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98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打印机是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它从记录头向记录对象(例如印刷用纸)喷出墨水进行印刷。作为向记录头供墨的墨水供给技术,公知有从墨罐的墨水导出部经由管子向安装在打印机上的记录头供给墨水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I和2的技术中,墨te具备液体注入路径(墨水填充口),使用户可以很容易地从液体注入路径(也称作“液体注入部”)注入(补充)墨水。[参考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表平11-50487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27427号公报为了随着墨水的消耗而向液体收纳室导入空气,有时会在墨罐上设置和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流路。所述大气开放流路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向液体收纳室开口。具备液体注入路径和大气开放流路的墨罐在向其内部注入墨水时,将液体注入路径和大气开放流路作为空气流出通道。然而,在向墨罐内部注入墨水时,和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流路有时会发生被墨水堵塞的情况。例如,如果大气开放流路被墨水堵塞,在注入墨水时墨 !内部的空气流出通道就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用墨水补充用容器在堵塞墨水注入部开口的情况下向墨罐内部注入(补充)墨水的话,墨罐内部的压力增大,就会出现经由墨水导出部向打印机供给过量墨水的情况。如果向打印机供给了过量的墨水,就会出现墨水从记录头漏出的情况。再例如,墨水注入时的空气流出通道减少的话,有时不能顺畅地注入墨水,导致墨水注入时间增加。上述问题并不限于墨罐,是具备用于向液体收纳室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部和向液体收纳室导入空气的大气开放流路的液体收纳容器共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技术:在具备液体注入部和大气开放流路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减少在注入液体时大气开放流路被液体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其可以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应用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收纳容器,该液体收纳容器用于向喷头供给液体,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0014]液体收纳室,该液体收纳室用于收纳所述液体;液体注入部,该液体注入部一端的一端开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该液体注入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大气开放流路,该大气开放流路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和大气连通,该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内导入空气;以及液体导出部,该液体导出部用于将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所述液体导出;其中,在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位于由第I状态下的所述液体形成的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I状态为应该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补充所述液体的状态。根据应用例I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与在注入状态下空气导入口位于由第I状态下的液体形成的液面下方的情况相比,能够推迟在注入液体时包括空气导入口在内的大气开放流路被液体堵塞的时间。由此,能够减少在注入液体时大气开放流路被液体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应用例2]根据应用例I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还具有在向所述喷头供给所述液体的使用状态下用于识别处于所述第I状态的第I状态识别部。根据应用例2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通过第I状态识别部,用户可以很容易地识别液体收纳容器处于第I状态。[应用例3]根据应用例I或应用例2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在所述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注入状态下的、将所述液体收纳室的容积二等分的水平面的高度以上的高度。根据应用例3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与空气导入口位于注入状态下的、将液体收纳室的容积二等分的水平面(也称作“二等分水平面”)以下的情况相比,能够推迟在注入液体时包括空气导入口在内的大气开放流路被液体堵塞的时间。由此,能够减少在注入液体时大气开放流路被液体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应用例4]根据应用例I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在所述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第2状态下的液体形成的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2状态为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补充完所述液体的状态。根据应用例4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在注入状态下,能够降低在从向液体收纳室注入(补充)液体开始到液体收纳室内收纳了适量的液体这一期间(也称作“全注入期间”)内包括空气导入口在内的大气开放流路被液体堵塞的可能性。[应用例5]根据应用例4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还具有用于在所述注入状态下识别处于所述第2状态的第2状态识别部。根据应用例5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通过第2状态识别部,用户可以很容易地识别液体收纳容器处于第2状态。