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性薄膜、其制造方法及利用该透气性薄膜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65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气性薄膜、其制造方法及利用该透气性薄膜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透过的透气性薄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透气性薄膜的包装袋。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用于蔬果、发酵食品等的包装材料及微波炉加热用等的容器(袋)的透气性薄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透气性薄膜所制作的包装袋,该包装袋在开封后,可在不将袋内的预制食品、汉堡等转移至其他容器的情况下直接用作盛器,此外,使富含汁液的食品等密封包装后流通,即便在该流通及保管时等受到冲击等,内部的汁液也不易漏出至外部,而且在微波炉加热时袋子不必裂开或破裂,可放心安全地使用,并且每个袋可利用微波简单地烹调。
背景技术
在薄膜基材上设置透气部且使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从该透气部透过的透气性薄膜,已在食品或医疗等广泛领域中使用,且主要用作商品的包装材料。如果使用该 透气性薄膜包装例如蔬菜、水果等,那么可相对长时间保持新鲜度地保管这些蔬果。这种透气性薄膜大体是将高分子薄膜用于薄膜基材,且大致区分为设置有贯穿该薄膜基材的细微孔者、及设置有未贯穿基材的未贯穿孔者。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中揭示一种在特定壁厚的高分子薄膜上设置有特定开孔面积的微孔的储存用袋。该储存用袋是用来储存柑橘类。而且,下述专利文献2中揭示一种设置有非贯穿孔的微波炉加热用袋。该加热用袋包括利用中间层(粘着剂层)一体地贴合内层与外层的积层薄膜,且在内层形成有非贯穿孔。如果该微波炉加热用袋存放冷冻食品等并用微波炉加热,那么从冷冻食品中产生水蒸气,不过该水蒸气会透过非贯穿孔的底部的较薄部分进入至中间层,且通过剥下该中间层而排到外部。进而,下述专利文献3中也记载着设置有同样的非贯穿孔的透气性薄膜。该透气性薄膜在单层或多层基本薄膜的单面设置着非贯穿孔,该非贯穿孔是平均孔面积为10_6 10_2cm2,且深度相对基体薄膜的壁厚比率为I 99. 0%。而且,近年来,将饺子、汉堡等已烹调的食材冷冻的冷冻食品广为普及。这些冷冻食品是大部分装入到特定形状的包装袋中销售,消费者通过用微波炉解冻及加热,便可简单地食用。用于这些食品的包装袋虽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包装袋,但是使用塑料薄膜制作的袋成为主流。该包装袋大体是在背密封部等上形成撕裂用的缺口,且可从该缺口部分撕裂开封,简单地取出袋内的食品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4中介绍有代表性包装袋。参照图33、图34,对该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包装袋进行说明。另外,图33是表示该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包装袋,图33A是包装袋的后视图,图33B是图33A的XXXIIIB-XXXIIIB线的截面图,图33C是图33A的包装袋开封状态的后视图,图34A是另一包装袋的后视图,图34B是图34A的包装袋开封状态的后视图。这些包装袋520、520A是微波炉加热用的包装袋。如图33B所示,这些包装袋是使用积层有基材层521、中间层522及密封剂层523的矩形膜片,将该膜片形成以密封剂层523为内面而对接贴合的背密封部524、及通过对接贴合而形成的筒状体的开口端部经密封的端部密封部525而制袋。该包装袋是背密封部524以比端部密封部525低的密封强度进行热粘接,且中间层522包括单轴延伸薄膜,其延伸方向与背密封部的长度方向正交。根据该构成,由于将背密封部524以比端部密封部525低的密封强度热粘接,所以比端部密封部容易剥离。因此,如果用微波炉将袋体和食品一起加热,那么当袋内产生的蒸气的压力达到固定以上时,背密封部会剥离而释放蒸气,从而可防止袋体破裂。而且,如图33A、图34A所示,这些包装袋是在背密封部524的上下两端部附近形成着背密封部524的长度方向与直角方向的裂缝526。根据该构成,可以该裂缝为开端,将袋左右地撕裂,将袋体左右大幅度地打开,并以打开后的袋体为盛器,在用餐等时利用。此外,如图34B所示,另一包装袋520A是在袋背面的左右两端部附近形成着与背密封部524平行地延伸的半切线527。该半切线527是膜片的仅壁厚方向一部分切割,即,仅使基材层521或基材层521及中间层522贯穿。根据该包装袋520A,在包装袋的上端部附近,可以该裂缝526为开端,将袋左右地撕裂后,沿着半切线527纵向地撕裂。
·
而且,近年来,由于微波炉具有可将已烹调的加工食品等各种食材、食品(以下将这些总称为“食品”)简单地且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加热烹调的简便性,而不断地广泛普及。伴随该普及,用微波炉加热烹调的食品也多种多样化。这些食品大体上是在由塑料制的包装袋密封包装的状态下流通,进行店头陈列,由普通消费者购买。购买的食品虽然用微波炉加热烹调,但是如果在密封状态下加热,那么袋内的内压会因为从内部的食品中产生的水蒸气而上升,导致袋体膨胀。此时,如果内压超过特定等级,那么包装袋会裂开或破裂,内部的食品飞溅至微波炉厢内,污染炉厢内,并且破坏预制食品的原形而令人丧失食欲。以往,为了防止这种包装裂开或破裂,而采用在用微波炉加热之前,预先用剪刀等剪下包装袋的一部分而形成通气口的方法,或对包装袋的一部分穿刺针孔等的方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均较为繁琐,并且存在时常忘记的情况。因此,最近提出一种设计成如果包装袋内的蒸气压超过固定程度,那么袋口等便自动地开封,从而可防止裂开或破裂的包装袋。例如,下述专利文献5中记载着一种使用排气功能薄膜制作的袋。以下,参照图35对该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袋进行说明。另外,图35是表示下述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袋,图35A是主要部分的缺口前视图,图35B是图35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该袋630包括通气带631,将横向一连串断续地热熔接的阻液部632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特定间隔,错开上下阻液部的配置而设置两层;熔接部633,在该通气带上将一部分作成非熔接,连通到排气孔部634 ;及闭塞部637,在该熔接部上使两面的薄膜相互密接而释放内压。该袋是如果当用微波炉加热内部的存放物时从存放物中产生气体而使袋内升压,那么所产生的气体进入至通气带631,从较长地面向内侧设置的不织布635的内端缘部636经过排气孔部634流出至闭塞部637内,挤开薄膜638,从排气开口部639释放至空气中。而且,如果存放物含有较多的液体成分,那么该液体成分有时会进入至通气带631,但是已进入的液体成分将碰到下层的阻液部632的下表面而向下方落下,而且,即便液体因较强的内压而进一步上升,碰到上层的阻液部也会向下方落下,所以可阻止向外部漏出。尤其由于阻液部632的两侧端向下方倾斜,所以碰到阻液部632的液体成分偏向下方,而且由于以下层的阻液部间的通过部进行遮挡的方式配置着上层的阻液部,所以不会直接朝向上方。因此,根据下述专利文献5记载的袋,在用微波炉加热时,仅将气体释放至外部,液体成分不会漏出至外部,因此,可放心地使用。而且,下述专利文献6中也记载着同样的包装袋。该下述专利文献6记载的包装袋是以对接密封形式热密封背密封部而形成筒状体,热密封该筒状体两端的开口部而形成为枕形袋(Pillow pouch)形式,并且,在该袋的背密封部或上下左右任一端缘部设置着在每一袋加热收纳于内部的食品时,用来将上升的袋内的内压调节为固定范围的折曲构造的排气道。进而,以下的专利文献7及8中也记载着同样的包装袋。下述专利文献7记载的包装袋包括热密封部,在填充着内容物的易剥离性包装体中,在热密封部的外缘设置凹部,使该密封部的内缘为直线状,并且以层间剥离性薄膜形成易剥离性包装体。而且,下述专利文献8记载的包装袋形成为在顶密封部,V字形状部位的最深部相较热密封部的内缘部位于内容物侧的形状。这些专利文献5 8中记载的包装袋都是将调味液(料)与配料等一起,即以调味液(料)调味的配料装入到袋内而使用。然而,如果包装如此以调味液(料)调味的配 料,那么存在调味液(料)过度地渗入至配料中致使配料本身的味道消失的情况。于是,下述专利文献9中记载着一种将袋内隔成两室,在一室中装入调味液(料),而在另一室中装入配料等,且在加热烹调过程中使调味液(料)与配料混合的包装袋。如图36所示,下述专利文献9记载的包装袋640是周缘经密封的大致矩形的内部与周缘的任一侧缘大致平行地设置着由易剥离性薄膜制作的分隔密封部641,且将内部区分为两个室,在包装袋的一部分沿周边形成着通气口 642。
背景技术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6-158254号公报(第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6-27627号公报(第

、图3)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平8-52816号公报(第

)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特开2008-81191号公报(第

、图I、图4)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特开平11-240579号公报(第

、图I)专利文献6 H本专利特开2000-327047号公报(第

、图I)专利文献7 :日本专利特开平10-147371号公报(第
、图I)专利文献8 H本专利特开平8-276966号公报(第

、图I)专利文献9 :日本专利特开2009-214892号公报(第
、图I)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所述专利文献I的储存用袋是在高分子薄膜上设置着贯穿该薄膜的贯穿孔,因此,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存在多余物(例如灰尘、尘埃、细菌等)侵入至袋内部的担忧。而且,由于该储存用袋存在如果将含有水分的物品放入内部,那么水分会经过贯穿孔而渗出至外部的担忧,所以不适合这种含有水分的物品的包装,因此,潜在着用途受到限定等课题。相对于此,所述专利文献2、3的薄膜为非贯穿孔(洞),所以可阻止多余物侵入,并且即便是含有水分的物品,也不存在水分自然地渗出至外部的情况。而且,如果用微波炉加热所述专利文献2的微波炉加热用袋,那么从袋内的冷冻食品中产生水蒸气,该水蒸气透过非贯穿孔底部的较薄部分而进入至中间层并释放至外部,但是,此时水蒸气因袋内的内压上升而从非贯穿孔底部的较薄部分透过后释放。本发明者等人以构成所述专利文献2的积层薄膜的内层为参考,制作设置着同样的非贯穿孔的薄膜,且以实验确认了气体的透过作用。另外,图32A是将在薄膜基材上设置着非贯穿孔的薄膜的非贯穿孔部分放大所得的截面图,图32B是说明气体因内压上升而透过时的透过作用的截面图。如图32A所示,该非贯穿孔421包括使薄膜基材420的一面朝向另一面凹陷所成的凹孔,该凹孔是呈底部421a的壁厚大致均匀,且另一面未向外侧凸出的形状。该图的凹孔421为未受到内压的状态。如果在该状态下凹孔从箭头方向A受到压力,那么如图32B所示,凹孔421的底部延伸、膨胀凸起,因该凸起,底部的壁厚变薄,使气体从该较薄部分421a透过。即,气体从底部延伸且膨胀的较薄部分421a透过,而在未延伸、膨胀的状态下几乎不透过。该气体的透过受底部的壁厚所左右,膜越薄,其透过量越多,但是另一方面,如果 过薄,那么在较薄部分产生贯穿该部分的细微孔,即针孔,因该细微孔而明显存在与所述专利文献I的薄膜具有的课题相同的课题。因此,即便尝试薄化,此壁薄的厚度也受到限制,要以目前的加工技术制成8 μ m以下极为困难。因此,设置着这种凹孔421的透气性薄膜难以调节其透气量,实现所需的透过量,从而无法将其用于需要的用途。另外,所述专利文献3的透气性薄膜并未明示非贯穿孔的构造,推断是与图32A的凹孔为大致相同构造的凹孔,故潜在着同样的课题。近年来,要求这种透气性薄膜的用途进一步扩大,并且要求气体的透过性能进一步提高。以往的透气性薄膜是用于柑橘类的包装或微波炉用加热袋等,即便这些包装,由于柑橘类及食品的种类增多且保存方法等也多样化,所以要适用于这些包装,需要性能更高的包装材料(薄膜)。而且,从用途扩大方面来看,为了可适应这些用途,也需要具有更广的透气性能的包装材料(薄膜)。蔬菜等食品视其种类而需要的透氧量极大地不同。例如,在莴苣、葱叶、韭菜、杏鲍菇、预切蔬菜(混装)、豆芽、芦笋、菠菜等方面,这些菜的透氧量极大地不同。而且,从韩国泡菜、腌溃白菜、薤、酱菜等中产生的气体量也分别不同,这些菜的气体产生量比蔬菜多。例如,包括蔬菜在内的蔬果在收获后也进行呼吸。S卩,已收获的蔬果为了修复蔬果本身而进行比在田圃时更多的呼吸,即更频繁的呼吸。然而,如果该呼吸变得频繁,那么会消耗蔬果的养分,成熟、老化会更快速地进展。然而,该蔬果的包装通常是装入包装袋中、密封袋口的密封包装。在该密封包装方面,包装时存在于袋内的氧气会随着时间用尽而消失,因此,袋内成为氧气几乎不存在的厌气状态,无法呼吸,所以成为使蔬果腐烂的原因。关于该蔬果的呼吸,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率大体上在包装前(开封包装)的状态下是氧气为
