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倍捻锭子及其导入扩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0060发布日期:2021-03-30 20:0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纤倍捻锭子及其导入扩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纤倍捻锭子及其导入扩张结构,属于纺织机械的化纤倍捻机领域。



背景技术:

化纤倍捻机是用来加捻化纤原料丝的设备,化纤倍捻锭子是化纤原料加捻的部件,由于结构巧妙,使锭子转一转,化纤原料上加二个捻度。通常化纤倍捻锭子加捻时,分内加捻区和外加捻区二个工艺段,倍捻锭子工作时,外加捻气圈笼罩着装有原料的直筒管,卷装在直筒管的化纤原料在气圈内部通过锭子导入瓷件进入锭子内进行内加捻区的加捻。在直筒管上卷绕的原料在使用到最后阶段,退解丝与直筒管之间退解夹角就越来越小,退解丝就会因贴近直筒管上剩下的原料丝接触,因而增加退解力,退解力达到一定值时就会拉断退解丝,产生断丝。如何解决直筒管上退解原料接近完全退光前的退解力增大,造成断丝的这一缺陷,就需要增加在即将退解结束前,退解丝与直筒管之间夹角,以减小退解丝和直筒管上剩余丝的接触造成的退解力增加。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到直筒管卷绕的原料丝接近退解完时,退解丝与直筒管之间退解角小,造成退解丝与直筒管相接触,由此造成退解丝受到与直筒管相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此力增加了退解丝内部的退解张力,严重时会产生断丝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目的是提供一种化纤倍捻锭子的导入扩张结构,在倍捻锭子直筒管的顶部设置有锭帽,锭帽通过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安装于直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在锭帽的上方设置有一导入瓷件,扩张环设置于导入瓷件的下方。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

扩张环设置于锭帽的上方。

扩张环设置于锭帽的下方。

所述的扩张环和锭帽一起被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螺纹结构压紧。

所述扩张环的外径在φ50到φ65之间。

所述扩张环为陶瓷扩张环或不锈钢扩张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入瓷件的下方,设置一个扩张环,和锭帽一起被锭帽上和锭帽下用螺纹方法压紧。从直筒管上出来的退解丝被导入扩张环撑着,并进一步导入到导入瓷件中,并继续向锭子内部运行,直到完成倍捻锭子加捻工作程序。当直筒管上的原料丝退解到最后阶段,退解丝由于被导入扩张环撑着,保持一定的退解角,避免了退解丝和直筒管上剩余丝相接触而产生摩擦力,避免了这时退解力加大,从而避免了退解丝扯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导入扩张结构的化纤倍捻锭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筒管,退解丝置于直筒管上,沿退解丝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导入瓷件、张力瓷碗、锭杆拐弯瓷件、转杯出口瓷件、握丝瓷件、陶瓷导丝轮,导入瓷件、张力瓷碗、锭杆拐弯瓷件,转杯出口瓷件、握丝瓷件、陶瓷导丝轮构成了退解丝加捻过程的丝道。

进一步地:

导入瓷件安装于直筒管的顶部,张力瓷碗安装于直筒管内,锭杆拐弯瓷件设置于锭子转杯内,锭杆拐弯瓷件位于张力瓷碗的下方,转杯出口瓷件安装于锭子转杯上,握丝瓷件设置于导入瓷件的上方,陶瓷导丝轮位于握丝瓷件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锭帽上端口部加装化纤倍捻锭子导入扩张环,扩大退解丝导入时的直径,从而解决加捻过程中,直筒管上的化纤原料因退解原料即将用完时,退解丝与直筒管上剩余丝相接触所产退解力增大而造成断丝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构成退解丝加捻过程丝道的组件,全部设置为陶瓷件,代替传统不锈钢或铝制组件,陶瓷件具有耐磨,不损伤丝线的特点,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导入扩张结构,可以进一步有效防止退解丝在加捻过程中被拉断。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化纤倍捻锭子的导入扩张结构,在倍捻锭子直筒管6的顶部设置有锭帽4,锭帽4通过上固定件2和下固定件5安装于直筒管6上,锭帽4的上方设置有一导入瓷件1,扩张环3设置于导入瓷件1的下方。

作为替换的实施例:

