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气器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88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气器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气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JP2006-224312-A公开了下述结构将具有大约O. θΓθ. I μ m的微孔的气体透过膜16形成为外径约为O. Γ0. 5mm的管,将多个气体透过膜16捆束在一起,将其端部捆扎并且将自密封阀17安装到该捆端上,由此形成除气单元15。该除气单元15例如设置在喷墨头34的共用墨部分14中,除气罩盖10从外部连接至自密封阀17,并且通过管泵4抽吸除气罩盖10的内部。然后,管形气体透过膜16中的压力变为负值,从而使溶解在墨中的气体被吸入管形气体透过膜16以被排出。随着溶解在墨中的气体的量的减少,腔13中的气泡变得更小并且最终消失。此外,作为传统上可获得的泵,已知这样的泵当暂时停止泵的驱动并且再次启动泵的驱动时,有必要将吸气侧的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当停止除气装置的驱动时,在无需将气室的内部连通至大气的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将气室中的压力增加到可以启动除气装置的压力,该除气装置用于使气室中的压力为负以排出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I)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除气器,其包括气室、除气单元以及阻力施加单元。所述气室通过透过部件而与液体流动路径分隔,所述透过部件能够透过溶解在所述液体流动路径中的液体中的气体。所述除气单元通过经由排出路径排出所述气室中的气体使得所述气室中的压力为负,从而从所述液体中排出溶解在所述液体中的气体。所述阻力施加单元对流入所述排出路径的大气施加流入阻力,从而使得在所述排出路径始终通向大气的状态下所述气室维持在这样的压力在利用所述除气单元排气时能够对所述液体除气。(2)根据第(I)项所述的除气器,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施加阻力以使得所述气室维持 在这样的压力在利用所述除气单元排气时所述液体不会汽化。(3)根据第(I)或(2)项所述的除气器,所述阻力施加单元包括开口和阻力元件。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排出路径的直径。所述开口始终将所述排出路径连通至大气。所述阻力元件从外部遮盖所述开口,大于所述开口的直径,并且施加所述流入阻力。(4)根据第(I)或(2)项所述的除气器,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是遮盖所述开口的多孔膜,所述开口始终将所述排出路径连通至大气。(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和根据第(I)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气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利用液体流动路径中的液体形成图像。当停止利用所述除气单元排气时,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施加流入阻力,使得在从打开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到能够开始图像形成的时间段内,所述气室中的压力从可除气压力增加到能够启动所述除气单元的压力。根据本发明的第(I)项所述的结构,当停止除气单元的驱动时,在无需将气室的内部连通至大气的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可将气室中的压力增加到可以启动除气单元的压力,该除气单元用于使气室中的压力为负以排出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根据本发明的第(2)项所述的结构,与当气室维持在使液体汽化的压力时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墨成分的变化。根据本发明的第(3)项所述的结构,与当阻力元件的面积等于开口的面积时相比,即使粉尘等附着于阻力元件的表面,对大气施加的流入阻力也难以改变。根据本发明的第(4)项所述的结构,与当多 孔部件不是膜时相比,通过改变膜面积可以更加精微地设定流入阻力。根据本发明的第(5)项所述的结构,即使当无意中断开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力时,也可以在能够开始图像形成部分的图像形成之前重新启动除气单元。