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往复式电动刮脸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往复式电动刮脸刀。
近年来,以通过多头化而达到提高刮脸速度以及使刮脸后细刮的胡茬短的双重目的,提出了将粗刮刀与细刮刀组合在一起的方案,其代表性的配置方案可以举出在中央配置切缝式刀并在其两侧配置网状刀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切缝式刀将导入的长的或打卷的胡须切短,而网形刀则将已切短的胡须进一步刮短进行细刮。
然而,其问题是,切缝式刀本来在导入胡须方面性能是优异的,但是对于腭下等处卧倒的胡须来说,胡须碰在切缝式刀处刃的切缝间的棂条上并在其上通过而不能导入切缝中。为了更有效地导入卧倒的胡须,虽然有必要减少切缝式刀外刃上面两侧缘处刀尖的曲率半径,但刀尖变得尖锐会加大对皮肤的刺激,使皮肤触觉不佳。
此外,过去也有,例如,实公昭40-16113号公报中的提案,其中一对切缝式刀在相邻位置上以相同高度并列配置,使各切缝式刀的上面倾斜成越靠近边缘越低呈八字形,成为使各刀尖向下的结构。还有,在实公昭49-595号公报中,则提出了在刀尖突出于切缝式刀外刃上面的外侧缘结构的切缝式刀中,具有从上面的刀尖附近朝刀尖外侧端部使刀尖向下方向的倾斜的实例。此外,还有,在US2,325,606中,则提出使切缝式刀的上面全部形成平缓的凸曲面,从而形成使切缝式刀内刃在切缝式刀外刃的上面与刀尖部的内侧上滑动的结构。
然而,上述实公昭40-16113号公报中,使相同高度的相邻的切缝式刀的上面成八字形倾斜,并分别使各刀尖下降;当把这种切缝式刀配置于两网状刀之间时,由于切缝式刀的上面不是水平的,所以与皮肤的接触状态不稳定;而且由于凹设在切缝式刀上面中央部位的沟部两侧的凸部对皮肤接触压强大,使皮肤触觉不佳;而且滑动内刃的刀尖部几乎不与皮肤接触,而在与皮肤接触的中央部沟部附近的上面则内刃不滑动,所以减少了胡须导入和刮须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切缝式刀的功能。
还有,如上述实公昭49-595号公报所述的结构是在切缝式刀的上面具有使刀尖向下方的倾斜面,当把切缝式刀配置于两网状刀之间时,由于切缝式刀的上面不是水平的而使切缝式刀与皮肤之间的接触不良,由于刀尖部对皮肤接触压强大,所以皮肤触感变坏。此外,还存在由于内刃的滑动只是在倾斜面上而不能剪短细刮的问题。
还有上述US2,325,606中,使切缝式刀内刃在切缝式刀外刃的上面与刀尖部的内侧滑动,其问题是由于切缝式刀外刃上面的刀尖附近的板变薄,内刃在刀尖部上也滑动,所以当内刃削着皮肤时会产生刺激。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胡须导入性能优异而且对皮肤刺激小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
为了实现发明任务,本发明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设有切缝式刀与网状刀,切缝式力设有切缝式刀外刃与内刃,上述切缝式刀外刃至少在其上面有多条导入胡须的切缝,上述切缝式刀内刃在该切缝式刀外刃的内面上滑动地往复运动并与切缝式刀外刃协同动作而剪断由切缝式刀外刃切缝所导入的胡须;网状刀设有网状刀外刃与内刃,上述网状刀外刃配置在与上述切缝式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切缝式刀的两外侧,成弯曲状,上有导入胡须的许多刃孔,上述内刃在该外刃的内面上滑动地往复运动并与网状刀协同动作剪断从网状外刃的刃孔导入的胡须;上述切缝式刀及网状刀分别可在与上述切缝内刃及网状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浮动,其特征在于使切缝式刀外刃的形成切缝的平坦的上面成为与两侧的网状刀顶部连接线大致平行的平面部,切缝式刀内刃能在平面部内侧上滑动,同时使切缝式刀外刃的位于沿平面部的切缝式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的两侧边缘上的刀尖比切缝式刀外刃的侧壁更向网状刀侧的外侧方突出,在刀尖的上面形成坡面,该坡面向越靠近与平面部相连的刀尖外侧端部越比平面部低的方向倾斜。