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抑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品质的降低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给记录介质(M)的记录介质供给部(10);具有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持的支持面(23a)、输送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输送部(20);向被记录介质输送部支持的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射头(H);回收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回收部(30);和配置在记录介质输送部与记录介质回收部之间并作为将附着于记录介质的墨液干燥的干燥部的加热块(27),加热块的抵接面(27a)的成为最靠近记录介质输送部侧的部位与支持面(23a)的成为最靠近加热块侧的部位相比配置在铅垂方向的上方。
【专利说明】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对于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化学纤维、混纺织物等布的印染,采用使用染模(染型)进行的丝网印染装置,但是近年来,由于喷墨打印机技术的提高,进行基于喷墨方式的印染的喷墨印染装置受人注目。
[0003]喷墨印染,不使用在丝网印染中所用的染模,能够利用数字化的设计。因此,能够迅速地应对相应于顾客要求的细微的设计变更等,能够大幅缩短生产时间。另外,具有能够表现颜色的浓淡层次等的设计自由度大这样的优点。
[0004]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介绍了如下结构:喷墨印染装置中具有下述记录介质输送部:在对进行基于喷墨的印染印刷的喷射头输送记录介质即布时,为了提高其输送精度,而将布贴附到在对布进行支持的支持面具有粘接性的输送带上,并通过输送辊等驱动该输送带以输送布。
[0005]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喷墨印染装置中,具备:对记录介质输送部输出布以向记录介质输送部供给的记录介质供给部;向被记录介质输送部支持的布喷射液体的喷射头;回收从记录介质输送部输送的布的记录介质回收部;和在记录介质输送部与记录介质回收部之间配置的、对附着于记录介质的液体进行干燥的干燥部。
[0006]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喷墨印染装置中,作为干燥部(干燥加热器)例示了对布吹附暖风的结构、对布照射红外线的结构。
[0007]除了这样的以非接触方式对布进行干燥的干燥部外,还可以考虑使布与加热块接触而加热来实施干燥的类型的干燥部。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 - 108588号公报
[0009]但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喷墨印染装置的结构中,干燥部为非接触型干燥加热器,所以为了使附着在被印染印刷的布上的液体干燥,所以可能存在下述问题:需要设置例如十千瓦或几十千瓦等级的高规格的加热器单元、干燥步骤中的消耗电力增大等装置成本和/或制造成本增大。
[0010]另外,为了使布相对于非接触型的干燥部的位置稳定,在干燥部的入口附近以及出口附近配置引导辊,特别是干燥前的布抵接于在入口附近配置的引导辊,所以可能存在下述问题:在布上印刷的液体渗入直至引导辊的抵接面为止而附着于引导辊的抵接面,会污染之后输送来的印刷完毕的布而导致描绘不良。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下面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0012](应用例I)本应用例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介质供给部,其供给记录介质;记录介质输送部,其具有支持所述记录介质的支持面,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喷射头,其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射液体;记录介质回收部,其回收所述记录介质;和干燥部,其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与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之间,使附着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液体干燥,所述干燥部是具有所述记录介质所抵接的抵接面的加热块,所述抵接面的最靠近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侧的部位,与所述支持面的最靠近所述干燥部侧的部位相比,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
[0013]根据本应用例的结构,在干燥部的抵接面的最靠近记录介质输送部侧的部位保持记录介质,记录介质输送部与干燥部之间的记录介质具有一定张力地被保持,所以能够不使用引导辊地使记录介质的输送变得稳定。另外,使记录介质与干燥部的抵接面接触以进行干燥,所以能够以较少的能量高效地使附着于记录介质的液体干燥。由此,能够不使干燥部和输送系统的结构复杂化地、实现稳定性优异的记录介质的输送和/或附着于记录介质的液体的高效干燥或者由引导辊污染所导致的描绘不良的抑制。
[0014]因此,能够提供既抑制装置成本和制造成本上升又能够实现记录介质的稳定输送以及高品质的描绘的液体喷射装置。
[0015](应用例2)上述应用例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所述干燥部与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相比配置在铅垂方向的上方,所述抵接面具有向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侧下垂的斜坡。
[0016]根据本应用例,干燥部的抵接面具有朝向在铅垂方向的下方配置的记录介质回收部下垂的斜坡,所以从干燥部送往记录介质回收部的记录介质的弯曲变小、记录介质的输送稳定,并且能够确保记录介质相对于抵接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提高干燥效率。
