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5297901发布日期:2023-09-02 02:5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消防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能够用于阻隔火源、高效控火、灭火和排出易燃易爆气体等方面。


背景技术:

1、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如何在火灾发生时进行高效、便捷的控火及灭火是人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2、对于建筑物密集、道路狭窄地域发生的火灾,传统灭火装置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而且,现有灭火装置大多需要靠近火场操作,对操作人员的危害较大。尤其是对于火源位置较高时,操作人员需要借助消防梯、升降装置等到达高处进行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对操作人员造成较大安全问题。并且,现有灭火装置大多从火焰外部进行大范围扑灭,难以有效作用于火源,灭火效率低,并造成灭火材料的浪费。更难以灵活控制灭火剂的用量及作用范围,从而难以实现高效控制火势大小的目的。

3、此外,为了应对化石燃料长期使用所造成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我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化石燃料应用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可燃性气体应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泄露的风险,从而诱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于燃气泄漏引发的火灾,在对火焰进行高效扑灭的同时,对泄漏的燃气进行有效处理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现有灭火装置难以兼顾对燃气的处置。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具有阻隔火源、高效控火、灭火和排出易燃易爆气体等多种功能,并且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安装操作、可重复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所述装置具有阻隔火源、高效控火、灭火和排出易燃易爆气体等多种功能,可远离火源操作,适用于狭窄空间等复杂火场环境,且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携带、极易操作、可重复使用。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包括防火网收纳套筒盖、防火网收纳套筒、导管收纳套筒、导管收纳套筒盖、保险销、发射销、外接灭火剂管、外接排空管、弹力杆、滑块、灭火剂管、排空管、导管、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第三支撑环、强力吸附环、灭火剂支撑管、排空支撑管和防火网;所述防火网收纳套筒上端与防火网收纳套筒盖连接,下端与导管收纳套筒连接,防火网收纳套筒侧壁下端设有保险销孔和发射销孔,分别安装保险销和发射销;所述导管收纳套筒上端与防火网收纳套筒连接,下端与导管收纳套筒盖连接,导管收纳套筒顶部设有弹力杆安装孔;所述导管收纳套筒盖设有外接灭火剂管和外接排空管;所述弹力杆两端分别连接导管收纳套筒和滑块;所述滑块外径比防火网收纳套筒内径小4至6mm;所述导管收纳于导管收纳套筒内部,导管内包有灭火剂管和排空管;

3、其中,所述防火网收纳于防火网收纳套筒内,打开后呈漏斗状,尖端与导管连接;所述防火网为双层,布满圆形防火网透气孔,且两层防火网上防火网透气孔交错分布;所述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第三支撑环和强力吸附环共轴,设置在防火网内表面;所述强力吸附环设置在圆锥底面,具有较强吸附性,强力吸附环与第三支撑环间距为10至20cm,与第二支撑环和第一支撑环的间距分别为圆锥高度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所述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第三支撑环、灭火剂支撑管和排空支撑管皆为中空管,表面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均匀分布,且朝向第三支撑环环心;所述灭火剂支撑管和排空支撑管沿圆锥母线均匀设置,灭火剂支撑管连通第一支撑环、第三支撑环和灭火剂管,排空支撑管连通排空管和第二支撑环;

4、其中,所述发射销孔和保险销孔轴向高度相同,与防火网收纳套筒下端面的距离为整个防火网收纳套筒高度的五分之一;所述发射销外端为圆环结构;所述灭火剂管、排空管、导管、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第三支撑环、强力吸附环、灭火剂支撑管、排空支撑管和防火网为耐高温防火材料;所述第一支撑环为刚性材料,外径比滑块内径大1至2cm;所述第二支撑环、第三支撑环、强力吸附环、灭火剂支撑管、排空支撑管和防火网能够折叠,且第二支撑环、第三支撑环、灭火剂支撑管和排空支撑管具有弹性,释放后可恢复原状;所述灭火剂支撑管与排空支撑管关于圆锥轴对称分布;

5、其中,该控火及灭火装置的组装过程如下:

6、1)将保险销和发射销分别插入防火网收纳套筒上的保险销孔和发射销孔;

7、2)将防火网折叠紧凑,导管从防火网收纳筒上端穿过,使得第一支撑环紧贴保险销和发射销,防火网全部收纳进防火网收纳套筒后,拧紧防火网收纳套筒盖;

8、3)将滑块通过弹力杆固定在导管收纳套筒上;

9、4)将滑块从防火网收纳套筒下端插入,使其紧贴保险销和发射销,握紧导管收纳套筒旋转挤压,使弹力杆发生变形并呈螺旋状进入防火网收纳套筒,直至将导管收纳套筒与防火网收纳套筒连接;