由此,能够降低用户向液体收纳室内注入过量液体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空气导入口位于收纳了适量液体时的液面上方的液体收纳容器,能够进一步降低大气开放流路被液体堵塞的可能性。[应用例6]根据应用例I至5中任一个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所述液体收纳室由液体收纳室划分壁划分形成,所述空气导入口形成在所述液体收纳室划分壁中、在所述注入状态下隔着所述液体收纳室位于上侧的顶壁上。根据应用例6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可以降低在整个全注入期间包括空气导入口在内的大气开放流路被液体堵塞的可能性的空气导入口。[应用例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系统,所述液体喷射系统具备:根据应用例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头;以及流通管,该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使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内流动。根据应用例7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提供一种具备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该液体收纳容器在注入液体时能够减少大气开放通路被液体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应用例8]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液体供给系统,所述液体供给系统具备:根据应用例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副罐,该副罐具有向喷头流动的所述液体流经的液体流动路径,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以及流通管,该流通管用于连接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和所述副罐,使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副罐流动。根据应用例8所述的液体供给系统,能够提供一种具备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供给系统,该液体收纳容器在注入液体时能够减少大气开放通路被液体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各种实施方式实现。除了上述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供给系统以外,还能够以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上述液体喷射系统或液体供给系统喷射液体的对象物等方式来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收纳容器不仅限于向喷头直接供给液体的方式,还可以通过中途经由副罐等间接地向喷头供给液体的方式来实施。

图1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例的液体喷射系统I的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液体喷射系统I的第2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大气开放口到液体导出部的路径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说明墨水供给原理的视图。图5是墨罐30的第I外观立体图。图6是墨罐30的第2外观立体图。图7是表示注入状态下的墨罐30的内部情况的视图。图8是表不墨水注入情况的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作为比较例的墨罐30k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例的墨罐30a的示意图。图11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例的墨罐30b的示意图。图12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例的墨罐30c的示意图。[0053][标号说明]1:液体喷射系统;10:壳体;12: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3:纸张供给部;14:纸张排出部;16:托架;16a:供墨针;17:记录头;20:副罐;24:软管;30,30a,30b,30c,30k:液体收纳容器(墨罐);32:容器本体(液体收纳室划分壁);34:膜(液体收纳室划分壁);50:罐单元;51:外壳;54:顶面外壳;56:第I侧面外壳;57:底面外壳;58:第2侧面外壳;202:液体接纳部;204:墨水贮存室;206:过滤器;208:墨水流动路径;300:大气开放流路;302:栓部件;304:液体注入路径;304m:一端开口 ;304p:另一端开口;304DR:开口方向;306:液体导出部;310:第 I 流路;312:气液分离室;313:凸台;314:连通流路;316:膜(片状部件);317:大气开放口;318:大气导入口;320:连通流路;[0092]322:膜;330:空气收纳室;340:液体收纳室;348:另一端;349,349a, 349c:液体出 口 ;350:液体室连通路径;351:空气室侧开口;352,352a, 352b, 352k:空气导入 口 ;352b 1:下端;370B2:注入状态顶壁;370C1:第 I 壁;370C2:第 2 壁;370C3:底面壁;980:液体补充用容器;980t:前端部;G:气泡;LFmin:第 I 液面;LFmax:第 2 液面;dl:稳态时水位差;LA:大气接触液面;BD: 二等分水平面;LBl:第I状态识别部;LB2:第2状态识别部;LMl:第I状态指示线;LM2:第2状态指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以下顺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A D.各种实施例以及比较例;E.变形例。A.第I实施例:A-1.液体喷射系统的构成:图1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例的液体喷射系统I的视图。图1 (A)是液体喷射系统I的第I外观立体图。图1 (B)是液体喷射系统I的第2外观立体图,也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液体收纳容器30的视图。而且,在图1中,为了确定方向,还图示了互相垂直的XYZ轴。另外,之后的视图必要时也会图示互相垂直的XYZ轴。如图1 (A)所示,液体喷射系统I具备: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打印机12 (也简称“打印机12”);以及配置在打印机12外部的罐单元50。打印机12具备:纸张供给部13、纸张排出部14、托架(副罐装配部)16以及4个副罐20。4个副罐20分别收纳不同颜色的墨水。具体来讲,4个副罐分别是:收纳黑色墨水的副罐20Bk,收纳青色墨水的副罐20Cn,收纳品红色墨水的副罐20Ma,以及收纳黄色墨水的副罐20Yw。4个副罐20安装在托架16上。