20.9%、二氧化碳为0%,但使在厌气状态(无法呼吸)下大体上成为氧气为O %、二氧化碳为20%以上,而在下述冬眠状态,据说氧气为5 10%、二氧化碳为15 20%最佳。因此,蔬果的包装需要按照该蔬果的呼吸量不同而使袋的透气性结合着该蔬果及流通条件(尤其温度)进行调整。MA(ModifiedAtmosphere,调气)包装是如下方法,即,通过与蔬果自己进行的呼吸的平衡,使袋内的空气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且低浓度的氧气的环境,使蔬果成为冬眠状态,以延迟蔬果的成长或劣化,使品质持久。即,该方法是通过将该呼吸量尽量抑制得较低而延迟品质降低的速度来保持品质的方法。关于该MA包装,优选单向性的包装材料,但是在以往的包装材料、即透气性薄膜中并不存在具备这种性质的薄膜。而且,视食品而进行双重包装。该双重包装是在例如小型的内袋内装入物品A进行密封,且将装入该物品A的内袋放入大型外袋中进行密封的双重包装。该双重包装存在会将与内袋的物品A不同的物品B装入大型外袋中的情况。这些物品A、B通常被放入以下东西被包装(i)内袋的物品A中放入点心等食品,外袋的物品B中放入酒精、惰性气体、香料等保存、香料剂(ii)内袋的物品A中放入酒精、香料等保存、香料剂,外袋的物品B中放入点心等
食品
所述(i)的双重包装是外袋的物品B透过地进入内袋内,进行物品A的保存或附加香味,而所述(ii)的双重包装是内袋的物品A透过内袋而进入外袋内,进行物品B的保存或附加香味。在这些双重包装中,在所述(i)的包装中,如果内袋内的气体透过而跑到外袋,那么会招致物品A的品质降低,而且,在所述(ii)的包装中,如果外袋内的气体透过而跑到内袋,那么会招致物品B的品质降低。因此,在这种双重包装中,为了维持物品的品质,透气性薄膜需要单向的透气性。然而,以往的透气性薄膜并非根据该观点开发,当然所述专利文献2A、3A的薄膜也未具备这种单向性。而且,根据所述专利文献4的包装袋,可通过从背密封部的裂缝将袋体左右地撕裂,而使包装袋左右大幅度地开封。然而,该包装袋在开封时需要较强的撕裂力,如果以大力开封,那么在开封的瞬间存在被包装物因用力过猛而飞出至外部的担忧。而且,即便从背密封部的裂缝向左右撕裂,要使其沿着设想的开封线开封也极为困难,容易成为不规则的开封口形状,因此,在用作盛器的情况下,开封口缘未笔直、整齐地撕裂而成为外形欠佳的形状,潜在着外观差且欠缺设计性等课题。这些包装袋中,图33所示的包装袋520在朝左右撕裂时,存在该撕裂到达包装袋520的两端边缘的担忧。如果撕裂至包装袋520的两端边缘,那么当被包装物含有液体时,液体会流出至外部而污染周边,而且,如果是用微波炉进行加热,那么存在被热水烫伤等危险性。相对于此,图34所示的包装袋520A由于在袋的两端附近形成着半切线527,所以似乎不会像所述包装袋120那样被撕裂。然而,实验的结果,沿着半切线527开口是极为困难的。如果向左右撕裂,则将超过半切线527而被撕裂至包装袋520A的两端边缘,从而与所述包装袋520同样的课题明显化。尤其由单层薄膜制成的袋,已确定无法使其沿着半切线527开口,会超过半切线527而撕裂至包装袋520A的两端边缘为止。所述专利文献4的包装袋为微波炉用,但是并不限于冷冻食品,用来包装各种各样的食品、例如点心、蔬菜、水果、生鱼片、肉、预制食品等、或韩国泡菜、酱菜等发酵食品等的包装袋必须是适合保存这些食品的规格的包装袋。例如,生鲜蔬菜等必须在保持新鲜度的状态下转交给消费者,所以,包装袋需要特定的阻气性及通气性等,而韩国泡菜等发酵食品的包装袋也同样需要阻气性及通气性。而且,如果所述专利文献5 8记载的微波炉用包装袋在加热烹调时,袋内的蒸气压超过固定等级,那么,袋体的一部分会自动地开封,因此,可防止袋体的裂开或破裂,但是这些包装袋中,根据它们的构成来看,都潜在着若干课题。即,所述专利文献5记载的包装袋是从内部向外侧分别设置着包括两层阻液部的通气带、包括排气孔部的熔接部及包括排气开口部的闭塞部,但是由于排气开口部的开口处于打开状态,所以,如果内部的气体及汁液因为某些原因通过通气带及熔接部,那么,存在汁液从该排气开口部的开口漏出至外部的担忧,并且也存在杂菌等从该排气开口部的开口侵入至内部的担忧。而且,在所述专利文献5记载的包装袋中,为了消除汁液喷出,而在通气带上设置着两层阻液部,但是即便配置该阻液部,也存在产生漏液的担忧,并且,必须在通气带、熔接部及闭塞部上设置两层阻液部、不织布、排气孔部及排气开口部,所以构造极复杂,制作繁琐,成本增高。而且,所述专利文献6记载的包装袋是使排气道成为折曲构造,但是该包装袋也存在与所述专利文献5同样的课题。此外,所述专利文献7、8记载的包装袋的开封部位为凹部或V字形状部,所以构造简单,但是必须使用特殊的层间剥离性薄膜,所以存在招致成本增高的担忧。而且,所述专利文献9记载的包装袋的分隔密封部包括易剥离性薄膜,由于分隔密封部的原材料与袋体不同,所以需要两种原材料,制作也较为繁琐,而且,该分隔密 封部的易剥离性薄膜因原材料与袋体不同,所以与袋体之间成为弱密封部,如果袋内的内压升高,那么存在从该部分漏气,同时喷出汁液等的情况。此外,所述专利文献9记载的包装袋是分隔密封部的中央部的一部分成为未密封部,所以如果将调味料等液体放入上方室,那么存在该液体落下至下方室而混入至下方室的配料等中的情况。此外,在所述专利文献9记载的包装袋中,如果在加热烹调过程中袋内的内压升高,那么未密封部打开,开口扩大,但是因该开口狭窄,而成为上方室的调味料经过该狭窄的开口而进入至下方室的形式,所以,调味料难以广泛地分散在下方室内的配料中,故无法良好地进行混合,造成味道不均衡。例如,当在上方室放入盐,在下方室放入毛豆等进行包装的情况下,因开口狭窄,盐难以均匀地分散,从而难以均等地附着在毛豆的表面。此外,在烹调后,必须将食材从包装袋转移至盘等,但是因食材已成为高温,所以转移作业有危险性,而且也费事,甚至食后必须清洗盘子等。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的常规技术所存在的课题,并且根据所述必要性研制而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性能提高、用途广泛、尤其可用作适合包装各种各样物品等的包装薄膜的透气性薄膜及其制造方法。而且,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透气性薄膜制作的包装袋,该包装袋可沿着预先决定的开封线容易地开封,不会超过该线被撕裂,开封后可用作具有外观较好的开封口形状的盛器。而且,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透气性薄膜制作的包装袋,该包装袋适合MA包装、韩国泡菜、酱菜类等的排气包装等,进而,安全性、卫生性及生产性优异,当加热烹调时可在使袋体自立的状态下不引起裂开或破裂而自动地使内压降低,并且可将食材等与调味液(料)分开包装,当加热烹调时使调味液(料)广泛地分散在食材等中进行混合,并且可将每一袋放置在微波炉中简单地烹调蒸菜等,在加热烹调后可将袋体直接用作简易盘子的适合微波炉用包装。[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第I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在特定壁厚的塑料薄膜基材上设置着供气体透过的透气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部包括未贯穿的凹部,该未贯穿的凹部是从所述塑料薄膜基材的一面朝向另一面使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成,所述凹部是使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且将底部形成得最薄。而且,第2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根据第I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形成为截面形状呈U字或V字状的狭槽或凹孔。而且,第3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根据第2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包括凹孔,且形成多个。而且,第4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根据第2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包括狭槽,且由将多条隔开特定间隔配设而成的非连续狭槽群或一条连续狭槽形成。而且,第5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根据第3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 连续狭槽群的多条狭槽分别在平面视图中呈直线、弯曲、折曲中的任一形状。而且,第6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根据第4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连续狭槽群的多条狭槽分别隔开特定间隔配设成直线状。而且,第7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根据第5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连续狭槽群的多条狭槽是各自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直线的延伸方向以特定角度倾斜。而且,第8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根据第I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基材为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缩醛中的至少一层薄膜,且其壁厚为15 100 μ m,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壁厚为2 70 μ m。而且,第9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根据第8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基材是一层薄膜,且在所述塑料薄膜基材的表面或背面上层压其他塑料薄膜。而且,第10方式的透气性薄膜是根据第I至9方式中任一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其是用来密闭容器开口部。而且,本发明第11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是在特定壁厚的塑料薄膜上形成供气体透过的透气部,该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部由凹部形成,该凹部是使所述塑料薄膜基材为超过该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小于熔点的温度后,从该薄膜的一面朝向另一面挤压延伸,凹陷特定深度,并使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使底部最薄,并使所述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且,第12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是根据第11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料薄膜基材上形成所述凹部后,将其他塑料薄膜层压在所述塑料薄膜基材的表背任一面上。而且,第13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是根据第12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塑料薄膜在设置着特定形状凸起的一旋转辊与未形成所述特定形状凸起的另一旋转辊之间行进,而形成所述凹部。而且,第14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是根据第13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着所述特定形状的凸起的一旋转辊的硬度采用比所述另一旋转辊低的硬度。而且,第15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是根据第11至14方式中任一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缩醛中的至少一层薄膜作为所述塑料薄膜基材,且使所述薄膜的壁厚为15 100 μ m,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壁厚为2 70 μ m。而且,本发明第16方式的包装袋的特征在于由使用第I至9方式中任一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形成的一端开口的袋体所形成。而且,本发明第17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16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包括对接贴合两端边部的背密封部、及与该背密封部正交的端边部的一开口经密封的端密封部,