这样的结构可使切缝外刃2的上面的平面部15与皮肤的接触状态稳定,能有效地发挥刀尖5处的导入功能,而且借助于坡面16可使两侧的两网状刀11之间的皮肤与切缝式刀外刃2的平面部15以稳定状态接触,此外还由于借助于坡16可以避免刀尖5与皮肤接触,而且能在可靠地实现刀尖5的胡须导入的同时实现与皮肤的紧密接触,因而不致引起皮肤触感不良,更加提高了胡须导入性能。进而,由于切缝内刃3只在平面部15的内侧上滑动,所以即使坡面16接触到皮肤也不会刺激皮肤。
此外,最好还使上述切缝式刀外刃2的切缝之间棂条的宽度尺寸L朝刀尖5外侧端部逐渐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上面的坡面16可避免宽度变窄的刀尖5陷入皮肤中,不会使皮肤触感不良,可以实现刀尖5的大开口率。
还有,最好还在切缝外刃2的上面中央设有从平面部15凹下的凹部81,这时,可以在凹部81内使躺倒的胡须立起,使胡须的导入机会加倍。
再者,若设有当网状刀11下降时与网状刀11的下降连动并使切缝式刀1整体下降的连动部是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连动,可以防止网状刀11顶上部与切缝式刀1上面的相对距离变大,不致出现因切缝式刀1的刀尖5露出网状刀顶部过大而刺激皮肤,或把皮肤夹在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的刀尖5之间的现象。
还有,在网状刀从其上限位置下降到切缝式刀上面坡面延长线附近位置期间,网状刀能相对于切缝式刀独立地下降,这是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使切缝式刀1的刀尖5不会引起皮肤触觉变差,同时还能效地导入胡须。
此外,还希望切缝式刀1与网状刀11的连动部设置于切缝式刀外刃2的侧壁4更靠内侧的位置上。在此情况下,例如,可能使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的连结位置相对于切缝式刀1的止动部38在切缝式刀1的厚度方向上大致相同,在连动时能使切缝式刀1更顺畅地浮动。
还有,最好还使切缝式刀1与网状刀11的连动部设置在切缝式刀内刃3的滑动方向两端的两点上。在此种情况下,在滑动方向的任一位置上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的相对高差一定,所以能防止切缝式刀1的刀尖5露出。
还有,切缝式刀外刃2的刀尖5大体成三角形地向切缝式刀外刃2侧壁的更外侧C方向突出,该大体成三角形突出的刀尖5的突出顶部5a形成凸曲面6,同时在刀尖5突出顶部5a附近与刀尖5的突出方向的大体反方向上形成凹下的凹部7,该凹部7在其凹部7内的任意位置上其法线Z都自水平偏下的朝下的曲面,这是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碰在刀尖5上的胡须被拢入凹部7中,由于凹部7为在任何位置上都朝下的面,所以拢入凹部7中的胡须能可靠地被立起,能够对拢入凹部7中的胡须进行可靠地整理与导入,能高效地精刮胡须。又由于刀尖5的突出顶部5a成为凸曲面6,所以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此外,配置多个凹部8是理想的,这样就增大了扶起胡须的机会。
只在刀尖5的棂条的侧缘部5b的位置上设置上述凹部8是理想的,这样更能确保刀尖5的强度。
