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程序及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19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程序及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表示点字刻印结果的影像的点字图像进行显示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程序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的点字标签是将视力障碍者可认识的点字与视力无障碍的视力正常人可认识的墨字(相对于点字来说,指一般的打印字符)配合字间距,相对同一打印载体(带)并列配置(或重叠配置),从而使视力障碍者与视力正常人两者均能认识(参照日本特开平10-275206号公报)。
在此,在一般的字处理器等中,为了在打印前知道墨字打印结果图像,可以进行所谓的预览显示或影像显示等。但是,点字一般与平假名等相对应并且需要形成其与英文、数字或浊音之间的区别,因此字数(组数)变多,另外,为了触摸读取各组或字符间(组间)还需要足够的尺寸(民间方法)。因此,与使用汉字等的墨字字符串相比,点字列的尺寸更长,特别是在小型的显示画面中,很难通过预览显示等方式来显示其影像整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掌握点字刻印执行结果的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程序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表示在处理薄片上刻印的点字的影像的点字图像在显示画面上滚动显示。
在该图像处理方法中,滚动显示点字刻印影像的点字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是滚动显示,所以即使是小型仪器的显示画面等小尺寸显示画面,或者是容易变长的点字(点字列)图像,也可以掌握其影像的整体。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共同的处理薄片上刻印的点字与打印的墨字两者的影像在显示画面上一起滚动显示;表示所述点字的影像的点字图像与表示所述墨字的影像的墨字图像以互不相同的滚动形态进行显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在共同的处理薄片上刻印的点字与打印的墨字两者的影像在显示画面上一起滚动显示,其包括点字滚动显示装置,对表示所述点字的影像的点字图像进行滚动显示;墨字滚动显示装置,对表示所述墨字的影像的墨字图像进行滚动显示;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点字滚动显示装置及所述墨字滚动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以互不相同的滚动形态显示所述点字图像与所述墨字图像。
在该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中,将点字刻印影像的点字图像与墨字打印影像的墨字图像一起滚动显示。此时,因为十滚动显示,所以,即使是小尺寸的显示画面,或者是较长的图像,也可以掌握影像整体。另外,因为是将墨字图像与点字图像一起滚动显示,所以可以同时掌握相对共同处理薄片的墨字打印影像与点字刻印影像。另外,因为是以不同的滚动形态显示这些图像,所以即使在墨字与点字重叠显示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其不同的滚动形态相互区分地掌握这些图像。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不同的滚动形态,除滚动速度等不同外,还可以考虑使其中一方进行闪烁滚动显示,而另一方以正常状态滚动显示等,或者在上下左右不同方向上进行循环滚动显示等方式。
另外,在以不同的滚动形态显示点字图像与墨字图像的所述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述点字图像及所述墨字图像优选分别通过间断移动进行滚动显示,并且所述点字图像的滚动形态与所述墨字图像的滚动形态的间断移动的移动周期不同。
在该图像处理方法中,因为分别通过间断移动进行滚动显示,并且点字图像侧与墨字图像侧的间断移动的移动周期不同,所以,在滚动显示中,墨字图像与点字图像的相对位置就会错开。因此,即便在墨字与点字重叠配置时,即,即便是因为各图像相互重叠而难以观察的配置关系,通过墨字图像与点字图像的不同移动状态,在中途会出现易于观察的状态等,从而可以分别掌握各图像。
另外,在所述图像处理方法中,相对于一方的移动周期,另一方的移动周期优选是其整数倍。
在所述图像处理方法中,因为相对于一方的滚动周期,另一方的移动周期是其整数倍,所以,更易于进行同步的滚动显示控制。
另外,在所述图像处理方法中,相对于所述一方的基于移动周期的单位移动距离,所述另一方的基于移动周期的单位移动距离优选是其所述整数倍。
在所述图像处理方法中,因为相对于一方的移动周期和与该移动周期对应的单位移动距离,另一方的移动周期和与该移动周期对应的单位移动距离分别是其相同的整数倍,所以,当沿着同一方向滚动显示时,可以形成后滚动的一方(另一方)每当滚动移动时就追上的构成(间断追随型)。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处理装置,其执行上面所述的任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刻印装置,其在所述处理薄片上刻印所述点字;打印装置,其在所述处理薄片上打印所述墨字。