在所述背密封部上形成有撕裂部,该撕裂部是在与所述背密封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所述背密封部的端部局部地切开,在所述背密封部所处的面上包括开封切割线,以离开所述背密封部且与所述背密封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及引导切割线,从所述开封切割线朝向所述背密封部的所述撕裂部而形成;所述开封切割线及所述引导切割线是由所述透气性薄膜的所述凹部形成。而且,第18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17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部相互隔开地形成在多个部位,所述开封切割线形成在所述背密封部的两侧,所述引导切割线从各个所述开封切割线朝向所述多个部位的所述撕裂部,分别形成在多个部位。而且,第19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18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切割线分割成多条较短的第I引导切割线,从所述开封切割线以特定间隔延伸;及比所述第I引导切割线长的第2引导切割线,与所述第I引导切割线相隔特定距离,以与所述第I引导切割线不同的间隔朝向所述背密封部侧延伸。而且,第20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16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是使用在一面上隔着中间层从两端缘相隔特定距离积层外侧片材所成的包装薄膜材料,利用端密封部将使所述包装薄膜材料从所述外侧薄膜部分折曲而对接贴合两端缘部所成的背密封部及形成在与该背密封部正交的端边部的开口密封,所述背密封部位于袋体的中央部或比该中央部更靠两端中的任一端部,在该背密封部的至少一端部附近,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撕裂部,在所述中间层上延伸设置有从所述外侧薄膜端缘边朝向所述背密封部的所述撕裂部进行开封的引导切割线,且所述引导切割线是由所述透气性薄膜的所述凹部形成。而且,第21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0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在所述外侧薄膜端缘边形成开封切割线,所述开封切割线是由所述透气性薄膜的所述凹部形成。而且,第22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0或21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部是相互隔开地形成在多个部位,且从所述外侧薄膜端缘边或所述开封切割线向所述背密封部的所述多个撕裂部,以与所述撕裂部的间隔大致相同的间隔大致平行延伸地形成有多条所述引导切割线。而且,第23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2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切割线分割成多条较短的第I引导切割线,从所述开封切割线以特定间隔延伸及较长的第2引导切割线,与所述第I引导切割线相隔特定距离,以与所述间隔不同的间隔向所述背密封部侧延伸;且所述两切割线由仅所述塑料薄膜的壁厚方向的一部分被切割的未贯穿槽形成。而且,第24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16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是将经叠合的至少其中之一由透气性薄膜形成的一对第I、第2塑料薄膜制成彼此底部及连接在该底部的两侧边缘密封且剩下的与所述底部对向的一端开口的袋口,且在所述袋口形成有在装入被包装物后进行密封的袋口密封部,在所述袋口的附近,从该袋口朝向所述底部依序设置有气体释放部,在该袋体的内压上升至特定值以上时,在所述袋口密封的状态下将该上升的内压释放至外部;及漏液阻止部,阻止来自被包装物的液体漏出至所述气体释放部;所述气体释放部是由所述透气性薄膜的所述凹部形成。

而且,第25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4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释放部是跨过密封所述袋口的部位与所述漏液阻止部之间而设置。而且,第26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4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袋口密封部与所述漏液阻止部之间设置有特定间隙,且在所述间隙处设置有所述气体释放部。而且,第27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4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阻止部包括遍及所述两侧边缘间,将所述一对透气性薄膜以特定宽度且以弱密封强度热熔接成的弱热熔接密封带,且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的密封强度弱于所述两侧边缘及袋口的热熔接密封强度。而且,第28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7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设置有至少一处横截所述宽度或缩小该宽度的非熔接或者接近该非熔接的弱熔接部位。而且,第29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7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是密封强度为所述袋体的底部侧低而所述气体释放部侧高。而且,第30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4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释放部包括连续或不连续的狭槽,且所述狭槽是从所述薄膜的内壁面朝向外侧表面凹入,顶部向外侧较薄地凸出。而且,第31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4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在所述漏液阻止部与所述底部之间设置有将被包装物分开收纳的分隔部,且所述分隔部包括遍及所述两侧边缘间,将所述一对透气性薄膜以特定的宽度热熔接成的弱热熔接密封带,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的密封强度弱于所述两侧边缘及袋口的热熔接密封强度。而且,第32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31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设置有至少一处横截所述宽度或缩小该宽度的非熔接或者接近该非熔接的弱熔接部位。而且,第33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31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是所述袋体的底部侧的密封强度低而所述气体释放部侧高。而且,第34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31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是在所述分隔部的所述底部侧,在所述两侧边的至少一边上形成有缺口。
而且,第35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4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为如下构造,即,在未存放被包装物时折叠,而在存放有被包装物时面积扩大至可自立的大小。而且,第36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4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密封部是以横跨所述气体释放部的方式波状密封。而且,第37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4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密封部设置为宽于所述两侧边缘经热熔接密封的部分。而且,第38方式的包装袋是根据第24至37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袋口密封部形成有至少I个开孔。[发明的效果]根据这些第I至第16方式的发明,凹部的底部可从薄膜基材的壁厚薄化至大致极限(例如2.0μπι左右),通过该薄化而扩大透气度的范围,从而可用于广泛领域。尤其成为有效用作包装材料的透气性薄膜。即,成为有效用于蔬菜、发酵食品等的包装材料以及发酵食品用及微波炉加热用等的包装袋或容器密封用的透气性薄膜。而且,由于透气单向性良好,逆向变得困难,所以成为对MA包装、双重包装等也有效的透气性薄膜。而且,根据本发明第17方式的包装袋,可提供一种如下包装袋,S卩,可按照预先决定沿着开封切割线容易地开封,不会超过该开封切割线被撕裂,开封后,可用作具有外观较好的开封口形状的盛器。例如,如果预先在开封切割线及引导切割线、以及连接两切割线的部分印刷框架等,那么能以该框架为开封口进行开封,因此,开封后可用作具有外观较好的开封口的盛器。而且,根据第18方式的包装袋,可从任意的撕裂部,将袋体以成为所需大小的开封口的方式进行开封。此外,根据第19方式的包装袋,可从任意的撕裂部,将袋体按照所需大小的开口确实地开封。即,通过使第I引导切割线的长度与特定的长度、例如邻接的第I引导切割线的间隔相同,或略长于该间隔,避免从第2引导切割线直接撕裂至开封线,而是引导至邻接的任一第I引导切割线,所以开口变得确实。而且,引导切割线及开封切割线可形成在制袋前的薄膜上,所以袋体的制造变得容易。此外,由于引导切割线是从开封切割线起大致直角地延伸设置,直接连接两切割线,切割线的连接部成为大致T字连接,所以开封时,将撕裂从引导切割线顺利地引导至开封切割线,而不会像常规技术那样,超过开封切割线被撕裂。而且,两切割线包括隔开特定间隔配设着多条短狭槽的非连续狭槽群、或连续狭槽,这些狭槽包括未贯穿的凹部,该未贯穿的凹部是从塑料薄膜的一面朝向另一面凹陷特定深度而凸起,且使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该凹部是使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而底部形成得最薄,所以凹部的底部可从薄膜基材的壁厚薄化至大致极限(例如2. O μ m左右),通过该薄化而扩大透气度的范围,从而可用于广泛领域。尤其成为有效用于蔬菜、发酵食品等的包装材料以及发酵食品用及微波炉加热用等的容器的包装袋。而且,由于单向的透气性良好,逆向的透气困难,所以成为对MA包装、双重包装等也有效的包装袋。此外,根据第20及第21方式的包装袋,可提供一种如下包装袋,即,可沿着切割线及外侧薄膜端缘边容易地开封,不会超过该外侧薄膜端缘边撕裂,开封后,可用作具有外观较好的开封口形状的盛器。此外,根据由第22方式的包装袋,可从任意的撕裂部,将袋体以成为所需大小开封口的方式进行开封。此外,根据第23方式的包装袋,可从任意的撕裂部,将袋体按照所需大小的开口确实地开封。即,通过使第I引导切割线的长度与特定的长度、例如邻接的第I引导切割线的间隔相同,或略长于该间隔,避免从第2引导切割线被直接撕裂至开封线,而是引导至邻接的任一第I引导切割线,所以开口变得确实。而且,引导切割线及开封切割线可形成在制袋前的薄膜上,所以袋体的制造变得容易。此外,由于引导切割线从外侧薄膜端缘边或开封切割线起大致直角地延伸设置,将引导切割线与外侧薄膜端缘边或开封切割线直接连接,且该连接部成为大致T字连接,所以开封时,将撕裂从引导切割线顺利地引导至开封切割线,不会像常规技术那样,超过外侧薄膜端缘边或开封切割线被撕裂。而且,两切割线包括隔开特定间隔配设着多条短狭槽 的非连续狭槽群、或连续狭槽,这些狭槽包括未贯穿的凹部,该未贯穿的凹部是从塑料薄膜的一面朝向另一面凹陷特定深度而凸起,且使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成,该凹部是使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而底部形成得最薄,所以凹部的底部可从薄膜基材的壁厚薄化至大致极限(例如2. O μ m左右),通过该薄化而扩大透气度的范围,从而可用于广泛领域。尤其成为有效用于蔬菜、发酵食品等的包装材料以及发酵食品用及微波炉加热用等的容器的包装袋。而且,由于单向的透气性良好,逆向的透气困难,所以成为对MA包装、双重包装等也有效的包装袋。而且,根据本发明第24至30方式的包装袋,在搬运或加热时无袋体的裂开或破裂,安全性优异,在流通、保管时等也无细菌类从外部侵入至袋内,卫生方面优异,而且可简单且经济地制作,生产性也优异,进一步无汁液等的漏出,可放心地使用。尤其由于在袋口附近分开设置着气体释放部与漏液阻止部,所以可在各部使各自的功能得到发挥。即,在漏液阻止部可阻止袋体的液体漏到外部,而且在气体释放部当袋体内的压力上升至特定值以上时,可将该上升的内压释放至外部。而且,由于这些气体释放部及漏液阻止部是前者位于接近袋口的地方,后者位于气体释放部的后面,在袋体内侧设置着漏液阻止部,所以可将气体释放部及漏液阻止部容易地形成作为具有各自功能的构件。尤其气体释放部的形成变得容易。而且,根据本发明第31至35方式的包装袋,在加热烹调时,在使袋体自立的状态下不引起裂开或破裂,且可自动地使内压降低,而且可分开包装食材等与调味液(料),在加热烹调时,使调味液(料)广泛地分散在食材等中进行混合,并且在加热烹调后,可将袋体直接用作简易盘子。而且,根据本发明第36方式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热熔接袋口的密封部分与气体释放部交叉的比率变大,可更有效地释放在袋体内产生的内压。而且,根据本发明第37方式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由于可在袋口部分设置使用者可空手抓住用微波炉加热的包装袋的部分,所以使用者可安全地从微波炉中取出包装袋,且可安全地搬运。而且,根据本发明第38方式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由于使用者可使手指等穿过开孔进行握持,或使公筷等插入至开孔中,所以可更安全地进行被加热的包装袋的取出或搬运。


