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喷墨墨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保持接受器,该保持接受器用于喷墨印刷机中的至少一个墨容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保持接受器,该保持接受器使得墨容器在印刷机上的水平安装更便利。
背景技术:
喷墨印刷系统通常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印刷头以及它们的相对应的墨供应部。每个印刷头包括墨入口和液滴喷射器的阵列,墨入口连接到其墨供应部,每个喷射器由墨加压腔、喷射致动器和喷嘴构成,微滴通过喷嘴喷射。喷射致动器可以是多种类型中的一种,包括加热器,该加热器使在墨加压腔内的墨中的一些蒸发,以便将微滴排出孔,或者包括压电器件,其改变腔的壁的几何结构,以产生压力波,该压力波喷射出微滴。当记录介质相对印刷头移动时,微滴通常被朝向纸或其他记录介质引导,以根据被转化成用于液滴喷射器的电子启动脉冲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常见类型的印刷机结构是托架印刷机,其中,印刷头喷嘴阵列略微小于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印刷的影响区域的范围,并且印刷头被安装在托架上。在托架印刷机中,记录介质沿介质前进方向前进给定的距离,然后停下。在记录介质停下的时候,随着液滴从喷嘴喷出的同时印刷头托架沿基本上垂直于介质前进方向的方向移动。在托架横向经过记录介质的同时已经印刷出图像的一条之后,印刷介质前进;托架的移动方向变为相反,图像被一条一条地形成。在托架印刷机上的墨供应部能够被安装在托架上或托架外。对于墨供应部被安装在托架上的情形,墨容器能够被永久地与印刷头集成作为印刷盒,从而当墨用完时印刷头需要被更换,或者墨容器能够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在印刷头中的保持接受器上,以致当墨容 器被用完时仅墨容器本身需要被更换。托架安装的墨容器通常仅包含足够用于多达几百次印刷的墨。这是因为托架的总质量需要被限制,以便托架在行程的每次结束处的加速度不造成能够使印刷机前后振动的较大的力。结果,托架印刷机的使用者需要根据它们的印刷的使用情况周期性地更换托架安装的墨容器,通常每年几次。所以,更换在保持接受器上可拆卸地安装的墨容器的任务应当简单并可靠。另外,理想的是,降低喷墨印刷机的尺寸。较小的印刷机尺寸有助于使用者将印刷机安装在可用的工作空间。在一些情况下,使用者会将印刷机置于架子上而不是桌面上,以便在桌面上提供更多的工作空间。在这样的情形中,降低印刷机的高度和进深尤其有利。此夕卜,特别对于位于升高的架子上的印刷机,理想的是,以水平的方式从印刷机的前部安装墨容器,而不是打开蛤壳式的印刷机盖并从印刷机的顶部安装墨容器。紧凑的印刷机尺寸也与印刷机的低的制造和运输成本相符。需要能够促进从印刷机(尤其紧凑尺寸的印刷机)的前部容易安装一个或更多个墨容器并将墨容器牢固地锁定在适当位置的保持接受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克服上文阐述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简要地概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属于用于喷墨印刷机的墨容器,该墨容器包括(a)具有墨出口的第一端壁;(b)与第一端壁对置的第二端壁;(C)从第一端壁到第二端壁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侧壁;(d)从第一端壁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侧壁,其中,第二长度小于第一长度;以及(e)形成凹部并且连接第二端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壁。当阅读结合附图的下述详细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中带有示出和描述的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
结合下文的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在可能的情况下,相同的附图标记已经被用于表示相同的特征,它们在 图中为共同的特征,其中图I是喷墨印刷机系统的示意性表示;图2是印刷头框架的仰视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保持接受器的印刷头框架的主透视图;图4是图3的印刷头框架的侧向透视图;图5是图3的印刷头框架的后透视图;图6是图3的印刷头框架的俯视透视图;图7是墨容器处于用于装进图3的印刷头框架的保持接受器内的定向的侧向透视图;图8是图7的墨容器安装并锁定在图3的印刷头框架的保持接受器内的透视图;图9是与图8类似的透视图,但带有两个安装并锁定在保持接受器内的墨容器;图10-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单腔墨容器的透视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单腔墨容器的俯视图;图15-1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腔墨容器的透视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腔墨容器的俯视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托架印刷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以及图21和22是图20的托架印刷机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示出喷墨印刷机系统10的示意性表示,用于说明其具有本发明的有益性,并且在美国专利No. 7,350,902中被充分地描述。喷墨印刷机系统10包括图像数据源12,其提供通过控制器14解释的数据信号,作为用于喷射液滴的命令。