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3246发布日期:2024-01-06 22:5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具体讲是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工程领域中,力学性能是十分必要的,其能够帮助设计者进行工程设计,从而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消除安全隐患,目前力学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围压、弹性、弹性后效、扰动、松弛等,其能从各个方面反映岩石的力学性能。从而为设计者提供有效参考或研究。

2、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的测试装置,通常安装不便,在安装时容易产生外观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的测试装置,通常安装不便,在安装时容易产生外观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弹性组件,所述筒体左端内侧螺纹连接有压筒,所述弹性组件左端螺纹连接有加力杆,所述弹性组件右端螺纹连接有螺帽。

3、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有耐磨环,所述筒体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耐磨套,所述耐磨环和耐磨套构成耐磨组件,所述耐磨组件材料可选用聚四氟乙烯、peek等硬度高、耐磨损材料。

4、进一步的,所述耐磨环两侧与弹性组件左端和压筒右端贴合,所述耐磨套左端与弹性组件右端贴合。

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外侧设有弹簧,所述活塞内部滑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右端设有第一连接孔。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设于中心轴和活塞外侧,所述中心轴左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部设有螺纹孔。

7、进一步的,所述加力杆右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

8、进一步的,所述螺帽右端设有螺纹,所述螺帽右端贯穿活塞通过螺纹与第一连接孔螺纹连接。

9、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0、耐磨零件,安装于弹性组件与筒体、压筒的接触面,避免在压筒轴向调整时,弹性组件接触面受到磨损,产生毛刺、沟痕等缺陷;弹簧刚度较大时,螺帽无法直接通过手力完成整个弹性组件的组装,加力杆与中心轴螺纹连接紧固,可穿过压筒,随弹性组件装入压缩空间;加力杆产生反向阻力矩,用于螺帽与中心轴的上紧锁死;弹簧组件压装后,加力杆随弹簧组件从压缩空间取出;加力杆与中心轴通过夹紧扁结构实现二者分离;可方便完成组件压装,省时省力,且外观无损坏,筒体与压筒通过长螺纹连接,组成空心内部压缩腔体,调节螺纹旋合长度,可控制压缩腔体的体积。



技术特征:

1.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弹性组件(2),所述筒体(1)左端内侧螺纹连接有压筒(3),所述弹性组件(2)左端螺纹连接有加力杆(4),所述弹性组件(2)右端螺纹连接有螺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有耐磨环(11),所述筒体(1)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耐磨套(12),所述耐磨环(11)和耐磨套(12)构成耐磨组件,所述耐磨组件材料可选用聚四氟乙烯、peek等硬度高、耐磨损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环(11)两侧与弹性组件(2)左端和压筒(3)右端贴合,所述耐磨套(12)左端与弹性组件(2)右端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2)包括活塞(21),所述活塞(21)外侧设有弹簧(22),所述活塞(21)内部滑动连接有中心轴(23),所述中心轴(23)右端设有第一连接孔(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4)设于中心轴(23)和活塞(21)外侧,所述中心轴(23)左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孔(25),所述第二连接孔(25)内部设有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杆(4)右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5)右端设有螺纹,所述螺帽(5)右端贯穿活塞(21)通过螺纹与第一连接孔(24)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一种弹性组件压装装置,属于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弹性组件,所述筒体左端内侧螺纹连接有压筒,所述弹性组件左端螺纹连接有加力杆,所述弹性组件右端螺纹连接有螺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耐磨零件,安装于弹性组件与筒体、压筒的接触面,避免在压筒轴向调整时,弹性组件接触面受到磨损,加力杆与中心轴螺纹连接紧固,可穿过压筒,随弹性组件装入压缩空间,弹簧组件压装后,加力杆随弹簧组件从压缩空间取出;加力杆与中心轴通过夹紧扁结构实现二者分离,筒体与压筒通过长螺纹连接,组成空心内部压缩腔体,调节螺纹旋合长度,可控制压缩腔体的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薛建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蓝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