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7413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载体薄膜剥离的偏振薄膜的膜片经由粘合剂贴附于液晶面板上而形成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方法经由粘合剂形成有偏振薄膜的膜片的载体薄膜在剥离机构的前端向内侧折回而从该载体薄膜将偏振薄膜的膜片和粘合剂一起剥离,并且将被剥离的偏振薄膜的膜片经由粘合剂而贴附于液晶面板上。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4-361741号公报但是,如图7所示,在使用剥离机构741使载体薄膜712向其内侧折回而剥离的同时,还利用一对贴附机构750a、750b夹着贴附该被剥离的偏振薄膜的膜片714和液晶面板 740的方法的情况下,例如,在贴附时膜片714振动,会在贴附后的液晶面板740上产生贴附气泡,从而成为图像显示不良的原因,因此希望对此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贴附时偏振薄膜的膜片振动从而防止产生贴附气泡的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了刻苦研究,结果是完成了以下的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具有载体薄膜输送机构,其输送经由粘合剂形成有偏振薄膜的膜片的载体薄膜;剥离机构,其使由所述载体薄膜输送机构输送来的载体薄膜在前端向内侧折回而从该载体薄膜将膜片和粘合剂一起剥离;卷取机构,其卷取被所述剥离机构剥离了膜片的载体薄膜;贴附机构,其输送液晶面板的同时,将被所述剥离机构从载体薄膜剥离后的膜片经由粘合剂贴附于该液晶面板上而形成液晶显示元件,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速度控制机构,该速度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卷取机构及所述贴附机构的输送速度,使得在从基于所述贴附机构进行的所述膜片的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t)比由所述剥离机构剥离的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t)快(Vh (t) > Vs (t)),且在从所述贴附机构的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之间设定将所述贴附速度Vh(t)及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来消除贴附中的所述膜片上产生的挠曲,并且,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从所述贴附机构的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的距离L比从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到所述载体薄膜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的距离Ls长。通过该构成,由于能够消除从载体薄膜被剥离的偏振薄膜的膜片的挠曲,因此能够抑制贴附时的膜片的振动,防止产生贴附气泡。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包括载体薄膜输送工序, 其输送经由粘合剂形成有偏振薄膜的膜片的载体薄膜;剥离工序,其利用剥离机构使由所述载体薄膜输送工序输送来的载体薄膜在前端向内侧折回而从该载体薄膜将偏振薄膜和粘合剂一起剥离;卷取工序,其利用卷取机构卷取被所述剥离工序剥离了膜片的载体薄膜; 贴附工序,其利用贴附机构输送液晶面板的同时,将被所述剥离工序从载体薄膜剥离后的膜片经由粘合剂贴附于该液晶面板上而形成液晶显示元件,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速度控制工序,该速度控制工序控制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 (t)及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工序中的所述膜片的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t)比由所述剥离工序剥离的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快(Vh (t) >Vs(t)), 且在从所述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之间设定所述贴附速度Vh (t)及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来消除在所述膜片上产生的挠曲,并且,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从所述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的距离L比从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到所述载体薄膜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的距离Ls长。