图I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气性薄膜,图IA是平面图,图IB是图IA的IB部分的放大图。图2是图I的II-II线的截面图。图3是制造图I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装置的概要图。图4是说明狭槽的透气作用,图4A是狭槽的截面图,图4B是透气时的狭槽形状的截面图,图4C是从逆向透气时的狭槽形状的截面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平面图。图6是另外其他实施方式的透气性薄膜的狭槽部分的截面图。图7是制造图6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装置的概要图。图8是使用透气性薄膜制作的包装袋的透视图。图9是使用透气性薄膜制作的另一包装袋的透视图。图10是使用透气性薄膜制作的其他另一包装袋的透视图。图11是使用透气性薄膜制作的进而其他另一包装袋的透视图。图12是利用透气性薄膜覆盖开口的容器的透视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包装袋的后视图。图14A、图14B是沿图13的XIVA-XIVA线切断的截面图。图15是图13的包装袋开封时的后视图。图16是表示图13的包装袋的一部分,图16A是图13的XVIA部分的放大图,图16B是图15的XVIB部分的放大图。图17A是将包装袋开封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7B是将包装袋开封拆开后的包装的局部后视图。图1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包装袋的后视图。图1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包装袋的后视图。图20是表示图19的包装袋的一部分,图20A是放大后视图,图20B是图20A的XXB的放大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包装袋,图21A是后视图,图21B是图21A的XXIB-XXIB线的截面图。图22是表示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包装袋的薄膜基材,图22A是平面图,图22B是图22的XXIIB部分的放大图。图23是表示用于实施方式6的包装袋的膜片,图23A是膜片的局部截面,图23B是包装袋的变形例的膜片的局部截面。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微波炉用包装袋,图24A是前视图,图24B是图24A的XXIVB-XXIVB线的截面图,图24C是图24A的XXIVC-XXIVC线的截面图。图25是表示图24的包装袋的漏液阻止部分,图25A是漏液阻止部的前视图,图25B是漏液阻止部的接合度的图表,图25C 图25G是图25A的漏液阻止部的变形例的前视图。
图26是说明图24的包装袋的漏液阻止部的作用的截面图。图27是图24A的XXVII部分的放大图。图28是实施方式I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的变形例的前视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微波炉用包装袋,图29A是前视图,图29B是图29A的XXIXB-XXIXB线的截面图。图30是本发明变形例I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的前视图。图31是本发明变形例2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的前视图。图32是设置在常规技术的透气性薄膜上的凹孔的截面图。图33是表示常规技术的专利文献记载的包装袋,图33A是包装袋的后视图,图33B 是图33A的XXXIIIB-XXXIIIB线的截面图,图33C是将图33A的包装袋开封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34是表示该专利文献记载的另一包装袋,图34A是包装袋的后视图,图34B是将图34A的包装袋开封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35是表示常规技术的袋,图35A是袋主要部分的缺口前视图,图35B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36是其他常规技术的袋体的平面图。[符号的说明]I透气性薄膜IA透气性薄膜IB透气性薄膜10透气性薄膜IOA透气性薄膜2塑料薄膜基材3狭槽3A狭槽3B狭槽3C狭槽3D狭槽S狭槽3L狭槽群3AL狭槽群3BL狭槽群3CL狭槽群3DL狭槽群4制造装置5预处理装置6狭槽形成装置6A挤压辊6B支承辊
7狭槽形成齿8接合装置9A制造装置9B制造装置11塑料薄膜14塑料薄膜101包装袋
·
IOlA包装袋IOlB包装袋IOlC包装袋IOlD包装袋IOlE包装袋102背密封部102!撕裂部103a端密封部103b端密封部104开口104b开封口105a开封切割线105b开封切割线105al第I引导切割线105bl第I引导切割线106a引导切割线106b引导切割线106al 106an引导切割线106b引导切割线106bl 106bn引导切割线106al' 106an'第2引导切割线106bP 1061V第2引导切割线107a薄膜基材107b中间粘接层107c外侧片材108薄膜基材109狭槽109a开口槽109L群110制造装置111预处理装置112狭槽形成装置
112A挤压辊112B支承辊113狭槽形成齿114膜片114A膜片116薄膜
119薄膜115粘着剂118粘着剂210微波炉用包装袋(包装袋)210A微波炉用包装袋(包装袋)210B微波炉用包装袋(包装袋)210C微波炉用包装袋(包装袋)210D微波炉用包装袋(包装袋)2 IOa底部210b表背面薄膜(第I、第2塑料薄膜)210c表背面薄膜(第I、第2塑料薄膜)211a侧边热密封部211b侧边热密封部211c 211c" 袋口密封部212L气体释放部212狭槽213缺口213'缺口214漏液阻止部(弱热熔接密封带)214A漏液阻止部(弱热熔接密封带)214B漏液阻止部(弱热熔接密封带)214C漏液阻止部(弱热熔接密封带)214D漏液阻止部(弱热熔接密封带)214E漏液阻止部(弱热熔接密封带)215加工装置216预处理装置217狭槽形成装置218狭槽齿219分隔密封部220开孔S空间SI上方室S2下方室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例示用来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透气性薄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透气性薄膜的容器,并非意图将本发明特定为这些内容,也同样可适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本发明的透气性薄膜是在包括特定壁厚的塑料薄膜的薄膜基材上设置着供气体透过的透气部。该透气部包括凹部,该凹部是在薄膜基材的长度方向上从一面朝向另一面凹陷特定深度而凸起,且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成,该凹部是使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而底部形成得最薄。凹部包括特定形状的狭槽或凹孔等。以下,参照图I、图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透气性薄膜进行说明。另外,图I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透气性薄膜,图IA是平面图,图IB是图I的IB部分的放大图,图2 是图I的II-II线的截面图。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透气部的凹部包括隔开特定间隔配设着多条短狭槽3的狭槽群3L。这些狭槽3为相同构造,且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而底部形成得最薄。另外,该凹部虽然由包括特定长度的狭槽3的狭槽群、即不连续的狭槽群形成,但是也可由相对较长的连续的狭槽形成。薄膜基材2是使用特定宽度、壁厚及长度的长条薄膜基材,在该薄膜基材上,将多条短狭槽3在长度方向上隔开特定间隔配设成一排。利用多条短狭槽3构成狭槽群3L。狭槽群3L的邻接的狭槽3的间隔是按照透气性薄膜的用途而形成为任意间隔,但是作为包装用,优选等间隔。狭槽群3L并不限于一排,也可为两排以上。聚丙烯(PP,polypropylene)、双轴延伸聚丙烯薄膜(OPP, Orientedpolypropylene)、聚乙烯(PE, polyethylen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尼龙(PA, Polyamide)等单层或多层构造的塑料薄膜。另外,该基材并不限于这些塑料薄膜,也可以是其他塑料薄膜。狭槽3可设置在多层构造薄膜中的一层,也可设置在所有层。即,可在一层薄膜上形成狭槽后,进行层压加工而形成为多层构造,而且,也可在多层构造薄膜上形成狭槽。这些加工方法可按照构成该薄膜的树脂的种类或用途适当选择。作为多层构造的例子,例如通过在阻气性高的PA、PET上积层具有良好密封功能的PE,可得到兼具高阻气性及密封性的薄膜。首先,对使用单层或多层构造的薄膜且在这些薄膜上形成狭槽的例子进行说明。薄膜基材包括单层或多层构造的薄膜材料,其壁厚并无特别限定,优选15 100 μ m的范围。如果薄膜基材的壁厚薄于15 μ m,那么不易形成狭槽,例如在用作包装薄膜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得到充分的强度的情况。而且,如果薄膜基材的壁厚超过100 μ m以上,那么加工变得困难。因此,薄膜基材的壁厚可在这些范围内,按照薄膜树脂的种类、用途等适当选择。多条狭槽3(109、212)为包括相同形状的细狭槽的未贯穿槽。如图2所示,这些狭槽3(109、212)是使壁厚从上方的开口槽3a(109a、212a)向底部逐渐变薄,而凸起成山形状,使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且使该底部3c(109c、212c)最薄,由此,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具体来说,如图1B、图2所示,在薄膜基材2(108、210f)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宽度W,在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长度L'及特定的深度。宽度、长度及深度并无特别限定,优选宽度W为100 500 μ m,长度Li为L 2 2. 6mm。而且,深度是从薄膜表面测量而为I. 2 2. 2倍左右,这些倍率中,优选设为壁厚的I. 2 2. 2倍的深度。此外,底部3c (109c、212c)最薄的壁厚优选2 μ m 70 μ m。另外,该壁厚对单层、多层构造的薄膜中的任一薄膜来说相同。而且,狭槽群3L(109L、212L)的邻接的狭槽间的间隔也无特别限定,优选I. 5 3. Omm左右。因此,该狭槽可按照薄膜树脂的种类、用途等适当选择。使狭槽3的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状,但使并不限于此,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截面形状V字状或其他形状。而且,狭槽群3L(109L、212L)是使特定长度的多条狭槽非连续地排列,但是也可使多条狭槽连续。在连续狭槽的情况,可使连续狭槽的排列为直线状、折线状及曲线状等。狭槽及狭槽群通过变更这些狭槽及狭槽群的形状及底部的壁厚,可调整透气量。另外,也可设为凹孔来代替狭槽。该凹孔是设为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开口及深度的孔。在圆孔的情况,其直径例如为30 1500 μ m,底部最薄的部分的壁厚为2 70 μ m。椭圆形的开口也与大致圆形孔大致相同。
其次,参照图3对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图3A是制造图I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图3B是图3A的IIIB的放大图,图3C是图3A的IIIC的放大图。如图3A所示,制造装置4包括对薄膜基材2(108、210f)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装置5、及在薄膜基材2(108、210f)上形成狭槽3(109、212)的狭槽形成装置6。预处理装置5是对薄膜基材2(108、210f)以成为超过该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小于熔点的温度的方式进行处理的温度调节装置。该预处理装置5的温度调节对在薄膜基材上形成狭槽较为重要。薄膜基材2 (108、210f)包含塑料薄膜材料、即高分子材料,该高分子材料在低温下处于结晶部分与非结晶部分共存的状态,成为分子运动小的玻璃状态。如果从该状态受到加热而温度上升,那么分子运动变大而成为橡胶状态,再如果进一步受到加热,那么成为熔化的熔融状态。从玻璃状态转移至橡胶状态的分界线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从橡胶状态变成熔融状态的分界线为熔点。因此,通过将薄膜基材加热到超过玻璃化转变的温度,使薄膜基材变软,可使狭槽成为山形且将底部辊轧成最薄。而且,在该温度下,由于可在保持阻气性的状态下进行辊轧,所以可在无损薄膜的特性下形成较薄的狭槽。而且,可形成无针孔等的狭槽。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点因薄膜基材的原材料而不同,在将PP用于薄膜基材的情况下,由于该P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c,熔点为163°C,所以调节成高于常温的为40 120°C之间的温度。以下,同样地,由于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1°C,熔点为264°C,所以将温度调节成约85 200°C之间,由于LDP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_125°C,熔点为115°C,所以调节成高于常温的为20 100°C的温度。而且,层压下述PET与LDPE而成的多层构造薄膜是调节成温度85 100°C的范围。PP、PE虽然在常温下已超过玻璃化转变温度,但是熔点为120°C 190°C,所以在该范围内调整加工的程度。即便是相同的基材,在超过玻璃化转变温度且小于熔点的范围内,薄膜的柔软度也因温度而不同,所以在以下的狭槽形成装置中,即便是较轻的挤压,通过提高温度,也可容易地形成狭槽。狭槽形成装置6包括在外周围隔开特定间隔配设着多根狭槽形成齿7的圆板状的挤压辊6A、及在与该挤压辊之间夹入薄膜基材2 (108、210f)的支承辊6B。挤压辊6A是由具有特定直径、壁厚及硬度的金属性的圆板状的齿轮形成,以轴6a为中心旋转,且一面形成狭槽3(109、212),一面将薄膜基材2(108、21(^)向X方向送出。如图3B所示,多根狭槽形成齿7为具有特定间距P及高度h的大致锯齿状的齿。在该狭槽形成齿7的顶部前端7a标注着特定的R2,且在底部7b标注着Rl的R。间距p并无特别限定,为2. 0124mm
