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纱机除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445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的转杯纺纱机纺纱器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纱机除杂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转杯纺纱机有的已配有排杂装置,现有排杂装置的工作过程是纤维条子从喂给装置喂入,经分梳辊回转开松成单纤维,在分梳区的杂质分离点利用重力分离作用把杂质沿切线方向的运动轨迹送入排杂腔,由杂质吸口吸走,而单纤维在工艺气流引导下通过纤维输送通道,进入转杯,继而凝聚、并合、加捻成纱。但由于杂质在排除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发生曲折和排杂腔较小等问题,使吸杂气流与纺纱工艺气流相互干扰,导致吸杂不畅,杂质堵塞在吸杂出口,于是未被吸走的杂质随纺纱工艺气流倒回进入纤维输送通道和转杯,造成纺纱质量下降,断头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纱机除杂器,它使杂质运行轨迹更为合理,从而消除吸杂出口13容易堵塞的弊病和有利于纺纱质量的提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纱机除杂器,包含有吸杂进口、排杂腔和杂质吸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杂腔的容积为64-68立方厘米,其长为66-70毫米,宽为42-46毫米,高为28-30毫米,补气口22的面积为2-2.3平方厘米,所述排杂腔与转杯纺纱机吸杂总管相连的杂质吸口的面积为3.2-3.5平方厘米。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纺纱机除杂器,其排杂效率比现有技术提高2-3%而且成纱条干cv值降低0.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纺纱机除杂器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纺纱机除杂器,纤维条子2从喂给装置1喂入,经分梳辊14回转开松成单纤维,在分梳区的杂质分离点利用重力分离作用把杂质沿切线方向的运动轨迹12送入排杂腔6,由杂质吸口9吸走,而单纤维在工艺气流引导下通过纤维输送通道10,进入转杯11,继而凝聚、并合加捻成纱。杂质在排除过程中的运动轨迹12呈直线状,排杂腔6适当放大。排杂装置8由排杂进口7,杂质吸口9和补气口5组成。

通过纺纱器壳体3内分梳辊14地中心点e,沿着转杯11的轴线方向作直线cd,则排杂装置8的位置与cd线之间的距离ab,受分梳辊14上杂质分离点f的切线(即杂质排除轨迹)所限定,排杂装置8的ac长度受转杯纺纱机全机装配空间的相对位置所限定,从而决定了排杂腔6的扩展幅度。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转杯纺纱机纺纱器排杂装置扩展后的排杂腔6的容积为65立方厘米,其长度67毫米,宽为43毫米,高为29毫米。与转杯纺纱机吸杂总管连接的杂质吸口9的吸口面积为3.4平方厘米,排杂装置8尾端的补气口5面积为2.1平方厘米,这样可以满足吸杂补气和部分工艺补气的需要。

排杂装置8可以在设计时与纺纱器壳体3成为一体。也可以单独设计与纺纱器壳体相连接。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纱机除杂器,包含有吸杂进口、排杂腔和杂质吸口,排杂腔的容积为64‑68立方厘米,其长为66‑70毫米,宽为42‑46毫米,高为28‑30毫米,补气口的面积为2‑2.3平方厘米,其与转杯纺纱机吸杂总管相连的杂质吸口的面积为3.2‑3.5平方厘米。

技术研发人员:徐彪;缪正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市海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0
技术公布日:2018.02.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