在该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因为能在进行点字刻印及墨字打印的同时,执行所述的各图像处理方法,因此,可以在执行点字刻印和墨字打印之前掌握实际的点字刻印和墨字打印执行结果的影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可以执行上面所述的任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或使上面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执行功能,或使上面所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执行功能。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可处理程序的装置可读取存储所述程序。
因为该程序可以执行所述的任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以,通过可处理程序的装置进行处理,或者通过可处理程序的装置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介质中的程序,由此可以容易掌握点字刻印及墨字打印的执行结果的影像。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标签制作装置处于开盖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图1的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图4A及图4B分别是六点点字的说明图及刻印凸部的剖面图;图5A及图5B分别是刻印组件的俯视图及剖视图;图6是说明点字刻印部的带输送的说明图;图7是标签制作装置的全部处理的流程图;图8A~图8C是对图7的处理模式的补充说明图;图9A~图9C是对图7的带宽差异的补充说明图;图10A~图10E是标签制作例子及滚动显示的说明图;图11A~图11G是图10A~图10E所示例子的墨字图像与点字图像的互不相同的滚动显示的说明图;图12A~图12D是与图10A~图10E同样的其他实施例的说明图;图13A~图13C是以图像的点矩阵影像来表示图12A~图12D所示例子的说明图;图14A~图14G是与图13A~图13C对应的、与图11A~图11G同样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字符信息处理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标签装作装置1通过具有把手部13的装置壳体2形成外部轮廓,装置壳体2一体形成有前部壳体2a与后部壳体2b。前部壳体2a包括墨字打印部120,对从带盒C中陆续放出的带(处理薄片,即处理薄料)T进行墨字打印。另外,后部壳体2b包括点字刻印部150,在用户手动插入已完成墨字打印的带T后,对带T进行点字刻印。
在前部壳体2a的前部上面上配置有包括各种输入键的键盘3,同时在后部上面上安装有开闭盖21,在开闭盖21上配设有长方形的显示器4。并且,在开闭盖21的内侧左部,凹陷形成用于安装带盒C的带盒安装部6(墨字打印部120),在通过按下盖体开放按钮14打开开闭盖21的状态下,带盒C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带盒安装部6内。另外,在开闭盖21上还形成有窥视窗21a,用于在开闭盖21关闭的状态下确认带盒C是否安装。
在前部壳体2a的右部侧面上形成有用于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口11、及用于与个人计算机等图中未示的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口(接口)12,通过连接这些,可以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字符信息进行墨字打印与点字刻印。另外,在前部壳体2a的左部侧面上形成有连通带盒安装部6与外部的打印带排出口22,在该打印带排出口22上与其相对地设有用于切断从墨字打印部120中送出的带T的切断部140。并且,通过切断部140切断带T的后端部,同时从打印带排出口22排出墨字打印结束的带T。
另外,如图3所示,标签制作装置1从控制系统来看,基本包括操作部110,包括键盘3及显示器4,构成人机接口,用于输入字符信息与显示各种信息等;墨字打印部120,包括带盒C、打印头7及打印输送电机121,在输送带T及墨带R的同时,在带T上进行墨字打印;切断部140,包括带剪切器142及驱动该带剪切器142的剪切器电机141,用于切断打印结束的带T。
另外,标签制作装置1还包括点字刻印部150及进行各种检测检测部170。该点字刻印部150包括螺线管47、刻印针41及刻印输送电机151,在输送带T的同时,在带T上进行点字刻印。该检测部170包括带识别传感器171,用于检测带T(带盒C)的种类;前端检测传感器91,用于在点字刻印部150上检测带T的前端;前后识别传感器92,同样用于在点字刻印部150上检测带T上所打印的前后识别信息D;打印部转速传感器172,用于检测打印输送电机121的转速;以及刻印部转速传感器173,用于检测刻印输送电机151的转速。
另外,标签制作装置1还包括用于驱动各个部分的驱动部180,包括显示器驱动器181、打印头驱动器182、打印输送电机驱动器183、剪切器电机驱动器184、刻印驱动器185及刻印输送电机驱动器186;控制部200,其与各部分连接,用于控制整个标签制作装置1。