以下对附图作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上述往复式电动刮脸刀的刀头侧的剖视图;图3是说明上述切缝式刀外刃的透视图;图4是上述刀头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上述切缝式刀盒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上述切缝式刀盒与支承部件的组装状态的主视图;图7是说明上述切缝式刀盒与支承部件及本体框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说明上述装入本体的刀头组装状态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表示上述切缝式刀与皮肤接触状态的剖视图;图10说明是上述切缝式刀外刃的刀头上形成凹部的剖视图;图11(a)-(c)是说明上述凹部的整毛机理的剖视图;图12是说明凹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3是说明凹部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4是说明上述切缝式刀与网状刀连动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说明上述一侧的网状刀的浮动状态的剖视图。
实施例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这种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如图2所示,是在本体9的上端配置三个刀头10,这三个刀头10的内刃3、13由线性的马达14驱动。
根据图1-8,详细叙述刀头10。如图1所示,刀头10是由一个粗刮用的切缝式刀1与两个网状刀11构成,切缝式刀1设有切缝式刀外刃2及在此切缝式刀外刃2的内面上滑动往复运动的梳状切缝式刀内刃3,网状刀11设有配置在切缝式刀1的两外侧,具有多个胡须导入刃孔的保持弯曲形状的网状外刃12及在该外刃12的内面上滑动地往复运动的内刃13。
这些切缝式刀1及网状刀11分别可在与上述切缝式刀内刃3及网状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浮动,而且借助于线性马达14分别往复地驱动与各刀的外刃2、12对应的内刃3、13。
图4中示出刀头10的结构,网状刀盒20是把箔片状的外刃12成弯曲状的地安装在外刃框21上,而外刃框21从下侧安装在浮动支承框22上,并借助接合孔92与接合片91之间的接合组装而成的。而且,在活动支承框22与外刃框21之间还设有作为展平肌肤扶起胡须用的带有多个薄片弹性唇23的皮肤展平件24,此皮肤展平件24系通过安装在设于浮动支承框22内面上的突部25上组装而成。浮动支承框22两端的外壁26与内壁27,如图7所示,通过接合片28固紧,在外壁26与内壁27的对向面上分别突出地设置突部29。与后面叙述的保持件50的钩51相接合的纵长孔30设置在接合件28的上方。
图5示出切缝式刀盒31的结构。在切缝式刀外刃2横向两端分别配置支承体32,切缝式刀外刃2的接合部34安装在支承体32上所设的热熔接毂33上,使支承体35分别热熔固定在切缝式刀外刃2上。两支承体32的内面侧分别设有弹簧支架35,在外面侧上则分别设有盖片36,在盖片36的内面上分别形成纵向唇37。进而,在支承体32的下端分别设置向下方突出的接合部38,弹簧支架39及突起承受面40。切缝式刀内刃3在其两侧部被夹持于切缝式刀接头41的突壁42上的状态下,与切缝式刀内刃3中央的沟部中央的安装穴43、切缝式刀头41上面的突起部44/热熔接毂45等嵌合,通过热熔接毂45的热熔连接而把切缝式刀内刃3热熔固定在切缝式刀接头41上。弹簧支架部46设在切缝式刀接头41的下端,上推弹簧47的上端则接合在上述切缝式刀外刃2的支承体32的弹簧支架35上,借此而使切缝式刀内刃3在切缝式刀外刃2的内面上滑动,从而能确保在两刀刃的滑动面上有适当的接触压力而确保刀刃锋利有效。
上述网状刀盒20与切缝式刀盒31是通过如图4所示的矩形的保持件50与图7所示的矩形的外刃框60而安装在本体9之内的,本体9中装有线性马达14。
