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5643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国家近期为防治大气污染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提出从根本上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但由于政策的实施效果相对滞后,研发相关的防护设备就成了当务之急。
[0003]根据统计数据可知,雾霾直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急速增长,因此市场对于空气净化装置的需求也达到了顶峰。但是,传统的鼻用空气净化装置仅提供了过滤除尘的功能,起不到杀菌作用,对鼻腔的保护比较薄弱。
[0004]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存在对鼻腔保护薄弱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净化器对鼻腔保护薄弱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包括鼻筒和电源模块,所述鼻筒和所述电源模块通过鼻夹连接;所述鼻筒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有过滤网和灭菌灯,所述灭菌灯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0007]为了保证鼻用空气净化器的安全性,降低由导线断路造成的设备故障,所述鼻夹为U型管状结构,用于所述灭菌灯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的导线设置在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空腔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鼻筒为两个,两个所述鼻筒通过固定夹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其中一个所述鼻筒连接;两个所述鼻筒内的所述灭菌灯串联电连接,并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0009]由于人体鼻腔内会有分泌物渗出,为保证空气净化器的安全性,所述固定夹为U型管状结构,用于两个所述灭菌灯电连接的导线设置在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空腔中。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为多层过滤网,所述灭菌灯穿设在所述多层过滤网中。
[0011]为了提高鼻用空气净化器的除尘过滤效果,所述过滤网为活性炭过滤网、纳米过滤网或静电集尘过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优选的,所述灭菌灯为紫外线灭菌灯或红外线灭菌灯。
[0013]为提高鼻用空气净化器的佩戴效果,所述鼻筒为圆柱体或圆锥体。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鼻筒的壁上开始有若干透气孔。
[0015]为保持鼻腔湿润,同时使鼻筒和鼻腔更为贴合,在所述鼻筒的外壁上涂覆有硅酮。
[0016]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在鼻筒中设置灭菌灯和多层过滤网,可以吸附过滤掉空气中绝大部分的灰尘和颗粒物,同时可以大大降低使用者患感冒、鼻炎、咽喉炎和肺炎的几率;设置在电源模块中的锂离子电池可以方便更换,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鼻用空气净化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可以由一个鼻筒或一对鼻筒组成。考虑到鼻用空气净化器的佩戴舒适性和实用性,本实施例中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包括一对鼻筒1-1和1-2。如图所示每一个鼻筒内均形成有空腔2,所述空腔2中设置有过滤网3。为了增强过滤效果,设置在空腔2中过滤网3为多层。两个鼻筒1-1和1-2中分别各设置有一灭菌灯4,灭菌灯4可以是红外线灭菌灯或紫外线灭菌灯。本实施例中选择紫外线灭菌灯作为灭菌部件,以下简称紫外灯。紫外灯4从外向内贯穿多层过滤网3。分别设置在两个鼻筒1-1和1-2中的紫外灯串联连接。其中鼻筒1-2通过鼻夹6连接电源模块5,电源模块5为紫外灯4供电。鼻夹6的一端固定在鼻筒1-2的外壁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5。两个鼻筒1-1和1-2之间通过固定夹7相连接,固定夹7的支腿7-1分别固定在鼻筒I的外表面上。
[0021]佩戴时,使用者将两个鼻筒1-1和1-2置于鼻腔内,通过鼻夹6将电源模块5固定在鼻窝处。鼻夹6和固定夹7的宽度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鼻中隔的宽度进行调节,方便固定鼻用空气净化器的位置,同时减少空气净化器对鼻部带来的压迫感。
[0022]保证呼吸通畅是衡量鼻用空气净化器功效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鼻用空气净化器的鼻筒1-1和1-2可以由硅胶等高活性材料或天然织物等透气性材料制成。如果采用硅胶,则优选在鼻筒1-1和1-2的侧壁上开设多个透气孔8。当然,透气孔8也可以开设在鼻筒1-1和1-2的底部。人体的鼻腔各处均分布有呼气区粘膜。呼气区粘膜主要起到调节吸入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均匀分布的多个透气孔8可以增大过滤杀菌后的气体与呼吸区粘膜的接触面积,使佩戴者呼吸更为舒畅。