控制部200包括CPU 210、ROM 220、RAM 230及输入输出控制装置(以下称为“IOCInput Output Controller”)250,通过内部总线260相互连接。ROM 220包括控制程序模块221,用于存储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用于通过CPU 210来控制墨字打印处理与点字刻印处理等各种处理;控制数据模块222,其除存储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的字符字体数据、用于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字体数据外,还存储用于墨字打印前后识别信息D的数据、用于点字数据的刻印控制的控制数据等。另外,字符字体数据也可以不存储在ROM 220内,也可以单独设置CG-ROM。
RAM 230除包括作为标志等使用的各种工作模块231外,还包括墨字打印数据模块232,存储已生成的墨字打印数据;点字刻印数据模块233,存储已生成的点字刻印数据;显示数据模块234,存储用于在显示器4上显示的显示数据;布局模块235,存储已设定的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与点字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之间的布局;翻转点字数据模块236,存储根据设定的布局,在将点字数据旋转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时使用的翻转点字数据B’(参照图9A)。该RAM 230作为控制处理用的操作范围使用。另外,该RAM 230经常进行备份,以便即使断电时也能保存已经存储的数据。
IOC 250中设有逻辑电路,该逻辑电路用于补充CPU 210的功能,同时处理与各种周边电路的接口信号,该逻辑电路由门阵列、定制LSI等构成。由此,IOC 250将来自键盘3的输入数据、控制数据或检测部170的各种传感器值,以原样或加工后送入内部总线260,同时,IOC 250还与CPU 210联动,将从CPU 210输出给内部总线260的数据、控制信号以原样或加工后输出给驱动部180。
并且,通过以上构成,CPU 210根据ROM 220内的控制程序,通过IOC 250从标签制作装置1内的各部分输入各种信号、数据,同时根据输入的各种信号、数据处理RAM 230内的各种数据,通过IOC 250向标签制作装置1内的各部分输出各种信号、数据,由此进行墨字打印处理、点字刻印处理的控制等。
例如在通过从键盘3输入字符信息后,CPU 210根据这些,生成墨字打印数据P及点字刻印数据B,并根据需要,调整两数据间的长度等,准备翻转点字数据B′(参照图9A)。另外,将调整前或调整后的墨字打印数据(包括多余空白数据)P存储到墨字打印数据模块232中,同时,同样地将调整前或调整后的点字刻印数据(包括多余空白数据)B存储到点字刻印数据模块233中,将翻转点字数据B′存储到翻转点字数据模块236中。
另外,当从键盘3获取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的指示时,开始驱动打印输送电机121,根据打印部转速传感器172的检测结果驱动打印头7,由此进行基于墨字打印数据P的墨字打印,同时还根据预先存储在控制数据模块222中的数据,对插入的带T进行前后识别信息D的打印。然后,根据墨字打印数据进行(必要时为调整后的)规定长度的带输送,再通过带剪切器142切断带后端部,同时从打印带排出口22排出带T。
另外,参照图1至图3,接着(在没有复位操作与电源关闭操作的状态下),通过用户手动操作,将切断为短长方形的带T插入到刻印带插入口31中,并驱动刻印组件80及带输送机构60,由此根据点字刻印数据B或翻转点字数据B′进行点字刻印。并且,刻印结束后,继续驱动刻印输送电机151,根据点字刻印数据B等进行调整后的规定长度的带输送,同时从刻印带排出口32排出带T。另外,刻印组件80的刻印开始也可以不是通过前端检测传感器91对带前端的检测为触发,而是通过用户按下键盘3上的刻印开始键来手动启动。
在此,参照图4,对带T上形成的点字B(六点点字B)进行说明。
根据在点字器、点字打字机等中惯用的一字符(一组)、字符间(组间)的方法(以下称为“民间方法”),如图4所示,六点点字B以纵向三个×横向两个的六个点(刻印点称为所谓的“一点”~“六点”的六个点)构成一组201,并通过六个点中的刻印点及非刻印点的组合,用该一组201来表现一字符或浊音点等属性,例如图4A中示出的点字(点字数据)B是通过将一点、二点、五点、六点作为刻印点,将三点、四点作为非刻印点来表现字符信息“し”的。
另外,点字B除可使用表示这种假名文字、数字等的六点点字B外,还可使用表示汉字的八点点字(一组以纵向四个×横向两个的点构成的点字)。在此,以形成六点点字B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形成八点点字的标签制作装置。
六点点字B的一组201以纵向三个×横向两个的配置图形,分割为六个刻印点201a~201f,纵向间距约为2.4mm,组内的横向间距约为2.1mm,组间的间距约为3.3mm。在图4A中,在六个刻印点210a~201f中,有选择地刻印可以表现“し”的四个刻印点201a、201b、201e、201f,于是在带T上形成四个刻印凸部202a、202b、202e、202f,该四个刻印凸部202a、202b、202e、202f的剖面形状可以为倒圆角的圆筒形、半球形、圆锥形、四角锥形等(参照图4B)。另外,根据一组201的大小(带宽方向的长度)进行换算,得出刻印六点点字B所必需的最低限带宽为12mm(带T3)。
另外,实施例中的标签制作装置1预先准备有两种可相互替换的刻印组件80,一种用于形成直径约为1.4mm的小型的小刻印凸部203,另一种用于形成直径约为1.8mm的大型的大刻印凸部204。大小两种刻印凸部203、204可根据其用途区别使用,例如小刻印凸部203面向习惯了阅读点字B的使用者(先天盲者),大刻印凸部204面向初学者(中途失明者)。
