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43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力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关门装置。主要适用于房间门需要常闭的场所。如医院、办公室、宾馆、饭店、厕所等,也适合于家庭的使用。
在人们的办公场所、休息场所,关门问题有时是一个使人感到头痛的问题。例如医院的病房,由于自然原因或遇到一个粗心的人忘记了关门,这时正在休息的病人就会感到烦恼。办公场所需要安静,但关门的噪音和外界的干扰很容易分散精力,影响工作效率。以及带有衡温设备的房间,为了节省能源,房门需要常闭,目前市场上尚未见到用于单扇房间门的自动关门装置。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为需要随手关门的场所提供一种自动关门装置。特别是将门关至距门框约10厘米时产生液力阻尼作用,避免了门与门框的碰撞,消除了噪音,又能延长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由底座、端盖、阻尼块、油封、螺钉组成一个封闭油腔,以焊接在扭力轴上的叶片和装在底座上的阻尼块将油腔分为两部分,由扭力轴中部的油孔将油腔连通,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阻尼油路。
在扭力轴的上端,用拨块来传递平面涡卷弹簧的扭矩,平面涡卷弹簧的一端装卡在上盖的槽内,为了调整扭矩在上盖内共设置了六个装卡槽。上盖用螺钉紧固在端盖上,在扭力轴的下端用螺帽将推杆紧固在扭力轴上,用以传递扭矩。当人手推门时克服门的阻力,扭转平面涡卷弹簧蓄存扭矩能量。当人手离开门时,平面涡卷弹簧释放扭矩能量,将门自动关闭。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图。
参照图1、图2,将油封(4)装入底座(5)和端盖(16)的油封槽内,将园柱销(15)装入底座(5)的相应孔中,将带有叶片的扭力轴(3)装入底座(5)的相应孔中。注意带有四方的一端朝上。将端盖(16)、底座(5)的结合面涂以封口胶,然后将端盖(16)套入扭力轴(3)上,并用螺钉(1)紧固。紧固中应检查扭力轴是否转动灵活,不允许有卡滞的现象。将紧固好的部件通过进油孔注入2毫升40号液压油后,用螺钉(17)封闭。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封闭式阻尼油路。参照图1、图3,将平面涡卷弹簧(11)装入上盖(13)、将拨块(2)装入平面涡卷弹簧(11)的中部,然后将拨块(2)的四方孔对准扭力轴(3)上的四方装入。逆时针方向旋转30度,用螺钉(12)紧固。参照图1,将上推杆(6)和下推杆(9)、连接件(10)用铆钉(7)垫圈(8)铆接在一起。要求铆接点转动灵活。将垫圈(18)和上推杆(6)依次装在扭力轴下端,上推杆(6)与底座(5)的安装平面呈30度夹角,用螺帽(19)紧固。本实用新型分左旋和右旋两种,其结构上的区别在于扭力轴(3)上叶片的安装位置。图2所示的叶片位置为左旋,装在扭力轴(3)油孔的另一侧为右旋,其余的另件通用。
安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应先检查房门是否开关灵活,有卡滞现象应先修理排除。在门框铰链处应适当加些润滑油减小摩擦安装时液力阻尼器的底座(5)置于门框铰链一侧边沿,用四颗木螺钉固定。然后将连接件(10)置于门顶部中央,距铰链一侧约50厘米。用两颗木螺钉固定即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要注意门的旋转方向,规定进门时把手在左边的门为左旋,反之为右旋。本实用新型以代号区别左、右旋。本实用新型安装后,当门框与墙壁在同一平面时,门的最大开角为155度。门框低于墙壁10厘米,门的最大开角为108度。
权利要求
1.一个由底座(5),扭力轴(3),上盖(13)和上推杆(6)下推杆(9)组成的液力阻尼器,其特征是扭力轴(3)的上端与平面涡卷弹簧(11)相连,下端与上推杆(6)相连,底座(5)与门框相连下推杆(9)通过连接件(10)与门相连。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力阻尼器,其特征是由装在底座(5)内的阻尼块(14)和安装在扭力轴(3)上的叶片将油腔分成两部分。
3.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力阻尼器,其特征是扭力轴(3)的中部钻有一油孔,将油腔两端连通。
4.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力阻尼器,其特征是平面涡卷弹簧(11)的扭矩是关门时所需力矩的2-3倍。
5.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力阻尼器,其特征是上盖(13)由冲压拉伸制成,内部设有六个安装卡槽。
6.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力阻尼器,其特征是上推杆(6)与下推杆(9)的长度之比为1.4,其安装夹角为90°。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公共场所及家庭自动关门的需要而设计的产品。它是由一个蓄能机构、阻尼机构、推杆机构组成的装置。使用时只需将它固定在门和门框上即可。它可以利用开门时蓄存的扭矩能量,自动将门关闭。特别是当门距门框10厘米时,在液力阻尼的作用下缓缓将门关闭。对于消除噪音、改善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延长门的使用寿命有积极的作用。
文档编号E05F5/06GK86201191SQ86201191
公开日1987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4日
发明者杨建平 申请人:杨建平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