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面上依次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日本特开2005-059268号公报中已公开了利用激光在相纸(例如,相当于印图纸等成像介质)上进行图像曝光的装置。图8为表示所述装置的结构。该装置读取形成于已显影底片上的帧图像信息,或读取存储于各种存储媒体上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这些图像数据在相纸的乳剂面上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
在图8中,记录纸箱100内容纳有卷绕成圆筒形的相纸P。从记录纸箱100抽取的相纸沿输送路径输送,并由相纸刀具101切断成规定的打印尺寸。由输送单元102将切断后的相纸P向图像形成部103输送。在所述图像形成部103内,在由曝光用输送辊(相当于输送机构)104在夹持相纸P的状态下按规定速度输送相纸的同时,利用激光向主扫描方向(与作为输送方向的副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重复进行扫描,在相纸P的表面曝光形成图像(潜影)。曝光用输送辊104,沿输送方向设有两个单元,同时在上游侧输送辊和下游侧输送辊之间设有利用激光进行扫描的位置。已形成潜影图像的相纸P传递给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03下游侧的另一输送单元105、106,进而送往显影处理部。
在这里,当利用激光进行扫描曝光时,如果在图象形成中对相纸P施加大的震动或发生负荷变化,则会对形成的图像画质带来不良影响(出现带状条纹)。因此,在从图像形成部103向下游侧输送相纸P并送往显影处理部时,需要设法防止因设置在下游侧的输送系统等而产生的震动或负荷变化。
因此,在图像形成部103的下游侧设置暂时容纳相纸P的容纳空间部107,并往所述容纳空间部107输送相纸P。而且,在完成图像形成部103中的图像曝光后,由输送单元105、106把被容纳的相纸P送往显影处理部。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容纳空间部107,在可防止对相纸P施加大的负荷的同时,可在稳定的负荷状态下进行图像曝光。而且,在向显影处理部输送相纸时,有必要使乳剂面面向显影处理液一侧。在此,通过设置容纳空间部107可进行姿势转换,以使乳剂面朝向恰当的方向。
设置如上所述的容纳空间部107时,如果要对长度较长的相纸P进行图像曝光,则有必要具有与其长度相对应的容纳空间部107。即,容纳空间部107有必要具有相当于输送方向最大打印尺寸的空间,因此会带来装置整体尺寸变大的问题。同时,由于相纸存在固有卷曲而导致不易容纳和输送,并因此会导致画质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较大的问题,可以采用具有以下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容纳空间部,相比于所述图像形成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卷绕筒,位于所述容纳空间部内,用于暂时卷绕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卷绕筒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卷绕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位于成像位置附近,第二位置远离成像位置;卷绕控制机构,一旦所述压接辊开始卷绕成像介质,将所述卷绕筒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向所述第二位置。根据上述构成,在能够抑制图像形成时的带状条纹的同时,,使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变小。
由成像部完成成像介质的成像过程,并在容纳空间部将成像介质卷绕到卷绕筒上之后,为了将成像介质往显影处理部的方向输送,需要将卷绕在卷绕筒上的成像介质展开。该展开作业通过朝着与卷绕时相反的方向(反方向)转动卷绕筒的方式进行。但如果不小心翼翼地进行该展开作业,就有可能使成像介质重新发生松弛。其结果是,成像介质就有可能接触到容纳空间部的壁面以及周围的部件等,使成像介质受损。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展开卷绕在卷绕筒上的成像介质时,使成像介质不接触到容纳空间部的壁面等从而避免发生受损情况。
本发明提出的第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记录部,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面上依次形成图像;容纳空间部,相对于所述图像记录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所述成像介质;输送机构,将所述成像介质的前端依次输送并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部内,完成容纳作业后就将已切割的成像介质的后端作为前端,往显影处理部输送所述成像介质。还包括卷绕筒、卷绕筒旋转机构、压接辊、卷绕筒移动装置、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松弛量检测传感器、第三控制装置、松弛量计算部以及第一展开控制装置。
卷绕筒,位于容纳空间部内并设置成,通过正方向旋转,卷绕成像介质,通过反方向旋转,展开成像介质。卷绕筒旋转机构,使卷绕筒旋转。压接辊,将成像介质向卷绕筒压接。卷绕筒移动装置,使卷绕筒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为成像介质在图像记录部中的与成像部等高的位置,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下侧。第一控制装置,在第一位置通过正方向旋转卷绕筒,来进行压接辊对成像介质的压接。第二控制装置,使已压接成像介质的卷绕筒,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松弛量检测传感器,当卷绕筒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检测成像介质的松弛量是否已超过规定标准。第三控制装置,一旦由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超过规定标准的松弛量,则使卷绕筒朝着正方向旋转规定量。松弛量计算部,计算由第三控制装置旋转卷绕筒后形成的成像介质的第一松弛量。第一展开控制装置,开始进行卷绕筒的展开作业时,至少在由松弛量计算部计算的第一松弛量消除后,开始使卷绕筒朝着反方向旋转。
下面对依据此种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首先,图像记录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用于暂时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该容纳空间部内,设置有用以临时卷绕成像介质的卷绕筒。即从图像记录部输送而来的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可以由卷绕筒来卷绕。由于不单只是送往容纳空间部,卷绕筒也能进行卷绕作业,这样,就能使用以容纳的空间变小。被卷绕在卷绕筒上的成像介质,被设置成由压接辊进行压接。卷绕筒可以正方向旋转和反方向旋转,通过正方向旋转卷绕成像介质,通过反方向旋转展开成像介质。
并且,卷绕筒通过卷绕筒移动装置,在接近成像位置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成像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通过使卷绕筒朝着远离成像位置的方向移动,可以在成像位置和卷绕装置之间形成成像介质的松弛量。通过形成这种松弛量,使卷绕筒进行卷绕作业时产生的振动和负荷变化不会朝着图像记录部的方向传递,从而抑制带状条纹的出现。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用以控制卷绕筒驱动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三控制装置。
