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5409发布日期:2023-08-09 19:0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业夹具,尤其涉及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的汽车产品更新换代较为频繁,汽车生产厂商往往需要同时生产多种不同型号的车型,用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生产线中就会采用多种夹具,满足相应车型对于工件的夹取,当现有的夹具当切换车型生产时,需要切换对应的夹具,因此可能造成更换夹具的时间过长,从而导致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且还有可能使夹具出现未使用就被淘汰的情况,由此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增大了企业的购买成本,为此,提出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对比现有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通过设置的电动滑块,通过在第二安装板上安装不同的夹具,然后通过电动滑块带动第二安装板在电动滑轨上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安装板上固定连接的不同夹具可进行移动,从而使夹具更好的进行移动,更好的夹持不同的物品,避免了以往切换机构不能有效的将夹具进行微移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的前端开设有电机腔,所述电机腔的上端设置有活动腔,所述电机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电机腔至活动腔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所述活动腔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杆身的中部套设有第二斜齿轮,所述转轴轴身的后端外壁贯穿活动腔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板;

3、所述安装盒的下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前端内壁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前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光幕接收器,所述转动板前端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红外线灯,所述转动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远离转动板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的内部均设置有电动滑块;

4、所述转动板后端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的后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放置槽后端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电动滑块远离转动板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比现有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带动第一斜齿轮进行旋转,从而通过第二斜齿轮带动转轴进行旋转,从而使转动板进行旋转,从而对转动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安装的不同夹具进行切换,再通过设置的电动滑块,通过电动滑块间接的带动不同的夹具进行微移,从而使夹具可更好的将物品进行夹持住,避免了因夹具过短夹持不到物品从而需要进行移动整个切换机构的问题。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转动板一侧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转动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均在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安装板靠近转动板一侧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9,且转动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卡块均在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可在第二安装板进行移动时更好的通过卡块在卡槽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达到对第二安装板进行限位支撑的目的。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转动板一侧外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安装板远离转动板一侧外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可更好的将不同的夹具安装在第二安装板的上端。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安装板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可更好的将该切换机构进行安装。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滑杆均通过轴承在限位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后端外壁与放置槽的后端内壁转动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滑杆均通过轴承在限位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可在转动板进行旋转时更好的通过限位滑杆和限位滑槽进行限位,且通过转动板的后端外壁与放置槽的后端内壁转动连接可为转动板起到支撑的同时使转动板更好的进行转动。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与转轴的杆身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前端外壁与活动腔的前端内壁转动连接;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连接且第二斜齿轮与转轴的杆身固定连接,使伺服电机可通过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连接使转轴进行旋转,再通过转轴的前端外壁与活动腔的前端内壁转动连接可使转轴更好的进行旋转。

16、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灯均与光幕接收器相互配合;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红外线灯均与光幕接收器相互配合可更好的、更精准的控制转动板到精准的位置进行停止旋转。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对比现有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带动第一斜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一斜齿轮通过啮合带动第二斜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二斜齿轮带动转轴进行旋转,从而使转轴带动转动板进行旋,从而对转动板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的不同夹具进行更换,且切换时通过光幕接收器接收红外线灯的灯束,从而控制伺服电机停止,从而可更精准的将转动板进行定位。

20、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对比现有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通过设置的电动滑块,通过在第二安装板上安装不同的夹具,然后通过电动滑块带动第二安装板在电动滑轨上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安装板上固定连接的不同夹具可进行移动,从而使夹具更好的进行移动,更好的夹持不同的物品,避免了以往切换机构不能有效的将夹具进行微移的问题。

2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对比现有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带动第一斜齿轮进行旋转,从而通过第二斜齿轮带动转轴进行旋转,从而使转动板进行旋转,从而对转动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安装的不同夹具进行切换,再通过设置的电动滑块,通过电动滑块间接的带动不同的夹具进行微移,从而使夹具可更好的将物品进行夹持住,避免了因夹具过短夹持不到物品从而需要进行移动整个切换机构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盒(2),所述安装盒(2)内部的前端开设有电机腔(10),所述电机腔(10)的上端设置有活动腔(24),所述电机腔(10)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1),所述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贯穿电机腔(10)至活动腔(24)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23),所述第一斜齿轮(23),所述活动腔(24)的内部设置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杆身的中部套设有第二斜齿轮(21),所述转轴(22)轴身的后端外壁贯穿活动腔(24)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5)靠近转动板(9)一侧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9),所述转动板(9)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块(19)均在卡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5)远离转动板(9)一侧外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杆(8)均通过轴承(7)在限位滑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板(9)的后端外壁与放置槽(12)的后端内壁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齿轮(23)与第二斜齿轮(21)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21)与转轴(22)的杆身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2)的前端外壁与活动腔(24)的前端内壁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灯(17)均与光幕接收器(25)相互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业夹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定位夹紧单元柔性切换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的前端开设有电机腔,所述电机腔的上端设置有活动腔,所述电机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本技术中,对比现有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带动第一斜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一斜齿轮通过啮合带动第二斜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二斜齿轮带动转轴进行旋转,从而使转轴带动转动板进行旋,从而对转动板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的不同夹具进行更换,且切换时通过光幕接收器接收红外线灯的灯束,从而控制伺服电机停止,从而可更精准的将转动板进行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萨博途斯机器人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