通过该构成,由于能够消除从载体薄膜被剥离的偏振薄膜的膜片的挠曲,因此能够抑制贴附时的膜片的振动,防止产生贴附气泡。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认为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在偏振薄膜的膜片前端被送入贴附机构的贴附部时,膜片前端部由于被剥离了载体薄膜因此变得不稳定而容易挠曲,在贴附刚开始后,容易产生挠曲,由于产生该挠曲,在贴附中膜片容易振动,从而成为产生贴附气泡的原因。另外,即使是没有挠曲的状态,若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卷取机构的卷取速度)比贴附速度大,则有可能产生挠曲,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预防。图1A、1B表示在贴附速度和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存在差时产生挠曲的机理。图IA表示载体薄膜12的输送速度Vs (t)比贴附速度Vh(t)大的情况,在从贴附位置Pl到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之间,偏振薄膜的膜片13容易挠曲,容易产生振动。图IA中的载体薄膜12的折回弯曲部12a沿着外周形成在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 另一方面,图IB表示贴附速度Vh(t)比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大的情况,载体薄膜12 的折回弯曲部12a比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突出而形成,载体薄膜12成为从剥离机构 40浮起的状态。此时,膜片13能够在不挠曲、振动的情况下贴附。本发明的速度控制机构分别控制载体薄膜输送速度(卷取机构的卷取速度)及贴附机构的输送速度,使贴附速度Vh (t)比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大,由此消除贴附初期产生于膜片上的挠曲,且在从贴附机构的贴附位置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之间,以消除在膜片上产生的挠曲的方式设定贴附速度Vh (t)及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由此也能够消除在贴附中有可能产生的膜片的挠曲。本发明的“在从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使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t)比由所述剥离工序剥离的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t)快(Vh(t) > Vs (t)),且在从所述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之间,设定所述贴附速度Vh(t)及所述带状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t)来消除在所述膜片上产生的挠曲”这一条件可以由以下的条件式(1)表示。〈条件式1>
f OtVh (t)dt- f OtVs (t) dt = Lf-L — (1)满足条件式(1)的t在0<t<T的范围。在上述条件式(1)中,L是从贴附位置Pl到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的直线距离[mm],t是时间[秒],Vh⑴是贴附速度[mm/秒],Vs⑴是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mm/ 秒],T是贴附时间(期间)[秒]。Lf是从贴附位置Pl到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的偏振薄膜的膜片的实际的长度,能够通过对利用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进行解析来算出长度Lf。图2A是用于说明上述条件式(1)的图。该条件式(1)的左边表示由贴附速度 Vh (t)和载体薄膜输送速度Vs (t)的速度差消除的挠曲量。条件式⑴的右边表示偏振薄膜的膜片的实际的挠曲量。由于需要在从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消除挠曲,因此满足条件式(1)的t需要在0 < t < T的范围。例如,若将从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时间(期间)设为τ、将挠曲消失时的时间(时刻)设为t,则优选t/T = 0. 3以下。可以进行多次贴附处理而在T期间测定偏振薄膜的膜片的挠曲消失的时间(t),并平均化而得到t/T = 0. 3以下。另外,相对于光学薄膜的弯曲的刚度(弯曲刚度)越小,偏振薄膜的膜片越容易挠曲,在贴附于液晶面板上时越容易产生气泡。本发明尤其优选地应用于偏振薄膜的每单位宽度的弯曲刚度在5N ^mm2Aim以下的偏振薄膜。每单位宽度的弯曲刚度(EXI)表示材料的难以弯曲程度。E表示偏振薄膜的纵弹性系数[N/mm2],I表示每单位宽度的断面惯性矩 (转动惯量),I = bXh3/12。在此,b是单位宽度[1mm],h是偏振薄膜的厚度[mm]。