第一控制装置,在第一位置通过正方向旋转卷绕筒,来进行压接辊对成像介质的压接。因此,首先将从图像记录部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压接到压接辊上。
第二控制装置,使已压接成像介质的卷绕筒,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不过,开始移动的时间可以不是压接作业完成后,也可以是和压接作业完成同时或者在压接作业完成之前开始移动。如果是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由于在卷绕筒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成像介质也会输送至容纳空间部内,所以成像介质的松弛量会慢慢增加。因此,设置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来进行超过规定标准的松弛量的检测。
第三控制装置,一旦由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超过规定标准的松弛量,则使卷绕筒朝着正方向旋转规定量。这样,就能防止松弛量变得过大而接触到壁面等。使卷绕筒旋转规定量后,由于松弛量还会慢慢增加,同样还要对其进行控制,使卷绕筒在松弛量检测传感器进行监测、检测时,旋转规定量。至于重复几次这样的作业,取决于成像介质的输送方向的长度。
松弛量计算部,计算由第三控制装置最后旋转卷绕筒后形成的成像介质的松弛量。该松弛量,例如,可以根据将成像介质输送至容纳空间部的输送机构的输送量来计算。
第一展开控制装置,在展开卷绕到卷绕筒上的成像介质时,不是立即反方向旋转卷绕筒,而是至少在通过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以使由松弛量计算部计算的松弛量消除后,使卷绕筒朝着反方向旋转。一旦立即反方向旋转卷绕筒,就有可能因此而使松弛量变大,从而使成像介质接触到壁面或其他部件上。但在本发明中,使卷绕筒一直等到松弛量消除为止。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展开卷绕到卷绕筒上的成像介质时,成像介质不会接触到壁面等而受损。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姿势切换机构以及松弛量设定部。第一输送单元,从图像记录部向卷绕筒传递成像介质。第二输送单元,用于将从卷绕筒展开的成像介质送往显影处理部。姿势切换机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对第一输送单元的状态进行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第一输送单元将成像介质从图像记录部导向卷绕筒,在第二状态第一输送单元将成像介质从卷绕筒传递给第二输送单元。松弛量设定部,对因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而形成的成像介质的松弛量,作为固定松弛量进行设定。第一展开控制装置,在消除第一松弛量和固定松弛量之和的松弛量之后,开始卷绕筒的展开作业。
在图像记录部进行成像后的成像介质,其前端就会被输送至容纳空间内。此时,通过构成输送机构的第一输送单元进行输送,并被导向卷绕筒。成像介质会从其前端开始依次卷绕到卷绕筒上。从卷绕筒上展开卷绕其上的成像介质时,将第一输送单元的状态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此切换作业的目的在于为了将成像介质输送到显影处理部,将第一输送单元的状态切换到可将成像介质传递往第二输送单元的状态,以及使乳胶面朝向合适的方向,能够更好地进行成像介质的显影处理。而且,由于一旦将第一输送单元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松弛量会随之增加,因此需要预先将其松弛量设定为固定值。第一展开控制装置,在消除所述第一松弛量和固定松弛量之和的松弛量之后,开始使卷绕筒朝着反方向旋转,以便开始成像介质的展开作业。这样,就能够不额外地增加松弛量,防止成像介质受损。
本发明提出的第三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二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第一展开控制装置开始展开作业起到在第二位置开始卷绕作业期间使卷绕筒反方向旋转;然后在消除规定量的松弛量之前停止卷绕筒的反方向旋转。
卷绕筒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后,根据松弛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被间断性地驱动旋转。因此,一旦由第一展开控制装置为进行展开作业而使卷绕筒反方向旋转,卷绕筒就会返回至在第二位置开始卷绕作业之前的位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后、驱动旋转前的状态)。一旦返回到该位置,使卷绕筒停止直到规定量的松弛量消除。通过上述过程,比如可以消除由第三控制装置最初开始使卷绕筒旋转规定量之前所形成的松弛量。这样,就能够不额外地增加展开时的松弛量,防止成像介质受损。
本发明提出的第四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三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松弛量计算部还具有计算成像介质的第二松弛量的功能,第二松弛量为由第三控制装置最初旋转卷绕筒之前形成的松驰量。并且所述规定量的松弛量,是指从第二松弛量中减去固定松弛量的松弛量。
换句话讲,松弛量计算部具有计算由第三控制装置最初旋转卷绕筒之前所形成的成像介质的第二松弛量的功能。由第二展开控制装置控制卷绕筒,以便在卷绕了从该第二松弛量中减去固定松弛量的松弛量后,使卷绕筒停止。
如上所述,由第三控制装置最初开始使卷绕筒旋转规定量之前所形成的松弛量,在松弛量计算部作为第二松弛量进行计算。并且,在卷绕了从该第二松弛量中减去固定松弛量的松弛量后,使卷绕筒停止。减去固定值的松弛量,是因为在进行展开的最初阶段已进行了使卷绕筒待机的控制,该部分可不予考虑,并可以防止由于不必要的待机而对成像介质产生额外的张力作用。
本发明提出的第五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三种或第四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展开控制装置。该第三展开控制装置,在由第二展开控制装置消除规定量的松弛量后,使卷绕筒反方向旋转规定量,解除压接辊的压接状态。
在展开成像介质时,使卷绕筒反方向旋转到第二位置,由第二展开控制装置消除松弛量后,再使卷绕筒旋转规定量。这样,就能解除压接辊的压接状态,顺利地输送成像介质。
本发明提出的第六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种至第三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第四展开控制装置,在由第一展开控制装置控制卷绕筒的过程中,当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超过规定标准的松弛量时,使卷绕筒暂时停止反方向旋转,直到消除松弛量。
如上所述,为了开始成像介质的展开作业,使卷绕筒反方向旋转,但有时在反方向旋转期间,成像介质的松弛量会变大。因此,利用所述的松弛量检测传感器的功能,在反方向旋转卷绕筒而进行展开作业时,也监测成像介质的松弛量。并且,检测出超过标准的松弛量时,第四展开控制装置会暂时停止卷绕装置的反方向旋转。第四展开控制装置,例如在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不到松弛量后,会再次开始反方向旋转卷绕筒。这样,就能够防止在卷绕作业中,由于松弛量变大使成像介质受损。另外,可以在检测不到松弛量之后,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反方向旋转。