参照图1至图3,详述如下。在键盘3上排列有字符键组3a及用于指定各种动作模式等的功能键组3b。字符键组3a输入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的字符信息,并形成基于JIS排列的全键构成。另外,功能键组3b包括打印/执行键(打印键),用于执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输送开始键,用于指示点字刻印部150上的带T的输送开始;刻印开始键,其通过手动启动点字刻印;模式键,其选择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的处理模式;布局键,用于设定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与点字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之间的配置;滚动键,用于在打印等执行之前滚动显示其配置结果。另外,除这些外,功能键组3b与一般字处理器等一样,还包括取消键,用于取消处理等;光标键,用于移动光标;确认(回车)键,用于各种选择画面中的选择项的确定、及文本输入时的换行等。
通过模式键可选择下述处理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根据输入的字符信息进行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的第一处理模式(参照图8A);根据输入的字符信息只进行墨字打印的第二处理模式(参照图8B);根据输入的字符信息只进行点字刻印的第三处理模式(参照图8C)。
显示器4在横向(X方向)约12cm×纵向(Y方向)约5cm的长方形形状内侧可显示192点×80点的显示图像,用于用户从键盘3输入字符信息后,制作、编辑墨字打印数据、点字刻印数据。另外,还显示各种错误、消息(指示内容),通知用户。
在墨字打印部120中,带盒安装部6包括打印头组件20,其在打印头罩20a内设有由热敏头构成的打印头7;压纸滚筒驱动轴25,其与打印头7相对;卷取驱动轴23,用于卷取墨带R;以及带卷筒17的定位突起24。另外,在带盒安装部6的下方侧还内置有用于旋转压纸滚筒驱动轴25及卷取驱动轴23的打印输送电机121。
带盒C在带盒壳体51内部收容有带卷筒17与墨带卷筒19。带T与墨带R宽度相同。另外,还形成有用于套在打印头罩20a外面的通孔55,对应于带T与墨带R重叠的部分配置有与压纸滚筒驱动轴25嵌合、并通过其驱动而旋转的压纸滚筒53。另外,从墨带卷筒19中陆续放出的墨带R环绕着通过打印头罩20a,卷取到靠近墨带卷筒19配置的墨带卷取筒54上。
当在带盒安装部6内安装带盒C时,分别将打印头罩20a插入通孔55,将定位突起24插入带卷筒17的中心孔,将卷取驱动轴23插入墨带卷取筒54的中心孔,从而打印头7夹持着带T及墨带R抵接于压纸滚筒53,由此可进行墨字打印。然后,墨字打印后的带T输送到打印带排出口22。
图中没有特别示出带T,但是,带T由在背面上设有粘结剂层的基材薄片(信息形成层)与通过该粘结剂层粘贴于基材层上的剥离纸(剥离纸层)构成。基材薄片从表面侧开始由受像层、基材层及由粘结剂构成的粘结剂层层压形成,其中,受像层提高了从墨带热敏复制的油墨的定影性,基材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薄膜构成,并构成基材薄片的主体。
另外,带T预先准备有种类(带宽、带颜色、墨字的油墨颜色、带材质等)不同的多种,并在带盒壳体51的里表面设有标志这些种类的多个孔(省略图示)。另外,在带盒安装部6内对应于这些孔设有多个检测这些种类的带识别传感器(微型开关)171,通过检测该带识别传感器171的状态,可判断出带种类。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带宽为24mm(带T1)、带宽为18mm(带T2)、带宽为12mm(带T3)三种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6)。
另一方面,在后部壳体2b内部组装有用于进行点字刻印的组装件(点字刻印部150),其上面呈十字形切开,使点字刻印部150(具体地说,为带行走路径70、刻印组件80及带输送机构60)露出。另外,在该切开的开口部30的右部形成可手动插入带T的刻印带插入口31,在左部形成可排出点字刻印结束的带T的刻印带排出口32。
点字刻印部150包括刻印组件80,其通过三个刻印针41(参照图5B)进行点字刻印;带输送机构60,其将插入刻印带插入口31的带T向刻印带排出口32输送;以及输送带T的带行走路径70。该点字刻印部150相对通过带输送机构60的驱动而沿着带行走路径70输送的带T,通过刻印组件80选择性地驱动三个刻印针41,由此形成点字B。
其次,如图5A及图5B所示,刻印组件80包括刻印部件(刻印头)81,配置于带T的背面侧,同时组装有所述三个刻印针41;刻印支撑部件82,在夹持带T、与刻印部件81相对的位置上接受刻印针41。该刻印组件80固定配置在带行走路径70的宽度方向的图示下端部。
刻印部件81包括沿带宽方向(图5A的上下方向)、以2.4mm的间隔排列的三个刻印针41,这三个刻印针41对应于六个刻印点中的纵向三个刻印点201a~201c(或者201d~201f),同时通过以螺线管47作为驱动源的导引直线运动的导引部件45,相对于带T保持垂直。刻印针41的头部41a可使刻印的刻印凸部202的剖面形状形成倒圆角的圆筒形、半球形、圆锥形、四角锥形等(参照图4B)。
在此,利用螺线管47使插棒式铁心48进行直线运动,从而臂部件46以支持部件49为支点进行旋转,由此刻印针41相对于带T在垂直方向上作直线运动。并且,分别与三个臂部件46连接的三个螺线管47分别配置在三角形的三个角部。另一方面,刻印支撑部件82在与三个刻印针41相对的面42a上,对应于三个刻印针41形成三个刻印接受凹部43。并通过该刻印针41与刻印支撑部件82在带T上形成刻印凸部202。
另外,如图6所示,点字刻印部150还包括导引部件71、72,导引带T的输送;透射型前端检测传感器91,检测带T的前端;反射型前后识别传感器92(检测传感器),检测用于识别带T的前后的前后识别信息D。作为前后识别信息D,如图所示,在带T的前端部且靠近图示下端部附近打印点“·”,由此,标志带的插入方向(前侧)。