如图4所示,保持件50是使从两侧片上缘的多个浮动弹簧片52分别向上整体突出的,而在保持件50的纵向两端壁53的宽度中央的外面上部形成纵沟54,在外面的下部设置带有钩部55的按钮部56,在两端壁53的横向中央的内面上设置带纵沟57的钩片59,同时在钩片59的下方设有弹簧支承片50。这样,在把切缝式刀盒31的支承体32的接合部38接合在保持部件50的钩59上的状态下,就能防止切缝式刀盒31相对于保持部件50脱出,同时借助于配置在支持体32的弹簧支架39与保持部件50的弹簧支承片58之间的浮动弹簧49的作用,切缝式刀盒31被弹簧推向上方且能上下浮动。此时,支承体32的接合部38在保持件50内面的纵沟57内滑动,而且设于支持体32外侧的盖片36的内面上的纵唇37在保持件50外面的纵沟54内滑动,切缝式刀盒31相对于保持件50分别在上下方向滑动,这样,就可上下自由活动地把切缝式刀盒31保持在保持件50横向的中央部位。
如图7所示,在保持件50的两端壁53的横向两端侧上分别形成向上开口的槽缝孔48,在各槽缝孔48内两侧壁中一方的侧壁上部48突设有钩51。这样,就分别把网状刀盒20的浮动支承框22与外刃框21的整体结构蒙盖在保持件50的横向两端侧。此时,把设在浮动支承框22上的接合片28接合在保持件50的槽缝孔48中,保持件50的钩51正好嵌入接合片28上方的纵长孔30之内,由于浮动支承框22的突部29与保持件50的槽缝孔48周边的导向片61的内外两面相接,能通过保持件50的钩51防止浮动支承框22脱开,在保持件50横向的两端部上能保持一对网状刀盒20自由地上下运动。此时,由于保持件50的浮动弹簧片5与外刃框21的突出部21 a的下面相接,网状刀盒20被弹簧推向上方,成为可上下浮动的状态,而网状刀盒20的上下运动是由保持件50的槽缝孔48与浮动支承框22的接合片28之间的滑动,以及浮动支承框22的突部29与保持件50的导向片61之间的滑动而进行导向的。
在此,在保持件50内,切缝式刀1与网状刀11虽是单独地上下浮动,但当网状刀11浮动时,借助于把图4所示的设在外刃框21侧面上的突部62的下面连接到设在切缝式刀盒31的支承体32上的上述突起支承面40(图5)上的组合结构,在网状刀11下降到规定位置以后,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则整体地下降。
此外,保持件50在把如图7所示的按钮部56的内侧上所设的钩55可自由开合地接合在外刃框架60纵向两端部的沟65内所设的凸部66上,以使按钮部56位于外刃框架60两端外面侧的状态下,安装在外刃框60上。
如图8所示,一方面,网状刀盒20的内刃13在由本体9上端突出的一对驱动器70的上端通过内刃上推弹簧72的作用组装成向上方弹性偏置状态。在通过保持件50及外刃框60而把网状刀盒20安装到本体9上时,内刃13与外刃12的内面相接,而本体9内装的线性马达14的往复振动则通过驱动器70传递到内刃13上。另一方面,内装于切缝式刀盒31中的切缝式刀内刃3借助于将附设在驱动器70上的切缝式刀驱动器71与切缝式刀接头41(图5)相连接,使线性马达14的动力也传递到切缝式刀内刃3上。图8中的73是内刃上推弹簧72的防脱器件。
下面,详细描述切缝式刀外刃2。
如图3所示,切缝式刀外刃2是由一块板材弯曲而成的,在两侧壁4、4之间架设有多条棂条80。各棂条80分别连接在切缝式刀外刃2上面中央部位所形成的凹部81上。各棂条80的上面则成为与两侧切缝式刀11的顶部连线Y大体平行的平面部15,切缝式刀内刃3(图1)则在此平面部15的内侧滑动。而在各棂条80的两端侧缘部上分别形成的刀尖5则在此平面部15还低的位置上分别朝比两侧壁4更靠外侧的方向大体成三角形地突出。各刀尖5是把棂条80弯折约120°形成的。在这样弯曲成120°形成的刀尖5上面则分别形成坡面16。此坡面16与平面部分15相连,越靠近刀尖5的突出顶部5a,则比平面部15越低地向下倾斜。该坡面16是比突出顶部5a向内约0.5mm的内侧位置朝刀尖5形成的,其倾角度设定为约12°。当然,并不限定为12°。此坡面16具有如下功能,即使两侧的两切缝式刀11之间的皮肤与切缝式刀外刃的平面部15成稳定状态接触;能避免刀尖5接触皮肤而且用刀尖5可以密贴地接触皮肤,从而可靠地导入胡须,不使皮肤触感变坏而能提高胡须导入性能。就是说,刀尖5作胡须导入之用,而切割胡须在切缝式刀内刃3的滑动平面15上进行。
还有,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棂条80的宽度尺寸L是朝刀尖5的外侧而成梯形减小的。例如,从比突出顶部5a靠内约0.5mm的位置向刀尖5方向棂条80的宽度L尺寸成梯形减少,坡面16尖端的宽度尺寸L1约为原来的宽度尺寸的2/3。借此能使刀尖5的开口率,即相对于棂条80的宽度尺寸各棂条80的开口宽度尺寸加大,更能容易地导入胡须。