10、5)将导管收纳进导管收纳套筒,并将灭火剂管入口与外接灭火剂管出口连接,排空管出口与外接排空管入口连接,然后将导管收纳套筒盖与导管收纳套筒连接;

11、其中,该控火及灭火装置的使用方式如下:

12、1)将外接灭火剂管入口与灭火剂供给装置连接,外接排空管出口与抽气装置连接;

13、2)打开防火网收纳套筒盖,拔掉保险销;

14、3)对准火源后拔掉发射销,使防火网在滑块的推动下旋转弹射出去;

15、4)将强力吸附环吸附在起火物体表面,进而防火网将火源覆盖;

16、5)防火网覆盖火源后启动灭火剂供给装置和抽气装置,直至完成控火、灭火及排气过程;

17、6)对防火网和导管等进行收纳,重新组装备用。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9、(1)具有阻隔火源功能,通过防火网将火源阻隔,可有效降低火焰对周围设备的危害,双层防火网结合防火网透气孔交错分布,在保证透气性的前提下可有效阻隔火焰;

20、(2)具有高效灭火功能,可将灭火剂直接输送到火源附近,大大提高灭火效率,节约灭火剂,防火网的阻隔可以减少空气向火源的流动,从而更加高效灭火;

21、(3)具有排出易燃易爆气体功能,可将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排出,降低燃爆风险;

22、(4)具有高效控火功能,通过控制防火网尺寸及灭火剂供应速率等可将火焰控制到需要的大小;

23、(5)便于携带,结构简单且紧凑,便于加工、组装与使用,且节约空间;

24、(6)可远离着火点操作,有效降低火焰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25、(7)使用完成后可再次组装收纳,重复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防火网收纳套筒盖(1)、防火网收纳套筒(2)、导管收纳套筒(3)、导管收纳套筒盖(4)、保险销(5)、发射销(6)、外接灭火剂管(8)、外接排空管(9)、弹力杆(14)、滑块(15)、灭火剂管(18)、排空管(19)、导管(20)、第一支撑环(21)、第二支撑环(22)、第三支撑环(23)、强力吸附环(24)、灭火剂支撑管(25)、排空支撑管(26)和防火网(27);所述防火网收纳套筒(2)上端与防火网收纳套筒盖(1)连接,下端与导管收纳套筒(3)连接,防火网收纳套筒(2)侧壁下端设有保险销孔(29)和发射销孔(30),分别安装保险销(5)和发射销(6);所述导管收纳套筒(3)上端与防火网收纳套筒(2)连接,下端与导管收纳套筒盖(4)连接,导管收纳套筒(3)顶部设有弹力杆安装孔(7);所述导管收纳套筒盖(4)设有外接灭火剂管(8)和外接排空管(9);所述弹力杆(14)两端分别连接导管收纳套筒(3)和滑块(15);所述滑块(15)外径比防火网收纳套筒(2)内径小4至6mm;所述导管(20)收纳于导管收纳套筒(3)内部,导管(20)内包有灭火剂管(18)和排空管(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销孔(30)和保险销孔(29)轴向高度相同,与防火网收纳套筒(2)下端面的距离为整个防火网收纳套筒(2)高度的五分之一;所述发射销(6)外端为圆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管(18)、排空管(19)、导管(20)、第一支撑环(21)、第二支撑环(22)、第三支撑环(23)、强力吸附环(24)、灭火剂支撑管(25)、排空支撑管(26)和防火网(27)为耐高温防火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环(21)为刚性材料,外径比滑块(15)内径大1至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2)、第三支撑环(23)、强力吸附环(24)、灭火剂支撑管(25)、排空支撑管(26)和防火网(27)可折叠收纳,且第二支撑环(22)、第三支撑环(23)、灭火剂支撑管(25)和排空支撑管(26)具有弹性,释放后可恢复原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支撑管(25)与排空支撑管(26)关于圆锥轴对称分布。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高效控火及灭火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所述装置具有阻隔火源、高效控火、灭火和排出易燃易爆气体等多种功能,且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携带、易于安装操作、可重复使用,便于推广。所述装置包括收纳套筒盖、收纳套筒、保险销、发射销、弹力杆、滑块、灭火剂管、排空管、导管、支撑环、强力吸附环、支撑管和防火网。所述防火网为双层结构,打开呈漏斗状,布满透气孔,且两层防火网上透气孔交错分布,防火网内表面设置支撑环、支撑管和强力吸附环,支撑环和支撑管表面设有均匀分布排气孔,支撑环和强力吸附环共轴,支撑管周向均匀分布于圆锥母线,所述弹力杆两端分别连接滑块和收纳套筒,所述导管包覆灭火剂管和排空管。

技术研发人员:肖华华,李洪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