控制器14包括图像处理单元15,用于呈现图像,以便印刷,并向电能脉冲的电脉冲源16输出信号,该电能脉冲被输入到喷墨印刷头100,喷墨印刷头100包括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模具110。在图I中示出的示例中,有两个喷嘴阵列。第一喷嘴阵列120中的喷嘴121具有比第二喷嘴阵列130中的喷嘴131大的开口区域。在该示例中,两个喷嘴阵列中的每一列具有两排交错的喷嘴,每排具有每英寸600的喷嘴密度。则每个阵列中的有效喷嘴密度是1200每英寸(即,在图I中的d = 1/1200英寸)。如果在记录介质20上的像素沿着纸张前进的方向被连续地计数,则从阵列中的一排的喷嘴会印出奇数的像素,同时从阵列中的另一排的喷嘴会印出偶数的像素。与每个喷嘴阵列的流体连通 是相对应的墨输送通道。墨输送通道122与第一喷嘴阵列120流体连通,墨输送通道132与第二喷嘴阵列130流体连通。墨输送通道122和132的部分在图I中被示出为通过印刷头模具基底111的开口。一个或更多个喷墨印刷头模具110将被包含在喷墨印刷头100内,但为了更加清楚,只有一个喷墨印刷头模具110在图I中被示出。在图I中,第一流体源18经由墨输送通道122向第一喷嘴阵列120供应墨,第二流体源19经由墨输送通道132向第二喷嘴阵列130供应墨。尽管示出不同的流体源18和19,但在一些应用中,具有单独的流体源可能是有利的,该单独的流体源分别经由墨输送通道122和132向第一喷嘴阵列120和第二喷嘴阵列130供应墨。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少于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喷嘴阵列可被包含在印刷头模具110上。每个喷嘴阵列由流体源供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喷墨印刷头模具110上的所有喷嘴可以是相同的尺寸,而不是在喷墨印刷头模具110上具有多尺寸的喷嘴。与喷嘴相关联的液滴形成机构未在图I中示出。液滴形成机构可以有多种类型,其中一些包括加热元件,以使墨的一部分蒸发并且由此造成微滴的喷射,或压电换能器,以收缩流体腔的容积并且由此造成喷射,或者致动器,其使得能够移动(例如,通过加热双层元件)并且由此造成喷射。在任何情形中,来自电脉冲源16的电脉冲根据期望的沉积方式被发送到不同的液滴喷射器。在图I的示例中,由于较大的喷嘴开口区域,所以从第一喷嘴阵列120喷射的微滴181大于从第二喷嘴阵列130喷射的微滴182。通常,分别与喷嘴阵列120和130相关联的液滴形成机构(未示出)的其他方面也被不同地定尺寸,以使用于不同尺寸的液滴的液滴喷射过程最佳化。在操作期间,墨滴沉积在记录介质20上。图2示出印刷头框架250的仰视透视图,其是喷墨印刷头100的示例。印刷头框架250包括两个印刷头模具251 (与图I中的印刷头模具110类似),每个印刷头模具251包含两个喷嘴阵列253,因此印刷头框架250 —共包含四个喷嘴阵列253。在该示例中的四个喷嘴阵列253可各自连接到单独的墨源(在图2中未示出),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四个喷嘴阵列253中的每一列沿着喷嘴阵列方向254布置,并且每一喷嘴阵列沿着喷嘴阵列方向254的长度通常为大约I英寸或更小。记录介质的常用长度对于影印是6英寸(4英寸X 6英寸),或对于纸印是11英寸(8. 5英寸X 11英寸)。因此,为了印刷完整的图像,当印刷头框架250移动穿过记录介质20的同时,许多的条被连续地印出。随着条的印出,记录介质20沿着基本平行于喷嘴阵列方向254的介质前进的方向前进。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用于墨容器(在图3中未示出)的保持接受器210的印刷头框架250的主透视图。类似地,图4-6示出图3的印刷头框架250的侧向透视图、后透视图和俯视透视图。保持接受器210包括用来保持多腔墨容器的第一部分211和用来保持单腔墨容器的第二部分212。保持接受器210具有底面214,用于支承墨容器。底面214具有第一端215和与第一端215对置的第二端216。锁218靠近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一部分211的底面214的第一端215定位,锁219靠近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二部分212的底面214的第一端215定位,用来保持相应的墨容器。壁220靠近底面214的第二端216定位并且邻接底面214。壁220包括对应于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一部分211的墨入口224、226和228,还包括对应于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二部分212的墨入口 222。墨入口 222、224,226和228连接到墨腔202、204、206和208,这些墨腔被布置成两排,如在普通受让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 12/750, 752中较详细地描述的。墨入口被构造用于接收来自相应的墨容器(在图3中未示出)的墨。墨入口 222、224、226和228包括管道229,该管道229从壁220朝向底面214的第一端215延伸,以流体地连接到墨容器上的相对应的墨出口。分隔壁230与底面214和壁220都邻接,定位在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一部分211的一部分和第二部分212的一部分之间。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一侧壁232也与底面214和壁220都邻接。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二侧壁234与第一侧壁232对置并且基本与平行于第一侧壁。分隔壁230定位第一侧壁232和第二侧壁234之间。分隔壁230在墨入口 222和墨入口 224之间邻接壁220。为了使墨入口 224、226和228在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一部分211内分散开,墨入口 224靠近分隔壁230定位,并且墨入口 228靠近第一侧壁232定位。墨入口 220比较居中地定位在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二部分212内。