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22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装置,特别是一种被喷射液体的记录介质的搬送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通过从液体喷头喷射液体(例如墨液)而使之附着于记录介质(例如用纸)等上,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记录)给定的图像(包括文字或图形等)。这种液体喷射装置中,通常来说,设有将在装置内部的记录部中附着上液体的记录介质例如向装置外部的承载台等排出的排出机构。此外,在装置内部形成有用于将附着从记录部的液体喷头中喷射的液体的记录介质从记录部搬送到排出机构的搬送路。为了不使液体喷射装置在平面上变大,该搬送路被设计为,沿着搬送方向的通道形状大致上呈现出半圆的圆弧形状。即,通过沿着像这样搬送方向的通道形状为圆弧形状的搬送路来搬送记录介质,从而将记录介质在搬送途中表背反转地排出。其结果是,由于可以将承载台与设有液体喷头的记录部在平面上重叠地配置,因此可以将液体喷射装置在平面上小型化。像这样,为了实现液体喷射装置的小型化,提出过各种具备沿着搬送方向的通道的形状呈现出近似圆弧形状的搬送路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但是,在搬送方向的通道的形状呈现出近似圆弧形状(尤其是半圆形状)的弯曲的搬送路(也称作“弯曲搬送路”)的情况下,与在记录介质通过的通道中没有曲折或没有曲率大的曲折的直线搬送路的情况相比,存在记录介质搬送时的搬送阻力变大的问题。例如,在本来是平坦的状态的记录介质通过弯曲搬送路时,因沿着搬送路弯曲的记录介质的曲率与弯曲搬送路的曲率不同(通常更大),而在其与通道的壁面(特别是圆弧的中心侧的壁面)之间产生摩擦,使得搬送阻力变大。另外,在从设有液体喷头的记录部到排出机构的搬送距离短等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在附着于记录介质上的液体未干燥的状态下通过弯曲搬送路。这种情况下,例如由于附着有未干燥的液体的部分的记录介质在保持变形的状态下通过弯曲搬送路,因此会有与通道壁面接触而使搬送阻力变大的情况。所以,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提出过如下的技术,S卩,在记录介质的搬送路中,通过在沿着搬送方向的方向上流过气流,以使未干燥状态的液体干燥,并且使得朝向排出机构的搬送顺畅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912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93722号公报但是,当在沿着搬送方向的方向上流过气流的情况下,虽然可以期待使未干燥状态的液体干燥的效果,然而在原理上无法期待对记录介质产生沿将记录介质弯曲的方向作用的力。所以,很难使通过弯曲搬送路的记录介质的弯曲方式与弯曲搬送路的弯曲一致,因而存在搬送阻力依然很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可以经由为了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而弯曲的搬送路顺畅地搬送记录介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是在记录介质上附着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包含向上述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成近似圆弧形状的一对导引板、在上述一对导引板之间形成并且将附着有上述液体的上述记录介质朝向搬送方向的下游侧搬送的搬送路径、上述一对导引板中的位于上述圆弧形状的中心侧的内侧导引板、朝向上述搬送 路径内送风的送风机构、设于上述内侧导引板中且让来自上述送风机构的风吹出的送风根据上述结构,可以相对于通过弯曲的形状的搬送路内的记录介质,从弯曲形状的内面侧吹打风。其结果是,记录介质承受从送风口吹出的风,在与形成弯曲的搬送路的一对导引板中的内侧导引板的搬送路侧的壁面(内壁面)远离的同时移动,因此与该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受到抑制,可以减小搬送阻力。所以,就可以经由弯曲的搬送路顺畅地搬送记录介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送风机构被设于在上述内侧导引板的上述圆弧形状的中心侧所形成的空间区域内。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形成呈现出圆弧形状的搬送路的内侧及外侧的两个导引板中的内侧导引板的上述圆弧形状的中心侧的空间区域内配置送风机构,因此可以将搬送路与送风机构在平面上重叠地配置。其结果是,液体喷射装置可以不用变大。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送风机构从上述送风口中吹出促进附着于上述记录介质上的上述液体的干燥的热风。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记录介质承受的风为热风,因此附着于记录介质上的液体的干燥得到促进。