在刻印带插入口31中,从宽度较大的带开始依次可以插入带T1、T2、T3(带宽分别为24、18、12mm),最大带宽的带T1由上下导引部件71、72导引,其他的带T2、T3只由下导引部件71导引,由用户手动将其前端插入到带输送机构60(输送辊61)(直到能插入的位置)。并且,通过按下键盘3上的带输送开始键,带输送机构60开始进行带T的输送。
其次,参照图7、图8A至图8C、图9A至图9C,对标签制作装置1的全部处理加以说明。如图7所示,通过按下电源键(打开电源)开始进行处理,首先,为返回前次电源关闭时的状态,进行恢复隐藏的各控制标志等的初始设定(S10),由带识别传感器171(参照图3)检测带种类(S11),接着,通过用户从键盘3(或从私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的数据输入进行字符信息输入,作为编辑画面等显示各种信息(S12)。
在此,通过来自键盘3的模式选择指示(模式键输入)(或来自外部装置的指示输入),进入模式选择插入(INTM),于是处理模式选择的处理起动,选择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并行)、第二处理模式(只墨字)及第三处理模式(只点字)中的任意一种(S13)。
另外,通过布局设定指示(布局键输入)(或通过来自外部装置的指示输入),进入布局设定插入(INTL),于是布局设定的处理起动(S30);根据滚动显示指示(滚动键输入),进入滚动插入(INTS),于是滚动显示的处理起动(S31);再通过打印/执行指示(打印键输入)(或通过来自外部装置的指示输入),进入打印插入(INTG),于是执行前设定的处理起动(S14)。
在布局设定(S30)中,主要是基于带宽度检测结果(S11)及处理模式选择结果(S13),设置带T上的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与点字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之间的布局,例如设定各配置部的长度(打印配置部长度PL、刻印配置部长度BL),以及配合打印配置部长度PL与刻印配置部长度BL中较长者、反映最终标签长度的共同配置部长度CL等(参照图10C);另外,与一般带打印装置及字处理器等同样,也进行墨字打印的字符大小等的设置。
另外,特别是在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并行记录)的情况下,如图9A所示,带宽度的检测结果为24mm(带T1)时,能够选择打印配置部Ep在上段、刻印配置部Eb在下段(a-1以下简称“点字下段”),或打印配置部Ep在下段、刻印配置部Eb在上段(a-2以下简称“点字上段”)中的任一种布局。另外,带T的上下是指将前后识别信息D作为带插入方向(向左)、并且将信息形成面作为正面时的上下。
另外,带宽度为18mm(带T2)时(参照图9B),也可以选择点字下段(b-1)或点字上段(b-2)中的任一种,此时,与带宽度相适应,打印配置部Ep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将变短。另外,在该情况下,除墨字与点字并行配置的布局(以下,简称“墨字点字并行”)以外,还可以选择并设定墨字与点字重叠的布局(以下,简称“墨字点字重叠”)。
另外,带宽度为12mm(带T3)时(参照图9C),该带宽度是只能刻印一组20一点字大小(带宽度方向长度)的最小长度(参照图4A),因此,不涉及点字上段/下段的选择、以及墨字点字并行/重叠的选择、设置,只能是打印配置部Ep与刻印配置部Eb重叠的布局。
其次,在执行前设定(S14)中,还进行在实际墨字打印与点字刻印时需要的插入配置等设定与各设定的最终确认等。另外,在没有模式选择插入与布局设定插入的情况下进入打印插入时(INTG),作为默认,选择前次的设定模式(在初始设定时为第一处理模式,点字下段,墨字点字并行)。并且,执行前设定(S14)结束后,开始进行实际的墨字打印与点字刻印的处理。
即,如图7及图8A所示,在第一处理模式的情况下(S13(a)),在墨字打印部120上打印了墨字P(墨字打印)后(S15),从打印带排出口22排出带T(S16),接着,在显示器4上显示向刻印带插入口31的带插入指示(S17)。另外,该指示也可通过指示器、LED进行显示。因此,根据插入带指示,用户将带T插入(手动插入)刻印带插入口31,于是通过点字刻印部150进行点字B的刻印(点字刻印)(S18),然后,从刻印带排出口22排出刻印结束的带T(S19),结束处理(S27)。在此,在点字刻印部150中,还进行前后识别信息D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设定布局,决定点字刻印方向,在带插入方向错误时,不进行点字刻印。
另外,在第二处理模式的情况下(S13(b)),先在墨字打印部120上进行墨字打印(S20),然后,从刻印带排出口22排出带T(S21),结束处理(S27)。即,如图8B所示,在第二处理模式中,通过从安装的带盒C中陆续放出的带T向墨字打印部120输送,由此打印墨字P。另外,当选择第二处理模式时,也可以不打印前后识别信息D。
另外,在第三处理模式的情况下(S13(c)),在显示器4上显示向刻印带插入口31的带插入指示(S24),通过用户插入带进行点字刻印(S25),然后,从刻印带排出口22排出刻印结束的带T(S26),结束处理(S27)。
即,如图8C所示,在第三处理模式中,短长方形的带(切断为任意长度的带)T通过手动插入送到点字刻印部150,由此刻印点字B。另外,此时也与第一处理模式相同,在点字刻印部150中,根据前后识别信息D的检测结果及设定布局决定点字刻印方向,在带插入方向错误时,不进行点字刻印。
