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38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传送记录片材至打印头的位置并且执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或热敏打印机中,记 录片材在打印期间必须以恒定速度传送。 记录片材通常通过旋转设置在记录区域中的多对传送辊而传送。
每对传送辊都包括驱动辊,其连接至马达并且自身旋转;从动辊,其被压到驱动 辊并且通过跟随驱动辊而旋转。当记录片材由驱动辊和从动辊夹持时,记录片材可以传送。 传送辊对的转速被控制,以便使记录片材高精度地传送。 然而,当片材的前边缘进入传送辊对的辊隙时,记录片材的传送速度会暂时降低, 因此记录片材上打印的图像的质量会降低。 为了防止记录片材的传送速度降低,已经提出以下技术。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2006-248670中说明的技术中,恰在片材的 前边缘进入固定部之前,通过旋转控制装置而增大配准辊的线速度。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7-271126中说明的技术中,设置有传送导 板。传送导板被弯曲以导致片材形成平滑的环,并且传送导板布置在上游的传送辊对与下 游的传送辊对之间。另外,在传送导板的中间设置有一对辅助传送辊。该对辅助传送辊根 据片材的松紧状态而上下运动。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2003-306260中说明的技术中,在第一传送 装置沿着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包括在沿着片材传送方 向相互不同的多个位置处的多个从动辊。由第一传送装置的从动辊向片材施加的作用力小 于由其它从动辊施加的作用力。

发明内容
同时,由于记录片材的制造过程或储存状态,记录片材可能会翘曲。 当翘曲的片材的前边缘撞击传送辊对的周向表面时,记录片材的传送速度暂时降
低,并且在记录片材上打印的图像可能会具有缺陷,使得出现直线并且在频繁地发生打印 不均匀。 现有的上述技术中的任一种都没有考虑关于片材的翘曲。从而,现有的技术不足 以解决这些缺陷。 可期望的是提供一种甚至当使用翘曲的片材时都有利地确保打印图像的质量的 打印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包括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所述驱动辊 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二者布置在打印部沿着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在驱动辊传送 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之间设置有传送路径。驱动辊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辊具有由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外 周表面。第一驱动辊具有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第二驱动辊具有由摩 擦系数比第一驱动辊的外周表面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的外周表面。第二驱动辊与第一 驱动辊同轴。第一驱动机构构造成旋转第一驱动辊,以便使片材沿着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 送。第二驱动机构构造成以比第一驱动辊的转速高的转速旋转第二驱动辊,以便使片材沿 着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送。从动辊传送机构包括可旋转的第一从动辊、可旋转的第二从动 辊、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第一从动辊与第一驱动辊接触。第一从动辊具有沿着 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可旋转的第二从动辊与第二驱动辊接触。第二从动 辊具有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第二从动辊的外径大于第一从动辊的外 径。第一施力机构沿着第一从动辊接触第一驱动辊的方向对第一从动辊施力。第二施力机 构沿着第二从动辊接触第二驱动辊的方向对第二从动辊施力。第二从动辊由在第二从动辊 的外周部分上具有齿部的正齿轮辊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从动辊和第二驱动辊可以将记录片材的前边缘引导到第一从 动辊和第一驱动辊夹持记录片材的位置处。 借助该引导,记录纸张沿着传送方向基本不会受到冲击。因此,可以获得没有打印 不均匀或直线的高质量打印结果。