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管制造设备,特别是ー种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包装材料如木材、塑料等将会被淘汰,而纸类包装的地位日益显现。然而,纸类包装有些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纸管的加工上。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10008677. 9),公开了ー种螺旋式方形纸管制造设备,包括 锥齿座、传动链轮、链轮座、被动锥齿轮、固定锥齿轮、方管内摸、齿轮连接板、空心轴、压轮轴传动齿轮、压轮轴主动齿轮、压轮轴、动カ装置;通过动カ装置带动传动链轮进而带动压轮轴径向及轴向旋转,从而完成方形纸管的制造。不难看出,该设备改进目前现有的加工设备,提高其生产效率,但是仍存在些许问题1、生产起始阶段,进纸较为困难;2、只能通过手动的方式调整纸带的所绕角度,不方便;3、成型的纸管形状只能为方形,过于单一 ;4、纸管的成型质量也不太高。鉴于上述情况,亟待出现ー种新型的纸管加工设备,以改变上述情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进纸困难的技术弊病,而提供了ー种新型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同吋,该设备还解决了生产出的纸管形状単一、成型质量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芯棒轴向移动机构、纸带调角排列机构、纸管纵向挤压机构和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本创造设计的芯棒轴向移动机构,该机构可以移动芯棒的左右位置,即启动时可以将芯棒往待加工方向推送,以适应于进纸,达到进纸方便的目的,其结构,包括主轴电机、左端部与该主轴电机连接的第一主轴、丝杆电机、左端部与该丝杆电机连接的丝杆、芯棒座、套设于该芯棒座上的两横向移动座、左端部设置在该芯棒座内的芯棒、设置在机架上的导轨且导轨的方向与芯棒的轴向一致、位于该导轨上且分别与两横向移动座连接的滑块,其中,该第一主轴上设置有的移动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芯棒座上设置有的芯棒座同步轮连接,该丝杆上的螺母与其中一横向移动座连接,另ー横向移动座通过ー连杆与ー滚轮连接,该滚轮位于一与该移动同步轮连接的槽轮内。本创造还提供了另ー种芯棒轴向移动机构的结构,其包括,主轴电机、左端部与该主轴电机连接的第一主轴、丝杆电机、左端部与该丝杆电机连接的丝杆、芯棒座、左端部设置在该芯棒座内的芯棒、套设于该芯棒座上的两横向移动座、用于支承两横向移动座的第ー组光轴且横向移动座可沿着第一组光轴的轴向移动、位于该横向移动座上方的第二组光轴、套设在第二组光轴上的两调节移动座且该调节移动座也可沿着第二组光轴轴向移动;其中,该第一主轴上设置的移动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芯棒座上设置的芯棒座同步轮连接,该丝杆上的螺母与其中一横向移动座连接,该横向移动座又通过调节螺丝与一调节移动座连接;另一横向移动座通过ー连杆与ー滚轮连接,该滚轮位于一与该移动同步轮连接的槽轮内,该横向移动座也通过调节螺丝与另ー调节移动座连接。为了能达到更好地进纸效果,光是移动芯棒的左右位置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绕纸角度作出调节,所以本创造又设计了纸带调角排列机构,方便工作人员改变进纸角度,避免出现问题。其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调角电机、下端部与该调角电机连接的旋转轴、套设于旋转轴外的轴座、与该旋转轴上端部连接的旋转座、设置在该旋转座上的前后两块纸带排列板,该两块纸带排列板上排列有复数个纸带槽,位于纸带排列板内的纸带从各个纸带槽穿出并缠绕在所述芯棒上,形成纸管。优选地,所述纸带槽的两端分别设有导轮,该导轮位于纸带槽内并可沿着纸带槽滑动,该导轮用于确定纸带的位置,同时也能防止纸带在通过纸带槽时被割断。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设备的使用性能,本创造设计了所述纸管纵向挤压机构,其包 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芯棒周侧的多根压辊且压辊的轴线与芯棒的轴线相平行,压辊与所述纸管相压靠,这样,通过压辊挤压后,可以保证纸管平整无棱角。