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和检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精确地判断打印期间打印面上出现的污迹的打印设备以及该打印设备所采用的检查方法。根据本发明,该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用于基于图像数据,通过从打印头喷出墨而在打印面上形成图像;读取单元,用于对形成有所述图像的打印面进行读取;以及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读取单元所获得的读取数据与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比较,并且采用比较结果来判断所述打印面上出现的污迹。
【专利说明】打印设备和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打印物上的污迹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在通过喷出墨来打印薄片的打印机中,墨可能会从喷墨打印头无意滴落并且附着至该薄片,或者墨可能会附着至要输送该薄片的路径,由此在该薄片上造成墨污迹。因此,众所周知有包括污迹检测功能和恢复功能的打印机。
[0003]在日本特开平03-197140(1991)中,公开了配备有污迹检测功能的打印设备。本公报中所公开的打印设备采用打印物的空白(blank margin)的亮度信息来检测污迹的有无。具体地,将空白的正常亮度存储作为基准值,并且每当检测到空白时,将所检测到的空白的亮度与空白的正常亮度进行比较,并且在这两者的差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确认出存在污迹。
[0004]根据日本特开平03-197140(1991)所公开的打印设备,采用空白的亮度信息来检测由于设备故障造成墨不期望地喷出而发生的墨污迹、以及原本附着至打印物的污迹。然而,日本特开平03-197140(1991)所公开的打印设备能够检测空白中出现的污迹,但无法检测其它部分中的污迹。也就是说,无法检测图像内出现的污迹。此外,日本特开平03-197140(1991)所公开的打印设备仅可以判断空白内有无污迹,但无法识别污迹的类型,因此基于这些检测结果无法指定污迹的原因。
[0005]此外,根据日本特开平03-197140 (1991),在检测到空白中的污迹之后,打印设备无法基于这些检测结果来控制恢复处理。通常,在打印物中出现的污迹是打印设备的喷墨单元所引起的污迹的情况下,需要从用于恢复喷墨单元的喷出功能的多个恢复处理中选择并进行适当的恢复处理。然而,如上所述,根据日本特开平03-197140(1991)所公开的打印设备,由于用户自己选择要进行的恢复处理,因此有可能进行了错误的恢复处理。在进行了错误的恢复处理的情况下,状况将变得劣化(例如,污迹的范围将扩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精确地判断打印物的打印面上所出现的污迹的方法。
[0007]为了实现该目的,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用于基于图像数据,通过从打印头喷出墨而在打印面上形成图像;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形成有所述图像的打印面;以及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读取单元所获得的读取数据与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述打印面上的污迹。
[0008]为了实现该目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步骤,用于读取形成有图像的表面;以及将所述读取步骤的读取结果与所述图像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述表面上的污迹。
[0009]根据本发明,可以精确地判断打印期间打印面上出现的污迹。[0010]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采用的打印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2是示出控制单元的结构的示意框图;
[0013]图3是示出打印操作的处理序列的流程图;
[0014]图4A和4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打印物上的污迹的处理的流程图;
[0015]图5A和5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打印物上的污迹的处理的流程图;
[0016]图6是示出用于检测空白上的污迹的处理的流程图;
[0017]图7是示出用于检测图像上的污迹的处理的流程图;
[0018]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进行的用于对相对于打印物中出现的污迹的处理进行加权的处理的流程图;
[0019]图9A和9B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进行的用于对相对于打印物中出现的污迹的处理进行加权的处理的流程图;
[0020]图10是示出在打印物上出现了污迹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恢复处理的流程图;
[0021]图1lA?IlF是示出打印物中出现的污迹的类型的图;
[0022]图12是示出打印头单元的排列的示意图;
[0023]图13A是打印头单元的从其喷出面所截取的底视图;以及
[0024]图13B是示出在由于墨滴落而发生了污迹的情况下喷出面的异常部位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第一实施例
[0026]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是高速行式打印机,其中该高速行式打印机采用长的连续薄片(比在输送方向上重复的打印单位(将该单位称为页或单位图像)长的连续薄片),并且与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这两者相对应。该打印设备例如适合在打印实验中打印大量薄片。在本说明书中,即使在I个打印单位(I页)的区域内包括多个小图像、字符或空白的情况下,也将该区域内所包括的这些元素统称为一个单位图像。也就是说,单位图像表示在连续薄片中顺次打印多页的情况下的一个打印单位(一页)。此外,还将单位图像简称为图像。单位图像的长度根据要打印的图像大小而不同。例如,对于3R大小的照片,薄片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为135mm,并且对于A4大小,薄片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为297mm。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诸如打印机、多功能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各种装置制造设备等的通过采用墨来形成图像的打印设备。
[0027]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截面图。该打印设备可以采用卷筒状的薄片,并且对薄片的第一面和作为第一面的背面侧的第二面进行双面打印。该打印设备大致包括薄片供给单元1、去卷曲单元2、位置偏移校正单元3、打印单元4、检查单元
5、裁切器单元6、信息打印单元7、干燥单元8、薄片反转单元9、排出/输送单元10、整理器单元11、排出单元12和控制单元13。排出单元12连同整理器单元11 一起进行薄片排出处理。薄片由包括辊对和带的输送机构沿着由图1中的实线表示的薄片输送路径进行输送,并且由各单元进行处理。应当注意,在沿着薄片输送路径的任意位置处,将靠近薄片供给单元I的一侧称为“上游”,并且将相反侧称为“下游”。
[0028]薄片供给单元I是用于保持卷筒状的连续薄片并且进给该薄片的单元。薄片供给单元I可以容纳两个卷筒Rl和R2,并且从这些卷筒选择性地抽出并供给薄片。应当注意,要容纳的卷筒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并且可以容纳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卷筒。此外,薄片类型不限于卷筒状薄片,只要薄片是连续的即可。例如,按单位长度设置有齿孔(perforation)的连续薄片可以通过沿着这些齿轮折叠并且层叠来准备,并且可以容纳在薄片供给单元I中。
[0029]去卷曲单元2是减轻薄片供给单元I所供给的薄片的卷曲(翘曲)的单元。在薄片通过时,去卷曲单元2通过针对一个驱动辊采用两个夹紧辊使该薄片弯曲,并且使该薄片在相反方向上卷曲,由此利用去卷曲力来减轻卷曲。
[0030]位置偏移校正单元3是用于对通过了去卷曲单元2的薄片的位置偏移(薄片相对于原本行进方向的姿势)进行校正的单元。针对薄片的偏差的校正是通过使基准薄片边缘压抵引导构件来进行的。位置偏移校正单元3形成针对所输送的薄片的环路。
[0031]打印单元4是采用位于上方的打印头单元14并且对所输送薄片进行打印以在该薄片上形成图像的薄片处理器。也就是说,打印单元4是对薄片进行预定处理的处理器。打印单元4还包括用以输送薄片的多个输送辊。打印头单元14具有全幅型喷墨打印头,其中在该全幅型喷墨打印头中,横跨覆盖假定要采用的薄片的最大宽度的范围配置有多个喷嘴。打印头单元14是通过使多个打印头沿着输送方向平行排列来提供的。在本实施例中,与C(青色)、M(品红色)、Y(黄色)、LC(浅青色)、LM(浅品红色)、G(灰色)和K(黑色)这七种颜色相对应地采用七个打印头。应当注意,颜色的数量和打印头的数量不限于七个。喷墨打印方法例如可以是采用加热电阻器的方法、采用压电元件的方法、采用静电元件的方法、或者采用MEMS元件的方法。各颜色的墨从储墨器经由墨管被供给至打印头单元14。
[0032]检查单元5是如下单元,其中该单元采用扫描器来光学地读取由打印单元4打印在薄片上的测试图案和图像,并且例如检查打印头的喷嘴状态、薄片输送状态、以及图像的位置,以判断是否正确地打印了图像。扫描器包括CX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
[0033]裁切器单元6是包括用于将打印薄片裁切成预定长度的机械裁切器18的单元。裁切器单元6还包括用于光学检测打印在薄片上的裁切标记的裁切标记传感器、以及为了将薄片进给至下一阶段所采用的多个输送辊。垃圾箱19位于裁切器单元6的附近从而回收裁切器单元6所裁掉的并且作为垃圾被排出的小的薄片碎片。裁切器单元6具有分类机构,其中该分类机构判断裁切薄片是应被排出至垃圾箱19还是应被移动至原来的输送路径。
[0034]信息打印单元7是用于将诸如打印的序列号和日期等的打印相关信息(固有数据)打印在裁切薄片的非打印区域上的单元。为了打印该信息,例如通过采用喷墨型或热转印型的打印头来打印字符或代码。在信息打印单元7的上游侧且裁切器单元6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检测裁切薄片的前端的传感器21。基于传感器21的检测定时来控制信息打印单元7进行信息打印的时刻。
[0035]干燥单元8是用于对打印单元4打印出的薄片进行加热并且使所施加的墨在短时间段内干燥的单元。干燥单元8从下侧向通过的薄片吹送热风,并且使墨施加面干燥。应当注意,干燥方法不限于向薄片吹送热风的方法,并且可以是利用诸如紫外线或红外线等的电磁波照射薄片的表面的方法。[0036]将从薄片供给单元I到干燥单元8的薄片输送路径称为第一路径。该第一路径具有从打印单元4到干燥单元8的U形部分,并且裁切器单元6沿着该U形部分配置。
[0037]薄片反转单元9是如下单元,其中该单元在针对一面的打印完成之后暂时卷绕连续薄片,并且使该薄片反转以对背面进行双面打印。薄片反转单元9沿着从干燥单元8经由去卷曲单元2延伸至打印单元4的路径(环路路径)(被称为第二路径)配置,从而将通过了干燥单元8的薄片再次供给至打印单元4。薄片反转单元9包括进行转动以使薄片卷绕的卷绕转动构件(鼓)。使对一面进行了打印但尚未被裁切的连续薄片暂时卷绕到该卷绕转动构件上。在使该薄片卷绕之后,卷绕转动构件反向转动,并且沿着相反方向进给该薄片并且该薄片被供给至去卷曲单元2然后被供给至打印单元4。由于薄片的两面反转,因此打印单元4可以对背面进行打印。假定薄片供给单元I是第一薄片供给单元,则可以将薄片反转单元9视为第二薄片供给单元。后面将更加详细地说明双面打印操作。