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在沿着上述搬送方向的方向上设有多个上述送风口, 从设于上述搬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最上游送风口中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相对于上述内侧导引板的上述搬送路侧的壁面的切线方向为垂直方向,从与上述最上游送风口相比设于上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送风口中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随着向上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靠近,相对于与上述内侧导引板的上述搬送路侧的壁面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倾斜逐渐变大。根据上述构成,在记录介质承受从送风口向搬送路内吹出的风的状态下,越是在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就越可以增大使记录介质沿搬送方向移动的力。所以,由于记录介质在搬送路内成为被沿搬送方向伸展的状态,因此在通过搬送路内的记录介质中产生扭曲或松弛的概率很低。其结果是,在搬送路内,可以使记录介质顺畅地沿搬送方向移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在沿着上述搬送方向的方向上设有多个上述送风口, 与位于上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上述送风口相比,位于上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上述送风口一方被设为,开口面积相对于上述内侧导引板的上述搬送路侧的壁面的面积的比例变小。根据上述构成,对于在搬送路内记录介质所承受的风,越是在搬送方向的上游侧, 就越可以增多风量。其结果是,在搬送路的上游侧,可以针对因从附着上液体起的经过时间比下游侧短而引起的记录介质的折弯吹打较多量的风。另一方面,在搬送路的下游侧,可以针对因干燥推进而使折弯比上游侧变少的记录介质吹打较少量的风。像这样,由于可以吹打与通过搬送路内的记录介质的折弯对应的量的风,因此可以在搬送路中使记录介质顺畅地沿搬送方向移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送风机构具备多条流路,以便向上述搬送路内的上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区域和下游侧区域吹送不同的风。根据上述构成,在搬送路内的上游侧区域和下游侧区域,可以向记录介质吹打特性(例如温度、风速等)不同的风。其结果是,由于可以与附着于记录介质上的液体的干燥状态对应的调节吹打的风,因此可以恰当地促进附着于记录介质上的液体的干燥。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记录介质在上述搬送路内通过时,被以附着有上述液体的面朝向上述内侧导引板侧地搬送。根据上述构成,可以向附着于记录介质上的液体直接吹打来自圆弧的中心侧的壁面的风。其结果是,可以有效地进行附着于记录介质上的液体的干燥。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2(a)、(b)、(C)是表示形成有送风口的内侧导引板的立体图。图3(a)、(b)是针对在内侧导引板中未形成送风口的情况下的搬送路中的用纸的移动的说明图。图4是针对实施方式的搬送路中的用纸的移动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搬送路的构成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搬送路的构成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搬送路的构成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1...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5...记录部,16...反转搬送路,17...排出机构,18...承载台,23、24...液体喷头,29...带,30...内侧导引板, 30F...壁面,30H...作为送风口的开口孔,31...外侧导引板,35...送风机构,36...遮蔽板,37...鼓风风扇,F...风,P...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CS...作为流路的密闭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的喷墨式打印机 (以下有时也简称为“打印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有成近似箱形状的机箱12。在机箱12内的下部配设有可以将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P设为层叠状态地贮存的进纸托盘13,并且在该进纸托盘13的上方位置配设有记录部15,记录部15用于向经由反转进纸路14从进纸托盘 13进送的用纸P的被记录面Pa附着作为液体的墨液而实施记录。另外,在机箱12内的记录部15的上方位置配设有排出机构17,排出机构17将经由反转搬送路16从记录部15向搬送方向(图1中以虚线箭头表示的方向)的下游侧搬送的用纸P向机箱12的外部排出。 