置于纸张供给部13处的印刷用纸被输送到打印机12内部,印刷后的印刷纸张从纸张排出部14排出。托架16可以沿着主扫描方向(纸张宽度方向、X轴方向)移动。该移动借助步进电机(未图示)的驱动经由同步带(未图示)进行。托架16的下表面设有记录头(无图示)。从该记录头的多个喷嘴向印刷纸张上喷射墨水进行印刷。记录头可以采用使用压电元件从喷嘴喷射(喷出)墨水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使用加热装置使记录头内部产生气泡并从喷嘴喷射(喷出)墨水的方式等。另外,构成打印机12的各部分的同步带和托架16等被收纳于壳体10的内部而被保护。如图1 (A)和图1 (B)所不,罐单兀50具备:外壳51 ;以及置于外壳51内部并作为液体收纳容器使用的墨罐30。如图1 (A)所示,外壳51具备:顶面外壳54、第一侧面外壳56、第二侧面外壳58以及底面外壳57。外壳51可以由聚丙乙烯(PP)和聚苯乙烯(PS)等合成树脂成形。在本实施例中,外壳51用聚苯乙烯成形,并且按预定的颜色(例如黑色)进行着色而不透明。外壳51使罐单元50更加稳定并且设定在预定的位置(例如,桌子或搁板等通过X轴和Y轴规定的水平面)上。4种墨罐30和4种副罐20收纳的墨水颜色相对应。即,4种墨罐30分别收纳了黑色墨水、青色墨水、品红色墨水和黄色墨水。各个墨罐30可以从规定的部分在外部确认墨水的液面。另外,墨罐30能够收纳的墨水量比副罐20更多。收纳各色墨水的墨罐30和收纳对应颜色墨水的副罐20通过软管(管)24连接。软管24由合成橡胶等具有挠性的部件制成。当墨水从记录头喷射,副罐20中的墨水被消耗时,墨罐30经由软管24向副罐20供给墨水。由此,液体喷射系统I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地连续印刷。并且,墨罐30、软管24和副罐20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系统。图2是用于说明液体喷射系统I的第2图。图2 (A)是表不墨iii 30处于使用状态时的液体嗔射系统I的视图。图2 (B)是表不墨iip 30处于注入状态时的液体嗔射系统I的视图。此处的“使用状态”是指,向打印机12供给墨水时,被设置于水平面的墨罐30的状态。换言之,在使用状态下,下述的液体注入路径304朝水平方向开口。但是,开口被栓部件302封闭。此外,在使用状态下,下述的液体收纳室340和空气收纳室330处于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的状态。而且,在使用状态下,下述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收纳在液体收纳室340中的液体的液面以下。另外,“注入状态”是指,向墨罐30注入墨水时,被设置于水平面的墨罐30的状态。并且,在“注入状态”下,下述的液体注入路径304向上开口。此外,在注入状态下,下述的液体收纳室340和空气收纳室330处于沿铅垂方向并排设置的状态。而且,在注入状态下,当液体收纳室340内收纳的液量为在使用状态下液体收纳室340内收纳的液体的液面达到直线LMl (“第I状态指示线LM1”)时的液量时,下述的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液体收纳室340内收纳的液体的液面上方。如图2 (A)所示,在使用状态下,墨罐30被设置成部分壁(第I壁)370C1从外部可视的状态。在使用状态下,第I壁370C1是相对于由X轴和Y轴所规定的水平的设置面呈竖立状态而设置的壁。此外,如图2 (B)所示,墨罐30在注入状态下,第I壁370C1构成了墨罐30的底面。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状态下的第I壁370C1是与设置面呈大致垂直的壁。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壁”也可以称作“壁部”。如图2 (A)所示,第I壁370C1上设有第I状态识别部LBl (也称作“开始补充识别部LB1”)。第I状态识别部LBl用于使用户能够识别在使用状态下墨罐30处于需要补充墨水的第I状态(也称作“开始补充状态”)。具体来讲,第I状态识别部LB1,是为了识别墨罐30在使用状态下,其内部墨水被消耗,内部的墨水液面达到了第I高度而设置的。第I状态识别部LB I包括使用状态下水平的直线LMl (也称作“第I状态指示线LM1”或“开始补充指示线LM1”)。用户可以在墨水液面接近第I状态指示线LMl时向墨罐30内补充墨水。如图2 (B)所不,向墨iip 30内注入(补充)墨水时,用户会改变墨iip 30的状态,使其从使用状态变为液体注入路径304铅垂向上(Ζ轴正方向)开口的注入状态。然后,打开顶面外壳54。用户将栓部件302从液体注入路径304上取下后,从液体注入路径304将墨水注入内部。这里,液体注入路径304相当于“液体注入部”。这里,由于顶面外壳54被打开,不同于第I壁370C1的第2壁370C2变为从外部可视的状态。第2壁370C2是在注入状态下相对于设置面呈竖立状态的壁。在本实施例中,第2壁370C2是在注入状态下与设置面呈大致垂直状态的壁。第2壁370C2上设有第2状态识别部LB2 (也称作“补充完成识别部LB2”)。第2状态识别部LB2用于使用户能够识别在注入状态下已经完成向墨罐30内部补充(注入)墨水的第2状态(也称作“补充完成状态”)。具体来讲,第2状态识别部LB2,是为了识别墨罐30在注入状态下,其内部被补充墨水,内部的墨水液面达到了第2高度而设置的。第2状态识别部LB2包括在注入状态下水平的直线LM2 (也称作“第2状态指示线LM2”或“补充完成指示线LM2”)。用户在墨水液面接近第2状态指示线LM2时停止补充墨水。如上所述,由于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是不同的状态,在各个状态下构成底面的壁370C1和370C2也不相同。而且,因为在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下,液体注入路径304的开口面相互垂直、所以从液体注入路径304朝向外部的开口方向不同。在图2中,使用状态下的液体注入路径304的开口方向呈水平方向(具体为X轴正方向),而注入状态下的液体注入路径304的开口方向呈铅垂向上的方向(具体为Z轴正方向)。Α-2.墨罐30的概要:为了便于理解,在说明墨罐30的详细构成之前,先参照图3概念性地说明一下从大气开放口 317到液体导出部306的路径。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大气开放口 317到液体导出部306的路径的示意图。从大气开放口 317到液体导出部306的路径大致分为大气开放流路300和液体收纳室340。大气开放流路300从上游开始依次由第I流路310、空气收纳室330和作为第2流路的液体室连通路径350构成。大气开放流路300 —端的空气导入口 352向液体收纳室340开口,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 317向外部开口。即,大气开放口 317和大气连通。在使用状态下,液体室连通路径350 (具体在空气导入口 352附近)中形成和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通过从空气导入口 352向液体收纳室340内的墨水中导入空气而完成向液体收纳室340内的空气导入。第I流路310—端的大气导入口 318 (也称作“空气室开口 318”)向空气收纳室330开口,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 317向外部开口,由此空气收纳室330和外部连通。第I流路310具有连通流路320、气液分离室312和连通流路314。