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2是没有打印头的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3是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驱动辊传送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打印头和片材排出部的解释性视图; 图6是片材排出部的放大图; 图7示出第一和第二从动辊的正齿轮辊(spur roller)的旋转轨迹; 图8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靠近片材排出部的状态; 图9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与正齿轮接触的状态; 图10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正由第二从动辊引向辊隙的状态; 图11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正在辊隙处夹持的状态; 图12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已经通过辊隙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将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0的基本结构。
图1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0的剖视图。 图2是没有打印头20的打印机10的透视图。图3是打印机10的主要部分的透 视图。 参照图1,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0是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0通过将油墨从固定的打 印头20排放到从记录片材滚筒2供给的记录片材2A上而执行打印。
打印机10并不必须是喷墨打印机,而可以是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升华打印机或类 似的打印机。打印机10并不必须使用记录片材滚筒,而可以使用之前切好的具有预定尺寸 的记录片材。 参照图1,打印机10包括壳体12。打印机10也包括记录片材滚筒容器14、片材供 给部16、片材排出部18、打印部19、切割装置24和马达26 (图2),这些部件布置在壳体12 内。 在图1中,传送路径4在水平面中延伸。从记录片材滚筒2拉出的记录片材2A通 过传送路径4传送。 在打印头20沿着记录片材2A的传送方向A的上游布置有导板4A和4B。导板4A
和4B分别导引记录片材2A的上表面(待打印的表面)和下表面(背面)。 片材供给部16将从记录片材滚筒2拉出的记录片材2A传送到打印部19。打印
部19在记录片材2A上执行打印。然后,片材排出部18将已打印的记录片材2A传送到切
割装置24。切割装置24将记录片材2A切成具有预定尺寸的片材。切好的记录片材2A通
过设置在壳体12中的排出口 1202排出,并且记录片材2A排出到布置在壳体12外部的片
材排出盘或类似物上。 在图1中,切割装置24沿着传送方向A的上游布置有导板4C和4D。导板4C和
4D分别导引记录片材2A的上表面(待打印的表面)和下表面(背面)。 记录片材滚筒容器14容纳并保持记录片材滚筒2,以便使记录片材滚筒2可通过
使用相关现有技术的记录片材滚筒支承装置而旋转。 片材供给部16供给记录片材2A至打印部19。记录片材2A从容纳在记录片材滚 筒容器14中的记录片材滚筒2拉出。 参照图2,片材供给部16包括片材供给辊32和夹持辊34,所述片材供给辊32和 夹持辊34布置成中间设有传送路径4。片材供给辊32和夹持辊34沿着传送路径4在传送 方向A上向着下游侧传送记录片材2A。 片材供给部16包括驱动轴30,所述驱动轴30通过带轮机构36连接到马达26。驱 动轴30沿着与传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延伸。片材供给辊32附装至驱动轴30,以便使片材 供给辊32与驱动轴30 —起旋转。 夹持辊34相对于传送路径4与片材供给辊32相对。夹持辊34包括沿着与记录 片材2A的传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夹持辊34。 即,片材供给辊32布置在传送路径4下方。夹持辊34布置在传送路径4上方。
夹持辊34分别由臂38的一端支承,所述臂38可绕与驱动轴30平行的轴线旋转。
各臂38的中间部分可绕心轴40摆动地支承。在壳体12与各臂38的另一端之间 伸展有诸如拉伸弹簧的施力构件42。施力构件42沿着夹持辊34的外周表面接触片材供给 辊32的外周表面的方向对相对应的夹持辊34的外周表面施力。 从而,马达26的动力使驱动轴30和片材供给辊32旋转。夹持辊34通过跟随记 录片材2A的传送而旋转,同时夹持辊34和片材供给辊32夹持记录片材2A。
参照图l,打印部19包括用于打印的台22和打印头20。 打印头20布置在片材供给部16沿着传送方向A的下游。打印头20布置在传送 路径4的上方。
打印头20包括油墨排放喷嘴20Y、20M、20C和20K,所述油墨排放喷嘴20Y、20M、 20C和20K分别在记录片材2A的待打印表面上排放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油墨。
油墨排放喷嘴20Y、20M、20C和20K按顺序沿着记录片材2A的传送方向A从上游 侧向下游侧布置。 打印头20是直线打印头。油墨排放喷嘴20Y、20M、20C和20K沿着与记录片材2A 的传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直线地延伸。即,油墨排放喷嘴20Y、20M、20C和20K在具有最大 可打印尺寸的记录片材2A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直线地延伸。换言之,油墨排放喷嘴 20Y、20M、20C和20K在传送路径4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直线地延伸。
参照图l,用于打印的台22相对于传送路径4与打印头20相对。换言之,用于打 印的台22布置在传送路径4下方。 参照图2和3,用于打印的台22包括油墨吸收件44和多个导肋46。 油墨吸收件44是沿着记录片材2A的传送方向A和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板。
