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系统、栓塞以及具有栓塞的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栓塞系统,具备:母构件(1),具有朝轴向延伸的导通路(11),且固定于容器的流出入口;塞子(2),以装卸自如方式卡合于母构件(1)的前端部;第1公构件(3),用以将流体供给到容器内;第2公构件(4),用以闭塞母构件(1)的导通路。藉由第1公构件(3)插入于母构件(1)的导通路(11),使流体供给到容器(P)内。再者,藉由第2公构件(4)插入于母构件(1)的导通路(11),使母构件(1)得以闭塞。而且,藉由流体排出用针(5)插入于第2公构件(4),使容器(P)内的流体得以排出外部。藉由此种构成,可以一面防止流体的泄漏或空气的混入,一面简单又确实地完成流体的供给、容器(P)的闭塞及流体的排出等一连串动作。
【专利说明】栓塞系统、栓塞以及具有栓塞的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用以将化学品、化妆品、医药品、洗洁剂、食品、饮料、或接着剂、涂料、印墨等各种流体供给到容器内并加以闭塞,再将容器内的流体排出的栓塞系统、栓塞以及具有栓塞的容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上,就用以将化学品、化妆品、医药品、洗洁剂、食品、饮料、或接着剂、涂料、印墨等各种流体供给到容器内并加以闭塞,再将容器内的流体排出的栓塞系统而言,专利文献I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已有揭示。
[0003]揭示于该专利文献I的栓塞系统,主要是应用于喷墨打印机等的印墨包装,所以其构造具备:筒状构件,具有固设于印墨容器的印墨供给孔;以及密封件,为嵌插于该筒状构件,且断开印墨容器的外部与内部的连通。
[0004]此外,要将容器内的印墨排出时,使印墨排出针经由密封件穿通到印墨供给孔,使印墨容器内部的印墨通过印墨排出针导出到外部。而且,由于密封件是由弹性体制成,所以在印墨排出针经由密封件穿通到印墨供给孔时,密封件可密接于印墨排出针,且可防止留下印墨排出针的抽出痕迹。
[0005]另一方面,印墨要供给到印墨容器内时,例如,通过筒状构件的印墨供给孔供给印墨后,要将密封件嵌插于筒状构件时,会有空气混入容器内、或产生流体泄漏的困难处。特别是,由于密封件是由外径大于筒状构件内径的弹性体制成,故密封件嵌插于筒状构件的作业极为繁杂,容易产生空气混入或流体泄漏的情形。
[0006]因此,实际上,是预先将密封件嵌插于印墨容器的筒状构件,然后使印墨容器的底部朝向上方,并从该底部的未密封部供给印墨后,再将印墨容器的底部加以密封。
[0007]先行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 - 2023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以这种印墨的供给方法而言,为了防止空气的混入,流体务须在真空状态下充填,而需要大规模的装置,使设备投资高额化,进而导致制品成本高昂的问题。而且,由于印墨供给到印墨容器底部端部的极限处,故在密封印墨容器底部时,会有印墨溢出、密封失败、产生不良制品的问题。
[0012]这种问题不仅发生在印墨方面,将化学品、化妆品、医药品、洗洁剂、食品、饮料、或接着剂、涂料等各种流体供给至容器时也会发生。
[0013]本发明有鉴于上述的问题而研发,其目的在提供具有以下特点的栓塞系统、栓塞以及具有该栓塞的容器,即,第1,可一边防止空气混入容器内、或发生流体泄漏,一边使流体简单又确实地供给到容器内并加以封塞;第2,可一面防止空气混入容器内、或发生流体泄漏,一面使容器内的流体简单又确实地排出外部。
[0014]解决课题所使用的手段
[001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具备:母构件,具有朝轴向延伸的导通路,且固定于容器的流出入口 ;塞子,以装卸自如方式卡合于该母构件的前端部;第I公构件,用以将流体供给到容器内;及第2公构件,用以将母构件的导通路闭塞。前述第I公构件具有朝轴向延伸的供给用流通路,在从母构件导通路的基端部开口揷入导通路内时,前端部会卡合于塞子,成为一边维持该塞子的卡合状态一边从母构件的前端部开口伸出的状态,使供给用流通路与容器内连通,将流体供给到容器内,另一方面,从母构件的导通路抽出时,使卡合于前端部的塞子再次卡合于母构件的前端部,将母构件导通路的前端部开口封闭。在第I公构件从母构件的导通路抽出后,前述第2公构件即藉由从母构件导通路的基端部开口插入并固定于导通路内,将母构件的导通路闭塞。
[0016]若依此构成,藉由第I公构件、母构件及塞子,即可一边防止空气混入容器内或流体泄漏,一边将流体供给到容器内。再者,藉由第2公构件及母构件,可防止空气混入容器内或流体泄漏,同时将母构件的导通路闭塞。因此,不需要大规模的装置,设备投资不会高额化,且进而可减低制品成本。