连通流路320的一端连接大气开放口 317,另一端和气液分离室312相连。连通流路320的一部分为细长的流路,从而抑制了积存在液体收纳室340内的墨水的水分通过扩散经由大气开放流路300向外部蒸发。气液分离室312的上游流路和下游流路之间设置了阻塞流路的片状部件(膜部件)316。该片状部件316具有使气体透过并且不使液体透过的性质。片状部件316可以使用GORE-TEXr-y >7 注册商标)等。该片状部件316设置成在中途阻塞从大气导入口 318到大气开放口 317的通路(流路),从而阻止了从液体收纳室340逆流回来的墨水通过片状部件316流入上游。而且,该片状部件316 —旦被墨水浸湿,则有时会丧失其原本作为气液分离膜的功能,导致空气也不能透过。连通流路314使气液分离室312和空气收纳室330相连通。这里,连通流路314的一端是大气导入口 318。空气收纳室330的流路截面面积比下述的液体室连通路径350大并具有预定的容积。由此,可以存积从液体收纳室340逆流回来的墨水并阻止其流入到空气收纳室330的上游。液体室连通路径350 —端的空气室侧开口 351向空气收纳室330开口,另一端的空气导入口 352向液体收纳室340开口,由此空气收纳室330和液体收纳室340相连通。此夕卜,液体室连通路径350的流路截面面积最好小至能够形成弯液面(液面架桥)的程度。液体收纳室340收纳了墨水并使墨水经由软管24从液体导出部306的液体出口349向副罐20 (图1)流动。为了更加容易理解,用图4来说明墨罐30向副罐20供给墨水的原理。图4是说明从墨罐30向副罐20供给墨水的原理的视图。图4示意性地表示了从Y轴正向观察时的墨罐30。此外,图4示意性地表示了软管24和打印机12的内部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墨罐30利用了马利奥特瓶的原理向打印机12供给墨水。液体喷射系统I设置于预定的水平面sf上。墨罐30的液体导出部306和副罐20的液体接纳部202经由软管24连接。副罐20由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副罐20具备:墨水贮存室204、墨水流动路径208以及过滤器206。托架16的供墨针16a插入到墨水流动路径208中。过滤器206用于当墨水中混入异物等杂质时滤出该杂质以防其流入记录头17。墨水贮存室204内的墨水通过来自记录头17的吸引在墨水流动路径208、供墨针16a中流动,并被供给至记录头17。被供给至记录头17的墨水经由喷嘴向外部(印刷用纸)喷射。在注入状态下从液体注入路径304向液体收纳室340内注入墨水后,当用栓部件302将液体注入路径304密封变为使用状态时,液体收纳室340内的空气膨胀,液体收纳室340处于负压状态。并且,由于液体收纳室340内的墨水受到来自记录头17的吸引,液体收纳室340会维持在负压状态。在使用状态下,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第I状态指示线LMl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导入口 352形成于划分形成液体收纳室340的容器本体32中的、在使用状态下隔着液体收纳室340,位于下侧的底面壁370C3上。这样一来,随着液体收纳室340内墨水的消耗,即使液体收纳室340内的液面降低了,和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大气接触液面)LA也会长时间(墨水液面达到第I状态指示线LMl水平所经过的时间)维持在恒定的高度。而且,在使用状态下,空气导入口 352被设置在低于记录头17的位置。由此,会产生水位差dl。并且,将在使用状态下在液体室连通路径350的空气导入口 352附近形成大气接触液面LA的状态下的水位差dl称作“稳态时水位差dl”,所述大气接触液面LA为弯液面。由于墨水贮存室204内的墨水被记录头17吸引,墨水贮存室204内的压力会超过预定的负压。一旦墨水贮存室204内的压力超过预定的负压,液体收纳室340内的墨水就会经由软管24向墨水贮存室204内供给。也就是说,会自动从液体收纳室340向墨水贮存室204内补充从记录头17流出的量的墨水。换言之,与水位差dl相比,来自打印机12的吸引力(负压)在一定程度上大一些,因此能够从液体收纳室340向墨水贮存室204供给墨水,其中所述水位差dl是由于与墨罐30内的空气收纳室330 (即大气)接触的墨水液面(大气接触液面)LA和记录头17 (具体为喷嘴)在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差而产生的。随着液体收纳室340内墨水的消耗,空气收纳室330内的空气经由液体室连通路径350以气泡G的形式向液体收纳室340中的墨水内导入。由此,液体收纳室340内的液面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和大气直接接触的大气接触液面LA维持在恒定的高度,因而水位差dl也维持恒定。换言之,可以通过记录头17的预定的吸引力从墨罐30向记录头17稳定地供给墨水。A-3.墨罐的详细构成:图5是墨罐30的第I外观立体图。并且,图5表示了向容器本体32安装膜316、322之前的状态。墨罐30大致呈柱体形状(详细而言是大致棱柱形状)。墨罐30具备:容器本体32、膜34、316以及322。容器本体32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并且,容器本体32为半透明。由此,用户可以从外部观察内部的墨水的状态(墨水的水位)。在使用状态下,构成墨罐30的侧面的侧面壁上形成有第I流路310。气液分离室312呈凹状且凹状的底面形成开口。经由底面开口,将气液分离室312和连通流路314连通。连通流路314的末端为大气导入口 318 (图3)。包围气液分离室312底面的内壁的四周形成有凸台313。膜316粘着于凸台313上。此外,膜322粘着于容器本体32上,以覆盖第I流路310中形成在容器本体32外面的流路。由此,在形成连通流路320的同时,防止了墨罐30内部的墨水向外部漏出。而且,为了增加从大气开放口 317到气液分离室312的距离,连通流路320的一部分沿着气液分离室312的外周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容器本体32内部的墨水中的水分从大气导入口 318向外部蒸发。流经第I流路310的空气途中透过粘附在凸台313上的作为气液分离膜的膜316。由此,更能抑制收纳于容器本体32内部的墨水向外部漏出。液体导出部306呈筒状且内部具有流路。该液体导出部306连接软管24。并且,液体导出部306的另一端348向外部开口。图6是墨罐30的第2外观立体图。如图6所示,容器本体32的一个侧面形成为开口的凹状,开口被膜34封闭,由此在内部形成多个腔体。具体来讲,主要是形成了空气收纳室330、液体收纳室340和液体室连通路径350。换言之,容器本体32 (外壁和内部的肋等)和膜34作为划分形成各个腔体的划分壁而发挥功能。并且,图6中的容器本体32上通过热熔粘贴等安装膜34的部分画了剖面线。液体室连通路径350是比液体收纳室340和空气收纳室330的流路截面面积小的流路。具体而言,在使用状态下,液体室连通路径350的流路截面面积小至可以形成并维持弯液面的程度。液体收纳室340在使用状态下形成纵长的空间。液体收纳室340和用于向液体收纳室340内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路径304连通。位于液体注入路径304 —端的一端开口304m向液体收纳室340开口,位于另一端的另一端开口 304p向外部开口。换言之,液体收纳室340具有用于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该液体注入口是一端开口 304m。