[0038]排出/输送单元10是用于将裁切器单元6所裁切的并且被干燥单元8干燥后的薄片输送至整理器单元11的单元。排出/输送单元10沿着与薄片反转单元9所位于的第二路径不同的路径(被称为第三路径)进行设置。具有可动挡板的路径切换机构配置在路径分支位置(被称为“排出分支位置”)处,从而将沿着第一路径输送的薄片选择性地引导至第二路径或第三路径。
[0039]包括整理器单元11的排出单元12设置在薄片供给单元11侧以及第三路径的末端。整理器单元11是根据需要来针对各组对打印薄片进行整理的单元。将整理后的薄片排出至排出单元12内的多个托盘。如以上针对该布局所述,沿着在薄片供给单元I的下方延伸的第三路径,将薄片排出至夹持薄片供给单元I的相对于打印单元4和干燥单元8的相反侧上。
[0040]如上所述,从薄片供给单元I起直到干燥单元8为止的各组件沿着第一路径顺次配置。从干燥单元8延伸出的第一路径分支成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薄片反转单元9沿着第二路径配置,并且从薄片反转单元9延伸出的第二路径与第一路径汇合。排出单元12位于第三路径的末端。
[0041]控制单元13是用于对打印设备的各单元进行控制的单元。控制单元13包括CPU、存储装置、包含各种控制单元的控制器、外部接口、以及用户为了键入输入/输出指示所采用的操作单元15。基于控制器或者经由外部接口连接至该控制器的诸如主计算机等的主机设备16所发出的指示来控制打印设备的操作。
[0042]图2是示出控制单元13的概念框图。控制单元13的控制器13a(利用虚线包围的部分)包括CPU (中央处理单元)201、R0M202、RAM203、HDD (硬盘驱动器)204、图像处理器207、引擎控制器208和个体单元控制器209。CPU201对打印设备的各单元的操作进行整体控制。R0M202用来存储CPU201所执行的程序以及打印设备的各种操作所需的固定数据。RAM203用作CPU201的工作区域、各种接收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域、或者用以存储各种设置数据的区域。HDD204可以用来存储和检索CPU201所执行的程序、打印数据、以及打印设备的各种操作所需的设置信息。操作单元15是相对于用户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包括诸如硬件键盘和触摸屏等的输入单元以及用于呈现信息的诸如显示装置和音频发生器等的输出单元。
[0043]针对需要快速数据处理的单元设置专用处理器。图像处理器207对打印设备所处理的打印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在该图像处理中,将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例如,YCbCr)转换成标准RGB颜色空间(例如,sRGB)。此外,根据需要对图像数据进行诸如分辨率转换、图像分析和图像校正等的各种其它图像处理。将通过这些图像处理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存储在RAM203或HDD204中。引擎控制器208例如从CPU201接收控制命令,并且基于打印数据来驱动打印单元4的打印头单元14。引擎控制器208还控制针对打印设备的各单元所设置的输送机构。个体单元控制器209是用于单独控制薄片供给单元1、去卷曲单元2、位置偏移校正单元3、检查单元5、裁切器单元6、信息打印单元7、干燥单元8、薄片反转单元9、排出/输送单元10、整理器单元11和排出单元12的子控制器。基于CPU201所发出的指示,个体单元控制器209控制各单元的操作。外部接口 205是用以使控制器13a连接至主机设备16的本地接口(Ι/F)或网络Ι/F。上述这些组件经由系统总线210相互连接。
[0044]主机设备16用作允许打印设备进行打印的图像数据供给源。主机设备16可以是通用计算机或专用计算机,或者可以是包括图像读取器的诸如摄像装置、数字照相机或照片存储装置等的专用图像管理设备。在采用计算机作为主机设备16的情况下,将OS、用于创建图像数据的应用程序软件、以及打印设备所用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安装在该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应当注意,上述所有处理并非必须总是由软件来进行,并且这些处理中的一个或全部可以由硬件来进行。
[0045]现在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的基本打印操作。由于这些打印操作在单面打印模式和双面打印模式中不同,因此将说明各模式中的操作。
[0046]在单面打印模式中,利用薄片供给单元I供给连续薄片,并且利用去卷曲单元2和位置偏移校正单元3处理该连续薄片,然后利用打印单元4对该薄片的正面(第一面)打印图像。在利用打印单元4对连续薄片顺次打印输送方向上具有预定单位长度的图像(单位图像)的情况下,沿着薄片的长边方向形成了多个图像。将由此打印出的薄片经由检查单元5输送至裁切器单元6,并且针对各单位图像进行裁切。将所获得的裁切薄片输送至信息打印单元7,其中在该信息打印单元7处,根据需要将打印相关信息打印在这些薄片的背面上。之后,将裁切薄片逐一输送至排出/输送单元10,并且最终排出至排出单元12并堆叠在整理器单元11上。另一方面,在沿着最后的单位图像裁切了薄片之后,使残留在打印单元4侧的连续薄片返回至薄片供给单元1,并且重新卷绕卷筒Rl或R2。如上所述,在单面打印模式中,使薄片沿着第一路径和第三路径输送,并且不通过第二路径。
[0047]在双面打印模式中,进行正面(第一面)打印序列,并且顺次进行背面(第二面)打印序列。在最初的正面打印序列中,从薄片供给单元I开始直到检查单元5为止的操作与上述单面打印模式中进行的操作相同。之后,代替利用裁切器单元6裁切薄片,将连续薄片输送至干燥单元8。在利用干燥单元8使薄片的正面上的墨干燥之后,该薄片不是被引导至向着排出/输送单元10的路径(第三路径),而是被引导至向着薄片反转单元9的路径(第二路径)。在沿着第二路径输送薄片时,使该薄片卷绕沿着正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反转单元9的卷绕转动构件。在利用打印单元4完成了针对正面的打印的情况下,利用裁切器单元6沿着打印区域的后端裁切连续薄片。之后,相对于作为基准的裁切位置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连续薄片部分、即打印出的薄片部分经由干燥单元8被输送,并且被薄片反转单元9卷绕,直到后端(裁切部位)到达薄片反转单元9为止。在利用薄片反转单元9的卷绕已开始的情况下,使相对于裁切位置残留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连续薄片、即位于打印单元4侧的连续薄片返回至薄片供给单元I,并且重新卷绕卷筒Rl或R2,由此该薄片的前端(裁切部位)将不会停留在去卷曲单元2。由于这样使薄片返回(向后进给),因此可以避免与在背面打印序列中要再次供给的薄片发生碰撞。
[0048]在进行了正面打印序列的情况下,使操作模式改变为背面打印序列。使薄片反转单元9的卷绕转动构件在相反方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将已重新卷绕的薄片(重新卷绕期间薄片的后端变为进给时薄片的前端)沿着由图1中的虚线表示的路径供给至去卷曲单元2。去卷曲单元2利用卷绕转动构件去除施加至薄片的卷曲。也就是说,去卷曲单元2沿着薄片供给单元I和打印单元4之间的第一路径以及沿着薄片反转单元9和打印单元4之间的第二路径进行配置,并且用作用于对沿着任一路径输送的薄片进行去卷曲的共通单元。将反转后的薄片经由位置偏移校正单元3输送至打印单元4,并且在该薄片的背面上打印图像。将由此打印出的薄片经由检查单元5输送至裁切器单元6,并且按预先指定的预定单位长度进行裁切。由于将图像打印在各裁切薄片的正面和背面上,因此不进行利用信息打印单元7的打印。将裁切薄片逐一输送至干燥单元8,之后经由排出/输送单元10排出至排出单元12并且堆叠在整理器单元11上。如上所述,在双面打印模式中,通过沿着第一路径、第二路径、第一路径和第三路径依次进行输送来处理薄片。应当注意,上述打印序列不限于用于利用裁切器单元裁切薄片并且将所获得的裁切薄片逐一排出至排出单元的处理。例如,代替对薄片进行裁切,可以使打印后的连续薄片卷绕卷筒。
[0049]接着,将通过采用图1lA?IlF以及图12、13A和13B来说明薄片上所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的“污迹”。
[0050]这里所述的“污迹”表示由于打印头单元14的喷墨故障而附着至对象薄片中的一定不能被喷墨的部分上的墨、即附着至薄片的不期望部分的墨。后面将说明本实施例中所定义的“污迹”的类型。在本实施例中,CPU201(参见图2)允许打印头单元14向薄片中的墨滴应当着落的位置喷墨。在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如图12所示,使薄片相对于打印头单元14进行输送。在这种状态下,从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各打印头所设置的喷墨部(还称为喷嘴)的端部(喷出口)向所输送薄片的表面喷墨,并且进行打印。
[0051]图13A是示出在正常进行打印操作的情况下打印头单元14中所包括的各打印头的形成有喷出口的面的图。如图13A所示,在正常进行打印操作的情况下,墨没有附着至打印头的喷出面,并且适当地进行墨的喷出。另一方面,在发生了与喷墨部有关的故障的情况下,在喷出面上产生污迹。墨的喷出面的示例故障是所谓的墨滴落(ink blot dripping)、即墨从墨的嗔出面无意地滴落的现象。墨滴落是墨吸附并且残留于附着在嗔墨部的嗔出口附近的纸尘、并且最终因其自身的重量从喷出面滴落的现象。存在其它情况:在CPU201对从喷墨部喷出的墨量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发生故障,并且在墨从打印物渗出的状态下继续薄片的输送。在这种情况下,渗出的墨可能附着至薄片输送路径,或者打印部分可能在没有完全干燥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并且墨可能附着至薄片输送路径,结果在薄片上出现污迹。
[0052]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包括用于在薄片上出现这种污迹的情况下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的恢复单元。该恢复处理是用于维持或恢复打印头单元14的喷墨部的喷出功能从而消除或减轻打印头单元14的喷墨部处的堵塞或墨积蓄(a blot of ink)的处理。该恢复处理例如包括:预备喷出,用于经由喷墨部喷出(排出)墨以消除堵塞;以及基于吸引的恢复,用于通过吸引从喷墨部吸引墨从而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此外,用于例如采用刮板来去除附着在打印头单元14的打印头的喷出面上的墨的清洁处理也是另一恢复处理。恢复处理不限于这些处理,并且还可以采用提供相同效果的其它处理。例如,代替基于吸引的恢复处理,可以采用基于压力的恢复处理,其中在该基于压力的恢复处理中,向打印头施加正压力以强制从喷出口排出墨。
[0053]图1lA~IlF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可以获得的打印物的状态的图。图1lA是示出如下状态的图:利用如图13A所示的在喷出面上不存在污迹的打印头适当进行了打印操作,并且可以获得无墨污迹的正常打印物。对于图1lA的打印物,打印出图像和空白按图像、空白、图像、空白、…的顺序重复配置的打印图案。这里,图像表示单位图像,并且为了形成图像所采用的数据是位映射在RAM203或HDD204中的二值数据,并且以下将该位图数据称为打印数据。
[0054] 图1lB~IlF是示出打印物上出现的示例污迹的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分类成图1lBUlC和IlD所示的三种类型来定义污迹,并且将后面说明的除了沿着输送路径附着的污迹和因墨滴落所引起的污迹以外的污迹视为不确定污迹。
