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及用于自行上墨印章之印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33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章及用于自行上墨印章之印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根据权利要求第I,5,9,15,15和29条中所述内容,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台,印章和
传输夹子。
背景技术
大家都知道带有可更换印台或者带有用于印台可更换支承装置的印章。申请人在W001/83227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所谓的自动上墨印章。这种具有上部冲击着色功能的自动上墨印章包括一个安装在压印面板上的底架以及一个安装在内部的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用于在印色垫和放置框之间可来回同时翻转运动的印板架。此外印板架带有一个相对于底部而言可进行反弹簧复位力移动的活动的上盖,该上盖环绕着底架,并通过一个穿过底架长孔的印板架转向轴与活动上盖的侧面板进行运动结合。活动的上盖也有一个可转动的罩子,在罩子关闭位置上罩子就盖住下部的筒体。罩子向上翻转后可到达印章下部的印色垫筒体,以更换印色垫。这种已知的带有可更换印色垫的印章其主要缺点在于,可更换印台的取出以及再次放入需要一套熟练的操纵顺序,这令许多使用者感到其更换过程过于复杂。从专利AT503827B1中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种印章:带有第一个外壳和与第一个外壳相对的第二个可翻转的外壳以及一个印板。印板围绕第一个外壳第一端区内的轴,从静止位置摆动进入工作位置中,此时印板在第一个外壳和第二个外壳之间处于静止位置。在工作位置上,第一个外壳、第二个外壳以及印板构成一个三角形。第二个外壳包括一个与印板相连的导向滑轨。在印板上安装了一个与操纵组件联接的或者可拆下的控制滑轨。除此之外在第一个外壳中设计了一个印台,在静止状态下印板位于吸取油墨的印台上,或者通过把第一个外壳和第二个外壳压在一起来来挤压位于其间的印板,从而把油墨吸在印台上。为了取下印台,在上边的第一个外壳上刻一个缺口,目的是能够操纵印台,并且从这个外壳中拉出印台。除此之外在印台中间安装几个专用卡锁,目的是把印台固定在第一个外壳上从而防止印台脱落。此外,从现有的技术状态中了解到已经存在一种被其专利申请人称之为“移动印刷”的印章。这种印章大致符合AT503827B1所述的结构,例如取出印台更为方便。为此要在印台侧壁上预先设计带有卡槽装置的手柄。将手柄推入位于第一个外壳侧壁上为此专门设计的凹槽中,外壳内的卡槽与凸块部件相啮合。为了将印台准确定位在第一个外壳中,手柄和凹槽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形,为此手柄的一侧以及与之一致的凹槽被设计为半圆形,因此印台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完全推入第一个外壳中。为了能够取出印台,轻轻挤压位于侧手柄上的印台,从而使卡槽部件相互运动解除卡锁,然后通过轻轻拉动印台便可以从第一个外壳中脱离出来了。在这种结构中,印台沿纵向插到端面上方,这样可以将手柄固定在印台的纵向面上。为了更好地操纵固定在手柄上的卡锁,两侧的手柄突起于印章的侧壁,因此就能够轻易地同时按压手柄从而脱开印章内部的卡锁。此外从专利EP0873245B1中了解到一种用于手动印色的输送夹子或者支架,它设计有一个外壳,一个印章支承体和至少一个弹簧。这个印章支承体可滑动地固定在外壳上并且有一个下沿,而这个弹簧可以使印章支承体从外壳中冲出来。在这里还设计了一个带有吸墨面板的盖板,以碰撞印章支承体的下沿,还有一个弹性舌头和一个锁紧装置都固定在盖板或者外壳上。当印章支承体朝着弹力返回碰撞,并且锁紧后印章支承体保持在其返回的位置上,那么有弹性的舌头和锁紧装置则相互作用。不利的是,必须给这种位于上部外壁上的支架安装一个看得见的锁紧装置或者弹性舌,但是因此可能损害印章的光学系统。与此同时这个凸块或者边沿对人也有一定的伤害危险。

发明内容
因此这项发明的任务是,创造带有可更换印台的印章,使用者所需操纵印章的步骤较少,并且要提高更换印台的操作舒适性,而且还要大大降低弄脏物品的危险。这项发明的另一个任务是,创造一种印台,它能保证向下的兼容性,也就是保证说印台在老式印章的使用。这项发明的另一个任务还有,要保证印章的运输安全。通过在支承装置侧壁的至少一个区域内安装一个有角度伸展的表面并在这个面上安装一个固定在印章中的装置,便可解决该项发明的所有任务,有利的是,由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力均能够起作用,因此印台就能准确停在规定的位置上。特别是通过额外作用于水平方向的力来实现:当印章处于静止位置时,印板压向印台,印台不能再偏离水平面,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印板位于印台上并且充分地吸取油墨。通过安装多色印台可见印台的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对单个印台进行必要的分离保持精确定位,以便印板的每个部分都能吸取充足并且正确的油墨。如果印台移动,则会可能出现,一个或者多个字母或者字母的一部分停在位于印台中的隔板上,并且因此在印板的这个区域中无法吸上油墨。通过定位印色垫支架的侧壁不再变形。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安装一个与印章中的凸块相符合的凹槽,从而实现简便并且低成本的固定和定位。在改进方案中要重新进行低成本制造,在改进方案中要用至少一个凸块设计这个
>J-U ρ α装直。此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安装一个有角度的斜面,其与支承装置底板的夹角优选45°,从而达到用于固定和定位的最佳的水平以及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印台这项发明的任务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即在支承装置的侧壁上分别安装一个手柄,以便从侧壁固定支承装置,并且从一个由多个交错运动零件所组成的印章中拉出支承装置,在这里,手柄可推入底架的凹槽,并且手柄不超出印章下部的外表面。这样一来,印章上部便可在印章下部凹槽的上方进行移动了。

对手柄侧定位有利的是,在用两个手指头取出时使用者给两个相对的手柄上施加压力,并且在此通过手指头挤压能够使印台准确无误地停止,这样便能容易而舒适地取出印台而不会接触到印章油墨。在改进方案中要用有利的方法实现,能让伸出的手柄安全而稳定地运行。在改进方案中要有这样固定手柄,亦即手柄突起于支承装置的侧壁,这样便能从侧面来握持支承装置。此外要由此实现,在推入印台时使用者能够更加容易地握持手柄。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手柄与支承装置呈一体设计或者通过紧固件来固定在支承装置上,由此实现低成本的一体制造以及手柄的可拆卸安装,这样的话就能在老式的印章中使用无手柄印台。因此只能制造一种用于各种各样印章的印台。但是只用一种印章也可完成这些任务,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以及/或者权利要求5到8所述内容,这种印章装有容纳和固定印台的底部。有利的是,通过在侧壁上安装手柄创造了自动上墨印章的新式拆卸方法。运用这个方法从现在开始必须使用至少两个手指从两侧握住印台。由此可防止,使用者碰触湿透油墨的印台区域,例如在现有技术状态下由于拉出印台在印台的正面或者纵向面上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对较好的手柄而言使用者手指经常接触到印色垫。另一个优点是,现在通过固定印台装置的特殊结构就能准确将印台进行定位,这样垂直方向力以及水平方向力可以施加到印台上。因此多色印台的安装不再会有任何问题。在筒体内侧面板的至少一个区域的上方安装一个有角度的斜面,在这个斜面上定位推入印台的固定装置,这一设计对于实现推入印台的准确定位非常有利。这样的话,垂直方向作用力以及水平方向作用力共同作用从而使印台不再脱离印板。改进方案的优点在于,将推入印台手柄以及从侧壁固定和拉出印台的凹槽设计在两个侧壁上的底部的筒体中,由此在更换印台时实现改良的操纵过程。还有一个优点是,底部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支承面范围内的一个部分呈透明安装,由此使用者可以看到印章内部从而更好的定位印痕的位置。在底部的支承面区域内安装多个定位凸块,这一点对于使用者能够最佳地定位印痕非常有利。上盖至少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作为装饰面板。这样的改进方案能够更加有利的实现以下操作,即在装配过程中装饰面板跟上盖分离以及由此能够轻轻地将上盖翻转至底部上方。要通过符合权利要求15所述特征的印章完成这项发明的任务。