油墨吸收件44由吸收油墨的材料制成。油墨吸收件44的上表面4402是平面。 油墨吸收件44吸收从打印头20滴落的油墨、当记录片材2A未设置在打印头20
下方时从打印头20排出的油墨、悬浮的油墨雾等,以防止记录片材2A被油墨污染。 多个导肋46沿着传送方向A导引记录片材2A的背面。 多个导肋46通过形成在油墨吸收件44中的多个开口从油墨吸收件44的上表面 4402向上突出。导肋46的顶部位于与水平面平行的共同平面中。 多个导肋46在记录片材2A的背面与油墨吸收件44之间提供间隙。从而,可以防 止由油墨吸收件44吸收的油墨粘附在记录片材2A的背面上。 参照图l,在打印部19执行打印之后,切割装置24沿着宽度方向切割由片材排出 部18传送的记录片材2A。 切割装置24可以使用诸如辊式切割器或滑动式切割器的现有技术的结构。
接下来,以下将详细说明作为本发明一个特征的片材排出部18。
图4是驱动辊传送机构50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打印头20和片材排出部18的 解释性视图。图6是片材排出部18的放大图。 参照图2和3,片材排出部18包括驱动辊传送机构50和从动辊传送机构52,所述 驱动辊传送机构50和从动辊传送机构52 二者布置在打印部19沿着记录片材2A的传送方 向A的下游,在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50和从动辊传送机构52之间设置传送路径4。
参照图3,驱动辊传送机构50布置在传送路径4下方。从动辊传送机构52布置在 传送路径4上方。 驱动辊传送机构50包括第一驱动辊54、第二驱动辊56、第一驱动机构58和第二 驱动机构60。 第一驱动辊54的外周表面由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第一驱动辊54具有
沿着与传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 例如,第一驱动辊54的外周表面由橡胶制成。 第一驱动机构58旋转第一驱动辊54,以便使记录片材2A沿着传送方向A向下游 侧传送。 参照图3和4,第一驱动机构58包括第一驱动轴62,所述第一驱动轴62具有沿着与传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第一驱动辊54附装至第一驱动轴62,以便使第一 驱动辊54与第一驱动轴62 —起旋转。 参照图2,第一驱动轴62通过带轮机构64连接到驱动轴30,并且因此通过马达26 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4,第一驱动辊54包括沿着第一驱动轴62的纵向方向 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第一驱动辊54。 第二驱动辊56的外周表面由摩擦系数比第一驱动辊54的外周表面的摩擦系数小 的材料制成。第二驱动辊56与第一驱动辊54同轴。 例如,第二驱动辊56的外周表面由诸如聚縮醛树脂(P0M)的合成树脂制成。
在该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4,第二驱动辊56包括在第一驱动轴62上没有被第一 驱动辊54占据的多个位置处设置的多个第二驱动辊56。第二驱动辊56通过第一驱动轴 62可旋转地支承。 更具体而言,三个第二驱动辊56设置在传送路径4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心和两端 处。两个第一驱动辊54在传送路径4的中心的两侧处设置在三个第二驱动辊56之间。
第一驱动辊54的外径和第二驱动辊56的外径可以彼此相等或者可以彼此不同。 第一驱动辊54和第二驱动辊56的相等的直径对于平滑地传送记录片材2A是有利的。
第二驱动机构60使第二驱动辊56以比第一驱动辊54的转速更高的转速旋转,以 便使记录片材2A沿着传送方向A向下游侧传送。 参照图3,第二驱动机构60包括第二驱动轴66、第一动力传动机构68和第二动力 传动机构70。 第二驱动轴66与第一驱动轴62平行地延伸。 第一动力传动机构68连接第一驱动轴62和第二驱动轴66。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动力传动机构68由带轮机构6808形成,所述带轮机构6808 包括附装至第一驱动轴62的带轮6802、附装至第二驱动轴66的带轮6804以及悬挂在带轮 6802和6804上的带6806。 第二动力传动机构70连接第二驱动轴66和相应的第二驱动辊56。
在该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4,在沿着各第二驱动辊56的纵向方向的端部处形成有 小直径部分5602。带轮7002在与小直径部分5602相对应的位置处附装到第二驱动轴66。
同样,在第二驱动辊56的小直径部分5602和带轮7002上悬挂带7004。从而,第 二动力传动机构70包括小直径部分5602、带轮7002和带7004。 第一动力传动机构68和第二动力传动机构70中的至少一个使第二驱动辊56以 比第一驱动轴62的转速更高的转速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带轮7002的外径大于小直径部分5602的外径。从而,第二驱动辊 56以比第一驱动轴62的转速更高的转速旋转。 因此,第二从动辊74以比第一从动辊72的转速更高的转速旋转(以下将详细说 明)。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二从动辊74直接接触相对应的第二驱动辊56而因此使第二从动 辊74旋转时,第二从动辊74的转速是第一从动辊72的转速的大约1. 2至1. 5倍。