[0023]由于雾霾多发于冬季,保持鼻腔湿润会使得佩戴更为舒适。在鼻筒1-1和1-2的外表面上涂覆有硅酮。硅酮是一种亲和肌肤粘膜的优质医用材料,在保持鼻腔湿润的同时还可以使得鼻筒和鼻腔之间更为贴合。参见图1所示,鼻筒1-1和1-2的形状为圆锥体,设计与人体鼻前庭的形状基本吻合,减轻佩戴时的不适感。鼻筒1-1和1-2的形状也可是为圆柱体。此外,鼻筒1-1和1-2的外壁向外形成凸起9,凸起9可以防止鼻筒从鼻腔中滑出。
[0024]设置在鼻筒1-1和1-2中的紫外灯4实际上属于一种低压汞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破坏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紫外灯必须供电使用。然而,鼻腔本身会分泌分泌物用以润滑以及保护鼻腔。所以,鼻用空气净化器必须充分考虑佩戴安全性。因此,鼻夹6和固定夹7均设计为U型管状结构。从电源模块5引出的导线从鼻夹6中穿出后,与相邻的紫外灯4相连接,串联两个紫外灯4的导线从固定夹7中穿出并固定在固定夹7中。通过将导线固定在鼻夹6和固定夹7中,一方面可以降低由导线断路造成的设备故障,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鼻腔中渗出液体时电路短路,确保鼻用空气净化器使用安全。
[0025]电源模块5中的主要供电部件为可更换的锂离子电池,用以降低鼻用空气净化器的整体重量,降低佩戴的不适感。此外,设置在鼻筒1-1和1-2内的多层过滤网3可以是活性炭过滤网、纳米过滤网或静电集尘过滤网,也可以是上述三种过滤网的不同组合。多层过滤网3和紫外灯4的组合可以吸附过滤绝大部分空气中的粉尘和可吸入颗粒物,配合紫外灯的杀菌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鼻腔防护作用。
[0026]本实施例通过在鼻筒中设置灭菌灯4和过滤网3,可以吸附过滤空气中绝大部分的粉尘和颗粒物,同时紫外灯4具有杀菌作用,可以大大降低使用者患感冒、鼻炎、咽喉炎和肺炎的几率;设置在电源模块5中的锂离子电池可以方便更换,便于使用。该鼻用空气净化器功能完善,实用性强且外形美观。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鼻筒和电源模块,所述鼻筒和所述电源模块通过鼻夹连接;所述鼻筒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有过滤网和灭菌灯,所述灭菌灯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夹为U型管状结构,用于所述灭菌灯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的导线设置在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空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筒为两个,两个所述鼻筒通过固定夹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其中一个所述鼻筒连接;两个所述鼻筒内的所述灭菌灯串联电连接,并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为U型管状结构,用于两个所述灭菌灯电连接的导线设置在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空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多层过滤网,所述灭菌灯穿设在所述多层过滤网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活性炭过滤网、纳米过滤网或静电集尘过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灯为紫外线灭菌灯或红外线灭菌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筒为圆柱体或圆锥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鼻筒的壁上开始有若干透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鼻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鼻筒的外壁上涂覆有硅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包括鼻筒和电源模块,所述鼻筒和所述电源模块通过鼻夹连接;所述鼻筒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有过滤网和灭菌灯,所述灭菌灯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鼻筒中设置灭菌灯和过滤网,可以吸附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和颗粒物,还可以大大降低使用者患感冒、鼻炎、咽喉炎和肺炎的几率;设置在电源模块中的锂离子电池可以方便更换,便于使用。
【IPC分类】A62B23-06
【公开号】CN204364709
【申请号】CN201420836500
【发明人】苏波
【申请人】苏波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