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

文档序号:38318834发布日期:2024-06-14 10:5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楼逃生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1、高楼逃生设备是指当火灾等灾害发生时,帮助高层楼层的居民逃生用的装置,其中包括灭火器、防毒面具等等,高楼逃生设备是对高层楼层的居民生命的保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设备。

2、申请人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逃生装置”,其公开(公告)号为“cn205131172u”,该专利主要通过在外壳前端设置破障器,使锥形锤在非工作状态被可伸缩保护壳遮住,可避免人员被锥形锤划伤,需要其工作时直接用力敲击玻璃,因外壳内还有储气装置等,其重量有助于击碎玻璃,故远比普通的小锤等工具敲击玻璃成功率高、工作效率高,但是传统的高楼逃生装置的结构简单,在使用者逃生时依然需要经过危险的楼层,逃生效果不好,降低了使用者的逃生概率,在使用者使用的过程中,还是有遇难的危险,增加了设备使用时的安全隐患,容易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果,此时就需要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来协助高层居民逃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高楼逃生装置的结构简单,在使用者逃生时依然需要经过危险的楼层,逃生效果不好,降低了使用者的逃生概率,在使用者使用的过程中,还是有遇难的危险,增加了设备使用时的安全隐患,容易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包括收纳包,所述收纳包前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装置块,两个所述装置块的内部均开设有装置腔,两个所述装置腔内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杆壁均缠绕有绑带,两个所述绑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扣和卡块,两个所述装置块的内部位于相应的装置腔的一侧均设有转向结构。

3、优选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开设在装置块内部位于相应的装置腔一侧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壁的前侧开设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腔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柱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结构。

4、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蜗杆,所述蜗杆杆壁的下侧与第二锥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蜗杆杆壁的上侧啮合连接有蜗轮。

5、优选的,两个所述绑带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应的装置腔内壁的前侧延伸至装置块的前面,两个所述连接柱的后端分别贯穿相应的驱动腔内壁的后侧延伸至相应的控制腔内壁的前侧,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应的装置腔内壁的一侧延伸至相应的控制腔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控制腔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蜗杆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控制腔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蜗轮的内壁分别与相应的转动杆杆壁的一侧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收纳包后面的下侧设有储物包,所述收纳包的顶面设有包盖。

7、优选的,所述收纳包的左右两面和顶面共同设有拉链,所述拉链的表面设有拉头。

8、优选的,所述收纳包前面上下两侧的左右两方均共同设有背带,所述收纳包前面的中心处设有防滑垫,所述收纳包的内部设有折叠翼。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0、1、通过设置收纳包、装置块、装置腔、转动杆、绑带、卡扣、卡块、控制腔、驱动腔、电机、连接柱、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蜗杆、蜗轮,本设备具有帮助使用者逃生的作用,避免了传统的设备在使用者逃生时依然需要经过危险的楼层,逃生效果不好的问题,增加了使用者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生概率,并且能够通过设备内部结构固定,防止逃生装置掉落,减少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11、2、通过设置绑带与装置腔、装置块的贯穿效果,连接柱与驱动腔、控制腔的贯穿效果,转动杆与装置腔、控制腔的贯穿效果,转动杆与控制腔的转动效果,蜗杆与控制腔的转动效果,蜗轮与转动杆的固定效果,本设备能够更好地连接设备内部的结构,防止设备内部结构损坏,增加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3、通过设置储物包能够存放一些应急药品或其他逃生需要的物品,方便使用者使用,包盖能够保护收纳包内的结构,防止磕碰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拉链和拉头便于使用者打开书包,节省设备使用的时间,背带便于使用者使用,防滑垫能够增加收纳包与使用者背部的摩擦力,提高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折叠翼能够展开,从而保证设备基本的逃生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包括收纳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包(1)前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装置块(2),两个所述装置块(2)的内部均开设有装置腔(3),两个所述装置腔(3)内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两个所述转动杆(4)的杆壁均缠绕有绑带(5),两个所述绑带(5)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扣(6)和卡块(7),两个所述装置块(2)的内部位于相应的装置腔(3)的一侧均设有转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包括开设在装置块(2)内部位于相应的装置腔(3)一侧的控制腔(8),所述控制腔(8)内壁的前侧开设有驱动腔(9),所述驱动腔(9)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柱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所述第一锥齿轮(12)的一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3),所述第二锥齿轮(13)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蜗杆(14),所述蜗杆(14)杆壁的下侧与第二锥齿轮(1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蜗杆(14)杆壁的上侧啮合连接有蜗轮(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绑带(5)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应的装置腔(3)内壁的前侧延伸至装置块(2)的前面,两个所述连接柱(11)的后端分别贯穿相应的驱动腔(9)内壁的后侧延伸至相应的控制腔(8)内壁的前侧,两个所述转动杆(4)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应的装置腔(3)内壁的一侧延伸至相应的控制腔(8)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转动杆(4)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控制腔(8)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蜗杆(14)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控制腔(8)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蜗轮(15)的内壁分别与相应的转动杆(4)杆壁的一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包(1)后面的下侧设有储物包(16),所述收纳包(1)的顶面设有包盖(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包(1)的左右两面和顶面共同设有拉链(18),所述拉链(18)的表面设有拉头(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包(1)前面上下两侧的左右两方均共同设有背带(20),所述收纳包(1)前面的中心处设有防滑垫(21),所述收纳包(1)的内部设有折叠翼(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楼折叠翼逃生装置,涉及到高楼逃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收纳包,所述收纳包前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装置块,两个所述装置块的内部均开设有装置腔,两个所述装置腔内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杆壁均缠绕有绑带,两个所述绑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扣和卡块,两个所述装置块的内部位于相应的装置腔的一侧均设有转向结构,本技术具有帮助使用者逃生的作用,避免了传统的设备在使用者逃生时依然需要经过危险的楼层,逃生效果不好的问题,增加了使用者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生概率,并且能够通过设备内部结构固定,防止逃生装置掉落,减少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鸿,鞠燃,杨滨志,何洋,柳井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1024
技术公布日:2024/6/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