参照图3、5和6,从动辊传送机构52包括第一从动辊72、第二从动辊74、第一施力 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
第一从动辊72与第一驱动辊54接触,第一从动辊72具有沿着与传送方向A垂直 的方向的轴中心,并且第一从动辊72可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从动辊72是在第一从动辊72的外周部分上具有齿部的正齿 轮辊。 第一从动辊72包括与多个第一驱动辊54相对应的多个第一从动辊72。 在该实施例中,对每个第一驱动辊54设置两个第一从动辊72。 各第二从动辊74都与相对应的第二驱动辊56接触,各第二从动辊74都具有沿着
与传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各第二从动辊74的外径都大于第一从动辊72的
外径,并且各第二从动辊74都可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从动辊74是在第二从动辊74的外周部分上具有齿部的正齿 轮辊。 第二从动辊74包括与多个第二驱动辊56相对应的多个第二从动辊74。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从动辊74对于三个第二驱动辊56 —个对一个地分别设置。
第一施力机构沿着第一从动辊72接触相对应的第一驱动辊54的方向对各第一从 动辊72施力。 第二施力机构沿着第二从动辊74接触相对应的第二驱动辊56的方向对各第二从 动辊74施力。 第二驱动辊56和第二从动辊74将正与第二从动辊74接触的记录片材2A的前边 缘2B引导到第一辊隙80,以下将说明。 用于将第二从动辊74压向第二驱动辊56的作用力小于用于将第一从动辊72压 向第一驱动辊54的作用力。从而,稳定第一驱动辊54和第一从动辊72对记录片材2A的 传送。 第一和第二施力构件可以使用相关现有技术的多种结构中的任一种,例如,以上 已经在用于夹持辊34的说明中描述的臂38、心轴40和施力构件42。
现在,将说明打印机10的操作。 参照图1和5,假定从记录片材滚筒容器14拉出的记录片材2A预先在片材供给辊 32与夹持辊34之间夹持。 在该状态中,当马达26通过驱动轴30旋转片材供给辊32时,片材供给部16以恒 定的传送速度传送记录片材2A到打印部19。 当记录片材2A到达打印部19时,油墨排放喷嘴20Y、20M、20C和20K在记录片材 2A的待打印表面上喷射油墨,从而在记录片材2A的表面上打印图像。 参照图5,当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到达片材排出部18时,记录片材2A以恒定 的传送速度通过片材供给部16和片材排出部18持续地传送,并且在该传送状态中,打印部 19执行打印。 参照图l,片材排出部18在打印之后通过排出1202排出记录片材2A。切割装置 24将记录片材2A切成预定的尺寸。切好的记录片材2A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上。
接下来,以下将详细说明片材排出部18的操作。 图7示出第一从动辊72和第二从动辊74的正齿轮辊的旋转轨迹。图8示出记录 片材2A的前边缘2B靠近片材排出部18的状态。图9示出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与正齿轮接触的状态。图10示出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正由第二从动辊74引向辊隙80的 状态。图11示出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正在辊隙80处夹持的状态。图12示出记录片 材2A的前边缘2B已经通过辊隙80的状态。 在图7至11中,附图标记80表示第一从动辊72和第一驱动辊54夹持记录片材 2A的第一辊隙,并且附图标记82表示第二从动辊74和第二驱动辊56夹持记录片材2A的 第二辊隙。 参照图5、6和8,将说明整个前边缘2B沿着宽度方向向上翘曲的记录片材2A进入 片材排出部18的情况。 参照图9,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接触第二从动辊74。 第二从动辊74的外径大于第一从动辊72的外径,如图7中限定第二从动辊74的 各正齿轮辊的齿轮的齿顶(尖端部分)的旋转轨迹所示。 从而,从第一辊隙80提升的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接触第二从动辊74。因此, 前边缘2B不直接撞击第一从动辊72。 另外,第二从动辊74的转速高于第一从动辊72的转速。从而,第二从动辊74的 圆周速度高于第一从动辊72的圆周速度。 第二从动辊74平缓地翻转已经接触第二从动辊74的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并 且将前边缘2B快速引导到第一辊隙80。 记录片材2A基本不会受到冲击。前边缘2B被平滑地引向第一辊隙80。
由于第二从动辊74具有较大的直径,当前边缘2B已经接触第二从动辊74时,作 用在前边缘2B上的力的方向可以更加接近记录片材2A的传送方向A。该布置对于平滑地 引导前边缘2B是有利的。 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将第二从动辊74压向第二驱动辊56的作用力小于用于将第 一从动辊72压向第一驱动辊54的作用力。 因此,第二从动辊74具有小的惯性矩。从而,施加到已经接触第二从动辊74的记 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的力小于由第一从动辊72所施加的力,以使记录片材2A沿着传送 方向A传送。因此,该布置对于稳定第一驱动辊54和第一从动辊72对记录片材2A的传送 是有利的。 参照图IO,然后,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由于通过第二从动辊74的引导而到达 第一辊隙8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辊54的外径等于第二驱动辊56的外径。