具体地说,其挤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两与芯棒垂直的立板,两立板上绕所述芯棒的周向均勻分布有多对压棍组,该压棍组包括一对伸缩杆座、一对小丝杆座和一对弹簧座,该伸缩杆座内设有一可沿伸缩杆座内孔轴线方向伸縮的伸缩杆,该伸縮杆于靠近压辊那端与另ー立板上对应的伸缩杆那端之间连有一压辊,该压辊与所述纸管相压靠;该小丝杆座与一小丝杆的一端穿接,该小丝杆的另一端与该弹簧座螺纹连接,该弹簧座和压辊端部之间置有一弹簧且该弹簧套设于伸缩杆上。所述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包括多组从左到右排列的压轮机构,每组压轮机构由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芯棒外围的多个压轮组成,各个压轮的工作面都与所述纸管相压靠且各个压轮的工作面包围成一封闭形或近似封闭形。进ー步指出,该导出机构还包括有位于压轮机构两侧的左、右轴盘、设置在机架上用干支承左、右轴盘的左、右支架轴座、连接所述左、右轴盘的多根横梁、设置在横梁同一面上的多条左右依次排列的升降导轨、位于升降导轨上的升降拖板、固定在升降拖板上的压轮座、穿设于压轮座的压轮轴,所述压轮固设在该压轮轴的一端,位于同一面相邻压轮轴的另一端彼此通过小同步带传动连接。还有另ー种设计结构,该导出机构还包括有位于压轮机构两侧的左、右轴盘、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支承左、右轴盘的左、右支架轴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轴盘的盘面上的多条升降导轨且升降导轨沿盘面中心环形阵列排布、两端部都设置有横梁升降拖板的横梁,该横梁通过横梁升降拖板与左、右轴盘的升降导轨对应连接,该横梁上设有压轮座,该压轮座内穿设有ー压轮轴,所述压轮固设在该压轮轴的一端,位于同一面相邻压轮轴的另一端彼此通过小同步带传动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套设于右轴盘上的右轴盘同步轮、与所述第一主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的第二主轴、与右轴盘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的并设置在第二主轴的右端部的第二主轴同步轮、被套设于左轴盘内的大锥齿轮轴、设置在大锥齿轮轴输入端的大锥齿轮轴同步轮、该大锥齿轮轴同步轮通过大锥齿轮轴同步带连接的导出电机,该大锥齿轮轴输出端通过齿轮系带动压轮轴旋转。[0015]优选地,位于最右边的压轮机构中的压轮全为平压轮,其他几组的压轮机构中的压轮全为凹凸压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芯棒轴向移动机构,实现芯棒轴向的左右移动,从而巧妙地解决了纸管生产起始阶段进纸困难问题。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纸管纵向挤压机构,通过压辊的纵向挤压,从而有效地对纸管棱角进行挤压,使纸管更平整。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每组压轮的轴线在纸管的同一截面上,形成对纸管的同时全包围挤压,克服了非全包围挤压对非挤压面造成松解的缺陷。4.本实用新型对压轮采用半轴设计,从而大大方便压轮的调换。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个动カ源可方便实现传动比和纸带角度的自动调整,从而能在一定范围不同规格的异形纸管用ー种宽度的纸带生产,有利于节约材料。6.本实用新型只要改变压轮工作面的形状和芯棒截面形状,即可生产各种异形纸管,简单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F向的示意图。图4、5、6是图I中H向的示意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F向的示意图。图9是图7中H向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请參见图1,所示了ー种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包括机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5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芯棒轴向移动机构I、纸带调角排列机构2、纸管纵向挤压机构3和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4。