[0017]再者,前述第2公构件以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收容部,且在该收容部嵌合有密封件为优选。
[0018]若依此构成,由于密封件形成为分开的各别制作的组件,所以可用流体排出用针容易插入的材料构成密封件。特别是,用弹性材料构成密封件的情形中,密封件会密接于流体排出用针,不易产生间隙,且可防止留下流体排出用针的抽出痕迹,进而在排出流体时,可以防止流体的泄漏或空气的混入。
[0019]此外,前述第2公构件以在密封件的下方具有流通部,且该流通部的侧壁形成有流入口为优选。
[0020]若依此构成,流体排出用针插入并贯穿第2公构件的密封件时,流体排出用针的流体吸孔即可位于流通部。因此,容器内的流体从第2公构件流入口流入流通部后,可从流体排出用针的流体吸孔经由排出用流通路简单又确实地排出外部。
[0021]再者,前述第2公构件以在收容部的侧壁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朝轴向延伸的狭缝为优选。
[0022]若依此构成,将密封件收容于第2公构件的收容部时,由于第2公构件的收容部侧壁会朝径向外侧挠曲,所以密封件容易收容于第2公构件的收容部。而且,第2公构件插入母构件的导通路内时,由于第2公构件的收容部侧壁会朝径向内侧挠曲而对密封件加压,所以密封件不易因流体排出用针的插拔而自母构件脱落。再者,流体排出用针插入密封件时,密封件会对流体排出用针更为密接,不致产生间隙,而且,留下流体排出用针的抽出痕迹的情形可更进一步加以防止。
[0023]其次,前述第2公构件以在收容部的侧壁外面形成有突出部为优选。
[0024]若依此构成,第2公构件的侧壁因为会受到来自母构件导通路的内周面经由突出部朝径向内侧的加压,而能有效的将密封件朝径向内侧推压。
[0025]又,前述第2公构件以在收容部的底部设有隔开壁为优选。
[0026]若依此构成,能够防止收容部内的密封件与容器内的流体发生接触而劣化。
[0027]此外,前述第2公构件以在导通路的基端部形成有向内突出的内凸部为优选。
[0028]若依此构成,密封件嵌合于躯干部的收容部时,由于内凸部会按压密封件的上端部,所以可确实的防止因流体排出用针的插拔所造成的密封件朝上下方向移动。
[0029]而且,前述第2公构件以设有可在插入母构件导通路内时卡止在该母构件的卡止构件为优选。
[0030]若依此构成,由于第2公构件的卡止构件会卡止于母构件,所以可防止第2公构件从母构件导通路脱出的情形。
[0031]其次,又具备有用以将容器内的流体排出外部的流体排出用针,该流体排出用针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排出用流通路、及连通至该排出用流通路的流体吸孔,藉由该流体排出用针插入第2公构件并该贯穿第2公构件,使排出用流通路与容器内经由流体吸孔而连通,使容器内的流体自流体吸孔通过排出用流通路而排出外部。
[0032]若依此构成,流体排出用针插入并贯穿第2公构件时,容器内的流体即可简单又确实地排出外部。
[0033]再者,在此情况下,前述第2公构件插入母构件的导通路内时,会卡合于塞子,且形成一边维持该塞子的卡合状态一边从母构件的前端部开口伸出的状态,在前述流体排出用针插入第2公构件时,流体吸孔位于母构件前端部和塞子间,容器内的流体就可从流体吸孔通过排出用流通路排出外部。
[0034]或者,前述第2公构件插入母构件的导通路内时,会卡合于塞子,且形成该塞子与母构件前端部的卡合状态也获得维持的状态,而在前述流体排出用针插入第2公构件时,则贯穿第2公构件及塞子,使容器内的流体可从流体排出用针的流体吸孔经过排出用流通路而排出外部。
[0035]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栓塞为使用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系统的栓塞,具备有:母构件,具有朝轴向延伸的导通路,且固定于容器的流出入口 ;塞子,以装卸自如方式卡合该母构件前端部;及第2公构件,用以闭塞母构件的导通路。
[0036]再者,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栓塞的容器设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述栓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发明第I实施例所涉及的栓塞系统中,母构件及第I公构件的剖面图。
[0038]图2为第I公构件插入母构件的状态的剖面图。
[0039]图3为第2公构件插入母构件的状态的剖面图。
[0040]图4为在插入母构件的第2公构件中插入流体排出用针的状态的剖面图。
[0041]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栓塞系统中,第2公构件插入母构件的状态的剖面图。
[0042]图6为在插入母构件的第2公构件中插入流体排出用针的状态的剖面图。