第一辊隙80和第二辊隙82沿着在记录片材2A的宽度方向上的直线定位。
从而,理论上,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没有接触第一从动辊72的齿,直到前边缘 2B通过第二从动辊74的引导而到达第一辊隙80为止。 参照图11,记录片材2A在第一辊隙80处达到设计的片材通过状态。第一驱动辊 54和第一从动辊72咬住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 记录片材2A在充分的辊隙压力下由第一驱动辊54和第一从动辊72夹持,并且进 一步向下游侧传送。 具体地,记录片材2A在第一辊隙80处由第一驱动辊54和第一从动辊72夹持,并 且同时,记录片材2A在第二辊隙82处由第二驱动辊56和第二从动辊74夹持。
第二驱动辊56的外周表面由摩擦系数比第一驱动辊54的外周表面的摩擦系数小 的材料制成。从而,甚至当第二驱动辊56接触记录片材2A时,第二驱动辊56也空转。第 二从动辊74随着记录片材2A的传送而旋转。 因此,由第二驱动辊56和第二从动辊74施加到记录片材2A的传送力基本可以忽 略。因此,该布置对于维持传送速度稳定是有利的,而没有对由第一驱动辊54和第一从动 辊72施加到记录片材2A的传送操作有不利的影响。 通过该实施例,第二从动辊74和第二驱动辊56将记录片材2A的前边缘2B引导 到第一从动辊72和第一驱动辊54夹持记录片材2A的第一辊隙80处。从而,记录片材2A 沿着传送方向A基本不会受到冲击。 可以防止记录片材2A的传送速度暂时降低。可以防止打印期间不稳定的传送。因
此,该实施例对于获得没有打印不均匀或直线的高质量打印结果是有利的。 而且,可以防止记录片材2A堆叠。可以防止打印机10的故障,并且不会浪费记录
片材2A。该实施例对于增加打印机10的商业价值是有利的。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从动辊72和第二从动辊74由在其周向部分上具有 齿部的正齿轮辊形成,尽管第一从动辊72和第二从动辊74接触记录片材2A的待打印表 面,油墨也不会粘接到记录片材2A。 从而,可以防止以下情况粘接在第一从动辊72和第二从动辊74上的油墨转印到 记录片材2A的待打印表面上,而待打印表面由于转印的油墨而被污染。尤其,当打印头20 是喷墨打印头时,该实施例是有利的。 本申请包含涉及2008年12月5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 2008-310503中公开的主题,其整个内容通过参考包含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在所附权利要求或等同方案的范围内的设计要 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多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可替代方案。
权利要求
一种打印机,包括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二者布置在打印部沿着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在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之间设置有传送路径,其中,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辊,所述第一驱动辊具有由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一驱动辊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第二驱动辊,所述第二驱动辊具有由摩擦系数比所述第一驱动辊的外周表面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二驱动辊与所述第一驱动辊同轴,第一驱动机构,其构造成旋转所述第一驱动辊,以便使所述片材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送,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其构造成以比所述第一驱动辊的转速高的转速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辊,以便使所述片材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送,其中,所述从动辊传送机构包括可旋转的第一从动辊,所述第一从动辊与所述第一驱动辊接触,所述第一从动辊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可旋转的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二从动辊与所述第二驱动辊接触,所述第二从动辊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所述第二从动辊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从动辊的外径,第一施力机构,所述第一施力机构沿着所述第一从动辊接触所述第一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第一从动辊施力,第二施力机构,所述第二施力机构沿着所述第二从动辊接触所述第二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第二从动辊施力,其中,所述第二从动辊由在所述第二从动辊的外周部分上具有齿部的正齿轮辊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 