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I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除气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大气释放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大气释放机构中用于施加流入阻力的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气室中的压力与溶解在墨中的氧气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7是示出多孔膜的面积与气室中的压力之间关系的曲线图;以及图8是示出大气释放机构、泵等共用于各颜色的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基于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例。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将描述喷射墨滴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喷墨记录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可以为将墨等喷射到膜或玻璃上以制成滤色片的滤色片制造装置、将有机EL溶液喷射到基底上以形成EL显示面板的装置、将溶解的焊料喷射到基底上以形成用于安装零件的凸起(焊点)的装置、喷射含有金属的液体以形成配线图案的装置以及喷射液滴以形成膜的各种膜形成装置。只要是借助于液体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可。(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首先,将描述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图I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I所不,嗔墨记录装直10设直有记录介质容纳部分12,其容纳诸如纸张等记录介质P ;图像记录部分(图像形成部分的实例)14,其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图像;传送装置16,其将记录介质P从记录介质容纳部分12传送到图像记录部分14 ;以及记录介质排出部分18,其排出已通过图像记录部分14记录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图像记录部分14具有作为喷射液体的喷射部分实例的喷墨记录头20Y、20M、20C和20K (在下文中,称为20Y至20K),喷墨记录头20Y至20K喷射墨滴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喷墨记录头20Y至20K分别具有形成有喷嘴(未示出)的喷嘴表面22Y至22K。这些喷嘴表面22Y至22K的可记录面积几乎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P的最大宽度,假定喷墨记录装置10在该最大宽度内进行图像形成。记录介质P的宽度是记录介质P的沿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H正交的方向(沿着图I的平面的深度的方向)的长度。此外,喷墨记录头20Y至20K沿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H从下游侧按照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K)的顺序并行布置,并且构造为通过压电法从多个喷嘴喷射各颜色的墨滴以记录图像。在喷墨记录头20Y至20K中,喷射墨滴的结构可以 是通过诸如热力法等不同方法来喷射墨滴的结构。作为贮存液体的贮存部分,喷墨记录装置10设置有用于贮存各颜色的墨的墨罐21Y、21M、21C和21K(在下文中,称为21Y至21K)。将墨从这些墨罐21Y至21K供给到喷墨记录头20Y至20K。作为被供给到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墨,可使用诸如水基墨、油基墨以及溶剂墨等各种墨。传送装置16具有拾取鼓24,其逐张地拾取记录介质容纳部分12中的记录介质P ;作为传送器的传送鼓26,其将记录介质P传送到图像记录部分14的喷墨记录头20Y至20K,从而使记录介质P的记录表面(面)面向喷墨记录头20Y至20K ;以及送出鼓28,其将其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送出到记录介质排出部分18。拾取鼓24、传送鼓26以及送出鼓28各自构造为通过静电附着装置或通过诸如抽吸或粘着等非静电附着装置将记录介质P保持在拾取鼓24、传送鼓26以及送出鼓28的外周表面上。此外,拾取鼓24、传送鼓26以及送出鼓28各自具有例如两对作为保持装置的夹持器30,该夹持器用于夹持记录介质P的沿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以便保持记录介质P。这三个鼓24、26以及28在这种情况下分别能够通过夹持器30在其各自的外周表面上保持达到两页的记录介质P。夹持器30设置在凹部24A、26A以及28A中,在鼓24、26以及28的外周表面上分别形成两个凹部24A、两个凹部26A以及两个凹部28A。具体而言,在鼓24、26以及28的凹部24A、26A以及28A中的预定位置处,沿着鼓24,26以及28的旋转轴32而支撑旋转轴34,并且多个夹持器30在旋转轴34上固定为沿着旋转轴34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这样,通过未示出的致动器使旋转轴34沿着正向或反向都可旋转,由此使得夹持器30在鼓24、26以及28的圆周方向上沿着正向或反向旋转,以便通过夹持记录介质P的沿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来保持记录介质P以及释放记录介质P。