所述的扩张环3设置于锭帽4的上方,也可以设置于锭帽4的下方。

所述的扩张环3和锭帽4一起被上固定件2和下固定件5以螺纹结构压紧。

所述扩张环3的外径可选在φ50到φ65之间。

所述扩张环3为陶瓷扩张环或不锈钢扩张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锭帽4上添加一个扩张环3,和锭帽4一起被上固定件2和下固定件5压紧于直筒管6上。这样,从直筒管上出来的退解丝7被导入扩张环3撑着,并进一步导入到导入瓷件1中,并继续向锭子内部运行,完成加捻。由于扩张环3的存在,退解丝7被扩张环3撑着,保持一定的退解角,避免了退解丝7和直筒管6上的剩余丝相接触而产生摩擦力,避免了这时退解力加大,从而避免了退解丝扯断。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用上述导入扩张结构的化纤倍捻锭子,包括直筒管6,退解丝7置于直筒管6上,沿退解丝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导入瓷件1、张力瓷碗8、锭杆拐弯瓷件9、转杯出口瓷件10、握丝瓷件13、陶瓷导丝轮14,导入瓷件1、张力瓷碗8、锭杆拐弯瓷件9,转杯出口瓷件10、握丝瓷件13、陶瓷导丝轮14构成了退解丝7加捻过程的丝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构成退解丝7加捻过程丝道的组件,全部设置为陶瓷件,以代替传统不锈钢或铝制组件,陶瓷件具有耐磨,不损伤丝线的特点,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导入扩张结构,可以进一步有效防止退解丝在加捻过程中被拉断。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

导入瓷件1安装于直筒管6的顶部,张力瓷碗8安装于直筒管6内,锭杆拐弯瓷件9设置于锭子转杯11内,锭杆拐弯瓷件9位于张力瓷碗8的下方,转杯出口瓷件10安装于锭子转杯11上,握丝瓷件13设置于导入瓷件1的上方,陶瓷导丝轮14位于握丝瓷件13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纤倍捻锭子,其工作原理如下:

卷绕在直筒管6上的退解丝7,被笼罩在外气圈12内,退解丝7经过导入扩张环3外侧面进入导入瓷件1,穿过上固定件2、锭帽4、下固定件5、张力瓷碗8,经过锭杆拐弯瓷件9,到达转杯出口瓷件10,沿转杯11外侧向上运行,并形成外气圈12,最后进入握丝瓷件13,握丝瓷件13出来后,进入陶瓷导丝轮14,即完成倍捻锭子对原料的加捻过程。

当退解丝7即将全部退解完时,此时,退解丝7很靠近直筒管6,并且退解丝7和直筒管6相接触,由于导入扩张环3撑大了原料丝7退解直径,避免了退解丝7和直筒管6相接触,这样避免了原料丝7退解张力增加,避免原料丝7被拉断,另一方面,由于构成退解丝7加捻过程丝道的组件,全部设置为陶瓷件,代替传统不锈钢或铝制组件,陶瓷件具有耐磨,不损伤丝线的特点,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导入扩张结构,可以进一步有效防止退解丝在加捻过程中被拉断。

以上实施例仅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权利要求中已有描述,在未改变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变更和改进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化纤倍捻锭子的导入扩张结构,在倍捻锭子直筒管的顶部设置有锭帽,锭帽通过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安装于直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在锭帽的上方设置有一导入瓷件,扩张环设置于导入瓷件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纤倍捻锭子的导入扩张结构,其特征在于:扩张环设置于锭帽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纤倍捻锭子的导入扩张结构,其特征在于:扩张环设置于锭帽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纤倍捻锭子的导入扩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环和锭帽一起被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螺纹结构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纤倍捻锭子的导入扩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环的外径在φ50到φ6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纤倍捻锭子的导入扩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环为陶瓷扩张环或不锈钢扩张环。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导入扩张结构的化纤倍捻锭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筒管,退解丝置于直筒管上,沿退解丝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导入瓷件、张力瓷碗、锭杆拐弯瓷件、转杯出口瓷件、握丝瓷件、陶瓷导丝轮,导入瓷件、张力瓷碗、锭杆拐弯瓷件,转杯出口瓷件、握丝瓷件、陶瓷导丝轮构成了退解丝加捻过程的丝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化纤倍捻锭子,其特征在于:导入瓷件安装于直筒管的顶部,张力瓷碗安装于直筒管内,锭杆拐弯瓷件设置于锭子转杯内,锭杆拐弯瓷件位于张力瓷碗的下方,转杯出口瓷件安装于锭子转杯上,握丝瓷件设置于导入瓷件的上方,陶瓷导丝轮位于握丝瓷件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纤倍捻锭子及其导入扩张结构,属于纺织机械中化纤倍捻机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入瓷件下方设置一扩张环,由于导入扩张环撑大了退解丝的退解直径,避免了退解丝和直筒管相接触,这样避免了退解张力增加,避免退解丝被拉断,另一方面,将构成退解丝加捻过程丝道的组件,全部设置为陶瓷件,代替传统不锈钢或铝制组件,陶瓷件具有耐磨,不损伤丝线的特点,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导入扩张结构,可以进一步有效防止退解丝在加捻过程中被拉断。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容;朱爱萍;朱曰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华裕纺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