[0055]图1lB是示出在沿着由图2中的实线表示的输送路径发生污迹并且这些污迹附着至打印物的情况下的打印物的图。这里,输送路径是为了将薄片从薄片供给单元I输送至排出单元12所设置的路径。这种污迹是如由图1lB的黑色部分表示的、沿着薄片的长边方向呈线状延伸的污迹。该污迹无法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来去除。如前面所述,本实施例的恢复处理是用于从打印头单元14的喷墨部排出墨并且擦拭喷出面的处理,并且不是用于从输送路径去除污迹的处理。针对打印头单元14所进行的恢复处理包括用于向薄片喷出墨(进行预备喷出)、同时输送薄片的处理。因此,在进行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恢复处理的情况下,存在薄片上的污迹可能附着至输送路径的其它部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存在如下可能性:随着薄片的输送,附着至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墨污迹将扩大至整个输送路径,并且后续的打印物将摩擦出现污迹的输送薄片,并且将发生相同的问题。
[0056]第二种污迹是如图1lC所示的由于墨积蓄从打印头单元14的喷墨部滴落所引起的污迹。认为这种污迹的原因是由图13B的黑色圆形表示的部分。根据墨和喷墨部的湿润状态或干燥状态,墨可能无法从喷墨部正常喷出,并且墨保留在喷墨部以及附着至喷墨部的纸尘中,并且因其自身的重量而无意地掉落。如图1lC所示,这些墨积蓄成为按间隔出现的墨污迹。这种污迹的发生可以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的喷墨部进行本实施例的恢复处理来避免。因此,在进行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恢复处理、即预备喷出、擦拭处理和基于吸引的恢复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去除或减少污迹的出现。
[0057]第三种污迹是图1lD所示的不确定污迹。针对该污迹,可以考虑各种原因(例如,输送路径的翘曲、墨的滴落、输送路径的污染、或原本存在于薄片上的污迹),并且难以确定该污迹的原因。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这种污迹视为不确定污迹。由于污迹的原因不明确,因此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上述恢复处理无法去除该污迹。
[0058]图1lE所示的污迹是如下示例:在正常打印图案上形成这种污迹的情况下无法识别污迹类型,但在打印了预定长度的白纸区域的情况下能够将这种污迹识别为墨滴落污迹。具体地,这被称为图像是包括黑色这一种颜色的图案、并且墨污迹的颜色也是黑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后面说明的,可以检测到空白中出现的污迹,但无法检测到图像上出现的污迹。此外,即使在可以检测到空白上出现的污迹的情况下,也无法识别污迹是呈线状延伸还是污迹按间隔存在。也就是说,在通过重复配置图像部分和空白部分所提供的正常打印图案上存在线状延伸的污迹的情况下,针对图像部分无法识别污迹的有无,并且仅针对空白部分识别出污迹的有无。因此,无法判断针对空白部分检测到的污迹是呈线状延伸至图像部分、还是在存在污迹的空白部分和图像部分这两者之间存在无污迹的部分。相反,在参考图1lE的示例的情况下,当指定具有预定长度的白纸区域的打印图案并且进行针对该区域的污迹检测时,可以识别污迹的形状。根据图1lE的示例,可以判断为空白中所形成的污迹是因墨滴的滴落所引起的污迹。应当注意,打印图案不限于图1lA?IlF所示的打印图案。例如,还可以采用提供不具有空白的打印物的打印图案、即仅包括图像部分的打印图案。
[0059]接着,现在将说明基于打印时间表的操作处理序列从而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污迹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如上所述,图1中的检查单元5沿着薄片输送方向配置在打印头单元14附近的下游侧。因此,在通过从打印头单元14喷出墨在薄片上形成了图像的情况下,可以光学地读取该薄片的图像部分以检查薄片上的图像。本实施例的检查单元5采用诸如CCD等的图像传感器来读取利用位于前级的打印头单元14打印出的图像,并且生成二值位图数据(读取图像数据)。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在RAM203或HDD204中。
[0060]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13所控制的打印操作的整体处理序列的流程图。在步骤S301中,基于打印指示,薄片供给单元I供给薄片以进行打印。在步骤S302中,打印头单元14开始在要打印的薄片上进行打印。此时所进行的打印是在薄片上形成图像和裁切标记。
[0061]在步骤S303中,采用检查单元5来进行污迹检测。该污迹检测处理是通过如上所述判断在打印物的不应喷出墨的区域中是否存在打印部分、以及是否打印了与原本应打印的图像不同的图像来进行的。例如,在空白区域中原本应什么也不打印;然而,在空白部分中存在打印部分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该打印部分是污迹。此外,对于图像部分,获得为了打印正常图像所采用的图像数据与通过读取打印图像所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差,并且在该差等于或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图像部分中存在污迹。后面将通过采用图4A和4B的污迹检测流程图来更加详细地说明该污迹检测处理。检测到污迹的判断处理由控制器13a(判断单元)来进行处理。该判断单元将为了打印图像所采用的图像数据与检查单元5(图像读取单元)通过读取薄片的图像形成面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并且采用污迹部分的形状来判断污迹类型。
[0062]在步骤S304中,对于通过进行步骤S303的污迹检测处理所检测到的薄片上的污迹,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进行恢复处理以消除形成污迹的原因。具体地,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已将打印中止标志(FLAG)设置成ON从而判断是否应中止打印操作以进行后面将说明的污迹检测处理。在打印中止FLAG为ON的情况下,假定检测到污迹且尚未进行用于消除形成污迹的原因的恢复处理,并且应当中止打印操作。
[0063]在打印中止FLAG处于OFF状态的情况下,假定没有检测到污迹、或者检测到污迹但已消除了形成污迹的原因。对于步骤S304的判断,检查打印中止FLAG以判断其是ON还是OFF。在步骤S304的判断结果表示“否”的情况下、即在打印中止FLAG为OFF的情况下,存在更多要打印的打印数据,并且没有检测到污迹或者消除了形成污迹的原因。因此,由于即使在继续打印操作的情况下状况也不会劣化,因此在步骤S305中进行薄片排出操作。之后,在步骤S306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更多要打印的打印数据。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即在打印中止FLAG为ON的情况下,假定检测到污迹,并且尚未消除形成污迹的原因。由于存在污迹将扩大而使状况劣化的可能性,因此判断为此时应无法进行打印操作。此外,由于还存在进行薄片输送操作将会使污迹扩大的可能性,因此该处理在没有排出薄片的情况下终止。
[0064]步骤S305中排出的薄片是打印完成并且在利用裁切器单元6将卷筒状薄片裁切成各张薄片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薄片。然而,如上所述,代替裁切,还可以排出连续薄片。
[0065]此外,在排出了薄片之后存在更多要打印的数据的情况下,应继续打印。因此,在步骤S306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仍存在打印数据,并且在不存在更多打印数据、即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假定所有数据的打印完成,之后打印操作结束并且该处理终止。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返回至步骤S302,并且继续打印操作。采用上述处理序列来进行打印操作。
[0066]现在将通过采用图4A、4B、6、7、8和10以及图1lA?IlF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污迹检测处理。
[0067]首先,将参考图4A和4B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污迹检测处理。
[006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重复图像和空白来形成打印图案,并且应针对空白和图像改变污迹检测处理。因此,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1中,首先,进行检查以判断当前检查部分是空白部分还是图像部分。在该检查处理中,采用针对图2的检查单元5所设置的图像传感器来读取薄片的打印面。在确定出当前检查部分是空白部分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针对空白部分的污迹检测处理。在当前检查部分不是空白部分的情况下,假定相关部分是图像部分,并且进行针对图像部分的污迹检测处理。也就是说,在步骤S401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当前检查部分是空白部分,并且程序控制进入针对空白的污迹检测处理的步骤
S402。在步骤S401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当前检查部分是图像部分,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9。
[0069]在步骤S402中,进行用于检查在空白部分中是否存在污迹的检测处理。该空白部分是没有进行打印、即没有施加墨的部分。因此,在检查单元5在空白部分中检测到施加有墨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相关部分是污迹。图6是示出该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首先,在步骤S6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在空白部分中是否存在施加有墨的部分。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即在检测到墨附着部分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602以将污迹FLAG设置为ON状态,之后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3。污迹FLAG是用以存储与是否检测到污迹有关的信息的FLAG。在步骤S601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即在没有检测到墨附着部分的情况下,假定不存在污迹,并且图6的处理终止,之后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3。
[0070]再次参考图4A和4B,在步骤S409中,进行用于检测附着至图像部分的墨污迹的处理。图7是示出针对图像部分所进行的墨污迹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0071]在图7的步骤S701中,将实际打印的图像与要打印的原始图像进行比较,并且进行检查以判断这两个图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具体地,在要打印的原始图像的二值打印数据和通过读取实际打印图像所获得的二值打印数据(读取数据)之间进行排他性逻辑或(OR)运算。采用通过使用排他性逻辑或所获得的结果来判断这两个图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在步骤S702中进行该判断处理。