此外,如图10中所示在刀尖5上形成向外侧端平缓弯曲的凸曲面6,还在该刀尖5的突出顶部5a的下面侧,形成与刀尖5的突出方向大体相反的凹入的用于扶起胡须的凹部7,凹部7构成使棂条80厚度变小的薄板部8。此凹部7的上端位于刀尖5突出顶部5a附近处,而凹部7的下端位于比突出顶部5a更靠下的位置。而且,凹部7在任一位置都成为其法线Z自水平方向偏下的朝下的曲面。
这样,由于把切缝式刀1配置在两个网状刀11之间,使切缝式刀外刃2的上面成为两侧的网状刀11的顶部连结线大体平行的平面部15,使得切缝式刀外刃2上面与皮肤E接触状态稳定,能有效地发挥刀尖5的导入动能。又由于在刀尖5的上面形成坡面16。如图9所示,借助于坡面16可使两侧的两网状刀11之间的皮肤E与切缝式刀外刃2的平面部15以稳定状态接触,坡面16可以避免刀尖5皮肤E接触,而且刀尖5处的胡须可以可靠地被引导而与皮肤切实地密合,不会使皮肤触觉变坏,且能更加提高胡须的导入性能。
在刀尖5的上面若不设置坡面部16,则突起的刀尖5会刺激皮肤,使皮肤触觉不良,若设置坡面16则刀头5不会与皮肤E接触,会使皮肤触感良好。
由于刀尖5是作为导入胡须之用的,切缝式刀内刃3不在坡面16与刀尖5的内侧上滑动,切缝式刀内刃3只是在平面部15的内侧滑动,所以切断胡须是在平面部15处进行的。因而,即使坡面16与皮肤接触,切缝式刀内刃3也不会接触到皮肤,所以皮肤触感良好,同时谋求提高刮须性能。
此外,如图3所示,棂条80的宽度尺寸L是向刀尖5方向成梯形减小的,因此能提高刀尖5、5之间的开口率,更加提高胡须导入性能。然而,当刀尖5的棂条宽度变窄后,在估计棂条80会勒入皮肤而使皮肤触感变坏,但是由于在该刀尖5的上面形成了坡面16,成为能避免刀尖5接触皮肤的结构,因此窄的棂条80也不会勒入皮肤,不会造成不良的皮肤触感,能实现刀尖5的高开口率。又由于在棂条80上面中央上形成凹部81,在凹部81内可使躺倒的胡须立起,因此,能以紧凑的结构而成倍地提高胡须的导入机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刀尖5的突出顶部5a附近即使在任何位置都能形成向下面的凹部7,在凹部7中能拢住扶起与刀尖5相接触的胡须并可靠地导入切缝式刀1中,因此对凹部7中所拢起的胡须能进行可靠地整理与导入,其结果不但使皮肤触感良好,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胡须的导入性能,实现更加有效地剃刮。
图11示出了用凹部7进行整毛的机理,图11(a)中的箭头A表示皮肤的走向,如图11(a)中所示,首先,躺倒的胡须H碰到刀尖5而被拢入凹部7,如图11(b)的箭头所示,胡须H根部靠在刀尖5上而慢慢立起。此时如图10中法线Z所示,由于凹部7的任一位置都是朝下的面,即没有朝上的面,因此如图11(c)所示,凹部7中所拢住的胡须H能可靠地立起,能对躺倒的胡须H可靠地进行整理与导入。对于特别难导入的横向胡须也能发挥作用。如图1所示,在切缝式刀外刃2的上面两端的刀头5上分别设置朝下的凹部7,就使得用切缝式刀外刃2的任一方向刮须时都能可靠地进行整理与导入。又因为在刀尖5的突出顶部5a上形成凸曲面6,能取得对皮肤刺激小的效果,使皮肤触感良好,还能极大的提高胡须的导入性能,更加提供刮须效率。
图12表示设有多个凹部7的情况。在此实施例中,在刀尖5的突出顶部5a的偏下侧连续地设置三个凹部7,由于像这样地设有多个凹部7,就能增加捞起胡须的机会,能更加提高导入性,当然,凹部7数也可以为三个以下或三个以上。
图13是表示把凹部7的部位只设在刀尖5的棂条80的侧缘部5b上的情况,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构成刀尖5的棂条80的两侧边缘5b上分别形成凹部7。通过只在两侧缘部5b上形成凹部7,能在提高胡须导入性能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棂条80有更高的强度。还有,也可以只在棂条80的一方侧缘部5b上设置凹部7。
