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
背景技术:
作为印刷机,已知一种在固定于印版驱动轴上的印版滚筒的外周安装有印版的印刷机。
近年,需要高速、高度的印刷技术的设计要求有增加的倾向。尤其在进行无水平滑印刷以及网点印刷的情况下,要求绝对的机械精度,且不可缺少各部分的温度管理,但在现实状况下,通过室内设有印刷机的室温管理、墨罐的温度管理、构成墨斗的出墨辊的温度管理来应对。
本来,在实际进行印刷时,印版滚筒的温度管理是重要的,但该温度管理比较困难,现状是对印版滚筒吹拂冷风从而进行冷却。
因此,印版滚筒的温度管理不充分,发生以下问题。
在启动印刷时,尤其在冬季等低温时的启动,由于因环境气体温度的降低导致印版滚筒与印版一起成为低温状态,所以,印刷机需要长时间例如一小时以上的预热运转 (空运转)。
在各部分的最适温度为例如28 30°C的情况下,在温度到达该范围之前,墨液的流动性差,想要到达合格印刷水平需要大量的调整罐和时间。
在换版时,由于需要更换整个印版滚筒,所以,会产生与上述相同的问题,换版时间和需要的调整罐增多。
在需要大量的调整罐和时间的启动结束后,在以量产质量水平开始连续印刷后, 紧接着出墨辊以及印版滚筒的温度出现急剧的上升,需要对各部分进行冷却。现状情况下, 如所述那样,虽然充分进行了出墨辊的温度管理,但印版滚筒的温度管理不充分,因此,墨液的温度也与印版滚筒的温度上升一起急剧上升,墨液的适性发生变化,由此,墨液的流动状态以及转移性改变,在网点部及细微的设计部或非画线部显现出墨液污损或色不均的情况。操作者每次需要停止印刷线,并清扫印版、橡皮布以及处置向后续工序流出的不良产品等,这些处理成为体力上的负担。另外,在操作者没有及时发现墨液污损、色不均等的情况下,由于生产了大量的不良产品,在检查作业时也需要细心的注意,这种情况也增加了精神上的负担。
在进行黑底等墨液的消抑极端不好且出墨量多的印刷的情况下,除上述的问题以外,因墨液的温度上升导致的墨液雾化的问题明显化,供墨部(墨液供给装置)各部分的污损变得严重。若供墨部各部分的污损进一步发展,则堆积的墨液飞散、落下,成为产生垃圾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该印刷机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并使印版滚筒部的温度管理容易,使启动简化,能够容易地维持连续印刷时的质量。
本发明的印刷机是在固定地设于印版驱动轴上的印版滚筒部的外周安装有印版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使进行了温度调节的流体在印版滚筒部内循环。
安装在印版滚筒部上的印版的结构、印版的安装机构以及安装方法是任意的。
流体优选为液体,尤其优选为廉价的水。
由于使进行了温度调节的液体在印版滚筒部内循环,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印版滚筒部的温度管理。因此,能够在使印版滚筒部的温度为所希望的温度范围的状态下进行印刷开始时以及换版时的启动,能够简化启动,大幅度地削减其所需要的时间、调整罐等。 启动的时间被缩短,由此,能够节约预热运转所需要的电、气等的能源。另外,连续印刷中, 通过使液体循环,能够使印版滚筒部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解决因印版滚筒部的温度上升导致的所述的问题,质量保持变得极容易。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中,例如,在印版滚筒部内形成有流体循环空间,在该空间内设有使温度控制流体循环的流体循环机构、和根据印版滚筒部的温度对温度控制流体的温度进行控制的温度控制机构。
这样,通过流体循环机构使被温度控制机构进行了温度调节的温度控制流体在印版滚筒部内的流体循环空间循环,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印版滚筒部的温度管理。
在上述的印刷机中,例如,印版滚筒部内通过分隔壁沿周向被分割成多个单元,除一个分隔壁以外,在剩下的分隔壁上形成有连通孔,通过由连通孔连通的多个单元形成流体循环空间。
这样,能够使温度控制流体在印版滚筒部内没有死角地循环。
在上述的印刷机中,例如,在印版驱动轴上形成有使温度控制流体流入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一端的单元的液体流入路、和使温度控制流体从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另一端的单元流出的液体流出路。
这样,通过印版驱动轴,简单地使温度控制流体在固定地设于其上的印版滚筒部内的流体循环空间循环,无需将液体流入路以及流出路设在外部。
在上述的印刷机中,例如,印版滚筒部具有内周嵌合有印版驱动轴的内侧筒部、 外周安装有印版的外侧圆筒部、和密封两端的端壁,内侧筒部和外侧圆筒部之间的空间被分隔壁分割成多个单元,在内侧筒部设有对印版驱动轴的液体流入路和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上述一端的单元进行连通的流入孔、和对印版驱动轴的液体流出路和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上述另一端的单元进行连通的流出孔。
这样,能够在印版滚筒部内简单地形成多个单元以及流体循环空间。
此外,设在内侧筒部的流入孔、流出孔以及形成在分隔壁上的连通孔的位置关系优选为,温度控制流体流能够在各单元的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使温度控制流体在各单元没有死角地循环。
在上述的印刷机中,例如,在印版驱动轴的前端部形成有轴锥部,形成为锥状的印版滚筒部的内侧筒部嵌合在该轴锥部上。
这样,使印版滚筒部的内侧筒部紧贴着印版滚筒部的轴锥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温度控制流体的流入以及流出。