[0017](应用例3)上述应用例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干燥部的主截面形状中,所述抵接面为包括向该抵接面侧突出的弯曲部的形状。
[0018]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更大地得到:记录介质对抵接面抵接的稳定化和增大记录介质与抵接面的接触面积的效果。
[0019](应用例4)上述应用例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干燥部的主截面形状中,所述抵接面为包括向该抵接面侧鼓出的圆弧的形状。
[0020]根据本应用例,能够特别显著地得到记录介质相对于抵接面的抵接的稳定化和增大记录介质与抵接面的接触面积的效果,并且抑制记录介质输送期间对记录介质的摩擦,所以起到输送稳定的效果。
[0021](应用例5)上述应用例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的轴部,俯视与所述干燥部的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侧相反侧的端部相比,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侧。
[0022]根据本应用例,在干燥部的抵接面的最靠近记录介质回收部侧的部位,干燥部与记录介质回收部之间的记录介质有一定张力地被保持,记录介质的输送稳定,并且记录介质稳定地抵接于抵接面,能够稳定地确保记录介质与抵接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能够更显著地实现附着于记录介质的液体的干燥的高效化。
[0023](应用例6)上述应用例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位置检测部,其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与所述干燥部之间的所述支持面的最靠近所述干燥部侧的部位相t匕、配置在铅垂方向的下方,对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输出的、在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与所述干燥部之间垂下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检测;和控制部,其进行下述控制:在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使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驱动而按预定量回收所述记录介质。
[0024]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提供通过简单的装置结构不对记录介质施加无用张力且一边保持适度张力一边输送记录介质、并能够进行描绘的液体喷射装置。
[0025](应用例7)上述应用例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间隔纸供给部,该间隔纸供给部,以使得被夹在所述干燥部的所述抵接面与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片状的间隔纸与所述记录介质一并被输送的方式,在所述干燥部的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侧供给所述间隔纸。
[0026]根据本应用例,在干燥部上,即使在记录介质输送部中喷射到记录介质上的液体渗入记录介质而到达抵接面的情况下,由于在记录介质与抵接面之间存在间隔纸,不会污染抵接面。由此,能够防止在干燥部的抵接面上附着的液体污染随后输送来的记录介质等描绘不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印染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印染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0029]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印染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印染装置的变形例的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C0NT...控制部;M...记录介质;H...喷射头;S...间隔纸;10...记录介质供给部;23...输送带;23a...支持面;23b...内周面;27、127...作为干燥部的加热块;27a、127a...抵接面;30...记录介质回收部;70...位置检测部;80...间隔纸供给部;100、200...印染装置(液体喷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4]实施方式I
[0035]首先,关于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I进行说明。
[0036]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印染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另外,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印染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0037]如图1以及图2所示,印染装置(液体喷射装置)100具有记录介质供给部10、记录介质输送部20、记录介质回收部30、喷墨部40、作为干燥部的加热块27、维护部50、位置检测部70以及控制部C0NT。印染装置100的各部分安装在框架部FR上。
[0038]印染装置100通过在记录介质M上形成图像以进行该记录介质M的印染。作为记录介质M,使用例如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化学纤维、混纺织物等的布。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于带状(片状)记录介质M以滚动(roll)方式形成图像的结构。
