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2.丙纶短纤是以聚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过熔融纺丝、牵伸、卷曲、烘干定型切断、打包等工艺制程有色和无色、规定旦数和长度的蓬松纤维。丙纶短纤具有质地轻、强度高、抗起球性好、弹性好、抗静电等特性,丙纶短纤广泛用于衣物、沙发布、无纺布的制作。在丙纶短纤的生产过程中,冷却装置用于将丙纶短纤进行冷却,使丙纶短纤快速成型。
3.现有的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冷却装置使用时冷却效率不高,导致冷却装置的使用效果不好,而且冷却装置的功能较为的单一,给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现在对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中间固定安装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筒,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位于冷却箱的后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位于冷却箱的前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轴承座之间活动安装有导向辊,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安装筒的内部位于风扇的上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尘网,所述安装筒的内部位于风扇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接头,所述冷却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接头,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清洁刷。
7.优选的,所述安装筒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安装筒在冷却箱的上端呈对称式分布,所述安装筒的下端与冷却箱相贯通。
8.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脚垫,所述支撑脚与脚垫的数量均为四组。
9.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呈蛇形结构,所述风扇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安装筒的内部的位置。
10.优选的,所述清洁刷包括海绵垫与刷布,刷布包裹在海绵垫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架呈u型结构,所述安装板与清洁刷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所述安装板和清洁刷在固定架的内部呈对称式分布。
11.优选的,所述导向辊通过轴承座活动安装在冷却箱的前方的位置,所述冷却箱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若干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风扇、固定杆、防尘网、冷却水管、进水接头和排水接头,风扇吹风经过冷却水管后形成冷风,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使冷却装置在冷却过程中能够节省时间,使冷却装置的使用效果更好;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固定架、安装板和清洁刷,能够在冷却装置使用时对丙纶短纤进行除毛絮处理,使冷却装置的功能更加的多样化,有效的提高冷却装置的使用效果;
15.综上,本实用能够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并能使冷却装置的使用效果更好,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的安装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工作台;2、支撑脚;3、脚垫;4、冷却箱;5、通风口;6、安装筒;7、固定架;8、轴承座;9、导向辊;10、风扇;11、固定杆;12、防尘网;13、冷却水管;14、进水接头;15、排水接头;16、安装板;17、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
‑
3,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端中间固定安装有冷却箱4,冷却箱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筒6,工作台1的上端位于冷却箱4的后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架7,工作台1的上端位于冷却箱4的前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座8,轴承座8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轴承座8之间活动安装有导向辊9,安装筒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10,风扇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安装筒6的内部位于风扇10的上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尘网12,防尘网12能够避免风扇10工作时外界灰尘进入安装筒6的内部,提高防尘效果,安装筒6的内部位于风扇10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管13,风扇10形成的风经过冷却水管13之后形成冷风,从而能够会更加有效的将丙纶短纤进行冷却,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冷却水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接头14,冷却水管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接头15,固定架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清洁刷17,丙纶短纤在冷却之后,利用清洁刷17能够将丙纶短纤上的毛絮刮下来,使冷却装置具有清毛絮的功能,提高冷却装置的使用效果。
22.其中,安装筒6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安装筒6在冷却箱4的上端呈对称式分布,安装筒6的下端与冷却箱4相贯通。
23.其中,工作台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脚2,支撑脚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脚垫3,支撑脚2与脚垫3的数量均为四组。
24.其中,冷却水管13呈蛇形结构,风扇10通过固定杆11固定安装在安装筒6的内部的位置。
25.其中,清洁刷17包括海绵垫与刷布,刷布包裹在海绵垫的外表面,固定架7呈u型结构,安装板16与清洁刷17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安装板16和清洁刷17在固定架7的内部呈对称式分布。
26.其中,导向辊9通过轴承座8活动安装在冷却箱4的前方的位置,冷却箱4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通风口5,通风口5的数量为若干组。
27.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冷却装置通过工作台1下端的支撑脚2放置固定,支撑脚2下端的脚垫3用于提高冷却装置的稳定性,需要冷却的丙纶短纤在收卷机构牵引下,由轴承座8之间的导向辊9穿过冷却箱4,然后再穿过固定架7之后收卷在收卷机构上,冷却箱4上端安装筒6中的风扇10进行吹风冷却,冷却水管13通过进水接头14和排水接头15连接冷却水循环泵,风扇10形成的风经过冷却水管13之后形成冷风,从而能够会更加有效的将丙纶短纤进行冷却,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固定架7内通过安装板16安装清洁刷17,丙纶短纤在冷却之后,利用清洁刷17能够将丙纶短纤上的毛絮刮下来,使冷却装置具有清毛絮的功能,提高冷却装置的使用效果。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中间固定安装有冷却箱(4),所述冷却箱(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筒(6),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位于冷却箱(4)的后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架(7),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位于冷却箱(4)的前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座(8),所述轴承座(8)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轴承座(8)之间活动安装有导向辊(9),所述安装筒(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10),所述风扇(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安装筒(6)的内部位于风扇(10)的上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尘网(12),所述安装筒(6)的内部位于风扇(10)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管(13),所述冷却水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接头(14),所述冷却水管(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接头(15),所述固定架(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清洁刷(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6)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安装筒(6)在冷却箱(4)的上端呈对称式分布,所述安装筒(6)的下端与冷却箱(4)相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脚(2),所述支撑脚(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脚垫(3),所述支撑脚(2)与脚垫(3)的数量均为四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13)呈蛇形结构,所述风扇(10)通过固定杆(11)固定安装在安装筒(6)的内部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刷(17)包括海绵垫与刷布,刷布包裹在海绵垫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架(7)呈u型结构,所述安装板(16)与清洁刷(17)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所述安装板(16)和清洁刷(17)在固定架(7)的内部呈对称式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9)通过轴承座(8)活动安装在冷却箱(4)的前方的位置,所述冷却箱(4)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通风口(5),所述通风口(5)的数量为若干组。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丙纶短纤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中间固定安装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筒,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位于冷却箱的后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位于冷却箱的前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轴承座之间活动安装有导向辊,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安装筒的内部位于风扇的上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防尘网,所述安装筒的内部位于风扇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管。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并能使冷却装置的使用效果更好,具有实用性。具有实用性。具有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泉宇 姚熙宸 姚熙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合成纤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5
技术公布日: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