结果,墨入口 224比墨入口 222更靠近分隔壁230定位。 在图2-6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锁218和219优选地是从底面214延伸的悬臂式锁。锁218和219各自包括靠近底面214的第一端215的自由端235。锁218和219、底面214和印刷头框架250的其他元件能够一起整体地形成,例如通过注模成型。悬臂式锁218和219包括悬臂236和靠近自由端235定位的锁定构件238 (见图3)。悬臂236包括与底面214共面或基本上共面的表面237。锁定构件238包括基本上垂直于底面214的锁定面239(见图3-5)。在图2-6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锁定面239优选为弯曲的。锁定构件238还包括按压构件240,其从锁定面239朝向悬臂式锁218和219的自由端235延伸。按压构件240包括基本上平行于底面214的按压面241。如图3中示出的,按压面241可具有纹理。在图3-5中最清楚地示出的正常位置,按压面241定位在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对应于锁定位置,其在底面214上方。如果悬臂式锁218或219的按压构件240沿着按压方向242压下,按压面241能够重新定位到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对应于解开位置,其位于底面214下方。锁218和219的悬臂236包括靠近分隔壁230定位的第一部分243,使得锁218的第一部分243邻近分隔壁230的第一侧设置,锁219的第一部分243邻近分隔壁230的第二侧设置,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锁218和219的悬臂236延伸超过分隔壁230,使得悬臂式锁218的第二部分244邻近悬臂式锁219的第二部分244。悬臂式锁218的锁定构件238靠近悬臂式锁219的锁定构件238定位。为了便于使锁218和219的按压构件240彼此独立地按压,锁218的锁定构件238与锁219的锁定构件238在靠近它们的自由端235处成角度地远离。优选地,锁218的锁定构件238的顶端245与锁219的锁定构件238的顶端245离开(见图5)至少3mm的距离d。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悬臂式锁218和219的自由端235延伸超过保持接受器210的底面214的第一端215。在对于托架印刷机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印刷头框架250还具有至少一个与保持接受器210 —起整体形成的支承面248。支承面248被用于在托架印刷机中的托架导轨上移动,因此印刷头框架250还被用作托架。事实上,所有图3中标示出的部分都能整体地形成,例如,在单独的注模成型步骤中。这在保持所需要的功能的同时降低了形成和组装印刷头和托架的成本。其还能够使设计更紧凑。图7示出了单腔墨容器264处于用于装进印刷头框架250的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二部分212内的定向的侧向透视图。单腔墨容器264在下文被更加详细地描述。该单腔墨容器由位于本体270的内部中的墨腔(未示出)组成,其包括底壁271、包括墨出口(在图7中未示出)的第一端壁272、与第一端壁272对置的第二端壁273、从第一端壁272到第二端壁273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侧壁274、从第一端壁272延伸第二长度(小于第一长度)的第二侧壁275和连接壁276,该连接壁276形成凹部并且连接第二端壁273和第二侧壁275。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壁276是弓形的并且朝向本体270的内部向内弯曲,以形成凹部。第一端壁272、第二端壁273、第一侧壁274和第二侧壁275是平坦的或基本上平坦的。可选择地,连接壁276可包括多个平坦的或基本上平坦的壁(未示出)以提供凹部,而不是弓形的。第二侧壁275以小于钝角的角度从第一端壁272延伸。更加优选地,第一侧壁274和第二侧壁275都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第一端壁272,以便于沿着插入方向246将单腔墨容器264插入到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二部分212内。当单腔墨容器264被插入时,墨容器的第一侧壁274沿着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二侧壁234移动,并且单腔墨容器264的凹入区域265沿着分隔壁230移动,以引导该插入,使得墨入口 222将接合在墨容器的第一端·壁272处的墨出口(未示出)。连接壁276向内弯曲以容纳拇指或其余手指,从而使用者能够在连接壁276和第一侧壁274之间抓住单腔墨容器264。由于通过连接壁276提供凹部,所以当墨容器被插入时,锁219开始延伸超过连接壁276。当墨容器继续被插入时,使用者能够使用抓住连接壁276的拇指或其余手指,以在按压方向242上按压锁219。锁219的锁定构件238的锁定面239 (同样见图3-5、8)被弯曲以靠着连接壁276的凹进表面装配。当单腔墨容器被完全插入时,如在图8中,使用者能够释放锁219,使得按压构件240的按压面241位于在底面214上方的其正常锁定位置。锁219的锁定面239因此接合单腔墨容器264的连接壁276,以将其保持在保持接受器210中的适当位置处。例如,为了便于使用者抓住墨容器,连接壁276的至少一部分的外部表面能够被构造有带有棱纹面的纹理(未示出)。为了便于紧凑设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墨容器被安装并且锁定构件238接合连接壁276时,锁219的顶端245不延伸超过单腔墨容器264的第二端壁273。可替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墨容器被安装时,该锁219的顶端245延伸超过该第二端壁273,但其延伸超过小于3_。在图8中,在保持接受器210的第一部分211中没有显示多腔墨容器。