此外,用于将通过该排出机构17向机箱12外排出的用纸P设为层叠状态地承载的承载台 18被设为,在与机箱12内的反转进纸路14及记录部15在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向机箱12 的外侧露出。如图1所示,在进纸托盘13中,且在成为进纸口的位置(图1中为左侧上部的位置)上,与贮存于进纸托盘13内的用纸P(具体来说是最上层的用纸)的表面接触地配设有利用未图示的电机的驱动力旋转的进纸辊19。另外,在配设于进纸托盘13的上方的记录部15中,且在与下侧的进纸托盘13的进纸辊19在上下方向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搬送辊20。 此外,在这些下侧的进纸辊19与上侧的搬送辊20之间,配设有截面圆弧状的内侧的进纸导引21和外侧的进纸导引22,以便在两个进纸导引21、22之间形成上述的反转进纸路14。这样,通过将进纸辊19沿进纸方向(图1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以从进纸托盘13内逐张地将用纸P经由两个进纸导引21、22之间的反转进纸路14向搬送方向下游侧的记录部15 送出ο另一方面,在记录部15中,按照在用纸P的搬送方向上前后构成一对的方式配设有可以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液的液体喷头23、24,并且在其下方位置,按照与由液体喷头23、 24的下面构成的喷嘴形成面相面对的方式,配设有作为用纸P的支承台发挥作用的台板 25。而且,在台板25中成为支承面的上面形成有多个抽吸口(图示略),并且在其内部配设有经由抽吸口进行抽吸动作的抽吸风扇。另外,在记录部15中,在用纸P的搬送方向上处于台板25的上游侧且与搬送辊20 在上下方向相面对的位置上设有驱动辊沈,并且在台板25的下游侧的位置上设有从动辊
27。此外,在处于台板25的正下方的位置上,配设有使轴线沿上下方向自由移动的张力辊
28。此外,在这些辊沈 28上,按照一边在台板25的上面滑动一边随着驱动辊沈的旋转进行轨道运动的方式,架设有环状的带四。而且,由于在带四中形成有与台板25的抽吸口对应的多个抽吸孔,因此在抽吸风扇被抽吸驱动的状态下带四随着驱动辊沈的旋转进行轨道运动的情况下,承载于该带四上的用纸P就会在吸附于带四上的状态下被朝向搬送方向的下游侧搬送。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液体喷头23、24中沿重力方向(图中为向下方向)喷射墨滴。所以,用纸P在被吸附于带四上的同时向下游侧搬送记录部15期间,在台板25上的位置上被从液体喷头23、24喷射墨滴,通过附着于该用纸P的被记录面 Pa(图1中为上面,即反重力方向的面)上的墨液来形成图像。而且,液体喷头23、24并不限于行式头,也可以作为设于沿宽度方向移动的承载架上的扫描型的头来构成。另外,还可以采用除了 2个行式头(液体喷头23、24)以外还具备行式头的构成,还可以反过来采用仅具备1个行式头(液体喷头23、24中的一方)的构成。如图1所示,在记录部15的下游端和上述的排出机构17之间,配设有沿着搬送方向的截面具有圆弧状的内侧导引板30和外侧导引板31,使得在两个导引板30、31之间形成上述反转搬送路16。这样,在吸附于进行轨道运动的带四上的同时在记录部15中向被记录面1 上附着上墨液的用纸P,就会从记录部15经由两个导引板30、31之间的弯曲的反转搬送路16向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排出机构17送出。所以,用纸P因通过反转搬送路16而将表背两面反转,附着有形成图像的墨液的被记录面1 在图1中朝向下方,也就是朝向重力方向。从这一点考虑,反转搬送路16作为使用纸P反转的反转机构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排出机构17由可以夹持用纸P的一对排纸驱动辊32和排纸从动辊33 构成,并且被设于与反转搬送路16的下游端对应的位置。即,从反转搬送路16的下游端朝向在机箱12的上面侧露出的承载台18排出的用纸P,一边由排纸驱动辊32和排纸从动辊33从表背两侧夹持,一边朝向处于承载台18侧的排出方向通过排出机构17,从而被向机箱 12外排出。此后,被排出的用纸P沿重力方向移动(落下),层叠地蓄积在先前排出的用纸 P上。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面向为了在承载台18上使用纸P变为层叠状态而移动的方向的用纸P的表面成为附着有墨液的被记录面Pa。
而且,通过反转搬送路16的用纸P,在借助带29的搬送结束之前,由排纸驱动辊 32和排纸从动辊33夹持其前端部分,沿搬送方向输送。换言之,为了不发生在反转搬送路 16内用纸P停止的情况,反转搬送路16的长度是比用纸P的搬送方向的长度短的长度。其结果是,被设定为从借助带29的搬送可靠地转移为借助排出机构17的搬送。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在形成反转搬送路16的内侧导引板30的壁面中设有至少1个(这里为多个)开口孔30H。此外,具备从该开口孔30H向反转搬送路16内吹送风的送风机构35。送风机构3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遮蔽空气的遮蔽板36、安装于该遮蔽板 36的一部分中的鼓风风扇37构成的。此外,遮蔽板36被配设于内侧导引板30所占有的区域内,即、被配设于内侧导引板30的圆弧形状的中心侧的空间区域内,在与该内侧导引板 30之间,除去开口孔30H及鼓风风扇37以外形成密闭空间CS。此外,鼓风机构35通过利用未图示的电机等旋转驱动鼓风风扇37,从外部向所形成的密闭空间CS吹送气体(这里是空气),从而从开口孔30H中吹出风。