另外,在第三处理模式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前后识别信息D的检测,也可以选择是否进行前后识别信息D的检测。另外,为得到用于手动插入的短长方形的带T,在带插入指示(S24)之前,如图示的虚线所示,取代第一处理模式中的墨字打印而进行空打印(什么也不打印,只有带输送)(S22),然后从带排出口22排出带T(S23),由此,可以将排出的(经过带剪切的)带T作为手动插入用的短长方形的带T利用。另外,也可以在点字刻印部150的上游侧安装带盒C,在从带盒C中陆续放出的长带上进行点字刻印。另外,墨字打印与点字刻印也可以不根据相同的字符信息,而是根据不同的字符信息进行打印/刻印。
另外,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显示器4上除文本编辑画面等一般显示画面(以下简称“一般画面”)外,还可以显示与之对应的预览显示画面(以下简称“监控画面”)。因此,在编辑等各个时段,可以在打印等执行之前确认在执行打印等处理时的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的标签的影像的图像。
例如,在一般画面中,在输入并确定了字符(文字)串“あずさ”的文本编辑画面显示状态(图7的S12状态)下,按下打印键,进入打印插入(INTG);当选择了第二模式(只墨字)时,例如按照图10D的图像(墨字打印数据)Gp01进行墨字打印(S20);然后从打印带排出口22输出带T(S21),结束处理(S27)。
因此,在显示上述字符串“あずさ”并处于编辑中的状态下,在一般画面上显示文本编辑画面,同时,在与文本编辑画面并列配置的监控画面上,预览显示假设在该状态下执行打印时应该制成的标签Lp01的影像。由此,在打印等执行之前,可以确认执行后制成的标签Lp01的影像图像。
此时,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可以自由设定显示器4内的一般画面与监控画面的尺寸比例,如图10D所示,在上述情况下,可以设置监控画面的长度使其尽可能地显示图像Gp01等的全部,当图像Gp01等较大时(标签长度较长的情况等),也可以显示其一部分。
并且,例如,对应同图所示的图像Gp01的打印配置部的长度PL,设置比该长度短的监控画面长度(显示范围长度以下称“监控长度”)SL,此时,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可以通过滚动显示指示(滚动键输入),在监控画面上滚动显示图像Gp01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滚动显示指示,进入滚动插入(图7的INTS),于是滚动显示处理起动(S31),在监控长度SL的范围内滚动显示图像Gp01等。
第三处理模式(只点字)的情况也是同样,在显示字符串“あずさ”并处于编辑中的状态下,通过进入打印插入(INTG)开始执行,显示带插入指示(图7的S24),并根据例如图10B的图像(点字刻印数据)Gb0进行点字刻印(S25~S27),由此制作刻印配置部长度BL的标签Lb0,因此,与上面所述的一般画面的显示相对应,在监控长度SL的监控画面上预览显示标签LP1的影像;当进入滚动显示指示时(滚动插入图7的INTS),滚动显示的处理起动(S31),在监控长度SL的范围内滚动显示图像Gb0等。
其次,在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并行记录)的情况下,在显示所述字符串“あずさ”并处于编辑中的状态下,当进入打印插入(图7的INTG)时,例如图10A至图10C所示,设定共同配置部长度CL,使得与长度大于原打印配置部长度PL的刻印配置部长度BL一致;根据共同配置部长度CL的图像(墨字打印数据)Gp0进行墨字打印(图7的S15~S16);接着,显示带插入指示(图7的S24),根据图像(点字刻印数据)Gb0进行点字刻印(S18、S19、S27),由此,制成共同配置部长度CL的外观G00的标签L00。
因此,将所述字符串“あずさ”与编辑中的一般画面的显示对应,在监控长度SL的监控画面上预览显示标签L00的影像;当进入滚动插入(图7的INTS)时,滚动显示处理起动(S31),在监控长度SL的范围内滚动显示与外观一致的图像G00。
但是,在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并行记录)的情况下,因为相对于带宽12mm(带T3)(参照图9C),打印配置部Ep与刻印配置部Eb发生重叠,所以,如图10C所示,即便对这种状态的图像G00进行滚动显示,重叠部分(特别是点字部分)也很难确认。另外,为了易于理解,图示中将刻印点与墨字“あずさ”显示得比较容易区别,但是,如果将两者进行同样(以相同浓度等)的显示,将变成图10E所示的显示状态(即,图示比实际显示更清楚,当然这种显示的方法也可以实际使用。但是,以下将图10E所示的显示状态作为实际的显示状态,进行以下说明)。
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使墨字图像(图10A的图像Gp0)的滚动形态与点字图像(例如,图10B的图像Gb0)的滚动形态不同,由此,如图10C所示,即便最后发生重叠时,也可以很容易地分别确认出两者的图像Gp0、Gb0。
即,在与所述标签L00对应的滚动显示中,如图11A至图11G所示,以一定速度连续地滚动显示“あずさ”字符的墨字图像Gp0侧(参照点划线),与此相对,以断续地(间断地)、且在中途追上墨字图像Gp0侧的方式(图11A、图11D、图11G的相对的基准位置状态以下称“基准状态”)滚动显示点字图像Gb0侧。
此时,通过中途状态(如图11B、图11C、图11E、图11F等所示,偏离于基准状态的过渡状态以下称“过渡状态”)的显示,可以显示在基准状态下无法看见的重叠部分(特别是点字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分别确认出两者的图像Gp0、Gb0。
另外,为了更容易看到后侧的点字图像,如图所示,所述的错开部分(墨字侧的先行部分)可以是能看见纵向排列的三点(1~三点或4~六点)的一列程度的间距(参照图11C、图11F),也可以是一组、包括组之间的空白的两组、点字总长度BL等的整数个组程度的间距,除此之外,还可以是1.5组等的非整数个组程度的间距。