如图2A所示,进而,本发明的速度控制机构分别控制卷取机构及贴附机构的输送速度,使得从贴附机构50a、50b的贴附位置Pl到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的距离L比从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到载体薄膜12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12a的距离Ls长,由此防止载体薄膜12的弯曲部1 被卷入贴附机构50a、50b。本发明的“使得从贴附机构的贴附位置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的距离L比从剥离机构的前端部到载体薄膜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的距离Ls长”这一条件可以由以下的条件式 (2)表示。<条件式2>2 X L > / 0T[Vh(t)-Vs(t)]dt— (2)在上述条件式(2)中,L是从贴附位置Pl到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的直线距离[mm],t是时间[秒],Vh⑴是贴附速度[mm/秒],Vs⑴是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mm/ 秒],T是贴附时间(期间)[秒]。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O),能够使在Vh (t) >Vs(t)时从剥离机构浮起的载体薄膜不被卷入贴附机构。通过满足以上的条件式(1)及( ,能够抑制贴附中偏振薄膜的膜片挠曲和振动, 且能够防止载体薄膜向贴附机构卷入。


图IA是用于说明贴附时的偏振薄膜的膜片的挠曲状态的图。图IB是用于说明贴附时的载体薄膜的挠曲状态的图。图2A是用于说明条件式(1)、(2)的图。
图2B是用于说明条件式(1)的图。图3是表示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的一例的概略图。图4是表示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的一例的概略图。图5是表示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的一例的概略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自的速度条件的图。图7是表示利用现有的贴附机构贴附时的偏振薄膜的膜片的振动状态的一例的图。符号说明4液晶面板11第一光学薄膜层叠体12第一载体薄膜13第一膜片30第一张力调节辊40第一剥离机构50a、50a 第一、第二贴附辊60第一卷取机构101第一载体薄膜输送机构102第一液晶面板输送机构103第一贴附机构110第一速度控制机构Y液晶显示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偏振薄膜及连续卷筒)在本实施方式中,偏振薄膜形成于载体薄膜上的方式并不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由卷绕为卷筒状的连续卷筒构成。作为连续卷筒,例如可列举(1)将具有载体薄膜和经由粘合剂形成于该载体薄膜上的偏振薄膜的光学薄膜层叠体卷绕为卷筒状而成的连续卷筒。 此时,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为了从偏振薄膜形成偏振薄膜的膜片,具有不切裁载体薄膜而是残留该载体薄膜、且按照规定间隔切裁(半切裁)该偏振薄膜及粘合剂的切裁机构。在该切裁中,例如,可以以基于连续制造系统内的缺陷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来区别良品的膜片和不良品的膜片的方式进行切裁。另外,作为连续卷筒,例如可列举( 将具有载体薄膜和经由粘合剂形成于该载体薄膜上的偏振薄膜的膜片的光学薄膜层叠体卷绕为卷筒状而成的连续卷筒(所谓的带有切缝的偏振薄膜的连续卷筒)。例如,图3所示的第一连续卷筒1是将具有第一载体薄膜12和经由第一粘合剂形成于第一载体薄膜12上的第一偏振薄膜13的第一光学薄膜层叠体11卷绕为卷筒状而成的卷筒。例如,偏振元件(厚度是1. 5 80 μ m左右)和在偏振元件的单面或两面上经由胶粘剂或不经由胶粘剂形成偏振元件保护薄膜(厚度通常是1 500 μ m左右)而构成偏振薄膜。作为构成第一光学薄膜层叠体11的其他薄膜,例如可列举相位差薄膜(厚度通常是10 200 μ m)、视角补偿薄膜、亮度提高薄膜、表面保护薄膜等。光学薄膜层叠体的厚度例如可列举10 μ m 500 μ m的范围。介于偏振薄膜和载体薄膜之间的粘合剂并不特别地限定,例如可列举丙烯酸系粘合剂、硅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等。粘合剂的层厚例如优选10 50 μ m的范围。作为粘合剂和载体薄膜的剥离力,例如为0. 15(N/50mm宽度样品),不过并不特别地限定于此。剥离力以JISZ0237为基准进行测定。载体薄膜例如可以使用塑料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薄膜、聚烯烃系薄膜等)等现有公知的薄膜。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现有基准的适当的薄膜,例如使用硅系或长链烷基系、氟系或硫化钼等适当的剥离剂进行了涂敷处理的薄膜等。(液晶显示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在液晶面板的单面或两面至少形成有偏振薄膜的膜片,根据需要组装于驱动电路中。