本发明提出的第七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面上依次形成图像的图像记录部,还包括容纳空间部、卷绕筒、卷绕筒旋转机构、压接辊、卷绕筒移动装置、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松弛量检测传感器、第三控制装置、松弛量计算部以及展开控制装置。容纳空间部,相对于图像记录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卷绕筒,位于容纳空间内并设置成,通过正方向旋转卷绕成像介质,通过反方向旋转展开成像介质。卷绕筒旋转机构,用于使卷绕筒旋转。压接辊,用于将成像介质向卷绕筒压接。卷绕筒移动装置,用于使卷绕筒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接近成像位置,第二位置远离成像位置。第一控制装置,用于在第一位置通过正方向旋转卷绕筒,来进行压接辊对成像介质的压接。第二控制装置,用于使已压接成像介质的卷绕筒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松弛量检测传感器,用于当卷绕筒位于第二位置时,检测成像介质的松弛量是否已超过规定标准。第三控制装置,用于每当由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超过规定标准的松弛量时,则使卷绕筒朝着正方向旋转规定量。松弛量计算部,用于计算由第三控制装置最初旋转卷绕筒之前形成的成像介质的松弛量。展开控制装置,至少解除由松弛量计算部计算的松弛量为止,停止卷绕筒。
对于依据该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作用和效果已经进行了详细叙述。即将成像介质卷绕到卷绕筒上之后,送往显影处理部侧时,反方向旋转卷绕筒,展开成像介质,但通过设置展开控制装置,使展开时的松弛量不会变大。这样,可以防止成像介质的松弛部分由于接触到壁面等而受损。
图1为具有图像形成装置的照片处理系统构成的部分剖面图;图2为容纳空间部的构成示意图;图3为卷绕筒构成的详细侧视图;图4A~4B为移动压接辊的凸轮机构示意图;图5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模块构成示意图;图5A~5B为驱动模式示意图;图6A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流程图1;图6B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流程图2;图7A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1;
图7B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2;图7C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3;图7D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4;图7E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5;图7F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6;图7G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7;图7H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8;图7I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9;图7J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10;图8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示意图。
符号说明7 曝光装置(图像记录部)9a、9b曝光输送辊10相纸检测传感器11第一输送单元(输送机构)11a 夹持输送辊对12第二输送单元(输送机构)12a 夹持输送辊对13卷绕筒移动机构20卷绕筒21压接辊22松弛量检测传感器30相纸前端检测传感器33相纸位置检测部33b 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c 插入检测装置35第一输送单元驱动部35b 单元旋转装置(姿势切换装置)36第二输送单元驱动部
37输送单元驱动控制装置40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1松弛量检测装置42卷绕筒旋转机构43旋转量检测装置44卷绕控制机构44a 第一控制装置44b 第二控制装置44c 第三控制装置44d 第一展开控制装置44e 第二展开控制装置44f 第三展开控制装置44g 第四展开控制装置45模式设定部46a 松弛量计算部46b 松弛量设定部203 凸轮件203a 凸轮面210 辊支轴211 支轴212 压接件215 凸轮连接轴S 容纳空间部P 相纸(成像介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状态进行说明。图1为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照片处理系统构成的部分剖面图。而且,下面所述的实施状态只不过是列举本发明的最佳实施状态,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其他产品或其他用途。
照片处理系统的整体构成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先获得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在相纸P(相当于成像介质)的乳剂面(相当于成像面)上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并具有打印照片的功能。该照片处理系统包括胶片扫描器(图中省略)和媒体读取部(图中省略)。胶片扫描器用于扫描显影处理后的照相胶片上的帧图像并获得图像数据,媒体读取部用于读取储存在数码相机的存储媒体或其他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数据。
记录纸箱3内容纳有纸卷R状的长条形相纸P,且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装置主体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两台记录纸箱3。从被选择的记录纸箱3抽取相纸P,并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从记录纸箱3抽取的相纸P,通过前置辊单元4转换方向,而且,由相纸刀具5切断成规定的打印尺寸。由输送单元把被切断的相纸P送往位于下游侧的曝光装置7(相当于图像形成部)。
曝光装置7内设有上游侧曝光输送辊9a以及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这些曝光输送辊9a、9b之间设有利用激光进行曝光处理的曝光位置(相当于成像位置)。曝光输送辊9的上游侧设有相纸检测传感器10,一旦相纸P被送入,能够检测其前端部分。该相纸检测传感器10,由输出红外线的发光元件和接收所述红外线的受光元件构成。通过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相纸P的位置,可确定曝光位置上的曝光开始时间。
曝光装置7为周知的结构,根据图像数据对从激光光源(如激光二极管等)输出的激光进行光调节,而且,通过对相纸P照射所述被光调节的激光进行图像曝光。在进行图像曝光时,在由曝光输送辊9a、9b夹持的状态下,按规定速度(一定速度)输送相纸P。由于是在与相纸P的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扫描激光,因此在相纸P上一行一行进行图像(潜影)的洗像曝光。在图1中,由于从上方照射激光,因此被输送的相纸P乳剂面也朝向上方。
在进行图像曝光的同时,相纸P通过下游侧的曝光输送辊9b被排出。在曝光装置7的下游侧设有第一输送单元11。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设置成,可围绕规定的旋转轴心旋转,同时还具有把由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传递来的相纸P提供给第二输送单元12的功能。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第二输送单元12包括沿输送路径配置的多个夹持输送辊对12a和形成输送路径所需的导板12b,同时,所述输送辊对12a设置成由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驱动。多个夹持输送辊对12a是在同步状态下被驱动。第一输送单元11和第二输送单元12相当于往显影处理部输送相纸P的输送机构。