[0072]在步骤S702中判断两个图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且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假定在要打印的原始图像和实际打印图像之间存在差异,并且可以确定出存在某种污迹。因此,在步骤S703中,将上述污迹FLAG设置成0N,之后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中的步骤
S403。在步骤S702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即在要打印的图像和实际打印图像之间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没有检测到污迹。因此,图7的处理终止,并且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3。
[0073]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3中,为了判断是否检测到污迹,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FLAG是否为0N。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402或步骤S409中检测到污迹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4,并且判断污迹是否呈线状延伸从而指定污迹类型。在步骤S403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402或步骤S409中没有检测到污迹的情况下,无需进行污迹类型的识别和恢复处理,并且污迹检测处理终止。
[0074]现在将说明针对出现在薄片上的多种类型的污迹各自的FLAG。在本实施例的检测处理中,进行污迹的加权以确定对污迹进行恢复处理的优先级。因此,在污迹检测处理中,通过使用这些FLAG来管理各污迹。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三种污迹FLAG。第一种FLAG是在发生了不确定污迹的情况下要设置成ON的不确定污迹FLAG。第二种FLAG是如上所述在输送路径上检测到污迹的情况下要设置成ON的输送路径污迹FLAG。第三种FLAG是如上所述在由于墨积蓄从打印头单元14无意滴落而发生了墨滴落污迹的情况下要设置成ON的墨滴落污迹FLAG。在本实施例中,准备这三种污迹FLAG。
[0075]在步骤S404和步骤S410中,分析污迹的形状以识别污迹类型。在步骤S4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具有线状形状。图1lB示出呈线状形状的污迹(第一污迹)的示例。在作为检查单元5的结果在薄片的打印面上存在线状污迹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沿着输送路径存在污迹。在污迹不是呈线状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缩小污迹类型,即可以确定出污迹是墨滴落污迹或不确定污迹。在步骤S404中用于判断污迹是否呈线状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污迹呈线状显现且沿着输送路径存在,并且在步骤S405中,将输送路径污迹FLAG设置成0N,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6。在步骤S404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沿着输送路径不存在污迹,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0。
[0076]在步骤S410中,由于在先前步骤中检测到污迹并且这些污迹没有被识别为线状污迹,因此进行检查以判断相关污迹是否是按间隔附着的。在污迹按间隔附着在薄片上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可以确定出污迹是由于墨从打印头单元14无意滴落所引起的墨滴落污迹。图1lC示出按间隔附着的污迹(第二污迹)的示例。在步骤S410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存在于空白部分中的污迹是按间隔附着的污迹,并且是由于墨积蓄的滴落所引起的。因此,在步骤S411中,将墨滴落污迹FLAG设置成0N。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6。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相关污迹不是附着在输送路径上的污迹或由于墨积蓄的滴落所引起的污迹,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2。
[0077]在步骤S412中,由于在先前步骤中检测到污迹并且这些污迹不是线状污迹或按间隔附着的污迹,因此暂时识别为检测到的污迹是不确定污迹。在本实施例中,在暂时判断为污迹不确定的次数(以下称为判断无效计数)等于或大于预定计数的情况下,确定出相关污迹真的是不确定污迹。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无效计数递增,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3。
[0078]在步骤S41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判断无效计数是否是预定计数以下。图1lD示出不确定污迹(第三污迹)的示例。在后面将说明的该污迹检测处理中,在检测到无法识别类型的污迹的情况下,重复污迹检测。然而,由于进行薄片的输送以进行再检测,因此存在薄片上的污迹将会附着至输送路径的不同部位并且将扩大至整个机器的可能性。因此,重复该检测处理并不是优选的。因此,设置限制次数以进行检测处理,并且在将该处理重复了限制次数以上的情况下,确定出污迹是不确定污迹。结果,可以判断检测到的污迹是否是无法识别类型的污迹,并且可以减轻由于不必要地进行检测所引起的状况的劣化。在步骤S413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判断无效计数大于预定计数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6,并且将不确定污迹FLAG设置成0N。在步骤S413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判断无效计数等于或小于预定计数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4。
[0079]在步骤S414中,由于在先前步骤无法识别污迹类型,因此如上所述对具有预定长度的白纸区域进行打印。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5,并且对进行了打印的白纸区域再次进行污迹检测处理。图1lE示出该处理中检测到的污迹的示例。在图1lE的情况中,图像部分是仅利用黑色打印出的图案,并且墨污迹的颜色也是黑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原始图像是黑色并且实际打印图像也是黑色,因此在图像部分中无法将污迹与图像区分开,因此无法检测到污迹。对于空白部分,在向该区域施加了墨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存在某种污迹。然而,在仅在空白部分中检测到图HE所示的污迹的情况下,无法识别污迹是按间隔附着的污迹还是横跨图像部分和空白部分延伸的线状污迹。因此,对具有预定长度的白纸区域进行打印,并且对该白纸区域进行污迹检测处理,由此可以确定出污迹是由按间隔附着的黑色墨滴所引起的。
[0080]在进行了针对附着在薄片上的污迹的检测和识别之后,在步骤S406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不再存在尚未检测的污迹。在存在这些污迹的情况下,假定同时出现多种污迹,并且存在一种以上的尚未识别的污迹。在步骤S406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出同时出现多种污迹并且尚未进行识别。在这种情况下,程序控制返回至步骤S404以再次识别污迹类型。在步骤S406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不再存在尚未识别的污迹,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7。在步骤S407中,确定污迹的处理优先级、即确定首先应针对哪种污迹来进行恢复处理。根据该优先顺序,进行步骤S408的恢复处理。
[0081]如上所述,消除出现污迹的原因所需的恢复处理根据附着至薄片的污迹的类型而不同,并且还存在在进行恢复处理的情况下可能会使状况劣化的污迹类型。因此,在步骤S407中,进行加权处理以确定对检测到的污迹进行恢复的优先级。图8是示出加权处理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按如下的(I)、(2)和(3)的顺序来确定相对于污迹的恢复处理的优先级的高低。
[0082](I)针对无法识别原因的不确定污迹所进行的处理。
[0083](2)通过对本实施例的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无法消除的、并且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可能会使状况劣化的输送路径污迹。
[0084](3)获得了原因的并且可以通过对本实施例的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而消除的墨滴落污迹。[0085]在图8的步骤S8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检测到并识别出的污迹中是否包括不确定污迹(步骤S801)。该判断可以是通过判断用于识别是否检测到不确定污迹的不确定污迹FLAG是否被设置成ON来进行的。由于如上所述没有指定出现不确定污迹的原因,因此存在通过进行恢复处理将会使状况劣化的可能性,这被视为最严重污迹。在步骤S801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假定检测到不确定污迹,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2以将不确定污迹视为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要去除的污迹。在步骤S801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假定没有检测到不确定污迹,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3以判断是否检测到应作为第二高(次高)优先级进行处理的输送路径污迹。
[0086]在步骤S8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输送路径污迹。该判断是通过判断表示检测到输送路径污迹的输送路径污迹FLAG是否被设置成ON来进行的。由于存在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将会使状况劣化的可能性,因此输送路径污迹是第二严重污迹。在步骤S803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假定检测到输送路径污迹并且将输送路径污迹视为作为次最高优先级进行处理。因此,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4,并且将输送路径污迹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在步骤S803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假定没有检测到输送路径污迹,并且剩余的污迹类型仅是墨滴落污迹。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5,并且将这些污迹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这样,对针对污迹的处理进行了加权。
