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道纸浆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道纸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废纸的回收再利用通常是经碎浆机粉碎,再导入外置的各级振动筛中进行过滤,以去除废纸中的轻重杂质,得到符合后续生产要求的各种纸浆,但是因废纸的组成不同,从碎浆机中排出的碎浆中往往含有较多未经疏解的纸片,需要经过过滤后再次投入到碎浆机中进行碎浆,如此反复,造成生产步骤繁多,工艺复杂且生产效率不高。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道纸浆回收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分道纸浆回收装置,包括粉碎罐体,粉碎罐体上端面设有进浆口和进水口,粉碎罐体上端面中部还设有控制粉碎装置的驱动机构,粉碎装置包括连接驱动机构的中心轴,中心轴两侧对称的设有粉碎装置,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筒以及安装于粉碎筒中的第一疏解刀,粉碎装置的上端设有粗滤网,粉碎装置下端设有细滤网,细滤网下端设有两个分道收集口,分道收集口的交汇处设有第二疏解刀,第二疏解刀下连接有出料口。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纸浆经过粗滤、疏解粉碎、细滤、分道疏解,以及最后的出料,使得疏解彻底,工序简单且生产效率高。
[0007]粉碎筒上设有纸浆进口。
[0008]粉碎罐体底部设有支撑架。
【附图说明】
[000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10]以上附图中:1_粉碎罐体,2-进浆口,3_进水口,4-驱动机构,5-中心轴,6-粉碎筒,7-第一疏解刀,8-粗滤网,9-细滤网,10-收集口,11-第二疏解刀,12-出料口,13-纸浆进口,14-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2]实施例一: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道纸浆回收装置,包括粉碎罐体I,粉碎罐体I上端面设有进浆口 2和进水口 3,粉碎罐体I上端面中部还设有控制粉碎装置的驱动机构4,粉碎装置包括连接驱动机构4的中心轴5,中心轴5两侧对称的设有粉碎装置,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筒6以及安装于粉碎筒6中的第一疏解刀7,粉碎装置的上端设有粗滤网8,粉碎装置下端设有细滤网9,细滤网9下端设有两个分道收集口 10,分道收集口 10的交汇处设有第二疏解刀U,第二疏解刀11下连接有出料口 12。从进浆口 2进入到粉碎罐体I的纸浆先经过粗滤网8的粗滤,经过粗滤后的纸浆进入到粉碎筒6中经第一疏解刀7进行疏解,利用粉碎筒6的旋转和第一疏解刀7的疏解,使得纸浆被疏解并利用粉碎筒6的离心率从粉碎筒6中甩出,使得疏解彻底,经过第一道疏解工序的纸浆经过细滤网9的再次细滤,使得被滤除的纸浆更加细腻,再经过分道收集口 10的分道,避免了在纸浆出口过程中的拥挤堵塞,经过分道收集口 11时,经过第二疏解刀11的再次疏解,可以对纸浆进行进一步的疏解加工,使得疏解彻底,工序简单且生产效率高。
[0014]粉碎筒6上设有纸浆进口13,可以方便纸浆的甩出。
[0015]粉碎罐体I底部设有支撑架14。
[001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分道纸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碎罐体,所述粉碎罐体上端面设有进浆口和进水口,所述粉碎罐体上端面中部还设有控制粉碎装置的驱动机构,所述粉碎装置包括连接驱动机构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两侧对称的设有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筒以及安装于粉碎筒中的第一疏解刀,所述粉碎装置的上端设有粗滤网,所述粉碎装置下端设有细滤网,所述细滤网下端设有两个分道收集口,所述分道收集口的交汇处设有第二疏解刀,所述第二疏解刀下连接有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道纸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筒上设有纸浆进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道纸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罐体底部设有支撑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道纸浆回收装置,包括粉碎罐体,粉碎罐体上端面设有进浆口和进水口,粉碎罐体上端面中部还设有控制粉碎装置的驱动机构,粉碎装置包括连接驱动机构的中心轴,中心轴两侧对称的设有粉碎装置,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筒以及安装于粉碎筒中的第一疏解刀,粉碎装置的上端设有粗滤网,粉碎装置下端设有细滤网,细滤网下端设有两个分道收集口,分道收集口的交汇处设有第二疏解刀,第二疏解刀下连接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纸浆经过粗滤、疏解粉碎、细滤、分道疏解,以及最后的出料,使得疏解彻底,工序简单且生产效率高。
【IPC分类】D21B1/34, D21B1/32
【公开号】CN205329411
【申请号】CN201520997871
【发明人】潘珺珺
【申请人】潘珺珺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