2.094mm,高度h为2. 0mm。R2为O. 05 I. Omm的范围,该范围中,优选O. I O. 2mm。如果为O. Imm以下,那么机械磨损严重,则会对薄膜基材造成损伤,而容易形成针孔。如果为1.0mm以上,那么可扩大挤压的面积。而且,Rl为O. 5mm。另外,也可使间距为零而形成连续的齿。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充分的挤压力,而使宽度更窄。即,如果使齿连续,则齿数变多,其结果,单位面积变大,所以整体的挤压力变小,因此,通过缩小宽度,使面积变小,而确保所需的挤压力。挤压辊6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板状的齿轮,不过也可为滚筒状、即圆筒体、圆柱体。通过形成为滚筒状,可形成较长的狭槽及连续的狭槽。设置着狭槽形成齿的齿轮并无 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设置着正齿的齿轮。该正齿是使用如下齿,即,在平面图中形成为长方形,长度为I. 5 2. 6mm,宽度为30 500 μ m,且在立面视图中相对于薄膜的壁厚为I. 2 2. 4倍。如果使用该正齿,那么当将薄膜基材的总壁厚设为50 μ m时,从该薄膜基材的底开始测量,至山的顶点为止的距离是60 120μπι。该程度取决于希望透过的气体量。而且,按照狭槽的形状,使用其他形状的齿轮,例如设置着螺旋齿的齿轮。使用这种齿轮,形成例如像图5Β所示那样的狭槽。支承辊6Β与挤压辊6Α同样地,一面以轴6b为中心旋转,一面承受利用挤压辊6A将狭槽3(109、212)形成在薄膜基材2(108、210f)上时的挤压力,且将薄膜基材2向X方向送出。挤压辊6A是硬度为60 63,且由低于支承辊6B的硬度的金属材料形成。支承辊6B是由具有特定直径及硬度的金属性的圆筒体、圆柱体形成,且硬度为63 67。通过使挤压辊6A的硬度低于支承辊6B的硬度,而在支承辊6B承受挤压辊6A的挤压时,即便加工例如100万m也不会削减。该制造装置4是利用预处理装置5将薄膜基材2 (108、210f)处理成超过玻璃化转变的温度并传送至狭槽形成装置6,在该狭槽形成装置6中将已成为特定温度的薄膜基材
2(108、210f)夹入挤压辊6A与支承辊6B之间,对挤压辊6A施加特定的挤压力以辊轧薄膜基材2(108、210f)而形成狭槽(参照图3C)。该狭槽是按照薄膜基材的种类及其壁厚来调节该基材的预处理温度及挤压辊的挤压力而形成。如果使该狭槽底部较薄,那么虽然底部越薄透气度越高,但是另一方面,强度会降低。其程度是根据预处理温度或挤压力的至少任一者调节而决定。例如,如果薄膜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C,熔点为215°C,那么当将预处理温度设为60°C或120°C时,后者比前者柔软,另一方面,后者能以比前者轻的挤压力形成。该挤压度可在例如O O. 5MPa之间调整,尤其优选的是O. 2MPa前后。另外,O. 5MPa为5kg/平方公分。在该制造装置4中,视用途来调节薄膜基材2(108、210f)的预处理温度及挤压辊的挤压力,而形成适合各用途的狭槽。例如,蔬菜包装是使用壁厚为25 μ m的OPP防雾薄膜的单体薄膜,在该薄膜上从袋内侧形成凹部。使凹部的最小壁厚为约2 μ m。按照蔬菜,使该挤压程度不同,例如,如果为油菜,那么以O. 2MPa挤压,使利用间距为2mm的正齿挤压的部分的形状为长方形且长度2mmX宽度200 μ m。对于大小为200mmX 320mm的袋体,狭槽群是仅形成为横向一排。参照图4对狭槽的透气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4是说明狭槽的透气作用的图,图4A是狭槽的截面图,图4B是透气时的狭槽形状的截面图,图4C是从逆向透气时的狭槽形状的截面图。使用透气性薄膜I制作特定大小的包装袋,且利用当将物品收纳在该包装袋中时从该物品中释放气体(蒸气等),包装袋内受到压力的例子,对该透过作用进行说明。图4A的狭槽3为未受到内压的状态。另外,该图4A与图2相同。如果该狭槽3(109、212)从箭头A方向受到内压,那么如图4B所示,狭槽的底部会因该压力而延伸、膨胀,凸起成气球状,其壁厚进一步变薄,气体从该较薄部分3Cl (109Cl、212Cl)透过。该狭槽3(109、212)相较常规技术的狭槽,其气体透过的透过量的调节较为容易,并且可获得其他作用效果。具体来说,由于常规技术的凹孔21 (参照图32)的底部的壁 厚大致均匀,所以不能薄化至极限,就目前的加工技术来说,8 μ m左右为限度,但是该狭槽3(109,212)可薄化至大致极限(2.0μπι左右),所以透过量的调节变得容易。而且,如图4C所示,如果从逆向受到压力,那么狭槽的底部3c2(109c2、212c2)朝逆向受到挤压,但是透气量与图4B的方向相比明显变少。该现象是通过实验得到确认,如果来自开口侧的透过量为10,那么逆向的透过量为大约I 2左右。其结果,透气性薄膜l(108、210f)单向的透气性较好,逆向的透气性较难,所以如果用于例如MA包装或双重包装等,那么会发挥明显的作用效果。即,MA包装是使透气性薄膜l(108、210f)的开口位于内侧、底部位于外侧而制作包装袋来使用。而且,双重包装是按照装入的物品,使透气性薄膜l(108、210f)的开口位于内侧或外侧、底部位于外侧或内侧而制作包装袋来使用。例如,酒精气体透过的点心包装是有外袋及多个内袋,在外袋内放入防霉剂(anti mold)(使酒精气体产生的东西),在内袋上从外侧进行挤压山形加工。这样一来,酒精气体就会进入至多个内袋中。外袋成为有阻气性的袋,内袋是使用OPP单体20 μ m的薄膜,该袋的大小为50mmX 70mmo[实施方式2]利用大致平行地隔开特定间隔配设着多条狭槽3的薄膜,对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透气性薄膜I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未其他配设及形状。另外,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2的透气性薄膜的平面图。透气性薄膜IA是在薄膜基材2的长度方向上描绘假想线L,沿着该直线隔开特定间隔配设多条狭槽3A,而形成狭槽群3AL。而且,透气性薄膜IB是在薄膜基材2的长度方向上描绘假想线L,与该直线交叉地配设多条狭槽3B而形成狭槽群3BL。此外,透气性薄膜IC是将多条山形狭槽隔开特定间隔配设在假想线L上而形成狭槽群3CL。此外,透气性薄膜ID是将多条弯曲狭槽3D隔开特定间隔配设在假想线L上而形成狭槽群3DL。这些假想线L可为直线、折线及曲线等。[实施方式3]参照图6、图7对本发明的另外其他实施方式3的透气性薄膜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图6是在设置着狭槽的薄膜表背面面的任一面上层压着其他薄膜的狭槽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7是制造图6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透气性薄膜10是在设置着狭槽S的薄膜11的狭槽的凸出侧利用粘着剂接合其他薄膜而成。狭槽S与狭槽3为相同构造,壁厚从上方的开口槽Ila向底部逐渐变薄,且凸起成山形状,使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且使该底部Ilc最薄,由此,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或V字状。作为粘接的薄膜的组合例,可列举将PE用于薄膜11、将PA、PET用于薄膜13。通过将具有良好密封功能的PE粘接在阻气性高的PA、PET上,可获得兼具高阻气性及密封性的薄膜。另外,该透气性薄膜10的底厚是薄膜11的狭槽S的底厚(2 70 μ m)加上薄膜13的壁厚(15 100 μ m)及粘接层壁厚而得的壁厚。透气性薄膜10是在设置着狭槽S的薄膜11的狭槽的凸出侧利用粘着剂12接合其他薄膜13而成。该透气性薄膜10的制造装置9A是在制造装置4上附加着薄膜接合装置8 (参照图7A)。该透气性薄膜10适合微波炉加热用容器。如果用微波炉加热使用透气性薄膜10的微波炉加热用容器,那么从内容物中产生水蒸气而容器内压上升,水蒸气从薄膜11的狭槽S透过。此时,由于狭槽S是由其他薄膜13层压,所以从狭槽S透过的水蒸气会剥下薄 膜11与薄膜13之间的粘着剂12而滞留在该间隙。该水蒸气通过薄膜13裂开、或者进一步经由薄膜11与13的间隙从设置在容器端部的密封部透过,而释放至外部。由此,可防止微波炉加热用容器破裂。而且,透气性薄膜IOA是在设置着狭槽S的薄膜14的狭槽的凹侧利用粘着剂接合其他薄膜而成。该狭槽S与狭槽3为相同构造。在设置着狭槽S的薄膜14的狭槽的凹侧利用粘着剂15接合其他薄膜16。与透气性薄膜10的情况同样地,该透气性薄膜IOA的底厚是薄膜14的狭槽S的底厚(2 70 μ m)加上薄膜16的壁厚(15 100 μ m)及粘着剂15壁厚而得的壁厚。而且,透气性薄膜IOA的制造装置9B是在制造装置4上附加着薄膜接合装置8 (参照图7B)。该透气性薄膜IOA也同样适合微波炉加热用容器。如果用微波炉加热使用该透气性薄膜IOA的微波炉加热用容器,那么从内容物中产生水蒸气而容器膨胀,水蒸气因内压而从薄膜14透过、或者薄膜14裂开而释放水蒸气。此时,薄膜14是由其他薄膜16层压,但是由于在薄膜16上设置着狭槽S,所以水蒸气会滞留在狭槽S的空间14a,如果内压进一步升高,那么通过狭槽S破裂,而释放水蒸气。由此,可防止微波炉加热用容器破裂。这些透气性薄膜1、1A 1D、10、10A可用作包装容器(包装袋)或覆盖容器开口的覆盖罩。以下,参照图8 图12对几个包装袋、覆盖罩的例子进行说明。图8、图9的包装袋17是使用透气性薄膜I。首先,如图8所示,该包装袋17是将透气性薄膜I切断成特定长度并折曲,以一端成为袋口的方式从3个方向热密封。其次,将食品等装入该包装袋17内,通过热密封而锁合袋口。图9A是表示将食品等放入袋内且锁合袋口后的状态。该包装袋17是利用密封部18密封位于狭槽群3L两端的狭槽3,并且狭槽3位于该密封部18的附近。该包装袋17可用来装入蔬果、点心等各种物品,也可装入冷冻食品等而用作微波炉加热用袋。如果用作微波炉用袋,那么当用微波炉加热该包装袋17时,水蒸气会从食品等中产生,而使袋内的内压上升,从而透过狭槽群3L而释放至外部,但是如果蒸气量变多,那么会超过透过狭槽群3L的透过量,内压上升,由于密封部18附近的狭槽3与密封部的间隔变窄,所以从该部分破裂,而使大量的蒸气从该部分释放(参照图9B)。例如,如果使狭槽3间的间隔L1为2. 2mm,那么密封部18附近的狭槽3的间隔L2为O 2. 2mm的范围而变窄。因该间隔L2而该部分的强度变弱,容易破裂,可防止包装袋的破裂。图10的包装袋17A是使用透气性薄膜IB (参照图5)。通过设置这种形状的狭槽3B,狭槽3B必定跨过与包装袋的密封部18的分界线而形成。因此,例如当在微波炉中使用时,在需要利用所产生的水蒸气实现破裂的情况下,可使形成着该狭槽的部分确实地破裂,所以可考虑破裂来包装食品。而且,与所述同样地,由于在该部分,密封部18附近的狭槽3B与密封部的间隔变窄,所以从该部分破裂,使大量的蒸气从该部分释放(参照图10B)。另夕卜,图IOB是放大图IOA的XB部分的图。图11的包装袋17B是使用透气性薄膜1B(参照图5)。由于密封部18附近的狭槽3C与密封部18的间隔变窄,所以从该部分破裂,使大量的蒸气从该部分释放(参照图11B)。另外,图IlB是放大图IOA的XIB部分的图。而且,双重包装用的容器(袋)是使用以如下方式制作的包装袋,即,按照装入的·物品,使透气性薄膜的开口位于内侧或外侧,底部位于外侧或内侧。图12是利用透气性薄膜覆盖容器的开口进行密封的图。容器19是利用透气性薄膜I的密封部18密封在上方具有开口 19b的有底容器本体19a的开口 19b。该容器适合韩国泡菜等发酵食品。在用于该韩国泡菜包装的透气性薄膜I中,例如对可相对于壁厚为12μ m的PET容器容易地剥离的PE进行干式层压而积层,通过从成为容器内侧的面进行挤压,而对该薄膜形成狭槽群3L。狭槽群3L的底部的最小壁厚为2 μ m左右。通过对该透气性薄膜I,利用热熔接密封包含PET的容器本体19a的开口 19b,可使从作为发酵食品的韩国泡菜中产生的碳酸气体经由狭槽群3L适当地透过。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透气性薄膜,可将凹部的底部从薄膜基材的壁厚薄化至大致极限(例如2.0μπι左右),通过该薄化而扩大透气度的范围,从而可用于广泛领域。尤其成为有效用作包装材料的透气性薄膜。即,成为有效用于蔬菜、发酵食品等的包装材料以及发酵食品用及微波炉加热用等的容器的透气性薄膜。而且,由于透气单向性良好,逆向困难,所以对MA包装、双重包装等也有效。[实施方式4]参照图13 图17对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包装袋进行说明。另外,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包装袋的后视图,图14Α、图14Β是沿图13的XIVA-XIVA线切断的截面图,图15是说明包装袋的开封的后视图,图16是表示图13的包装袋的部分,图16Α是图13的XVIA部分的放大图,图16Β是图15的XVIB部分的放大图,图17是将包装袋开封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7Β是将包装袋开封且拆开后的状态的包装的局部后视图。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包装袋101包括如下袋体,S卩,使用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下,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对向的一对长边及在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向的一对短边的带状膜片,以两端边在长度方向的中途相互接近的方式折曲该带状膜片,使两端边部对接进行背密封而形成筒状体,将该筒状体的下方端边部的开口端密封,使上方端边部开口。另外,图13的包装袋是表示将被包装物装入袋体内之前的状态。以下,对带状膜片及利用该膜片制袋而得的包装袋的构成进行详细叙述。膜片是使用聚丙烯(PP)、无延伸聚丙烯(CPP)、单轴/双轴延伸聚丙烯薄膜(OPP)、聚乙烯(PE)(低密度/中/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尼龙(PA)等单层或多层构造的塑料薄膜。其壁厚并无特别限定,优选15 ΙΟΟμπι的范围。另外,实施方式4的包装袋优选利用单层薄膜进行制袋。