另外,追随侧(所述点字侧)的一次移动距离也可以不是先行侧(所述墨字侧)的整数倍。此时,追随侧可以在相当于追随侧一次移动距离与先行侧一次移动距离的最小公倍数的位置上追上先行侧。另外,先行侧、追随侧中的一方或双方的一次移动距离可以设置多个值,并且表示追上位置的规定值构成这些多个值的总值。例如省略移动距离的单位(后述的点线等),相对于一方的每次各为一的十五次移动的距离,另一方以1+2+3+4+5=15这样的五次移动就追上等等。另外,进行这些滚动移动的时间(移动周期)也可以是非定期的,而是多次加在一起的总和。另外,也可以在考虑滚动显示中的墨字图像、点字图像和它们的重叠部分等上自由设定此时的移动距离或移动周期。
其次,对于其他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如图12A至图12D所示,当执行字符串“F15”的墨字打印和与其对应的点字刻印中的一方或者两方来制作标签时,在第二处理模式(只墨字)的情况下,可以制作图12D所示的根据图像(点字刻印数据)Gp11进行墨字打印的标签Lp11,与其对应,可以对该图像Gp11进行预览及滚动显示;在第三处理模式(只点字)的情况下,可以制作图12B所示的根据图像(点字刻印数据)Gb1进行点字刻印的标签Lb1,与其对应,可以对该图像Gb1进行预览及滚动显示。
另外,在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并行记录)的情况下,可以制作与图像Gb1长度一致的、根据图12A的墨字图像Gp1及点字图像Gb1执行墨字打印与点字刻印的标签L10,与其对应,可以对该图像G10进行预览及滚动显示,同时,在进行滚动显示时,可以根据不同形态的滚动显示,分别确认墨字图像Gp1及点字图像Gb1。
其次,关于所述第二实施例,参照图13A至13C及图14A至14G,对设定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并行记录)时,以图像数据的点矩阵标准观察的滚动显示情况,即监控图像相关的图像处理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如图13B等所示,在图示方便的基础上,将各点(像素)放大显示,如图所示,刻印点(刻印位置)以两点×两点的四角形来表示,但是,当用具体的点矩阵来表现(显示)时,实际的点字的各刻印点也可以用大致圆形来表示。另外,在此,一组中设有五点线,组之间设有空白的二点线。另外,在此,为了更容易看到由于滚动发生的位置移动,分别在墨字图像数据(图像)Gp1及点字图像数据(图像)Gb1上附加了位于各数据上的假想标记点Pp及Pb,墨字侧的标记点Pp的移动轨迹用点划线表示,点字侧的标记点Pb的移动轨迹用虚线表示。基准状态为图13C所示的状态。
当滚动显示开始时,如图14A至14G所示,从所述基准状态开始(参照图14A)向图示的左侧进行,只使墨字图像Gp1移动,并按照一步(一步例如,以0.02sec进行处理)一点线的方式移动两步(参照图14B至14C),另外,在下一步中移动一点线时,通过使点字图像Gb1移动三点线,点字侧追上墨字侧,恢复到基准状态(参照图14D)。从该状态开始,同样地,只使墨字图像Gp1移动,并按照一步(一步例如,以0.02sec进行处理)一点线的方式移动两步(参照图14E、14F),另外,在下一步中移动一点线时,通过使点字图像Gb1移动三点线,点字侧追上墨字侧,恢复到基准状态(参照图14G)。
即,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代替一方(点字侧)的滚动进行周期(每三步)是另一方(墨字侧)的进行周期的三倍,而是通过点字侧(一方)的一次滚动的移动距离(三点线)是墨字侧(另一方)的移动距离(一点线)的三倍,由此,点字侧(一方)每次滚动时,都可以追上墨字侧(另一方)。另外,此时的移动距离或滚动进行周期(移动周期)也可以在考虑滚动显示中图像的重叠部分的基础上自由设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因为在监控长度SL的监控画面内(单一的显示画面内)滚动显示墨字图像与点字图像,因此,能够基本上同时掌握墨字打印图像与点字刻印图像,同时,即便监控长度SL较小,或者影像随点字经常变长,都可以掌握整体影像。因此,即使是显示画面较小的标签制作装置1以外的其他装置,本发明也容易适用。
另外,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因为以不同的滚动形态(准确地说是不同的进行周期与移动距离)对墨字图像与点字图像进行滚动显示,因此,通过双方图像的相对位置在中途错开,可以容易地掌握各个图像。此时,以打印/刻印执行后的相对位置为基准位置,通过在滚动显示的中途形成基准位置,由此,可以在墨字打印与点字刻印执行之前掌握墨字打印与点字刻印实际执行后的结果影像。
另外,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是点字图像侧追赶墨字图像侧,反之也可以。另外,不仅可以是使后滚动的一方在每次滚动移动时追上另一方的所谓的“间断追随型”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进行循环滚动显示等使其相互间的距离时时刻刻发生变化,还可以是一方追随另一方、超过另一方等的各种各样的相对关系,由此,可以更容易地分别掌握两者的图像。
另外,墨字图像与点字图像的滚动形态仅考虑到两者滚动的进行周期(单位移动周期)和移动距离(单位移动距离)。另外,作为不同的滚动形态,也可以考虑使一方进行闪烁滚动显示,同时另一方以正常状态进行滚动显示等。另外,在此以带宽12mm的带T(T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带宽18mm(带T1)、24mm(带T2)时也可以同样适用,这些情况下,还可以选择点字上段/下段、墨字点字并行/重叠等,无论各种情况都同样适用本发明。
