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

文档序号:33861642发布日期:2023-04-20 03:3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降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的缓降器如环式缓降器、旋转手控式缓降器仅适用于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或力气小的人员使用都容易发生危险。离心、齿轮式缓降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此,亟需一种使用门槛低、成本低、安全性高的新型缓降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缓降器主体、安全绳(8)、安全带组成;缓降器主体由外壳(1)、减速铁片(3)、滑轮(2)、减速曲板(6)、圆形锁扣(9)、连接螺钉(4)和螺帽(5)组成,滑轮(2)置于外壳(1)内部,用连接螺钉(4)与外壳(1)两侧连接,两块减速铁片(3)下侧分别由连接螺钉(4)连接于滑轮(2)与外壳(1)之间,圆形锁扣(9)扣住两减速铁片(3)上侧,减速曲板(6)由外壳(1)两侧面向内侧下部弯折而成;安全绳(8)套于滑轮(2)上,两端经由外壳(1)下部减速曲板(6)穿出,短端打结,长端长度与使用楼层有关;安全带根据使用方式不同扣于缓降器主体圆形锁扣(9)上或安全绳(8)短端。

3、在利用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进行缓降作业时,由于两块减速铁片(3)上端被圆形锁扣(9)扣住,下端分别由连接螺钉(4)连接于滑轮(2)与外壳(1)之间,在备降人员腾空下落后,缓降器由于受到纵向拉力增大,圆形锁扣(9)与减速铁片(3)之间角度会增大,使两块减速铁片(3)上端靠近,下端远离,由于外壳(1)和滑轮(2)之间空间有限,两块减速铁片(3)与滑轮(2)的摩擦力增大,降低滑轮(2)转速;随着备降人员下降速度加快,纵向的力也增大,使得减速铁片(3)下端对滑轮(2)的摩擦力增大,限制滑轮(2)转速使得备降人员能够以合适的速度下落。

4、外壳(1)两侧面向内侧下部弯折形成减速曲板(6),安全绳(8)绕滑轮(2)前后分别通过两侧减速曲板(6),使用时利用人控改变外壳(1)与安全绳(8)摩擦面积控制摩擦力大小和速度。

5、有益效果:

6、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有自主下降和协助下降两种使用方式,具有根据备降人员体重和下降速度自动调节摩擦力大小和下降速度的自锁效应,摩擦面较多,不易发生局部损耗产生危险,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操作简单,适用人群较广,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特征:

1.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缓降器主体、安全绳(8)、安全带组成;缓降器主体由外壳(1)、减速铁片(3)、滑轮(2)、减速曲板(6)、圆形锁扣(9)、连接螺钉(4)和螺帽(5)组成,滑轮(2)置于外壳(1)内部,用连接螺钉(4)与外壳(1)两侧连接,两块减速铁片(3)下侧分别由连接螺钉(4)连接于滑轮(2)与外壳(1)之间,圆形锁扣(9)扣住两减速铁片(3)上侧,减速曲板(6)由外壳(1)两侧面向内侧下部弯折而成;安全绳(8)套于滑轮上,两端经由外壳(1)下部减速曲板(6)穿出,短端打结,长端长度与使用楼层有关;安全带根据使用方式不同扣于缓降器主体圆形锁扣(9)上或安全绳(8)短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进行缓降作业时,由于两块减速铁片(3)上端被圆形锁扣(9)扣住,下端分别由连接螺钉(4)连接于滑轮(2)与外壳(1)之间,在备降人员腾空下落后,缓降器由于受到纵向拉力增大,圆形锁扣(9)与减速铁片(3)之间角度会增大,使两块减速铁片(3)上端靠近,下端远离,由于外壳(1)和滑轮(2)之间空间有限,两块减速铁片(3)与滑轮(2)的摩擦力增大,降低滑轮(2)转速;随着备降人员下降速度加快,纵向的力也增大,使得减速铁片(3)下端对滑轮(2)的摩擦力增大,限制滑轮(2)转速使得备降人员能够以合适的速度下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外壳(1)两侧面向内侧下部弯折形成减速曲板(6),安全绳(8)绕滑轮(2)前后分别通过两侧减速曲板(6),使用时利用人控改变外壳(1)与安全绳(8)摩擦面积控制摩擦力大小和速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多用单轮摩擦式缓降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缓降器主体、安全绳、安全带组成;缓降器主体由外壳、减速铁片、滑轮、减速曲板、圆形锁扣、连接螺钉和螺帽组成,滑轮置于外壳内部,用连接螺钉与外壳两侧连接,两块减速铁片下侧分别由连接螺钉连接于滑轮与外壳之间,圆形锁扣扣住两减速铁片上侧,减速曲板由外壳两侧面向内向下弯折而成;安全绳套于滑轮,短端打结;安全带根据使用方式扣于缓降器主体锁扣上或安全绳短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自主和协助下降两种使用方式,具有下降时依据下降人员体重和下降速度不同自动调节速度的自锁效应,摩擦面多,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门槛低,适用人群广,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周若禹,于莉莉,刘娅敏,张斯淇,赵博韬,周秀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