也就是说,夹持器30旋转使得其端部从鼓24、26以及28的外周表面稍微突出,由此在拾取鼓24的外周表面与传送鼓26的外周表面面向彼此的传递位置36,记录介质P从拾取鼓24的夹持器30传递至传送鼓26的夹持器30,并且在传送鼓26的外周表面与送出鼓28的外周表面面向彼此的传递位置38,记录介质P从传送鼓26的夹持器30传递至送出鼓28的夹持器30。此外,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用于维护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维护单元(未示出)。该维护单元包括罩盖,其用于遮盖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喷嘴表面;接纳部件,其用于接纳最初喷射(无用喷射)的液滴;清洁部件,其用于清洁喷嘴表面;以及吸入器,其用于将墨吸入喷嘴。维护单元移动至其面向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面向位置,并且进行各种维护作业。接下来,将描述喷墨记录装置10的图像记录(图像形成的实例)。从记录介质容纳部分12逐张地取出并且由拾取鼓24的夹持器30保持的记录介质P在附着到拾取鼓24的外周表面上的同时被传送,并且在传递位置36,记录介质P从拾取鼓24的夹持器30传递至传送鼓26的夹持器30。由传送鼓26的夹持器30保持的记录介质P在附着到传送鼓26上的同时被传送到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图像记录位置,并且利用从喷墨记录头20Y至20K喷射的墨滴在记录表面上记录图像。在记录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在传递位置38处从传送鼓26的夹持器30传递至送出鼓28的夹持器30。然后,由送出鼓28的夹持器30保持的记录介质P在附着到送出鼓28上的同时被传送,并且记录介质P被排出到记录介质排出部分18上。如上所述进行一系列图像记录操作。(墨供给机构的结构)接下来,将描述向图像记录部分14的喷墨记录头20Y至20K供给墨的墨供给机构42Y至42K的结构。由于分别对应于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墨供给机构42Y至42K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将以对应于喷墨记录头20Y的墨供给机构42Y为实例进行描述。图2是不出向嗔墨记录头20Y供给墨的墨供给机构42Y的不意图。
如图2所示,喷墨记录头20Y具有多个喷射组件40,以作为喷射墨的喷射部分。喷射组件40分别设置有入口 40A,通过该入口 40A可以将墨从外部供给到喷射组件40的内部;以及出口 40B,通过该出口 40B可以将通过入口 40A供给的墨从喷射组件40的内部排出到外部。另一方面,墨供给机构42Y设置有用于贮存黄色(Y)的墨的上述墨罐21Y。可供墨流过的供给侧的共用管(在下文中,称为供给侧共用管)46的一端连接至墨罐21Y。可供墨流过的供给侧的多个单独管(在下文中,称为供给侧单独管)50的各端部在供给侧共用管46的不同位置处连接至供给侧共用管46的与墨罐21Y相反的端部(图2的左侧)。供给侧单独管50的另一端部连接至相应的喷射组件40的入口 40A。按照这种方式,在供给侧共用管46的内部形成可供墨从墨罐21Y流向供给侧单独管50的供给侧的共用流动路径(在下文中,称为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此外,在供给侧单独管50的内部形成可供墨从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流向喷射组件40的入口 40A的供给侧的单独流动路径(在下文中,称为供给侧单独流动路径)51。供给侧单独流动路径51 (供给侧单独管50)分别设置有供给侧的阀(在下文中,称为供给侧阀)52,该供给侧阀52作为能够打开或关闭供给侧单独流动路径51的第一开闭机构。供给侧单独管50分别设置有用于对供给侧单独流动路径51中的压力变化进行缓冲的缓冲器44。此外,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 (供给侧共用管46)设置有供给侧的泵(在下文中,称为供给侧泵)48,该供给侧泵48作为用于向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的内部施加压力的第一压力施加装置。当从供给侧单独流动路径51的沿墨流动方向在最上游侧连接至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的连接部分51A看去时,供给侧泵48沿墨流动方向设置在上游侧。供给侧泵48能够沿正向或反向旋转。当在供给侧阀52打开的情况下供给侧泵48沿正向旋转时,对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施加压力(正压力),从而使贮存在墨罐21Y中的墨流过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和供给侧单独流动路径51,以经过喷射组件40的入口 40A而被供给到喷射组件40。此外,在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上,在墨罐21Y与供给侧泵48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排出(去除)溶解在墨中的气体(具体而言为空气)的除气器60。