再有,切缝式刀外刃2的中央上面不设凹部(图1),也可以将全部切缝式刀的上面作成平面部15。此时,在可获得两端的刀尖5的胡须整理、导入效果的同时,还能分别简化棂条80与切缝式刀内刃3的结构。
下面,说明切缝式刀与网状刀的连动部。
将设在网状刀11的外刃框21上的突部62的下面连接到设在切缝式刀盒31的支承体32上的突起支承面40上而构成浮动连动部,在网状刀11下降到规定的位置以后,切缝式刀1也与网状刀11连动而随网状刀11成整体地下降。如图5所示,突起支承面40分别设在切缝式刀盒31的各支承体32的两侧面上,在切缝式刀1单独地浮动的情况下切缝式刀1独自浮动,在两侧的两网状刀11的双方或单方浮动时,通过突部62与突起支承面接触,切缝式刀1也能与之连动而进行浮动。
可是,在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完全独立地浮动的情况下,按图2中的箭头T方向按压网状刀11时,网状刀11顶部与切缝式刀1上面的相对距离变长,切缝式刀1的刀尖5会露出而刺激皮肤,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的刀尖5之间的皮肤有被夹位的危险。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以网状刀11直到其位于切缝式刀1上面的坡面延长线V附近时,网状刀11都可以独立地浮动,而其后下方处,如图15中所示,以随网状刀11的下降切缝式刀1与之连动地整体下降的要求来设定突部62与突起支承面40之间的位置关系。借此切缝式刀1的刀尖5使皮肤触感不致变坏而有效地导入胡须,确保有更好的导入性能,特别是在从喉部到腭下,对腭下到咽喉凹凸部的皮肤有良好的随动性。又由于从图14状态开始,切缝式刀1也随网状刀11的下降而连动地下降,在网状刀11通过皮肤凹凸部时,借助于网状刀11下降,在切缝式刀1的刀头5露出之前,切缝式刀1也随网状刀11连动地下降,而在两个网状刀11之间与腭部等凸部接触的情况下,切缝式刀1可以单独地浮动,切缝式刀1的刀头5不会刺激皮肤,能提高对皮肤的追随性。
通过把网状刀11的外刃框21的突部62与切缝式刀1的支持体32的突起支承面40分别设置在纵向(刃的滑动方向)的两端的两个位置上,在纵向的两端的两点上进行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的连结,从而使得在纵向的任一位置上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的相对高差一定,使切缝式刀1的刀尖5不会露出,能取得有更好的皮肤随动性的优点。
进而,如图15所示,还使切缝式刀1与网状刀11的连动部,即风状刀11的外刃框21的突部62与切缝式刀盒31的支承体32的突起支承面40的连结部位于比切缝式刀外刃2的侧壁4更靠内侧的位置上。这样,如图5所示的切缝式刀盒31的支承体32上所设的接合部38的位置与上述突部62及突起支承面40的连结位置在切缝式刀1的厚度方向大致相同,因此不会产生扭矩,从而能减少图5所示切缝式刀盒31支承体32的纵唇37与如图6所示的保持部材50的纵沟54之间的摩擦与钩挂,当网状刀11与切缝式刀1连动下降时可使切缝式刀1更加顺畅地浮动。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它设有切缝式刀与网状刀,切缝式刀设有切缝式刀外刃,上述切缝式刀外刃至少在其上面有多条导入胡须的切缝,上述切缝式刀内刃在该切缝式刀外刃的内面上滑动往复运动并与切缝式刀外刃协同动作而剪断由切缝式刀外刃切缝所导入的胡须;网状刀设有网状刀外刃与内刃,上述网状刀外刃配置在与上述切缝式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切缝式刀的两外侧,成弯曲状,上有可导入胡须的许多刃孔,上述内刃在该外刃的内面上滑动地往复运动并与网状刀协同动作剪断从网状刀外刃的刃孔导入的胡须;上述切缝式刀及网状刀分别可在与上述切缝式刀内刃及网状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浮动,其特征在于使切缝式刀外刃的形成切缝的平坦的上面成为与两侧的网状刀顶部连线大致平行的平面部,切缝式刀内刃能在平面部内侧上滑动,同时使切缝式刀外刃的位于沿平面部的切缝式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的两侧边缘上的刀尖比切缝式刀外刃的侧壁更向网状刀侧的外侧方突出,在刀尖的上面上形成坡面,该坡面向越靠近与平面部相连的刀尖外侧端部越比平面部低的方向倾斜。