芯棒轴向移动机构1,如图I所示,两块立于机架5上的大墙板11、主轴电机110、左端部与该主轴电机110连接的第一主轴111、丝杆电机17、左端部与该丝杆电机17连接的丝杆18、芯棒座16、左端部设置在该芯棒座16内的芯棒118、套设于该芯棒座16上的两横向移动座13、用于支承两横向移动座13的第一组光轴12且横向移动座13可沿着第一组光轴12的轴向移动、位于该横向移动座13上方的第二组光轴123、套设在第二组光轴123上的两调节移动座15且该调节移动座15也可沿着第二组光轴123轴向移动;其中,该第一主轴111上设置的移动同步轮112通过第一同步带116与芯棒座16上设置的芯棒座同步轮117连接,该丝杆18上的螺母19与其中一横向移动座13连接,该横向移动座13又通过调节螺丝14与ー调节移动座15连接;另一横向移动座13通过ー连杆115与ー滚轮114连接,该滚轮114位于一与该移动同步轮112连接的槽轮113内,该横向移动座13也通过调节螺丝14与另ー调节移动座15连接。其中,大墙板11起支架作用,在大墙板之间,从下而上依次是主轴111、丝杆18、第一组光轴12、第二组光轴123。其中,第一组光轴12和第二组光轴123都起导轨作用,横向移动座13可沿着第一组光轴121的轴向来回移动,该调节移动座15也可沿着第二组光轴123轴向来回移动。其中,横向移动座13用来固定安装芯棒座16,芯棒座16用来安装芯棒118和芯棒座同步轮117。其中,槽轮113固定于移动同步轮112的侧面,并一起套设于第一主轴111上。 其中,连杆115 —端固定于横向移动座13,另一端装有滚轮114,滚轮114含在槽轮113的凹槽内。其中,调节螺丝14 一端连接在调节移动座15上,另一端连接在横向移动座13上,用于纠正由于轴承间隙造成芯棒118的自由端下垂。本机构的工作过程为当导出电机开启的同时,主轴电机110和丝杆电机17得到同步开启的命令而自动开启。其中,丝杆电机17带动丝杆18旋转使与其啮合的螺母19作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与螺母19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横向移动座13、芯棒座16、芯棒118、芯棒座同步轮117、移动同步轮112、槽轮113、第一同步带116、连杆115、滚轮114、调节螺丝14、调整调节座15作同步同向移动。其中主轴电机110带动第一主轴111旋转,也使套设于第ー主轴111上的移动同步轮112、槽轮113旋转,并通过第一同步带116带动芯棒座同步轮117、芯棒座16和芯棒118旋转。纸带调角排列机构2,如图I所示,所述纸带调角排列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5上的调角电机21、轴座22、下端部与该调角电机连接的旋转轴23、套设于旋转轴外的轴座22、与该旋转轴23上端部连接的旋转座24、设置在该旋转座上的前后两块纸带排列板25(附图中只显示其中ー块排列板),该两块纸带排列板上排列有复数个纸带槽26,位于纸带排列板25内的纸带28从各个纸带槽26穿出并缠绕在所述芯棒118上,形成纸管。所述纸带槽26的两端分别设有导轮27,该导轮27位于纸带槽26内并可沿着纸带槽26滑动。其中,前后两块纸带排列板25使纸带28穿过纸带槽26按要求有序错开排列并固定纸带28与芯棒118的夹角,导轮27安装在纸带槽26上,移动导轮27在纸带槽26上的位置确定纸带28排列位置,同时防止纸带28在通过纸带槽26时被割断。本机构的工作过程为当导出电机开启时,调角电机21得到同步开启的命令而自动开启,井根据有关參数旋至相应角度后自锁(调角电机21有自锁功能)。纸管纵向挤压机构3,如图I所示,包括设置在机架5上的两与芯棒垂直的立板31,该立板31上绕所述芯棒118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对压辊组,该压辊组包括ー对伸缩杆座32、ー对小丝杆座34和一对弹簧座36,该伸缩杆座32内设有一可沿伸缩杆座32内孔轴线方向伸縮的伸缩杆33,该伸缩杆33于靠近压辊38那端与另ー立板上对应的伸缩杆33那端之间连有ー压辊38,该压辊38与所述纸管相压靠;该小丝杆座34与一小丝杆35的一端穿接,该小丝杆35的另一端与该弹簧座36螺纹连接,该弹簧座36和压辊38端部之间置有ー弹簧37且该弹簧37套设于伸缩杆33上。[0045]其中,两平行立板31起支架的作用,安装在机架5上,上面安装了伸缩杆座32、小丝杆座34和弹簧座36,该弹簧座穿过立板31上的长槽(图中未示)并可沿该长槽滑动。其中,伸缩杆座32对伸缩杆33起伸缩导向作用。其中,弹簧座36的内螺纹与小丝杆35螺纹啮合,小丝杆35无螺纹端穿过小丝杆座34,对其轴向和径向定位。