稍后将描述除气器60的具体结构。可供墨流过的排出侧的多个共用管(在下文中,称为排出侧共用管)54的各端部连 接至墨罐21Y。可供墨流过的排出侧的单独管(在下文中,称为排出侧单独管)55的各端部在排出侧共用管54的不同位置处连接至排出侧共用管54的与墨罐21Y相反的另一端部(图2的左侧)。排出侧单独管55的其它端部连接至相应的喷射组件40的出口 40B。按照这种方式,在排出侧单独管55的内部形成可供墨从喷射组件40的出口 40B流向排出侧共用管54的排出侧的单独流动路径(在下文中,称为排出侧单独流动路径)57。此外,在排出侧共用管54的内部形成可供墨从排出侧单独流动路径57流向墨罐21Y的排出侧的共用流动路径(在下文中,称为排出侧共用流动路径)53。此外,排出侧单独流动路径57 (排出侧单独管55)分别设置有排出侧的阀(在下文中,称为排出侧阀)56,以作为能够打开或关闭排出侧单独流动路径57的第二开闭机构。此夕卜,排出侧单独管55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排出侧单独流动路径57中的压力变化进行缓冲的缓冲器45。此外,排出侧共用流动路径53 (排出侧共用管54)设置有排出侧的泵(在下文中,称为排出侧泵)62,以作为用于向排出侦拱用流动路径53的内部施加压力的第二压力施加装置。具体而言,当从排出侧单独流动路径57的沿墨流动方向在最下游侧连接至排出侧共用流动路径53的连接部分57A看去时,排出侧泵62沿墨流动方向设置在下游侧。类似于供给侧泵48,排出侧泵62能够沿正向或反向旋转。当排出侧泵62沿正向旋转时,对排出侧共用流动路径53施加压力(正压力)。此外,当在排出侧阀56打开的情况下排出侧泵62沿反向旋转时,对排出侧共用流动路径53施加压力(负压力),从而使墨从喷射组件40通过排出侧单独流动路径57和排出侧共用流动路径53而被回收到墨罐21Y中。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墨供给机构42Y中,由墨罐21Y、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供给侧单独流动路径51、喷墨记录头20Y的喷射组件40、排出侧单独流动路径57以及排出侧共用流动路径53形成用于使墨循环的循环路径。(除气器60的结构)接下来,将描述除气器60的结构。如图3所示,除气器60具有构成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的一部分的墨容器63。形成在墨容器63中的墨室63A充满墨。墨室63A设置有作为透过部件实例的多个中空纤维膜64,该透过部件能够使溶解在墨室63A中的墨中的气体透过。各中空纤维膜64分别形成为两端敞开的圆筒形(管形)。在每个中空纤维膜64中,形成有通过中空纤维膜64而与墨室63A隔开的气室64A。中空纤维膜64是能够透过气体(空气)但不能透过墨(液体)的气液分离膜,并且墨室63A中的墨不流入气室64A而是仅气体流入气室64A。透过部件不限于管状中空纤维膜64;其可为平面膜,仅需将墨流动路径与气室64A分隔即可ο在中空纤维膜64的沿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图3中的上端部)处,设置有用于封闭中空纤维膜64的开口端的封闭部件66。在中空纤维膜64沿轴线方向的另一端部(图3中的下端部)处,设置有用于将排出管70的供中空纤维膜64中的气体排入的一端与中空纤维膜64接合在一起的接合部件68。
在排出管70中形成有可供气体流过的内部空间(通道)70A。内部空间70A通过接合部件68而与中空纤维膜64的气室64A连通,从而使得气体可以在中空纤维膜64的气室64A与内部空间70A之间流动。具有三个连接孔的接头72的第一连接孔72A连接至排出管70的另一端部。排出管74的供气体从中空纤维膜64排入的一个端部连接至接头72的第二连接孔72B。在排出管74的另一端部处设置有作为除气装置实例的泵76,泵76通过使气室64A中的压力为负(降低其中的压力)来从墨中排出溶解在墨中的气体。在本实施例中,由排出管70、接头72以及排出管74形成供中空纤维膜64中的气体排入的排出路径78。也就是说,经过排出管70、接头72以及排出管74而从中空纤维膜64到达泵76的路径是将中空纤维膜64中的气体排出的排出路径。泵76由所谓的真空泵构成。泵76经过排出路径78抽吸气室64A中的气体并且将气体排出到外部,由此使气室64A中的压力为负。当排出路径78侧(吸气侧)的压力等于或高于预定压力(例如,_50kPa)(可启动压力)时,可以启动泵76。此外,当排出路径78 (气室64A)侧为封闭空间时,可以使排出路径78(气室64A)侧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例如,_98kPa)(达到压力)。达到压力是比将在气室64A中维持的压力(例如,处于_95kPa至_85kPa范围内的后述压力)低的压力(负侧压力)。此外,通过接通喷墨记录装置10的电力来开始驱动泵76,并且通过断开电力来停止驱动泵76。通过接通或断开喷墨记录装置10的电力,也接通或断开图像记录部分14的电力。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接通喷墨记录装置10的电力的情况下,驱动或停止驱动泵76。在接头72的第三连接孔72C侧设置有作为阻力施加装置实例的大气释放机构80,该阻力施加装置用于始终将排出路径78连通至大气并且对通过开口对流入排出路径78的大气施加流入阻力。