所以,密闭空间CS作为空气的流路发挥作用,开口孔 30H作为送风口发挥作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促进墨液的干燥,利用鼓风风扇37从外部送入密闭空间CS的空气由未图示的加热器加热为合适的给定的温度(例如20°C 50°C)。所以,从开口孔30H中吹出的空气成为热风。这里,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形成反转搬送路16的内侧导引板30的壁面中的开口孔30H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a)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内侧导引板30中的开口孔30H。各个开口孔30H是孔形状为圆形的圆形孔RH,且在搬送方向及与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等间隔地排列多个地形成。而且,图1所示的内侧导引板30表示的是沿图2(a) 的D-D线的剖面,即,表示的是搬送方向的剖面。另外,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也可以如图2(b)所示,将开口孔30H设为如下的狭缝孔 SH,即、孔形状为矩形(狭缝形状),其长度方向是与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在搬送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多个地形成。或者也可以如图2(c)所示,将开口孔30H设为如下的狭缝孔 SV,即、孔形状为矩形形状(狭缝形状),其长度方向是搬送方向,并且在与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多个地形成。对于如此构成的打印机11的作用,特别是针对用纸P着眼于通过反转搬送路16 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而且,为了容易理解对它的说明,首先参照图3,对在内侧导引板30中未设有作为送风口发挥作用的开口孔30H的以往的打印机中用纸P通过反转搬送路16时的问题进行简单说明。一般来说,人们已知一旦从液体喷头23、24中喷射出的墨液附着于用纸P上,就会因所附着的墨液浸入而引起用纸P膨胀的现象(膨润)。所以,如图3(a)所示,在利用带 29向反转搬送路16输送的用纸P中,例如因从液体喷头24喷射出的墨液而使该部分膨胀, 在用纸P的表面产生凸状的鼓出部分PB。由此,如图中以虚线表示那样,在用纸P被向反转搬送路16搬送时,该鼓出部分PB就会特别与内侧导引板30卡合,或与内侧导引板30的壁面接触。其结果是,存在在反转搬送路16中用纸P无法顺畅地通过的问题。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反转搬送路16的长度比用纸P的搬送方向的长度短,因此会有用纸P在附着于用纸P上的墨液仍未充分地干燥的状态下通过反转搬送路16的情况。由此会有如下的问题,即、未干燥的墨液与内侧导引板30的壁面摩擦,从而将所记录的图像损坏,并且未干燥的墨液与内侧导引板30的壁面接触而使搬送阻力变大。另外,即使是在未从液体喷头M中喷射墨液,因而在用纸P的表面未引起由墨液的附着造成的膨胀现象的情况下,也有无法顺畅地通过反转搬送路16的问题。S卩,如图 3(b)所示,由于用纸P在通过反转搬送路16时,被从平坦的状态起折弯,因此如图中以虚线表示那样,以比弯曲的内侧导引板30(或者外侧导引板31)的曲率更大的曲率折弯。由此, 例如如图中以波浪线表示那样,引起用纸P的搬送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与内侧导引板30的一部分壁面30F摩擦的情况。其结果是,在反转搬送路16中用纸P的搬送阻力变大,从而也有无法使用纸P顺畅地通过的问题。与具有这种问题的以往的打印机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的情况下,在弯曲了的反转搬送路16中,如下所示地搬送用纸P。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结束了借助带四的搬送的用纸P被插入反转搬送路 16中,也就是被插入内侧导引板30与外侧导引板31之间的间隙中。此时,如图所示,送风机构35开始鼓风风扇37的旋转而向密闭空间CS内吹送空气。所吹送的空气从设于内侧导引板30中的各个开口孔30H中作为风F吹出。其结果是,用纸P在由排纸驱动辊32和排纸从动辊33排出前的期间,一边在成为用纸P的折弯的内面侧的被记录面1 中承受风 F,一边在反转搬送路16内朝搬送方向(图中虚线箭头)移动。这时,因附着于被记录面1 上的未干燥状态的墨液使表面膨胀而以凸状鼓出的鼓出部分PB(以虚线表示的形状),如图所示被利用从各个开口孔30H中吹出的风F在反转搬送路16中促进墨液的干燥。其结果是,由于用纸P在反转搬送路16内移动中,鼓出部分PB的干燥得到促进,因此凸状的鼓出量变少。另外,风F起到如下的作用,S卩、利用其风压将鼓出部分PB的鼓出量抑制得较低。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1)由于对于通过反转搬送路16的用纸P,是在用纸P的折弯的内面侧吹打风,因此用纸P利用风F将其内面侧远离内侧导引板30的壁面,所以与壁面之间的摩擦得到抑制,从而可以减小搬送阻力。其结果是,在反转搬送路16中可以使用纸P顺畅地通过。(2)由于在形成反转搬送路16的内侧导引板30所占有的空间区域内配置送风机构35,因此可以在平面上重叠地配置将反转搬送路16与送风机构35。所以,不需要为了设置送风机构35而另外设置必需的区域,打印机11可以不用变大。其结果是,可以在抑制打印机11的体积变大的同时,使用纸P在反转搬送路16中顺畅地通过。(3)由于送风机构35吹送促进附着于用纸P上的墨液的干燥的热风,因此用纸P 承受的风变为热风,附着于用纸P上的墨液的干燥得到促进。(4)由于用纸P在通过反转搬送路16时,被按照使附着有墨液的面朝向圆弧的中心侧的方式搬送,因此可以向附着于用纸P上的墨液直接吹打从设于圆弧的中心侧的内侧导引板30的壁面中的开口孔30H中吹出的风。其结果是,可以有效地进行附着于用纸P上的墨液的干燥。