[0087]在针对处理的加权完成的情况下,根据检测到的污迹进行恢复处理。现在将说明该恢复处理。
[0088]如图4A和4B所示,在步骤S407中进行了上述加权处理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8以进行恢复处理。图10是示出该恢复处理的流程图。如上所述,对打印头单元14要进行的恢复处理包括基于吸引的恢复处理、以及诸如用于清洁打印头单元14的喷出面的擦拭处理等的针对喷墨部的处理。因此,在对不确定污迹或输送路径污迹进行这些恢复处理的情况下,没有提供结果或者可能获得相反效果。例如,在检测到的污迹是输送路径污迹、并且输送薄片以进行擦拭恢复处理的情况下,输送路径上的墨污迹可能附着至薄片,并且在这种状态下,薄片可能沿着输送路径拖动墨污迹。结果,污迹将在机器的宽范围内扩大,并且状况将变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不确定污迹或输送路径污迹的情况下,不进行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恢复处理。
[0089]在图10的步骤S10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是否可以去除步骤S407中判断为应当优先进行处理的污迹。如上所述,在检测到不确定污迹或输送路径污迹的情况下,存在通过进行恢复处理将会使状况劣化的可能性。因此,判断是否应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并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出优先要处理的污迹是由于墨积蓄从打印头单元14滴落而产生的污迹。可以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来去除由于墨积蓄的滴落所引起的污迹的出现。因此,在步骤S1002中,进行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恢复处理。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进行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恢复处理的污迹类型仅是由于墨积蓄的滴落所引起的污迹。因此,在步骤S1001中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存在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将会使状况劣化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某些用户操作,并且在步骤S1003中,将错误通知发送至图1的操作单元15。
[0090]在步骤S1004中,由于通过继续打印操作可能会使状况劣化,因此在消除形成污迹的原因之前应中止打印。因此,将上述打印中止FLAG设置成0N,之后程序控制返回至图3的打印处理,并且继续该处理。
[0091]说明了这些流程图的各步骤。接着,现在将针对本实施例来说明针对图1lB?IlF所示的5个打印物的污迹检测处理以及相对于检测到的污迹的恢复处理。
[0092]首先,将说明针对图1lB所示的打印物的污迹检测处理。该打印物上的污迹是输送路径污迹。如上所述,输送路径污迹是在墨先附着至由图2中的实线表示的薄片输送路径上、然后附着至薄片的情况下发生的。该污迹趋于呈线状延伸(参见图11B)。现在将说明在发生了输送路径污迹的情况下图4A和4B所示的污迹检测处理、图6的针对空白的污迹检测处理、图7的针对图像的污迹检测处理、图8的针对处理的加权处理、以及图10的恢复处理。
[0093]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薄片的当前检查部分是否是空白部分。在当前检查部分是图像部分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9,并且进行针对图像的污迹检测处理。在当前检查部分是空白部分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2,并且进行针对空白部分的污迹检测处理。在步骤S401中,输送方向上的开头部分是最初要检查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打印物如图1lB所示、并且输送方向上的开头部分是空白部分,因此利用检查单元5检查该空白部分。因而,步骤S401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2以进行图6的针对空白的污迹检测处理,从而检测空白部分中的污迹。
[0094]在图6的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601中,检查是否存在打印部分。参考图11B,在最初的空白部分中存在墨附着部分,并且检查单元5检测到该墨附着部分。因此,步骤S601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602以将污迹FLAG设置成0N。之后,空白检测处理终止,并且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3。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FLAG是否为0N。由于在先前步骤中检测到污迹并且污迹FLAG已为0N,因此步骤S403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4。在步骤S4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具有线状形状。由于在图1lB中附着有线状形状的污迹,因此步骤S404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5以将输送路径污迹FLAG设置成0N。
[0095]接着,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6,并且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尚未识别的任何污迹。在图1lB中,由于仅出现线状污迹,因此步骤S406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7。在步骤S407中,基于图8所示的处理进行针对相对于污迹的处理的加权。
[0096]图8是示出步骤S407中的针对处理的加权的流程图。在图8的步骤S8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不确定污迹FLAG是否为0N。在图1lB中,由于在薄片上仅存在线状污迹,因此步骤S801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3。在步骤S8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输送路径污迹FLAG是否为0N。由于在步骤S405中已将输送路径污迹FLAG设置成0N,因此步骤S803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4。由于针对图1lB的薄片没有检测到优先级比输送路径污迹更高的污迹,因此将输送路径污迹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针对处理的加权终止,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图4A和4B的步骤S408,其中在步骤S408中,基于图10的流程图进行恢复处理。
[0097]在图10的恢复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10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通过进行针对本实施例所定义的恢复处理是否可以防止检测到的污迹的出现。如上所述,存在如下可能性:通过诸如清洁等的本实施例的恢复处理无法去除输送路径污迹,并且状况将变差。因此,步骤S1001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1003。在步骤S1003中,由于在步骤SlOOl中确定出通过进行恢复处理无法去除污迹,因此将错误通知发送至图1的操作单元
15。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1004。
[0098]在步骤S1004中,将打印中止FLAG设置成0N。如上所述,打印中止FLAG是为了即使在存在更多要打印的数据的情况下也中止打印操作所采用的FLAG。中止打印的原因例如是在继续打印的情况下污迹的范围将会扩大。输送路径污迹是以如下方式产生的:墨附着至输送路径,并且在薄片通过该输送路径的墨附着部分的情况下,墨呈线状附着至输送中的薄片。如果在无法消除形成污迹的原因的情况下继续打印(继续输送),则薄片上的墨污迹可能会附着至输送路径的其它部位。因此,在检测到输送路径污迹的情况下,将打印中止FLAG设置成ON以中止打印。之后,终止针对图1lB的打印物所进行的污迹检测、类型识别和恢复处理。
[0099]现在将说明针对图1lC的打印物的处理。
[0100]同样对图1lC的打印物进行污迹检测、针对处理的加权、以及恢复处理。首先,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检查单元5当前检查的薄片的部分是空白部分还是图像部分。由于检查是从开头部分开始的,因此首先检查图像部分。因此,在进行了步骤S401的判断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9,并且基于图7的流程图进行用于判断图像部分中是否存在污迹的处理。
[0101]在图7的步骤S701中,将实际打印图像与无污迹的正常图像进行比较。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排他性逻辑或来获得这两个图像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正常图像是图1lA的图像部分,因此相对于图1lC的最初的图像部分存在差异。因此,在步骤S701中排他性逻辑或的结果为I。在步骤S702中,采用步骤S701的比较结果来判断正常图像和实际打印图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步骤S701的比较,排他性逻辑或的结果为1,并且存在差异。因此,步骤S702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703以将污迹FLAG设置成0N。之后,针对图像部分的污迹检测处理终止,并且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3。
[0102]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FLAG是否为0N。由于在步骤S703中已将污迹FLAG设置成0N,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4。在步骤S4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检测到的污迹是否呈线状形成。由于此时的污迹是图1lC的示例所示的污迹,因此污迹不是呈线状。因此,步骤S404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0。在步骤S410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检测到的污迹是否是按间隔存在的。根据图1lC的示例,各污迹按间隔存在。因此,步骤S410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1以将墨滴落污迹FLAG设置成0N。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6。