[0043]图7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栓塞系统中,第2公构件插入母构件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发明的实施例
[0045]〈第I实施例〉
[0046]接着,参照图1?图4,就本发明所涉及的栓塞系统的第I实施例加以说明。
[0047]本栓塞系统具备:固定于袋子等容器P的流出入口的母构件I ;以装卸自如方式卡合在该母构件I前端部的塞子2 ;用以将流体供给到容器P内的第I公构件3 ;用以将母构件I的导通路闭塞的第2公构件4 ;及用以将容器P内的流体排出外部的流体排出用针5。
[0048]前述母构件I由形成为圆筒状的合成树脂构成,具有朝轴向延伸的导通路11。该导通路11从母构件I的基端部侧(图1的上侧)一直贯穿至前端部侧(图1的下侧),基端部及前端部的任一个均形成开口状。该导通路11的内径形成为与第I公构件3及第2公构件4的外径相同的口径或略小的口径。因此,第I公构件3或第2公构件4插入导通路11内时,就形成母构件I的导通路11与第I公构件3及第2公构件4的侧壁彼此密接的状态,而可防止空气混入容器P内或容器P内的流体漏出外部。
[0049]再者,前述母构件I在前端部(图1的下侧端部)形成有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环状凸肋12。该环状凸肋12供塞子2卡合,而且,在第2公构件4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时,会卡合于第2公构件4。
[0050]此外,前述母构件I 一般主要藉熔接等手段固定于容器P的流出入口,但其固定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又,前述母构件I也可使其整体形状形成圆筒状以外的形状。
[0051]前述塞子2由形成为圆盘状的塞子本体21、及设在该塞子本体22上面的环状卡合片22所构成。该卡合片22形成为其外径与母构件41的环状凸肋12的内径相同或稍大,在第I公构件3及第2公构件4未插入时,该塞子卡合于前述母构件I前端部的环状凸肋12,而将前端部开口 112封闭。此外,卡合片22具有配合第I公构件3的前端部32与第2公构件4的前端部43的形状的内面形状,第I公构件3或第2公构件4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时,可与第I公构件3的前端部32或第2公构件4的前端部43卡合。
[0052]前述第I公构件3具有:形成圆柱状的躯干部31、及连设于该躯干部31前端侧的前端部32。
[0053]前述第I公构件3的躯干部31在内部具有朝轴向延伸的供给用流通路311,且形成有连通于该供给用流通路311且开设在前端部附近的流体供给口 312。藉此结构,第I公构件3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时,流体即得以从流体供给口 312经由第I公构件3的躯干部31的供给用流通路311而供给至容器P内。
[0054]此外,前述第I公构件3的躯干部31使其前端部32侧的端部形成为向前端部32侧逐渐缩径的锥面313。因此,第I公构件3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时,躯干部31的锥面313得以卡止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环状凸肋12,故可防止第I公构件3向前端部32侧移动至超出预定位置。
[0055]前述第I公构件3的前端部32形成为其外径小于母构件I的环状凸肋12的内径,且与塞子2的卡合片22同径或稍微大径。藉此方式,第I公构件3从母构件I的基端部开口 111插入导通路11时,就会与卡合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塞子2的卡合片22卡合,而形成一边维持该塞子2的卡合状态,一边从母构件I的前端部开口 112伸出的状态。另一方面,第I公构件3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抽出时,会使卡合于前端部32的塞子2再次卡合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环状凸肋12,而将母构件I的导通路11的前端部开口 112封闭。
[0056]前述第2公构件4具有:形成为圆柱状的躯干部41、连设于该躯干部41前端侧的中间部42、及连设于该中间部42前端侧的前端部43,在第I公构件3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抽出后,该第2公构件4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的基端部开口 111插入并固定于导通路11内,而使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封闭。