第二输送单元12的路径入口部设有第一相纸传感器50,用于检测相纸的前端、切断后的后端(以下简称后端),并检测相纸是否正常地被输送。第二输送单元12的路径出口部设有第二相纸传感器51,同样地用于检测相纸是否正常地被输送。处理器入口传感器52用于检测相纸是否已插入处理器侧。虽然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与容纳空间部S和第二输送单元12相邻地设有显影处理部,对已完成洗像曝光图像的相纸进行显影处理。
在曝光装置7的下游侧(图1中位于曝光装置7的左侧)设有用于暂时容纳沿输送方向的长度超过规定长度的相纸P的容纳空间部S。容纳空间部S内设有用于卷绕相纸P的卷绕筒20和用于向所述卷绕筒20的外周面压接并支撑相纸P的压接辊21。所述卷绕筒20和压接辊21,发挥其作为卷绕机构的功效。卷绕筒20的下方设有用于检测容纳于容纳空间部S内相纸P的松弛量的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由发光元件22a和受光元件22b构成,一旦从发光元件22a照射出的光被相纸P遮断,就被判定为松弛量大于规定量。发光元件22a和受光元件22b的连线设置成水平状态。
容纳空间部的构成下面,根据图2说明图1中的容纳空间部S的构成。第一输送单元11设置在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的下游侧,包括夹持输送辊对11a和导引板11b。在导引板11b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开口部11c,容易接受相纸P。在图2中夹持输送辊对11a的高度设定成与曝光输送辊9的高度相同。第一输送单元11可围绕规定的旋转轴心旋转90°(参照图7H)。第一输送单元11旋转90°后,可向第二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P。如图2所示,从水平状态(第一状态)切换到垂直状态(第二状态)。第二输送单元12包括多个输送辊对12a和导引板12b,并用于将接受到的相纸P送入图中未示出的显影处理部。
使第一输送单元旋转90°所需的驱动器,可以是电动机或驱动件等(相当于姿势切换机构)。同时,设有检测各自状态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当相纸P被送往容纳空间部S时,乳剂面处于朝向上方的状态,但从第二输送单元12向显影处理部输送时,使相纸P在乳剂面朝向下方的状态下被输送。如上所述,在这里翻转相纸P的里外面,是为了在显影处理部使相纸的乳剂面处于朝向显影处理液喷涂侧的状态。
卷绕筒20可围绕旋转轴心20a旋转。在由卷绕筒20开始卷绕相纸P之前,卷绕筒20的外周面和压接辊21的表面相距一定间隔而形成缝隙。卷绕筒20接受相纸P的高度设定在与曝光输送辊9输送面相同的高度上,或与由第一输送单元11构成的输送面相同的高度上。通过该构成,可顺利地接受由曝光输送辊9输出的相纸P。而且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压接辊21的轴心位于卷绕筒20的轴心的正上方。
此外,设有用于使卷绕机构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卷绕筒移动机构13,可使卷绕机构整体从位于曝光装置7的曝光位置附近的第一位置向远离曝光位置的第二位置移动。图2表示卷绕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卷绕筒移动机构13包括用于引导卷绕筒20的引导件13a和用于使卷绕筒20沿引导件13a移动的同步带13b。支撑卷绕筒20的支撑件15固定在同步带13b上,通过驱动同步带13b使卷绕筒移动。同时,支撑件15上装载有用于旋转驱动卷绕筒20的卷绕筒驱动装置(相当于卷绕筒旋转机构,可由电动机或减速装置等构成)。
容纳空间部S与相纸处理器相邻,并由壁面14相隔开。在由卷绕筒20卷绕相纸P时,最好避免相纸P与壁面14发生摩擦。如果扩大容纳空间部S,即可解决壁面14与相纸P之间的摩擦,但会产生装置整体体积变大的问题。因此,如图2所示,将卷绕筒移动机构13设置成使卷绕筒向斜下方移动。具体而言,卷绕筒朝着越向下方下降越远离壁面14的方向移动。
根据下列理由设置了如上所述的容纳空间部S和卷绕筒20。
即,在利用曝光装置7进行图像曝光时,一边由曝光输送辊9按规定速度输送相纸P一边进行扫描曝光。但是,在进行所述扫描曝光时,如果对相纸P施加较大的震动或负荷变化,则形成在相纸P上的图像画质会降低。因此,将由曝光输送辊9b输出的相纸P暂时容纳在容纳空间部S内,以防止对相纸P产生过大的震动或负荷变化。此时,如果欲将输送方向长度较长的长条形相纸容纳在容纳空间S内,则需要大的容纳空间,会造成装置的大型化,因此通过设置卷绕机构来抑制容纳空间部S的大型化。而且,在利用卷绕筒20进行卷绕时,使卷绕筒20向下方移动后卷绕相纸P,以便在形成松弛的状态下卷绕相纸P。因为相纸P具有松弛部分,因而可防止将过大的震动或负荷变化传递至曝光位置,还可卷绕相纸P。
卷绕机构的构成下面,根据图3详细说明构成卷绕机构的卷绕筒20及压接辊21的具体结构。使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移动的凸轮机构203(相当于压接辊移动装置)如图4A、4B所示。卷绕筒20围绕固定轴200被可旋转地支撑着。卷绕筒20由树脂制成,用于在其外周面上卷绕相纸P。卷绕筒20的轴向端部设有旋转卷绕筒20所需的连接齿轮201,而且卷绕筒20的轴向两端侧设有圆周槽202,用于钩挂线圈弹簧24,以向压接辊21施加朝向压接方向的负荷。
压接辊21设有与卷绕筒20的轴向平行设置的辊支轴210、设置在所述辊支轴210外周面两处的由树脂制成的支轴21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轴211表面上的压接件212。所述压接件212由海绵等具有弹性的部件所构成,且通过卷绕筒20的外周面和压接辊21的压接件212压接并支撑相纸P。为防止由树脂制成的支轴211向沿轴方向移动,在辊支轴210上嵌合有弹性挡圈213。在辊支轴210的轴向两侧形成有用于钩挂线圈弹簧24的槽部214。还有,在辊支轴210的轴向两侧(比槽部214更内侧)安装有凸轮连接轴215,通过所述凸轮连接轴215与下面描述的凸轮机构凸轮面203a相连动,可使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或非压接方向移动。依据图3所示的机构,一旦卷绕筒20开始旋转,与其相连动的压接辊21也可沿卷绕筒20的外周方向旋转移动(围绕固定轴200的周围旋转移动)。而且压接辊21本身以辊支轴210为旋转中心,可被自由旋转地支撑着。
下面,根据图4A、4B说明用于使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移动的凸轮机构203。图4A、4B为将图3所示的卷绕筒20在形成有凸轮的位置沿垂直于固定轴200的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凸轮机构203通过离合器204与固定轴200相连接。凸轮机构203包括凸轮面203a,通过如上所述的线圈弹簧24的施力,凸轮连接轴215的前端215a始终与凸轮面203a相接触。如图4A、4B所示,凸轮面203a形成在θ=210°的范围内,因此凸轮连接轴215(压接辊21)相对凸轮机构203可旋转移动的范围也是210°。该凸轮面203a的两端部形成有第一壁面203b和第二壁面203c,并设置成凸轮连接轴215与所述壁面203b、203c相接触。一旦旋转卷绕筒20,凸轮面203a使压接辊21逐渐靠近卷绕筒20的表面,并在旋转210°时完成由压接辊21压接相纸的操作。
图4A为压接辊21与卷绕筒20之间形成有缝隙的初期状态的示意图,图4B为压接辊21旋转210°并利用压接辊21压接相纸P时的状态示意图。使卷绕筒20旋转210°时的凸轮机构20呈现图4B所示的状态,如果进一步使卷绕筒20旋转,则凸轮连接轴215会与第二壁面203c接触,并强制地使凸轮机构203也围绕固定轴200的周围旋转。此时,离合器204内处于摩擦滑动状态。通过设置离合器204,可以使压接辊21的旋转角度超过由凸轮机构203所限定的范围(210°)。
控制模块图下面根据图5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模块的构成。在所述图5中,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利用从相纸检测传感器10输出的信号检测相纸P的先端(前端),并检测出相纸P已到达检测位置。同时,根据相纸P的前端被检测出的时刻,能够判断现在相纸P在下游侧所处的位置。曝光辊驱动装置31由驱动曝光输送辊9所需的驱动机构或驱动电路等构成。而且,输送量检测装置32设置成通过检测曝光输送辊9的旋转量来检测相纸P的输送量。即,使控制曝光输送辊按一定的速度旋转,因此能够利用编码装置监测输送量。
