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后把手锁定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告号为cn211736740u,公开了一种后把手下压解电子反锁结构,包括锁体、后把手和微动开关,所述后把手通过后把手头与锁体转动安装,所述锁体对应后把手头的下方通过上锁复位簧安装有反锁滑块;所述微动开关对应反锁滑块的上部设置在锁体上。该后把手下压解电子反锁结构,具有便于对电子锁反锁或解开反锁,提高用户对电子锁使用便捷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电子锁反锁以及解开反锁操作不便的问题。
2、基于上述,在现有技术中,其通过后把手下压解电子反锁结构,具有便于对电子锁反锁或解开反锁。也就是,当用户在室内下压后把手可以实现反锁或解锁。在反锁状态下,外部人员在前锁体上无法采用任何方式实现开门的功能。必须在后把手上实现下压解锁后,才能在前锁体进行开门。这种结构的设置能保证室内人员的安全性。但其存在一个问题,室内的宠物和儿童存在误触使把手进行解锁的操作。存在一定的漏洞,并不利于安全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人为再次锁定后把手,使后把手无法转动的锁定结构。
2、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后把手锁定结构,包括后锁体以及后把手,所述后把手的转动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后锁体上,所述后锁体的后侧壁面上设有锁止环,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能相对所述转动部前后移动的锁定环,所述锁定环上设有通过向前移动与所述锁止环互相锁定的锁定结构。
3、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在所述锁定环的外壁上沿其圆周阵列设置有多根向外凸起的锁定凸筋,所述锁止环的内壁上沿其圆周阵列设置有多条与所述锁定凸筋互相对应的锁定凹槽,所述锁定凸筋由后向前活动插接在所述锁定凹槽内。
4、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环的内壁上沿其圆周阵列设置有多根向内侧凸起的定位凸筋,所述转动部上沿其圆周阵列设置有多条与所述定位凸筋互相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筋前后活动插接在所述定位凹槽内。
5、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可人为再次锁定后把手,使后把手无法转动的优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所述后锁体的后侧壁面上设有锁止环,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能相对所述转动部前后移动的锁定环,所述锁定环上设有通过向前移动与所述锁止环互相锁定的锁定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定结构可以实现在需要室内反锁时,将锁定环向前推动,使转动部、锁定环以及锁止环三者互相锁定,以使转动部无法相对后锁体转动。以避免宠物和儿童对后把手误触而造成解锁。
1.一种后把手锁定结构,包括后锁体(10)以及后把手(20),所述后把手(20)的转动部(210)转动设置在所述后锁体(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锁体(10)的后侧壁面上设有锁止环(30),所述转动部(210)上设置有能相对所述转动部(210)前后移动的锁定环(40),所述锁定环(40)上设有通过向前移动与所述锁止环(30)互相锁定的锁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把手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在所述锁定环(40)的外壁上沿其圆周阵列设置有多根向外凸起的锁定凸筋(420),所述锁止环(30)的内壁上沿其圆周阵列设置有多条与所述锁定凸筋(420)互相对应的锁定凹槽(310),所述锁定凸筋(420)由后向前活动插接在所述锁定凹槽(3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后把手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环(40)的内壁上沿其圆周阵列设置有多根向内侧凸起的定位凸筋(410),所述转动部(210)上沿其圆周阵列设置有多条与所述定位凸筋(410)互相对应的定位凹槽(220),所述定位凸筋(410)前后活动插接在所述定位凹槽(22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后把手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环(40)上设有用于拨动所述锁定环(40)前后移动的拨片(43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后把手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环(30)的后侧壁面上与所述锁定环(40)的前侧壁面上均设有互相吸合的磁吸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