8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所示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以下举出变形例而进行说明。(第一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改变从设于内侧导引板30中的开口孔30H中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例如,将从反转搬送路16中的设于搬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开口孔30H中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设为如下的方向,即、相对于内侧导引板30的反转搬送路16侧的壁面 (以下称作“内壁面”)的切线方向为垂直方向。此外,也可以将从设于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开口孔30H中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设为如下的方向,S卩、越是靠近下游侧,则相对于与内侧导引板30的内壁面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就越大。使用图5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是针对形成反转搬送路16的内侧导引板30 表示沿着搬送方向的剖面形状的剖面图。而且,对于其他的构成要素,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图示,这里仅对内侧导引板30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内侧导引板30在搬送方向上设有孔为圆形的4个开口孔RHl、RH2、RH3、 RH4。此外,设于搬送方向的最上游方向的开口孔RHl被制成,该孔的轴向相对于内侧导引板30的内壁面的切线方向为垂直方向。此外,设于开口孔RHl的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开口孔RH2的孔的轴向被制成,相对于与内侧导引板30的内壁面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倾斜为α度。同样地,设于开口孔RH2的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开口孔RH3的孔的轴向被制成, 相对于与内侧导引板30的内壁面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倾斜为β度(> α度)。另夕卜,设于开口孔RH3的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即、设于最下游侧的开口孔RH4的孔的轴向被制成,相对于与内侧导引板30的内壁面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倾斜为Y度(> β度)。通过像这样形成作为送风口发挥作用的开口孔RHl RH4,则相对于位于最上游侧的开口孔RH1,越是靠近位于最下游侧的开口孔RH4,从开口孔中吹出的风的方向就越是接近搬送方向。也就是说,当通过反转搬送路16的用纸P承受从开口孔RH1、RH2、RH3、RH4 中吹出的风时,则越是靠近搬送方向的下游侧,使用纸P沿搬送方向移动的力就越大。根据上述第一变形例,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5)由于用纸P在反转搬送路16内成为被沿搬送方向伸展的状态,因此在通过反转搬送路16内的用纸P中发生扭曲或松弛的概率降低。其结果是,在反转搬送路16中,可以使用纸P顺畅地沿搬送方向移动而通过。(第二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于内侧导引板30中的开口孔30H不一定是等间隔。例如,也可以如下所示地设置开口孔,即、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起越是靠近下游侧,则开口孔相对于内侧导引板30的内壁面的面积的开口面积比例就越小。使用图6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是仅将形成反转搬送路16的内侧导引板30 和送风机构35以剖面形状表示的剖面图。而且,对于其他的构成要素,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如图所示,内侧导引板30在搬送方向上设有孔为圆形的7个开口孔RHl RH7。 