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防水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86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菌防水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菌和防水功能的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对面料功能的研究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人每天都会穿着各种面料的衣服在不同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不自觉间就会接触到各种细菌,长期累积富集,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此外,在潮湿环境下更容易滋生细 菌,助长其生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防水又抗菌功能的布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抗菌防水布,既具有防水的功能,同时拥有良好的抗菌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菌防水布,包括底布层,所述底布层包括经纱和纬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贴层和防水层,所述粘贴层为中间层,所述底布层和防水层分别位于所述粘贴层的两侧,所述经纱和纬纱均由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防水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前述的一种抗菌防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为热熔胶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抗菌防水布,包括底布层、粘贴层和防水层,底布层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和纬纱均由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使得底布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同时通过粘贴层将底布层和防水层连接起来,使该面料又具有防水的功能。


图1为本发明的抗菌防水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底布层;11 :经纱;12 :纟韦纱;2 :粘贴层;3 :防水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抗菌防水布,包括底布层1、粘贴层2和防水层3,粘贴层2为中间层,粘贴层2为热熔胶层,底布层I和防水层3分别位于粘贴层2的两侧,通过粘贴层2连接起来,底布层I包括经纱11和纬纱12,经纱11和纬纱12均由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经纱11和纬纱12中麻纤维通常所占比例为55%-70%,竹炭纤维所占比例为30%-45%,由于麻纤维和竹炭纤维均具有优良的抗菌抑菌功效,因此该面料具有较强的抗菌性,防水层3为聚四氟乙烯薄膜,设置在底布层I的一侧,使该面料同时具有防水的功能。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抗菌防水布,包括底布层、粘贴层和防水层,底布层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和纬纱均由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使得底布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同时通过粘贴层将底布层和防水层连接起来,使该面料又具有防水的功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菌防水布,包括底布层(I ),所述底布层(I)包括经纱(11)和纬纱(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贴层(2)和防水层(3),所述粘贴层(2)为中间层,所述底布层(I)和防水层(3)分别位于所述粘贴层(2)的两侧,所述经纱(11)和纬纱(12)均由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防水层(3)为聚四氟乙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2)为热熔胶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防水布,包括底布层、粘贴层和防水层,粘贴层为中间层,底布层和防水层分别位于粘贴层的两侧,底布层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和纬纱均由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防水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本发明提供的抗菌防水布,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防水层、粘贴层和底布层,底布层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和纬纱均由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使得底布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同时通过粘贴层将底布层和防水层连接起来,使该面料又具有防水的功能。
文档编号B32B27/30GK102991067SQ2012105021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王爱花 申请人:吴江市满江红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