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9397发布日期:2023-10-02 08:0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螺丝起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详细而言之是一种螺丝起子。


背景技术:

1、螺丝刀是一种用于拧转螺丝以实现连接固定的常用工具,螺丝刀也可称为螺丝批、螺丝起子等称呼,现有的螺丝起子在旋转施力时由于无指部侧向抵顶而发生手指滑脱等现象,即使能实现指部的抵靠施加作用力,但在长时的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指部打滑、脱落等情况。

2、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螺丝起子中国专利号【cn200520027399.9】,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螺丝起子,包括握柄与工具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杆形成一粗糙而具有高摩擦力的止滑段。该方案中当使用者利用本实用新型将螺丝由螺孔中松开时,是先将手握拿在该螺丝起子的握柄上而可方便施用较大的力量松动该螺丝,当使用者一旦转动该螺丝后,即可将手移动至该工具杆的止滑段上,由于该工具杆的直径较小,所以便于大拇指与食指的握拿与快速转动,且由于使用者是握拿在该止滑段上,因此可以防止使用者与该工具杆产生滑手的现象,此外,亦可减少使用者转开该螺丝脱离该螺孔所需花费的时间。

3、虽然上述方案通过工具杆上具有粗糙的止滑段来增加摩擦力,以提高对螺丝起子的防脱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接触部位与止滑段之间无法进行良好接触,不便施加扭转作用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螺丝起子。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螺丝起子,包括前端具有配合部的起子杆体,在所述起子杆体的后端设有塑性握持部,在所述塑性握持部的轴向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指部侧向抵顶结构和手凹凸接触结构。

4、在上述的螺丝起子,所述指部侧向抵顶结构包括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指部槽,所述指部槽的分布方向偏离所述塑性握持部的轴心线。

5、在上述的螺丝起子,所述指部槽由第一偏斜面和第二偏斜面形成。在上述的螺丝起子,所述第一偏斜面和第二偏斜面形成大于90°的夹角。

6、在上述的螺丝起子,所述相邻两个所述指部槽之间形成第一偏斜凸起部。在上述的螺丝起子,所述手凹凸接触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塑性握持部中部的若干凹陷槽,以及若干设于所述塑性握持部后端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分布方向偏离所述塑性握持部的轴心线。

7、在上述的螺丝起子,所述避让槽为圆弧凹槽和锥形凹槽中的任意一种。在上述的螺丝起子,所述避让槽由第三偏斜面和第四偏斜面形成。

8、在上述的螺丝起子,相邻两个所述避让槽之间形成第二凸起部,相邻两个所述避让槽之间形成第二偏斜凸起部,所述第二偏斜凸起部的偏斜方向和所述第一偏斜凸起部的偏斜方向相同,并且一所述第一偏斜凸起部连接一所述第二凸起部,一所述第二凸起部连接一所述第二偏斜凸起部。

9、在上述的螺丝起子,所述塑性握持部的前端设有多边型肩部,所述起子杆体贯穿所述多边型肩部,在所述起子杆体靠近所述多边型肩部的部位设有外六角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螺丝起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螺丝起子解决了使用者在握持过程中的指部侧向抵顶滑脱等现象,同时,增强指部的施加力及使用者手部的扭转贴合,便于施力。通过手凹凸接触结构实现与使用者握持部位的良好接触,防止扭转过程打滑等情况。



技术特征:

1.螺丝起子,包括前端具有配合部(11)的起子杆体(1),在所述起子杆体(1)的后端设有塑性握持部(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性握持部(2)的轴向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指部侧向抵顶结构(3)和手凹凸接触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部侧向抵顶结构(3)包括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指部槽(31),所述指部槽(31)的分布方向偏离所述塑性握持部(2)的轴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部槽(31)由第一偏斜面(311)和第二偏斜面(312)形成,人体大拇指置于任意一个指部槽(3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斜面(311)和第二偏斜面(312)形成大于90°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指部槽(31)之间形成第一偏斜凸起部(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凹凸接触结构(4)包括设于所述塑性握持部(2)中部的若干凹陷槽(41),以及若干设于所述塑性握持部(2)后端的避让槽(42),所述避让槽(42)的分布方向偏离所述塑性握持部(2)的轴心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42)为圆弧凹槽和锥形凹槽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42)由第三偏斜面(421)和第四偏斜面(422)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凹陷槽(41)之间形成第二凸起部(6),相邻两个所述避让槽(42)之间形成第二偏斜凸起部(7),所述第二偏斜凸起部(7)的偏斜方向和所述第一偏斜凸起部(5)的偏斜方向相同,并且一所述第一偏斜凸起部(5)连接一所述第二凸起部(6),一所述第二凸起部(6)连接一所述第二偏斜凸起部(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握持部(2)的前端设有多边型肩部(21),所述起子杆体(1)贯穿所述多边型肩部(21),在所述起子杆体(1)靠近所述多边型肩部(21)的部位设有外六角部(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详细而言之是一种螺丝起子。它解决了现有现有的螺丝起子在旋转施力时由于无指部侧向抵顶而发生手指滑脱等现象。螺丝起子,包括前端具有配合部的起子杆体,在起子杆体的后端设有塑性握持部,在塑性握持部的轴向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指部侧向抵顶结构和手凹凸接触结构。本申请优点:本螺丝起子解决了使用者在握持过程中的指部侧向抵顶滑脱等现象,同时,增强指部的施加力及使用者手部的扭转贴合,通过手凹凸接触结构实现与使用者握持部位的良好接触,防止扭转过程扭伤等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蔡昌育,蔡宗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永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