特别是该任务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完成:上盖帽罩状包围底部,在起始位置上盖的下边缘从底架开孔的下方经过,并且上盖有一个带孔的窗口,在起始位置上相对于底架开孔此窗口的位置略高,以便至少部分覆盖开孔。通过这种改进,上盖前壁的一部分覆盖支承装置并且因此准确定位。因此当印章处于静止位置时可防止支承装置无意被移出或者掉出。根据这个改进方案,上盖中的窗口延伸到前壁宽度之外并且在上部的侧壁上继续延伸一定深度。这样有一个好处是,用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就能实现在侧壁上方抓取支承装置,运用这个方法能够从侧壁抓取支承装置。这种改进的好处在于,为了使上盖停在更换支承装置所需要的某个位置上,在上部安装了一个锁紧装置以及在下部安装了一个止挡组件。这样一来,锁紧装置在止挡组件的作用下可以把窗口固定在与开孔对齐的位置上。将上盖向下压一段要求的距离,并且锁住锁紧装置,由此将上盖保持在这个位置上。更换过程结束后松开锁紧装置,上盖返回至其静止的位置上。此外改进方案还体现在,平行于推入方向的手柄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要符合底架开孔的深度。根据这个改进方案,位于支承装置窄侧面上两个手柄的相对侧壁要用卡槽连接件与支承装置连接在一起。优点在于,可以把夹子附加安装在普通的支承装置上,用于构成专用印章的支承装置。特别是,卡槽连接件可能需要将夹子安装在支承装置上,而不需要额外的连接件。此外还有一点有利的是,也可以从支承装置重新取下夹子。夹子改进方案的特点是,在两个手柄的相对侧壁上构成齿形型材,并且在支承装置短的窄侧上该齿形型材构成一个附加的齿形型材。由此来确保夹子和支承装置之间由形状决定的连接方式。此外特别是在拉出印章时手柄可以把作用力很好地传递到支承装置上,并且防止无意松开夹子时所发生的危险,也可以继续随意松开夹子。另一个改进方案是,在短的窄侧面上用一体成型的手柄构成支承装置。改进方案的优点在于,为了加强支承装置和夹子之间的连接支座,根据这个改进方案,这两个手柄沿着支承装置的临近纵向窄侧的方向上设计一个导向型材,这个导向型材作用在支承装置附加的导向型材上。通过这个改进方案把手柄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窄侧面上,这些对准确的定位都是很有利的。特别是这样的改进对以下操作也很有利,即也可以把夹子固定在支承装置上,在这个支承装置上这两个手柄没有相连的隔板或者机械稳定性很小,其目的在于仅仅通过在齿形型材旁或者齿形型材上的固定充分稳定地连接手柄。根据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和短的窄侧面之间的边沿作为棱角,这一设计有个好处是:沿着容纳装置或者箱体的相应附加棱角安装支承装置时不会出现错误。特别是考虑到多色印台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优势,即可确保印板的正确油墨分类。例如,两个边沿具有不同的尺寸,这样一来只能够进行正确的推入。为了把支承装置固定在箱体或者容纳装置中,边沿上可以设计一个卡锁位置,容纳装置或者箱体上相应附加卡锁就作用在这个边沿上。同样边沿上也可以有一个作用于附加卡锁位置的卡锁。这个改进方案的优点在于,锁上后可使支承装置停在其相关位置上,并且锁上后要给操作者一个可明确感知的回馈信号,即何时正确对齐支承装置。也可以单独通过以下方式完成这项发明的任务,即容纳装置包括一个减少按压压力,以及消除印板和印台之间接触的装置。用这个装置来确保,在更换支承装置时减小印板对印台的压力,以便在大大消除两个零件之间摩擦时取下支承装置。根据印章的改进方案设计了能够通过一个独立的操纵行为卸掉带有印台的支承装置,而不用为此必须将上盖推到相应的相对位置。现在这种装置确保了,在其到达印台和印板的相对位置以前,消除印台与印板之间的接触。这种改进还可以避免以下条件的缺失,即无法取出支丞装置,不用事先使容纳装置以及这个装置活动以消除印板和印台之间的接触。按照改进方案,容纳装置包括横向于垂直方向,即与拉出方向一致的箱体,改箱体可在筒体中运动。在这里按照拉出方向或者推入方向将支承装置可运动地固定在箱体上。通过对箱体的改进用更有利的方法将功能件和维修件分开。这个箱体就是印章的功能件,容纳了可更换的易损件和支承装置。
按照改进方案设计了带有斜面的箱体,该斜面相对于印台和推入方向倾斜。这种改进方案的优点在于,可把支承装置较容易地推入盒子中,这种印章优势还在于,操作者对箱体有良好的可抓紧性,特别是通过手柄具有良好的可固定性。这种精确装备的终端可确保,上盖可相对于底架进行无障碍运动,特别是由此减小了在上盖相对于底架进行运动时发生倾斜的危险。按照改进方案,容纳装置包括一个印色垫的升降杆和滑板,它们可相互运动地耦合,在这里平行于垂直方向的印色垫升降杆可移动一段可调路径行至底架,并且横向于垂直方向,即按照拉出方向在筒体中运动。因此另一方面这个改进方案就是减小压紧力和取消印板和印色垫之间接触的部分装置。改进方案的优点在于,借助于印色垫的升降杆限制印台的运动,并且由此确保在支承装置从筒体中拉出之前,分开印台和印板或者大大减小压紧力。因此这种改进就是减小压紧力和取消印板和印台之间接触的又一个装置。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这项用于传输夹子的发明的任务,即底板上至少安装一个带有锁紧装置的舌头,在这里锁紧装置通过上部的窗口与底架产生制动关联。在这里有利的是,由于插入上盖中而与底架发生制动关联,因此在印章的外表面上毫无视觉干扰。由此根据现有技术状态所需要的全部凸块、凹槽等均可置于上盖。


图1按第一个实施形式用透视图表不的印章;图2按图1印章底架的横截面图;图3按图2用透视图表示的印章底架横截面图;图4印章下部的横截面图,带有部分从筒体中拉出状态下的箱体;图5按图4用透视图表示剖开的底架;图6按图2印章底架的后视图(视向平行于印台的拉出方向);图7按图1用透视图表示箱体、印台和印板架的排列;图8用透视图表不印章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图9按图8用透视图表示印章底架以及部分剖面;图10按图8用分解图表示印章印台的低部、箱体以及支承装置;图11带有用于印台支承装置升降机构的印章的可选实施形式;图12按图11用透视图表示带有印台和滑板的印章底架以及其剖面;图13按图12印章底架剖面图,带有处于从底架部分拉出位置上的印台的支丞装置:图14按图13用透视图表示某个位置上升降机构的后视图;图15用透视图表不的印章另一个实施形式;图16按图15部分从底架拉出的印章;图17按图16剖面图示印章的横截面;图18按图16印章的带有夹子印章的支承装置上的俯视图;图19按图18在彼此隔开的位置上图标支承装置和夹子;图20按图15用于印章的印色垫支承装置的可选实施形式;图21按图1和图15用于印章的印色垫支承装置的另一个可选构成a)和b);
图22按图15用于印章的印台支承装置的可选实施形式;图23按图15带有锁紧装置的印章另一种构成形式;用于印章的印台支承装置的另一个可选构成a)和b);图24用简化图表示印抬的实施形式;图25按图24表示印台的另一个视图;图26按图24和25表示印台的俯视图;图27按图24和25表示印台的侧视图;图28按图24和25表示印台的前视图;图29按图24到28表示位于印台静止位置上印章的透视图;图30按图29表示印章的另一个视图;图31按图29,30在印台更换位置上印章的透视图;图32按图29到31表示位于印台更换位置上表示另一个带有部分拉出印台的印章透视图;图33显示印章位置上印章示意图;图34按图33未推入印台的印章简化剖面图;图35按图24到32表示印章和印台的分解图;图36表示包含在第一个静止位置上锁紧系统的印章附属前视图的剖面图;图37表示包含在第一个固定位置上锁紧系统的印章附属前视图的剖面图;图38表示包含在固定位置上锁紧系统的印章附属前视图的另一个剖面图;图39表不在传输位置上带有传输夹的印章不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项发明根据下列图详细说明这一条。分别用图解的简化图显示。在所述的不同结构形式中要给相同的零件配备相同的基本符号或者相同的零件名称,在这里按意思可以把包含在说明中的叙述转到带有相同的基本符号或者相同的零件名称的相同的零件上。在说明中所选的位置说明,例如上面,下面,侧壁等等,涉及到直接说明的以及表示出的图例,并且在位置发生变化时按意思转到新位置上。图示以及所描述的不同实施形式的单个特征或者特征组合也能够呈现出独立自主的、有创造力的或者符合发明的解决方案,在具体说明时对数值范围的所有说明应这样理解,即要包括任一的和所有区域,例如说明I到10应这样理解,即要包括所有区域,从下限I和上限10开始,换句话说所有区域从下限I或者以上开始并且结束在上限10或者以下上,例如I至1.7,或者3.2至8.1或者5.5至10。图1用透视图表示符合发明创造的印章1,按第一个实施形式。这涉及到一个所谓的自动上墨的印章,在这种印章中上盖2和底架3可相互进行伸缩插入,并且通过相对于底架3而言的上盖2或者印章I的手柄向下按压从而形成印制过程。相对于底架3上盖2的下压或者共同挤压,在与安装在上盖2和底架3之间上盖2内部的弹簧的复位力相反的情况下得以实现(没有画出来)。
