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逃生装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高空逃生背包结构。
背景技术:
1、一旦发生火灾,位于高层的人员则很难快速地逃离现场。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出现了一种能快速、安全地逃离现场的高空逃生背包。如图4所示,该逃生背包主要包括背包主体1、及设置在背包主体1中的缓降器2。其中,背包主体1用于供人们穿着在身体上,缓降器2内部绕装有钢丝绳,钢丝绳的外端连接有一个扣锁式环体,该扣锁式环体与一个固定座连接一起,固定座通常用爆炸螺丝固定楼宇的阳台墙壁上。当发生火灾时,人们只需穿着上背包主体1,将扣锁式环体扣锁在固定座上,利用缓降器2缓缓地、有节凑地放出钢丝绳,就能帮助人们从高层楼宇逃生到地面。又如图4所示,在现有逃生背包上,其缓降器2与背包主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主要利用缓降器2上设有的通孔21、背包主体1设有的带日字扣100的绑带101,以及使绑带101穿过通孔21后与日字扣100相互缠绕,来实现背包主体1与缓降器2组装连接一起。然而,背包主体1与缓降器2之间采用这样的固定方式,使得逃生背包在现实应当中,还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一是,采用绑带、日字扣、通孔相互配合来背包主体1与缓降器2组装连接,使之在组装过程中,绑带需要反复弯绕和穿套,造成产品组装起来,较为繁琐、不够便捷,影响产品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采用绑带、日字扣、通孔相互配合来背包主体1与缓降器2组装连接,其组装牢靠性主要依赖于绑带与日字扣之间绕装过程形成相互摩擦阻尼,来使绑带定位在调节后的位置上,当绑带与日字扣使用一定时间后,绑带与日字扣之间的相互摩擦阻尼系数降低了,依赖这种形式所构建的安全性,就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这就如同人们日常使用背包上的背包带一样,都是采用日字扣来固定和调节背包带的长短,但当背包使用时间一长,背包带与日字扣之间的相互摩擦阻尼系数降低了,就会出现背包在背负过程中发生自动下滑、下坠,甚至脱落的现象。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的逃生包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鉴于现有技术方案的逃生背包还存在前面所述缺点与不足,本申请人认为十分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良,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高空逃生背包结构,该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利用与通孔相穿套组装且所述背包主体封装固定一起的、带内空腔的扣装件,以及防脱限位结构对扣装件的限定作用和安全防护件形成的防止扣装件自行发生变形从通孔脱扣的设计,使得背包主体与缓降器能够简单、可靠、安全地组装一起,而且连接十分牢固和安全,极大地避免了逃生背包的使用安全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包括背包主体、及设置在背包主体中的缓降器,所述缓降器上设有用于背包主体相连接的通孔,其特点在于所述背包主体上还设有与通孔相穿套组装且与所述背包主体封装固定一起的、带内空腔的扣装件,在所述扣装件的外围表面上还设有用于抵靠于通孔孔边上的防脱限位结构,在所述内空腔还安装有防止扣装件自行发生变形从通孔脱扣的安全防护件。
3、优选地,所述扣装件由两个呈左右对称布置的扣装片构成,所述防脱限位结构设置于扣装片的外侧面表上,所述内空腔设置于两个扣装片之间。
4、优选地,所述防脱限位结构由设置在扣装片外侧面表上的第一限位凸起部与第二限位凸起部构成。
5、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第二限位凸起部上还分别设有锥形斜面。
6、优选地,所述安全防护件为复位弹簧,所述两个扣装片的内侧壁上呈相对称地分别设有凹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嵌装于两个扣装片的凹腔而实现安装在内空腔中。
7、优选地,所述安全防护件为v字型金属弹片,所述两个扣装片的内侧壁上呈相对称地分别设有凹腔,所述v字型金属弹片的两端分别嵌装于两个扣装片的凹腔而实现安装在内空腔中。
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设置有供第一限位凸起部容纳的腔槽,在所述腔槽的槽底还设有供第二限位凸起部容纳嵌置的、呈对称设置的卡扣孔,所述卡扣孔与所述腔槽相互贯通一起。
9、优选地,所述背包主体中还设有与扣装件连接为一体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背包主体铆接或者缝制固定连接一起。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与通孔相穿套组装且与背包主体封装固定一起的、带内空腔的扣装件,以及防脱限位结构对扣装件的限定作用和安全防护件形成的防止扣装件自行发生变形从通孔脱扣的设计,当扣装件与通孔相套装后,防脱限位结构抵靠于通孔孔边上构成防脱的作用;其次,再通过在安全防护件嵌置于内空腔中,防止扣装件自行发生变形从通孔脱扣,进一步确保了扣装件与通孔组装连接的可靠性与牢固性,杜绝风险的发生。这样使得背包主体与缓降器不仅能够简单、可靠、安全地组装一起,而且连接十分牢固和安全,极大地避免了逃生背包的使用安全风险。
1.一种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包括背包主体(1)、及设置在背包主体(1)中的缓降器(2),所述缓降器(2)上设有用于背包主体(1)相连接的通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上还设有与通孔(21)相穿套组装且与所述背包主体(1)封装固定一起的、带内空腔(31)的扣装件(3),在所述扣装件(3)的外围表面上还设有用于抵靠于通孔(21)孔边上的防脱限位结构(32),在所述内空腔(31)还安装有防止扣装件(3)自行发生变形从通孔(21)脱扣的安全防护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装件(3)由两个呈左右对称布置的扣装片(30)构成,所述防脱限位结构(32)设置于扣装片(30)的外侧面表上,所述内空腔(31)设置于两个扣装片(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限位结构(32)由设置在扣装片(30)外侧面表上的第一限位凸起部(321)与第二限位凸起部(322)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321)、第二限位凸起部(322)上还分别设有锥形斜面(3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件(4)为复位弹簧,所述两个扣装片(30)的内侧壁上呈相对称地分别设有凹腔(324),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嵌装于两个扣装片(30)的凹腔(324)而实现安装在内空腔(31)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件(4)为v字型金属弹片,所述两个扣装片(30)的内侧壁上呈相对称地分别设有凹腔(324),所述v字型金属弹片的两端分别嵌装于两个扣装片(30)的凹腔(324)而实现安装在内空腔(31)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保护盖(5),所述保护盖(5)设置有供第一限位凸起部(321)容纳的腔槽(51),在所述腔槽(51)的槽底还设有供第二限位凸起部(322)容纳嵌置的、呈对称设置的卡扣孔(52),所述卡扣孔(52)与所述腔槽(51)相互贯通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空逃生背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中还设有与扣装件(3)连接为一体的底板(33),所述底板(33)与所述背包主体(1)铆接或者缝制固定连接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