[0103]在步骤S406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尚未识别的更多污迹。根据图1lC的示例,由于仅检测到按间隔存在的污迹,因此步骤S406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7以进行针对处理的加权。在步骤S407中,基于图8的流程图来进行针对处理的加权。在图8的步骤S8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不确定污迹FLAG是否为0N。根据图1lC的示例,由于没有检测到不确定污迹,因此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3。在步骤S8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输送路径污迹FLAG是否为0N。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检测到输送路径污迹,因此步骤S803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5。由于针对图1lC的示例仅检测到墨滴落污迹,因此在步骤S805中,将墨滴落污迹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之后,终止针对处理的加权,并且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中的步骤S408的恢
复处理。
[0104]在步骤S408中,基于图10的流程图来进行针对检测到的污迹的恢复处理。在图10的步骤S10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是否可以消除形成污迹的原因。如上所述,墨滴落污迹是由打印头单元14的喷墨部的故障所引起的,并且可以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来去除。因此,对于图1lC所示的打印物,步骤S1001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1002。在步骤S1002中,进行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恢复处理。这里,恢复处理是用于清洁打印头单元14的喷出面的擦拭处理、或者用于强制从喷嘴吸引墨的基于吸引的恢复处理。通过该处理,可以消除形成墨滴落污迹的原因,之后终止污迹检测、污迹类型识别、以及针对污迹的恢复处理。
[0105]现在将说明针对图1lD所示的打印物的处理。
[0106]对于该打印物,与前述打印物相同,进行污迹检测、针对处理的加权、以及针对污迹的恢复处理。首先,将说明污迹检测处理。
[0107]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检查单元5所检查的部分是空白部分还是图像部分。对于图1lD的打印物,首先,检查空白部分。因此,步骤S401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2。
[0108]在步骤S402中,基于图6的流程图进行针对空白部分的污迹检测。在图6中,在步骤S6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空白部分中是否存在污迹。由于在图1lD的空白部分中存在墨附着部分(污迹),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602以将污迹FLAG设置成0N。之后,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3。
[0109]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FLAG是否为0N。由于在步骤S601和S602中检测到墨附着部分(污迹)并且已将污迹FLAG设置成0N,因此步骤S403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4。在步骤S4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呈线状形状。根据图1lD的打印物,污迹不是呈线状延伸。因此,步骤S404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0。在步骤S410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按间隔存在。由于形成在图1lD的打印物上的污迹是连续的并且不是按间隔存在的,因此步骤S410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2。
[0110]在步骤S412中,使无法识别污迹类型的计数值(判断无效计数)增加I。例如,在最初判断为污迹不确定的情况下,步骤S412中的判断无效计数的值为“I”。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基准计数I来判断判断无效计数是否应为预定计数以下。也就是说,在通过进行两次检测无法识别污迹的情况下,判断为污迹是不确定污迹。在步骤S41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判断无效计数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计数。在该示例中,由于判断无效计数的值为1、这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因此步骤S413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4。
[0111]在步骤S414中,形成预定长度的白纸区域。也就是说,在没有进行利用打印头单元14的喷墨的情况下将薄片输送了预定距离。这是因为通过当前的污迹检测无法识别污迹类型,并且存在当白纸区域通过的情况下将会识别出污迹类型的可能性。例如,在形成了空白之后打印图像的情况下,进行针对该图像的污迹检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尽管尚未识别类型、但紧挨在图像之前检测到污迹,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图像部分上也将出现污迹,并且可能提供了不令人满意的打印物。此外,在图像部分中出现颜色与图像相同的污迹的情况下,存在将判断为作为检测结果没有发现污迹的可能性。然而,在对白纸区域进行污迹检测的情况下,仅仅需要检测墨附着部分的有无以判断白纸区域中是否出现污迹。因此,在无法识别污迹类型的情况下,形成白纸区域。白纸区域是没有打印图像的区域。之后,在步骤S415中,对白纸区域再次进行污迹检测处理,因此程序进入步骤S401。
[0112]在步骤S4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当前检查部分是否是空白部分。由于该部分是白纸区域,因此判断结果为“是”。然后,在步骤S402中,进行针对空白的污迹检测。对于针对空白的污迹检测,采用图6的流程图。由于在图1lD的打印物上存在墨附着部分,因此步骤S601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在步骤S602中,将污迹FLAG设置成0N。随后,在步骤S4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FLAG是否为0N。由于在图6的步骤S602中已将污迹FLAG设置成0N,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在步骤S4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呈线状延伸。由于通过对白纸区域进行检测无法将图1lD的污迹识别为线状污迹,因此步骤S404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0。
[0113]在步骤S410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是按间隔形成的。然而,由于无法将图1lD的污迹识别为按间隔存在的污迹,因此步骤S410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2。在步骤S412中,由于在先前步骤中无法指定污迹类型,因此使判断无效计数递增。由于该处理是第二次检测,因此判断无效计数为2。
[0114]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3,并且进行检查以判断判断无效计数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基准值I来判断判断无效计数是否为预定数以下。也就是说,在通过进行两次检测无法识别污迹类型的情况下,确定出污迹是不确定污迹。由于该步骤中的判断无效计数为2,因此该值大于预定值。因此,步骤S413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6。在步骤S416中,将不确定污迹FLAG设置成ON以存储表示检测到不确定污迹的信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7以进行针对处理的加权。
[0115]在步骤S407中,基于图8的流程图来进行针对加权的处理。在步骤S8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不确定污迹FLAG是否为0N。由于在步骤S416中已将不确定污迹FLAG设置成0N,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2。在步骤S802中,在通过当前进行的污迹检测处理所检测到的污迹中,将不确定污迹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之后终止针对处理的加权。
[0116]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8中进行的针对污迹的恢复处理。图10是示出该恢复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0的步骤S10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是否可以消除形成污迹的原因。由于无法指定此时检测到的不确定污迹的原因,因此通过进行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恢复处理无法去除污迹。因此,步骤S1001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1003。
[0117]在步骤S1003中,将不确定污迹的出现显示在操作单元15上以向用户通知该情况。在步骤S1004中,将打印中止FLAG设置成0N。如上所述,采用打印中止FLAG,以使得即使在存在更多要打印的数据的情况下也中止打印操作。中止打印的原因例如是通过继续打印可能会使污迹的范围扩大。输送路径污迹是以墨附着至输送路径、之后在薄片通过该输送路径的墨附着部分的情况下传递至该薄片并且呈线状延伸的方式所产生的污迹。如果在无法消除形成污迹的原因的情况下继续打印(继续输送),则薄片上的墨的污迹可能会附着至输送路径的其它部位。因此,在检测到输送路径污迹的情况下,将打印中止FLAG设置成ON以中止打印。之后,终止针对图1lD的打印物所进行的污迹检测、类型识别和恢复处理。
[0118]接着,将说明获得图1lE的打印物的情况。针对该情况,与前述其它打印物相同,将说明污迹检测和相对于污迹的恢复处理。图1lE的示例示出:在打印颜色为黑色的图像的情况下,发生了颜色同样为黑色的墨滴落。
[0119]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当前检查部分是空白部分还是图像部分。根据图1lE的打印物,由于开头部分是图像并且当前检测的部分也是图像,因此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9。然后,基于图7的流程图来进行针对图像的污迹检测处理。