这样,使切缝式刀外刃的上面的平面部与皮肤的接触状态稳定,能有效发挥刀尖的导入功能。而且,由于有坡面可使两侧的两个网状刀之间的皮肤与切缝式刀外刃的平面部能稳定地接触,坡面又能避免刀尖与皮肤接触又能确实地导入刀尖处的皮肤,所以能与皮肤密切接触,并不会使皮肤触觉变坏,能更加提高胡须的导入性能。又由于切缝式刀内刃吸只是在平面部的内侧滑动,即使坡面接触到皮肤,切缝式刀内刃也不会碰到皮肤,可使皮肤触感良好,同时还可谋求提高刮须性能。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效果外,由于使切缝式刀外刃的切缝之间的棂条的宽度尺寸朝刀尖方减小,利用上面的坡面可以避免宽度变窄的刀尖勒入皮肤,不致产生不良的皮肤触感,实现刀尖的高开口率,使导入性能更加提高。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效果外,由于在切缝式刀外刃上面的中央部位设置从平面部下凹的凹部,在凹部中可使躺倒的胡须立起,以紧凑的结构就能成倍地增大胡须导入的机会。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效果外,它还设有当网状刀下降时与网状刀的下降连动而使切缝式刀整体下降的连动部,因此,通过网状刀与切缝式刀的连动而能防止网状刀顶部与切缝式刀上面的相对距离变大,防止切缝式刀的刀尖更多地露出网状刀顶部而刺激皮肤,或夹住网状刀与切缝式刀的刀尖之间的皮肤。从而,在刮腭部等凹凸部胡须时,刀尖也不会刺激皮肤,对皮肤的随动性好,能抑制对皮肤的刺激而确保胡须导入性能。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的效果外,由于在网状刀从其上限位置下降到切缝式刀上面的坡面延长线附近位置期间,网状刀可相对于切缝式刀独立地下降,因此,还能使切缝式刀的刀尖不引起皮肤触感变坏而有效地导入胡须,可更加提高确保导入性能。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的效果外,由于把切缝式刀与网状刀的连结部设置在比切缝式刀外刃的侧壁更加靠近内侧的位置上,例如,相对于切缝式刀的接合部位置,使网状刀与切缝式刀的连结位置在切缝式刀的厚度方向大致相同,所以不会产生扭矩,连动时可以使切缝式刀更加顺畅地浮动。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的效果外,由于把切缝式刀与网状刀的连动部设置在切缝式刀内刃的滑动方向的两端的两点上,使得在滑动方向的任何位置上网状刀与切缝式刀的相对高差保持一定,不使切缝式刀的刀刃露出,更加提高其皮肤随动性。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的效果外,还使切缝式刀外刃的刀尖在切缝式刀外刃侧壁的更外侧方向上略成三角形地突出,使这种略成三角形突出的刀尖的突出顶部形成凸曲面,同时在刀尖的突出顶部附近形成与刀尖突出方向大体成反方向的凹下的凹部,这种凹部成为在其凹部内任一位置上其法线都自水平略为偏向上的朝下的曲面,因此,能把碰到刀尖上的胡须拢入凹部中,由于凹部在任一位置都是朝下的面,所以能把拢入凹部的胡须可靠地扶起,从而能对拢入凹部的胡须可靠地进行整理与导入。而且使刀尖的突出部形成的凸曲面,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结果,不仅使皮肤触觉良好,还能大大地提高胡须导入性能,从而可更有效地刮去胡须。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的效果外,因配置了多个凹部,所以成倍地增加拢起胡须的机会,更加提高了其导入性能。