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666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尘埃多的场所、例如施工现场等进行作业时用于防止吸入尘埃的防
尘面罩等的面罩。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的现有面罩的ー个例子,提出了如下方案以使面罩主体紧贴并覆盖佩戴者的脸面(包括嘴的周边的、比鼻子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更靠下侧的部分)的方式在面罩主体的佩戴者ー侧配置(设置)接脸布(或者接脸部件)(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开昭64-2604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表2000-50746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49194号公报由于上述的现有面罩具备用于使面罩主体紧贴在脸面的接脸布(或者接脸部件),因此部件数量增多,并且使制造成本増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的不良状况而提出技术方案,并提供如下面罩,S卩,不使用接脸布(或者接脸部件)也能够使面罩主体紧贴并覆盖佩戴者的脸面(包括嘴的周边的、比鼻子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更靠下侧的部分)。(I)本发明是一种面罩,具备面罩主体,该面罩主体通过对多张无纺布进行加压加热成型而在板状的主体外周边缘部的内侧一体成型有朝向远离佩戴者脸面的方向鼓出的比上述主体外周边缘部更厚且更柔软的过滤部,上述面罩的特征在干,使与上述主体外周边缘部相接的上述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比上述主体外周边缘部更向佩戴者ー侧突出。(2)本发明在(I)所记载的面罩中,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的厚度相对于比上述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更靠内侧的上述过滤部的厚度更厚。(3)本发明在(I)或(2)所记载的面罩中,其特征在于,使与上述佩戴者的鼻子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左右对应的上述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的鼻肋对应外周边缘部位,以从上述佩戴者的鼻子的中间部与鼻子的左右的肌肤接触的方式,朝向佩戴者ー侧鼓出。(4)本发明在(I)至(3)中任ー项所记载的面罩中,其特征在于,就上述过滤部而言,厚度方向的远离上述佩戴者的外侧比靠近上述佩戴者的内侧更硬。本发明的发明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的面罩,由于使与主体外周边缘部相接的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比主体外周边缘部更向佩戴者ー侧突出,因此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起到接脸布(或者接脸部件)的功能,并且能够使面罩主体紧贴并覆盖佩戴者的脸面(包括嘴的周边的、比鼻子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更靠下侧的部分)。
从而,能够减少面罩的部件数量,并且能够减少面罩的制造成本。


图I是本发明的表示面罩的ー个实施例的背面图(后视图)。图2是本发明(图I所示)的表示面罩的ー个实施例的背面侧立体图。图3是图I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I的B-B线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I的C-C线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I的D-D线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图I的E-E线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图I的F-F线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图I的G-G线的局部剖视图。图10表示成型图I及图2所示的面罩主体的模具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图中11-面罩,21-面罩主体,23-主体外周边缘部,23η-凹ロ,25-过滤部,25ο-外周边缘部,25nl-左侧鼻肋对应外周边缘部位,25nr-右侧鼻肋对应外周边缘部位,25i_内侧部,25d-纵槽,3IU-上侧挂绳,3ID-下侧挂绳。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本发明的表示面罩的ー个实施例的背面图(后视图),图2是本发明(图I所示)的表示面罩的ー个实施例的背面侧立体图,图3是图I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I的B-B线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I的C-C线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I的D-D线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图I的E-E线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图I的F-F线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图I的G-G线的局部剖视图。