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逃生气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023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空逃生气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高空逃生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空逃生气腔。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遇到火灾或者其他紧急突发情况时逃生非常不便。目前的逃生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所在楼层较低时通过升降的消防云梯救人,要等到消防人员及设置到时才能施救,不能及时逃生,第二种是在地面铺设气垫,让楼上的人们直接跳到气垫上逃生,危险性较大,容易受伤;第三种是使用各种绳索慢慢从楼上滑下逃生,这种方式下降速度较快,施救人员不好控制降落速度,降落速度过快,在落到地面时易导致人员受伤。因此市场上就有了高空逃生气腔,比如公告号为cn104338249a的“一种高空逃生气腔,包括逃生球本体,逃生球本体由两个球体构成,内球体套设在外球体内,供人进出的逃生通道设置在内外球体之间,内球体壁上通过输气管连通有电动充气泵,逃生通道的外口上固定一金属圈。内球体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逃生者从逃生通道进入到内球体内,系好安全带,借助充气后的球体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和浮力,逃生者即可从高层建筑物缓慢降落到地面上,从而实现高空逃生自救的目的。不使用时,将内外球体之间腔体内的空气放掉,便于保存。本发明结构简单,充气装置成本低廉,无需逃生者逃生过程中过多的操作,使用方便、安全”,但是,它的外球体落地时,内球体会绕着逃生通道的顶端转动,冲击外球体的内壁,如果外球体接触到大的物体,则容易伤到人,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帮助人从高空快速降落逃生的逃生气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空逃生气腔,主要包括外球体,所述外球体的上端设有入口,且入口通过向下的通道连接有内球体,所述内球体连接有电动气泵,所述内球体位于外球体的中心处,且内球体的外端周向与外球体的内壁之间通过多个橡皮条连接,所述橡皮条之间关于内球体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外球体的上端周向套就有内部中空的阻力环,且阻力环的内腔与外球体连通。

所述外球体的下端设有圆弧形的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下端套接有形状相适应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支撑板之间均匀设有弹簧。

所述底板的外端设有弹性橡皮层。

所述橡皮条与外球体之间通过外橡皮块连接,且橡皮条与内球体之间通过内橡皮块连接。

所述外球体、通道、内球体和阻力环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有益效果是:

1.使用时,人通过通道进入到内球体内,系上安全带,打开电动气泵,气体顺着通道被抽进电动气泵,吹进外球体,内球体与外球体之间通过多个橡皮条连接,下落时,张开的阻力环增大了阻力,使入口端向上,这样下端就会着地,着地时,在橡皮条的作用下,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周向设置的橡皮条使内球体不会撞击到外球体,保护了人员,而且,底板先着地,底板与支撑板之间有弹簧,起到了双重缓冲作用,也保护了外球体不被刺破,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一种高空逃生气腔,主要包括外球体1,外球体1的上端设有入口,且入口通过向下的通道2连接有内球体3,内球体3连接有电动气泵4,电动气泵4内设有蓄电池,可以充电,打开开关,就可以给外球体1充电,内球体3内有安全带,内球体3位于外球体1的中心处,且内球体3的外端周向与外球体1的内壁之间通过多个橡皮条5连接,橡皮条5之间关于内球体3的中心对称设置,橡皮条5与外球体1之间通过外橡皮块11连接,且橡皮条5与内球体3之间通过内橡皮块12连接,这样更结实,增大受力面积,外球体1的上端周向套就有内部中空的阻力环6,且阻力环6的内腔与外球体1连通。

外球体1的下端设有圆弧形的支撑板7,且支撑板7的下端套接有形状相适应的底板8,底板8与支撑板7之间均匀设有弹簧9,缓冲作用,底板8的外端设有弹性橡皮层10,不容易砸坏遇到的物体,同时也能保护底板8,外球体1、通道、内球体3和阻力环6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更结实。

使用时,人通过通道进入到内球体3内,系上安全带,打开电动气泵4,气体顺着通道被抽进电动气泵4,吹进外球体1,内球体3与外球体1之间通过多个橡皮条5连接,下落时,张开的阻力环6增大了阻力,使入口端向上,这样下端就会着地,着地时,在橡皮条5的作用下,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周向设置的橡皮条5使内球体3不会撞击到外球体1,保护了人员,而且,底板8先着地,底板8与支撑板7之间有弹簧9,起到了双重缓冲作用,也保护了外球体1不被刺破,更安全。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高空逃生气腔,主要包括外球体,外球体的上端设有入口,且入口通过向下的通道连接有内球体,所述内球体连接有电动气泵,内球体位于外球体的中心处,且内球体的外端周向与外球体的内壁之间通过多个橡皮条连接。使用时,人通过通道进入到内球体内,系上安全带,打开电动气泵,气体顺着通道被抽进电动气泵,吹进外球体,内球体与外球体之间通过多个橡皮条连接,下落时,张开的阻力环增大了阻力,使入口端向上,这样下端就会着地,着地时,在橡皮条的作用下,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周向设置的橡皮条使内球体不会撞击到外球体,保护了人员,而且,底板先着地,底板与支撑板之间有弹簧,起到了双重缓冲作用,也保护了外球体不被刺破,更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肖晟;李耀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丰申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9
技术公布日:2018.02.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