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整体涉及粘结剂纤维。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非织造物中的聚烯烃粘结剂纤维。
背景技术:
1、非织造纤维倾向于分离,破坏织物。用纤维素纤维生产的非织造物尤其如此。该问题已通过向共混物中添加将初级非织造纤维粘结在一起的附加纤维而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克服。聚烯烃通常用作这种粘结剂纤维。一旦添加粘合剂纤维,就将混合物加热到几乎粘结剂纤维的熔点,这将粘合剂纤维热焊接到初级非织造纤维。然而,由于烯烃纤维的非极性和/或非反应性性质,烯烃和纤维素纤维的粘结较差。此外,非极性烯烃纤维不能充分润湿极性纤维素纤维以实现良好的热焊接。因此,需要一种不易于纤维断裂且对纤维素基材具有改善的粘附性的可纺粘结剂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1、目前公开了一种包含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双组分纤维。该第一组分由基于该第一组分的重量计70重量%至97.5重量%的聚乙烯和基于该第一组分的重量计2.5重量%至30重量%的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组成,该聚乙烯具有熔体指数,该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具有基于该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的重量计0.50重量%至3.00重量%的马来酸酐水平和熔体指数。该聚乙烯的该熔体指数与该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的该熔体指数的比率小于1.25。如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熔体指数。
2、本文还公开了一种非织造物。本文所公开的非织造物包含30重量%至70重量%的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双组分纤维和30重量%至70重量%的纤维素纤维,其中重量百分比基于非织造物的重量计。
1.一种双组分纤维,所述双组分纤维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纤维,其中所述第一组分是皮组分,并且所述第二组分是芯组分。
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组分纤维,其中所述双组分纤维包含基于所述双组分纤维的重量计10重量%至90重量%的所述第一组分和90重量%至10重量%的所述第二组分。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组分纤维,其中所述第二组分包含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酯。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组分纤维,其中所述聚乙烯的所述熔体指数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的所述熔体指数的比率为0.025至小于1.25。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组分纤维,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中的所述聚乙烯的密度为0.920g/cm3至0.975g/cm3,并且所述第一组分中的所述聚乙烯的所述熔体指数为10g/10min至50g/10min。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组分纤维,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中的所述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的所述熔体指数大于25g/10min并且所述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的密度为0.856g/cm3至0.965g/cm3。
8.一种非织造物,所述非织造物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