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辊附装至所述第一驱动轴,以便使所述第一驱动辊与所述第一驱 动轴一起旋转,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辊由所述第一驱动轴可旋转地支承,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轴平行地延伸,第一动力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动力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以及第二动力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动力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动力传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使所述第二驱动 辊以比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转速高的转速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第二驱动辊包括沿着所述第一驱动轴的纵向方向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第二驱动 辊,并且其中,第二从动辊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二驱动辊相对应的多个第二从动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第一驱动辊包括沿着所述第一驱动轴的纵向方向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第一驱动 辊,并且其中,第二驱动辊包括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未被所述第一驱动辊占据的多个位置处设 置的多个第二驱动辊,所述第二驱动辊由所述第一驱动轴可旋转地支承。其中,第一从动辊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驱动辊相对应的多个第一从动辊,并且 其中,第二从动辊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二驱动辊相对应的多个第二从动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传送路径具有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宽度,其中,第二驱动辊包括在所述传动路径沿着宽度的中心和两端处布置的三个第二驱动辊,其中,第一驱动辊包括在所述传送路径的中心的两侧处在所述三个第二驱动辊之间布 置的两个第一驱动辊,其中,第一从动辊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驱动辊相对应的多个第一从动辊,并且 其中,第二从动辊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二驱动辊相对应的多个第二从动辊。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二施力机构提供的用于沿 着所述第二从动辊接触所述第二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第二从动辊施加的作用力小于所述 第一施力机构提供的用于沿着所述第一从动辊接触所述第一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第一从 动辊施加的作用力。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辊的外周表面由橡胶制成,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辊的外周表面由摩擦系数比所述橡胶的摩擦系数小的合成树脂制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从动辊由在所述第一从动辊的外周部分上具有齿部的正齿轮辊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辊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驱动辊的外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机。通过跟随第二驱动辊而旋转的第二从动辊的外径大于第一从动辊的外径。正从第一辊隙提升的记录片材的前边缘接触第二从动辊,而因此前边缘不直接撞击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以比第一从动辊的转速高的转速旋转。第二从动辊平缓地翻转已经接触第二从动辊的记录片材的前边缘,并将前边缘快速地引导到第一辊隙。记录片材的前边缘被平滑地引向该辊隙。
文档编号B41J13/02GK101746160SQ2009102531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5日
发明者山口俊二, 平岛滋义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