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380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属于纺织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品可以分为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工业用品三大类。

在纺织工厂内,纺纱或者织布过程中,会有飞纱、绒毛等被吸附于纺织机械的零部件上,如轴、轴承等上,影响此类零部件的正常运作,所以要对这些飞纱、绒毛等附着物进行清除。目前,工厂中广泛使用纺织清洁器,其是依靠高速旋转的旋转杆来吸附飞纱、绒毛等。

由于旋转杆的转速大,缠绕其上的飞纱、绒毛等比较牢固,不容易取下来,为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利;同时现有的纺织废纱清洁器的清洁头不能有效防静电,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其特点是:它包括具有手柄、密封盖、转轴以及清洁头,手柄内设有电池以及电机,电机与转轴连接并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的清洁头为山字形清洁头,包括三个清洁杆,所述清洁头的表面涂覆有防静电涂层,所述防静电涂层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硅石颗粒5%,平均分子量为500~2000的丙烯酸多元醇30%,平均分子量为200~2500的聚氧化烯系列多元醇的树脂30%,聚乙二醇20%,环甲基硅氧烷5%,10%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光引发剂184;所述硅石颗粒的粒径为由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粒度分布中粒径在0.1~2μm和1.5~5μm的范围内分别具有峰值、且平均粒径为4μm或以下;所述防静电涂层采用紫外线波段为280nm~350nm,照度为1200mw/cm2,对所述雾面防静电涂层进行照射,使所述组分在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光引发剂184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抗静电涂层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通过橡胶层能调节罗拉表面钢带产生的张力,结构简单、表面光滑不产生毛刺;本发明采用20~30%平均分子量为500~2000的丙烯酸多元醇和30~40%平均分子量为200~2500的聚氧化烯系列多元醇的树脂聚合而成的聚氨酯树脂后并与环甲基硅氧烷4~8%混合,平均分子量为500~2000的丙烯酸多元醇和平均分子量为200~2500的聚氧化烯系列多元醇的树脂中的链提高了产品防静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中:

手柄1,

密封盖2,

转轴3,

清洁头4,

清洁杆5,

钢球6,

叶片7。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包括具有手柄1、密封盖2、转轴3以及清洁头4,手柄内设有电池以及电机,电机与转轴连接并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的清洁头4为山字形清洁头,包括三个清洁杆5。

其中,清洁杆5端部包括一个钢球6,清洁杆5上设有毛纱吸附机构,毛纱吸附机构包括四片叶片7,四片叶片成十字形固定在清洁杆的周面上。

其中,叶片7为波浪形叶片。

所述清洁头4的表面涂覆有防静电涂层,所述防静电涂层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硅石颗粒5%,平均分子量为500~2000的丙烯酸多元醇30%,平均分子量为200~2500的聚氧化烯系列多元醇的树脂30%,聚乙二醇20%,环甲基硅氧烷5%,10%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光引发剂184;所述硅石颗粒的粒径为由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粒度分布中粒径在0.1~2μm和1.5~5μm的范围内分别具有峰值、且平均粒径为4μm或以下;所述防静电涂层采用紫外线波段为280nm~350nm,照度为1200mw/cm2,对所述雾面防静电涂层进行照射,使所述组分在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光引发剂184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抗静电涂层材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它包括具有手柄(1)、密封盖(2)、转轴(3)以及清洁头(4),手柄内设有电池以及电机,电机与转轴连接并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的清洁头(4)为山字形清洁头,包括三个清洁杆(5),清洁头(4)的表面涂覆有防静电涂层。本发明一种抗静电的纺织废纱清洁器,结构简单,能快速高效的吸附飞纱、飞丝等废纱,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具有抗静电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包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市京臻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7.27
技术公布日:2018.02.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