如图4所示,大气释放机构80设置有开口部件82,在该处形成有始终将排出路径78连通至大气的开口(孔口流动路径)82A ;流动管84,通过开口 82A从外部流入的大气流过该流动管84 (参见图3);以及作为阻力元件实例的多孔膜86,该阻力元件从外部遮盖开口 82A以对大气施加流入阻力。开口部件82具有管形,其中形成有可供从开口 82A流入的大气流过的流动路径82B。开口部件82的沿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是连接至流动管84的连接孔82C。开口部件82沿轴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通过开口 82A敞开。在流动管84中,如图3所示,形成有与流动路径82B连通以使大气可以从中流过的流动路径84B。流动管84的一个端部连接至开口部件82的连接孔82C,并且流动管84的另一端部连接至接头72的第三连接孔72C。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开口部件82的开口 82A、开口部件82的流动路径82B、流动管84的流动路径84B以及接头72形成使大气流入排出路径78的流入路径。对于多孔膜86,具体而言,例如,使用TEMISH (注册商标,由Nitto Denko公司制造的聚四氟乙烯多孔膜)。如图5所示,多孔膜86粘贴到开口部件82上以从外部遮盖开口82A。具体而言,通过双面粘胶带88来粘贴多孔膜86,通过将盘形的中央部分切割成直径大于开口 82A的直径的圆孔88A而将该双面粘胶带88形成为环形。大气流入多孔膜86的面向圆孔88A的部分86A,并且在此部分处施加流入阻力。被施加流入阻力的部分(有效开口)86A的面积大于开口 82A的面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结构对通过开口 82A和多孔膜86而流入排 出路径78的大气施加流入阻力,其中开口 82A的直径小于排出路径78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将开口 82A和多孔膜86的流入阻力设定为使得在利用泵76排气时气室64A维持在能够对墨除气的压力(负压力)。此外,将开口 82A和多孔膜86的流入阻力设定为当停止利用泵76排气时,在从打开喷墨记录装置10 (即,接通喷墨记录装置10的电力)到可以开始通过图像记录部分14记录图像的时间段内,排出路径78 (气室64A)中的压力从可除气压力增加(负压力减少)到可以启动泵76的可启动压力。具体而言,将在利用泵76排气时可以对气室64A (排出路径78)除气的压力设定为这样的压力即,可以将溶解在墨中的气体去除至期望的范围,并且在墨室62A中的温度下墨(墨的溶剂成分)不会在利用泵76排气时汽化。如图6所示,期望的范围是这样的范围即,溶解在墨中的氧气量不大于大约16%,并且可以将溶解在墨中的气体去除至期望范围的压力不大于-85kPa。如图6所示,不会使墨汽化的压力是这样的压力气室64A (排出路径78)中的压力不小于-95kPa。这样,将开口 82A和多孔膜86的流入阻力设定为使得气室64A (排出路径78)中的压力维持在处于-95kPa至-85kPa范围内的压力。具体而言,开口 82A具有例如为O. 3mm的孔径和例如为O. 5mm的长度。在多孔膜86中,有效开口 86A的直径例如为I. 6mm (面积约为2. OOmm2)并且葛尔莱数(Gurley number)为35秒。葛尔莱数是根据JISP 8117的葛尔莱测试法的透气度。如图7所示,通过将多孔膜86的面积设定为大约2. 00mm2,将流入阻力设定为使得在驱动泵76时排出路径78 (气室64A)的压力维持在处于_95kPa至_85kPa范围内的压力。(本实施例的实施)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实施。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除气器60中,泵76被驱动以通过排出路径78抽吸气室64A中的气体并且将气体排出到外部,由此使得中空纤维膜64中的气室64A中的压力为负。通过这样做,可通过中空纤维膜64将在墨室62A中的墨中所溶解的气体抽吸到气室64A中,并且将气体从墨中排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排出路径78始终通向大气,因此在泵76通过排出路径78排出气室64A中的气体的期间,大气也通过多孔膜86和开口 82A而流入排出路径78 ;然而,由于多孔膜86和开口 82A对大气施加流入阻力,因此可限制流入排出路径78的大气量。因此,通过泵76将流入排出路径78的大气排出,流入排出路径78的大气量与由泵76排出的气体量处于平衡状态,并且气室64A的内部维持在可以使气体从墨室62A中的墨中排出的压力。更具体而言,通过由多孔膜86和开口 82A施加流入阻力,使气室64A中的压力维持在可以将溶解在墨中的气体去除至期望范围的压力。因此,在不依赖于多孔膜86的性能的情况下维持将溶解在墨中的气体去除至期望范围的状态,从而可维持喷墨的稳定性。此外,通过由多孔膜86和开口 82A施加流入阻力,使气室64A中的压力维持在使 墨在墨室62A中的温度下不会汽化的压力。因此,可抑制墨室62A中的墨(特别是中空纤维膜64附近处的墨)的成分变化。当停止利用泵76排气时,已通过多孔膜86和开口 82A流入排出路径78的大气通过排出路径78流入气室64A而不会被泵76排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排出路径78始终通向大气,因此气室64A中的压力增加到可以启动泵76的可启动压力,而无需将排出路径78(气室64A)连通至大气的打开操作(例如,打开或关闭将排出路径78连通至大气的打开阀)。