液晶面板例如可以使用垂直取向(VA)型、面内转换(IPS)型等任意类型的面板。图3所示的液晶面板4是在对置配置的一对基板(第一基板41、第二基板42)间密封有液晶层的结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具有载体薄膜输送机构,其输送经由粘合剂形成有偏振薄膜的膜片的载体薄膜;剥离机构,其使由所述载体薄膜输送机构输送来的载体薄膜在前端向内侧折回而从该载体薄膜将膜片和粘合剂一起剥离;卷取机构, 其卷取被所述剥离机构剥离了膜片的载体薄膜;贴附机构,其输送液晶面板的同时,将被所述剥离机构从载体薄膜剥离后的膜片经由粘合剂贴附于该液晶面板上而形成液晶显示元件;速度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卷取机构及所述贴附机构的输送速度。而且,速度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卷取机构及所述贴附机构的输送速度,使得在从基于所述贴附机构的所述膜片的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t)比由所述剥离机构剥离的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t)快(Vh(t) > Vs (t)),且在从所述贴附机构的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之间将所述卷取机构及所述贴附机构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消除在贴附中的所述膜片上产生的挠曲,并且,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从所述贴附机构的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的距离L比从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到所述载体薄膜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的距离Ls长。以下,参照图3 5,更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具有第一载体薄膜输送机构101、第一液晶面板输送机构102、第一贴附机构103(第一贴附辊50a、第一驱动辊50b)、第二液晶面板输送机构 104、第二载体薄膜输送机构、第二贴附机构(第二贴附辊、第二驱动辊)、液晶显示元件输送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液晶面板的上侧贴附偏振薄膜的膜片,接着,使贴附有膜片的液晶面板翻转(表里翻转,根据需要还旋转90° ),从该液晶面板的上侧贴附偏振薄膜的膜片,不过也可以从液晶面板的下侧贴附膜片后,使液晶面板翻转,从液晶面板的下侧贴附膜片,也可以从液晶面板的上侧贴附膜片后,不使液晶面板翻转而从液晶面板的下侧贴附膜片,还可以从液晶面板的下侧贴附膜片后,不使液晶面板翻转而从液晶面板的上侧贴附膜片。
(第一液晶面板输送机构)第一液晶面板输送机构102向第一贴附机构103输送供给输送液晶面板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晶面板输送机构102具有输送辊80及吸附板等。通过使输送辊80旋转,或者使吸附板移动,将液晶面板4向制造生产线下游侧输送。在第一膜片13的贴附处理中,第一液晶面板输送机构102被后述的第一速度控制机构110控制,将液晶面板4向贴附机构的贴附部输送。(第一载体薄膜输送机构)第一载体薄膜输送机构101从第一连续卷筒1送出第一光学薄膜层叠体11,将第一偏振薄膜及粘合剂按照规定间隔切裁而在第一载体薄膜12上形成第一偏振薄膜的膜片 (第一膜片)13,使第一载体薄膜12在第一剥离机构40的前端向内侧折回,从第一载体薄膜12剥离第一膜片13及粘合剂,向第一贴附机构103供给。因此,第一载体薄膜输送机构 101具有第一切裁机构20、第一张力调节辊30、第一剥离机构40、第一卷取机构60。第一切裁机构20利用吸附机构21从第一载体薄膜12侧固定第一光学薄膜层叠体11,切裁第一偏振薄膜及粘合剂,在第一载体薄膜12上形成第一膜片13。作为第一切裁机构20,例如可列举刀具、激光装置等。第一张力调节辊30具有保持第一载体薄膜12的张力的功能。第一载体薄膜输送机构101经由第一张力调节辊30输送第一载体薄膜12。第一张力调节辊30在正处于贴附中的第一膜片13从第一载体薄膜脱离(剥离结束)后,使从第一剥离机构40的前端(剥离点)伸出的状态的第一载体薄膜12自动返回上游侧。在将第一膜片13贴附于液晶面板4上的情况下,第一剥离机构40使第一载体薄膜12在其前端向内侧折回,从第一载体薄膜12剥离第一膜片13及粘合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剥离机构40,在前端使用了尖锐刀口部,不过并不限定于此。第一卷取机构60卷取被剥离了第一膜片13及粘合剂的第一载体薄膜12。在第一膜片13的贴附过程中,第一卷取机构60的第一载体薄膜12的卷取速度相当于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第一卷取机构60由后述的第一速度控制机构110控制。(第一贴附机构)第一贴附机构103从由第一液晶面板输送机构102供给的液晶面板4的上侧经由粘合剂贴附由第一载体薄膜输送机构101供给的第一膜片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贴附机构103由第一贴附辊50a、第一驱动辊50b构成。