此外,以下说明的前后、左右、上下是从佩戴者观察的前后、左右、上下。而且,标记在图3 图9中的厚度等的单位是mm。如图I或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罩11具备立体形状型的面罩主体21 ;以及安装于该面罩主体21的左右端部的上、下侧挂绳31U、31D。上述的面罩主体21通过对多张、例如五张无纺布进行加压加热成型,从而使环绕的板状的主体外周边缘部23、与在该主体外周边缘部23的内侧朝向远离佩戴者脸面的方向鼓出(突出)的比主体外周边缘部23更厚且更柔软的过滤部25 —体成型。成型该面罩主体11的五张无纺布相对于佩戴者从外侧朝向内侧依次为用于除去从佩戴者远离的表面(外表面)的起毛,并且使手感良好的聚丙烯无纺布(第一无纺布);用于成型面罩的形状且具有(赋予)強度的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无纺布(第二无纺布);起到过滤器的功能的聚丙烯无纺布(第三无纺布);用于成型面罩的形状且具有(赋予)強度的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无纺布(第四无纺布);以及用于使佩戴者的脸面的触感良好的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无纺布(第五无纺布)。而且,各无纺布为了达到所期望的目的,例如,使第三无纺布的単位面积量(每Im2的质量(重量))大于第一无纺布的単位面积量,使第五无纺布的単位面积量大于第三无纺布的単位面积量,使第二无纺布及第四无纺布的単位面积量大于第五无纺布的単位面积量。上述的主体外周边缘部23做成覆盖佩戴者的脸面(包括ロ的周边的、比鼻子的上下方向的比中间部更靠下侧的部分)的立体形状,在与佩戴者的鼻子对应的部分设有从佩戴者远离的山峰形的凹ロ(凹部)23η。
而且,使主体外周边缘部23的左右端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较宽。在该宽度较宽的主体外周边缘部23的左右端的上侧部分熔敷上侧挂绳3IU的左右端部,并且在宽度较宽的主体外周边缘部23的左右端的下侧部分熔敷下侧挂绳31D的左右端部。上述的过滤部25由环绕在主体外周边缘部23并与之接触的外周边缘部25ο和比该外周边缘部25ο更靠内侧的内侧部25i构成,并且在佩戴者一侧的内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设有加强过滤部25并朝向远离佩戴者的方向(前侧)突出的多个纵槽25d。而且,外周边缘部25ο比主体外周边缘部23更向佩戴者ー侧突出(更详细地讲,例如,如图3 图9所示,外周边缘部25ο比主体外周边缘部23所形成的佩戴者一侧的面更向佩戴者ー侧突出)。如图3或图6所示,该外周边缘部25ο以I. 3mm至31mm的宽度(佩戴者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环绕,如图3 图9所示,该外周边缘部25ο相对于(比起)内侧部25i更厚(厚度厚)O. Imm 3. 2mm、最好更厚O. 5mm 3. Omm。而且,与佩戴者的鼻子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左右对应的外周边缘部25ο的左、右侧鼻肋(鼻脇)对应外周边缘部位25nl、25nr,以从佩戴者的鼻子的中间部与鼻子的左右的肌肤接触的方式,朝向佩戴者ー侧鼓出,并且其厚度为比图9所示的厚度更厚的图3 图8所示的厚度。而且,过滤部25成型为厚度方向的远离佩戴者的外侧比靠近佩戴者的内侧更硬。上述的上、下侧挂绳31U、31D,例如,利用聚氨酯和聚酯可伸缩地构成,并且左右的端部熔敷在主体外周边缘部23的左右端上。图10表示成型图I及图2所示的面罩主体的模具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并且是将图I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与左右方向对应的剖视图。此外,实线所示的部分与成型现有的面罩主体的模具对应,双点划线所示的部分是为了成型本发明的面罩主体而加在模具上的加工部分。在图10中,D表示下模具(阳模具),U表示上模具(阴模具)。就上述的下模具D而言,在中央部设有用于成型面罩主体的凹部(鼓出部)的突出部O,在该突出部O的上表面平行地设有多个用于成型面罩主体的纵槽的突条P。而且,在下模具D的突出部O的外侧部分,为了使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向佩戴者一侧突出(鼓出),设有环绕的外周边缘部成型槽d。就上述的上模具U而言,在与下模具D之间设有形成规定的间隔的成型空间S的凹部C。其次,对成型面罩主体2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将下模具D例如加热至110°C,将上模具U例如加热至120°C。在这种状态下,将层叠了上述的五张无纺布的待成型体以第一无纺布为上侧、以第五无纺布为下侧插入下模具D与上模具U之间,使上模具U下降重合在下模具D上,在由上、下模具U、D例如夹住五张无纺布五秒钟后,使上模具U上升并从下模具D上与无纺布一同取出已成型的面罩主体。而且,从无纺布切断面罩主体而切开分离。这样,若使上模具U的温度高于下模具D的温度而成型,则第一及第ニ无纺布侧的热收缩大于第五无纺布侧的热收缩,第五无纺布侧的热收缩小于第一及第ニ无纺布侧的热收缩。由此,与面罩主体的主体外周边缘部相接的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比主体外周边缘部更向佩戴者ー侧突出,并且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的厚度相对于比过滤 部的外周边缘部更靠内侧的内侧部的厚度更厚,就过滤部而言,厚度方向的远离佩戴者的外侧比靠近佩戴者的内侧更厚,从而能够得到本发明所期望的面罩主体。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罩、现有的杯型面罩(无接脸布)、与现有的杯型面罩(带接脸布)的与脸面的紧密性(泄漏率)的測定,由以下的方法进行測定。