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既不需要将排出路径78连通至大气或与大气切断的开闭阀,也不需要用于驱动开闭阀的驱动机构和驱动源。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而言,在从打开喷墨记录装置10到可以开始由图像记录部分14进行图像记录操作的预热时间段内(准备操作时间),气室64A中的压力增加到可以启动泵76的可启动压力。通过这样做,例如,即使当无意中断开喷墨记录装置10的电力时,也可以在能够开始由图像记录部分14进行图像记录之前重新启动泵7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多孔膜86的有效开口 86A的面积大于开口 82A的面积(SP,有效开口 86A的直径大于开口 82A的直径)。因此,即使粉尘等附着于多孔膜86,与当多孔膜86的有效开口 86A的面积等于开口 82A的面积时相比,当大气流入时所施加的流入阻力也难以改变。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多孔膜86用作施加流入阻力的阻力元件,但不必须是膜而是可以为不同的多孔部件(例如,海绵);仅需其可施加流入阻力即可。尽管将直径小于排出路径78的直径的开口 82A和阻力元件(多孔膜86)两者用作施加流入阻力的结构,但也可仅由其中之一构成该结构。这样,可通过调节开口 82A的直径来施加必要流入阻力而无需设置阻力元件(多孔膜86),或者可将阻力元件(多孔膜86)设置到具有与排出路径78相同直径的开口上。不必要针对供给侧共用流动路径47设置除气器60。仅需将除气器60设置在墨流过的流动路径中即可。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分别针对对应于各颜色的墨供给机构42Y至42K设置有除气器60,但如图8所示,排出管70、接头72、排出管74、大气释放机构80以及泵76可共用于墨供给机构42Y至42K。在该结构中,排出管70通过接合部件68而与墨供给机构42Y至42K的除气器60中的中空纤维膜64接合。从墨供给机构42Y至42K的除气器60中的中空纤维膜64到泵76的路径的长度可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实现各种变型、修改以及改进。例如,可以适当地将以上所示的两个或更多个变型例组合在一起。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 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除气器,包括 气室,其通过透过部件而与液体流动路径分隔,所述透过部件能够透过溶解在所述液体流动路径中的液体中的气体; 除气单元,其经由排出路径排出所述气室中的气体使得所述气室中的压力为负,从而从所述液体中排出溶解在所述液体中的气体; 以及 阻力施加单元,其对流入所述排出路径的大气施加流入阻力,从而使得在所述排出路径始终通向大气的状态下所述气室维持在这样的压力在利用所述除气单元排气时能够对所述液体除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除气器,其中, 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施加阻力以使得所述气室维持在这样的压力在利用所述除气单元排气时所述液体不会汽化。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除气器,其中, 所述阻力施加单元包括 开口,其直径小于所述排出路径的直径并且始终将所述排出路径连通至大气;以及 阻力元件,其从外部遮盖所述开口,大于所述开口的直径,并且施加所述流入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除气器,其中, 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是遮盖用于始终将所述排出路径连通至大气的开口的多孔膜。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利用液体流动路径中的液体形成图像;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气器, 其中,当停止利用所述除气单元排气时,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施加流入阻力,使得在从打开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到能够开始图像形成的时间段内,所述气室中的压力从可除气压力增加到能够启动所述除气单元的压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气器和图像形成装置,除气器包括气室、除气单元以及阻力施加单元。所述气室通过透过部件而与液体流动路径分隔,所述透过部件能够透过溶解在所述液体流动路径中的液体中的气体。所述除气单元经由排出路径排出所述气室中的气体使得所述气室中的压力为负,从而从所述液体中排出溶解在所述液体中的气体。所述阻力施加单元对流入所述排出路径的大气施加流入阻力,从而使得在所述排出路径始终通向大气的状态下所述气室维持在这样的压力在利用所述除气单元排气时可以对所述液体除气。
文档编号B41J2/19GK102848736SQ2012101510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村上敦, 片冈雅树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