相纸位置检测部33具有根据由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和由输送量检测装置32检测到的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并检测相纸P的各种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相纸位置检测部33包括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以及插入检测装置33c。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设置成,根据由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检测出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检测激光曝光开始时刻。即因为从设计上规定了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位置以及激光曝光位置,所以只要知道相纸P的前端位置,就可利用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计算曝光位置中的曝光开始时刻。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用于检测完成图像洗像曝光的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从曝光位置脱离。插入检测装置33c用于检测相纸P的前端是否已插入卷绕筒20与压接辊21之间的缝隙里。向该缝隙的插入量,可适当地进行设定。
曝光控制部34设置成,根据由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计算出的曝光时刻的计算结果,开始用激光进行图像曝光,并将根据图像数据调节后的激光对相纸的乳剂面进行扫描,由此可在相纸的乳剂面上形成潜影图像。
第一输送单元驱动部35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单元11的机构。压接驱动装置35a是用于将输送辊对11a切换到压接状态和非压接状态的装置。压接驱动装置35a可把一对输送辊11a切换到非压接状态,以避免负荷作用于相纸P。单元旋转装置35b是用于使第一输送单元11整体旋转90°的装置,使输送辊对11a可在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输送辊驱动装置35c包括用于旋转驱动输送辊对11a的机构。
第二输送单元驱动部36提供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单元12的机构。第二输送辊驱动装置36a包括用于旋转驱动输送辊对12a的装置。
输送单元驱动控制装置37驱动控制第一输送单元11和第二输送单元12。例如,一旦由相纸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相纸P的后端已从曝光输送辊9b脱离,则把输送辊对11a切换至压接状态。
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内设定存储进行图像曝光的相纸P的打印尺寸数据。根据所述打印尺寸数据控制卷绕筒移动机构13或卷绕筒20。例如,当相纸P的长度比规定长度短时,不需利用卷绕筒卷绕相纸P。
松弛量检测装置41设置成,根据松弛检测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检测松弛量是否超过规定量。卷绕筒旋转机构42包括用于旋转驱动卷绕筒20的机构。旋转量检测装置43用于检测卷绕筒20的旋转量。例如,可根据与卷绕筒20同步旋转的编码装置或用于驱动卷绕筒20的电动机所提供的驱动脉冲数来监测旋转量。
卷绕控制装置44具有控制卷绕筒移动机构13或旋转驱动卷绕筒20的功能。首先,对控制旋转驱动卷绕筒20的功能进行说明。所述旋转控制是指,根据插入检测装置33c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插入情况,或根据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内的打印尺寸数据等,控制卷绕筒20的旋转和停止。
同时,在压接辊21完成压接相纸的作业之前,卷绕控制机构44开始控制移动卷绕筒20。所谓压接辊21完成压接相纸的作业是指,通过把卷绕筒20旋转驱动210°使压接辊21与卷绕筒20处于相压接的状态。但在此之前,由卷绕控制机构44开始控制移动卷绕筒20,使卷绕筒20开始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具体而言,卷绕筒20从旋转到205°的时刻起开始移动。比较一下在完成压接辊21压接作业之后移动卷绕筒20和在所述压接辊21完成压接之前移动卷绕筒20所产生的带状条纹的影响,可以看出如本发明所述的在完成压接之前移动卷绕筒20更能抑制带状条纹的影响。通过实际进行试验打印且目视判断画质可确认该结果。
还有,当相纸P的长度较短时,由于不需由卷绕筒20进行卷绕作业,因此卷绕控制机构44控制卷绕筒20使其退避到最低的第二位置。当相纸P的长度为中等长度时,虽然进行通过卷绕筒20对相纸P卷绕的工序,但不进行由松弛检测传感器22检测松弛量的工序,因此控制卷绕筒20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高度位制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三高度位置)。如上所述,卷绕控制装置44会根据相纸P在输送方向的长度改变对卷绕筒移动机构13的控制内容。相纸P的长度信息,可从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获取。
如上所述,卷绕控制装置44具有各种功能,第一控制装置44a具有,通过在第一位置正方向旋转卷绕筒20,使压接辊对相纸P进行压接作业的功能。在此,正方向是指逆时针方向,反方向是指顺时针方向。第二控制装置44b具有使卷绕筒2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功能。第三控制装置44c具有,在第二位置正方向旋转卷绕筒20以消除松弛量的功能。
另外,还包括第一展开控制装置44d、第二展开控制装置44e、第三展开控制装置44f、第四展开控制装置44g,在第二位置,反方向旋转卷绕筒20,对卷绕的相纸P的展开作业进行控制,具体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松弛量计算部46a,对卷绕筒20位于第二位置时形成的松弛量进行计算。位于第二位置时,卷绕筒驱动装置31将相纸P送往容纳空间部S。因此,根据输送量检测装置32检测出的输送量,可以做为容纳空间部S内形成的松弛量。
松弛量设定部46b,将第一输送单元11由水平状态转换为垂直状态时形成的松弛量设定为固定值。由于转换为垂直状态,相纸P的松弛整体向下方移动,其方向就趋近于容纳空间部S内的壁面。因此,事先将松弛量设定为固定值,在控制相纸P的展开作业时利用。该固定值可以通过事先进行实验等计算出来。该固定值可以设定为第一输送单元11的夹持输送辊对11a的输送量。关于展开作业的控制,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模式设定部45内设有卷绕筒20或卷绕筒移动机构13的驱动模式。根据图5A说明所述驱动模式。在旋转驱动卷绕筒20时,根据从停止状态达到规定速度所需的时间(启动时间t1)和从规定速度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停止时间t2),可区分为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如图5A所示,其启动时间和停止时间较长;第二模式如图5B所示,其启动时间t1和停止时间t2较短。在进行图像形成时,通过第一模式驱动,可以抑制因加速时的冲击而产生的带状条纹。在不进行图像形成时,或不影响图像形成时,通过第二模式驱动卷绕筒20并尽可能缩短卷绕时间。具体来讲,就整个旋转范围210°而言,在第一模式中,启动、停止期间所需的旋转角度分别为4°;而在第二模式中,启动、停止期间所需的旋转角度分别为0.2°。所述设定值,根据装置的结构可进行适当的设定。
