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膜打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9247发布日期:2023-08-18 14:4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农膜打孔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农膜打孔器。


背景技术:

1、为了给农作物防草、保水保温等,现在很多农田都会用农膜,即种植前先在畦面铺盖农膜,然后在农膜上开种植孔。为了方便开孔,市面上出现了几种类型的打孔器,其结构特征为底端具有环状排布的锯齿结构,在开孔时,可通过旋转环状排布的锯齿结构对农膜进行切割开孔,但此类打孔器在使用,需要在农膜拉直的状态下前提下进行,否则容易在转动打孔器时出现农膜跟随打孔器转动、将农膜拉扯损坏的问题,因此,现时的打孔器在对农膜打孔时存在操作不方便、打孔稳定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膜打孔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农膜打孔器,包括:外壳,其底端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底端设置有外锯齿,所述外锯齿环绕所述外筒的中心线设置有多个;传动杆,其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向上穿出所述外壳,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外筒并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外侧套设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底端设置有内锯齿,所述内锯齿环绕所述内筒的中心线设置有多个,所述内筒可在所述外筒内上下活动。

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使用者一只手持外壳的顶部,另一只手持传动杆的顶端,通过外壳将外筒的底端压在农膜上,对农膜上需要开孔的位置进行定位,然后转动传动杆,传动杆通过底架带动内筒转动,使得内锯齿刺入农膜上,随着内筒的转动利用内锯齿对农膜上位于外筒覆盖的位置进行切割打孔,如此在对农膜开孔时先利用外锯齿在开孔外侧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利用内锯齿在开孔内侧位置进行切割打孔的方式,操作更加方便、稳定、高效、省力,可更好地提高农业作业效率。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筒的顶端连接有变径头,所述外壳的底端伸入所述变径头内,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相抵于所述变径头,所述弹簧的底端相抵于所述底架。变径头可用于与外壳之间的相互连接,并且可对弹簧的顶端提供相抵的位置,使用时,外筒底端的外锯齿先与农膜相抵,随着外壳的不断下压,内筒底端的内锯齿再与农膜接触,此时如泥土将内筒向上顶时,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得内筒底端的内锯齿始终对农膜保持下压力,如此在打孔时只需要转动传动杆即可,弹簧通过底架对内筒的下压力使得内筒在转动过程中其内锯齿保持下压于农膜上,使用更加省力、方便。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杆的底端连接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向下凸出于所述内筒,所述锥形头的顶端外径大于所述传动杆的外径。在对农膜进行打孔时,锥形头先与农膜接触并对其穿刺,由于锥形头的锥形结构,可轻松地对农膜进行穿刺,穿刺后农膜卡在传动杆上,由于锥形头的顶端外径大于传动杆的外径,当对农膜完成打孔后,分离出的农膜卡在传动杆的外侧而不直接掉落,如此可方便地对分离出的农膜进行收集,进一步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包括支撑筒与手柄,所述手柄水平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筒的顶端,所述支撑筒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变径头,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支撑筒内,所述传动杆向上穿出所述手柄。手柄可供使用者握持,而支撑筒则用于对传动杆进行包裹收纳,支撑筒与手柄呈t字型连接,使用时,使用者手持于手柄上,然后转动传动杆向上穿出于手柄的部分即可,在实际应用中,支撑筒与手柄可为分体式结构,两者在各自生产后再相互固接,又或者两者为一体成型结构。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测距组件,所述测距组件包括固定环、调节件、锁紧螺丝、测距杆与连接杆,所述固定环套接于所述变径头外侧,所述调节件可在所述固定环上方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测距杆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调节槽孔,所述锁紧螺丝穿过所述调节槽孔后连接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测距杆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有定位段,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件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测距杆上。在对农膜的一个位置完成打孔后,如需要再进行定距地打孔,可通过测距组件估算出下一个打孔位置,具体的,将锁紧螺丝拧松,根据所需要定距的长度,沿左右方向移动测距杆,锁紧螺丝在调节槽孔内沿左右方向相对滑移,以改变测距杆一端向下弯折的定位段与支撑筒之间的距离,而测距杆上的连接杆亦可带动调节件在支撑筒上沿上下方向活动,调整完成后,重新拧紧锁紧螺丝,利用锁紧螺丝将测距杆压紧固定于固定环上,此时测距杆、连接杆与支撑筒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以保持定位段的位置状态,如此在完成一个位置的打孔后,可通过定位段直接观察出下一个打孔的位置点,从而快速、方便地实现间隔位置打孔,进一步提高打孔效率。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距杆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刻度值。通过测距杆上的刻度值可方便、直观地对得出定位段与支撑筒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件为卡箍。卡箍可在支撑筒上实现位置锁定,当需要对测距杆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先松开卡箍,此时卡箍可在支撑筒上沿上下方向活动,对测距杆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再重新锁紧卡箍即可,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定位段位置的锁定。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筒与所述变径头为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如外筒发生损坏,尤其是外筒底端的外锯齿被破坏,可方便地对外筒进行拆装更换,使用灵活便捷。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向水平方向弯折有外延段,所述外延段的末端向上弯折有握持段。使用时,使用者握持于握持段上,然后绕传动杆转动,即可带动内筒底端的内锯齿对农膜进行打孔,使用更加方便。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架与所述内筒为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如内筒发生损坏,尤其是内筒底端的内锯齿下压至泥土中被磨损或破坏,可方便地对内筒进行拆装更换,使用更加灵活便捷。



技术特征:

1.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10)的顶端连接有变径头(112),所述外壳的底端伸入所述变径头(112)内,所述传动杆(210)的外侧套接有弹簧(120),所述弹簧(120)的顶端相抵于所述变径头(112),所述弹簧(120)的底端相抵于所述底架(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10)的底端连接有锥形头(240),所述锥形头(240)向下凸出于所述内筒(230),所述锥形头(240)的顶端外径大于所述传动杆(210)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支撑筒(130)与手柄(140),所述手柄(140)水平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筒(130)的顶端,所述支撑筒(13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变径头(112),所述传动杆(210)位于所述支撑筒(130)内,所述传动杆(210)向上穿出所述手柄(1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距组件,所述测距组件包括固定环(310)、调节件(320)、锁紧螺丝(330)、测距杆(340)与连接杆(350),所述固定环(310)套接于所述变径头(112)外侧,所述调节件(320)可在所述固定环(310)上方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测距杆(340)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调节槽孔,所述锁紧螺丝(330)穿过所述调节槽孔后连接于所述固定环(310)上,所述测距杆(340)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有定位段(341),所述连接杆(35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件(320)上,所述连接杆(35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测距杆(34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杆(340)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刻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20)为卡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30)与所述变径头(112)为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10)的顶端向水平方向弯折有外延段(211),所述外延段(211)的末端向上弯折有握持段(2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20)与所述内筒(230)为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农膜打孔器,包括:外壳,其底端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底端设置有外锯齿,所述外锯齿环绕所述外筒的中心线设置有多个;传动杆,其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向上穿出所述外壳,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外筒并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外侧套设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底端设置有内锯齿,所述内锯齿环绕所述内筒的中心线设置有多个,所述内筒可在所述外筒内上下活动,本技术利用内锯齿在开孔内侧位置进行切割打孔的方式,操作更加方便、稳定、高效、省力,可更好地提高农业作业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霜霜,刘鸿萍,李珂清,黄益强,黄美华,郭海洋,谢元恒,孟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