本机构的工作过程为当纸管和芯棒118进入压辊38下时,在弹簧37的作用下对缠绕在芯棒118上的纸管进行纵向挤压,由于生产的是异形纸管,纸管旋转时,纸管外缘与芯棒轴芯的距离始終在发生变化。在伸缩杆33和弹簧37的共同配合下,使压辊38始终压紧纸管。通过旋转小丝杆35,使弹簧座36沿着立板长槽移位,从而实现生产不同规格纸管时压辊38对纸管的压カ保持基本一致,确保了纸管的密度。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4,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由左支架轴座41、右支架轴座42、大锥齿轮轴45、大锥齿轮轴同步轮44、大锥齿轮47、左轴盘46、右轴盘426、正转小轴413、反转小轴411、过桥小轴410、小锥齿轮412、正转直齿轮414、反转直齿轮415、单轴轴座49、双轴轴座48、齿轮箱418、定位套416、第二主轴同步轮428、右轴盘同步轮427、第二同步带429、大锥齿轮轴同步带43、小同步轮417、小同步带423、压轮轴422、压轮座421、凹凸压轮424、平压轮425、升降拖板420、横梁419、联轴器431、升降导轨434组成。其中,左支架轴座41安装在机架5上,上面安装了大锥齿轮轴45和左轴盘46,两者有各自动カ源带动旋转。 其中,大锥齿轮轴45为空心轴,输入端安装了大锥齿轮轴同步轮44通过大锥齿轮同步带43接受导出电机(图中未示)动カ;输出端安装了大锥齿轮47与多个小锥齿轮412啮合,传递导出电机动力,并改变旋转动力的轴向;芯棒118和纸管穿过其中。其中,左轴盘46的盘面上安装了多个单轴轴座49和多个双轴轴座48,其中单轴轴座49中的正转小轴413输入端安装了小锥齿轮412与大锥齿轮47啮合,输出端安装了小同步轮417,双轴轴座48中的过桥小轴410输入端安装了小锥齿轮412与大锥齿轮47啮合,输出端安装了一个正转直齿轮414、在反转小轴411的输入端装了一个反转直齿轮415与过桥小轴410上的正转直齿轮414啮合、使两小轴转向相反,输出端安装了ー个小同步轮417。其中,齿轮箱418固定在左轴盘46上、齿轮箱46与单轴轴座49和双轴轴座48之间安装了一定位套416,确保大小锥齿轮啮合间隙合理。其中,右支架轴座42按装在机架5上,上面安装了右轴盘426和第二主轴430,在第二主轴430输出安装了第二主轴同步轮428,在右轴盘426的输入端上安装了右轴盘同步轮427,由第二主轴同步轮428通过第二同步带429输入动力。其中,第二主轴430与第一主轴111通过联轴器相联获得同一动カ源。其中,多根横梁41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轴盘46和右轴盘426的盘面上,在这些横梁419的多处同一截面位置上设有升降导轨434并都装上了升降拖板420,用来在生产不同规格纸管时调节压轮与芯棒轴芯的距离。其中,压轮座421安装在升降拖板420上,压轮座421中的压轮轴422的输入端安装了一至两个小同步轮417,一个为输入、另ー个为输出。压轮轴422的输出端安装了压轮(前几组为凹凸压轮424,最后ー组为平压轮425。)如图4、5、6,选择不同种类的压轮或按照不同方式安装压轮机构,可以得到诸如方形、多边形、椭圆形的纸管,使纸管的形状丰富、多样。本机构的工作过程为由导出电机把动カ通过大锥齿轮轴同步带43和大锥齿轮轴同步轮44传递给大维齿轮轴45,由大维齿轮47与小维齿轮412的啮合,把动カ传递给正转小轴413、反转小轴411上的小同步轮417,再由小同步轮417,通过小同步带423,把动カ一级ー级地接力传递给各组压轮,从而实现了对纸管全包围挤压和连续导出。使用时,本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I、根据本次生产纸管的规格要求(尺寸、形状或其他),选择并安装好芯棒118、凹凸压轮424及平压轮425。2、把本次生产用的纸带28和芯棒118的相关參数输入控制器。3、开启导出电机、调至最低速,待纸管排列板25度自动调整后,关闭导出电机。4、分别把底纸带、涂胶纸带、面纸带,依次逐条穿过纸带排列板25上的纸带槽26,用胶带捆扎在芯棒118上。5、再次开启导出电机,丝杆电机17和主轴电机110得到同步开户命令而自动开启开始工作,芯棒118 —边旋转将纸带28缠绕其上,一边向输出方向推迸,当芯棒118连带纸管进入压棍38下面时,压棍38在弹簧37的作用下对纸管作纵向挤压,使各层纸带28之间粘合紧密。6、当芯棒118连带纸管进入压轮区时,同一截面上的压轮对纸管全包围作横向挤压,使各纸带之间粘合进ー步紧密。当芯棒118连带纸管推进到平压轮425区吋,即停止推迸。这时,凹凸压轮424在挤压纸管的同时把纸管从芯棒118上连续导出。最后ー组平压轮425,把凹凸压轮424在纸管表面造成的压痕进行压平,至此制管过程完成。