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

文档序号:36345900发布日期:2023-12-13 23:4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

本发明涉及森林灭火救援,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高温、干旱、干雷暴等极端天气的频发导致全球森林火灾多发,重发,震惊世界的大火不断,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灾害形式和风险。森林火灾不但造成大量资源与财产损失,同时对人的生命安全也造成极大危害。现今,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扑火安全,一是人民群众安全,二是扑火人员安全,森林火灾的扑救是一种风险极高的斗争。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森林火灾救援设备发展依然未取得明显进展。森林火灾常用的隔离带仅能单纯阻止火势蔓延,位置固定,功能单一,并不能百分百阻拦火势,也不具备灭火、保护救援人员争取扑救时间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离带功能单一的缺陷,且改变传统隔离带因固定的位置,不定的风向并不能有效阻止范围广阔森林中的火势蔓延的情况。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包括:

3、多个隔离座,多个所述隔离座依次首尾拼接组成隔离带本体,所述隔离座内贯穿设置有导水管,且相邻的两所述隔离座通过所述导水管相互连通,所述隔离座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高压喷水头,所述喷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隔离座外壁并通过离心泵与所述导水管连通;

4、输水带,位于所述隔离带本体两侧的两导水管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输水带与水源连通,将水输送到所述高压喷水头进行喷淋。

5、优选的,相邻两所述隔离座通过卡扣螺栓连接。

6、优选的,位于所述隔离带本体两端的所述隔离座的底面固接有基座,所述基座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固接。

7、优选的,所述输水带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柱塞泵,且所述柱塞泵与所述输水带之间设置有调节阀。

8、优选的,所述隔离带本体上还设置有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

9、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固接在其中一所述隔离座的外壁上;

10、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固接在所述安装框上;

11、全景摄像头,所述全景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且所述全景摄像头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收发器将信号传输给终端。

12、优选的,还包括:

13、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参数通过无线收发器传输给所述终端。

14、优选的,所述喷水管通过固定座固接在所述隔离座的外壁上。

15、优选的,所述隔离座设置为中空结构。

16、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中的隔离带本体由若干个隔离座组成,轻便易携,可根据火情组装能有效阻止火势蔓延。隔离带本体上高压喷水头可进行灭火操作,基本可实现灭火面积全覆盖,火势伤害半径减小,消防人员伤亡风险降低。此种组装式森林防火隔离带增加了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功能,提高其实际的使用效果。本发明可进行组装拼接,形成一体化结构,可根据地形以及实际需要决定隔离座的个数。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隔离座(11)通过卡扣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隔离带本体(1)两端的所述隔离座(11)的底面固接有基座(112),所述基座(112)通过地脚螺栓(113)与地面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带(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柱塞泵(3),且所述柱塞泵(3)与所述输水带(2)之间设置有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本体(1)上还设置有监控装置(4),所述监控装置(4)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13)通过固定座(16)固接在所述隔离座(11)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座(11)设置为中空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森林灭火救援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包括多个隔离座,多个所述隔离座依次首尾拼接组成隔离带本体,所述隔离座内贯穿设置有导水管,且相邻的两所述隔离座通过所述导水管相互连通,所述隔离座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高压喷水头,所述喷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隔离座外壁并通过离心泵与所述导水管连通;输水带,位于所述隔离带本体两侧的两导水管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输水带与水源连通,将水输送到所述高压喷水头进行喷淋。本发明可组装拼接,形成一体化结构,可根据地形以及实际需要决定隔离座的个数提高适应性的同时,增加了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功能,提高其实际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梅,王娜,周诗如,李策,刘志鹏,高航,李开元,邢春瑞,王新词,张家严,赵莉,高小迪,姚文利,景然,傅麒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建筑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