[0120]图7是示出针对图像的污迹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在图7的步骤S701中,将实际打印图像与正常图像进行比较。根据图1lE的打印物,实际出现了污迹;然而,如上所述,在打印了颜色仅为黑色的图像、并且污迹的颜色也为相同颜色的情况下,通过进行针对图像的污迹检测无法检测到这两者的差异。因此,在下一步骤S702中,判断为在这两个图像之间不存在差异,并且步骤S702的判断结果为“否”。之后,终止针对图像的污迹检测处理,并且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3。在步骤S4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FLAG是否为0N。由于在先前步骤中在针对图像的污迹检测处理中没有检测到污迹、并且污迹FLAG没有设置成0N,因此步骤S403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污迹检测处理终止。
[0121]之后,对通过了检查单元5的部分进行污迹检测。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当前检查部分是否是空白部分。根据图1lE的打印物,由于第二个要检查的部分是空白部分,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2,其中在步骤S402中,基于图6的流程图来进行针对空白的污迹检测。在图6的步骤S6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在检查部分中是否存在墨附着部分(污迹)。由于在图1lE的打印物上存在污迹,因此步骤S601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在步骤S602中,将污迹FLAG设置成0N,之后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3。
[0122]在步骤S4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FLAG是否为0N。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步骤S602中已将污迹FLAG设置成0N,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4。在步骤S4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检测到的污迹是否呈线状形状。根据图1lE的打印物,污迹不是呈线状延伸。因此,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0。在步骤S410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检测到的污迹是按间隔形成的污迹还是连续污迹。根据图1lE的打印物,仅通过采用空白部分无法识别污迹是否是按间隔存在的。因此,步骤S410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2。在步骤S412中,判断无效计数增加I。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次将污迹识别为不确定污迹,因此在该步骤中判断无效计数的值为I。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基准值I来判断判断无效计数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也就是说,在通过进行两次检测处理无法识别污迹类型的情况下,确定出污迹是不确定污迹。
[0123]在步骤S41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判断无效计数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由于这是第一次检测处理,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4。在步骤S414中,使具有预定长度的白纸区域相对于打印头单元14通过。这是因为,例如图1lC的示例所述,即使在通过污迹检测无法识别污迹类型的情况下,也存在在使白纸区域通过的情况下可以识别污迹类型的可能性。该方法对于如图1lE所示的针对污迹和出现了污迹的部分采用相同颜色的打印物而言是有效的。在步骤S415中,再次对白纸区域进行污迹检测,因此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1。
[0124]如上所述,在步骤S4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当前检查部分是否是空白部分,并且由于当前检查白纸区域,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在步骤S402中,进行针对空白的污迹检测。由于在步骤S402中存在墨污迹,因此图6的步骤S601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在步骤S602中,将污迹FLAG设置成0N。随后,在步骤S4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FLAG是否为ON。由于在图6的步骤S602中已将污迹FLAG设置成0N,因此步骤S403的判断结果为“是”。
[0125]在步骤S4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呈线状延伸。由于即使通过对白纸区域进行检测也无法将图1lE的污迹识别为线状污迹,因此步骤S404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0。在步骤S410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是按间隔形成的。由于此时对白纸区域进行检测处理、并且可以将图1lE的示例中的污迹识别为按间隔形成的污迹,因此步骤S410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1。在步骤S411中,将墨滴落污迹FLAG设置成0N,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6。
[0126]在步骤S406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尚未识别的污迹。由于检测到的所有污迹都是按间隔形成的污迹,因此步骤S406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7以基于图8的流程图进行针对处理的加权。在图8中,在步骤S8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不确定污迹FLAG是否为0N。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没有检测到不确定污迹,因此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3。在步骤S8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输送路径污迹FLAG是否为0N。由于此时没有检测到输送路径污迹,因此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5,其中在步骤S805中,将墨滴落污迹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之后针对处理的加权终止,并且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8中的恢复处理。
[0127]图10是针对检测到的污迹的恢复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S10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通过进行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恢复处理是否可以消除形成检测到的污迹的原因。如上所述,墨滴落污迹是由打印头单元14的喷墨部的故障所引起的,并且可以通过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来去除。因此,在打印物是图1lE所示的打印物的情况下,步骤S1001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1002以对打印头单元14进行恢复处理。通过该恢复处理,消除了形成墨滴落污迹的原因,之后终止污迹检测、污迹类型识别、以及针对污迹的恢复处理。如上所述,对于通过采用正常打印图案最初无法识别的污迹,应通过形成白纸区域来再次进行污迹检测,由此可以确定污迹类型。
[0128]接着,将说明针对图1lF的打印物的处理。这里,打印物是在出现了输送路径污迹和墨滴落污迹这两者的情况下提供的。对于该打印物,与前述其它打印物相同,将说明污迹检测和针对污迹的恢复处理。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当前检查的薄片的部分是否是空白部分。由于图1lF中的打印物的开头部分是空白部分,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2,其中在步骤S402中,基于图6的流程图来进行针对空白的污迹检测。
[0129]由于该处理是针对空白部分的污迹检测,因此在图6的步骤S6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墨附着部分(污迹)。由于在图1lF中墨附着至空白,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602以将污迹FLAG设置成ON。然后,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3。在图4A和4B的步骤S4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FLAG是否为ON。由于在步骤S601和S602中检测到墨附着部分、并且已将污迹FLAG设置成0N,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4。在步骤S4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呈线状形状。由于线状污迹附着在图1lF的打印物上,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5以将输送路径污迹FLAG设置成ON。
[0130]随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6,并且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尚未识别的污迹。由于在图1lF中发生了除线状污迹以外的污迹,因此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返回至步骤S404以再次判断相关污迹的污迹类型。在步骤S4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呈线状延伸。由于已识别出图1lF中的线状污迹,因此对其它类型的污迹进行识别。由于这些污迹不是呈线状,因此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0。在步骤S410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是否是按间隔存在的。由于可以确定出例如图1lF的示例的污迹是按间隔形成的,因此步骤S410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11。在步骤S411中,将墨滴落污迹FLAG设置成0N,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6。在步骤S406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更多尚未识别的污迹。根据图1lF的示例,由于检测到线状污迹和按间隔形成的污迹这两种污迹并且没有检测到其它污迹类型,因此步骤S406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407。在步骤S407中,基于图8的流程图来进行针对处理的加权。