同时,在利用卷绕筒移动机构1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卷绕筒20时,根据达到规定速度的启动时间和达到停止状态的停止时间还可区分为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这些,具有与如图5A所示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相同的启动、停止特性。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可通过第三模式抑制带状条纹;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复原时,可通过第四模式缩短驱动时间。具体而言,在第三模式中,启动、停止期间的移动距离为3mm;而在第四模式中,启动、停止期间的移动距离为1.5mm。所述设定值,根据装置的结构可进行适当的设定。
在这里,可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功能来构筑图5所示的控制模块。而且,可根据相纸处理能力等来适当地确定哪些功能由软件实现,哪些功能由硬件实现。
卷绕机构的操作下面,根据图6A、6B的流程图以及图2、图7A~图7G说明从对相纸P进行图像曝光开始到向显影处理部输出为止的操作。而且,在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内,预先设定了使卷绕筒20降低至第二位置所需的打印尺寸。
由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被切割成规定打印尺寸的相纸P的前端(S1)。在由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到相纸P的前端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对相纸P的乳剂面进行激光扫描曝光,在相纸P的乳剂面上形成图像(S2)。
一边利用激光进行扫描曝光,一边由曝光输送辊9输送相纸P,并且,相纸P的前端通过第一输送单元11的导引板11b。此时,由于第一输送单元11的输送辊对11a处于解除压接的状态,因此不会对相纸P带来大的负荷,相纸P即可通过第一输送单元11的位置。同时,卷绕筒20被预先设定在如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因此,通过了第一输送单元11的相纸P,将直接向卷绕筒20与压接辊21之间形成的缝隙方向移动。根据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和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出相纸P的前端位置,并判断相纸P的前端是否插入到卷绕筒20与压接辊21之间的缝隙中(S3)。
当插入检测装置33c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已被插入时,开始旋转卷绕筒20(S4)。图2示出了相纸P的前端刚被插入缝隙内的状态。而且,在图2中,在卷绕筒2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压接辊21也同样地围绕旋转轴心20a旋转。而且,由于上述凸轮机构的作用,压接辊21与卷绕筒20之间的缝隙逐渐变窄,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移动。该卷绕筒20的旋转驱动控制是由第一控制装置44a进行控制。
图7A表示卷绕筒20旋转90°后的状态,压接辊21和卷绕筒20之间的间距略微变窄。利用第一模式旋转卷绕筒20,通过将其启动时间设定成较长,可抑制发生带状条纹。同时,卷绕筒20的旋转速度设定成比图像形成部中由曝光输送辊输送相纸的输送速度略慢。根据上述构成,不会因卷绕筒20的旋转而对相纸P施加拉伸的外力,可防止出现带状条纹。同时,通过将速度设定成稍微慢,可尽可能地快速卷绕相纸P。
当卷绕筒20旋转第一规定量(205°)后,则在停止旋转卷绕筒20之前启动卷绕筒移动机构13,卷绕筒20开始下降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S5、S6)。由旋转量检测装置43监测旋转量。而且,一旦卷绕筒旋转第二规定量(210°),则停止卷绕筒的旋转(S7、S8)。该卷绕筒20的移动控制是由第二控制装置44b进行控制。图7B表示即将停止卷绕筒20旋转之前的状态示意图。相纸P的前端被卷绕筒20和压接辊21夹持着(完成压接动作)。另外,由于在停止卷绕筒20旋转时,从旋转状态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能够消除带状条纹的影响。
卷绕筒20向下方的移动速度设置成,略慢于往容纳空间部S输送相纸的速度。根据该构成,不会对相纸P施加大的负荷变化。同时,卷绕筒20在向下方移动时,通过第三模式进行驱动。由于移动开始时的启动时间较长,因此能够消除成像时的带状条纹的影响。图7C表示卷绕筒20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示意图。由于卷绕筒20的下降速度比成像部中的相纸输送速度略慢,因此在卷绕筒20和第一输送单元11之间的相纸P部分上,开始形成松弛。图7D表示已下降至第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S9)。由于使卷绕筒20停止于第二位置时,从移动状态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也较长,因此能够消除带状条纹的影响。能够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传感器等检测卷绕筒20是否已到达第二位置。
将卷绕筒20移动到第二位置并停止后,仍由曝光输送辊9向容纳空间S输送相纸P。且从卷绕筒20到达第二位置之后,开始计算松弛量(S10)。松弛量的计算是由松弛量计算部46a所进行。此时,判断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S11)。若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则移到A处,即移到步骤S16。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的状态可定义为,当相纸P的后端比夹持输送辊对11a更略微向上游侧突出的状态。关于突出量可适当设定。利用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能够检测所述后端已到达。
如果在步骤S11中相纸P的后端没有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则被输送来的相纸P松弛量将逐渐变大,如图7E所示,从发光元件22a发出的光被相纸P的松弛部分隔断(S12)。同时,即使松弛变大,由于卷绕筒20沿斜下方向向远离壁面14的方向移动,因此相纸P可在不与壁面14发生摩擦的状态下形成松弛。并且,一旦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进行相纸P的检测,就会将步骤S10中的计算值设定存储为第二松弛量(S13)。该第二松弛量,相当于在第二位置最初开始旋转卷绕筒20之前的松弛量。
到达图7E的状态时,松弛量检测装置41就判定所形成的松弛量已超过规定量,于是重新旋转卷绕筒20(S14)。所述卷绕筒20的旋转以第二模式旋转,快速地进行启动、停止。这是为了尽快消除过大的松弛部分。卷绕筒20的旋转角度设定为120°,旋转120°后重新使卷绕筒20停止(S15)。而且,回到步骤S10。在步骤S10再从最初开始计算松弛量。直到相纸后端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为止,重复进行相同的程序。图7F表示卷绕筒20旋转120°后的状态示意图。在图7F中,当压接辊旋转210°以上时,离合器214处于滑动状态。图7G中相纸P处于被卷绕的状态,表示由图7F的状态再旋转360°的状态。
如上所述的卷绕筒20的旋转及停止是由卷绕控制装置44中的第三控制装置44c来实现的。通过由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检测松弛量,可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卷绕筒20的间歇驱动控制。由打印尺寸决定重复几次该旋转和停止。每当间断性驱动卷绕筒20时,在步骤S10中都会进行松弛量的计算,但最后卷绕筒20旋转停止后所计算的松弛量,被设定、存储为第一松弛量。也就是说,在步骤S10中进行计算时,一旦检测出相纸后端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S11),该时刻的计算值被设定、存储为第一松弛量(S16)。该状态如图7G所示。