[0057]前述第2公构件4的躯干部41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收容部411,且在该收容部411收容有弹性材料制密封件44。该密封件44形成为其外径与收容部411的内径相同或稍大些。因此,密封件44在从收容部411的基端部开口 111插入并嵌合于收容部411时,会受到收容部411的内面推压并固定。
[0058]密封件44和第2公构件4因为以此方式形成为分开各别制作的组件,所以可用易于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的合成树脂等材料构成第2公构件4,同时可用流体排出用针5容易插入的弹性材料等构成密封件44。特别是,本实施例中,因用弹性材料构成密封件44,密封件44会密接于流体排出用针5而不易产生间隙,而且可防止留下流体排出用针5的抽出痕迹,进而可在流体排出时防止流体的泄漏或空气的混入。
[0059]此外,收容部411底部形成有隔开壁412。藉此结构,可防止收容部411内的密封件44与容器P内的流体接触而劣化。而且,隔开壁412形成为薄层壁,使流体排出用针5
容易贯穿。
[0060]前述第2公构件4的中间部42在内部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流通部421,侧壁形成有流入口 422。藉此结构,第2公构件4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时,流通部421与容器P内会经由流入口 422而成为连通状态。
[0061]再者,前述第2公构件4的中间部42在侧壁的外周面设有卡止构件423。该卡止构件423沿着中间部42侧壁的圆周方向形成,且形成为向前端部侧缩径的剖面倒三角形锥状。因此,第2公构件4插入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时,中间部42的卡止构件423虽会接触母构件I的环状凸肋12,但第2公构件4弹推抵抗环状凸肋12而继续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时,中间部42的卡止构件423会登上母构件I的环状凸肋12并通过其中。因此,中间部42的卡止构件423会以不能朝基端部方向移动的状态卡止在母构件I的环状凸肋12的前端面,可以防止第2公构件4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脱落。
[0062]前述第2公构件4的前端部43在内部具有与中间部42共享的流通部421,且前端面形成开口状态。该第2公构件4的前端部43形成为其外径与塞子2的卡合片22同径或稍微大径。藉此方式,第2公构件4从母构件I的基端部开口 111插入导通路11时,会与卡合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塞子2的卡合片22卡合,形成为一边维持该塞子2的卡合状态,一边从母构件I的前端部开口 112伸出的状态。
[0063]前述流体排出用针5由金属制细管构成,内部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排出用流通路51,前端部形成有流体吸孔52。因此,流体排出用针5插入第2公构件4的密封件44时,会贯穿密封件44及隔开壁412,使前端部的流体吸孔52位于母构件I前端部与塞子2间的位置,即,位于第2公构件4的流通部421内。因而,由于流体排出用针5的排出用流通路51会经由流体吸孔52而连通到容器P内部,所以容器P内的流体得由流体排出用针5的流体吸孔52通过排出用流通路51而排出外部。
[0064]其次,就本栓塞系统中对容器P内供给流体的方法加以说明。
[0065]首先,如图1所示,藉由塞子2卡合于母构件I的前端部,使母构件I的前端部开口 112呈封闭状态。
[0066]在此状态下,将第I公构件3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时,如图2所示,第I公构件3的前端部就与卡合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塞子2的卡合片22卡合,形成一边维持该塞子2的卡合状态,一边从母构件I的前端部开口 112伸出的状态。
[0067]此时,由于第I公构件3的躯干部31的锥面313会卡止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环状凸肋12,故而形成第I公构件3不会向前端部侧移动而超出预定位置的状态。
[0068]然后,流体即经由第I公构件3的躯干部31的供给用流通路311从流体供给口312供给到容器P内。
[0069]接着,流体供给至容器P内后,第I公构件3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抽出时,如图1所示,卡合在前端部32的塞子2就再次卡合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环状凸肋12,将母构件I的导通路11的前端部开口 112封闭,流体的供给就告完成。