图2表示按图1印章I的底架3横截面。在图3中用透视图表示底架3的剖面。在底架3中给印板架4安装了印板5。对此印板架4有一个轴颈6,轴颈可垂直运动进入在底架3的侧壁上构成的垂直导入装置7中。印板架4的轴颈6在底架3两侧穿过垂直的导入装置7,并且用已知的方法可旋转地位于印章I上盖2的侧壁8中。此外底架3中同样由于技术状态设计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翻转机构9,用这个机构印板架4在其沿着垂直导入装置7运动时起作用,目的是:与此同时印板架4必须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到达摆动180°的位置上。通过位于印章底架3中的翻转机构9使印板5和印板架4处于有限平移以及有限旋转的可调节位置。通过把轴颈6推入到底架3的垂直导入装置7中,并且与此同时将轴颈6推入上盖2的侧壁8中,当上盖2下压时,在上盖2和印板5或者印板架4之间产生强制性耦合运动。以规定的方式印板5在较深的位置和压紧位置之间变化,在这个位置上印板5可能接触到盖印垫板(在图2用虚线画出)并且另一方面在摆动180°的静止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印板5会接触到安装在底架3中的印台10,并且因此把印色垫的油墨传输到该印板上。改进方案:滑杆导向装置在印板架4或者印板5的图2和3中所示位置与静止位置或者原始位置一致,在这个位置上印板5以规定的压力停在印台10上。印台10是由一种海绵状的,能存储油墨的材料构成的并且因此适合于存储一定数量的印油或者墨水并且可相当长时间地传送到印板5上。为了使印台10安装在印章I上,应把印色垫夹紧在框架状或者筒体状中的支承装置11上或者固定在它里面。支承装置11与印台10—起构成一个可替换的单元装置。对此在底架3的上边缘区内构成筒体12,在这个筒体中把支承装置11和印台10安装在一起。在这里筒体12最好设置一个缺口,该缺口横向于底架3的纵向面或者横向于印章I的操纵方向沿着垂直导向装置7延伸。为了把支承装置11和印台10 —起安装或者定位在接触到印板5的位置上的筒体12中,支承装置11应固定在箱体13上。按照图标情况,筒体状的支承装置11以及箱体13几乎位于筒体12中的顶端。在这种情况下印板5从底部开始向下自由接近印台10的侧面,并且朝着这一侧面挤压。印章I的底架3为一个壳状容纳装置,它用于固定在箱体13上的带有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底架3为一个基本空心棱柱形,在对着或者避开筒体12的端区内设计了一个缺口或者开孔,其横截面至少符合印板5或者印板架4的尺寸或者横截面。在产生印痕的印板5位置上要穿过缺口或者也可以稍微高过这个缺口。通过一方面按图2和3以及另一方面图4和5的图示对比较清楚地说明了在印章I底架3中带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用的容纳装置工作原理。图4表示印章I底架3的横截面,带有部分从筒体12中伸出的箱体13。图5中用透视图表示符合图4的底部的剖面。箱体13围绕着底板14,正面15以及靠近手柄16的正面15两侧(图1)。在箱体13推入筒体12的位置上用正面15和箱体13的手柄16最为精确地盖住底架3中的孔槽17,以产生一个很平的前表面,如图3所示。另一方面在正面15或者手柄16区域内印章I的帽罩状上盖2中设计一个自由位置18 (图1)。按照位于侧壁手柄16的深度67自由位置18主要在上盖2的侧壁8上延伸。因此可用手指抓在盒子的手柄16上,并且按拉出方向19从筒体12拉出箱体13并取下。以相反顺序重新推入印台10,按推入方向20把箱体13推入底架3的筒体12中。底架3的筒体12所构成的孔槽17与此同时当作止挡组件,直到箱体13能够推入筒体12中为止。这个止挡组件主要是由底架3中符合手柄16的孔槽17上的边界构成。在改进方案中,在箱体13前表面15也可以安装手柄82。如图1所示,手柄82可用突出的成型件制作,但是也可能构成可折迭的或者可摆动的手柄,目的是:构成尽可能平的前表面15,但是为了取出箱体13要有一个方便抓住的手柄。例如在图3中就图不了一种可折迭的手柄82,这个手柄可以绕着转向轴83摆动,并且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例如在转向轴范围内的轴头,在不操纵时应停在向下翻转的静止位置上。此外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箱体13的前表面15有一个弹性连接板,在静止位置上它是位于前表面上,并且必要时可以升降。正如对按图2和4所示的箱体13的相对位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沿拉出方向19拉出箱体13时也沿垂直方向运动,这就是沿着平行于垂直导向装置7的方向,在这里带印台10的箱体13顶起高度21。为了能够顶起,在底架3的筒体12中应至少设计一个作用于箱体13的斜坡22。首先要把几个用斜面构成的斜坡22和与之一致的,位于斜坡22对面的斜坡23设计在箱体13底板14上。斜坡23设计在底板14上部并且向上沿着对面放置的和向下突出斜坡22的方向凸出。例如斜坡对22,23也可以平行于前表面15相互交叉排列,由此能够在较大的面板上得以支撑。如图2所示,应这样选择带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以及带底架3中印板5的印板架4的排列方式,即至少稍微偏置的印板5压向印台10。这也需要印板5能够浸溃到印色或者油墨。因此斜坡22,23处于在彼此挤压的排列形式。在拉出带箱体13的印台10时沿着斜对垂直导向装置7方向的斜坡22和23转向,从印板5中取下印台10。在这里完成印台10卸载,印色垫从压紧状态回弹。由此能够减小印板5和印台10之间与之相关的压力,即能够在大大避免摩擦阻力后从筒体12中取下印台10。取决于印台10的弹性回弹,回弹可能不同程度地消失,并且也许完全不发生回弹。通过斜坡22,23彼此转向能不断减小印板5对印台10的压力,这样至少可以轻松地拉出箱体13。从印章I底架3的筒体12中推入或者取下箱体,带有箱体13的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共同作用的情况将在下文中按图6和7详细说明。图6表示按图2底架3的视图,即按平行于拉出方向19的视向。在这里印台10和箱体13的支承装置11位于其推入或者推入底架3的筒体12中的位置上。详细透视图如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表示在图中只画了印板架4,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和箱体13。如上所述,按这个实施形式箱体13包括前表面15,两个安装在侧壁的手柄16和两个与前表面15相连的底板14,这个底板基本平行于拉出方向或者推入方向19,20延伸。在这两个底板14上分别设计了两个沿着拉出方向19彼此错开的斜坡23,这两个斜坡与位于底架3筒体12中的斜坡22 —起作用。在箱体13和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之间至少要设计一个带有对准平行于拉出方向19相应调整装置的导向装置。按这个实施形式设计了两个导向装置,它们一方面是用支承装置11的L-形导向型材24组成并且固定底板14侧边缘。为了限制沿着该导向装置的调节距离可以在箱体13和支承装置11之间配设计了几个止挡组件。对此箱体13首先有一个带长方形孔26的闸板25,把安装在支承装置11上的闸板螺栓27推入该长方形孔中。这两个底板14就是基本平行于拉出方向19,对齐前表面15的箱体13闸板25。避开前表面15的闸板25端区可弹性延展,并且可在箱体13和支承装置11连在一起时升高到闸板螺栓27上方,目的是:螺栓最终可以位于闸板25的长方形孔26中。另外通过在闸板螺栓27上设计一个平行于拉出方向19的斜面28,从而支持闸板螺栓27在长方形孔26的的啮合。当长方形孔在平行于拉出方向19的方向上延伸超过长度29时,长度29也可用于作为长方形孔26区域内的调节距离的闸板螺栓27。根据与印板5和印台10之间较高压力相关的摩擦力在从筒体12中取下箱体13时首先把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固定在其开始位置上(图4,5)。在箱体13沿着拉出方向19向前运动时与此同时减小印板5和印台10之间的压力,当闸板螺栓27运动到上部时,一定要通过形成的斜坡22和23完成相应的调节。因为要用长方形孔26的长度29限制支承装置11和箱体13之间相对运动,最后在箱体13继续运动时从筒体12中拉出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闸板25升起后才能取消闸板螺栓27的调节距离限制并且支承装置11最后与箱体13分开。因此能够更换带有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为了重新推入带支承装置11的箱体13,要按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运动过程。印章I所述解决方案的特别优点在于,主要让使用者筒化了带有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的拆卸过程。两个手柄16上的箱体13固定后进行唯一的运动就够了,即按照拉出方向19拉出箱体13,目的是:从印章I中取下印台10。因此不需要在印章I上进行任何操作。此外用闸板25在长方形孔26中限制支承装置11闸板螺栓27的相对运动,应确保,带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能够受控制地落到地上。同样因此能够大大减小在更换印台10时出现的较高污染风险。