在上述的印刷机中,例如,液体循环机构具有泵、连接在泵上的液体流入管及液体流出管、和使印版驱动轴的液体流入路及液体流出路分别与液体流入管及液体流出管连通的回转接头。
这样,在旋转的印版滚筒部内的流体循环空间,通过一起旋转的印版驱动轴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温度控制流体循环。
在上述的印刷机中,例如,温度控制机构检测印版滚筒部的温度,并基于检测的印版滚筒部的温度,在液体流入管这部分中控制温度控制流体的温度,以使印版滚筒部的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这样,能够更准确地控制印版滚筒部的温度。
在上述的印刷机中,例如,温度控制机构具有检测印版滚筒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在液体流入管上的热交换器、和基于检测的印版滚筒部的温度控制热交换器的控制
ο 温度传感器以及热交换器的结构是任意的。
这样,能够更准确地控制印版滚筒部的温度。
在上述的印刷机中,例如,温度控制机构具有设在液体流入管上的流量控制机构, 控制器基于检测的印版滚筒部的温度控制流量控制机构。
流量控制机构的结构是任意的。
这样,能够更准确地控制印版滚筒部的温度。
本发明的印刷机所使用的印版,例如,在由弹性材料形成为圆筒状的印版主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设有印版部,在印版主体的内周形成有向内突出且沿轴向延伸的卡合部。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印版部”包含两方面含义,即已经形成有印版的部分(制版后的部分)以及用于形成印版的部分,即还没有形成印版的部分(制版前的部分)。
为了安装这样的印版,在印刷机上设置包含印版滚筒部的印版安装装置。
印版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例如具有印版滚筒部,该印版滚筒部固定地设在印版驱动轴上且在外周具有供印版从印版驱动轴的前端侧安装的圆筒状的印版安装面,在印版滚筒部的外周设有供印版的卡合部从印版驱动轴的前端侧嵌合的周向定位用槽;印版的端部抵接的轴向定位用挡块;使安装在印版滚筒部上的印版的没有印版部的部分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推压并使印版紧贴着固定在印版滚筒部的印版安装面上的印版固定部件。
印版部形成在印版被安装于印版滚筒部上时紧贴着印版安装面的印版的部分。
印版的内径比相同温度的印版滚筒部的印版安装面的外径稍大。
在将印版安装在印版安装装置上时,先形成印版固定部件不将印版向径向外侧推压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以印版的卡合部嵌合在印版滚筒部的槽中的方式,使印版从一端部嵌合在印版滚筒部的外周,使印版的一端部与挡块抵接。由此,印版准确并简单地被安装在印版滚筒部的规定位置上。印版的内径比印版安装面的外径大,在安装印版时,由于形成印版固定部件不将印版向径向外侧推压的状态,所以,在印版安装面和印版之间存在间隙,能够简单地将印版安装在印版滚筒部上。印版被安装后,形成印版固定部件将印版向径向外侧推压的状态,使印版紧贴着固定在印版安装面上。此时,印版的卡合部嵌合在印版滚筒部的槽中,印版的一端部与挡块抵接,由此,进行印版的径向以及轴向的定位,通过印版固定部件被固定在该位置。因此,在使用中,印版的位置不会相对于印版滚筒部偏移。
相同温度下的印版的内径和印版安装面的外径的差优选在能够简单地进行印版相对于印版滚筒部的安装、拆除的范围内尽可能小。
在从印版安装装置上拆下印版时,形成印版固定部件不将印版向径向外侧推压的状态。由此,在印版安装面和印版之间产生间隙,使印版沿轴向移动,从而能够从印版滚筒部的一端简单地将印版拆下。
优选地,卡合部相对于印版主体倾斜地形成,由此,在印版被安装在印版滚筒部上且旋转时,卡合部的前端侧比基端侧靠旋转方向后侧。更优选地,卡合部和印版主体所成的角度为35 55度,最优选地,为45度。与此相应地,印版滚筒部的槽也以槽的底部比开口部靠旋转方向后侧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这样,若印版滚筒部旋转,则卡合部咬入到槽中,印版的位置不会错位。
优选地,印版构成为,长方形状的弹性材料制片材形成为圆筒状且两端部重合并接合,由此,构成圆筒状印版主体,位于接合部分的内侧的片材的端部向内侧折弯,形成卡合部,在除了接合部分以外的印版主体的外周面的规定位置设有印版部。
该情况下,优选地,印版固定部件推压印版的接合部分。
优选地,卡合部的折弯角度比90度大。
“折弯角度”是指卡合部从平坦的片材的状态实际上折弯的角度。因此,卡合部和相邻的片材的部分所成的角度(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成为从180度减去折弯角度的值。
若卡合部的折弯角度比90度大,则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比90度小。
优选折弯角度为125度 145度(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为55度 35度),最优选折弯角度为135度(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为45度)。
该情况下还优选使印版滚筒部向构成印版主体的片材的具有卡合部的端部侧成为旋转方向前侧的方向旋转。这样,卡合部的前端侧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在印版滚筒旋转时,卡合部咬入槽中,印版的位置不会错位。
