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铰链,更具体的说是涉及电动铰链。
背景技术:
1、铰链的种类有多种,根据不同的物件种类铰链的具体结构、类型不同因而铰链的具体结构不同。目前市面上有用于小家电中铰链,主要是用于微波炉、烤箱等家用电器中,将机身和机门之间活动连接并且可以转动开闭,传统的铰链一般是手动式开启,而随着家居设备、厨房设备不断地朝智能化发展,因此,开始出现了电动开闭的、适用于小家电中的铰链。
2、现有技术的电动铰链,都是通过电动式开启以及关闭的,若在使用过程中断电,那么铰链则保持在当前状态(半开启或半闭合),需要待下次通电后复位才可以继续,并且传统的电动铰链,是需要计算行程,如通过丝杆驱动,需要计算丝杆的行程,判断摆头的距离后,才可以正确地实现开闭;因此,即使市面上有可以电动、手动一体的铰链,也无法在行程过程中在手动和电动之间切换,即铰链的摆头在闭合状态向展开转态切换的过程中,如果是通过电动方式开启的,在打开至二分之一状态时,无法切换至手动开动,必须在完成整个开启的行程动作后,才可切换;以及铰链的摆头在展开状态向闭合转态切换的过程中,如果是通过电动方式关闭的,在关闭至二分之一状态时,无法切换至手动关闭,必须在完成整个关闭的行程动作后,才可切换;同样地,如果铰链的摆头在闭合状态向展开转态切换的过程中,如果是通过手动方式开启的,在打开至二分之一状态时,无法切换至电动开动,必须在完成整个开启的行程动作后,才可切换;以及铰链的摆头在展开状态向闭合转态切换的过程中,如果是通过手动方式关闭的,在关闭至二分之一状态时,无法切换至电动关闭,必须在完成整个关闭的行程动作后,才可切换。
3、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动铰链使用不便,申请人提出一种可以在任意角度实现手动、电动切换的电动铰链。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铰链。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动铰链,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的动力单元、运行形态切换单元、输出单元、动力传导单元和执行单元,运行形态切换单元、输出单元、动力传导单元和执行单元联动;
3、所述动力单元和运行形态切换单元之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4、第一状态下,动力单元和运行形态切换单元相连接,动力单元提供动力驱动运行形态切换单元运行,运行形态切换单元带动输出单元运行,继而带动动力传导单元和执行单元,使执行单元电动运行;
5、第二状态下,动力单元和运行形态切换单元断开连接,执行单元在外力下运行,并反向带动动力传导单元、输出单元和运行形态切换单元运行。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运行形态切换单元为磁力驱动模块;
7、磁力驱动模块包括:支架、线圈组、复位弹簧和动铁芯;
8、动铁芯活动安装于支架内,动铁芯可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9、线圈组通电产生磁场,动铁芯在磁力作用下移动至第一位置,与动力单元连接;
10、线圈组断电后,动铁芯在复位弹簧作用力下移动至第二位置,与动力单元断开连接;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通电线圈产生磁场而控制运行形态切换单元和动力单元之间进行连接,控制方式简单,连接稳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动力单元具有电机,电机具有输出轴;所述动铁芯在第一位置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插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动铁芯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实现动力单元带动运行形态切换单元和输出单元运行,最后实现执行单元电动运行;而动铁芯和输出轴断开连接后,执行单元可以手动运行,实现手自一体。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动铁芯第一端设置为非圆柱状,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形状匹配的非圆形孔,动铁芯第一端可插入非圆形孔内;或者
13、所述动铁芯第一端设置有非圆形孔,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为形状匹配的为非圆柱状,电机的输出轴可插入非圆形孔内;这里,限定了动铁芯和输出轴直接的具体连接结构,结构简单、紧凑。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线圈组安装于支架内并缠绕于动铁芯的周侧,动铁芯两端伸出支架外,复位弹簧套设于动铁芯,复位弹簧一端限制在支架的外底面,另一端限制在动铁芯第二端;线圈组未通电时,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使动铁芯一直保持在第二位置,远离电机的输出轴,执行单元可以手动运行。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输出单元为丝杆转动模块,包括:输出机架、可转动安装于输出机架的丝杆和装配于丝杆的滑块;
16、所述动铁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均与丝杆连接,动铁芯和丝杆同步转动;
17、滑块安装于丝杆且被输出机架限位,丝杆的曲线运动转换为滑块的直线移动;
18、这里,限定了输出单元的具体结构,通过丝杆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带动执行单元运行。
1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动铁芯和丝杆之间,其中一者设置有非圆形的插孔,另一者设置有非圆形的插入部,使两者之间可转动连接;
20、插孔的深度大于动铁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行程距离。
2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丝杆两端设置有滚珠轴承,输出机架对应设置有固定法兰。
2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动铁芯和丝杆同轴设置。
2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动力传导单元包括:连杆、内支架和拉簧,连杆一端连接于滑块,连杆的另一端和拉簧通过销轴共同连接于内支架的上端,内支架下端与执行单元连接。
24、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动力单元和运行形态切换单元之间连接后,以电动方式控制执行单元运行,而动力单元和运行形态切换单元断开连接后,以手动方式控制执行单元运行,实现手自一体;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可以在任意行程下实现手动和电动之间的切换,在运行过程中断电后,动铁芯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马上断开连接,用户可以手动推动执行单元继续运行,若再次通电,则动铁芯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再次连接,可以通过电动方式再次控制执行单元移动,不受执行单元的位置以及丝杆的运动行程所影响,在任意位置均可以进行手动模式和电动模式之间切换。
1.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的动力单元、运行形态切换单元、输出单元、动力传导单元和执行单元,运行形态切换单元、输出单元、动力传导单元和执行单元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形态切换单元为磁力驱动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具有电机,电机具有输出轴;所述动铁芯在第一位置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第一端设置为非圆柱状,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形状匹配的非圆形孔,动铁芯第一端可插入非圆形孔内;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安装于支架内并缠绕于动铁芯的周侧,动铁芯两端伸出支架外,复位弹簧套设于动铁芯,复位弹簧一端限制在支架的外底面,另一端限制在动铁芯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为丝杆转动模块,包括:输出机架、可转动安装于输出机架的丝杆和装配于丝杆的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和丝杆之间,其中一者设置有非圆形的插孔,另一者设置有非圆形的插入部,使两者之间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两端设置有滚珠轴承,输出机架对应设置有固定法兰。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动铁芯和丝杆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导单元包括:连杆、内支架和拉簧,连杆一端连接于滑块,连杆的另一端和拉簧通过销轴共同连接于内支架的上端,内支架下端与执行单元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