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倍力功能的纸浆模塑设备的上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1009发布日期:2024-04-08 11:2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倍力功能的纸浆模塑设备的上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纸浆塑模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倍力功能的纸浆模塑设备的上模结构。


背景技术:

1、纸浆模塑设备以植物纤维和废纸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上模热压成型而得到的新型环保制品,所得制品结构多样,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耐压、防震、防静电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电脑、机械零部件、工业仪表、工艺玻璃。陶瓷、网剧、医药等行业的包装。

2、现有的纸浆模塑设备的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上模只能通过气缸上下运动,若要增大合模力则需要采用大功率的驱动装置,这提高了纸塑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纸浆模塑设备上下模合模时,若需要增大合模力则需要采用大功率的驱动装置,从而提高了纸塑的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倍力功能的纸浆模塑设备的上模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结构通过四个摆臂,既能通过两个连杆驱动上模固定板向下运动,同时也实现倍力功能,其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倍力的功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具有倍力功能的纸浆模塑设备的上模结构,包括:

4、上模固定板以及设于所述上模固定板正上方的顶盖,所述上模固定板用于热压浆水;

5、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摆臂和第四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第一端和第二摆臂的第一端均与顶盖的底面铰接;所述第一摆臂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三摆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摆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第四摆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摆臂的第二端与第四摆臂的第一端铰接,该铰接位置为触发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上模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之间、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第三摆臂与第四摆臂之间均关于所述触发端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摆臂与第一连杆之间的夹角不超过180°,当该夹角最大时,所述上模固定板处于最低高度;

6、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端连接从而驱动所述触发端上下运动。

7、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固定板处于最低高度时,所述第一摆臂与第三摆臂垂直。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摆臂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0°,所述第三摆臂和第四摆臂之间的夹角为140~145°。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摆臂的长度为400mm~420mm,所述第三摆臂的长度为260mm~280mm。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固定板处于最低高度时,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三摆臂、第四摆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整体结构主视投影呈h型。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均向所述触发端一侧倾斜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水平设置,所述传动件的左侧与第三摆臂的右端铰接,所述传动件的右侧与第四摆臂的左端铰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结构通过在上模固定板和顶盖之间设置四个摆臂,当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向下运动时驱动四个摆臂朝下发生转动直至其处于最低高度,四个摆臂朝下转动的过程中均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最终实现对驱动装置输出的力的倍力。上述的上模结构通过四个摆臂,通过两个连杆驱动上模固定板向下运动,同时也在四个摆臂的作用下实现倍力功能,其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倍力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倍力功能的纸浆模塑设备的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板处于最低高度时,所述第一摆臂与第三摆臂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0°,所述第三摆臂和第四摆臂之间的夹角为140~1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的长度为400mm~420mm,所述第三摆臂的长度为260mm~2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板处于最低高度时,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三摆臂、第四摆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整体结构主视投影呈h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均向所述触发端一侧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水平设置,所述传动件的左侧与第三摆臂的右端铰接,所述传动件的右侧与第四摆臂的左端铰接。


技术总结
一种具有倍力功能的纸浆模塑设备的上模结构,包括上模固定板、顶盖、驱动装置、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摆臂和第四摆臂,第一摆臂的第一端和第二摆臂的第一端均与顶盖的底面铰接;第一摆臂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三摆臂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摆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第四摆臂的第二端铰接;第三摆臂的第二端与第四摆臂的第一端铰接,该铰接位置为触发端;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上模固定板铰接;第一摆臂与第一连杆之间的夹角不超过180°,当该角度最大时,上模固定板处于最低高度。本技术的上模结构通过设置四个摆臂,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实现上下运动,又实现倍力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金健,齐宏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鸿铭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5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