在上述的印版安装装置中,例如,印版固定部件能够在没入到印版滚筒部的包含印版安装面的圆筒面的内侧的位置和突出于外侧的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能够固定在任意的位置。
该情况下,在将印版相对于印版滚筒部安装以及拆下时,成为将印版固定部件固定在没入到包含印版安装面的圆筒面的内侧的位置,形成不推压印版的状态。而且,在印版被安装在印版滚筒部上后,将印版固定部件固定在突出于包含印版安装面的圆筒面的外侧的位置,由此,将印版向径向外侧推压,并使其紧贴并固定在印版安装面上。
这样,仅通过使印版固定部件移动并使其固定在任意的位置,就能够简单地进行印版的安装、拆下以及印版的固定。
在上述的印版安装装置中,例如,除去印版滚筒部的外周的圆筒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与包含印版安装面的圆筒面相比位于径向内侧的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印版固定部件以能够沿径向移动的方式嵌合在形成于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上的印版固定部件用凹处内。
该请况下,优选地,印版固定部件配置在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的周向中间部或与其相比的旋转方向后侧,槽被设在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的比印版固定部件靠前的旋转方向前侧。
6 在上述的印版安装装置中,例如,径向外侧具有楔面的楔部件以沿轴向能够移动的方式嵌合在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的凹处的底部所形成的楔部件用凹处中,在印版滚筒部上设有用于使楔部件沿轴向移动且使其停留在任意的位置的螺纹机构,在印版固定部件的径向内侧形成有与楔部件的楔面抵接的楔面,在印版滚筒部或楔部件与印版固定装置之间,设有弹压机构,该弹压机构通过使用永久磁铁而将印版固定部件向径向内侧弹压从而使印版固定部件的楔面压接在楔部件的楔面上。
这样,仅通过螺纹机构使楔部件移动并固定在任意的位置,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印版的安装、拆下以及印版的固定。
在使用在印版主体的内周形成有卡合部的上述的印版的情况下,印版安装装置还可以具有印版滚筒部,该印版滚筒部固定地设在印版驱动轴上并在外周具有供印版从印版驱动轴的前端侧安装的圆筒状的印版安装面,在印版滚筒部的外周还可以设置供印版的卡合部从印版驱动轴的前端侧嵌合的周向定位用槽;印版的端部抵接的轴向定位用挡块。
该情况下,不需要上述的印版固定部件,例如,印版滚筒部的整个外周成为圆筒面状的印版安装面。
该情况下的印版的内径比相同温度的印版滚筒部的印版安装面的外径稍小。
在将印版安装在印版安装装置上时,使印版滚筒部的温度成为低温,使其收缩,印版的内径变得比印版安装面的外径稍大。如有必要,先使印版在比较高温的环境下膨张。而且,以卡合部嵌合在印版滚筒部的槽中的方式,使与印版安装面的外径相比内径变大的印版从一端部嵌合在印版滚筒部的外周,使印版的一端部与挡块抵接。然后,使印版滚筒部的温度成为适当温度。由此,印版滚筒部和印版成为相同温度,印版以压入状态被固定在印版安装面上。在从印版安装装置上拆下印版时,使印版滚筒部成为低温,如有必要,使印版成为高温,印版的内径变得比印版安装面的外径稍大。
本发明的印刷机所使用的印版,是例如在圆筒状的印版主体的外周的至少一部上形成有印版部,在印版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有周向定位用的凹凸部,没有所述那样的卡合部。
该情况下,印版安装装置例如具有印版滚筒部,该印版滚筒部固定地设在印版驱动轴上并在外周具有供印版从印版驱动轴的前端侧安装的圆筒状的印版安装面,在印版滚筒部的外周设有印版的端部抵接的轴向定位用挡块和与印版的周向定位用的凹凸部嵌合的周向定位用的凹凸部。
该情况下,不需要所述的印版固定部件,例如,印版滚筒部的整个外周成为圆筒面状的印版安装面。
该情况下的印版的内径也比相同温度的印版滚筒部的印版安装面的外径稍小。
在将印版安装在印版安装装置上时,使印版滚筒部的温度成为低温,如有必要,使印版成为高温,印版的内径变得比印版安装面的外径稍大。如有必要,先使印版在比较高温的环境下膨张。而且,使内径比印版安装面的外径大的印版从一端部嵌合在印版滚筒部的外周,使印版的一端部与挡块抵接,并使周向定位用的凹凸部嵌合。然后,使印版滚筒部的温度成为适当温度。由此,印版滚筒部和印版成为相同温度,印版以压入状态被固定在印版安装面上。在从印版安装装置拆下印版时,使印版滚筒部成为低温,如有必要,使印版成为高温,印版的内径变得比印版安装面的外径稍大。
本发明的印刷机所使用的印版可以不是上述那样的圆筒状的印版,例如,可以是片材状的一个或多个印版通过适当的机构安装在印版滚筒部的外周的结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机,如上所述,印版滚筒部的温度管理容易,简化了启动,并能够容易地维持连续印刷时的质量。
—0074]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机的印版安装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印版安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印版安装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放大地表示印版安装装置的一部分和安装在其上之前的印版的-
0075
0076
0077
0078
从剖视图 -0079「 0080 0081 0082
0083
0084
0085
0086
0087
0088
0089
0090
0091
0092
0093
0094
0095
0096
0097