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的效果外,由于只在刀尖的棂条的侧缘部位设置凹部,所以更能确保刀尖的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它设有切缝式刀与网状刀,切缝式刀设有切缝式刀外刃与切缝式刀内刃,所述切缝式刀外刃至少在其上面有多条导入胡须的切缝,所述切缝式刀内刃在该切缝式刀外刃的内面上滑动地往复运动并与切缝式刀外刃协同动作而剪断由切缝式刀外刃切缝所导入的胡须;网状刀设有网状刀外刃与内刃,所述网状刀外刃配置在与所述切缝式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切缝式刀的两外侧,成弯曲状,上有导入胡须的许多刃孔,所述内刃在该外刃的内面上滑动地往复运动并与网状刀协同动作剪断从网状刀外刃的刃孔导入的胡须;所述切缝式刀及网状刀分别可在与所述切缝式刀内刃及网状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浮动,其特征在于使切缝式刀外刃的形成切缝的平坦的上面成为与两则的网状刀顶部连线大致平行的平面部,切缝式刀内刃能在平面部内侧上滑动,同时使切缝式刀外刃的位于沿平面部的切缝式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的两侧边缘上的刀尖比切缝式刀外刃的侧壁更向网状刀侧的外侧方突出,在刀尖的上面形成坡面,该坡面向越靠近与平面部相连的刀尖外侧端部越比平面部低的方向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其特征在于,切缝式刀外刃的切缝间的棂条的宽度尺寸朝刀尖外侧端部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其特征在于,在切缝式刀外刃上面的中央设有从平面部凹下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其特征在于,设有当网状刀下降时与网状刀下降连动而使切缝式刀整体下降的连动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其特征在于,在网状刀从其上限位置下降到切缝式刀上面的坡面延长线附近位置期间,网状刀能相对于切缝式刀独立地下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其特征在于,切缝式刀与网状刀的连动部设置于比切缝式刀外刃的侧壁更靠内侧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其特征在于,切缝式刀与网状刀的连动部设置在切缝式刀内刃滑动方向两端的两点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其特征在于,切缝式刀外刃的刀尖在切缝式刀外刃侧壁的更外侧方向上略成三角形地突出,使该略成三角形突出的刀尖的突出顶部形成凸曲面,同时在刀尖突出的顶部附近形成与刀尖突出方向的大体成反方向上的凹下的凹部,该凹部成为在其凹部内的任一位置其法线都自水平略为偏向下的朝下的曲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其特征在于,配置多个凹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刮脸刀,其特征在于,只在刀尖棂条的侧缘部位置设置凹部。
全文摘要
一种往复式电动刮脸刀,设有切缝式刀外刃与内刃以及网状刀外刃与内刃,其特征是使切缝式刀外刃的形成切缝的平坦的上面成为与两侧的网状刀顶连接线大致平行的平面部,切缝式刀内刃能在平面部内侧滑动,同时使切缝式刀外刃的位于沿平面部的切缝式刀内刃的往复运动方向的两侧边缘上的刀尖比切缝式刀外刃的侧壁更向网状刀侧的外侧方突出,在刀尖的上面形成坡面,该坡面向越靠近与平面相连的刀尖外部端部越比平面部低的方向倾斜。
文档编号B26B19/10GK1230479SQ9910316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6日
发明者佐藤正显, 柴武志, 中川彦芳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