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轮毂固定,具体涉及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金属构件,根据车型的不同特征和需求,需要使用不同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的轮毂,正常的轮毂安装过程需要配合轮胎来进行,维修人员在将维修后的轮胎安装回转向节时需要移动并调节轮胎的位置来与转向节对应,而此过程中轮胎及轮毂的重量增加导致移动不方便,影响安装。
2、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301257u的“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轴承单元”所描述的主要是通过在轮毂上设置贯穿孔,并穿过定位销,然后通过往定位销上施力即可将轮毂轴承单元安装到转向节上。在此过程中,轮毂一般配合轮胎来进行安装,因此导致重量较高,移动和安装过程需要操作员推送和调整位置,安装效率不高。
3、综上,现需提出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以便解决在轮毂安装过程中需要配合轮胎来进行,增加了安装时重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轮毂安装时配合轮胎重量较大,安装比较麻烦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包括轮毂固定板,所述轮毂固定板上接触有轮胎且轮胎套接在轮毂上,所述轮毂固定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斜角,所述轮毂固定板远离斜角的另外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凸起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相互远离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第一螺杆带动两个移动杆在第一凹槽内相对移动,所述移动杆与轮毂侧面接触,所述凸起与轮毂固定板底侧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使固定装置移动的滑轮。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杆上螺纹连接有挤压套,所述挤压套底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环,能够对轮胎进行限位。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毂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轮毂固定板位于第二螺杆上相远离的两侧,通过第二螺杆带动轮毂固定板相对移动,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轮胎。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毂固定板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磨砂纹,通过设置调节杆能够方便促使轮胎转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位于凹槽底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且衔接板底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架且衔接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滑轮,能够方便移动。
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固定装置来配合轮毂安装,并利用移动杆及挤压套来对带轮胎的轮毂进行限位,然后利用衔接架及滑轮来提供移动,能够便于配合轮毂安装。
1.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包括轮毂固定板(1),所述轮毂固定板(1)上接触有轮胎且轮胎套接在轮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固定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斜角,所述轮毂固定板(1)远离斜角的另外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凸起(2),所述凸起(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且第一凹槽(3)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4),所述第一螺杆(4)上相互远离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杆(5),所述第一螺杆(4)带动两个移动杆(5)在第一凹槽(3)内相对移动,所述移动杆(5)与轮毂侧面接触,所述凸起(2)与轮毂固定板(1)底侧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使固定装置移动的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4)为双向螺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5)上螺纹连接有挤压套(6),所述挤压套(6)底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固定板(1)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10),所述轮毂固定板(1)位于第二螺杆(10)上相远离的两侧,所述第二螺杆(10)带动轮毂固定板(1)在轮毂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10)为双向螺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固定板(1)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上设置有磨砂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位于凹槽底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7),所述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8),所述衔接板(8)底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架(9),所述衔接架(9)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