图8到10表示带印台10支承装置11的印章I另一个实施形式,借助于支承装置11,通过带孔的箱体13该支承装置插在印章I的底架3中。按这个实施形式箱体13同样要有靠近前表面15的且位于侧壁的手柄16。因此使用者就能固定箱体13,并且与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 一起从印章I放入底架3中沿着拉出方向19拉出盒子。夹紧带印台10箱体13的底架3中,筒体12在这个印章I实施形式中横向于或者垂直于印板架4轴颈6的垂直导向装置7。图9表示底架3印章I透视图并且部分剖面图示。在箱体13底板14上安装了支承弹簧31的轴承30,一方面这些轴承要连接底架3前壁33的内部32。在箱体13按图9所示的位置上预压弹簧31,并且要由此把箱体13固定或者控制在推入内筒体12中的位置上。在其两侧平行于拉出方向或者推入方向19,20和垂直于底板14的侧壁34连接箱体13的底板14。底板14和双侧壁34构成印台10的支承装置Il-U形围墙。从底板14向下伸出的侧壁34有个界限,该界限是以伸展的斜坡35形式构成的。斜坡35以斜对推入方向20向下倾斜并且另外这样确定尺寸,斜坡与印板架4的轴颈6连接。在完全推入筒体12的箱体13的位置上(如图9所示)印台10和印板5相接触并且位于彼此挤压的位置上。如果箱体13沿着拉出方向19移入筒体12中,则印板架4轴颈6上的斜坡35移出导致,印板5和印台10卸载并且最终彼此间保持一段距离。按这个顺序在极大避免摩擦力的情况下可从印章I的底架3中拉出并取下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图10表示底架3,箱体13和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分解图。在避开箱体13前表面15的底板14端区内构成了一个伸入支承装置11运动区域的阀鼻36。与阀鼻36 —致或者排成直线在印台10支承装置11的底部37上构成一个槽状自由位置38。自由位置38从支承装置11边缘向里是开着的,并且沿着拉出方向或者推入方向19,20上以平行的长度39延伸到止挡组件40。在从印章I的底架3中拉出箱体13时,由于印板5对印台10的反压力或者由于静摩擦支承装置11目前还停在底架3中抑制的位置上。通过箱体13沿着拉出方向19运动一方面降低了印板5和印台10之间的冲击压力,由于斜坡35作用在印板架4的轴颈6上,并且另一方面在自由位置38上走过长度39后在连接支承装置11止挡组件40时阀鼻36到达其走位。随着箱体13沿着拉出方向19继续运动然后同样进一步拉出支承装置11。随着箱体13的连续拉出与此同时压缩弹簧31 (图9)并且按顺序沿推入方向20上起作用的复位力变得越来越大,一旦松开弹簧以沿着推入方向20加速运动箱体13并被重新拉回到筒体12中。在这里由于箱体13加速运动的惯性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不够快,并且最后停留在某个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支承装置11沿着拉出方向19至少部分伸到箱体13前表面15的外面。所以最后可从箱体13中拉出或者取下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为了推入印台10的新支承装置11首先要沿着拉出方向19从筒体12中拉出箱体13,在这里通过推移垂直导向装置7中的轴颈6向下按压印板架4。然后在箱体13拉出的位置上沿着推入方向20把支承装置11推入箱体13中,直到支承装置11止挡组件40能够位于箱体13的阀鼻36上。当与箱体13前表面15相符时,相对于箱体13支承装置11位于继续推入筒体12中位置上。在盒子6的斜坡35上垂直导向装置7中印板架4轴颈6向前运动被重新批准后,通过把箱体13继续推入底架3的筒体12中,然后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到达其印板架4印板5的工作位置上并且接受印板5的压力。在图11到14中图示用于印台10支承装置11带有升降机构的,符合发明的印章I的可选实施形式。图11表示印章I的透视图,在这里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推入印色垫升降器41中,并且固定在印章I底架3的筒体12中。一方面印色垫升降器41构成一个筒体状支柱102和用于可推入和顶出印台10支承装置11的导轨,另一方面由此构成印色垫升降器41,相对于印章I的底架3垂直运动一个平行与垂直导向装置7的调节距离42。沿着垂直方向印色垫升降器41可调节地导入印章I的底架3中。按该实施形式在支承装置11上设计了,底部37到支承装置11短的窄侧面的过渡分别由平行与拉出方向或者推入方向19,20斜边101构成。支承装置11上斜边101也在印色垫升降器41中构成筒体状支柱102和导轨。换句话说,支承装置11的支柱102在其上边缘区域内有一个斜着走向的内斜边103。按内斜边103和斜边101的尺寸彼此适应地选择倾斜度。作为内斜边103的斜边101倾斜度的角度值优选为45°。内斜边103的斜边宽度104优选在支柱102高度105的10%和70%之间。相对于大体矩形横截面支承装置11,支承装置11上印色垫升降器41和斜边101中支柱102的内斜边103设计优点在于,在推入要更换的支承装置11时避免了偏差。支承装置11同样可以正确地与印台10 —起向下推入支柱102中。支承装置11推入印色垫升降器41支柱102中另一可能性限制也提供了一种可选结构形式,在这个结构中只在一侧壁上设计一个内斜边103,并且只在一侧壁上设计一个支承装置11的斜边101。支承装置11或者支柱102的其它可选实施形式可以在斜边101或者内斜边103的两侧上选择不相同的倾斜角度或者不同的斜边宽度104。支承装置11斜边101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因此提供了支承装置11的形状稳定性。特别是两个相一致的斜边101,103也可以为其它几何形状。例如除图示的斜面外半径和/或者锯齿状特征应取得最小倾斜度,要尽可能简单而特别不易出错地推入支承装置。例如特别是支承装置11上的斜边101可以有一个坡度,目的是:通过支承装置的推入20实现自动连接支承装置11和支柱102。也能以这个状态实现把支承装置11较垂直地支撑在印色垫升降器或者下部的侧壁。印台10支承装置11和印色垫升降器41的调整用通过同样位于安装底架3筒体12中的滑板43完成,对此滑板与印色垫升降器41的滑轨44共同起作用。如下按图12和13向下说明,印色垫升降器41和滑板43共同构成上述升降结构用于调节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印色垫升降器41的顶起通过沿着拉出方向19拉出滑板43完成。滑板43与手柄45连接,可以用手指固定手柄,并且手柄从侧壁包括位于窄侧面上的印色垫升降器41。图12和13用剖面图和透视图表示带有印色垫升降器41和滑板43的印章I底架
3。图12表示完全推入印章I的底架3工作位置上印台10支承装置11,按图13表示,支承装置11从印板架4的印板5开始升高了垂直调节距离42,并且部分位于从底架3拉出的位置上。升降机构滑板43主要由底板46组成,由滑板43和印章I底架3之间构成的直导向装置,用导向型材47组成的滑块和从底板侧壁伸出的闸板螺栓48,螺栓与印色垫升降器41的滑轨44共同起作用。印章I的底架3在其上端区内有一个与底架3前壁49和后壁50相连的中间隔板51。这个隔板主要是片状的并且这样安装在在其垂直位置上,即隔板至少部分构成升降机构或者支承装置11筒体12的上限。中间隔板51的侧边缘与此同时构成滑板43导向型材47用的导轨52。蝶形弹簧53与中间隔板51相连,该蝶形弹簧作用在滑板43上并且把蝶形弹簧控制在推入位置上。为此在滑板43的底板46上安装了支撑螺栓54。印色垫升降器41是由两个侧壁55构成的,其下部面向印板架4的边缘用给印台10加边的底框56连接。在面朝印章I底架3前壁49的印色垫升降器41区域内用隔板57把这两个印色垫升降器41的侧壁55连在一起。这个隔板与此同时构成了印台10支承装置11的筒体状支柱102或者导轨上限。隔板57应这样安装或者这样构成印色垫升降器41的侧壁55,即侧壁55向上沿垂直方向超出隔板57。在这个侧壁55过渡区中在侧壁55上构成已经说明的滑轨44。滑板43底板46基本在印色垫升降器41侧壁55过渡区之间延伸。在底板46面向前壁49的区域内在底板46侧向延长段上安装了滑板43的手柄45,在这里手柄45从侧壁包括印色垫升降器41的侧壁55,沿着底板46侧向延长段构成越来越短的隔板57侧壁55的过渡区。在印色垫升降器41的侧壁55上各有一个印章I底架3相应侧壁上构成的导槽59滑块58。导槽49有一个直导向的导轨,应平行于印板架4轴颈6的垂直导向装置7调整该导轨。按实施形式滑块58为纵向延伸的六面体形状,并且可以平行于导槽49中纵向延伸段运动。滑块58在避开印板架4端区内有一个侧壁安装的卡槽60形的止动件。另一方面在与导槽59排成直线的,印章I底架3的每个侧壁上安装了一个带有可弹性侧调的卡锁62弹簧夹61。弹簧夹61这样定位并且固定在底架3上,即在从印板架4开始印色垫升降器41突起的位置上把弹簧夹61的卡锁62锁在滑块61卡槽60中,并且把印色垫升降器41固定在这个位置上。在印色垫升降器41的侧壁55中构成的滑轨44有一段较高放置,并且平行于拉出方向19的第一导轨63,一段向下倾斜的第二导轨64和一个平行于拉出方向19的第三导轨65。