部分的图6是沿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横剖视图)。
图7是表示印版安装装置的温度控制的部分的构成图。
图8是表示印版和其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地表示图5的印版形成前的片材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机的印版安装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机的印版安装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2是印版安装装置的横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印版驱动轴
Ia锥部
4、63 印版主体
12印版滚筒部
15内侧筒部
16外侧圆筒部
17a、17b、17c、17d 分隔壁
41后端壁
42 盖
43a、43b、43c、43d 单元
44a、44b、44c 连通孔
0098]45液体流入路0099]46液体流出路0100]47流入孔0101]48流出孔0102]50回转接头0103]53液体流入管0104]54液体流出管0105]57泵 58控制器 59热交换器 60流量控制阀 61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
图1 图9表示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安装在印刷机的印版驱动轴1上且安装有印版(刷版)2的印刷机的印版安装装置3的纵剖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印版安装装置3 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印版安装装置3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放大地表示印版安装装置 3的一部分和在其上安装前的印版2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6是沿图IVI-VI线的剖视图 (横剖视图),图7是印版安装装置的温度控制的部分的构成图,图8是表示印版2及其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9是放大地表示图6的印版形成前的状态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上下作为上下,将图1的左侧作为前,将右侧作为后,将从前到后进行观察时的左右作为左右。
印版2中,在由弹性材料形成为圆筒状的印版主体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设有印版部5,在印版主体4的内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并沿轴向延伸的卡合部6。在本例中,如图 8 (b)所示,印版2中,长方形的弹性材料制片材7形成为圆筒状,且其两端部重合地接合,由此,构成圆筒状印版主体4,位于接合部分8的内侧的片材7的端部向内侧折弯,形成卡合部 6,在除接合部分8以外的印版主体4的外周面的规定位置上设有印版部5。印版主体4由磁性或非磁性的适当的金属制成。在本例中,为一般结构用钢即SS钢制。片材7的厚度为能够形成为圆筒状且通过弹力能够保持圆筒状的程度即可。在本例中,片材7的厚度约为 0. 24mm。片材7的接合机构是任意的,但在本例中,采用粘结剂和点焊。
印版部5被设置在印版主体4的除了接合部分8以外的外周的规定位置,印版部 5的外周面成为印版面。
位于接合部分8的内侧的片材7的端部向内侧折弯,形成卡合部6。从图9点划线所示的片材7的平坦状态实际将卡合部6折弯的角度α称为折弯角度,将卡合部6与相邻的片材7的部分所成的角度β称为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优选折弯角度α比90度大 (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β比90度小),更优选折弯角度α为125度 145度(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β为阳度 35度),最优选折弯角度α为135度(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β 为45度)。在本例中,折弯角度α为约135度、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β为约45度。
印版2的制造方法是任意的,但下面参照图8对其1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a)所示,在长方形状的片材7的一端部形成卡合部6,在片材7的除了两端附近的部分以外的规定的部分上形成印版部5。而且,在卡合部6侧的片材7的端部的与卡合部6相反侧的表面涂布适当的粘结剂9。然后,如图8(b)所示,将片材7形成为圆筒状,使相反侧的片材7的端部7a重合地接合在粘结剂9的外侧,然后通过点焊牢固地对接合部分8进行接合。在图8(b)中,附图标记10表示点焊部。在印版部5形成印版即制造印版既可以在图8(a)的片材7的状态下的印版部5上进行,也可以在图8(b)的圆筒状的印版2的印版部5上进行。
下面,参照图1 图7说明印版安装装置3的结构。
在图1中,附图标记11为设在未图示的印刷机的机架上的轴承罩。印版驱动轴1 的前侧部分被旋转支承在轴承罩11上,后侧部分被旋转支承在设于机架上的未图示的轴承罩上。通过公知的驱动机构使轴1沿规定方向(在本例中沿从前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 以规定速度旋转。轴1的前端附近的部分从轴承罩11向前方突出,在比轴承罩11靠前侧的轴1的前端部形成有轴锥部la。