[0039]记录介质供给部10供给没有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M。记录介质供给部10有轴部11以及轴承部12。
[0040]轴部11形成为圆筒状或圆柱状,设置为可沿周向旋转。在轴部11上按卷筒状卷绕有带状的记录介质Μ。轴部11相对于轴承部12可拆装地安装。因此,例如能够将预先卷绕有记录介质M的轴部11安装到轴承部12上。
[0041]轴承部12支持轴部1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使其可旋转。轴承部12具有使轴部11旋转驱动的未图示的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使轴部11按记录介质M被送出的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工作例如由控制部CONT控制。
[0042]记录介质输送部20在从记录介质供给部10到记录介质回收部30之间输送记录介质Μ。记录介质输送部20具有输送带23、带旋转辊24以及带旋转辊25。
[0043]此外,虽未图示,但是为了实现记录介质M的输送稳定化,也可以在记录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适当位置配置引导辊(输送辊)。
[0044]输送带23形成为环状,挂在带旋转辊24以及带旋转辊25上。输送带23使得带旋转辊24与带旋转辊25之间的部分与地面平行地,以预定张力作用的状态被保持。在输送带23的表面(支持面23a)设有使记录介质M粘接的粘接层(未图示)。输送带23用设有该粘接层的支持面23a支持记录介质M。支持面23a通过相互交叉的第I方向(输送方向)以及第2方向(宽度方向)规定。
[0045]带旋转辊24以及带旋转辊25支持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此外,即使是在带旋转辊24与带旋转辊25之间设有对输送带23进行支持的支持部的结构,也没有关系。带旋转辊24伴随输送带23的旋转而旋转。带旋转辊25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驱动部(马达等)而旋转。旋转驱动部由控制部CONT控制。
[0046]通过带旋转辊25的旋转使输送带23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使带旋转辊24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将被该输送带23支持的记录介质M向预定输送方向输送。本实施方式中,从带旋转辊24向带旋转辊25的方向为输送方向。因此,例如在将带旋转辊24与带旋转辊25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带旋转辊24配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带旋转辊25配置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0047]加热块27通过埋设在其一部分的未图示的加热芯片而加热到预定温度,使从记录介质输送部20输送的记录介质M抵接于抵接面27a、将作为喷射到记录介质M上的液体的墨液干燥。根据该结构,使记录介质M与加热块27的抵接面27a接触并进行干燥,所以能够以少的能量高效地使在记录介质M上附着的墨液干燥。
[0048]记录介质回收部30对由记录介质输送部20输送并由加热块27干燥了的记录介质M进行回收。记录介质回收部30有轴部31以及轴承部32。
[0049]轴部31形成为圆筒状或圆柱状,设置为可沿周向旋转。在轴部31上按卷筒状卷绕有带状记录介质M。轴部31相对于轴承部32可装卸地安装。因此,例如在轴部31上卷绕有记录介质M的状态下,通过从轴承部32将轴部31卸下来,能够按每个该轴部31卸下记录介质M。
[0050]轴承部32支持轴部3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使其可旋转。轴承部32具有使轴部31旋转驱动的未图示的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使轴部31按记录介质M被卷绕的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工作例如由控制部CONT控制。
[0051]这里,关于作为本发明的印染装置(液体喷射装置)100的要部的干燥部(加热部)的加热块的形状和/或配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0052]加热块27,通过加工例如招等金属而形成,具有抵接面27a,该抵接面27a与记录介质输送部20中的附着有墨液的记录介质M的墨液附着面相反侧的面抵接。加热块27与记录介质回收部30相比配置在铅垂方向(与第I方向以及第2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的上方,抵接面27a具有向记录介质回收部30侧下垂的斜坡。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块27的主截面形状中,抵接面27a形成呈向该抵接面27a侧鼓出的圆弧的斜坡。由此,确保记录介质M相对于加热块27的抵接面27a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提高干燥效率,并且不会出现下述问题:例如在抵接面为与记录介质输送部20的支持面23a水平的面那样的情况下,使记录介质M从该水平的抵接面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记录介质回收部30较大地弯曲,所以能够使记录介质M的输送变得顺畅而稳定。
[0053]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部的加热块27,在其主截面形状中,抵接面27a呈包括向该抵接面27a侧鼓出的圆弧的形状。由此,能够特别显著地得到记录介质M相对于抵接面27a的抵接的稳定化和增大记录介质M与抵接面27a的接触面积的效果,并且通过抑制记录介质M输送期间的对记录介质M的摩擦,使得记录介质M的输送变得稳定。
[0054]另外,加热块27配置为,抵接面27a的成为记录介质输送部20侧的部位与记录介质输送部20的支持面23a的成为最靠加热块27侧的部位相比,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由此,记录介质输送部20与加热块27之间的记录介质M,在加热块27的抵接面27a的成为最靠记录介质输送部20侧的部位具有适度的张力地被保持,所以能够不使用引导辊等其他输送部件地使记录介质M的输送稳定。因此,能够不使干燥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热块27)和/或输送系统的结构复杂化地进行稳定性优异的记录介质M的输送,并且能够防止在记录介质输送部20与加热块27之间设置有引导辊等其他输送部件的情况下会发生的输送部件的墨液污染所致的描绘不良。
