干挤压板,所述挤压柱焊接在推板下方,挤压柱远离推板的一端焊接挤压板,各挤压板相互独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薯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的大小与第一刀片组中的方形容纳腔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薯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与切块机构之间设有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7任一项所述的红薯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红薯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块机构下方设有导料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红薯切块装置,属于红薯加工技术领域。所述的红薯切块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气缸、挤压机构和切块机构,所述气缸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挤压机构设置在气缸下方,并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通过气缸的伸缩杆推动挤压机构沿支架上下移动;所述切块机构固定安装在挤压机构下方,切块机构上设有用于切块的刀片。本技术中切块机构中通过第一刀片组和第二刀片组形成若干大小均匀的小容纳腔,在挤压机构的作用下将红薯推入切块机构进行切块,形成大小均匀的红薯块,该切块动作一次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金薯赋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