此外,如下所示地设置开口孔RHl RH7,即,在反转搬送路16中,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起越是靠近下游侧,则开口孔相对于位于圆弧的中心侧的内侧导引板30的内壁面的面积的开口面积比例就越小。而且,本变形例中,开口孔RHl RH7由孔的面积全都相同的开口孔形成。所以,本变形例中,如下所示地形成开口孔RHl RH7,即、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起越是靠近下游侧,则开口孔相对于内侧导引板30的内壁面的面积的个数比例就越小(例如开口孔间的距离逐渐地变大)。通过像这样形成开口孔RHl RH7,对于用纸P所承受的风,可以随着靠近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而增大风量。其结果是,在反转搬送路16的上游侧,可以对由于从附着上墨液起的经过时间短因此与下游侧相比具有鼓出量多的鼓出部分PB的用纸P吹打较多量的风。 另一方面,在反转搬送路16的下游侧,可以对因干燥推进而具有鼓出量与上游侧相比变少的鼓出部分PB的用纸P吹打较少量的风。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6)由于可以用与通过反转搬送路16的用纸P的鼓出量(折弯)对应的风量来吹打风,因此可以使用纸P在反转搬送路16中顺畅地沿搬送方向移动。而且,特别是在本变形例中,优选地将从送风机构35送向密闭空间CS的空气从开口孔RHl RH7中作为风量均勻的风吹出。所以,图6中,虽然以相对于遮蔽板36将一个鼓风风扇37安装于大致密闭空间CS的中心位置的状态进行图示,然而实际上,为了使从开口孔RHl RH7中分别吹出的风成为风量均勻的风,将多个鼓风风扇37安装于合适的位置。而且,并不限于本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送风机构35也可以像这样具备多个鼓风风扇37。(第三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送风机构35也可以在反转搬送路16中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具备输送的气体的流路不同的至少2条流路(密闭空间)。使用图7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对于形成反转搬送路16的内侧导引板30 和送风机构35表示它们的形状的剖面图。而且,对于其他的构成要素,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如图所示,本变形例的送风机构35利用内侧导引板30和遮蔽板36形成各自独立的3个密闭空间CS1、CS2、CS3。此外,按照向3个密闭空间CS1、CS2、CS3分别吹送空气的方式,将鼓风风扇37A、37B、37C安装于遮蔽板36。所以,密闭空间CS1、CS2、CS3形成由各个鼓风风扇37A、37B、37C吹送的空气所流过的不同的流路。另外,与密闭空间CS1、CS2、CS3 分别对应地,在内侧导引板30中分别设有相同数目(图7中为3个)的开口孔SH1、SH2、 SH3。这样由于送风机构35具备3条不同的流路,因此通过改变鼓风风扇37A、37B、37C 吹送的空气的特性,就可以改变从开口孔SH1、SH2、SH3中分别吹出的风的特性。例如,通过控制鼓风风扇37A、37B、37C的转速,就可以在反转搬送路16的上游侧区域和下游侧区域向用纸P吹打例如风速不同的风。或者,通过分别控制鼓风风扇37A、37B、37C吹送的空气的温度,就可以在反转搬送路16的上游侧区域和下游侧区域向用纸P吹打温度不同的风。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7)由于在反转搬送路16内,可以与附着于用纸P上的墨液的干燥状态或用纸P 的折弯程度对应地调节吹打的风,因此可以恰当地促进附着于用纸P上的墨液的干燥。所以,就可以使用纸P顺畅地沿搬送方向移动。(其他的变形例)
也可以将上述变形例任意地组合而实施。例如,也可以将上述第一变形例与上述第三变形例组合,相对于来自开口孔SHl的风的吹出方向,将来自开口孔SH2的风的吹出方向朝搬送方向倾斜,将来自开口孔SH3的风的吹出方向朝搬送方向进一步倾斜。同样地,虽然省略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将第一变形例与第二变形例组合,或将第二变形例与第三变形例组合。或者,也可以将上述所有的变形例组合。通过像这样组合,可以期待进一步恰当地促进附着于用纸P上的墨液的干燥,并且使用纸P更为顺畅地沿搬送方向移动。 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的打印机11,然而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墨液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以通用于具备喷出微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而且,所谓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地拖尾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可以使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之类的流状态及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中而成的材料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的墨液或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液包含普通的水性墨液及油性墨液以及中性墨液(gel