[0070]依此方式,在供给流体时,就可防止流体的泄漏或空气的混入,同时将流体供给容器P内。此外,在供给流体前,也可用与第I公构件3相同形状的管嘴将容器P内的空气抽除。
[0071]接着,就本栓塞系统的容器P的闭塞方法加以说明。
[0072]首先,先将密封件44揷入并固定于第2公构件4的收容部411。
[0073]然后,第2公构件4从母构件I的基端部开口 111插入导通路11时,如图3所示,第2公构件4的前端部43会与卡合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塞子2的卡合片22卡合,形成一面维持该塞子2的卡合状态,一面从母构件I的前端部开口 112伸出的状态。
[0074]此时,第2公构件4的中间部42的卡止构件423为以沿着其锥面逐渐登上母构件I的环状凸肋12的方式通过,并卡止在母构件I的环状凸肋12的前端面,形成无法朝基端部方向移动的状态,而得以成为第2公构件4不会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脱落的固定状态。
[0075]依此方式,在容器P闭塞时,即可藉第2公构件4防止流体的泄漏或空气的混入,同时将母构件I的导通路11闭塞。
[0076]其次,针对本栓塞系统从容器P排出流体的方法进行说明。
[0077]流体排出用针5插入第2公构件4的密封件44时,如图4所示,会贯穿密封件44及隔开壁412,流体吸孔52则位在母构件I前端部与塞子2间的位置,即,位于第2公构件4的流通部421内。此时,第2公构件4的收容部411的侧壁会受到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面的推压,并因此使密封件44从收容部411的内面受到加压,所以密封件44会密接于流体排出用针5,不会产生间隙。
[0078]而且,因流体流出针的排出用流通路51与容器P内部经由流体吸孔52连通,所以容器P内的流体得由流体排出用针5的流体吸孔52通过排出用流通路51而排出外部。
[0079]然后,容器P内的流体排出后,流体排出用针5就从第2公构件4的密封件44抽出。此时,第2公构件4的收容部411的侧壁会受到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面的推压,并因此使密封件44从收容部411的内面受到加压,所以即使将流体排出用针5自密封件44抽出,也会使抽出痕迹被封闭。
[0080]依此方式,在流体排出时,密封件44为密接于流体排出用针5,不会产生间隙,而且,可防止留下流体排出用针5的抽出痕迹,一面防止流体的泄漏或空气的混入,一边将流体排出。
[0081]而且,藉由使用母构件1、塞子2、第I公构件3、第2公构件4、流体排出用针5等各构件,可一面防止流体的泄漏或空气的混入,一边可简单又确实地进行流体的供给、容器P的闭塞及流体的排出等一连串动作。因此,不需大规模的装置,不会造成设备投资的高额化,进而可降低制品成本。
[0082]〈第2实施例〉
[0083]接着,参照图5及图6,就本发明所涉及的栓塞系统的第2实施例加以说明。此外,下文中,仅针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构成加以说明,有关相同的构成,则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84]本栓塞系统具备:母构件1,固定于容器P的流出入口 ;塞子2,以装卸自如方式卡合于该母构件I的前端部;第I公构件3,用以供给流体于容器P内;第2公构件4,用以闭塞母构件I的导通路11 ;及流体排出用针5,用以将容器P内的流体排出外部。这些母构件1、塞子2及第I公构件3,在功能及形状上与实施例1所述者相同。
[0085]前述第2公构件4具有:形成为圆柱状的躯干部41 ;连设于该躯干部前端侧的中间部42及连设于该中间部42前端侧的前端部43,在第I公构件3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抽出后,该第2公构件藉由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的基端部开口 111插入并固定于导通路11内,即可将母构件I导通路11闭塞。
[0086]前述第2公构件4的躯干部41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收容部411,该收容部411收容有弹性材料制密封件44。再者,第2公构件4的躯干部41在基端部形成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缘413,在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时,该突缘会卡止于母构件I的基端部,无法再向前端侧移动而超出预定位置。另外,本实施例中,因为密封件44为不会与容器P内流体接触的构造,故收容部411的底部未形成有隔开壁。
