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线,特别是一种防渗油缝纫线。
背景技术:
缝纫线即为针织衣物制品所需的线,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传统的缝纫线都是通过上油过程将缝纫线硅油吸附在缝纫线上,用以减少缝纫过程中发生断线的几率,但是采用这样的方法,缝纫线上的硅油很容易渗透至布的表面,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
现有技术在缝纫线表面涂覆隔油薄膜,但实际运用中的排油利油效果却不显著,由此急需研制一种能够脱油的缝纫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线体外周包覆隔油管,并在隔油管上设计排油结构以实现脱油的防渗油缝纫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渗油缝纫线,包括若干根线芯,若干根所述线芯的外周缠绕至少一根辅助线,所述辅助线呈螺旋状缠绕若干根所述线芯,所述线芯与辅助线的外周套设隔油织物管,所述隔油织物管由若干人造纤维丝编织组成,所述隔油织物管上均匀布满排油机构,所述排油机构包括位于中部的导油面,所述导油面的外边轮廓设置排油沟,相邻所述导油面之间设置一条排油沟,所述导油面由中部凸起弧面向周边的排油沟弧型下降过渡衔接,上下相邻两圈排油机构呈错位设置。
在上述的防渗油缝纫线中,所述排油机构呈鳞片形状,所述导油面呈菱形鳞片形状。油脂附着在隔油织物管表面,先在每个导油面上附着,逐渐导滑集中至导油面之间的排油沟中,在编织中最终沿着交错连通的排油沟层层下流排出,从而防止油脂渗入至线芯或存留在织物内。根据仿生学,以学习鱼在水中减小水体阻力的体表排水形态。
在上述的防渗油缝纫线中,每条所述排油沟的初始端连通两根上圈层相邻排油沟的末尾端,每条所述排油沟的末尾端连通两根下圈层相邻排油沟的初始端。
在上述的防渗油缝纫线中,所述排油沟编织密度为所述导油面编织密度的3至5倍。油脂从导油面导流至排油沟中,增加排油沟的密度以避免集中的油脂从此渗透,利于油脂的流动排出。
在上述的防渗油缝纫线中,所述辅助线的数量为两根,一根辅助线沿顺时针螺旋方向缠绕若干根所述线芯,另一根辅助线沿逆时针螺旋方向缠绕若干根所述线芯。通过两根持续交错的辅助线以加强缝纫线的强度,避免其被轻易扯断。
在上述的防渗油缝纫线中,所述若干根线芯呈平直聚拢设置。
在上述的防渗油缝纫线中,所述若干根线芯相互交错编织设置。
在上述的防渗油缝纫线中,所述线芯的数量至少为三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防渗油缝纫线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缝纫线外周设置隔油保护层,并利用仿生学构建排油、利油结构,以便使得油脂及时下流排出,有效避免油脂渗透问题,同时该排油结构还能控制油脂的吸附量,避免油脂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防渗油缝纫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芯;2、辅助线;3、隔油织物管;4、导油面;5、排油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防渗油缝纫线,包括若干根线芯1,若干根线芯1的外周缠绕至少一根辅助线2,辅助线2呈螺旋状缠绕若干根线芯1,线芯1与辅助线2的外周套设隔油织物管3,隔油织物管3由若干人造纤维丝编织组成,隔油织物管3上均匀布满排油机构,排油机构包括位于中部的导油面4,导油面4的外边轮廓设置排油沟5,相邻导油面4之间设置一条排油沟5,导油面4由中部凸起弧面向周边的排油沟5弧型下降过渡衔接,上下相邻两圈排油机构呈错位设置。
排油机构呈鳞片形状,导油面4呈菱形鳞片形状。油脂附着在隔油织物管3表面,先在每个导油面4上附着,逐渐导滑集中至导油面4之间的排油沟5中,在编织中最终沿着交错连通的排油沟5层层下流排出,从而防止油脂渗入至线芯1或存留在织物内。根据仿生学,以学习鱼在水中减小水体阻力的体表排水形态。
每条排油沟5的初始端连通两根上圈层相邻排油沟5的末尾端,每条排油沟5的末尾端连通两根下圈层相邻排油沟5的初始端。
排油沟5编织密度为导油面4编织密度的3至5倍。油脂从导油面4导流至排油沟5中,增加排油沟5的密度以避免集中的油脂从此渗透,利于油脂的流动排出。
辅助线2的数量为两根,一根辅助线2沿顺时针螺旋方向缠绕若干根线芯1,另一根辅助线2沿逆时针螺旋方向缠绕若干根线芯1。通过两根持续交错的辅助线2以加强缝纫线的强度,避免其被轻易扯断。
若干根线芯1呈平直聚拢设置。
线芯1的数量至少为三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防渗油缝纫线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缝纫线外周设置隔油保护层,并利用仿生学构建排油、利油结构,以便使得油脂及时下流排出,有效避免油脂渗透问题,同时该排油结构还能控制油脂的吸附量,避免油脂浪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若干根线芯1相互交错编织设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线芯1;辅助线2;隔油织物管3;导油面4;排油沟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防渗油缝纫线,包括若干根线芯,若干根所述线芯的外周缠绕至少一根辅助线,所述辅助线呈螺旋状缠绕若干根所述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与辅助线的外周套设隔油织物管,所述隔油织物管由若干人造纤维丝编织组成,所述隔油织物管上均匀布满排油机构,所述排油机构包括位于中部的导油面,所述导油面的外边轮廓设置排油沟,相邻所述导油面之间设置一条排油沟,所述导油面由中部凸起弧面向周边的排油沟弧型下降过渡衔接,上下相邻两圈排油机构呈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油缝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机构呈鳞片形状,所述导油面呈菱形鳞片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油缝纫线,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排油沟的初始端连通两根上圈层相邻排油沟的末尾端,每条所述排油沟的末尾端连通两根下圈层相邻排油沟的初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油缝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沟编织密度为所述导油面编织密度的3至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油缝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的数量为两根,一根辅助线沿顺时针螺旋方向缠绕若干根所述线芯,另一根辅助线沿逆时针螺旋方向缠绕若干根所述线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油缝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根线芯呈平直聚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油缝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根线芯相互交错编织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油缝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的数量至少为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