图9示出如图8示出的相同的视图,但具有插入并锁定在保持接受器210内的多腔墨容器262和单腔墨容器264。锁218的锁定面238保持多腔墨容器262的连接壁276,锁219的锁定面238保持单腔墨容器264的连接壁276。上文关于单腔墨容器264描述的特征和插入方法类似地用于多腔墨容器262,此处将不再重复。当单腔墨容器264紧邻多腔墨容器262放置成使得单腔墨容器264的第二侧壁275邻近多腔墨容器262的第二侧壁275时(如在图9中),则两个墨容器的第一端壁272面向相同的方向。因此,在墨容器的端壁272上的墨出口(未示出)面向端壁220 (见图3)和墨入口 222、224、226和228。类似地,当单腔墨容器264紧邻多腔墨容器262放置成使得两个墨容器的第一端壁272相互对齐时(如在图9中),则单腔墨容器264的连接壁276邻近多腔墨容器262的连接壁276。由于连接壁276朝向各自的墨容器262和264的内部弯曲,由此提供了凹部,邻近的凹进连接壁276为使用者的拇指或其余手指提供另外的空间,以独立地锁定或解开锁218和219。通过使单腔墨容器264的连接壁276相对于多腔墨容器262的连接壁276镜像对称,组成墨供应系统的两个墨容器262和264除了有助于容易地更换墨容器之外,还具有惹人喜爱的外观。类似地,单腔墨容器264的第一侧壁274的第一长度基本上等于多腔墨容器262的第一侧壁274的第一长度,并且单腔墨容器264的第二侧壁275的第二长度基本上等于多腔墨容器262的第二侧壁275的第二长度。另外,两个容器262和264的墨供应系统容积效率高、形式简单且光滑。由于在墨容器本体270的内部的墨腔(未示出)能够延伸到连接壁276和第二端壁273的内部侧,因此凹进连接壁276不是非常影响墨容器262和264的墨保持容积。“把持部”只是第一侧壁274和连接壁276,而不是在墨容器本体270上具有另外的把持部或锁。通过从可更换的墨容器262和264消除另外的把持部或锁,墨容器可更低廉地制造,更紧凑并且具有更具流线型的外观。这一墨容器设计还容许更小的印刷信封和更小的印刷机。单腔墨容器264的整体外观在图10-14中被示出,并且多腔墨容器262的整体外观在图15-19中被示出。图10和图15是透视图,示出第二端壁273、带有凹入区域265的第二侧壁275和连接壁276。图11和16是透视图,示出带有相关联的墨出口的第一端壁 272和带有凹入区域265的第二侧壁275。当单腔墨容器264被插入保持接受器210内时,单腔墨容器264的墨出口 282与保持接受器210的墨入口 222接合(见图3和图7)。类似地,当多腔墨容器262被插入保持接受器210内时,墨出口 284、286和288与墨入口 224、226和228接合。在插入过程中,凹入区域265与保持接受器210的分隔壁230接合,以引导墨容器进入位置。墨出口 282、284、286和288靠近墨容器262和264的底壁271定位,以便于从墨容器中取墨。图12和图17是透视图,示出第一侧壁274和第一端壁272外加相关的墨出口。图13和18是透视图,示出底壁271,以及墨容器264和262的内部的墨出口 282、284、286和288分别穿过的一部分。通过单腔墨容器264的墨出口 282,可以看到第二侧壁275、连接壁276和与底壁271对置的顶壁的邻接。通过多腔墨容器262的墨出口284,可以看到第二侧壁275、连接壁276和与底壁271对置的顶壁的邻接。通过多腔墨容器262的墨出口 288,可以看到第一侧壁274、连接壁276和与底壁271对置的顶壁的邻接。在图18中看不到内部腔壁,该内部腔壁将多腔墨容器262的内部分成三个墨腔,每个对应于墨出口 284、286和288中的不同的一个。通过适当地调节内部腔壁的间距,以补偿在连接壁276处的凹部和凹入区域265,可以在三个腔的每一个内提供用于墨存储的相同容积。图14和图19是俯视图,它们清楚地示出从第一端壁272延伸到第二端壁273的第一侧壁274的长度L1大于从第一端壁272延伸的第二侧壁275的长度L2。在这些附图中也可清楚地看到形成凹部的连接壁276的弯曲或弓形形状。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台式托架印刷机300。该印刷机的部件中的一些在图20中已被隐藏,以使其他部分能够被更清晰地看到。印刷机300具有印刷区域303,托架200沿托架引导方向305前后移动通过该印刷区域303,同时液滴从安装在托架200上的印刷头框架250上的印刷头模具251 (在图20中未示出)上的喷嘴阵列253喷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描述的,印刷头框架250与托架200整体形成。托架马达380使带384移动,以沿着托架导轨382移动托架200。多腔墨容器262和单腔墨容器264被安装在印刷头框架250的保持接受器内。锁218及其顶端245在靠近多腔墨容器262的第二端壁273处被标记和示出。印刷机300包括底座309,在操作期间印刷机安置在该底座309上(见图21和22)。前壁308从底座309向上延伸。为了利于印刷机300的紧凑和低成本设计,锁218和/或锁219的顶端245被设置成距印刷机300的前壁308的内部表面小于5mm。由于单腔墨容器264和多腔墨容器262的第二端壁273非常接近它们的相对应的锁的顶端245,其意味着第二端壁273也靠近前壁308的内部表面定位。印刷头框架250的安装定向相对于图2中的视图旋转,使得印刷头模具251定位在印刷头框架250的底侧,墨滴向下喷射到在印刷区域303中的纸上或其他记录介质(未示出)上。纸前进马达386被示出,但一些沿介质前进方向304移动纸的各种辊未在图20中示出。维护站330被提供用于擦拭和覆盖喷嘴的面。图21和22较清楚地示出印刷机300的前壁308和出入口 310,能够通过该出入口310接触墨容器262和264以便水平安装和移除。印刷机300还包括顶面(未示出),但使用者能够通过出入口 310触及。该出入口 310能够由在图21和图22中示出的开口构成,或者其还能够可选择地包括使用者能够打开的门(示示出),以便接触墨容器262和264。 当墨容器需要被更换时,托架200沿托架导轨382移动,直到墨容器位于出入口 310旁边。使用者通过出入口 310触及并释放对应于墨容器的锁,并抓住墨容器在凹进连接壁处的端部。然后墨容器能够通过出入口 310被水平地移除。替换的墨容器则可通过出入口 310被水平地插入。使用者可将替换的墨容器水平地滑动进入保持接受器。在当墨容器被插入保持接受器时轻轻按压锁定构件之后,锁定构件能够被释放,使得其相对于墨容器的连接壁276锁定。本发明已经特别根据其某些优选实施方式被详细地描述,但应当理解,能够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变型和改型。部件列表10 喷墨印刷机系统12 图像数据源14 控制器15 图像处理单元16 电脉冲源18 第一流体源19 第二流体源20 记录介质100喷墨印刷头110喷墨印刷头模具111 基底120第一喷嘴阵列121 喷嘴122墨输送通道(用于第一喷嘴阵列)130第二喷嘴阵列131 喷嘴132墨输送通道(用于第二喷嘴阵列)181微滴(从第一喷嘴阵列喷射)