ink)、热熔墨液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也可以是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片的制造中所用的喷射将电极材料或色材等材料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用的喷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移管使用而喷射成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花装置或微量移液器管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器目标定点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中所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它们中的任意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是在记录介质上附着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成近似圆弧形状的一对导引板、在所述一对导引板之间形成并且将附着有所述液体的所述记录介质朝向搬送方向的下游侧搬送的搬送路径、所述一对导引板中的位于所述圆弧形状的中心侧的内侧导引板、 朝向所述搬送路径内送风的送风机构、设于所述内侧导引板中且让来自所述送风机构的风吹出的送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送风机构被设于在所述内侧导引板的所述圆弧形状的中心侧所形成的空间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送风机构从所述送风口中吹出促进附着于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液体的干燥的热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在沿着所述搬送方向的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送风口,从设于所述搬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最上游送风口中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相对于所述内侧导引板的所述搬送路侧的壁面的切线方向为垂直方向,从与所述最上游送风口相比设于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送风口中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随着向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靠近,相对于与所述内侧导引板的所述搬送路侧的壁面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倾斜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在沿着所述搬送方向的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送风口,与位于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送风口相比,位于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所述送风口一方被设为开口面积相对于所述内侧导引板的所述搬送路侧的壁面的面积的比例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送风机构具备多条流路,以便对所述搬送路内的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区域和下游侧区域吹送不同的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搬送路内通过时,被以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朝向所述内侧导引板侧的方式搬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可以经由弯曲的搬送路顺畅地搬送记录介质。本发明是具备将附着有从液体喷头(23、24)中喷射的墨液的用纸(P)朝向搬送方向的下游侧搬送的反转搬送路(16)的打印机(11),在沿着用纸(P)的搬送方向的形状制成近似圆弧形状的一对导引板(30、31)之间,形成反转搬送路(16),在一对导引板(30、31)中的位于圆弧形状的中心侧的内侧导引板(30)中,朝向反转搬送路(16)设有将来自送风机构(35)的风吹出的开口空(30H)。
文档编号B41J11/00GK102152625SQ2011100253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原启志, 新川修, 池上昭彦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