包装袋101包括带状(矩形状)的底部101a,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下,具有特定面积;一对折叠片101b、101c,从该底部的两端边相互向内侧折叠;背密封部102,使各折叠片101b、IOlc的两端边部IOlb' U01c/相互对接贴合;及端密封部103a,接合利用该背密封形成的筒状体的下方端边部的开口 ;且是筒状体的上方端边部具有开口 104a,且在内部形成着特定大小的空间S的袋体。上方的开口 104a在将被包装物装入内部后进行密封,形成端密封部103b (参照图15)。而且,装有被包装物的袋体是底部IOla的外表面成为表面,在该底部的外表面印刷被包装物的说明等。而且,在以下说明中,有时设为包装袋与袋体相同来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袋体的折叠部IOlabUOlac弯曲或为角形。另外,也可将这些折叠部IOlabUOlac平坦地接合。而且,一对折叠片101b、IOlc也可为与底部异体的片材,且将周围接合。该接合因薄膜材料而不同,但是要进行热密封(热熔接)。该热密封是使用高频或超音波密封装置等进行。 背密封部102是将折叠片IOlbUOlc的两端边部IOlb'、101c'直线状地对接贴合,且位于袋体的中央或比该中央部更靠两折叠部中任一折叠部的端部。而且,该背密封部102在上下端附近形成着撕裂部102”该撕裂部是通过切槽、半切等方式形成,袋体的开封是通过从该撕裂部撕裂而开封。如果为半切,那么可与下述半切线在同一步骤中形成,所以容易形成。如果以低于端部密封部103的密封强度热粘接背密封部102,那么成为适合微波炉用食品包装的包装袋。即,背密封部比端部密封部更容易剥离,所以当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如果袋内产生的蒸气的压力超过固定程度以上,那么背密封部剥离而释放蒸气,可防止袋体的破裂。一对折叠片lOlbUOlc是在它们的两端附近、即接近折叠部的位置分别设置着如下开封切割线105a、105b,即,包括与背密封部102大致平行地延伸、且将袋体面撕裂进行开封的半切线。而且,在这些折叠片lOlbUOlc上分别延伸设置着如下引导切割线106a、106b,即,从开封切割线105a、105b向背密封部102的撕裂部包括同样的半切线。引导切割线106a、106b优选接近背密封部102或延伸设置至背密封部。如果预先在开封切割线105a、105b及引导切割线106a、106b、以及连接两切割线的部分印刷框架等,那么能以该框架为开封口进行开封。因此,可沿着特定的框架线开封,开封后可用作为外观较好的开封口形状的盛器。如图16A所示,开封切割线105a、105b与引导切割线106a、106b是引导切割线106a从开封切割线105a起大致直角地延伸设置,直接连接两切割线,该连接部J是大致T字状地得到连接。通过T字连接两切割线,在袋体开封时,将撕裂从引导切割线顺利地引导至开封切割线,不会像常规技术那样,超过开封切割线而撕裂。另外,如果利用单轴延伸薄膜形成袋体,那么容易沿着引导切割线进行撕裂。开封切割线及引导切割线是由仅切割膜片壁厚方向的一部分而成的未贯穿槽(半切)形成。另外,多层构造薄膜是仅贯穿基材层、或贯穿基材层及中间层而形成。该包装袋101的开封是首先如果从背密封部102的撕裂部的裂缝撕裂袋体,那么撕裂就沿着引导切割线106a、106b前进,到达开封切割线105a、105b (参照图15)。如果该撕裂到达开封切割线105a、105b,那么由于利用连接点J(参照图16A)连接引导切割线106a、106b与开封切割线105a、105b,所以撕裂经由连接点J而传到开封切割线105a、105b,一部分IOlbc离开袋体,形成开封口 104b(参照图16B、图17)。因此,根据该包装袋,由于可按照预先决定那样沿着引导切割线及开封切割线开封,所以开封时不会使被包装物飞溅到外部,开封后可用作具有外观较好的开封口形状的盛器。而且,通过预先印刷开封口的开口框架,可按照该框架,沿着引导切割线及开封切割线进行开封。[实施方式5]参照图18对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包装袋进行说明。另外,图1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包装袋的后视图。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包装袋IOlA是在包装袋101的背密封部102上设置着多个撕裂部102i 102n,并且对应于这些撕裂部而在左右形成着多条引导切割线106al 106an、106bl 106bn。多条引导切割线是大致等间隔且大致平行地配设形成。根据该包装袋101A,可从任意的撕裂部将袋体开口成所需大小而开封。 [实施方式6]参照图19、图20对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包装袋进行说明。另外,图1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包装袋的后视图,图20是表示图19的包装袋的一部分,图20A是放大后视图,图20B是图20A的XXB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9、图20A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包装袋IOlB是以如下方式形成,S卩,将包装袋IOlA的左右的引导切割线相隔特定距离d2而分割成较短的第I引导切割线105al、105bl、及较长的第2引导切割线106aP 106an'、106bP 106bY,并且使两切割线的间隔dl、d3不同。这些距离及间隔是例如距离d2为 10mm、dl为2 4mm、d3为3 10mm。第I引导切割线105al、105bl是左右的开封切割线105a、105b向背密封部102大致直角地延伸设置特定长度。这些第I引导切割线105al、105bl是使其自身长度较短,且与各开封切割线105a、105b在同一步骤中形成。第2引导切割线106al' ~ 106an/、106bl' 106bn'与第I引导切割线105al、105bl可由相同或不同的浅槽的切割线形成。即,如果利用单轴延伸薄膜形成袋体,那么容易沿着第2引导切割线撕裂,所以也可为浅槽半切。第I引导切割线105al、105bl及第2引导切割线106al' IC^an' > 106bl' IC^bn'形成在制袋前的薄膜上。与包装袋IOlA同样地,该包装袋IOlB是从背密封部102的任意撕裂部进行撕裂。如果引导至任意的第2引导切割线,如图20所示,例如位于邻接的第I引导切割线105al之间的第2引导切割线106a3'进行撕裂,那么该撕裂到达第I引导切割线105al侧。通过该撕裂,第2引导切割线106a3'从其前端部a向图20B所示的上下任一第I引导切割线105al进行撕裂。即,从前端部a向b、c方向撕裂。这些撕裂方向b、c取决于从撕裂部对第2引导切割线受到的撕裂方向及力量,即便向任一方向进行撕裂,在引导至第I引导切割线105al后,都会沿着开封切割线105a得到撕裂而开封。当进行该撕裂时,不会朝d方向撕裂、即朝开封切割线105a直接撕裂,而将来自第2引导切割线106a3'的撕裂引导至第I引导切割线105al。因此,使第I引导切割线105al的长度L与邻接的第I引导切割线105al间的间隔dl相同、或略长于该间隔dl。根据该包装袋101B,与包装袋IOlA同样地,可从任意的撕裂部将袋体开口成所需大小而确实地开封,而且引导切割线及开封切割线可形成在制袋前的薄膜上,所以容易形成这些切割线。[实施方式7]参照图2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包装袋进行说明。另外,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包装袋,图2IA是后视图,图21B是图21A的XXIB-XXIB线的截面图。实施方式7的包装袋IOlC是使用积层着多片薄膜的复合膜片而制袋。该包装袋IOlC是如下袋体,S卩,使用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是在包括特定长度的带状薄膜的基材层107a的一面上隔着中间层107b,从该基材层的两端缘相隔特定距离而积层着外侧膜片107c,使该复合薄膜从外侧膜片部分折曲,利用端密封部103a、103b密封对接贴合基材层107a的两端缘部107a'的背密封部102及形成在与该背密封部正交的端边部的开口。该袋体是背密封部102位于袋体的中央部或比该中央部更靠两端中任一端的端部,在该背密封部的至少一端部附近,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着撕裂部102i,从这些撕裂部 向外侧膜片端边形成着引导切割线106a、106b。基材层是使用嫘萦(rayon)、PET、尼龙、0P,中间层是使用PP、PE,外侧膜片107c是使用纸、发泡材料等。优选在外侧膜片端边上设置开封切割线105a、105b。另外,在用于外侧膜片107c的纸、发泡材料较厚的情况下,开封切割线也可省略。在该情况下,外侧膜片的端边与开封切割线105a、105b同样地具有引导撕裂的作用。该包装袋也可利用与所述包装袋101同样的方法开封,而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实施方式8]参照图2 图4、图14 图16及图2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包装袋进行说明。实施方式8的包装袋IOlD只有开封切割线及引导切割线与实施方式4 7的包装袋101 IOlC不同,其他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该包装袋IOlD的整体构成的图解,其说明引用实施方式I及实施方式4 7的包装袋101、101A、101B、101C的说明,对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叙述。首先,参照图2、图22对形成在膜片上的开封切割线及引导切割线进行说明。另夕卜,图22是表示薄膜基材,图22A是平面图,图22B是图22A的XXIIB部分的放大图。该包装袋的开封切割线及引导切割线与包装袋101、101A、101B同样地,兼具容易开封且正确开封的撕裂开封作用、即使气体透过的透气作用。这些开封切割线及引导切割线包括隔开特定间隔配设多条短的狭槽109而成的狭槽群109L。各个狭槽包括凹部,该凹部具有相同构成,在带状的膜片108 (以下也称为薄膜基材108)的长度方向上,从一面朝向另一面凹陷特定深度而凸起,且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即,该凹部是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而底部形成得最薄。该薄膜基材108是使用所述膜片、或PP/PE的共挤压膜片等。其壁厚并无特别限定,优选15 100 μ m的范围。如果薄膜基材的壁厚薄于15 μ m,那么不易形成狭槽,而且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强度的情况。而且,如果薄膜基材的壁厚超过100 μ m以上,那么加工变得困难。因此,薄膜基材的壁厚可在这些范围内,按照薄膜树脂的种类、用途等适当选择。另外,狭槽的形状、薄膜基材的制造方法、及狭槽的透气作用与在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内容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根据该实施方式8的包装袋,可将凹部的底部从薄膜基材的壁厚薄化至大致极限(例如2. O μ m左右),通过该薄化而扩大透气度的范围,从而可用于广泛领域。尤其成为有效用于蔬菜、发酵食品等的包装材料以及发酵食品用及微波炉加热用等的容器的包装袋。而且,由于单向的透气性良好,逆向的透气困难,所以成为对MA包装、双重包装等也有效的包装袋。[实施方式9]参照图2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包装袋进行说明。实施方式9的包装袋只有积层膜片的构成与实施方式8的包装袋不同,其他构成相同。因此,省略该包装袋的整体构成的图解,其说明引用所述实施方式8的包装袋的说明,对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图23是表示用于实施方式9的包装袋IOlE的膜片,图23A是包装袋IOlE用膜片的局部截面,图23B是包装袋IOlE的变形例的膜片的局部截面。实施方式9的包装袋IOlE是由膜片为两层构造者制袋。另外,图示包装袋IOlE的省略。 膜片114是在设置着狭槽109的薄膜基材108的狭槽的凸出侧利用粘着剂115接合其他薄膜116而成。狭槽是壁厚从上方的开口槽109a向底部逐渐变薄,凸起成山形状,使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且使该底部109c最薄,由此,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或V字状。另外,该狭槽为与狭槽109相同的构造。在设置着狭槽109的薄膜基材108的狭槽的凸出侧利用粘着剂115接合其他薄膜116。作为粘接的薄膜的组合例,将PE用于薄膜基材108,将PA、PAT用于薄膜116。通过将具有良好密封功能的PE粘接在阻气性高的PA、PET上,而成为兼具高阻气性及密封性的包装袋。制造装置是在制造装置110上附加着薄膜接合装置。该包装袋适合微波炉加热用。即,将食品装入该包装袋中,密封开口,用微波炉加热,蒸气从食品中产生,袋内的内压上升,从而水蒸气从狭槽透过。此时,从狭槽透过的水蒸气剥下薄膜108与薄膜116之间的粘着剂115而滞留在该间隙,通过薄膜116裂开、或经由两薄膜间的间隙,而释放至外部。由此,可防止包装袋破裂。膜片114A是在设置着狭槽109的薄膜108的狭槽的凹侧利用粘着剂接合其他薄膜而成。在设置着狭槽109的薄膜基材108的狭槽的凹侧利用粘着剂118接合其他薄膜119。该包装袋也适合微波炉加热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包装袋是在半切线上设置着透气性的狭槽,但是也可在其他部位、例如袋体的表背面中的一面或两面设置这种狭槽。由此,可调节透气度,所以可包装各种各样的物品。[实施方式10]参照图24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微波炉用包装袋,图24A是前视图,图24B是图24A的XXIVB-XXIVB线的截面图,图24C是图24A的XXIVC-XXIVC线的截面图。