[0055]进而,加热块27配置为,俯视时,记录介质回收部30的轴部31与该加热块27的记录介质输送部20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相比,位于记录介质输送部20侧。由此,在加热块27的抵接面27a的成为最靠记录介质回收部30侧的部位,加热块27与记录介质回收部30之间的记录介质M具有一定张力地被保持,记录介质M的输送稳定,并且记录介质M牢固地抵接于抵接面27a,能够稳定地确保记录介质M与抵接面27a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能够实现附着在记录介质M上的墨液的高效干燥。
[0056]作为干燥部的加热块27的具体说明如上所述,继续进行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印染装置100的结构的说明。
[0057]喷墨部40对记录介质M喷射墨液。喷墨部40具有喷射头H以及头移动部41。在喷射头H设定有喷射墨液的喷射面Ha。在喷射面Ha形成有排出墨液的多个喷嘴NZ。喷射面Ha朝向由输送带23输送的记录介质M。头移动部41使喷射头H沿与输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例如记录介质M的宽度方向)移动。
[0058]维护部50进行输送带23的维护。维护部50具有处理部51、基部52以及移动部53。处理部51具有将例如在输送带23上附着的墨液和/或尘埃、线头等去除的维护装置和/或在输送带23的粘接层劣化等情况下对该粘接层进行修补的粘接层修补装置等、对输送带23进行各种处理的装置。基部52支持处理部51。基部52也可以具有使处理部51升降的升降部。移动部53使处理部51以及基部52沿地面一体地移动。
[0059]位置检测部70配置在:记录介质输送部20与加热块27之间的、与输送带23的支持面23a的成为最靠加热块27侧的部位相比成为铅垂方向下方的高度。位置检测部70对从记录介质输送部20输出的、在记录介质输送部20与加热块27之间下垂的记录介质M(图中用虚线示出)进行检测。作为位置检测部70能够使用例如光传感器和/或CCD相机
坐寸ο
[0060]控制部CONT在通过位置检测部70检测出了记录介质M时,进行使记录介质回收部30驱动以将记录介质M按预定量回收的控制。在此所谓预定量是指:在记录介质输送部20与加热块27之间的记录介质M以预定张力笔直地被保持为止(图中用实线示出的记录介质M)的状态。
[0061]这样,根据基于位置检测部70进行的记录介质M的位置检测、通过控制部CONT使记录介质回收部30驱动的记录介质M的输送控制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装置结构不对记录介质M施加无用的张力且一边保持适当张力一边输送记录介质M而进行描绘。
[0062]接下来,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印染装置100的工作。
[0063]在从外部对印染装置100输入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部CONT使在记录介质M上形成与输入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首先,说明用于对记录介质M形成图像的工作流程。
[0064]控制部CONT使轴部11旋转而从记录介质供给部10送出记录介质M。从记录介质供给部10送出的记录介质M被输送带23支持。此时,采用将记录介质M按压到输送带23的支持面23a上的按压部(未图示),以使得其与该支持面23a之间无上浮地贴附的状态进行支持。
[0065]输送带23的支持面23a具有粘接性,所以记录介质M在贴附于支持面23a的状态下被输送。控制部CONT使带旋转辊25旋转而使输送带23沿输送方向移动。通过该工作,记录介质M通过输送带23沿输送方向被输送。
[0066]在记录介质M到达输送带23上的预定位置后,控制部CONT —边使喷射头H沿记录介质M的宽度方向移动,一边使墨液从喷嘴NZ中排出。喷射头H每沿宽度方向扫描记录介质M —次,控制部CONT就使记录介质M沿输送方向移动一个预定距离。控制部C0NT,在一次移动中使带旋转辊25旋转一个预定角度。这样,控制部CONT使记录介质M沿输送方向间歇地移动,使喷射头H扫描使墨液从喷嘴NZ排出,从而在记录介质M上形成预定图像。
[0067]控制部CONT使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M向输送带23的下游侧移动。移动到输送带23的下游侧的记录介质M经加热块27到达记录介质回收部30。如果控制部CONT使记录介质M向输送带23的下游侧移动,则记录介质M在输送带23与加热块27之间向铅垂方向的下方垂下。在该垂下的记录介质M被位置检测部70检测到时,控制部CONT进行如下控制:使记录介质回收部30驱动,回收记录介质M直到记录介质输送部20与加热块27之间的记录介质M以预定张力笔直地被保持为止(图中用实线示出的记录介质M)。
[0068]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加热块27作为在上游侧的记录介质输送部20与下游侧的记录介质回收部30之间保持记录介质M的输送引导件发挥作用,还作为与被喷射了墨液的记录介质M紧密附着以直接进行加热的干燥部发挥作用。而且,加热块27的抵接面27a,形成有在加热块27的主截面形状中呈向该抵接面27a侧鼓出的圆弧的斜坡。由此,能够提供不使装置结构复杂化、能够实现记录介质M输送的稳定化和墨液干燥的高效化的印染装置100。
[0069]另外,引导辊等输送部件减轻、抑制了装置成本,并且能够防止在作为干燥部的加热块27的上游侧配置输送部件的情况下会发生的输送部件的墨液污染所致的描绘不良。[0070]实施方式2
[0071]接下来,关于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印染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2]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印染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的结构在附图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73]图3中,实施方式2的印染装置200与上述实施方式I的印染装置100 (参照图1和图2)同样地,具有记录介质供给部10、记录介质输送部20、记录介质回收部30、喷墨部40、加热块27、维护部50、位置检测部70以及控制部C0NT,这些各部分安装在框架部FR上。