拉出滑板43时发生的闸板螺栓48从第一导轨63开始高出倾斜的第二导轨64运动进入第三导轨65中,以此造成带有印台10支承装置11的印色垫升降器41沿着垂直方向向上运动。因此印板架4或者印板5的支承装置11沿着垂直方向升高调节距离42并且因此消除印板5和印色台10之间的摩擦阻力。图14用透视图表示按图13位置上升降机构的后视图。一旦作用在滑轨44中的滑板43闸板螺栓到达滑轨44的下导轨65,随着滑板43的顶出运动可从底架3筒体12中拉出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对此在避开滑板43手柄45的底板46端区内构成一个向下突出的阀鼻66。阀鼻66作用在支承装置11底部37构成的自由位置38上,直的阀鼻到达止挡组件40。到达从下部3拉出滑板43的最大位置后可以松开止挡组件,并且在蝶形弹簧53作用下把止挡组件重新拉回到底架3中。但是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仍然停止突出印章I底架3的前壁49的位置上,并且然后从印章I中取出。为了推入新的印台10或者支承装置11首先应把印色垫升降器41装入从印板架4开始升高的位置上,由此实现,至少滑板43从筒体12拉出,闸板螺栓48能够位于滑轨44的倾斜第二段导轨64和第三段导轨65之间的区域中。然后支承装置11才能完全推入印色垫升降器41的筒体中,紧接着滑板43同样推入底架3的筒体12中。在这里把滑板43的闸板螺栓48运动到倾斜的第二段导轨64和第一段导轨63上方,由此向下运动印色垫升降器41,并且把支承装置11的印台10压向印板5。下图15到20表示符合本发明印章I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图15是透视图。这个用于印板架4的带有摆动机构9的大致呈空心棱柱形的底架3 (图17)支撑帽罩状上盖2或者印章的手柄,可伸缩地在朝着装在上盖2和底架3之间弹簧复位力的底架3运动(图中未画出)。图15视图符合印章I的原始位置,手柄或者上盖2位于其最大向上运动的原始位置上。以在两侧靠近前壁49的底架3侧壁上的深度67,底架3上的孔槽17延伸到印章I实施形式中底架3前壁49的整个宽度上,由此就能推入或者从底架3上取下可更换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在按平行于推入方向20的视向前视图中出现带矩形和高度68的孔槽17。也作为上盖2的前壁69,印章I帽罩状手柄或者上盖2的侧壁8有一个下边缘70或者71,按图15在这个位置上下边缘在底架3中孔槽17下面经过。窗口 72延伸到上盖2前壁69的整个宽度之上,窗口在双侧壁8上延伸到深度73上方。同样就像底架3中的孔槽17有上盖2中窗口 72的前视图,即在平行于推入方向20的视向看有一个矩形,在这里窗口 72的高度74至少和孔槽17的高度68相等。按图15中所示正常位置印章1,即印章I的上盖2或者手柄的这个位置位于在其下部2中最大向上运动的位置上,孔槽17的窗口72位于高于孔槽位置的底架3上,以至于孔槽17至少部分被上盖2前壁69盖住。因此在印章I这个所示的位置上无法通过孔槽17取下印台10。为了能够取下印台10就需要,印台10相对于底架3的上盖2继续向下运动,如下调整孔槽17的窗口 72,如图16所示。为了畅通无阻地能够从印章I的底架3中取出带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或者重新推入,应在上盖2安装一个锁紧装置75或者锁销,锁销与相应的止挡组件76 (图17)共同作用或者固定。锁紧装置75或者止挡组件76首选安装在上盖2的前壁69上或者底架3的前壁49上。在更换印台时必须相对于底架3调整上盖2,目的是:用下部孔槽17盖住上部的窗口 72。因为处于印章I的结构紧凑的原因窗口 72的高度74优选稍微大于孔槽17的高度68,就要求在操纵成本低的情况下很少更换印台,特别是不熟练的操纵人员。因此在改进方案中锁销76可以是一个导向型材120,型材在相应的底架3的止挡组件76上滑动或者滑下,如图23所示。因此能够通过锁销75和导向型材120沿着横向于上盖2运动方向的运动121,向下实现上盖的运动。在这里相对运动的距离准确等于上盖2必须运动的距离,目的是:用上盖2中的窗口 72盖住底架3中的孔槽17。下部的导向型材120至少为适合锁销75的运动方向121的一段导轨122,这段导轨的斜度应这样选择,即锁销75的运动距离123转化为上盖2的相应的相对运动,以便上盖2在通过窗口 72释放孔槽17的距离124上向下运动。此外导向型材有一个卡锁位置125,在这个卡锁位置上锁销75的导向件120中的底架3的止挡组件76可停在静止位置上,并且因此倾斜的上部盖2停在这个位置上,由此可以较容易地更换支承装置11。在更换支承装置时向旁边运动121锁销75,由此止挡组件76与上升的一段导轨122接触,并且因此上盖2相对于底架3向下运动。导轨段122的行程123结束后,在超过这段导轨顶点后止挡组件76到达导向型材的卡锁位置125,以此保留与底架有关的上盖位置,特别是,上盖的窗口 72现在位于底架孔槽17的上方,由此可取下支承装置。完成更换后锁销回到起始位置,或者按照先前的运动方向继续运动,由此上盖重新向上运动到其起始位置,因为止挡组件76目前在一段下降的导轨122下滑。图16用透视图表示符合图15的,带有部分从底架3中拉出的印台10或者拉出的支承装置11的印章I。在图17中在按图16位置上剖视了印章。正如在图16中较清楚地辨认出一样,在支承装置11固定了一个夹子77。夹子77的外部形状基本是U形的,并且特别符合带有安装在侧端区内手柄78的底架3上的孔槽17。平行于推入方向20的伸出部分等于底架3上孔槽17的深度67。夹子77两个手柄78彼此面对的侧壁优选在支承装置11窄侧面上用卡槽连接件与支承装置11相连。夹子77优选与底架3上的孔槽17相契合的形状构成。在推入位置上要用夹子77把孔槽17完全堵住。另一方面设计安装夹子77,一旦上盖2的窗口 72调到底架3的孔槽17上,便能很方便地抓住并从印章I取下带有印台10支承装置11。为了上下对齐窗口 72和孔槽17,首先要求在上盖2和底架3之间进行相应调整,应使印台10卸掉印章I原位上起作用的印板5压力,并且彼此升起距离(图17)。由于运动耦合在上盖2和印板架4之间通过轴颈6进行调整造成印板架4沿垂直导向装置7方向下降。距离79基本等于所要求的相对运动,目的是:上部盖2中窗口 72对准底架3孔槽
17。在原始位置(图15)上产生的印板5和印台10摩擦力因此消失并且以可以用适当教小的力量消耗取下或者重新推入带有印台10的支承装置11。图18表示符合图16的印台10带有夹子77的支承装置11俯视图。图19表示处于彼此分开位置上的支承装置11和夹子77。给夹子77的一对手柄78的彼此面对的侧壁安装了一个齿条状齿型材80。据此在靠近长窄面的支承装置11,夹子77的齿型材80短窄面的区域内构成齿型材81。优选以垂直于支承装置11底部37的垂直对准侧壁齿的型材80,81构成。因此夹子77的齿型材80可相对于支承装置11齿型材81沿垂直于底部37的方向相互运动。因此夹子77固定在支承装置11上,两个齿型材80延伸到符合支承装置11的底部37齿型材81末端上,并且把夹子77的齿型材80推入支承装置11的齿型材81中。为了更换印台10或者支承装置11借助于夹子77从印章I底架3沿着拉出方向19拉出齿型材,如图16所示。然后夹子77从支承装置11上,并且与一个新的支承装置11连接在一起,然后沿着推入方向20借助于夹子77把支承装置推入印章I的下部,直到夹子77封住孔槽17或者夹子位于孔槽中。此外图19表示构成斜边101的棱边,棱边在支承装置11底部37和短窄面之间。例如这个斜边可用于,防止不正确地推入,因为只能正确调整支承装置,随着相对于印板正确定位印台也可推入容纳装置或者箱体中。通过斜边代号,例如通过不同的斜边斜度或者斜边宽度可构成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可限制专门用于不同的印章改型品种。优选两个斜边应有相同的基本几何尺寸,例如对此补充编码,即斜边有一个较大宽度和/或者较大倾斜度,以便支承装置始终能推入带有基本附加轮廓的印章中,只要能确定印台的兼容性。这个斜边还有个优点就是,即使印章的容纳装置或者箱体没有这样的反向斜边,支承装置也可以推入印章中,因为通过这个斜边不会出现零件错误的情况。图20表示符合图15用于的印章I印台10支承装置11可选的实施形式。在这里,支承装置11中-在一个长窄侧上-在两个短窄侧上与支承装置11 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手柄78。依照实施形式,支承装置11出现在垂直于底部37的T-形俯视图中。这种侧壁突出的手柄78使人能够穿过手柄或者上盖2窗口 72舒适而安全地握持支承装置11。针对这个结构在更换印色垫时应换掉整个支承装置11,包括较容易握持的可用手柄78。图21a到c表示符合图18用于印台10支承装置11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另外图18中夹子77有一个盖板84,盖板用一个隔板形连接件与夹子连接一起并且在插在支承装置11上的情况下完全盖住印色垫10。通过这个盖板可保证可靠接触保护并且因此防止污染,此外盖板84可以这样密封支承装置,即完成运输包装,这样的包装防止实际使用前印台脱水。盖板84朝向印台10的边缘涂上密封剂。在制造时盖板84的夹子77可沿着推入方向88放在支承装置11上,在这里夹子77,特别是带成形齿型材80的手柄78推入支承装置11合适的附加齿型材81。由于在改进方案中取消了与手柄78连接的隔板,在靠近手柄短窄侧的支承装置11的长窄侧上安装了附加导向型材,在这里夹子的导向型材处于支承装置11上。在改进方案中可放弃手柄78的齿型材80,因为导向型材86,87提供充分的机械稳定性,并且将手柄78固定在该支承装置上。在按图15把支承装置11推入印章I之前在手柄78对面的长窄侧面上继续升高盖板,直到盖板沿著作为额定断裂点85构成的连接件从夹子77处中断,并且自由接近印台