在本实施例中,一端开口 304m形成于划分形成液体收纳室340的液体收纳室划分壁32、34中的、在注入状态下隔着液体收纳室340,位于上侧的注入状态顶壁370B2上。在此,如上所述,墨罐30的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是不同的状态。详细来讲,在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下,墨罐30的液体注入路径304的朝向外部的开口方向304YP的朝向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开口方向304YP在使用状态下是水平方向(X轴方向),在注入状态下是铅垂方向(具体是Z轴正方向的铅垂向上方向)。此处,开口方向304YP是和向外部开口的另一端开口 304p的开口面相垂直的方向,同时也是从另一端开口 304p朝向外部的方向。而且,不仅限于上述描述,使用状态下的开口方向304YP在水平方向上有分量即可,注入状态下的开口方向304YP在铅垂向上方向上有分量即可。并且,使用状态下的的开口方向304YP和水平方向成的角度最好小于45度,水平方向更好。而注入状态下的开口方向304YP在铅垂向上方向上有分量,并且和铅垂方向成的角度最好小于45度,最好是铅垂方向(详细来讲是铅垂向上方向)。而且,向外部开口的另一端开口 304p是指,将封闭液体注入路径304的栓部件302从液体注入路径304上取下时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注入路径304是从其一端开口 304m至另一端开口 304p笔直延伸的流路。因此,对于墨罐30的注入状态和使用状态,从其他观点考虑的话,可以做出以下规定。即,在本实施例中,“注入状态”是指液体注入路径304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状态,“使用状态”是指液体注入路径304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而且,不仅限于上述描述,“注入状态”是液体注入路径304沿有铅垂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即可,“使用状态”是液体注入路径304沿有水平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即可。另外,“注入状态”优选的是液体注入路径304沿和铅垂方向成的角度小于45度的方向延伸的状态,更优选的是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状态。另外,“使用状态”优选的是液体注入路径304沿和水平方向成的角度小于45度的方向延伸的状态,更优选的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此外,在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下,构成墨罐30的底面的壁部不同。图7是表示注入状态下的墨罐30的内部情况的视图。图7是从Y轴正方向观察图6所示的墨罐30的视图。在注入状态下,墨罐30被设置成在由Y轴和Z轴规定的水平面sf上,第I壁370C1构成底面。而且,在注入状态下,液体注入路径304的开口方向304DR竖直朝上。这里,“开口方向304DR”是指和另一端开口 304p的开口面相垂直的方向、并且是从液体注入路径304朝向外部的方向。另外,图7中的液体收纳室340画了单阴影线。如图7所示,在注入状态下,将二等分液体收纳室340的容积的水平面作为二等分水平面BD。在注入状态下,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二等分水平面BD的高度以上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在注入状态下,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二等分水平面BD的上方。而且,液体注入路径304的一端开口 304m在注入状态下位于第2状态指示线LM2的上方。也就是说,一端开口 304m位于第2状态下的液体收纳室340内的液面的上方,该第2状态为向液体收纳室340内补充完墨水的状态。[0162]图8是表不墨水注入情况的视图。图8 (A)是表不当墨iip 30内收纳了第I状态下的墨水量时,注入状态下的墨罐30的内部情况的视图。换言之,图8 (A)表示了用户就要向液体收纳室340内补充墨水之前的状态。图8 (B)是表示墨水经由液体注入路径304注入时的情况的视图。并且,在液体导出部306通过软管24和打印机12连接的状态下,用户向液体收纳室340内注入墨水。另外,墨水用点表不。如图8 (A)所示,在注入状态下,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第I状态下由墨水形成的液面LFmin (也称作“第I液面LFmin”)的上方。并且,在第I状态下,墨罐30内部收纳的墨水量也被称作“第I状态墨水量”。如图8 (B)所示,墨水的注入通过内部收纳墨水的液体补充用容器980来进行。液体补充用容器980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成。而且,液体补充用容器980具有挠性,可以通过外力很容易改变体积。液体补充用容器980具有在注入墨水时前端可以开口的前端部980t。一旦墨水经由液体注入路径304向液体收纳室340内注入,在液体收纳室340内的空气向外部流动的同时,墨水被收纳于液体收纳室340内。在图8 (B)的状态下,如箭头Pal、Pa2所示,空气经由液体注入路径304和大气开放流路300向外部流动。也就是说,空气从液体收纳室340向外部流动存在两条通路。在此,将经由液体注入路径304的空气流出通路称作注入部侧气流通路Pal,将经由大气开放流路300的空气流出通路称作大气开放流路侧气流通路Pa2。在此,将注入部侧气流通路Pal、大气开放流路侧气流通路Pa2被墨水或液体补充用容器980同时封闭的状态叫做“闭塞状态”。在闭塞状态下,由于液体收纳室340内的空气没有流出通路,墨水的注入过程不能顺畅地进行,从而使墨水的注入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在闭塞状态下,由于用户对液体补充用容器980内部加压而强制将墨水挤入到液体收纳室340内,有时会经由液体导出部306向打印机12供给过量墨水。向打印机12供给过量墨水的话,有时墨水会从记录头17漏出。如上所述,第I实施例中的墨罐30在注入状态下,其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第I液面LFmin的上方。由此,和在注入状态下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第I液面LFmin下方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墨水注入时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的可能性。换言之,能够推迟墨水注入时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的时间。由此,比如即使用户在用液体补充用容器980将液体注入路径304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墨水注入,也能够降低变为闭塞状态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减少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而且,第I实施例中的墨罐30在注入状态下,其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二等分水平面BD的上方。