另外,也可以按照预定顺序,对只有墨字图像的滚动显示、只有点字图像的滚动显示、综合双方图像的滚动显示(墨字点字并行记录)进行切换显示。滚动方向也不局限于左右方向,上下、倾斜或这几种方式的混合也同样适用。另外,作为墨字图像与点字图像的滚动形态,也可以使滚动方向不同,或者在中途发生变化。另外,在这些情况下,优选在滚动显示的中途显示可表示打印等执行后的基准位置的形态。
另外,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字符信息处理装置采用将带作为打印、刻印载体的标签制作装置1,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除制作标签外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载体也可以不使用带等长条状材料,而使用其他用纸等。另外,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对一行墨字和一行点字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以下几种构成墨字和点字双方都是多行构成,仅一方是多行构成并使另一方与其一行相对应,或者没有行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外,上述实施例采用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或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或者这些装置的各种处理方法(字符信息处理方法或图像处理方法等),不仅仅适用于所述标签制作装置1,也适用于通过可处理程序的各种装置进行处理的程序,还适用于用于存储这种程序的存储介质,例如CD、MD、DVD等,通过存储或从存储介质等中读取、执行这种程序,能容易掌握墨字打印与点字刻印两者的执行结果的影像。当然,也可以在其他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符号说明1标签制作装置 2装置壳体3键盘 4显示器7打印头110操作部120点字刻印部 140切割部150点字刻印部 170检测部180驱动部 200控制部B点字 BL刻印配置部长度(刻印部长度)C带盒 CL共同配置部长度Eb点字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c共同处理区域(共同配置部)Ep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Gxx图像Lxx标签P墨字 PL打印配置部长度(打印部长度)T、T1、T2、T3带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表示在处理薄片上刻印的点字的影像的点字图像在显示画面上滚动显示。
2.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共同处理薄片上刻印的点字与打印的墨字两者的影像在显示画面上一起滚动显示;将表示所述点字的影像的点字图像与表示所述墨字的影像的墨字图像以互不相同的滚动形态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字图像及所述墨字图像分别通过间断移动进行滚动显示;所述点字图像的滚动形态与所述墨字图像的滚动形态的间断移动的移动周期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一方的所述移动周期,另一方的所述移动周期是其整数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一方的基于移动周期的单位移动距离,所述另一方的基于移动周期的单位移动距离是其所述的整数倍。
6.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在共同处理薄片上刻印的点字与打印的墨字两者的影像在显示画面上一起滚动显示,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点字滚动装置,将表示所述点字的影像的点字图像滚动显示;墨字滚动装置,将表示所述墨字的影像的墨字图像滚动显示;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点字滚动装置及所述墨字滚动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以互不相同的滚动形态显示所述点字图像与所述墨字图像。
7.一种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处理装置,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刻印装置,其在所述处理薄片上刻印所述点字;以及打印装置,其在所述处理薄片上打印所述墨字。
8.一种特征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程序。
9.一种特征在于通过可处理程序的装置可读取存储权利要求8所述的程序的存储介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容易掌握点字刻印执行结果的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将表示在处理薄片上刻印的点字的影像的点字图像在显示画面上滚动显示。
文档编号B41J3/00GK1718438SQ20051006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8日
发明者仓科弘康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