如图24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微波炉用包装袋(以下称为包装袋)210包括如下有底的袋体,即,将大致细长矩形的一片塑料薄膜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折回叠合,使宽度方向的两端边一致,分别接合(热熔接密封)这些两侧边部,使剩下的边开口而作为袋口 ;该袋体在开口部附近,从袋口向底部,依序分别设置着袋口密封部211c、气体释放部212L及漏液阻止部214。即,该包装袋210包括袋体,且由塑料薄膜制作,该袋体包括底部210a,具有特定宽度及长度,可扩大至相对较大的面积;一对对向的薄膜,从该底部的长度方向的两底侧缘向上方延伸设置特定长度;表背面薄膜210b、210c,分别为表背面;侧边热密封部211a、211b,以特定的宽度W1热熔接密封这些表背面薄膜210b、210c的两侧边缘部;袋口密封部211c,使上端开口而设为袋口,在收纳被包装物后,以宽度W2热熔接密封;气体释放部212L,邻接于该袋口密封部211c,在内压上升至特定等级以上时,将上升的内压放到外部;及漏液阻止部214,进一步邻接于气体释放部,阻止被包装物中所含的液体成分漏出;且在内部形成收纳被包装物的大小的空间S。该包装袋210是宽度为W且长度为L的矩形的袋体。而且,气体释放部212L包括多条狭槽212,跨过袋口密封部211c及漏液阻止部214而形成这些狭槽212。漏液阻止部214设置在邻接于袋口密封部211c的位置。如果在该位置上有漏液阻止部214,那么在使袋体自立的状态下,漏液阻止部214处于较高的位置,所以不会使袋体的内部容积减少,并且不易泡在汁液中,随着袋体内的内压上升,而迅速地得到剥离。当然,即便将袋体横向倒置,也不会漏液。另外,袋体是利用一片塑料薄膜制袋,但是也可使用不同的多片薄膜制作。而且,优选在侧边热密封部211a、211b的至少一侧边设置缺口(notch)213。该塑料薄膜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胺(PA)、使表面侧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使背面侧为聚乙烯(PE)的积层薄膜、使表面侧为聚酰胺(PA)且使背面侧为聚乙烯(PE)的积层薄膜、及聚乙烯(PE)与聚丙烯(PP) 的积层薄膜等。该聚丙烯可为延伸者(OPP)、无延伸者(CPP)的任一者。壁厚总计为15 100 μ m0底部210a在向内侧折叠且在内部空间S内收纳着被包装物时,形成为该折叠部分经扩大的形状,例如角形袋(折叠底部210a'),而成为能利用该袋底部自立的所谓自立袋(standing pouch)。表背面薄膜210b、210c还成为塑料薄膜的表背面210bl、210cl与210b2、210c2。另外,虽然将薄膜210b、210c作为表背面薄膜,但是在使用包装袋时,可将任一薄膜作为表背面。而且,表背面薄膜210b、210c中的任一薄膜在权利要求书中表现成第I或第2塑料薄膜。如图24所示,包装袋210是以特定宽度W1利用热熔接来接合外周侧缘及袋口,形成侧边热密封部21 la、21 Ib及袋口密封部211c,但是这些侧边热密封部21 la、21 Ib及袋口密封部211c的接合强度、所谓密封强度是以高于漏液阻止部214的密封强度热熔接密封。该热熔接密封条件是其熔接温度为相对较高的例如120°C、其时间为例如几秒钟且施加特定的压力而进行。如果在所述条件下热熔接密封侧边热密封部211a、211b及袋口密封部211c,那么接合变得坚固,即便被包装物是较重的物品,或者即便受到搬运等冲击,也不会从这些密封部剥离。其结果,没有侧边热密封部211a、211b及袋口密封部211c剥离而内容物跑出去的情况。参照图24 图26对漏液阻止部214进行说明。另外,图25是表示图24的包装袋的漏液阻止部分,图25A是漏液阻止部的前视图,图25B是漏液阻止部的接合度的图表,图25C 图25G是图25A的漏液阻止部的变形例的前视图,图26是说明图24的包装袋的漏液阻止部的作用的截面图。如图24A、图25A所示,漏液阻止部214是由如下热熔接密封带形成,S卩,形成为特定宽度、例如几毫米至几十毫米左右的带状,且连接两侧边热密封部211a、211b间。如上所述,该热熔接密封带的密封强度是比侧边热密封部21 la、21 Ib及袋口密封部211c弱的热熔接密封。该弱热熔接密封带是使其熔接温度低于侧边热密封部211a、211b及袋口密封部211c的熔接温度120°C,例如为100 110°C,使时间为例如O. 3 O. 5秒,且施加特定的压力而进行。该热熔接条件是低于侧边热密封部211a、211b及袋口密封部211c的熔接温度且时间也变得较短。根据该密封方法,不将特别的薄膜、例如设置着易剥离层的积层薄膜等用于薄膜原材料,而通过熔接温度或像下述那样调节挤压力,便可简单地实现具有特定功能的密封。如果使该漏液阻止部214的密封强度弱于侧边热密封部21 la、21 Ib及袋口密封部211c而进行密封,那么在被包装物的装袋状态下可阻止漏液,另一方面,如果内压超过特定等级,那么可简单地剥离,从气体释放部释放超过特定等级的气体,所以可防止裂开或破裂
坐寸ο构成该漏液阻止部214的弱热熔接密封带是使整体的密封强度大致均匀,但是也 可局部地改变密封强度。例如,优选使接近气体释放部212L的一侧增强,随着离开该气体释放部而减弱。即,如图25B所示,使密封强度接近气体释放部212L的一侧b增强,随着离开该气体释放部而减弱,离气体释放部最远的一侧a最弱。如果以这种方式改变密封强度,那么当袋体内的压力上升时,随着该上升而从袋体的内部侧a先开始剥离,该剥离现象顺利地波及转移至气体释放部212L侧b而实现剥离。其结果,在搬运、保管时等阻止漏液,而且在加热烹调时,如果从被包装物中产生的水蒸气压超过特定等级,那么会更简单地剥离,从气体释放部释放该内压,所以可防止裂开或破裂等。该密封强度的调节是使用在所述热熔接密封条件下所受的压力的调节,例如在气体释放部212L侧为较强的挤压力,随着离开该气体释放部而减弱该挤压力的形状的热熔接密封杆而进行。该热熔接密封杆是使用其挤压面倾斜成特定角度者、或形成为阶梯状者等。另外,该接合也可不是热熔接密封,而是其他接合方法,例如黏贴等。参照图26对该漏液阻止部的作用进行说明。该包装袋210在非加热烹调前,几乎不从未图示的被包装物中产生水蒸气,即便有也极少,所以漏液阻止部214保持接合状态(参照图26A)。如果加热烹调开始,且从被包装物中产生水蒸气,那么袋内的压力上升,袋体凸起(参照图26B)。在该状态下,袋内的压力较低,不至于使漏液阻止部214剥离。如果受到加热而袋内压力超过特定等级,那么漏液阻止部214的热熔接部位开始剥离。此时,如果使漏液阻止部214的密封强度像图25B那样使接近气体释放部212L的一侧b增强,随着离开该气体释放部212L而减弱,使离气体释放部最远的一侧a最弱,那么如图26C所示,袋体内侧、即离气体释放部212L最远的一侧a跟随袋内压力的上升,很快地开始剥离,进一步随着袋内压力的上升,该剥离速度得到加速而实现剥离(参照图26D)。如果袋内压力进一步上升,那么漏液阻止部214的热熔接部位便完全剥离。其结果,内部上升的水蒸气(气体)从气体释放部释放至外部(参照图26E)。在该气体释放时,由于坚固地密封着袋口密封部,所以该密封部不会开口,只有压力上升的水蒸气从气体释放部喷出。构成漏液阻止部214的弱热熔接密封带的热熔接图形是由像图25A所示那样利用将特定的宽度整个面热熔接密封的热熔接图形形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对其热熔接图形进行各种变更。图25C 图25G是表示漏液阻止部的变形例。图25C、图2 及图25F的漏液阻止部214A、214B及214D在图25A的热熔接图形的特定部位设置着特定形状的非熔接部位,即狭槽状、三角形状及大致S字状的非熔接部位。根据这些漏液阻止部214A、214B及214D,狭槽状、三角形状及大致S字状的非熔接部位成为通路,气体容易通过。即,具有这些弱热熔接图形的漏液阻止部在加热烹调时,如果袋内的压力上升,那么上升的气体首先最初通过所述形状的通路,到达气体释放部,内压进一步上升后,接着,通路附近的热熔接部分被剥离,升压的气体到达气体释放部。另外,也可使狭槽状、三角形状及大致S字状的熔接处为接近非熔接的弱的密封,来代替非熔接。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漏液阻止部214、214A 214E称为弱热熔接图形部214、214A 214E。而且,图25E、图25F的弱热熔接图形部214C、214E是使半圆形缺口状的非热熔接部位及热熔接部为波状。对这些漏液阻止部214A 214E的热熔接图形,也可如图25B所示,使密封强度有强有弱。根据具有这些弱热熔接图形的漏液阻止部,可更精细地调节图26的作用。参照图2 图4、图24及图27对气体释放部212L进行说明。另外,图27是表示透气部,是图24的XXVII部分的放大图。如图24所示,气体释放部212L在薄膜面上,由包括单向的透气度高、逆向的透气度低的多条狭槽212的狭槽群形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气体释放部212L称为狭 槽群212L。由于该狭槽群212L形成在表背面薄膜210b、210c中的至少任一薄膜上即可,所以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设置在表薄膜210b部分者进行说明。薄膜使用所述薄膜,但是考虑狭槽形成,薄膜的壁厚为特定壁厚,优选例如15 ΙΟΟμπι的范围。若薄膜的壁厚薄于15 μ m,那么不易形成狭槽,而且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强度的情况。而且,如果薄膜的壁厚超过100 μ m以上,那么加工变得困难。因此,薄膜原材料的壁厚是在所述范围内,按照薄膜树脂的种类、用途等适当选择。狭槽群212L包括在薄膜部分210b上大致等间隔或非等间隔地配设的多条特定长度的狭槽212,这些狭槽为相同构成。如图27所示,该狭槽212包括凹部,该凹部是在薄膜210b的宽度方向上,从一面朝向另一面凹陷特定深度而凸起,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成。即,该凹部是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而底部形成得最薄。再者,狭槽的形状、薄膜基材的制造方法、及狭槽的透气作用与在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内容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以上所说明的包装袋210在袋口的附近分开设置着气体释放部与漏液阻止部,所以可在各部使各自的功能得到发挥。即,在漏液阻止部可阻止袋体的液体漏液到外部,而且在气体释放部当袋体内的压力较低时,不会泡在液体中,而当上升至特定值以上时,可将该上升的内压释放至外部。而且,这些气体释放部与漏液阻止部是前者在接近袋口的地方,后者在气体释放部的后面,且在袋体内侧设置着漏液阻止部,所以可容易地形成气体释放部及漏液阻止部作为具有各自功能的构件。尤其容易形成气体释放部。其结果,该包装袋在搬运或加热时无袋体裂开或破裂,安全性优异,在流通、保管时等也无细菌类从外部侵入至袋内,卫生方面优异,而且可简单且经济地制作,生产性也优异,进一步无汁液等的漏出,可放心地使用。所述包装袋210是使气体释放部与漏液阻止部邻接,即,构成气体释放部212L的多条狭槽跨过袋口密封部211c及漏液阻止部214而形成,也可像包装袋210A那样,在密封袋口的部位与漏液阻止部之间设置特定间隙U,在该间隙处设置所述气体释放部(参照图28)。根据该包装袋210A,可在间隙Ltl间使气体释放。尤其如果将图25所示的弱热熔接图形214A、214B、214D用于漏液阻止部,则会在间隙Ltl间凸起而释放气体,气体的释放变得容易。[实施方式11]参照图29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1的微波炉用包装袋进行说明。另外,图2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1的微波炉用包装袋,图29A是前视图,图29B是图29A的XXIXB-XXIXB线的截面图。本发明实施方式11的微波炉用包装袋210B为了上下地分别形成特定大小的室,而利用分隔密封部隔开实施方式10的包装袋210、210A的袋体的内部。因此,对两者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且省略重复说明,对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叙述。该包装袋210B是利用分隔密封部219隔开包装袋210、210A的袋体的内部、即袋体的底部210a与漏液阻止部214之间,以该分隔密封部为分界线而在上方形成着上方室SI,在下方形成着下方室S2。上下室S1、S2的大小(容积)取决于收纳在各室的被包装物的种类、大小等。例如,在下方室S2放入食材,在上方室SI放入对该食材调味的调味料的情况下,考虑食材的种类及量、以及该食材所需的调味料的量而决定。而且,分隔密封部219 是利用在包装袋210、210A中使用的漏液阻止部214的热熔接图形接合。这些热熔接图形选择在将液体物放入上方室SI的情况下,选择无通路的热熔接图形214、214C、214E(参照图25A、图25E、图25G),而且,在放入固体物的情况下,选择有通路的热熔接图形214A、214B、214D(参照图 25C、图 25D、图 25F)。而且,即便是这些热熔接图形,也是改变密封强度的图形,因此,如果进行间隔密封,那么下方室的内压升高,在特定的等级、例如烹调下方室的食材的时间点,密封被一下子剥离,所以上方室的调味料等不会偏向下方室的食材,而分散落下并混入至大致表面整体。当在下方室S2收纳例如芦笋、马铃薯、毛豆等时,如果在上方室SI放入对这些食材调味的调味料,例如盐等,用微波炉加热,那么可简单、短时间地且盐撒到整体上而做出好吃的烹调。即,对各包装袋微波而简单地做出蒸菜等。尤其通过使分隔密封部219的熔接力低于漏液阻止部214的熔接力,而微波后,内压升高,由此,最初使分隔密封部219剥离,混入食材与调味料,通过在该混入的状态下进一步加热,而内压进一步升高,由此,漏液阻止部214接着剥离,由此,可从气体释放部212L释放内压,所以可更有效地进行烹调。另外,此时的分隔密封部219的熔接力虽然用微波炉加热所产生的内压剥离,优选调整成如果是在输送等中所受的负荷便不剥离。此外,由于袋体底部210a的面积宽广,可立设,所以通过从缺口 213,撕裂,可将袋体用作简易盘子。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的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底部侧的密封强度低,所述气体释放部侧高。[变形例I]参照图30对本发明变形例I的微波炉用包装袋进行说明。另外,图30是本发明变形例I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的前视图。本发明变形例I的微波炉用包装袋210C是形成为将实施方式10及11的包装袋210、210A及210B的袋体的袋口经热熔接密封的部分以跨过气体释放部的方式波状密封。因此,对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且省略重复说明,对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叙述。如图30所示,包装袋210C的袋口密封部210c'经热熔接密封的部分是以成为波状的方式形成且得到密封。通过形成为这种构成,袋口密封部210c'经热熔接的密封部分与气体释放部212L交叉的比率变多,可更有效地释放在袋体内产生的内压。[变形例2]