印版安装装置3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固定在轴锥部Ia上。
印版安装装置3具有固定在轴锥部Ia上的印版滚筒部12。印版滚筒部12呈在中心形成有前侧内径小的锥孔13的圆筒状,在其外周形成有与轴1同心的圆筒状的印版安装面14。印版滚筒部12由内周形成有锥孔13的轴锥状的内侧筒部15、外周形成有印版安装面14的外侧圆筒部16、和连结内侧筒部15和外侧圆筒部16的多个(本例中为四个)分隔壁17a、17b、17c、17d构成。分隔壁由附图标记17总称,在需要进行区别时,从前侧观察绕逆时针从上侧的分隔壁开始依次称作第一分隔壁17a、第二分隔壁17b、第三分隔壁17c以及第四分隔壁17d。内侧筒部15和外侧圆筒部16之间的环状空间的后端由与其一体形成的环状的后端壁41封闭。该环状空间的前端由固定在他们前端且构成前端壁的环状的盖42 封闭。通过内侧筒部15、外侧圆筒部16、后端壁41以及盖42封闭的印版滚筒部12内的环状空间通过分隔壁17沿周向被分割成多个(本例中为四个)单元43a、43b、43c以及43d。 单元由附图标记43总称,需要进行区别时,从前侧观察绕顺时针,从第一分隔壁17a和第二分隔壁17b之间的单元开始按顺序称作第一单元43a、第二单元43b、第三单元43c以及第四单元43d。印版滚筒部12以使轴锥部Ia嵌合在锥孔13中的状态被固定在轴1上,并与轴1 一体地旋转。在图3以及图6中以箭头R表示印版滚筒部12的旋转方向。
在印版滚筒部12的外侧圆筒部16的上部的与第一分隔壁17a对应的部分上,除去圆筒面的一部分,形成平坦的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18,外侧圆筒部16的外周的除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18以外的部分成为印版安装面14。印版2的印版部5形成在印版2被安装在印版滚筒部12上时紧贴着印版安装面14的印版主体4的部分上,印版安装面14的周向长度比印版部5的周向长度长。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18与包含印版安装面14的圆筒面相比位于径向内侧。在印版安装面14的前端部通过倒角形成有轴锥面19。印版安装面14的外径比相同温度的印版2的内径稍小。
在印版滚筒部12的圆筒部16后端面的外周部,固定有向比印版安装面14靠外的径向外侧稍微伸出的圆环状轴向定位用挡块20。
在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18的旋转方向前侧的部分的轴向全长范围内,形成有嵌合印版2的卡合部6的周向定位用槽21。槽21和包含印版安装面14的圆筒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与印版2的卡合部6的、片材与卡合部间角度β相等。另外,槽21以其底部21a比开口部21b靠旋转方向后侧的方式形成。
在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18的比槽21靠旋转方向后侧的部分上,本例中在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18的比旋转方向中间部靠旋转方向后侧的部分上形成有第一凹处(印版固定部件用凹处)22。从径向外侧观察,凹处22在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18的轴向长度的大部分的范围内呈轴向长的方形。凹处22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凹处22的底壁以及两侧壁为平坦面。在第一凹处22的长度的中间部,比第一凹处22短的第二凹处(楔部件用凹处)23 形成为使第一凹处22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延长的形状。第二凹处23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 凹处23的底壁以及两侧壁为平坦面。
沿前后方向长的印版固定部件M以可沿轴1的径向移动的方式嵌合在第一凹处 22中。印版固定部件M以沿周向以及轴向几乎没有间隙的方式嵌合在凹处22中,并沿凹处22的周向两侧壁以及轴向两端壁在径向移动。印版固定部件M的径向外侧的端面2 是与印版固定部件安装面18平行的平坦面。该端面2 还可以为曲率与印版安装面14相同的圆筒面。在印版固定部件M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的轴向中间部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嵌合在第二凹处23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上的突出部Mb。突出部24b的径向内侧的端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以及前侧的楔面Mc。在印版固定部件对的一个侧面的前后两个位置上形成有方形的槽25。在凹处22的一个侧壁的上部的前后两个位置形成有切槽部沈,在这些切槽部沈中固定有前端部向凹处22内突出的防止脱落部件27。各防止脱落部件27在前后方向以及径向具有间隙地嵌合在印版固定部件M的槽25中,容许印版固定部件M的径向的移动,但防止脱落。
在第二凹处23中嵌合有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楔部件28。楔部件观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为平坦面,与凹处23的底壁滑动接触。楔部件观沿周向几乎没有间隙地嵌合在凹处23中,沿凹处23的底壁以及两侧壁在前后方向移动。楔部件观的径向外侧的端面与印版固定部件M的楔面2 相对并成为朝向径向外侧以及后侧的楔面^a。在楔部件M上形成有从其前端面向后方延伸的内螺纹四。
