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3506发布日期:2023-09-24 04:0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锁,尤其是一种物联网智能锁。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锁具的防盗性能,现有技术中已出现采用电磁、机械双重控制的锁具,但上述锁具的电磁控制和机械控制都只能单独使用,防盗性能并没有显著提高,而且其结构都过于复杂、可靠性低、安装使用也较为不便。

2、专利号为cn201610043462.0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电子柜锁及其控制方法》,其利用自保持电磁铁的特性,经与机械开锁结构中的解锁件(文献中为卡板)配合达到电子锁具备日常自动开锁及钥匙只能在锁具出现故障时才能开启的功能。但该机柜锁的自保持电磁铁的铁芯(文献中为轴承)与解锁件直接互锁配合实现,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防撬性能不足的缺陷。

3、另外,现有的机械锁无法监控开锁情况,而电子锁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锁,该锁不紧安全性高,而且还具有监控开锁情况。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包括锁外壳,以及设置在锁外壳内的锁芯、以及用于与锁芯相配合的插杆和锁定器,所述的锁外壳内设置有通道,所述的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滚珠,并且位于通道两端的滚珠中的一颗滚珠与插杆上的弧形凹槽接触,另一颗与锁芯接触,所述的插杆的另一端延伸插入锁定器内。

3、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锁芯包括锁芯壳体、以及设置在锁芯壳体内的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转动电机、摆臂,所述的第一转动件下端与第二转动件卡接,且所述的第一转动件转动过程中可带动第二转动件转动;

4、所述的第二转动件下端与第三转动件卡接,且所述的第二转动件转动过程中可带动第三转动件转动;

5、所述的第一转动件内侧壁上设置有一销轴,所述的销轴通过与钥匙配合,从而带动第一转动件转动;

6、所述的第二转动件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的第一电路板与转动电机电连接,且所述的转动电机向下穿过第二转动件并与第二转动件下端的摆臂连接;

7、所述的第三转动件的内侧设置有一用于与摆臂相配合的挡块,所述的第三转动件下端设置有一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与一移动壳体卡接,所述的移动壳体罩设在第三移动件的外侧,且所述的移动壳体可随第三转动件转动,所述的移动壳体还能在所述的连接座上移动;

8、所述的第三转动件和移动壳体均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的椭圆形结构移动壳体的不同位置与滚珠接触,从而控制滚珠在通道内移动,进而控制滚珠顶住插杆的弧形凹槽或者远离插杆的弧形凹槽;

9、所述的第一电路板上还焊接有两个顶针,两个所述的顶针向上穿过第一转动件并部分露出第一转动件以和钥匙接触。

10、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转动件为圆形结构,且所述的第一转动件上还开设有一用于插入钥匙的插槽,所述的插槽内还设置有一凸台,所述的顶针向上穿过凸台并与钥匙接触,所述的两个顶针分别作为正负极;当钥匙与两个顶针接触时,钥匙给第一电路板通电,所述的第一电路板通电后控制转动电机动作,从而控制摆臂转动,使得摆臂远离第三转动件的挡块,避免挡块挡住摆臂。

11、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转动件下端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第二转动件相配合的卡槽。

12、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转动件为圆盘形结构,且所述的第二转动件上端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第一转动件的卡槽相配合的凸块,所述的凸块卡设在相应的卡槽内。

13、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转动件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三转动件相配合的台阶状的弧形转动切槽,且所述的第三转动件上还设置有相应的台阶状的弧形转动切槽。

14、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摆臂设置在第二转动件下端的凹槽内,且所述的凹槽两端的第二转动件上还设置有用于供摆臂摆动的缺口。

15、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锁芯壳体内侧壁沿竖直方向上还开设有一竖直槽,所述的竖直槽内设置有一限位轴,且所述的第三转动件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轴相配合的u型槽,所述的第二转动件外侧壁上开设有一用于与限位轴相配合的弧形槽,起始状态时,所述的限位轴位于锁芯壳体的竖直槽和u型槽内,此时,由于限位轴的作用将第三转动件限位在锁芯壳体上,所述的第三转动件无法转动。在第二转动件转动的过程,当第二转动件转动至弧形槽与竖直槽和u型槽正对时,所述的限位轴移动至弧形槽内,从而使得在第二转动件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三转动件转动。

16、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锁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的第一电路板上电连接有第一磁感传感器,所述的第二电路板上电连接有第二磁感传感器,所述的插杆两侧还设置有相应的第三磁感传感器,且所述的第三磁感传感器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的第二电路板上还电连接有第四磁感传感器。

17、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椭圆形结构移动壳体的下端设有一用于与连接座相配合的滑槽,所述的连接座设置在滑槽内,且所述的连接座可在滑槽内移动,所述的第三移动件转动过程中,带动连接座转动,从而带动使得移动壳体转动,由于移动壳体为椭圆形结构,当椭圆形结构的移动壳体较小直径的一面与滚珠接触时,所述的滚珠向移动壳体移动,从而使得滚珠脱离插杆的弧形凹槽,从而使得插杆可以实现插拔。

18、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三移动件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开锁机构,所述的第二开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三移动件上的联动件,所述的联动件与一具有弧形凹面的联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的联动杆另一端连接有一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驱动联动杆在联动件上转动,从而使得联动件的弧形凹面朝向移动壳体,从而使得移动壳体通过连接座与滑槽的相互配合,向联动杆凹槽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的滚珠向移动壳体移动,从而使得滚珠脱离插杆的弧形凹槽,从而使得插杆可以实现插拔。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子钥匙授权,从而控制旋转电机控制摆臂转动,进而才能转动第二转动件,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二转动件转动,并通过第二转动件带动第三转动件转动,通过多次联动,从而增加了锁的安全性;