[0087]前述第2公构件4的中间部42在内部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流通部421。另外,本实施例中,如后所述,由于流体排出用针5会贯穿塞子2以供给流体,第2公构件4的中间部42未在侧壁形成有流入口。
[0088]前述第2公构件4的前端部43在内部具有与中间部42共享的流通部421,故在前端面形成开口的状态。该第2公构件4的前端部43的外径形成为与塞子2的卡合片22同径或稍大径。藉此方式,第2公构件4从母构件I的基端部开口 111插入导通路11时,就会与卡合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塞子2的卡合片22卡合。而且,本实施例中,如后所述,因流体排出用针5会贯穿塞子2以供给流体,所以会维持塞子2与母构件I前端部的卡合状态,不致形成第2公构件4从母构件I的前端部开口 112伸出的状态。
[0089]前述流体排出用针5由金属制细管构成,内部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排出用流通路51,前端部形成有流体吸孔52。因此,流体排出用针5插入第2公构件4的密封件44时,贯穿密封件44及塞子2,并达到塞子2的下方位置。因而,流体排出用针5的排出用流通路51会经由流体吸孔52而连通到容器P内部,所以容器P内的流体得以从流体排出用针5的流体吸孔52经由排出用流通路51排出到外部。
[0090]其次,就本栓塞系统的容器P的闭塞方法加以说明。此外,因本栓塞系统的流体供给方法与实施例1所示情形相同,其说明容予省略。
[0091]首先,预先将密封件44插入并固定于第2公构件4的收容部411。
[0092]然后,第2公构件4从母构件I的基端部开口 111插入导通路11时,如图5所示,第2公构件4的前端部43会与卡合于母构件I前端部的塞子2的卡合片22卡合。此时,由于基端部的突缘413会卡止在母构件I的基端部,第2公构件4不会往前端侧移动而超出预定位置。因此,第2公构件4不致形成前端部从母构件I的前端部开口 112伸出的状态,而会在母构件I的前端部开口 112付近停止,故可维持塞子2与母构件I的前端部卡合的状态。
[0093]依此方式,在容器P闭塞时,可一边藉第2公构件4防止流体的泄漏或空气的混入,一边将母构件I的导通路11闭塞。
[0094]接着,就流体从本栓塞系统的容器P排出的方法加以说明。
[0095]在流体排出用针5插入第2公构件4的密封件44时,如图6所示,该流体排出用针会贯穿密封件44及塞子2,使前端部的流体吸孔52达到母构件I下方的位置。
[0096]然后,因流体流出针的排出用流通路51会经由流体吸孔52而与容器P内部连通,所以容器P内的流体就可经由排出用流通路51而从流体排出用针5的流体吸孔52排出到外部。
[0097]接着,容器P内的流体排出后,流体排出用针5便从第2公构件4的密封件44抽出。
[0098]依此方式,流体排出时,密封件44会密接于流体排出用针5,难以产生间隙,而且,可防止留下流体排出用针5的抽出痕迹的情形,一方面可防止流体的泄漏或空气的混入,另一方面又可将流体排出。
[0099]〈实施例3>
[0100]接着,参照图7,就本发明所涉及的栓塞系统第3实施例加以说明。此外,以下仅针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构成加以说明,有关相同的构成,则省略其说明,并标注相同的符号。
[0101]本实施例中,前述第2公构件4的躯干部41,使其侧壁形成逐渐向基端部侧缩径的锥状,且朝轴向延伸的狭缝414则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在收容部411的侧壁。因此,将密封件44收容在第2公构件4的收容部411时,由于第2公构件4的收容部411的侧壁会朝径向外侧挠曲,使密封件44容易收容于第2公构件4的收容部411。此外,第2公构件4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时,第2公构件4的收容部411的侧壁会朝径向内侧挠曲,而对密封件44加压,使密封件44难以因流体排出用针5的插拔而从母构件I脱落。而且,流体排出用针5插入密封件44时,密封件44会因流体排出用针5而更为密接,不易产生间隙,同时,可更进一步防止留下流体排出用针5的抽出痕迹的情形。
[0102]再者,前述第2公构件4的躯干部,在导通路的基端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内凸部415。在密封件44嵌合于躯干部41的收容部411时,因为该内凸部415会推压密封件44的上端部,故可确实防止密封件44因流体排出用针5的插拔而发生朝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形。