由此,和在注入状态下空气导入口 352位于二等分水平面BD下方的情况相t匕,能够降低墨水注入时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的可能性。换言之,能够推迟墨水注入时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的时间。即,能够进一步延迟墨水注入时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封闭的时间。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墨水注入时墨iiS 30变为闭塞状态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能够更进一步减少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而且,液体注入路径304的一端开口 304m在注入状态下位于第2状态指示线LM2的上方。由此,在从第I状态到第2状态的期间(全注入期间),能够降低液体注入路径304被墨水堵塞的可能性。由此,能够以很高的概率确保在全注入期间存在经由液体注入路径304的气流通路Pal。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注入路径304的一端开口 304m向液体收纳室340开口(图6)。即,在注入状态下,从液体注入路径304注入墨水时,墨水不流经空气收纳室330而直接被注入到液体收纳室340内。因此,能够降低墨罐30被注入过量墨水、墨水向空气收纳室330内导入的可能性。由此可见,由于大气接触液面LA能够维持在恒定的高度,因此稳态时水位差dl (图4)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A-4.比较例:图9是用于说明作为比较例的墨罐30k的示意图。图9和图8 (B)相当,示意性地表示了墨罐30k。和第I实施例中的墨罐30不同的是注入状态下的空气导入口 352k的高度。由于其他结构和第I实施例相同,相同的结构附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并且,在图9中,当液体收纳室340内收纳的墨水到达第2状态指示线LM2时,由墨水形成的墨水液面用第2液面LFmax来表示。墨罐30k的空气导入口 352k位于第I液面LFmin的下方。因此,在墨水注入开始的时刻,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图9表示了空气导入口 352k形成弯液面的状态。在图9的状态下,液体收纳室340内部的空气流出通路只有液体注入路径304。这样一来,墨罐30k的大气开放流路300在墨水注入开始的时刻就已被墨水堵塞。因此,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就会以更高的概率发生。B.第2实施例:图10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例的墨iip 30a的不意图。图10和图8 (B)相当,不意性地表示了墨罐30a。和第I实施例中的墨罐30不同的是空气导入口 352a的形成位置。由于其他结构和第I实施例相同,相同的结构附以和第I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墨罐30a的空气导入口 352a形成在划分形成液体收纳室340的液体收纳室划分壁32中的注入状态顶壁370B2上。而且,空气导入口 352a在注入状态下位于第2液面LFmax的上方。如上所述,第2实施例中的墨罐30a能够降低在整个全注入期间包括空气导入口352a在内的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的可能性。换言之,能够确保在整个全注入期间液体收纳室340内的空气经由大气开放流路300流出的通路,能够进一步降低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此外,通过在注入状态顶壁370B2上形成通孔,可以很容易地形成空气导入口 352a,从而可以容易地制造能够进一步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的墨罐30a。而且,由于墨罐30a具备第2状态指示线LM2,因此能够降低向液体收纳室340内注入过量墨水的可能性。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包括空气导入口 352a在内的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的可能性。C.第3实施例: 图11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例的墨iil 30b的不意图。图11和图8 (B)相当,不意性地表示了墨罐30b。和第I实施例中的墨罐30不同的是空气导入口 352b的形成位置。由于其他结构和第I实施例相同,相同的结构附以和第I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0182] 在注入状态下,墨罐30b的空气导入口 352b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第2液面LFmax的上方。换言之,在注入状态下,注入状态下的空气导入口 352b的上端352b I位于第2液面LFmax的上方。如上所述,第3实施例中的墨罐30b可以降低整个全注入期间包括空气导入口352b在内的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的可能性。因此,和第2实施例起到了同样的效
果OD.第4实施例:图12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例的墨iip 30c的不意图。图12和图8 (B)相当,不意性地表示了墨罐30c。和第2实施例中的墨罐30a (图10)不同的是液体出口 349c的形成位置。由于其他结构和第2实施例相同,相同的结构附以和第2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第4实施例中的墨罐30c的液体出口 349a位于空气导入口 352a的附近。而且,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对液体出口 349和空气导入口 352、352a、352b的位置关系没有特殊的限定,可以适当设定。如此一来,和上述实施例相同,能够减少在注入墨水时大气开放流路300被墨水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E.变形例: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上述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可以进行下述变形。E-1.第I变形例:在上述实施例中,第I状态识别部LBl和第2状态识别部LB2设于墨罐30上(图2),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识别第I状态时期和第2状态时期的方式即可。例如,可以使用和墨罐30分体形成的标尺来作为第I状态识别部LB I和第2状态识别部LB2。另外,比如可以用传感器作为第I状态识别部LBl和第2状态识别部LB2来识别第I状态和第2状态。E-2.