在第一膜片13的贴附过程中,第一驱动辊50b的旋转速度相当于贴附速度Vh(t),第一驱动辊50b由后述的速度控制机构110控制。还有,对应于第一驱动辊50b的驱动,第一贴附辊50a从动,不过并不限定于此,驱动和从动也可以是相反的机构,也可以两方都是驱动机构。(第一速度控制机构)第一速度控制机构110以使所述的第一卷取机构60及第一驱动辊50b连动的方式进行控制,控制第一膜片13的贴附过程中的第一载体薄膜12的卷取速度(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膜片向液晶面板4的贴附速度。第一速度控制机构110分别控制卷取机构及贴附机构的输送速度,作为第一条件,使得贴附速度Vh(t) >载体薄膜输送速度(Vs (t)),且在从贴附位置Pl到剥离机构40 的前端部40a之间,将贴附速度Vh(t)及载体薄膜输送速度Vs (t)设定为消除在第一膜片13上产生的挠曲,进而,作为第二条件,使得从贴附机构50a、50b的贴附位置Pl到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的距离L比从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40a到载体薄膜12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12a的距离Ls长(图4、图5参照)。为了控制第一载体薄膜12的输送速度Vs (t),第一速度控制机构110通过控制第一卷取机构60,能够控制第一载体薄膜12的卷取速度。另外,第一速度控制机构110在控制第一卷取机构60的同时,也控制比第一剥离机构40设置于下游侧且比第一卷取机构60 设置于上游侧的供料辊(未图示),由此能够控制第一载体薄膜12的输送速度Vs (t)。(第二液晶面板输送机构)第二液晶面板输送机构104输送被第一贴附机构103贴附有第一膜片13的液晶面板4并将该液晶面板4向第二贴附机构供给。第二液晶面板输送机构104具有使贴附有第一膜片13的液晶面板4水平旋转90°的旋转机构(未图示)和使贴附有第一膜片13的液晶面板4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如上所述,用于在液晶面板4的另一面上贴附偏振薄膜的膜片的各种机构能够使用上述说明的各种机构、装置等。第二载体薄膜输送机构能够由与第一带状载体机构相同的装置构成,第二贴附机构能够由与第一贴附机构相同的装置构成。例如,第二张力调节辊能够由与第一张力调节辊30相同的装置构成,第二卷取机构能够由与第一卷取机构60相同的装置构成,第二贴附辊及第二驱动辊能够由与第一贴附辊50a及第一驱动辊50b相同的机构构成。另外,第二速度控制机构具有与第一速度控制机构110相同的功能。液晶显示元件输送机构(未图示)能够由输送辊或吸附板等构成,将由第二贴附机构制作成的液晶显示元件Y向下游输送。另外,可以在输送下游侧设置用于检查液晶显示元件Y的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的检查目的、检查方法并不特别地限定。(连续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载体薄膜输送工序,其输送经由粘合剂形成有偏振薄膜的膜片的载体薄膜;剥离工序,其利用剥离机构使由所述载体薄膜输送工序输送来的载体薄膜在前端向内侧折回而从该载体薄膜将偏振薄膜和粘合剂一起剥离;卷取工序,其利用卷取机构卷取被所述剥离工序剥离了膜片的载体薄膜;贴附工序,其利用贴附机构输送液晶面板的同时,将被所述剥离工序从载体薄膜剥离后的膜片经由粘合剂贴附于该液晶面板上而形成液晶显示元件;输送速度控制工序,其控制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 (t)及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工序中的所述膜片的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t)比由所述剥离工序剥离的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快(Vh(t) > Vs (t)),且在从所述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之间将所述贴附速度Vh(t)及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设定为消除在所述膜片上产生的挠曲,并且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从所述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的距离L比从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到所述载体薄膜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的距离Ls长。(第一贴附工序)第一贴附工序是将从第一连续卷筒送出且供给的第一偏振薄膜的第一膜片贴附于液晶面板的第一基板上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将具有第一载体薄膜12和在第一载体薄膜12上形成的第一偏振薄膜的第一光学薄膜层叠体11卷绕为卷筒状而成的第一连续卷筒1送出第一光学薄膜层叠体11。接着,以残留(不切裁)第一载体薄膜12的方式切裁第一偏振薄膜及粘合剂,在第一载体薄膜12上形成第一偏振薄膜的第一膜片13。