182微滴(从第二喷嘴阵列喷射)200托架202墨腔204墨腔206墨腔208墨腔210保持接受器211第一部分(保持接受器的) 212第二部分(保持接受器的)214底面215第一端216第二端218锁219锁220壁222墨入口224墨入口226墨入口228墨入口229管道230分隔壁232第一侧壁234第二侧壁235自由端236悬臂237表面(悬臂的)238锁定构件239锁定面240按压构件241按压面242按压方向243第一部分(锁的)244第二部分(锁的)245顶端246插入方向248支承面250印刷头框架251印刷头模具253喷嘴阵列
254喷嘴阵列方向262多腔墨容器264单腔墨容器265凹入区域270本体(墨容器的)271底壁(墨容器的)272第一端壁(墨容器的)
273第二端壁(墨容器的)274第一侧壁(墨容器的)275第二侧壁(墨容器的)276连接壁(墨容器的)282墨出口284墨出口286墨出口288墨出口300印刷机303印刷区域304介质前进方向305托架扫描方向308前壁(印刷机的)309底座(印刷机的)310出入口330维护站380托架马达382托架导轨384带386纸前进马达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喷墨印刷机的墨容器,所述墨容器,包括 (a)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具有墨出口; (b)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第一端壁对置; (c)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从所述第一端壁到所述第二端壁延伸第一长度; (d)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从所述第一端壁延伸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以及 (e)连接壁,所述连接壁形成凹部,并且所述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二端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连接壁是弓形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第二端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是平坦的或基本上平坦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连接壁是多个平坦的或基本上平坦的壁。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端壁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连接壁是弓形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第二端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是平坦的或基本上平坦的。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第二侧壁包括靠近底壁和所述第一端壁的凹入区域。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墨容器,还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由底壁、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第二端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连接壁形成;以及 墨腔,所述墨腔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墨腔被构造用于通过墨出口提供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容器,所述墨腔是第一墨腔并且所述墨出口是第一墨出口,所述墨容器还包括第二墨腔,所述第二墨腔被构造用于通过第二墨出口提供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墨腔的一部分邻近所述第二端壁的内部侧。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连接壁的外部表面具有纹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连接壁的外部表面具有棱纹。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连接壁朝向所述本体的内部弯曲。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连接壁被弯曲以容纳拇指或其余手指。