第2变形例: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液体收纳容器,以打印机12中使用的墨罐30、30a、30b、30c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液晶显示器等具备颜色材料喷头的装置,有机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具备用于形成电极的电极材料(导电膏)喷头的装置,具备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活体有机物喷头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器使用的具备试料喷头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量配合器等的液体喷射装置,在具备液体注入路径和大气开放流路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利用马利奥特瓶的原理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当在上述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使用液体收纳容器时,可以将和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液体的种类相对应的液体(颜色材料、导电膏、活体有机物等)收纳于液体收纳容器内部。而且,具备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和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使用的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也适用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收纳容器,该液体收纳容器用于向喷头供给液体,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 液体收纳室,该液体收纳室用于收纳所述液体; 液体注入部,该液体注入部一端的一端开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该液体注入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 大气开放流路,该大气开放流路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和大气连通,该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内导入空气;以及 液体导出部,该液体导出部用于将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所述液体导出; 其中,在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位于由第I 状态下的所述液体形成的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I状态为应该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补充所述液体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 还具有在向所述喷头供给所述液体的使用状态下用于识别处于所述第I状态的第I状态识别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 在所述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注入状态下的、将所述液体收纳室的容积二等分的水平面的高度以上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 在所述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第2状态下的液体形成的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2状态为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补充完所述液体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 还具有用于在所述注入状态下识别处于所述第2状态的第2状态识别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中, 所述液体收纳室由液体收纳室划分壁划分形成, 所述空气导入口形成在所述液体收纳室划分壁中、在所述注入状态下隔着所述液体收纳室位于上侧的顶壁上。
7.—种液体喷射系统,所述液体喷射系统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 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头;以及流通管,该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使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内流动。
8.一种液体供给系统,所述液体供给系统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 副罐,该副罐具有向喷头流动的所述液体流经的液体流动路径,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以及 流通管,该流通管用于连接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和所述副罐,使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副罐流动。
9.一种液体收纳容器,该液体收纳容器用于向喷头供给液体,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 液体收纳室,该液体收纳室用于收纳所述液体; 液体注入部,该液体注入部一端的一端开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该液体注入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 大气开放流路,该大气开放流路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和大气连通,该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内导入空气;以及 液体导出部,该液体导出部用于将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所述液体导出; 其中,在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第I状态下的所述液体形成的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I状态为应该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补充所述液体的状态。