接着,使第一载体薄膜12在第一剥离机构40的前端向内侧折回进行输送,从第一载体薄膜12将第一膜片13及粘合剂剥离。接着,将被剥离了第一载体薄膜12的第一膜片13经由粘合剂贴附于液晶面板4的第一基板上。(第一速度控制工序)第一速度控制工序控制第一卷取机构60及贴附机构(驱动辊50b),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工序中的第一膜片13的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t)比由所述剥离工序剥离的第一载体薄膜12的输送速度Vs(t)快(Vh(t) > Vs (t)),且在从所述贴附位置到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之间将所述贴附速度Vh (t)及所述第一载体薄膜12的输送速度Vs (t)设定为消除在第一膜片13上产生的挠曲,并且,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从所述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的距离L比从所述剥离机构40的前端部到第一载体薄膜12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的距 1 Ls [χ. ο另外,在本连续制造方法中,载体薄膜输送工序具有能够保持载体薄膜的张力而输送该载体薄膜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持第一载体薄膜12的张力,使用了第一张力调节辊30。另外,当在液晶面板4的另一基板上也贴附偏振薄膜的情况下,具有使液晶面板旋转及上下翻转的回旋工序。回旋工序是使贴附有第一偏振薄膜14的液晶面板4水平旋转90°及上下翻转的工序。还有,作为回旋工序,也可以以与所述长边及短边都不平行的1 轴为中心使液晶面板翻转,从而使液晶面板的长边和短边的位置关系颠倒。而且,贴附第二偏振薄膜的膜片的工序与上述的第一贴附工序相同,第二速度控制工序也与上述的第一速度控制工序相同。(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从连续卷筒送出的光学薄膜层叠体以规定间隔切裁(半切裁),不过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该构成。例如,对从连续卷筒送出的光学薄膜层叠体进行缺陷检查,基于该检查结果避开缺陷而进行切裁(所谓的跳跃切裁)。另外,也可以读取预先标注于光学薄膜层叠体上的缺陷信息,基于该缺陷信息避开缺陷而进行切裁。缺陷信息也可以是为了得知缺陷位置而进行了标注的信息。另外,第一及第二连续卷筒的第一及第二偏振薄膜可以被预先切裁。也就是说,作为第一及第二连续卷筒,也可以使用所谓的带有切缝的连续卷筒。此时,由于不需要第一切裁机构及第二切裁机构,因此能够缩短生产节拍时间。实施例在图3的连续制造系统中,将偏振薄膜的膜片(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VEG1724DU 400 X 700mm)从其长边侧贴附于无碱玻璃的液晶面板(克宁(二一二 >)制 405X710mm)上。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分别如下设定贴附速度Vh(t)及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卷取机构的卷取速度)Vs (t)而进行贴附。在实施例1中,在贴附中的整个区域,使Vh(t) > Vs(t)(在0彡t ( T的范围, Vh (t) >Vs(t))。T是从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时间(期间),以下相同。实施例1的速度条件如图6(a)所示。在比较例1中,条件如下在贴附中的整个区域,使Vh (t) > Vs(t),不过Vh(t)和 Vs (t)的差小,且直到贴附结束偏振薄膜的膜片的挠曲也没有消失。比较例1的速度条件如图6(b)所示。在比较例2中,条件如下在贴附中的某个区域,Vh(t)彡Vs(t),在其以外的区域, Vh (t) >Vs(t)的差小,且直到贴附结束偏振薄膜的膜片的挠曲也没有消失。(在0<t<T 的范围,Vh(t) > Vs(t),在0 < t < T以夕卜,Vh (t) ( Vs (t))。比较例2的速度条件如图 6(c)所示。在比较例3中,在贴附中的整个区域,Vh(t) =Vs(t)(在0彡t彡T的范围,Vh(t) =Vs (t))。比较例3的速度条件如图6 (d)所示。在比较例4中,在贴附中的整个区域,Vh(t) <Vs(t)(在0彡t彡T的范围,Vh(t) < Vs(t))。比较例4的速度条件如图6(e)所示。在比较例5中,条件如下在贴附中的某个区域,Vh(t) >Vs(t),在其以外的区域, Vh (t) = Vs (t),且直到贴附结束偏振薄膜的膜片的挠曲也没有消失。(在0<t<T的范围,Vh (t) > Vs⑴,在0 < t < T以外,Vh (t) = Vs (t))。比较例5的速度条件如图6 (f) 所示。(评价方法)(1)通过目视检查来评价贴附结束时的偏振薄膜的挠曲、振动的有无。(2)对贴附后的偏振薄膜的膜片和液晶面板间的气泡的有无进行目视检查评价,