当相纸P的后端通过曝光位置后,则将第一输送单元11的夹持输送辊对11a从非压接状态切换至压接状态并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1a。而且,一旦相纸后端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的位置(S10),则暂时停止夹持输送辊对11a使第一输送单元11旋转90°成垂直状态(S18)。图7H示出了上述状态。此时,第一输送单元11的输送面与第二输送单元12的输送面处于相对的状态。接下来,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1a(S19),向第二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P(S20)。
通过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1a,一旦相纸P被输送,则由第一相纸传感器50会检测到相纸P的前端(成像时的后端部分)。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能够计算出利用第二输送单元12的夹持输送辊对12a的输送开始时刻。当利用第二输送单元12开始输送相纸P后,不需由夹持输送辊对11a进行输送,在停止驱动输送辊对11a的同时,也解除压接(S21)。
相纸P由第一输送单元11、第二输送单元12(输送机构)送往显影处理部侧。但卷绕筒20不立即向反方向旋转来展开相纸P,而是等待规定的时间(S22)。该待机时间的长短设定为,在输送机构输送了相当于所述的第一松弛量和固定值的松弛量之和的松弛量之前,卷绕筒20不进行旋转驱动而待机(S22)。也就是说,一旦第一输送单元11的状态切换为垂直状态,松弛就会相应地向下方垂下。因此,在该过程中需要使卷绕筒20处于待机状态。并且,由于从最后停止卷绕装置20之后起到开始展开之前相纸P继续被送入,所以会再次出现松弛。此时所形成的松弛,需要在开始展开之前消除。这是为了防止,一旦立即反方向旋转卷绕筒20,因相纸P的松弛量突然变大而导致相纸P接触到容纳空间部S内的壁面和其他部件、框架等。此时的控制是由第一展开控制装置44d所进行。
一旦结束规定时间的待机,就会向反方向旋转卷绕筒20(S23)。此时卷绕筒20的旋转,由第二模式进行,其驱动使上升、下降时间变快。
一旦开始卷绕筒20的反方向旋转,相纸P就会慢慢展开。此时,松弛量检测传感器会对相纸P的松弛量进行监测(S24)。也就是一边监测是否检测出超过规定量的松弛量,一边进行展开作业,一旦检测出超过规定标准的松弛量,就会临时停止卷绕筒20的反方向旋转(S25)。而且,直到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检测不到松弛量为止,卷绕筒20以停止反方向旋转的状态待机(S26)。如果消除了松弛量,卷绕筒20会再次开始反方向旋转(S27)。卷绕筒20再次开始向反方向旋转的时机为,可以在松弛量消除之后进行,也可以在松弛量消除后经过一段规定的时间后进行。此时的控制是由第四展开控制装置44g所进行。这样,就能防止展开作业中,由于松弛量突然变大而使相纸P受损。
向反方向旋转卷绕筒20后,判断卷绕筒20是否返回到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后的状态(S28)。接下来,判断在步骤S25中卷绕筒20是否暂时停止(S29)。卷绕筒20如果未暂时停止,就过渡到步骤S31,在这里,卷绕筒继续停止旋转,处于待机状态(S31)。该状态如图7I所示。该待机时间的长短设定为,在输送机构输送了相当于从所述的第二松弛量中减去固定值的松弛量的松弛量之前,卷绕筒20不进行旋转驱动而待机。由于卷绕筒2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后,直到开始进行旋转驱动之前会形成松弛量,所以必须待机直到消除这一松弛量部分。并且,由于相当于固定值这一部分已在展开作业的初期阶段加以考虑,所以需要在这一阶段将除去该部分。此时的控制是由第二展开控制装置44e所进行。
步骤S25中的待机时间经过后,就会再次反方向旋转卷绕筒20(旋转量120°),如图7J所示,将卷绕筒20和压接辊21水平排列,在该位置上再次使卷绕筒20停止(S32,S33)。此时的控制是由第三展开控制装置44f所进行。在该位置上,卷绕筒20和压接辊21之间形成空隙,相纸P处于容易脱离的状态。
并且,如果已进行步骤S25所述的卷绕筒20暂时停止时(S29),不需要进行如步骤S31所述的为进行展开而停止卷绕筒20,而是使卷绕筒20反方向旋转到规定位置。该初期位置与步骤S33中停止卷绕筒20的位置相同。这是因为,在步骤S25中暂时停止卷绕筒20时,此刻已经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展开作业,没有必要再进行步骤S31所述的展开作业。这样,可以顺利地进行展开作业而不会对相纸P施加突然的张力。
由第二输送单元12所夹持的相纸P被送往上方,输送至图中未示出的显影处理部进行显影处理。由卷绕筒卷绕相纸P之前和在由第二输送单元12输送相纸P时,相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侧与后端侧被更换。
一旦由第一相纸传感器50检测出相纸P的后端(成像时的前端部分),则已完成向第二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P的工序(S34)。而且,第一输送单元11回到接受下一个相纸P的初始状态。即,使第一输送单元11旋转90°恢复到水平状态(S35)。同时,将卷绕筒20从第二位置提升到第一位置。使卷绕筒20恢复至第一位置的操作以第四模式进行,快速地进行启动、停止。另外,旋转卷绕筒20使压接辊21恢复到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S36)。此时的操作以第二模式进行。
以上,对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操作进行了说明。在此,以相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打印尺寸在规定长度(第一长度)以上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当相纸P的长度在规定值以下时,按照其长度进行如下两种操作。
当相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比规定长度(第二长度)短时,不需要使卷绕筒20运作。因此,一开始就将卷绕筒20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通过曝光装置7进行图像曝光的相纸P,直接由第一输送单元变换其方向,往第二输送单元传递。
另一方面,当相纸P的长度为介于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之间的第三长度时,只利用卷绕筒20进行卷绕作业,并向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三高度位置)移动卷绕筒20。即,在图6A的步骤S9中,使卷绕筒20降低至中间位置。因此,在图6A、6B所示的流程中,进行有关松弛量检测步骤之外的作业。
其他实施状态在上述实施状态中说明了作为图像形成部利用激光的曝光装置,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例如本发明还可应用利用液晶快门的图像曝光或喷墨打印机。因此,关于图像形成介质,也可为由其他材料构成的相纸。
插入检测装置33c,根据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检测,但也可在插入位置的附近设置用于检测相纸P插入状况的专用传感器。为了检测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也可在第一输送单元11设置专用传感器。
在本实施状态中,在由压接辊21完成压接作业之前,卷绕筒20开始移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压接作业完成的同时或者压接作业完成后,开始卷绕筒20的移动。