10。但是隔板状的连接件也可以通过收缩例如以薄膜状铰链形式构成,由此也许能够通过拆掉或者切断从夹子上分开盖板。然后将支承装置推入印章I中,如图15所述。图21b表示夹子77的详图。盖板84用隔板状的连接件与手柄78连接,如上所述在揭开盖板84时中断或者分离手柄并且由此可从手柄78上分开盖板。通过导入手柄78停留在与支承装置11连接的齿型材80,81或者导向型材86,87中,能够很方便地推入印章I中。对于印章I而言同样允许推入支承装置11,在这个印章中支承装置11插在箱体13中,例如在印章I中按图1至15所示结构,可从支承装置完全拉出夹子77,从这个支承装置中相对于齿型材80,81或者导向型材86,87,89垂直于支承装置底部37拉出这个夹子,如图21a所示。如上所述要保留的支承装置11能够插在箱体13中。以这个改进方案创造了普通的支承装置11,以便有利于不同构造的印章I均可推入这个支承装置。支承装置通过很简单的操作步骤便可满足各种印章的要求。在与也许逐渐出现的斜边101接合时,支承装置也可设专门用于不同的印章类型。尤其重要的是,对于不同的印章类型可使用众多支承装置中的主要类型,这在制造技术方面和首先在备件领域内具有很重要的成本优势。在更换印台时对于符合图15的印章I如上所述,离开支承装置11 一段距离上盖2平行用于垂直导向装置7向前运动,带印板5的印板架4,以使印板5卸载并且从印台10开始上升,在大大避免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可从筒体12中取下支承装置。图22表示另一种可能的结构,在取下或者推入支承装置11时,使印板架4和印板5总体看来下降,目的是:能够畅通无阻地移入或者顶出支承装置11,而不必通过下压使上盖2进入印台更换位置中。当上部盖2位于静止位置并且印板5靠近印台10时,也可使用前壁49上的孔槽17。这个改进方案中的支承装置11在其端面窄侧上分别有一个调平的导向型材110,然而此外该导向型材首选两个斜坡111。该导向型材也因此显示为一个减小压力和消除印板和印台之间接触的装置。斜坡111配设在导向型材111端面末端上,并且高出位于支承装置11底部37的平侧壁。此外斜坡各有一个第一斜坡段112和第二斜坡段113,斜坡的斜度例如应符合印板架导向型材114的斜坡115。沿拉出方向19取下支承装置时相对于印板架4运动支承装置11,支承装置11导向型材110第一斜坡段112转到印板架4导向型材114的斜坡115上,并且因此导致平行于垂直导向装置7印板架运动,特别是印板开向前运动远离印台10,以至于能够从筒体12中拉出支承装置11而没有值得注意的摩擦力。在推入时情况正好相反。支承装置11的第二斜坡段113可能接触印板架4的斜坡115并且转向支座,由此导致印板架平行于垂直导向装置7向下进行相对运动,并且可由此推入支承装置。当支承装置11到达工作位置时,印板架4斜坡115转向支承装置11和印板架4的第一斜坡段112,并且由此和印板5朝着支承装置运动,而且用规定的压力把印板压向印台10。为了较轻松地推入例如支承装置11导向型材110的第二斜坡段113,可以有一个小的斜度。与此相对在顶出时希望尽快将印板5和印台10分开,沿着拉出方向20支承装置11小的运动即能满足印板和印色垫分离的需要,因此第一斜坡段112应该有一尽量大的斜度。为了简化印台更换,在改进方案中底架3后壁50也有一个孔槽17,在这里一对形状相同的孔槽17在前壁和后壁上彼此相对,并且由此构成一个不间断的筒体12。这个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从印章I两侧进行印台的更换。例如可通过推入新的支承装置推出旧的支承装置,而对此不需要其它操纵程序。因为特别是基于彼此对齐的斜坡113,115的反压力来阻挡支承装置的运动,通过支承装置以及压板上的导向型材相互作用或者相互对齐从而使支承装置处于推入位置。实施形式表示印章I的可能实施方案,在这里也可在这个位置上看到,这个发明不只局限在专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也可能是彼此之间单个实施方案的不同组合,并且变化的可能性取决于结合具体发明的技术操作原理以及在从业于这个技术领域内专业人员能力。这也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包括专利保护范围,而这些实施方案可以是图标的和文字描述的实施方案单个细节的组合。图24至35说明并且图示了符合本发明解决方案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在这个施示例中支承装置11直接通过印色垫130实现,换句话说,印色垫130成为支承装置11并且不增加辅助装置可直接推入印章I筒体12中,由此可取消附加组件,特别是箱体13,如上所述的实施形式所表示的。当然也可以是,通过箱体13实现符合本发明解决方案的结构形式,在这个结构形式中推入印色垫130,如图1到23所示。
在图24到28中图解图标了构成支承装置11的印色垫130,在这里构成了自动上墨印章I的印色垫130并且在外壳131或者支承装置11中至少安装一个印色垫132作为油墨柱,并且优选在支承装置11上安装一个固定在印章I中凹槽133和/或者突起件134形状的装置。印色垫130优选由一个矩形外壳131构成,该外壳由一个底板135,两个纵向面136和两个侧壁137构成,通过外壳131未封闭的面可推入印色垫132,如箭头所指,对于推入的印色垫130,油墨柱的压板或者印板5停在印章I静止位置上。对于印色垫132的固定在外壳131里面安装了凸起件,卡锁或者类似的零件。印色垫130的尺寸优选这样设计,即可使用属于现有技术状态自动上墨的,结构相同的印章1,如说明介绍中所述。在符合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构成自动上墨印章I的印色垫130,下文还会详细叙述印章1,在这里支承装置11的侧壁137上分别安装了一个手柄138,用于从侧壁固定并且从一个由多个可相互运动零件组成的印章I中拉出印色垫130或者支承装置11,在这里构成推入到印章I底架3凹槽139中的手柄138,并且手柄没有高出底架3的外表面140,印章I的上盖2可运动推入到底架3中手柄138凹槽139的上方。优选用固定件141把手柄138固定在侧壁137上,在这里例如在侧壁137上至少配设一个凹槽142并且在手柄138上至少配设一个与之相符的凸块143。侧壁137上的凹槽142优选在一个方向上阻塞,只沿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并且直到锁紧装置进入该凹槽142后手柄138的凸块143才能运动,如图35所示。因此手柄138可延伸到拐角部,在这里优选在纵向面和侧壁136和137上安装至少一个固定件141,以实现安全而牢固固定支承装置11上的,特别是外壳131上的手柄138。对于印色垫130的对称结构可能是,把手柄138固定在每个拐角部,为了推入印章I中应把手柄138安装在同一纵向面136的拐角部。对于磨损现象使用者可把手柄138装在相对的凹槽142上并且旋转180°后推入印色垫130。手柄138应这样构成,即手柄应高过侧壁137上的支承装置11或者外壳131并且在其前表面,特别是纵向面136上,最终锁住手柄。与此相符在印章I底架3需要有凹槽139,如下详述。突出的手柄138和底架3,特别是底架3中的凹槽139应相互匹配,即在推入的印色垫130中印章I底架3上的外表面140差不多最终封闭支承装置11前侧和手柄138,在印色过程中上盖2可运动到底架3之上,正如从该技术状态所了解到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取下支承装置11或者印色垫130,应在手柄138上,特别是在其表面上配设缺口、凸块、凹槽或者类似装置,以防在从印章I中拉出时出现滑动。也可能是,手柄138的宽度144超过支承装置11侧壁137或者外壳131的宽度145,目的是: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较大的操作面。通过可拆卸手柄配设实现,在使用印色垫131时可以在自动上墨印章I的其它老式样上取下手柄并且由此推入印色垫,用有利的方法实现向下兼容性。不言而喻也可能是,只安装一个手柄138,这个手柄从侧壁137延伸到其它平行走向侧壁137的纵向面上,可用两个手指重新从侧壁固定印色垫131。同样可构成带有也作为单构件的压铸件的单构件手柄138的支承装置11,在这里这样的结构没有向下兼容性并且手柄138是不能拆开的。特别是在侧壁安装手柄138的结构中手柄在推入状态下没有超出底架3的外表面140,底架3和上盖2能够重迭从而完成印色过程。除此之外,安装支承装置11的侧壁137上根据现有技术下已存在的装置,优选安装凹槽133以及/或者凸块134装置用于在印章I中的固定。侧壁137上的配设能够把印色垫130固定在属于陈旧技术状态下的自动上墨印章I中,由此规定了向下兼容性。不利的是在这种安装在侧壁137上的固定装置中,印色垫130只能固定在水平面上。为了将可更换的印色垫130固定在印章I中,应在支承装置11侧壁137的至少一个分区上配设一个伸展的面146,在这个伸展的面上定位在印章I中固定的装置的位置。这个装置例如可重新用凹槽133以及/或者凸块134构成,凹槽或者凸块也应安装在侧壁137上。