[0131]首先,在步骤S8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不确定污迹FLAG是否为0N。根据图1lF的示例,由于没有检测到不确定污迹,因此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3。在步骤S8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输送路径污迹FLAG是否为0N。由于在步骤S405中已将输送路径污迹FLAG设置成0N,因此步骤S803的判断结果为“是”,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804。此时,还检测到墨滴落污迹,并且还检测到被视为优先级较高的输送路径污迹。此外,由于没有检测到优先级比输送路径污迹更高的污迹,因此在步骤S804中,将输送路径污迹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之后终止针对处理的加权,并且程序控制进入图4A和4B的步骤S408,其中在步骤S408中,基于图10的流程图来进行恢复处理。
[0132]在图10的步骤S10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通过进行本实施例中所定义的恢复处理是否可以去除检测到的污迹。在检测到的污迹类型中,通过进行针对打印头单元14的恢复处理可以去除墨滴落污迹。然而,如上所述,存在如下可能性:通过诸如清洁等的本实施例的恢复处理无法去除输送路径污迹,并且污迹状况将变差。因此,步骤S1001的判断结果为“否”,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1003。在步骤S1003中,由于在步骤S1001中确定出通过清洁打印头无法去除污迹,因此向图2的操作单元15发送错误通知。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 S1004。
[0133]在步骤S1004中,将打印中止FLAG设置成0N。如上所述,采用打印中止FLAG,以使得即使在存在更多要打印的数据的情况下也中止打印。中止打印的原因是通过继续打印操作将会使污迹的范围扩大。输送路径污迹是以墨附着至输送路径、并且在薄片通过该输送路径的墨附着部分的情况下传递至该薄片且呈线状延伸的方式所产生的污迹。如果在无法消除形成污迹的原因的情况下继续打印(继续输送),则薄片上的墨污迹可能会附着至输送路径的其它部位。因此,在检测到输送路径污迹的情况下,将打印中止FLAG设置成ON以中止打印。之后,终止针对图1lF的打印物所进行的污迹检测、类型识别和恢复处理。[0134]第二实施例
[0135]现在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处理墨滴落污迹、输送路径污迹和不确定污迹以及其它污迹。也就是说,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对于本实施例没有限制污迹类型,并且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应用于存在N种污迹(N为I以上)的情况。除了图4A、4B和8的处理以外,本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和操作相同。因此,将仅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136]对于第二实施例,基于图5A和5B的检测流程图来进行图3的步骤S303中的污迹检测处理。由于图5A和5B的步骤S501、S502、S503和S509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S402、S403和S409相同,因此将不进一步说明这些步骤。
[0137]在步骤S5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检测到的污迹的类型是否是污迹类型I。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505中,将污迹类型IFLAG设置成0N。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510。在步骤S510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检测到的污迹类型是否是污迹类型2。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511中,将污迹类型2FLAG设置成0N。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512。
[0138]将针对污迹类型的判断重复了与污迹类型的数量等同的次数,并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相关FLAG设置成0N。
[0139]在步骤S506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尚未识别的污迹。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从步骤S504开始重复污迹类型判断。在步骤S506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507,并且基于图9A和9B的流程图来进行针对处理的加权。
[0140]在图9A和9B中,在步骤S901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类型IFLAG是否为0N。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902中,将污迹类型I的污迹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903。在步骤S901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903。在步骤S90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污迹类型2FLAG是否为0N。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904,或者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906。
[0141]在步骤S904中,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设置成ON的污迹FLAG。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905。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910,并且将污迹类型2的污迹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之后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906。
[0142]在步骤S905中,进行检查以判断当前被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的这种污迹类型的污迹是否是比污迹类型2更严重的污迹。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赋予该要处理的污迹的优先级不变,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906。
[0143]将上述处理重复了与处于ON的污迹FLAG的数量等同的次数,确定最严重污迹的污迹类型,并且将该污迹类型视为要优先处理的污迹。之后,程序控制进入图5A和5B的步骤S508,并且进行恢复处理。步骤S508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408的处理相同,并且将不进一步说明该处理。
[0144]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即使在存在除墨滴落污迹和输送路径污迹以外的污迹的情况下,也可以应对这些污迹。
[0145]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如下打印设备,其中该打印设备在预先准备的裁切薄片、或者通过沿着到达打印头之前的输送路径对薄片卷筒进行裁切所获得的裁切薄片上形成图像。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通过使打印头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打印的所谓的串行型打印设备。此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在无需将打印薄片从卷筒裁切的情况下使该打印薄片重新卷绕卷筒的所谓的辊对辊型打印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打印操作期间出现了污迹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污迹检测装置和配备有该装置的打印设备也可以根据污迹类型适当进行恢复处理,结果可以避免卷筒薄片和打印物的浪费。
[0146]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倉泛。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单元,用于基于图像数据,通过从打印头喷出墨而在打印面上形成图像; 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形成有所述图像的打印面;以及 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读取单元所获得的读取数据与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述打印面上的污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还包括: 恢复单元,用于进行所述打印头的恢复处理, 其中,所述恢复单元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来进行恢复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判断单元根据污迹的形状来判断污迹的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类型至少包括污迹形成线状形状的第一类型或污迹按间隔存在的第二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类型表示所述第一类型的情况下,所述判断单元通知需要进行利用用户的恢复操作,而在所述类型表示所述第二类型的情况下,所述判断单元通知需要进行所述打印头的恢复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类型表示除所述第一类型和所述第二类型以外的类型的情况下,形成具有预定长度的白纸区域,并且所述判断单元针对所述白纸区域再次进行判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打印面存在多个不同类型的污迹的情况下,要处理优先级较高的污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判断单元根据所述读取单元所读取的打印面的区域是空白还是图像,来进行不同的判断处理。
9.一种检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读取步骤,用于读取形成有图像的表面;以及 将所述读取步骤的读取结果与所述图像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述表面上的污迹。
【文档编号】B41J29/393GK103568563SQ201310329114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长谷川弘明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