7、至于纸带上胶和纸管截断与生产圆管雷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2 本设备依据实施例1,对芯棒轴向移动机构进行改进,其他诸如纸带调角排列机构、纸管纵向挤压机构和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保持不变,如图7所示。本芯棒轴向移动机构取消光轴改为导轨121和滑块122,导轨121安装在机架5上,滑块122套设在导轨121上,两横向移动座13安装在滑块122上,支架119安装在机架5上,上面安装了丝杆电机17、丝杆18、主轴电机110和第一主轴111,其余同实施例I。实施例3 本设备依据实施例1,对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进行改进,其他诸如芯棒轴向移动机构、纸带调角排列机构、纸管纵向挤压机构保持不变。本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如图7、图8、图9所示,是把实施例I中的左轴盘46和右轴盘426,原安装横梁419的位置设置升降导轨433,在横梁419的两端设置横梁升降拖板432,横梁419上不再设置升降导轨434和安装升降拖板420,把压轮座421直接安装在横梁419上,这样随着横梁419的升降,安装在横梁419上的压轮也一起升降。避免第一种实现形式中压轮要逐个升降的麻烦。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芯棒轴向移动机构,实现芯棒轴向的左右移动,从而巧妙地解决了纸管生产起始阶段进纸困难问题。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纸管纵向挤压机构,通过压辊的纵向挤压,从而有效地对纸管棱角进行挤压,使纸管更平整。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每组压轮在纸管的同一截面上,形成对纸管的同时全包围挤压,克服了非全包围挤压对非挤压面造成松解的缺陷。4.本实用新型对压轮采用半轴设计,从而大大方便压轮的调换。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个动カ源可方便实现传动比和纸带角度的自动调整,从而能在一定范围不同规格的异形纸管用ー种宽度的纸带生产,有利于节约材料。6.本实用新型只要改变压轮工作面的形状和芯棒截面形状,即可生产各种异形纸管,简单方便。
权利要求1.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芯棒轴向移动机构、纸带调角排列机构、纸管纵向挤压机构和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轴向移动机构包括主轴电机、左端部与该主轴电机连接的第一主轴、丝杆电机、左端部与该丝杆电机连接的丝杆、芯棒座、套设于该芯棒座上的两横向移动座、左端部设置在该芯棒座内的芯棒、设置在机架上的导轨且导轨的方向与芯棒的轴向一致、位于该导轨上且分别与两横向移动座连接的滑块,其中,该第一主轴上设置有的移动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芯棒座上设置有的芯棒座同步轮连接,该丝杆上的螺母与其中一横向移动座连接,另ー横向移动座通过ー连杆与ー滚轮连接,该滚轮位于一与该移动同步轮连接的槽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轴向移动机构包括主轴电机、左端部与该主轴电机连接的第一主轴、丝杆电机、左端部与该丝杆电机连接的丝杆、芯棒座、左端部设置在该芯棒座内的芯棒、套设于该芯棒座上的两横向移动座、用于支承两横向移动座的第一组光轴且横向移动座可沿着第一组光轴的轴向移动、位于该横向移动座上方的第二组光轴、套设在第二组光轴上的两调节移动座且该调节移动座也可沿着第二组光轴轴向移动;其中,该第一主轴上设置的移动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芯棒座上设置的芯棒座同步轮连接,该丝杆上的螺母与其中一横向移动座连接,该横向移动座又通过调节螺丝与一调节移动座连接;另ー横向移动座通过ー连杆与ー滚轮连接,该滚轮位于一与该移动同步轮连接的槽轮内,该横向移动座也通过调节螺丝与另ー调节移动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带调角排列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调角电机、下端部与该调角电机连接的旋转轴、套设于旋转轴外的轴座、与该旋转轴上端部连接的旋转座、设置在