通过这种配设可实现,同时把水平力和垂直力施加在伸入凹槽133中的凸块或者凸缘上。因此在压板或者印板5停止时印色垫130不再沿着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运动。这个表面146与地面的夹角优选为45°。也可以这样说,根据现有技术条件下已经获知的情况,自动上墨印章I的印色垫130差别在于,配设在侧壁137上并且从现在起把印色垫130固定在印章I伸展表面146上的装置,由此产生一个沿着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在印色垫130外壳131上施加的压力。为了能够推入这种印色垫130,就需要构成支承印色垫130的印章1,如图29至36所示,在这里只说明了最主要的部分及其差别。给印章I配备一个可摆动的印板架4,印板5和一个用于可更换支承装置11或者印色垫130的筒体12形状的容纳装置。印板架4和容纳装置都安装在底架3上,印板架4可沿着垂直方向从给印色垫130上施压的原始位置-如图29-运动到产生印章印痕的位置中(图上没有画出印章的位置),在这里在印章位置上把印板5压向支承面并且因此产生印板5印痕。容纳装置至少要由一个横向于垂直方向走向的筒体12构成,印色垫130或者支承装置11应推入该容纳装置中。这种情况下可以配设合适的导向板,缺口等。为了能够使用上述印色垫130,就需要一个容纳和固定印色垫130的底架3。为此在筒体12中要把伸展的的表面148配设底架3侧壁147至少一个区域上,在这个表面上定位一个装置,特别是凸块149以及/或者凹槽150,以固定推入印色垫130。该装置特别是与凸块133和凹槽134相符,配置于印色垫130之上,防止在推入时印色垫130脱落。与此同时可以停在一个精确位置上,因为由这个装置,特别是凸块134,149和凹槽133,150开始在印色垫130的这个锯齿状表面146上施加一个垂直而水平的力。因此也可防止,在静止位置上的印板5由于力施加可在印色垫130上沿着水平方向运动。通过构成筒体12中和印色垫130上锯齿状的表面146,148角度还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换句话说,对于较平坦的角度沿水平方向不再施加力,对此相对于较陡峭角度垂直方向的力较有优势。因此原则上应提到,筒体12中印色垫130上的表面146,148不必经过整个侧壁137和147上方。如果只是这样构成部分区域,就足够了。但是在这里还要求,侧壁137和147的开始区域要有角度构成,这样便可推入印色垫130并且不会触碰到137和147上延伸的其它区域。为了能使用带有侧壁安装手柄138的印色垫130,底架3筒体12中或者在底架3上,即在两个侧壁147上配设凹槽139,以推入印色垫130的手柄138,并且从侧壁固定和拉出印色垫130。显而易见的是凹槽39位于底架3侧壁或者侧面板147上。凹槽139的深度或者长度和宽度应与手柄138大小一致,目的是:手柄能安全推入凹槽139中。这里主要是,与底架3中凹槽139 —致构成上盖2,换句话说,上盖2至少在侧壁151上的一个部分区域中有一个孔槽或者自由位置152,在更换印色垫130的取出位置(图31和32)上孔槽或者自由位置152允许从侧壁接触位于底架3侧壁147的凹槽139中的手柄。优选上盖2有一个窗口 72,窗口从前壁或者后壁153开始延伸到侧壁151上以及由此构成自由位置152用于接触手柄138。所以情况可能是,通过适当调整上盖2,如图31和32所示,自由抓取手柄138。如果按图29和30印章I位于静止位置上,则把筒体12对面的窗口 72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到印章I的支承面上,由此不能拉出印色垫130,因为上盖2或者窗口 72的下半部分部分盖住了印色垫130。如果按图33和34把印章I推入印章位置中,则窗口 72在印色垫130之下定位,由此再次防止取下印色垫130。对于带有所述印色垫130的,符合本发明的新型印章I可以这样更换印色垫,即在静止位置上(图29和30)上盖2中的窗口 72,其下边缘至少部分盖住推入筒体12中的印色垫130,上盖沿着底架3方向一直运动,直到窗口 72完全露出印色垫130,与此同时印色垫130的压板4或者印板5升起。可用安装在前壁或者后壁153上的锁紧装置154把上盖2固定在印色垫更换位置上,让使用者松开印章I并且两个相互运动的零件停止这个位置上。随后可能是,通过窗口 72从侧壁固定手柄138并且用手柄把印色垫130从底架3中通过上盖2的窗口 72向外拉,如图32所示。由于手柄138装在侧壁,使用者只需两个手指就能更换印色垫130,在这里通过手柄138的配设让使用者自动把压力施加到手柄上,并且使印色垫130安全停在两个手指之间。而且在取出印色垫130时能防止直接碰到外壳131中湿透油墨的储存材料。通过松开联锁系统154上盖2又可以滑回到其静止位置上并且结束印色垫更换过程。此外底架3可由多个部分组成,在这里可以针对不同的部件155,156从而安装不同的材料,特别是形状稳定的硬塑料-零件155-和软塑料-零件156-用于支架和定位。在这里优选透明构成零件156并且以窗口形式使用。零件156可用在支承面区内,目的是:对于印色过程,使用者可通过这个透明的零件156向里看到并且因此可使印章I准确定位。另外可能的是,在底架3的支承面区内配设了定位凸块157。其优点在于,为了能够比较容易地装配印章1,上盖2同样由多个零件组成,如图35所示。上盖2有一个可拆下的装饰板158,上盖2 —侧是敞开的并且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彼此拉出,因此较为容易地放在底架3上。在装饰板158上安装了固定件,目的是:能够把固定件较为容易地压在上盖2上并且因此关闭上盖。同时由此实现,再也无法拉出上部盖2并且使上盖安全停在底架3之上。为了能够进行外观或者油墨成形的视觉适配,可使用不同的装饰面板158。此外可在侧壁151上同样使用装饰板159,用固定件,特别是固定连接件把装饰版简单压在侧壁151上。另一个装饰板160可固定在上盖2,以透明构成装饰板160。因此使用者可以在装饰板160面留下印痕,使用者可识别,哪一个印章I将留下哪一个印痕。图36到38详细图标了联锁系统154。联锁系统154需要用于固定上盖2和底架3,目前用于多个,特别是两个位置。为此安装一个在上盖2外侧上可操纵的滑块传动杆161。滑块传动杆161可在这个图示的实施形式中运动进入左右位置中,在一个位置上,特别是在左边,印章I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上部盖2和底架3可自由运动,在其它位置上上盖2和底架3彼此锁在确定的位置上。因此,使用者必须让两个零件合适彼此定位,目的是:把滑块传动杆161运动进入锁闭位置,特别是右侧位置。为了能把上盖2和底架3联锁在一起,把联锁系统与滑块传动杆161连接在一起,联锁系统以简单的形状用凸块162和凹槽163构成。对于所示的实施形式要给滑块传动杆161装上多个凸块162,这些凸块通过沟槽没有图示地突起进入上盖2内。在底架3中配设了两个凹槽163,在滑块传动杆161相应位置上凸块162作用于这个凹槽,并且因此使这两个零件相互锁紧。在这里图36表示带有处在静止位置上联锁系统161的印章I。在这里凸块162和凹槽163不起作用,用印章I可进行印色过程。如果例如现在使用者希望更换印色垫130,则使用者使这两个零件,特别是上盖2和底架3相互运动,并且同时将滑块传动杆移入锁紧位置中,特别是移入右边的位置中,在到达右边的位置时凸块162作用于第一个凹槽163,并且让滑块传动杆161完全向外,也就是向右运动,如图37所示。因此此时窗口 72直接位于筒体12前,并且经由窗口 72通过从侧壁固定手柄138使用者可以毫无问题地拉出印色垫130。此时可把印章I重新移入静止位置或者移入印色位置中,这要求,滑块传动杆161重新移入另一个位置,特别是移入左边的位置中,这两个零件可重新彼此畅通无阻地运动。此时为了把印章I固定在传输位置或者印色位置中,使用者把上盖2压入印色位置中,也完全向下,并且使滑块传动杆161向右运动,目的是:凸块162重新锁在与之相符的凹槽163中,如图38所示。为了更容易地识别这些位置,可以在印章I上给单个位置做标记。为此可采用简单的方法涂上或者压印相应的标记。优点在于,当能够把多个位置用于固定时,使用者就能较快地找到合适的位置。例如,在上盖2安装了一个合适的窗口,目的是:使用者能够看到底架3上的标记。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使用带有可摆动印板架4、印板5以及用于印台130可更换支承装置11的容纳装置的印章,该印章的印板架4和容纳装置都安装在底架3中,并且印板架4沿着垂直方向可从一个临近带压力印色垫130的原始位置开始调整进入产生印痕的位置中,并且容纳装置至少是由一个横向于垂直方向的筒体12构成,在这瑞安装联锁系统161用于上盖2和底架3的相互固定,使用这个联锁系统可固定或者锁住至少两个位置。对于这样的解决方案要用有利的方法实现,在锁闭状态下在印色垫更换位置上以及在传输位置上或者印色位置上锁紧装置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始终在外壳131上弹簧的底部,换句话说,弹簧的力量作用在外壳底部并且因此导致外壳底部弯曲,通过这个作用力让联锁凸轮,特别是凸块162反作用于这个区域并且因此把弯曲减小到最低程度。此外在图39中图示了用于自动上墨印章I的传输夹子164。传输夹子164的任务是,彼此固定印章1,特别是上盖2和底架3,为此应创造尽可能小的结构尺寸,换句话说,用传输夹子164使印章I停在压印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完全把上盖2移到底架3以上,并且由此用传输夹子盖住印板5,在传输时不产生对临近部件的污染,并且与此同时产生容易传输的最小结构尺寸。为此,目前传输夹子164应这样构成,即遵照已知的现有技术状态,夹子不是与上盖2连接,而是将夹子锁在底架3中。在这里,传输夹子164由一个底板165构成,在底板上在纵向侧分别沿着相同方向伸出锁舌166,167,在这里给锁舌166装备一个锁紧装置168。例如锁紧装置168可这样构成,即使该锁紧装置在端区内容易沿着另一个锁舌167的方向弯曲并且在末端上安装一个沿着另一个锁舌167延伸的锁紧阀鼻169,目的是:作用在安装在底架3中的卡槽170上。为了使锁舌167能够较容易地从卡锁中释放,此外还装了一个卡锁杆171,该卡锁杆在适当操纵时沿着与锁紧阀鼻169相反的方向从卡锁槽170中释放锁紧阀鼻。