参照图31对本发明变形例2的微波炉用包装袋进行说明。另外,图31是本发明变形例2的微波炉用包装袋的前视图。本发明变形例2的微波炉用包装袋210D是比两侧边缘经热熔接密封的部分更宽幅地设置着实施方式10、11及变形例I的包装袋210、210A 210C的袋体的袋口经热熔接密封的部分。因此,对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且省略重复说明,对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叙述。如图31所示,包装袋210D的袋口密封部210c"经热熔接密封的部分的宽度
是设置成宽于两侧边热密封部211a、211b经热熔接密封的部分的宽度I。通过设为这种构成,可在袋口密封部210c"设置使用者可空手抓住用微波炉加热的包装袋210D的部分,所以使用者可安全地从微波炉中取出包装袋,并可搬运。而且,通过在该形成得较宽的袋口密封部210c "上形成开孔220,而该使用者可使手指等穿过开孔220进行握持,或使公筷等插入至开孔中,所以可更安全地进行经加热的包装袋的取出或搬运。另外,在图31中使用实施方式10的包装袋210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对于实施方式10的包装袋210A、实施方式11的包装袋210B及变形例I的包装袋210C也可同样。·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气性薄膜,在特定壁厚的塑料薄膜基材上设置着供气体透过的透气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部包括未贯穿的凹部,该未贯穿的凹部是从所述塑料薄膜基材的一面朝向另一面使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成,所述凹部是使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且将底部形成得最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为截面形状呈U字或V字状的狭槽或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包括凹孔,且形成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包括狭槽,且由将多条隔开特定间隔配设而成的非连续狭槽群或一条连续狭槽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连续狭槽群的多条狭槽分别在平面视图中呈直线、弯曲、折曲中的任一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连续狭槽群的多条狭槽分别隔开特定间隔配设成直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连续狭槽群的多条狭槽是各自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直线的延伸方向以特定角度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料薄膜基材为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缩醛中的至少一层薄膜,且其壁厚为15 100 μ m,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壁厚为2 70 μ 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料薄膜基材是一层薄膜,且在所述塑料薄膜基材的表面或背面上层压其他塑料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其是用来密闭容器开口部。
11.一种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该透气性薄膜是在特定壁厚的塑料薄膜上形成供气体透过的透气部,该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部由凹部形成,该凹部是使所述塑料薄膜基材为超过该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小于熔点的温度后,从该薄膜的一面朝向另一面挤压延伸,凹陷特定深度,并使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薄,使底部最薄,并使所述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塑料薄膜基材上形成所述凹部后,将其他塑料薄膜层压在所述塑料薄膜基材的表背任一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塑料薄膜在设置着特定形状的凸起的一旋转辊与未形成所述特定形状的凸起的另一旋转辊之间行进,而形成所述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着所述特定形状的凸起的一旋转辊的硬度采用比所述另一旋转辊低的硬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气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缩醛中的至少一层薄膜作为所述塑料薄膜基材,且使所述薄膜的壁厚为15 100 μ m,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壁厚为2 70 μ m。
16.一种包装袋,其特征在于由使用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气性薄膜形成的一端开口的袋体所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包括对接贴合两端边部的背密封部、及与该背密封部正交的端边部的一开口经密封的端密封部, 在所述背密封部上形成有撕裂部,该撕裂部是在与所述背密封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所述背密封部的端部局部地切开, 在所述背密封部所处的面上包括开封切割线,以离开所述背密封部且与所述背密封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及引导切割线,从所述开封切割线朝向所述背密封部的所述撕裂部而形成; 所述开封切割线及所述引导切割线是由所述透气性薄膜的所述凹部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撕裂部相互隔开地形成在多个部位,所述开封切割线形成在所述背密封部的两侦牝所述引导切割线从各个所述开封切割线朝向所述多个部位的所述撕裂部,分别形成在多个部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切割线分割成多条较短的第I引导切割线,从所述开封切割线以特定间隔延伸;及比所述第I引导切割线长的第2引导切割线,与所述第I引导切割线相隔特定距离,以与所述第I引导切割线不同的间隔朝向所述背密封部侧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是使用在一面上隔着中间层从两端缘相隔特定距离积层外侧片材所成的包装薄膜材料,利用端密封部将使所述包装薄膜材料从所述外侧薄膜部分折曲而对接贴合两端缘部所成的背密封部及形成在与该背密封部正交的端边部的开口密封, 所述背密封部位于袋体的中央部或比该中央部更靠两端中的任一端部,在该背密封部的至少一端部附近,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撕裂部,在所述中间层上延伸设置有从所述外侧薄膜端缘边朝向所述背密封部的所述撕裂部进行开封的引导切割线,且所述引导切割线是由所述透气性薄膜的所述凹部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体在所述外侧薄膜端缘边形成开封切割线, 所述开封切割线是由所述透气性薄膜的所述凹部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撕裂部是相互隔开地形成在多个部位,且从所述外侧薄膜端缘边或所述开封切割线向所述背密封部的所述多个撕裂部,以与所述撕裂部的间隔大致相同的间隔大致平行延伸地形成有多条所述引导切割线。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切割线分割成多条较短的第I引导切割线,从所述开封切割线以特定间隔延伸及较长的第2引导切割线,与所述第I引导切割线相隔特定距离,以与所述间隔不同的间隔向所述背密封部侧延伸;且所述两切割线由仅所述塑料薄膜的壁厚方向的一部分被切割的未贯穿槽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是将经叠合的至少其中之一由透气性薄膜形成的一对第I、第2塑料薄膜制成彼此底部及连接在该底部的两侧边缘密封且剩下的与所述底部对向的一端开口的袋口,且在所述袋口形成有在装入被包装物后进行密封的袋口密封部, 在所述袋口的附近,从该袋口朝向所述底部依序设置有气体释放部,在该袋体的内压上升至特定值以上时,在所述袋口密封的状态下将该上升的内压释放至外部;及漏液阻止部,阻止来自被包装物的液体漏出至所述气体释放部;· 所述气体释放部是由所述透气性薄膜的所述凹部形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释放部是跨过密封所述袋口的部位与所述漏液阻止部之间而设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袋口密封部与所述漏液阻止部之间设置有特定间隙,且在所述间隙处设置有所述气体释放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液阻止部包括遍及所述两侧边缘间,将所述一对透气性薄膜以特定宽度且以弱密封强度热熔接成的弱热熔接密封带,且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的密封强度弱于所述两侧边缘及袋口的热熔接密封强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设置有至少一处横截所述宽度或缩小该宽度的非熔接或者接近该非熔接的弱熔接部位。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是密封强度为所述袋体的底部侧低而所述气体释放部侧高。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释放部包括连续或不连续的狭槽,且所述狭槽是从所述薄膜的内壁面朝向外侧表面凹入,顶部向外侧较薄地凸出。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在所述漏液阻止部与所述底部之间设置有将被包装物分开收纳的分隔部,且所述分隔部包括遍及所述两侧边缘间,将所述一对透气性薄膜以特定的宽度热熔接成的弱热熔接密封带,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的密封强度弱于所述两侧边缘及袋口的热熔接密封强度。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设置有至少一处横截所述宽度或缩小该宽度的非熔接或者接近该非熔接的弱熔接部位。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热熔接密封带是所述袋体的底部侧的密封强度低而所述气体释放部侧高。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端开口的袋体是在所述分隔部的所述底部侧,在所述两侧边的至少一边上形成有缺口。
3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为如下构造,即,在未存放被包装物时折叠,而在存放有被包装物时面积扩大至可自立的大小。
3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口密封部是以横跨所述气体释放部的方式波状密封。
3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口密封部设置为宽于所述两侧边缘经热熔接密封的部分。
38.根据权利要求24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袋口密封部形成有至少I个开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气性能提高、用途广泛、尤其可用作适合包装各种各样物品等的包装薄膜的透气性薄膜。本发明是在特定壁厚的塑料薄膜基材上设置着供气体透过的透气部的透气性薄膜(1),且该透气部(3L)包括凹部(3),该凹部(3)是从所述塑料薄膜基材(2)的一面朝向另一面凹陷特定深度而凸起,并使底部从另一表面向外侧凸出而成,该凹部(3)是使壁厚从上方的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变成薄壁,且将底部形成得最薄。
文档编号B32B27/00GK102883970SQ2011800232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3日
发明者山本正和, 福山克义 申请人:福冈丸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