[0074]记录介质M的输送路径中,在作为干燥部的加热块27的上游侧具备对加热块27与记录介质M之间供给片状的间隔纸S的间隔纸供给部80。
[0075]从间隔纸供给部80输出而在加热块27的记录介质输送部20侧与记录介质M的抵接于抵接面27a的侧的面重合的间隔纸S,在被夹在抵接面27a与记录介质M之间的状态下与记录介质M—并向记录介质回收部30侧被输送。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下述结构:与记录介质M重合地在加热块27上与记录介质M —并被输送的间隔纸S,与记录介质M —起由记录介质回收部30卷绕,但也可以构成为:在加热块27的记录介质回收部30侧另行设置仅卷绕间隔纸S的间隔纸回收部,在记录介质回收部30仅回收记录介质M。
[0076]根据实施方式2的结构,即使在记录介质输送部20中,作为从喷墨部40的喷射头H喷射到记录介质M上的液体的墨液,在加热块27上渗入记录介质M而直至到达抵接面27a的情况下,通过在记录介质M与抵接面27a之间存在间隔纸S,不会污染加热块27的抵接面27a。由此,能够防止附着在加热块27的抵接面27a上的墨液污染之后输送来的记录介质M等描绘不良。
[0077]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加以变更。
[0078]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下述例子进行了说明:作为干燥部的加热块27,在其主截面形状中呈下述形状:抵接面27a包括向该抵接面27a侧鼓出的圆弧,但是不限定于此。
[0079]例如,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加热块127那样的结构,在该加热块127的主截面形状中包括下述形状:抵接面127a包括向该抵接面127a侧突出的弯曲部127c和在弯曲部127c两侧形成斜坡的平坦部127f。
[0080]此外,图4中,例示了在主截面形状中抵接面127a具有多个弯曲部127c的结构的加热块127,但是弯曲部也可以是一个,另外也可以是包括个数比图4所示的加热块127的弯曲部127c还多的弯曲部的结构。
[0081]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在输送带23的支持面23a设有粘接层并通过该粘接层的粘接力保持记录介质M的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过静电吸附和/或真空吸附保持记录介质M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介质供给部,其供给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输送部,其具有支持所述记录介质的支持面,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喷射头,其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射液体; 记录介质回收部,其回收所述记录介质;和 干燥部,其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与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之间,使附着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液体干燥, 所述干燥部是具有所述记录介质所抵接的抵接面的加热块,所述抵接面的成为最靠近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侧的部位,与所述支持面的成为最靠近所述干燥部侧的部位相比,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部与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相比,配置在铅垂方向的上方,所述抵接面具有向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侧下垂的斜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部的主截面形状中,所述抵接面为包括向该抵接面侧突出的弯曲部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部的主截面形状中,所述抵接面为包括向该抵接面侧鼓出的圆弧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的轴部,俯视与所述干燥部的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侧相反侧的端部相比,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位置检测部,其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与所述干燥部之间的所述支持面的成为最靠近所述干燥部侧的部位相比,配置在铅垂方向的下方,检测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输出的、在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与所述干燥部之间垂下的所述记录介质;和 控制部,其进行下述控制:在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使所述记录介质回收部驱动而按预定量回收所述记录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间隔纸供给部,该间隔纸供给部,以使得被夹在所述干燥部的所述抵接面与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片状的间隔纸与所述记录介质一并被输送的方式,在所述干燥部的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部侧供给所述间隔纸。
【文档编号】B41J11/00GK103625131SQ201310367336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石冢博孝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