在这里重要的是,卡槽170以如下方式定位在底架3上,即对于推在一起的印章1,在印色位置上,卡槽170在窗口 72下方定位,以至于带有阀鼻169的锁舌166穿过窗口 72到达下部2上并且因此阀鼻169可锁在卡锁槽170中。如果阀鼻169锁在卡槽170中后对于在印章I上的压力就减小或者消失,因此根据装在上面的弹簧沿着起始位置的方向使上盖2运动,直到锁舌169上的上盖停止。与本技术状态的差异在于,传输夹子161制动力从现在起不施加在上盖2上,而是施加在底架3,目的是:上盖2能自由运动,而不用松开传输夹子161卡槽连接件。也可以这样说,传输夹子161是用于带有印板5,用于印色垫130可更换支承装置的容纳装置11以及可摆动印板架4的印章I的。这种印章的印板架4和容纳装置装在底架3中,并且印板架4沿着垂直方向从给印色垫130施加压力的原始位置可调到产生印痕的位置中,并且容纳装置至少要由横向于垂直方向的筒体12构成,在底板165上至少安装一个带有锁紧装置168的锁舌166,在这里锁紧装置168通过上盖2的窗口 72与底架3产生制动关联。这种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从现在起不需要用锁住传输夹子161的,从外面看得见的凸缘,凸块,凹槽等,并且因此创造了视觉上外观引人注目的印章I。原则上应指出,在图1至39中上述单个实施形式可概况或者组合在唯一的印章I或者唯一的印色垫130中,换句话说,按照所需的技术解决方案单个组件或者零件应相匹配,如图1至39所示,目的是:能够组合和使用单个解决方案。基于规定最后要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印章I的构造,没有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图示印章I或者其构件的结构。可从说明书中查到以该独立发明解决方案为基础的发明任务。首先在图1至7,图8至10,图11至14,图15至17,图18至21,图22和图23,图24至28,图29至35,图36至38和图39中所示的单个结构是独立的符合发明的解决方案。可从这些图示的详细说明书中查到与此相关的符合发明的任务和解决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可回转印板架(4)、印板(5)以及用于印台可更换支承装置的可容纳支承装置(11)的印章(I),其中,所述印板架⑷和所述容纳装置均安装在印章的底架⑶中,且其中所述印板架(4)可以沿垂直方向从印台施压的初始位置(130)调整进入产生印痕的位置,且其中接件装置至少是由一个相对垂直方向可横向运动的筒体(12)构成,其特征是,在所述筒体(12)里设有一个呈一定角度走向的斜面(148),该斜面(148)位于侧壁(147)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上方,固定推入印台(130)的装置即设定在所述斜面(14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该装置由一个凹槽构成,该凹槽与安装在印章(I)内部的一个突起部件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该装置由至少一个凸块构成。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条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有角度走向的斜面(146)与所述支承装置(11)底面(135)的夹角呈45°时最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在所述底架(3)的所述筒体(12)位置的两个侧壁(147)设有凹槽(139),用于推入所述印台(130)手柄(138),以及用于所述印台(130)两侧的握持以及抽出所述印台(130)。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条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所述底架(3)由多个部分(155,156)组成,其中位于接触面范围内的部分(156)是透明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条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所述底架(3)接触面区域内配设了定位凸块(157)。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条或几条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所述上盖(2)由至少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作为装饰面板(158)。
9.根据权利要求1到 8中任一条或几条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所述上盖(2)帽罩状包围所述底架(3),其中在起始位置处,所述上盖(2)的下边缘(70,71)从所述底架(3)开孔(17)的下面经过,并且所述上盖(2)有一个适应所述开孔(17)的窗口(72),其中在起始位置上,相对于所述底架(3)的所述开孔(17),所述窗口(72)的位置略高,以便至少部分覆盖住所述开孔(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所述上盖(2)的所述窗口(72)延伸至前壁¢9)宽度之外并且在所述上盖(2)侧壁(8)上继续延伸到一定深度(73)。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平行于推入方向(20)的手柄(78)具有一定延伸长度,所述长度符合所述底架(3)的所述开孔(17)的深度(67)。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9所述的印章(1),其特征是,底座(37)和所述支承装置(11)短纵向侧面之间的边沿即为斜边(10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所述斜边(101)上有一个卡槽位置。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条或几条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倾斜延伸表面(146,148)或斜边(101)的倾斜度呈45°时最佳。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条或几条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相对应的斜边101,103能具有其它几何形状。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条或几条所述的印章(I),其特征是,所述斜边(101,103)可为半径度量的圆形面积和/或多边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描述了印章(1)和用于自行上墨印章(1)的印台(130)。在印章的外壳(131)或支承装置(11)中至少安装一个印台垫用以吸入油墨。支承装置(11)由一个带有纵向连接板(136)和侧壁(136)的底板(135)构成矩形壳,在这两个平行的面板上装有手柄用于支承装置(11)两侧的握持。最好在支承装置(11)上安装凹槽(133),卡槽和/或者凸起状(134)部件,用于将印台固定在印章(1)中。在支承装置(11)的侧壁(137)上分别安装一个手柄(138)用于两侧的握持,以便用于从一个由多个交错活动部件所构成的印章(1)中拉出支承装置(11)。手柄(138)可推入印章(1)下部(3)的凹槽(139)中,并且手柄不超出印章下端(3)的外表面(140),这样一来,印章(1)的上盖(2)便可在印章下端凹槽(139)的上方进行移动。
文档编号B41K1/42GK103144449SQ2013100672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30日
发明者彼得·津德尔, 马库斯·策厄特纳, 马丁·福尔克尔 申请人:特罗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