在本实施状态中,卷绕筒20的旋转驱动的模式以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的模式各有两种,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三种以上的模式。另外,在本实施状态中,各种模式的驱动速度和移动速度设定为相同值,但也可以在没有带状条纹影响的范围内设定为不同的速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记录部(7),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面上依次形成图像;容纳空间部(S),相对于所述图像记录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所述成像介质;输送机构(11,12),将所述成像介质的前端依次输送并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部内,完成容纳作业后就将已切割的成像介质的后端作为前端,往显影处理部输送所述成像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绕筒(2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部内,并设置成正方向旋转时卷绕所述成像介质,反方向旋转时展开所述成像介质;卷绕筒旋转机构(42),用于使所述卷绕筒旋转;压接辊(21),用于将所述成像介质向所述卷绕筒压接;卷绕筒移动装置(13),用于使所述卷绕筒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为所述成像介质在所述图像记录部中与成像部等高的位置,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下侧;第一控制装置(44a),在所述第一位置通过使所述卷绕筒向正方向旋转,来完成所述压接辊对所述成像介质的压接;第二控制装置(44b),使已压接所述成像介质的所述卷绕筒,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当所述卷绕筒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用于检测所述成像介质的松弛量是否已超过规定标准;第三控制装置(44c),由所述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超过规定标准的松弛量时,则使卷绕筒朝着正方向旋转规定量;松弛量计算部(46a),计算由所述第三控制装置旋转所述卷绕筒后形成的所述成像介质的第一松弛量;第一展开控制装置(44d),控制所述卷绕筒的旋转,以使至少在由所述松弛量计算部计算的所述第一松弛量被消除后,开始使所述卷绕筒朝着反方向旋转以展开所述成像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输送单元(11),从所述图像记录部向所述卷绕筒传递所述成像介质;第二输送单元(12),用于将从所述卷绕筒展开的所述成像介质送往所述显影处理部;姿势切换机构(35b),使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将所述成像介质从所述图像记录部导向所述卷绕筒,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将所述成像介质从所述卷绕筒传递给所述第二输送单元;松弛量设定部(46b),将第一输送单元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所述成像介质的松弛量,设定为固定松弛量;其特征在于在消除所述第一松弛量和所述固定松弛量之和的松弛量之后,所述第一展开控制装置(44d)开始使所述卷绕筒朝着反方向旋转以展开所述成像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展开控制装置(44e),控制所述卷绕筒的旋转,以便在所述第一展开控制装置开始所述展开作业起到在所述第二位置开始卷绕作业期间使所述卷绕筒反方向旋转;然后在消除规定量的松弛量之前停止所述卷绕筒的反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弛量计算部(46a)还计算所述成像介质的第二松弛量,所述第二松弛量为由所述第三控制装置(44c)开始旋转卷绕筒之前所形成的松驰量;所述规定量的松弛量,是指从所述第二松弛量中减去所述固定松弛量的松弛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展开控制装置(44f),控制所述卷绕筒的旋转,以便在由所述第二展开控制装置(44e)消除所述规定量的松弛量后,使所述卷绕筒向反方向旋转规定量,解除所述压接辊的所述压接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展开控制装置(44g),控制所述卷绕筒的旋转,以便在由所述第一展开控制装置(44d)控制所述卷绕筒的过程中,当所述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超过规定标准的松弛量时,使所述卷绕筒暂时停止反方向旋转,直到消除所述松弛量。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面上依次形成图像的图像记录部(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空间部(S),相比于所述图像记录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所述成像介质;卷绕筒(2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部内,并设置成正方向旋转时卷绕所述成像介质,反方向旋转时展开所述成像介质;卷绕筒旋转机构(42),用于使所述卷绕筒旋转;压接辊(21),用于将所述成像介质向所述卷绕筒压接;卷绕筒移动装置(13),用于使所述卷绕筒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为所述成像介质在所述图像记录部中与成像部等高的位置,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下侧;第一控制装置(44a),在所述第一位置通过使所述卷绕筒正方向旋转,来完成所述压接辊对所述成像介质进行压接;第二控制装置(44b),使已压接所述成像介质的所述卷绕筒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当所述卷绕筒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用于检测所述成像介质的松弛量是否已超过规定标准;第三控制装置(44c),由所述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超过规定标准的松弛量时,则使卷绕筒朝着正方向旋转规定量;松弛量计算部(46a),计算由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开始旋转卷绕筒之前形成的所述成像介质的松弛量;展开控制装置(44d,44e,44f,44g),控制所述卷绕筒的旋转,以便至少在消除由所述松弛量计算部计算的所述松弛量之前,使所述卷绕筒停止旋转。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容纳空间部(S)位于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相纸(P)。卷绕筒(2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部(S)内,用于暂时卷绕相纸(P)。卷绕筒移动装置(13)用于使卷绕筒(20)在成像位置附近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成像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检测传感器(22)检测相纸P的松弛量是否超过规定标准。由卷绕控制机构(44)通过正方向旋转卷绕成像介质,通过反方向旋转展开成像介质。其中,由展开控制装置(44d,44e,44f,44g)控制卷绕筒的旋转,至少在解除由松弛量计算部计算的松弛量之前,停止卷绕筒的反方向旋转。
文档编号B41J11/42GK101025560SQ200710080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4日
发明者野村佳弘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