22、3、本实用新型通过磁杆实时掌握开锁记录、以及开锁的状态,从而增加了锁的安全性,以及确保工作人员是否真的开锁;

23、4、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轴联动壳体与第三转动件,从而增加所述的安全性。

24、5、本实用新型通过联动杆、驱动电机、移动壳体实现第二种开锁方式,通过远程授权电路板控制驱动电机动作,进而带动联动杆转动,通过联动杆与移动壳体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第二种开锁方式,而第一种开锁方式时,由于联动杆挡住了移动壳体,所以移动壳体只能随第三转动件转动,而不能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外壳(1),以及设置在锁外壳(1)内的锁芯(2)、以及用于与锁芯(2)相配合的插杆(3)和锁定器(4),所述的锁外壳(1)内设置有通道(11),所述的通道(11)内设置有多个滚珠(12),并且位于通道(11)两端的滚珠(12)中的一颗滚珠(12)与插杆(3)上的弧形凹槽(31)接触,另一颗滚珠(12)与锁芯(2)接触,所述的插杆(3)的另一端延伸插入锁定器(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件(21)为圆形结构,且所述的第一转动件(21)上还开设有一用于插入钥匙的插槽(211),所述的插槽(211)内还设置有一凸台(212),所述的顶针(27)向上穿过凸台(212)并与钥匙接触,所述的两个顶针(27)分别作为正负极;当钥匙与两个顶针(27)接触时,钥匙给第一电路板(26)通电,所述的第一电路板(26)通电后控制转动电机(24)动作,从而控制摆臂(25)转动,使得摆臂(25)远离第三转动件(23)的挡块(232),避免挡块(232)挡住摆臂(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件(21)下端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第二转动件(22)相配合的卡槽(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动件(22)为圆盘形结构,且所述的第二转动件(22)上端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第一转动件(21)的卡槽(213)相配合的凸块(221),所述的凸块(221)卡设在相应的卡槽(2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动件(22)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三转动件(23)相配合的台阶状的弧形转动切槽(222),且所述的第三转动件(23)上还设置有相应的台阶状的弧形转动切槽(2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25)设置在第二转动件(22)下端的凹槽(224)内,且所述的凹槽(224)两端的第二转动件(22)上还设置有用于供摆臂(25)摆动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芯壳体(20)内侧壁沿竖直方向上还开设有一竖直槽,所述的竖直槽内设置有一限位轴(29),且所述的第三转动件(23)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轴(29)相配合的u型槽(231),所述的第二转动件(22)外侧壁上开设有一用于与限位轴(29)相配合的弧形槽(223),起始状态时,所述的限位轴(29)位于锁芯壳体(20)的竖直槽和u型槽(231)内,此时,由于限位轴(29)的作用将第三转动件(23)限位在锁芯壳体(20)上,所述的第三转动件(23)无法转动,在第二转动件(22)转动的过程,当第二转动件(22)转动至弧形槽(223)与竖直槽和u型槽(231)正对时,所述的限位轴(29)移动至弧形槽(223)内,从而使得在第二转动件(22)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三转动件(23)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外壳(1)内还设置有第二电路板(251),所述的第一电路板(26)上电连接有第一磁感传感器(252),所述的第二电路板(251)上电连接有第二磁感传感器(253),所述的插杆(3)两侧还设置有相应的第三磁感传感器(254),且所述的第三磁感传感器(254)与第二电路板(251)电连接,所述的第二电路板(251)上还电连接有第四磁感传感器(255),所述的第四磁感传感器(255)设置在锁定器(4)正对的锁外壳(1)上,并穿过锁外壳(1)与锁定器(4)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椭圆形结构移动壳体(234)的下端设有一用于与连接座(233)相配合的滑槽(235),所述的连接座(233)设置在滑槽(235)内,且所述的连接座(233)可在滑槽(235)内移动,所述的第三转动件(23)转动过程中,带动连接座(233)转动,从而带动使得移动壳体(234)转动,由于移动壳体(234)为椭圆形结构,当椭圆形结构的移动壳体(234)较小直径的一面与滚珠(12)接触时,所述的滚珠(12)向移动壳体(234)移动,从而使得滚珠(12)脱离插杆(3)的弧形凹槽(31),从而使得插杆(3)可以实现插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转动件(23)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开锁机构,所述的第二开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三转动件(23)上的联动件(241),所述的联动件(241)与一具有弧形凹面(244)的联动杆(242)转动连接,所述的联动杆(242)另一端连接有一驱动电机(243),所述的驱动电机(243)与第二电路板(251)电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243)驱动联动杆(242)在联动件(241)上转动,从而使得联动件(241)的弧形凹面(244)朝向移动壳体(234),从而使得移动壳体(234)通过连接座(233)与滑槽(235)的相互配合,向联动杆(242)凹槽224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的滚珠(12)向移动壳体(234)移动,从而使得滚珠(12)脱离插杆(3)的弧形凹槽(31),从而使得插杆(3)可以实现插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锁,包括锁外壳,以及设置在锁外壳内的锁芯、用于与锁芯相配合的插杆和锁定器,锁外壳内设置有通道,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滚珠,并且位于通道两端的滚珠分别与插杆上的弧形凹槽、锁芯接触,插杆的另一端延伸插入锁定器内。本技术通过电子钥匙授权,从而控制旋转电机控制摆臂转动,进而才能转动第二转动件,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通过磁杆实时掌握开锁记录、以及开锁的状态,从而增加了锁的安全性,以及确保工作人员是否真的开锁;通过联动杆、驱动电机、移动壳体实现第二种开锁方式,通过远程授权电路板控制驱动电机动作,进而带动联动杆转动,通过联动杆与移动壳体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第二种开锁方式。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辉,陈阳燊,林旭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