在印版固定部件M的楔面2 埋入固定有第一永久磁铁30。在第二凹处23的底壁埋入固定有与第一永久磁铁30相对的第二永久磁铁31。第一永久磁铁30和第二永久磁铁31相互吸引地配置,构成通过该磁吸引力朝向径向内侧弹压印版固定部件M从而使印版固定部件M的楔面2 压接在楔部件观的楔面28a上的弹压机构。
以贯穿第二凹处23的前侧的分隔壁17a的部分以及盖42的方式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螺钉部件32。螺钉部件32通过沿前后贯穿分隔壁17a的大径的孔33以及沿前后贯穿盖42的小径的孔34能旋转但不能沿前后移动地被支承。螺钉部件32由支承在分隔壁17a的孔33以及盖42的孔34中的螺纹部35、和使螺纹部35通过盖42的孔34后固定在螺纹部35的前端的头部36构成。螺纹部35被分隔壁17a的孔33以及盖42的孔34支承,在延伸到第二凹处23内的螺纹部35的后部形成有与楔部件观的内螺纹四嵌合的外螺纹37。头部36从盖42向前方突出,在其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条细的止转突条 38。止转部件39的基端部固定在盖42的前端面。止转部件39由金属板等的弹性部件构成,形成在其自由端部的爪40压接在螺钉部件头部36的外周面的突条38之间的部分上从而发挥螺钉部件32的止转的作用。
通过使螺钉部件32向推压方向旋转,楔部件观向推压侧(后侧)移动,由此,印版固定部件M向推压侧(径向外侧)移动,使螺钉部件32向相反侧的推压解除方向旋转, 由此,楔部件观向推压解除侧(前侧)移动,由此,印版固定部件M向推压解除侧(径向内侧)移动。在楔部件观移动到最靠近推压侧时,印版固定部件M从包含印版安装面14 的圆筒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在移动到最靠近推压解除侧时,印版固定部件M没入到包含印版安装面14的圆筒面的径向内侧。通过螺钉部件32以及楔部件观的内螺纹四,构成使楔部件观沿轴向移动且固定在任意的位置的螺纹机构。
在将印版2安装在上述的印版安装装置3上时,使印版固定部件M固定在没入到包含印版安装面14的圆筒面的内侧的没入位置,并成为不推压印版的推压解除状态。在该状态下,以印版2的卡合部6嵌合在印版滚筒部12的槽21中的方式,使印版2从一端部嵌合在印版滚筒部12的外周,并使印版2的一端部与挡块20抵接。由此,印版2被准确且简单地安装在印版滚筒部12的规定位置。印版2的内径比印版安装面14的外径大,在安装印版2时,由于印版固定部件M位于没入位置,所以,在印版安装面14以及印版固定部件 24与印版2之间存在间隙,能够简单地将印版2安装在印版滚筒部12上。只要印版2被安装后,使螺钉部件32向推压方向旋转,从而使印版固定部件M沿推压方向移动,并压接在印版2的接合部分8的内周,从而成为将印版2向径向外侧推压的推压状态。通过印版固定部件M向印版2施加规定的张力,只要印版2紧贴着固定在印版安装面14上,停止螺钉部件32的旋转,并通过止转部件39使螺钉部件32固定在该位置。由此,印版2的安装结束。此时,整个印版部5经由印版主体4紧贴在印版安装面14上。
在印刷时,如上述那样,在印版滚筒部12上固定有印版2的状态下,使印版滚筒部 12旋转。此时,通过印版固定部件24,印版2被紧贴着固定在印版安装面14上,而且,印版 2的卡合部6的前端侧朝向旋转方向R后侧,卡合部6咬入到槽21中,印版2的位置不会偏移。另外,由于止转部件39的爪40通过弹力咬入螺钉部件头部36的突条38之间的部分中,所以,不会因振动等使螺钉部件32旋转。
如上述那样,在拆下安装于印版滚筒部12上的印版2时,使螺钉部件32向推压解除方向旋转,使印版固定部件M沿推压解除方向移动,并固定在没入位置。由此,在印版安装面14以及印版固定部件M与印版2之间产生间隙,使印版2沿轴向移动,能够简单地将印版2从印版滚筒部12的一端拆下。
在上述的印刷机中,如以下说明的那样,使进行了温度调节的温度控制流体即水在印版滚筒部12内循环。
在印版滚筒部12内的多个分隔壁17中的一个(本例中为第一分隔壁17a)以外的剩余的分隔壁17b、17c、17d上分别形成有连通相邻的单元43的连通孔44b、44c、44d。连通孔由附图标记44总称,需要进行区别时,将第二分隔壁17b的连通孔称为第二连通孔44b、 将第三分隔壁17c的连通孔称为第三连通孔44c、将第四分隔壁17d的连通孔称为第四连通孔44d。第二连通孔44b以及第四连通孔44d形成在分隔壁17b、17d的前侧附近且外周附近的部分上,第三连通孔Mc形成在分隔壁17c的后侧附近且外周附近的部分上。而且,通过被连通孔44连通的四个单元43形成流体循环空间。
在印版驱动轴1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液体流入路45以及液体流出路46。流入路45用于使水流入印版滚筒部12内,并形成在轴1的上部的左侧。流出路46用于使水从印版滚筒部12内流出,并形成在轴1的上部的右侧。流入路45以及流出路46的前部向外周侧弯折,流入路45的前侧端部45a到达与第一单元43a对应的轴锥部Ia的后侧附近的部分的外周,流出路46的前侧端部到达与第四单元43d对应的轴锥部Ia的后侧附近的部分的外周。流入路45以及流出路46的后部在轴承罩11的后侧向上侧弯折,各自的后侧端部4^3、46b到达轴1的外周。流入路45和流出路46的后侧端部45b、46b的位置在前后错开。本例中,流入路45的后侧端部4 位于前侧。在印版滚筒部12的内侧筒部15上形成有流入孔47和流出孔48,该流入孔47连通流入路45和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一端(流入侧)的单元即第一单元43a,该流出孔48连通流出路46和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另一端的单元即第四单元43d。