10.一种液体收纳容器,该液体收纳容器用于向喷头供给液体,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 液 体收纳室,该液体收纳室用于收纳所述液体; 液体注入部,该液体注入部一端的一端开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该液体注入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 大气开放流路,该大气开放流路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和大气连通,该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内导入空气;以及 液体导出部,该液体导出部用于将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所述液体导出; 其中,在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补充完成指示线的上方,该补充完成指示线设于构成所述液体收纳室的壁上。
11.一种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该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具备: 液体收纳室,该液体收纳室用于收纳所述液体; 液体注入部,该液体注入部一端的一端开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该液体注入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 大气开放流路,该大气开放流路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和大气连通,该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内导入空气;以及 液体导出部,该液体导出部用于将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所述液体导出; 其中,在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第I状态下的所述液体形成的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I状态为应该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补充所述液体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其中,还具有在向喷头供给所述液体的使用状态下用于识别处于所述第I状态的第I状态识别部,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其中, 在所述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注入状态下的、将所述液体收纳室的容积二等分的水平面的高度以上的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其中, 在所述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第2状态下的液体形成的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2状态为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补充完所述液体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在所述注入状态下识别处于所述第2状态的第2状态识别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任一项所述的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室由液体收纳室划分壁划分形成, 所述空气导入口形成在所述液体收纳室划分壁中、在所述注入状态下隔着所述液体收纳室位于上侧的顶壁上。
17.—种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该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用于向喷头供给液体,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 液体收纳室,该液体收纳室用于收纳所述液体; 液体注入部,该液体注入部一端的一端开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该液体注入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 大气开放流路,该大气开放流路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开口,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和大气连通,该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内导入空气;以及 液体导出部,该液体导出部用于将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所述液体导出; 其中,在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状态下,所述空气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补充完成指示线的上方,该补充完成指示线设于构成所述液体收纳室的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技术在具备用于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部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减少注入液体时大气开放流路被液体堵塞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液体收纳容器具备液体收纳室;液体注入部,其一端的一端开口向液体收纳室开口,用于向液体收纳室内注入液体;大气开放流路,其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向液体收纳室开口,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和大气连通,用于向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内导入空气;以及液体导出部,用于将液体收纳室内的液体导出。在注入状态下,液体收纳容器的空气导入口位于由第1状态下的液体形成的液体收纳室内的液面的上方,该第1状态为应该向液体收纳室内补充液体的状态。本实用新型还涉及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以及连续供给墨水的容器。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3063281SQ20122036454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山田阳一, 小桥胜, 清水芳明, 小池保则, 高本彻也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