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4393发布日期:2023-09-17 03:0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机加工,具体为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动机(motor)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

2、在电动机加工的过程中机壳作为组装的载体,电动机机壳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钻孔打磨等步骤的加工,而在这些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动机机壳进行定位夹持,而现有设备在对电动机机壳定位夹紧的时候需要对电动机机壳的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夹持固定,这样的设置需要利用人力对电动机进行规整,会一定程度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包括工作板,所述工作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支撑架,所述工作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表面由上至下交错设置有对电动机机壳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工作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进行运动的驱动机构。

3、在电动机加工的过程中机壳作为组装的载体,电动机机壳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钻孔打磨等步骤的加工,而在这些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动机机壳进行定位夹持,而现有设备在对电动机机壳定位夹紧的时候需要对电动机机壳的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夹持固定,这样的设置需要利用人力对电动机进行规整,会一定程度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同步运动,并沿着定位轴进行转动,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驱动放置于工作板上方的电动机外壳进行移动,这样的同步夹持设置可以在对电动机外壳夹持的同时也可以使电动机外壳进行居中,从而可以避免了人工再次手持定位,也保证电动机外壳后续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位移。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夹持杆、第一驱动杆和第一齿轮条,所述第一套管转动安装于定位轴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杆,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远离第一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第一齿轮条。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套管、第二夹持杆、第二驱动杆和第二齿轮条,所述定位轴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套管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杆,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远离第二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第二齿轮条。

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杆、第一齿轮盘、第二齿轮盘和驱动电机,所述工作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齿轮条和第二齿轮条之间转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工作板的底部且对应固定杆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盘,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齿轮盘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齿轮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盘。

7、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板的顶部开设有弧形的限位槽,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插接至限位槽的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表面均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夹持块。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同步运动,并沿着定位轴进行转动,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驱动放置于工作板上方的电动机外壳进行移动,这样的同步夹持设置可以在对电动机外壳夹持的同时也可以使电动机外壳进行居中,从而可以避免了人工再次手持定位,也保证电动机外壳后续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位移。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包括工作板(1),所述工作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定位轴(3),所述定位轴(3)的外表面由上至下交错设置有对电动机机壳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一定位机构(4)和第二定位机构(5),所述工作板(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定位机构(4)和第二定位机构(5)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第一定位机构(4)和第二定位机构(5)进行运动的驱动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包括第一套管(7)、第一夹持杆(8)、第一驱动杆(10)和第一齿轮条(11),所述第一套管(7)转动安装于定位轴(3)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套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杆(8),所述第一套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杆(10),所述第一驱动杆(10)远离第一套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第一齿轮条(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5)包括第二套管(12)、第二夹持杆(13)、第二驱动杆(14)和第二齿轮条(15),所述定位轴(3)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套管(7)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管(12),所述第二套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杆(13),所述第二套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杆(14),所述第二驱动杆(14)远离第二套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第二齿轮条(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杆(16)、第一齿轮盘(17)、第二齿轮盘(18)和驱动电机(19),所述工作板(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齿轮条(11)和第二齿轮条(15)之间转动安装有固定杆(16),所述工作板(1)的底部且对应固定杆(16)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9),所述驱动电机(19)的输出端与固定杆(1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条(11)相啮合的第一齿轮盘(17),所述固定杆(16)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齿轮盘(1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齿轮条(15)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盘(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板(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的限位槽(20),所述第一驱动杆(10)和第二驱动杆(1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所述限位杆(21)的底部插接至限位槽(20)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杆(8)和第二夹持杆(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套筒(9),所述定位套筒(9)的表面均通过连接轴(22)转动连接有夹持块(2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机壳加工装置,包括工作板,所述工作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表面由上至下交错设置有对电动机机壳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工作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进行运动的驱动机构。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同步运动,并沿着定位轴进行转动,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驱动放置于工作板上方的电动机外壳进行移动,这样的同步夹持设置可以在对电动机外壳夹持的同时也可以使电动机外壳进行居中,从而可以避免了人工再次手持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黎建柏,刘涛,张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昕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