省略详细的图示,但厚壁圆筒状的回转接头50被固定在印刷机的机架的规定位置。轴1的具有流入路45以及流出路46的后侧端部45b、46b的部分,以液密且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合在回转接头50的内周。在回转接头50的内周的前部形成有与流入路后侧端部 45b对应的流入用环状槽51,在该后部形成有与流出路的后侧端部46b对应的流出用环状槽52。而且,即使轴1相对于回转接头50旋转,流入路后侧端部4 也总是面对流入用槽 51,流出路后侧端部46b也总是面对流出用槽52。在回转接头50的外周连接有液体流入管53以及液体流出管M的一端部,液体流入管53以及液体流出管M分别经由短的连结路55、56与流入用槽51以及流出用槽52连通。流入管53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泵57的排出口上,流出管M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泵57的吸入口上。通过轴1的流入路45、流出路46、回转接头50、流入管53、流出管M以及泵57,构成使水在印版滚筒12的流体循环空间内循环的流体循环机构。
在流入管53上设有受控制器58控制的热交换器59以及流量控制阀60。阀60构成流量控制机构。省略详细的图示,但在印刷机的机架的规定位置设有用于检测印版滚筒部12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1。温度传感器61优选为非接触式,例如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61的输出被输入到控制器58。通过温度传感器61、控制器58、热交换器59以及流量控制阀60构成温度控制机构。
从泵57的排出口排出的水通过流入管53、回转接头50的流入用槽51、轴1的流入路45以及内侧筒部15的流入孔47进入到印版滚筒部12的第一单元43a内的后部,并在第一单元43a内向前方流动,然后通过第二分隔壁17b的连通孔44b进入到第二单元43b内的前部,并在第二单元43b内向后方流动,然后通过第三分隔壁17c的连通孔Mc进入到第三单元43c内的后部,在第三单元43G内向前方流动,并通过第四分隔壁17d的连通孔17d 进入到第四单元43d内的前部,在第四单元43d内向后方流动,并从内侧筒部15的流出孔 48经由轴1的流出路46、回转接头60的流出用槽52以及流出管M,从吸入口回到泵57。 由此,水在构成印版滚筒部12的流体循环空间的整个单元43内没有死角地循环。
另一方面,控制器58基于由温度传感器61检测出来的印版滚筒部12的温度,对热交换器59以及流量控制阀60进行控制。由此,在印版滚筒部12内循环的水的温度受到控制,被调节了温度的水进行循环,由此,印版滚筒部12的温度被保持在规定的范围。
用于使印版固定部件42移动的螺钉部件3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手动使其旋转,但还能够通过电等动力使其旋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楔部件观沿轴向移动而使印版固定部件M沿径向移动,但还能够通过手动或动力直接使印版固定部件沿径向移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印版固定部件42沿径向移动而将印版2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推压,但还可以例如通过使偏心的固定部件旋转而将印版2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推压。
图10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此外,在图10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印版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印版安装装置3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版安装装置3上除去印版固定部件M以及与其相关联的部分的结构。印版滚筒部12的外侧圆筒部16的整个外周成为圆筒面状的印版安装面14,在印版安装面14的一个位置上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周向定位用槽21。
印版2的内径比相同温度的印版滚筒部12的印版安装面14的外径稍小。
在将印版2安装在印版安装装置3上时,使印版滚筒部12的温度成为低温,使其收缩,印版2的内径比印版安装面14的外径稍大。如有必要,使印版2在比较高温的环境下膨张。然后,以卡合部6嵌合在印版滚筒部12的槽21中的方式,将内径比印版安装面 14的外径大的印版2从一端部嵌合在印版滚筒部12的外周,使印版2的一端部与挡块20 抵接。然后,使印版滚筒部12的温度成为适当温度。由此,印版滚筒部12与印版2成为相同温度,印版2在压入状态下被固定在印版安装面14上。在从印版安装装置3拆下印版2 时,使印版滚筒部12成为低温,如有必要,使印版2成为高温,印版2的内径变得比印版安装面14的外径稍大。
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在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印版还可以是在圆筒状的印版主体上固定与其分体制作的卡合部而构成的。
图11以及图12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此外,在图11以及图12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印版62在圆筒状的印版主体63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印版部5,在印版主体63的一端部形成有周向定位用的凹凸部即凹部64,该印版62没有相当于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印版2中的卡合部6的结构。凹部64例如从径向外侧观察为半圆状。