该旋转座上的前后两块纸带排列板,该两块纸带排列板上排列有复数个纸带槽,位于纸带排列板内的纸带从各个纸带槽穿出并缠绕在所述芯棒上,形成纸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带槽的两端分别设有导轮,该导轮位于纸带槽内并可沿着纸带槽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管纵向挤压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芯棒周侧的多根压辊且压辊的轴线与芯棒的轴线相平行,压辊与所述纸管相压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两与芯棒垂直的立板,两立板上绕所述芯棒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对压辊组,该压棍组包括ー对伸缩杆座、一对小丝杆座和一对弹簧座,该伸缩杆座内设有一可沿伸缩杆座内孔轴线方向伸縮的伸缩杆,该伸縮杆于靠近压辊那端与另ー立板上对应的伸缩杆那端之间连有ー压辊,该压辊与所述纸管相压靠;该小丝杆座与一小丝杆的一端穿接,该小丝杆的另一端与该弹簧座螺纹连接,该弹簧座和压辊端部之间置有一弹簧且该弹簧套设于伸縮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包括多组从左到右排列的压轮机构,每组压轮机构由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芯棒外围的多个压轮组成,各个压轮的工作面都与所述纸管相压靠且各个压轮的工作面包围成一封闭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出机构还包括有位于压轮机构两侧的左、右轴盘、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支承左、右轴盘的左、右支架轴座、连接所述左、右轴盘的多根横梁、设置在横梁同一面上的多条左右依次排列的升降导轨、位于升降导轨上的升降拖板、固定在升降拖板上的压轮座、穿设于压轮座的压轮轴,所述压轮固设在该压轮轴的一端,位于同一面相邻压轮轴的另一端彼此通过小同步带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出机构还包括有位于压轮机构两侧的左、右轴盘、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支承左、右轴盘的左、右支架轴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轴盘的盘面上的多条升降导轨且多条升降导轨沿盘面中心环形阵列排布、两端部都设置有横梁升降拖板的横梁,该横梁通过横梁升降拖板与左、右轴盘的升降导轨对应连接,该横梁上设有压轮座,该压轮座内穿设有ー压轮轴,所述压轮固设在该压轮轴的一端,位于同一面相邻压轮轴的另一端彼此通过小同步带传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右轴盘上的右轴盘同步轮、左端部与所述第一主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的第二主轴、与右轴盘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的并设置在第二主轴的右端部的第二主轴同步轮、被套设于左轴盘内的大锥齿轮轴、设置在大锥齿轮轴输入端的大锥齿轮轴同步轮、该大锥齿轮轴同步轮通过大锥轮轴同步带连接的导出电机,该大锥齿轮轴输出端通过齿轮系带动压轮轴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右边的压轮机构中的压轮全为平压轮,其他几组的压轮机构中的压轮全为凹凸压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设计全自动螺旋式异形纸管制造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芯棒轴向移动机构、纸带调角排列机构、纸管纵向挤压机构和纸管横向挤压并连续导出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成品质量好,彻底解决了生产起始阶段进纸难、进纸角度不易调节等弊病。
文档编号B31C3/00GK202623375SQ20122018251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王仁泉 申请人:王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