[0103]此外,前述第2公构件4的躯干部41在收容部411的侧壁外面形成有突出部416。因此,在将第2公构件4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时,第2公构件4的侧壁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壁的接触面积会缩小,而得以减轻彼此的摩擦,因此较容易将第2公构件4插入母构件I的导通路11内。而且,第2公构件4的侧壁会经由突出部416而受到从母构件I的导通路11的内面朝径向内侧的加压,所以能有效的将密封件44朝径向内侧推压。
[0104]以上,虽已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例。在与本发明相同或均等的范围内,仍可对图示的实施例施加各种修正与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母构件,具有朝轴向延伸的导通路,且固定于容器的流出入口 ;塞子,以装卸自如方式卡合于该母构件的前端部;第1公构件,用以将流体供给到容器内;以及第2公构件,用以闭塞母构件的导通路, 前述第1公构件具有朝轴向延伸的供给用流通路,从母构件的导通路的基端部开口插入导通路内时,前端部会卡合于前述塞子,而形成一边维持该塞子的卡合状态,一边从母构件的前端部开口伸出的状态,使供给用流通路和容器内连通,将流体供给到容器内,另一方面,从母构件的导通路抽除时,使卡合于前端部的前述塞子再度卡合于母构件的前端部,将母构件导通路的前端部开口封闭, 在第1公构件从母构件的导通路抽出后,前述第2公构件则藉由从母构件导通路的基端部开口插入并固定于导通路内,将母构件的导通路闭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公构件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收容部,密封件则嵌合于该收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公构件在密封件的下方具有流通部,并在该流通部的侧壁形成有流入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公构件在收容部的侧壁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朝轴向延伸的狭缝。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公构件在收容部的侧壁外面形成有突出部。
6.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公构件在收容部的底部设有隔开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公构件在导通路的基端部形成有向内突出的内凸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公构件设有在插入母构件的导通路内时卡止于该母构件的卡止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再具备用以将容器内的流体排出外部的流体排出用针,该流体排出用针具有朝轴向延伸的排出用流通路、及连通于该排出用流通路的流体吸孔,藉由该流体排出用针插入第2公构件并该贯穿第2公构件,使排出用流通路与容器内经由流体吸孔连通,将容器内的流体从流体吸孔通过排出用流通路排出到外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2公构件在插入于母构件的导通路内时卡合于塞子,且形成一边维持该塞子的卡合状态一边从母构件的前端部开口伸出的状态, 前述流体排出用针在插入第2公构件时流体吸孔位于母构件的前端部和塞子间,使容器内的流体从流体吸孔通过排出用流通路而排出到外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2公构件在插入于母构件的导通路内时卡合于塞子,且呈该塞子与母构件的前端部卡合也得以维持的状态, 前述流体排出用针在插入于第2公构件时贯穿第2公构件及塞子,藉以使容器内的流体从流体排出用针的流体吸孔通过排出用流通路排出到外部。
12.—种栓塞,为使用于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栓塞系统的栓塞,其特征在于,具备: 母构件,具有朝轴向延伸的导通路,且固定于容器的流出入口 ; 塞子,以装卸自如方式卡合于该母构件前端部;以及 第2公构件,用以闭塞母构件的导通路。
13.—种具有栓塞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第12项所述的栓塞。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4349991SQ201480001473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2日
【发明者】中谷友彰 申请人:派克普拉斯股份有限公司