构成印版安装装置3的印版滚筒部12是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印版滚筒部12除去周向定位用槽21的结构,印版滚筒部12的外侧圆筒部16的整个外周成为圆筒面状的印版安装面14。在印版滚筒部12的外侧圆筒部16的后端部的挡块20的前侧,与印版62的凹部64对应地形成有周向定位用的凹凸部即凸部65。凸部65例如从径向外侧观察为半圆状。
印版62的内径比相同温度的印版滚筒部12的印版安装面14的外径稍小。
在将印版62安装在印版安装装置3上时,使印版滚筒部12的温度成为低温,如有必要,使印版62成为高温,印版62的内径比印版安装面14的外径稍大。如有必要,使印版 62在比较高温的环境下先膨张。然后,将内径比印版安装面14的外径大的印版62从一端部嵌合在印版滚筒部12的外周,使印版62的一端部与挡块20抵接,并使周向定位用的凹部64和凸部65嵌合。然后,使印版滚筒部12的温度成为适当温度。由此,印版滚筒部12 和印版62成为相同温度,印版62以压入状态被固定在印版安装面14上。在将印版从印版安装装置13上拆下时,使印版滚筒部12成为低温,如有必要,使印版62成为高温,印版62 的内径变得比印版安装面14的外径稍大。
印刷机、印版安装装置3以及印版2、62的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印版也可以不是上述那样的圆筒状,是例如将片材状的一个或多个印版通过适当的机构安装在印版滚筒部的外周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印刷机。使用本发明的印刷机,能够容易地进行印版滚筒部的温度管理,使设置简化,并能够容易地维持连续印刷时的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机,在固定地设于印版驱动轴上的印版滚筒部的外周安装有印版,其特征在于使进行了温度调节的流体在印版滚筒部内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印版滚筒部内形成有流体循环空间,在该空间内设有使温度控制流体循环的流体循环机构、和根据印版滚筒部的温度对温度控制流体的温度进行控制的温度控制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部内通过分隔壁沿周向被分割成多个单元,除一个分隔壁以外,在剩下的分隔壁上形成有连通孔,通过由连通孔连通的多个单元形成流体循环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印版驱动轴上形成有使温度控制流体流入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一端的单元的液体流入路、和使温度控制流体从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另一端的单元流出的液体流出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部具有内周嵌合有印版驱动轴的内侧筒部、外周安装有印版的外侧圆筒部和密封两端的端壁,内侧筒部和外侧圆筒部之间的空间被分隔壁分割成多个单元,在内侧筒部设有对印版驱动轴的液体流入路和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上述一端的单元进行连通的流入孔、和对印版驱动轴的液体流出路和位于流体循环空间的上述另一端的单元进行连通的流出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印版驱动轴的前端部形成有轴锥部,形成为锥状的印版滚筒部的内侧筒部嵌合在该轴锥部上。
7.如权利要求2 6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液体循环机构具有泵、连接在泵上的液体流入管及液体流出管、和使印版驱动轴的液体流入路及液体流出路分别与液体流入管及液体流出管连通的回转接头。
8.如权利要求2 7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温度控制机构检测印版滚筒部的温度,并基于检测的印版滚筒部的温度在液体流入管这部分中对温度控制流体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印版滚筒部的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温度控制机构具有检测印版滚筒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在液体流入管上的热交换器、和基于检测的印版滚筒部的温度对热交换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温度控制机构具有设在流体流入管上的流量控制机构,控制器基于检测的印版滚筒部的温度控制流量控制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机,印版滚筒部的温度管理容易,并简化了启动,能够容易地维持连续印刷时的质量。印刷机中,在固定地设于印版驱动轴(1)上的印版滚筒部(12)的外周安装有印版。使进行了温度调节的流体在印版滚筒部(12)内循环。
文档编号B41F13/22GK102186674SQ2009801408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井爪雅幸, 桥本忠男, 山崎宪司郎 申请人:艾美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