算出气泡产生率。C3)对贴附后的相位差不均的有无进行目视检查评价,算出相位差不均产生率。各评价方法中的评价数(N)是100台。表1表示评价结果。[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具有载体薄膜输送机构,其输送经由粘合剂形成有偏振薄膜的膜片的载体薄膜; 剥离机构,其使由所述载体薄膜输送机构输送来的载体薄膜在该剥离机构的前端向内侧折回而从该载体薄膜将膜片和粘合剂一起剥离;卷取机构,其卷取被所述剥离机构剥离了膜片的载体薄膜;和贴附机构,其输送液晶面板的同时,将被所述剥离机构从载体薄膜剥离后的膜片经由粘合剂贴附于该液晶面板上而形成液晶显示元件, 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的特征在于 还具有速度控制机构,所述速度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卷取机构及所述贴附机构的输送速度,使得在从基于所述贴附机构进行的所述膜片的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t))比由所述剥离机构剥离的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t))快(Vh(t) > Vs (t)),且在从所述贴附机构的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之间设定所述贴附速度 (Vh(t))及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t))来消除贴附中的所述膜片上产生的挠曲,并且,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从所述贴附机构的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的距离(L)比从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到所述载体薄膜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的距离(Ls)长。
2.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包括载体薄膜输送工序,其输送经由粘合剂形成有偏振薄膜的膜片的载体薄膜; 剥离工序,其利用剥离机构使由所述载体薄膜输送工序输送来的载体薄膜在该剥离机构的前端向内侧折回而从该载体薄膜将偏振薄膜和粘合剂一起剥离;卷取工序,其利用卷取机构卷取被所述剥离工序剥离了膜片的载体薄膜;和贴附工序,其利用贴附机构输送液晶面板的同时,将被所述剥离工序从载体薄膜剥离后的膜片经由粘合剂贴附于该液晶面板上而形成液晶显示元件, 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还包括速度控制工序,所述速度控制工序,控制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t))及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 (t)),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工序中的所述膜片的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Vh(t))比由所述剥离工序剥离的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 (Vs (t))快(Vh (t) > Vs (t)),且在从所述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之间设定所述贴附速度(Vh(t))及所述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Vs(t))来消除在所述膜片上产生的挠曲, 并且,使得在从所述贴附处理的贴附开始到贴附结束的期间,从所述贴附位置到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的距离(L)比从所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到所述载体薄膜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的距离(Ls)长。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系统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其具有从载体薄膜将膜片和粘合剂一起剥离的剥离机构、卷取载体薄膜的卷取机构、将膜片经由粘合剂贴附于液晶面板上而形成液晶显示元件的贴附机构和控制卷取机构及贴附机构的输送速度的速度控制机构,使得贴附处理的贴附速度比由剥离机构剥离的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快,且在从贴附位置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之间将贴附速度及载体薄膜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消除贴附中的膜片上产生的挠曲,并且,使得从贴附位置到剥离机构的前端部的距离比从剥离机构的前端部到载体薄膜被折回的部分即弯曲部的距离长。据此,可抑制在贴附时偏振薄膜的膜片振动而防止产生贴附气泡。
文档编号B32B41/00GK102478731SQ20111028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2日
发明者平田聪, 秦和也, 近藤诚司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