16.一种用于喷墨印刷机的墨供应系统,包括 (a)第一墨容器,所述第一墨容器包括 (i)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具有墨出口 ; ( )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第一端壁对置; (iii)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从所述第一端壁到所述第二端壁延伸第一长度; (iv)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从所述第一端壁延伸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以及 (v)连接壁,所述连接壁形成凹部,并且所述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二端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b)第二墨容器,所述第二墨容器包括 (i)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具有墨出口 ; ( )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第一端壁对置; (iii)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从所述第一端壁到所述第二端壁延伸第一长度; (iv)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从所述第一端壁延伸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以及 (v)连接壁,所述连接壁形成凹部,并且所述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二端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墨容器和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连接壁都是弓形的。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墨容器和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第二端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都是平坦的或基本上平坦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墨容器和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连 接壁都是多个平坦的或基本上平坦的壁。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供应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第一长度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第一长度。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供应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第二长度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第二长度。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供应系统,其中,如果所述第一墨容器靠近所述第二墨容器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第二侧壁邻近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第二侧壁,则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第一端壁与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第一端壁面向相同的方向。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供应系统,其中,如果所述第一墨容器靠近所述第二墨容器处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第一端壁与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第一端壁对齐,则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连接壁邻近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连接壁。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供应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连接壁和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连接壁都朝向各自的所述墨容器的内部弯曲。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供应系统,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墨出口是第一墨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第一端壁还包括第二墨出口。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供应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墨容器的所述连接壁与所述第二墨容器的所述连接壁镜像对称。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喷墨印刷机的墨容器,包括具有墨出口的第一端壁(272);与第一端壁对置的第二端壁(273);从第一端壁到第二端壁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侧壁(274);从第一端壁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侧壁(275),其中,第二长度小于第一长度;以及连接壁(276),该连接壁形成凹部并且连接第二端壁和第二侧壁。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2883890SQ201180017575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理查德·A·默里 申请人:伊斯曼柯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