此外,杯型面罩是具有在将主体外周边缘部放置于水平面上时主体外周边缘部与水平面之间没有间隙的平坦的形状的主体外周边缘部的面罩,接脸布是利用熔敷等将外周边缘部沿面罩主体的主体外周边缘进行安装的、具有环状的宽度的部件。将各面罩佩戴于脸面上,利用柴田科学株式会社制的劳研式面罩装配试验(労研式マスクフイツテイングテスター)来对面罩主体与脸面的紧密性(泄漏率)进行測定。该面罩主体的紧密性(泄漏率)的测定是对从脸面与面罩主体的间隙进入的室内粉尘粒子数量进行測定,并由面罩主体的外侧的粒子数量除以进入面罩主体内的粒子数量来作为泄漏率。就上述的面罩主体的紧密性(泄漏率)的15人的測定结果平均而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罩为3.2%,现有的杯型面罩(无接脸布)为14.7%,现有的杯型面罩(带接脸布)为9. 1%。这样,判断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罩在面罩主体的紧密性(泄漏率)上优良的事实。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由于使与主体外周边缘部23接触的过滤部25的外周边缘部25ο比主体外周边缘部23更向佩戴者ー侧突出,因此过滤部25的外周边缘部25ο起到接脸布(或者接脸部件)的功能,能够使面罩主体21紧贴并覆盖佩戴者的脸面(包括嘴的周边的、比鼻子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更靠下侧的部分)。从而,能够减少面罩11的部件数量,并且能够减少面罩11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使过滤部25的外周边缘部25ο的厚度相对于比过滤部25的外周边缘部25ο更靠内侧的过滤部25 (内侧部25i)的厚度更厚,因此能够进ー步使佩戴面罩11时的面罩主体21 (过滤部25)的触感良好。另外,使与佩戴者的鼻子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左右对应的过滤部25的外周边缘部25ο的左、右侧鼻肋对应外周边缘部位25nl、25nr,以从佩戴者的鼻子的中间部与鼻子的左右的肌肤接触的方式,向佩戴者ー侧鼓出,因此能够不使用鼻夹而改善从佩戴者的鼻子的中间部左右的泄漏率,并且能够提高佩戴感。另外,由于过滤部25的厚度方向的远离佩戴者的外侧比靠近佩戴者的内侧更硬,因此不会使面罩主体21的形状变形,能够使面罩主体21 (过滤部25)的触感良好。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对加压加热成型的无纺布的张数为五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至少由成型面罩形状的第二无纺布和起到过滤器功能的第三无纺布来成型面罩主体,或者由成型面罩形状的第二无纺布、起到过滤器功能的第三无纺布以及成型面罩形状的第四无纺布成型面罩主体也可以。另外,也可以是在面罩主体上设置控制吸气和排气的阀的面罩。另外,虽然对在主体外周边缘部的左右端的上侧部分熔敷上侧挂绳的左右端部且在主体外周边缘部的左右端的下侧部分熔敷下侧挂绳的左右端部的悬挂型(类型)面罩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在主体外周边缘部的一端(例如,左端)侧的上侧部分熔敷挂绳(例如,左侧挂绳)的一端部(例如,上端部),且在主体外周边缘部的一端侧(左端)的下侧部分熔敷挂绳(左侧挂绳)的另一端部(下端部),并在主体外周边缘部的另一端(右端)侧也同样地熔敷挂绳(右侧挂绳)的耳挂型(类型)面罩。
另外,虽然对面罩以立体形状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适用于杯型等 的面罩。
权利要求
1.一种面罩,具备面罩主体,该面罩主体通过对多张无纺布进行加压加热成型而在板状的主体外周边缘部的内侧一体成型有朝向远离佩戴者脸面的方向鼓出的比上述主体外周边缘部更厚且更柔软的过滤部,上述面罩的特征在于, 使与上述主体外周边缘部相接的上述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比上述主体外周边缘部更向佩戴者一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的厚度相对于比上述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更靠内侧的上述过滤部的厚度更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 使与上述佩戴者的鼻子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左右对应的上述过滤部的外周边缘部的鼻肋对应外周边缘部位,以从上述佩戴者的鼻子的中间部与鼻子的左右的肌肤接触的方式,朝向佩戴者一侧鼓出。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过滤部而言,厚度方向的远离上述佩戴者的外侧比靠近上述佩戴者的内侧更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罩,该面罩不使用接脸布(或者接脸部件)且能够使面罩主体紧贴并覆盖佩戴者的脸面(包括嘴的周边的、比鼻子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更靠下侧的部分)。在具备通过对多张无纺布进行加压加热成型而在板状的主体外周边缘部(23)的内侧一体成型有朝向远离佩戴者脸面的方向鼓出的比主体外周边缘部更厚且更柔软的过滤部(25)的面罩主体(21)的面罩(11)中,使与主体外周边缘部(23)接触的过滤部(25)的外周边缘部(25o)比主体外周边缘部(23)更向佩戴者一侧突出,使过滤部(25)的外周边缘部(25o)的厚度相对于比过滤部(25)的外周边缘部更靠内侧的过滤部(25)(内侧部(25i))的厚度更厚。
文档编号A62B18/02GK102626542SQ201210026728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7日
发明者吉井克哉, 小西由幸 申请人:绿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